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孙真人

道教药王孙思邈真人传奇

2025-08-22 10:16 读医

天资聪颖,立志度人

孙思邈真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7岁开始上学读书,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每天背诵千余言。18岁时,真人为救度众生,立志研究医学,开始一边学习黄老之道、一边给乡邻治病;20岁成年行冠礼之后,更是精研《道德经》《南华经》以及先秦诸子百家之说,亦通达释教典籍。当时的西魏名将独孤信,在见到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之后,也忍不住感慨:“此圣童也!”

周宣帝时(559——580年),孙真人对南北朝时期的天下政治有着精准的预判,预知王朝更迭,天下未定,所以不愿出仕,因而隐居终南山,潜心修道,以俟良机。

后来隋朝统一天下,隋文帝杨坚主政,试图将孙真人礼聘为国子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国家社科院研究员),等使者把圣旨送到门口,真人却以身患疾病为借口,谢绝了朝廷的聘请。周围亲朋不解其意,心想如今天下一统,有这么好的出仕机会,为什么还要拒绝?孙真人哈哈一笑,预言道:“往后五十年,天下出圣人,吾方出山助之,以济世人”。

在这一隐居时期,孙真人认真研读秦汉时期的黄老医学典籍,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乡邻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半生精力撰成了千古医学著作《千金要方》,是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流传至今,影响甚大。

出山辅政,为人师表

直到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即位,朝廷方才能够将孙真人召至京师,请入宫中。孙真人此时已经年过70,但仍旧是一副四十岁中年人的模样,步履矫健,谈吐清明,使得皇帝又惊又奇,因而感慨道:“原来古书上记载的仙人传说,都是真的!修道者竟然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出于对得道者的尊重,唐太宗当场就要给孙真人授予爵位,真人固辞不受,继续回到乡下治病度人。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下诏书,令名臣魏征、姚思廉、孙处约等人编纂南北朝以来齐、梁、陈、周、隋等五代历史。在撰修这些历史的过程中,魏征恐有遗漏,多次下乡访问和请教孙真人,请他对前代史实提供咨询。当时真人年岁已高,但他“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在解答魏征等人的疑难时,以口传授,把南北朝各国的情况从总体到细节,说得清清楚楚,如同他亲眼看见过一样,使朝野上下深表钦佩。

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召见真人,一番交谈之后,皇帝被真人的智慧和学识所折服,便将真人留住于京师长安,更欲赐官拜为谏议大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纪委监察部部长),真人依旧固辞不受,但是答应留住长安,培养人才,辅佐王朝。当时的唐朝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人,皆执弟子礼,追随奉事孙真人,求学大道。

卢照邻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当时在整个社会上名声极大,文章诗歌流传至今,时人都很佩服,他既然拜了孙真人为师,其他跟着来拜师的人也越来越多。

唐上元元年(674),孙真人年过百岁,功德圆满,意欲出世,遂称病请归,高宗特赐真人良驹财宝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让其居住。当是时,卢照邻患病,留住宅邸,遂有赋为证,其序云:

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户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思邈,道洽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至于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自云开皇辛酉岁生,年九十三矣,察之乡里,咸云数百岁。又共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目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彩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卢照邻当时正值中年,不过四五十岁,就已经一身乱七八糟的毛病,而孙真人虽然年过百岁,看上去却比自己更健康、更年轻,因而感慨道:“难道是我们先天禀赋不同,所以彼此的寿命与健康才有这么大的差距吗?”,因而便向真人讨教道教养生之道:自己的疾病究竟如何才能痊愈?自己的寿命究竟如何才能延长?

真人哈哈一笑,悠然答道:

“我听说善于谈论天的人,一定要以人为参照;而善于谈论人的人,也一定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

天有四时的变化五行的运转,春天和夏天的交替更迭。

天道运转过程当中,平和就下雨,生气就刮风,凝结就是霜雪,张扬就是虹霓。这是天地的规律。

人有四肢和五脏,有醒有睡,有呼有吸,循环往复,就形成人体的荣、卫之气;彰显出来就成为人的气色神态;发动而为人的声音。这是人的规律。

阳性能量用其精,阴性能量用其形,这是天与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这种正常现象,热了就生热,冷了就生寒;凝结就成为肿瘤;凹陷就成为毒疮;奔跃就成为喘息、困乏;竭尽就成为焦枯。病情呈现在表面,病变却在形体内。把这种道理推及到天地方面也是这样的。

所以,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盈有缩,星辰失去了常度,日与月的运行出现错乱,彗星离开轨道飞行,这是天地的大病。寒暑不正常,这是天地间不和谐的表现;

岩石耸立泥土站着,这是天地的肿瘤;山崩地陷,这是天地的毒疮;狂风暴雨,这是天地的喘息和困乏;雨露润泽不及时、江河干涸枯竭,这是天地焦枯的表现。良医治病用药石疏导,用针剂疏通;圣人用道德调和济世,用政事辅助。

所以,人身上的疾病可以治好,天地间的灾害也可以消除。

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治病和养生的过程当中,需要活学活用,胆子要大而用心要细;心智要圆活而行为要方正。

《诗经》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说的是大胆;‘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讲的是行为的方正;‘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是心智的圆活。”

孙真人的这些言论,都是史籍有载的,文采斐然,契合大道。

预言未来,入棺尸解

真人居于官舍期间,各地官宦名士纷纷前来拜访、讨教,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真人。真人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佺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都像他说的一样应验了。

太子詹事卢齐卿,向孙思邈请教仕途前景,真人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己保重才是。”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

真人的这些预言,在历史在都有记载。

永淳元年(682),孙真人逝去,享年142岁。他在死前留下遗愿,要求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一个多月之后,真人的尸身颜貌不改。当大家举起他的尸体往棺材里装的时候,竟然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原来真人已然尸解而去。面对此情此景,时人全都惊叹不已。

孙真人生平注释《道德经》《庄子》百余卷,撰写了《千金要方》三十卷、《福禄论》三十卷、《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千金要方》流传至今,影响甚大。

降妖伏魔,济世度人

开元年间(713—741),又有人在终南山发现隐居的孙真人。与和尚宣律师相来往,宣律师常常来向真人请教参学。

当时天下大旱,有一个西域的僧人请求在昆明池修筑神坛祈雨,皇帝唐玄宗下诏让有关部门准备香灯蔬果,供僧人行法,谁知七天之后,不但没有降雨,河水下降了几尺。

某天夜里,忽然有一位白发老者前来拜访宣律师,向他求救说:“弟子本是昆明池里的老龙,天下大旱,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胡僧要用我的脑袋做药,却欺骗天子说是在求雨!我的小命危在旦夕,请和尚用法力救护!”

宣公推辞说:“贫僧操守戒律、诵经参学罢了,哪有什么法力?你可以去求孙思邈真人。”老人于是就来到孙真人住处,将事情缘由如此这般说了一通,真人听完,狡猾地笑了笑,然后说道:“我知道昆明池龙宫里有神仙药方三十个,如果能让我看看,我就救你。”

老人说:“这些药方,昊天上帝并不准随便外传,现在事关紧急,我便将之传与真人,又有何妨?”

图片

过了一会儿,老人捧着药方来了。孙思邈说:“你且回去,不用担心胡僧。”

第二天,河水忽然暴涨,很快漫上岸来,胡僧羞怒而死,然后龙王如约降雨,解除了旱灾。

某天,一个神仙从天而降,对孙真人说:“你所著的《千金要方》,救人的功德也很广大了。但是其中的配伍却是以生灵为药,残害的性命也太多了,因而你只能成为一个尸解的神仙,不能白天飞升。”从此之后,孙真人采用草木做药,以代替虻虫、水蛭的性命,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龙宫仙方一个,行之于世人。与《千金药方》一同流传至今,这两套著作,是为中华传统医学的核心经典之一,直到今天,也一直发挥着济世度人的文化功效。

功德圆满,百日飞升

此后,真人有时候隐没,有时候出现。

咸通(860—874)年间,终南山下的一家百姓,生了一个孩子,十几年不吃荤菜和带血的东西,父母认为他心怀慈悲,让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

某日,僧院中忽然来了一位游客,自称“孙处士”,在院中游了一周之后,从袖中取出一包汤药碎末,交给这个童子说:“为我像烹茶那样煎好。”煎好之后处士喝了一些,把剩下的汤汁给了童子。童子觉得汤汁的味道极美,希望再给他一碗。处士哈哈一笑,说道:“这碗药就是为你来的!”于是便将一寸大小的汤药岁末给了他,让他煎着吃。周围的僧人听说了这事,都很好奇,便纷纷围过来察看。

只见童子将孙处士送至门外,处士忽然腾空而起,童子也跟着飞了起来,众人正在惊异,一看那煎药的锅子,已经变成金子,再扭头,孙处士与童子双双消失在天际,竟然白日飞升去也。

对于孙真人一生之功绩,唐太宗李世民有言谓之:

凿开经路,名魁大医;

羽翼三圣,百代之师!

(典出《太平广记•卷21•孙思邈》)

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道教尊为“妙应真人”。一生著述颇丰,据《旧唐书》载:“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猜你喜欢

  • 诸虚门

    参归腰子治心气虚损,自汗。人参五钱,当归四两,猪肾一枚,细切,同煮食之,以汁送下,或用山药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多服乃佳。煨肾法治肾虚腰痛。猪肾一枚,薄切五七片,以椒盐淹去腥水,以杜..

    35 读医 2025-10-17
  • 阳虚门

    羊肉羹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羊肉四两,羊肺一具,细切,入盐、豉,煮作羹,空心食。胡桃粥治阳虚腰疼及石淋五痔。胡桃肉煮粥食。又浸酒方加小茴香、杜仲、补骨脂。桂花酒酿成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间物也。羊羔酒大..

    43 读医 2025-10-17
  • 阴虚门

    (忌酒)芡实粥见前脾胃门。枸杞粥治肝家火旺血衰,益肾气。甘州枸杞一合,米三合,煮食。又方采鲜叶如常煮粥食,入盐少许,空腹食佳。鳗鱼补虚劳,杀虫,治肛门肿痛,痔久不愈。鳗鱼细切,煮作 ,入盐、豉、姜、椒..

    42 读医 2025-10-17
  • 血门

    阿胶粥止血补虚,浓肠胃,又治胎动不安。糯米煮粥,临熟入阿胶末一两,和匀食。桑耳粥治五痔下血,常烦热羸瘦。桑耳二两,取汁,和粳米三合,煮熟,空心食。槐茶治风热下血,明目益气,止牙疼,利脏腑,顺气道。嫩槐..

    48 读医 2025-10-17
  • 气门

    杏仁粥治上气咳嗽。扁杏仁去皮尖二两,研如泥,或加猪肺,同米三合,煮食。莱菔子粥治气喘。用莱菔子,即萝卜子三合,煮粥食。猪肾粥治香港脚顽痹,行履不便,疼痛不止。猪肾两枚,切碎,葱白五茎,米三合,同煮,临..

    38 读医 2025-10-17
  • 调理脾胃门

    凡病后脾胃弱,肌肉瘦,择相宜者食之,以助药力,绝妙。人参粥治翻胃吐酸,及病后脾弱。用粟米一合煮粥,入人参末、姜汁各五钱,和匀空心食。门冬粥治咳嗽及翻胃。用麦门冬浸汁,和米煮粥,妊妇食之亦宜。粟米粥治脾..

    38 读医 2025-10-17
  • 火门

    甘蔗粥治咳嗽虚热,口干舌燥,涕吐稠粘。用甘蔗取汁三碗,入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竹沥粥治痰火如神。如常煮粥法,以竹沥下半杯,食之。绿豆酒治阴虚痰火诸疾。用绿豆、山药各二两,黄怕、牛膝、元参、沙参、白芍、..

    27 读医 2025-10-17
  • 燥门

    生地粥滋阴润肺,及妊娠胎漏,下血目赤。生地捣汁,米二合,煮熟入汁一合,调匀再煮,加熟蜜少许,空心服。麻苏粥治产后血晕,汗多便闭,老人血虚风闭,胸腹不快,恶心吐逆。用家园苏子、麻子各五钱,水淘净微炒,研..

    44 读医 2025-10-17
  • 湿门

    薏苡粥去湿气肿胀,利肠胃,功胜诸药。用薏米淘净,对配白米煮粥,入白糖一二匙食。郁李仁粥治水肿,腹胀喘急,二便不通,体重痛痹,转动不能,香港脚亦宜。郁李仁二两,研汁,和薏米五合,同米煮粥食。赤豆粥利小便..

    34 读医 2025-10-16
  • 暑门

    绿豆粥解暑渴。用绿豆淘净,下汤煮熟,入米同煮食之。绿豆酒治同上。用绿豆蒸熟,浸酒服。又方加黄连少许。桂浆解暑渴,去热生凉,益气消痰。官桂末一两,白蜜二两,先以水二斗煎至一斗,候冷入瓷坛中,入桂、蜜二味..

    44 读医 2025-10-16
  • 寒门

    干姜粥治一切寒冷,气郁心痛,胸腹胀满。用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一两,煮食。生姜煎治反胃羸弱。生姜切片,麻油煎过为末,煮粥调食。生姜酒治霍乱转筋,入腹欲死,心腹冷疼。生姜三两捣,陈酒一升,煮两三沸服,..

    39 读医 2025-10-16
  • 风门

    葱粥治伤风鼻塞,妊娠胎动,产后血晕。用糯米煮粥,临熟入葱数茎,再略沸食之。羊脂粥治半身不遂,中风。用羊脂入粳米、葱白、姜、椒、豉煮粥。日食一具,十日效。苍耳粥治目暗不明,及诸风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疮。..

    32 读医 2025-10-16
  • 食治秘方

    客曰∶万病皆从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盖草木药石,得五行之偏气,如人之得疾。因五脏有偏胜,则气血有偏倾。故用偏气之药物,治五脏偏胜之气血,使得归其正。然中病则已,不可过焉,过则药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饮食..

    31 读医 2025-10-16
  • 病后调理服食法

    凡一切病后将愈,表里气血耗于外,脏腑精神损于内,形体虚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静养,调和脾胃为要,防风寒,慎起居,戒脑怒,节饮食,忌房劳,除妄想,是其切要。若犯之,即良医亦难奏功矣。勿以身命等蜉..

    40 读医 2025-10-16
  • 药品制度法

    药之制度,食品之调和也。食品之加五味,非调和不能足其味。次药有良毒,不藉修治,岂能奏效?假如芩、连、知、柏,用治头面手足皮肤者,须酒炒,以其性沉寒,借酒力可上腾也。用治中焦,酒洗。下焦生用。黄连去痰火..

    41 读医 2025-10-16
  • 用药例丸散汤膏各有所宜

    药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过越。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丸者,缓也,作为丸粒也,不能速效,舒缓..

    44 读医 2025-10-16
  • 论妇人病有不同治法

    孙真人云∶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以嗜欲多于丈夫,故感病倍于男子。盖其慈恋爱憎,嫉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以此成疾,非外感六气,必内伤七情之所致也。七情之病不可医,诚以情想内结,自无而有,思虑过当,..

    40 读医 2025-10-16
  • 服饵忌羊血

    服饵之家,忌食羊血,虽服饵数十年,一食则前功尽丧,以其能解药力如此。

    38 读医 2025-10-16
  • 真菊野菊

    蜀人多种菊,以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园圃悉能植之。今人多采野菊供药肆,颇有大误。真菊延龄,野菊杀人。如张华言∶黄精益寿,钩吻杀人。形类相似之误,有如此。..

    44 读医 2025-10-16
  • 草药不可妄用

    《甲志》云∶绍兴十九年三月,英州僧希赐,往州南三十里 口扫塔,有客船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携一仆,病脚弱,不能行,舟师悯之曰∶吾有一药,治此病如神,饵之而瘥者,不可胜计。既赛庙毕,饮胙颇醉,乃入山求得,草..

    36 读医 2025-10-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