首页 / 读医 / 孙真人

道教药王孙思邈真人传奇

2025-08-22 10:16 读医

天资聪颖,立志度人

孙思邈真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7岁开始上学读书,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每天背诵千余言。18岁时,真人为救度众生,立志研究医学,开始一边学习黄老之道、一边给乡邻治病;20岁成年行冠礼之后,更是精研《道德经》《南华经》以及先秦诸子百家之说,亦通达释教典籍。当时的西魏名将独孤信,在见到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之后,也忍不住感慨:“此圣童也!”

周宣帝时(559——580年),孙真人对南北朝时期的天下政治有着精准的预判,预知王朝更迭,天下未定,所以不愿出仕,因而隐居终南山,潜心修道,以俟良机。

后来隋朝统一天下,隋文帝杨坚主政,试图将孙真人礼聘为国子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国家社科院研究员),等使者把圣旨送到门口,真人却以身患疾病为借口,谢绝了朝廷的聘请。周围亲朋不解其意,心想如今天下一统,有这么好的出仕机会,为什么还要拒绝?孙真人哈哈一笑,预言道:“往后五十年,天下出圣人,吾方出山助之,以济世人”。

在这一隐居时期,孙真人认真研读秦汉时期的黄老医学典籍,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乡邻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半生精力撰成了千古医学著作《千金要方》,是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流传至今,影响甚大。

出山辅政,为人师表

直到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即位,朝廷方才能够将孙真人召至京师,请入宫中。孙真人此时已经年过70,但仍旧是一副四十岁中年人的模样,步履矫健,谈吐清明,使得皇帝又惊又奇,因而感慨道:“原来古书上记载的仙人传说,都是真的!修道者竟然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出于对得道者的尊重,唐太宗当场就要给孙真人授予爵位,真人固辞不受,继续回到乡下治病度人。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下诏书,令名臣魏征、姚思廉、孙处约等人编纂南北朝以来齐、梁、陈、周、隋等五代历史。在撰修这些历史的过程中,魏征恐有遗漏,多次下乡访问和请教孙真人,请他对前代史实提供咨询。当时真人年岁已高,但他“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在解答魏征等人的疑难时,以口传授,把南北朝各国的情况从总体到细节,说得清清楚楚,如同他亲眼看见过一样,使朝野上下深表钦佩。

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召见真人,一番交谈之后,皇帝被真人的智慧和学识所折服,便将真人留住于京师长安,更欲赐官拜为谏议大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纪委监察部部长),真人依旧固辞不受,但是答应留住长安,培养人才,辅佐王朝。当时的唐朝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人,皆执弟子礼,追随奉事孙真人,求学大道。

卢照邻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当时在整个社会上名声极大,文章诗歌流传至今,时人都很佩服,他既然拜了孙真人为师,其他跟着来拜师的人也越来越多。

唐上元元年(674),孙真人年过百岁,功德圆满,意欲出世,遂称病请归,高宗特赐真人良驹财宝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让其居住。当是时,卢照邻患病,留住宅邸,遂有赋为证,其序云:

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户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思邈,道洽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至于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自云开皇辛酉岁生,年九十三矣,察之乡里,咸云数百岁。又共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目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彩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卢照邻当时正值中年,不过四五十岁,就已经一身乱七八糟的毛病,而孙真人虽然年过百岁,看上去却比自己更健康、更年轻,因而感慨道:“难道是我们先天禀赋不同,所以彼此的寿命与健康才有这么大的差距吗?”,因而便向真人讨教道教养生之道:自己的疾病究竟如何才能痊愈?自己的寿命究竟如何才能延长?

真人哈哈一笑,悠然答道:

“我听说善于谈论天的人,一定要以人为参照;而善于谈论人的人,也一定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

天有四时的变化五行的运转,春天和夏天的交替更迭。

天道运转过程当中,平和就下雨,生气就刮风,凝结就是霜雪,张扬就是虹霓。这是天地的规律。

人有四肢和五脏,有醒有睡,有呼有吸,循环往复,就形成人体的荣、卫之气;彰显出来就成为人的气色神态;发动而为人的声音。这是人的规律。

阳性能量用其精,阴性能量用其形,这是天与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这种正常现象,热了就生热,冷了就生寒;凝结就成为肿瘤;凹陷就成为毒疮;奔跃就成为喘息、困乏;竭尽就成为焦枯。病情呈现在表面,病变却在形体内。把这种道理推及到天地方面也是这样的。

所以,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盈有缩,星辰失去了常度,日与月的运行出现错乱,彗星离开轨道飞行,这是天地的大病。寒暑不正常,这是天地间不和谐的表现;

岩石耸立泥土站着,这是天地的肿瘤;山崩地陷,这是天地的毒疮;狂风暴雨,这是天地的喘息和困乏;雨露润泽不及时、江河干涸枯竭,这是天地焦枯的表现。良医治病用药石疏导,用针剂疏通;圣人用道德调和济世,用政事辅助。

所以,人身上的疾病可以治好,天地间的灾害也可以消除。

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治病和养生的过程当中,需要活学活用,胆子要大而用心要细;心智要圆活而行为要方正。

《诗经》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说的是大胆;‘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讲的是行为的方正;‘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是心智的圆活。”

孙真人的这些言论,都是史籍有载的,文采斐然,契合大道。

预言未来,入棺尸解

真人居于官舍期间,各地官宦名士纷纷前来拜访、讨教,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真人。真人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佺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都像他说的一样应验了。

太子詹事卢齐卿,向孙思邈请教仕途前景,真人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己保重才是。”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

真人的这些预言,在历史在都有记载。

永淳元年(682),孙真人逝去,享年142岁。他在死前留下遗愿,要求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一个多月之后,真人的尸身颜貌不改。当大家举起他的尸体往棺材里装的时候,竟然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原来真人已然尸解而去。面对此情此景,时人全都惊叹不已。

孙真人生平注释《道德经》《庄子》百余卷,撰写了《千金要方》三十卷、《福禄论》三十卷、《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千金要方》流传至今,影响甚大。

降妖伏魔,济世度人

开元年间(713—741),又有人在终南山发现隐居的孙真人。与和尚宣律师相来往,宣律师常常来向真人请教参学。

当时天下大旱,有一个西域的僧人请求在昆明池修筑神坛祈雨,皇帝唐玄宗下诏让有关部门准备香灯蔬果,供僧人行法,谁知七天之后,不但没有降雨,河水下降了几尺。

某天夜里,忽然有一位白发老者前来拜访宣律师,向他求救说:“弟子本是昆明池里的老龙,天下大旱,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胡僧要用我的脑袋做药,却欺骗天子说是在求雨!我的小命危在旦夕,请和尚用法力救护!”

宣公推辞说:“贫僧操守戒律、诵经参学罢了,哪有什么法力?你可以去求孙思邈真人。”老人于是就来到孙真人住处,将事情缘由如此这般说了一通,真人听完,狡猾地笑了笑,然后说道:“我知道昆明池龙宫里有神仙药方三十个,如果能让我看看,我就救你。”

老人说:“这些药方,昊天上帝并不准随便外传,现在事关紧急,我便将之传与真人,又有何妨?”

图片

过了一会儿,老人捧着药方来了。孙思邈说:“你且回去,不用担心胡僧。”

第二天,河水忽然暴涨,很快漫上岸来,胡僧羞怒而死,然后龙王如约降雨,解除了旱灾。

某天,一个神仙从天而降,对孙真人说:“你所著的《千金要方》,救人的功德也很广大了。但是其中的配伍却是以生灵为药,残害的性命也太多了,因而你只能成为一个尸解的神仙,不能白天飞升。”从此之后,孙真人采用草木做药,以代替虻虫、水蛭的性命,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龙宫仙方一个,行之于世人。与《千金药方》一同流传至今,这两套著作,是为中华传统医学的核心经典之一,直到今天,也一直发挥着济世度人的文化功效。

功德圆满,百日飞升

此后,真人有时候隐没,有时候出现。

咸通(860—874)年间,终南山下的一家百姓,生了一个孩子,十几年不吃荤菜和带血的东西,父母认为他心怀慈悲,让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

某日,僧院中忽然来了一位游客,自称“孙处士”,在院中游了一周之后,从袖中取出一包汤药碎末,交给这个童子说:“为我像烹茶那样煎好。”煎好之后处士喝了一些,把剩下的汤汁给了童子。童子觉得汤汁的味道极美,希望再给他一碗。处士哈哈一笑,说道:“这碗药就是为你来的!”于是便将一寸大小的汤药岁末给了他,让他煎着吃。周围的僧人听说了这事,都很好奇,便纷纷围过来察看。

只见童子将孙处士送至门外,处士忽然腾空而起,童子也跟着飞了起来,众人正在惊异,一看那煎药的锅子,已经变成金子,再扭头,孙处士与童子双双消失在天际,竟然白日飞升去也。

对于孙真人一生之功绩,唐太宗李世民有言谓之:

凿开经路,名魁大医;

羽翼三圣,百代之师!

(典出《太平广记•卷21•孙思邈》)

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道教尊为“妙应真人”。一生著述颇丰,据《旧唐书》载:“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猜你喜欢

  • 尘外遐举笺

    历代高隐姓氏〔总一百人〕高子曰:《易》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诗》云:“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此指遁世无闷而独善其身者也。士君子不得志于兼济,当坚贞以全吾形,保其余年,而林皋自足,迈德弘道,而不..

    8 读医 2025-09-29
  • 灵秘丹药笺 下卷

    治痰症方秘传紫府青津丸 【治虚实痰火神方。】用女贞实四两,用芩连水浸一夜,次日蒸晒,如法三遍。白石膏四两,煅过,研细,用嫩桑叶四五斤,煎汁,取凈汁一碗,煮干,再用紫苏四两,荆芥一两,煎清汁,再待干,听..

    8 读医 2025-09-29
  • 灵秘丹药笺 上卷

    高子曰:食药者,可以长年,仙经论之矣。故羲皇嚅药制医,治人百疾,自华扁诸家,复遗方书,以利天下后世,好生之德,何无量哉!今人天真散失,幻体空虚,不思补髓填精,斡旋造化,长年将无日矣。悲欤!余幼病羸,复..

    8 读医 2025-09-29
  • 饮馔服食笺 下卷

    甜食类〔五十八种〕起糖卤法 【凡做甜食,先起糖卤,此内府秘方也。】白糖十斤, 【或多少任意,今以十斤为率。】 用行灶安大锅,先用凉水二杓半,若杓小糖多,斟酌加水在锅内,用木耙搅碎,微火一滚,用牛乳另调水..

    7 读医 2025-09-29
  • 饮馔服食笺 中卷

    家蔬类 【皆余手制,曾经知味者笺入,非漫录也。或传有不同,悉听制度。】配盐瓜菽老瓜嫩茄,合五十斤。每斤用凈盐二两半,先用半两腌瓜茄一宿,出水。次用橘皮五斤,新紫苏连根三斤,生姜丝三斤,去皮杏仁二斤,桂..

    10 读医 2025-09-29
  • 饮馔服食笺 上卷

    高子曰:“饮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脾胃者,五脏之宗,四脏之气皆禀于脾,四时以胃气为本。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

    9 读医 2025-09-29
  • 燕闲清赏笺 下卷

    瓶花三说瓶花之宜高子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壶,直口敞瓶,或龙泉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折花须择大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

    9 读医 2025-09-29
  • 燕闲清赏笺 中卷

    论画高子曰:画家六法三病,六要六长之说,此为初学入门诀也,以之论画,而画斯下矣。余所论画,以天趣、人趣、物趣取之。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是也。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形不..

    8 读医 2025-09-29
  • 燕闲清赏笺 上卷

    高子曰: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而闲者匪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之谓。俾闲而博奕樗蒲,又岂君子之所贵哉?孰知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余嗜闲,雅好古..

    8 读医 2025-09-29
  • 延年却病笺 下卷

    高子三知延寿论色欲当知所戒论高子《三知论》曰:人生孰不欲倚翠偎红,沉酣曲,明眸皓齿,溺快衾绸?何知快乐之悦吾心,而祸害因之接踵矣。故庄生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故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8 读医 2025-09-29
  • 延年却病笺 上卷

    高子曰: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依,全在摄养。设使形无所依,神无所主,致殂谢为命..

    12 读医 2025-09-29
  • 起居安乐笺 下卷

    晨昏怡养条序古名论书室修行法:心闲手懒,则观法帖,以其可作可止也。手心俱闲,则写字作诗文,以其可以兼济也。心手俱懒,则坐睡,以其不强役于神也。心不甚定,宜看诗及杂短故事,以其易于见意,不滞于久也。心闲..

    11 读医 2025-09-29
  • 起居安乐笺 上卷

    高子曰:吾生起居,祸患安乐之机也。人能安所遇而遵所生,不以得失役吾心,不以荣辱萦吾形,浮沉自如,乐天知命,休休焉无日而不自得也,是非安乐之机哉?若彼偃仰时尚,奔走要途,逸梦想于燕韩,驰神魂于吴楚,遂使..

    8 读医 2025-09-29
  • 四时调摄笺 冬卷

    冬三月调摄总类《礼记》曰:“北方为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管子》曰:“阴气毕下,万物乃成。”《律志》曰:“北方,阴也,伏也,阳伏于下,于时为冬。”蔡邕曰:“冬者,终也,万物于是终也。日穷于次..

    10 读医 2025-09-29
  • 四时调摄笺 秋卷

    秋三月调摄总类《礼记》:“西方曰秋,秋者,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也。”《太元经》曰:“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淮南子》曰:“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

    12 读医 2025-09-28
  • 四时调摄笺 夏卷

    夏三月调摄总类《礼记》曰:“南方曰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太元经》曰:“夏者,物之修长也。”董仲舒曰:“阳长居大夏,以生育万物。”《淮南子》曰:“夏为衡,衡以平物,使之均也。”《汉律..

    12 读医 2025-09-28
  • 四时调摄笺 春卷

    高子曰:时之义大矣,天下之事未有外时以成者也,故圣人与四时合其序,而《月令》一书尤养生家之不可少者。余录四时阴阳运用之机,而配以五脏寒温顺逆之义,因时系以方药导引之功,该日载以合宜合忌之事。不务博而信..

    13 读医 2025-09-28
  • 清修妙论笺 下卷

    日抄玄经秘典圣贤教戒省心律己格言计一百五十八条《大藏经》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避之为吉。今人见左,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避之而务药之。譬之有君者不思励治以求安,有身者不能保养以全..

    12 读医 2025-09-28
  • 清修妙论笺 上卷

    日抄玄经秘典圣贤教戒省心律己格言计二百条高子曰:摄生尚玄,非崇异也。三教法门,总是教人修身、正心、立身、行己、无所欠缺。为圣为贤,成仙成佛,皆由一念做去。吾人禀二五之精,成四大之体,富贵者,昧养生之理..

    12 读医 2025-09-28
  • 自叙

    自天地有生之始,以至我生,其机灵自我而不灭。吾人演生生之机,俾继我后,亦灵自我而长存。是运天地不息之神灵,造化无疆之窍,二人生我之功,吾人自任之重,义亦大矣。故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后世继我自今..

    10 读医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