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 嵇文甫

第四章 老子

2025-08-26 17:46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应该分别来看。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聃,相传他在周王朝那里管过图书,孔子还向他问过礼,后来去周西行,过函谷关,给关尹著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就不知去向了。但是就现存《老子》这部书即《道德经》来看,实在很难相信是春秋末年的老聃著的。经许多人考证,这部书大概写作于战国中期。这里面可能有一些老聃的遗言,后来把老聃尊为道家之祖,也自有道理。但是事实上,当春秋末年,道家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还没有作为一个学派而出现。我们姑且不打这种考证官司,反正老子《道德经》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拿来代表早期的道家学说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一)理想化的村落社会

道家学说是从一班隐士中间酝酿出来的,老聃也正是其中的一个。这班隐士,在那个历史大变革中,处于没落地位,过着隐遁生活。他们不满现实,又逃避现实,思想倾向消极,不敢向前看,只好向后看,因此把理想寄托在原始的村落社会。从《老子》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们所描写的乌托邦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一个社会,是自然的,不是文明的;是自由的,不是强权的;是自给的,不是交易的;是静止的,不是活跃的;是小规模的,不是大规模的。老子不象儒、墨诸家主张大一统,他所谓小国寡民,实在还算不得国,算不得民,而正是一种原始的村落社会。他只想有许多小村落在大地上自然地散布着,并不希望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大国家。他痛恨强权,所以说:强梁者不得其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反对战争,所以说:佳兵者不祥。他反对重税,所以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他反对烦苛的法令,所以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如此等等,他认为都是当权者的罪恶。他似乎觉得政府是万恶的渊薮。他要摆脱这样强权的统治,而代以自由自在的村落社会。在这样社会中,文化却不高。他们生活很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的支配。老子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常使民无知无欲。一切知识,一切文化,徒足以长诈伪而丧天真,都是他们所要除去的。在这样社会中,交通贸易,殊不发达。他们老死不相往来,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他们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样社会中,人们固着在一定地方,重死而不远徙。生产方式,风俗习惯,都不大起变动。他们认为自己所吃的饭食就是天下最好吃的饭食,自己所穿的衣服就是天下最美丽的衣服,自己所居的地方就是天下最安适的地方,自己所习惯的风俗就是天下最合意的风俗。各自心满意足,永远因袭下去,一切都是静沉沉的。试把小国寡民这一章和都市中熙来攘往的情形稍一比较,就显然见到另一个世界,这不是活生生的一个原始村落社会的写照吗?这样的政治理想完全是反历史的,正反映了没落的贵族阶级找不到出路的心情。可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这种理想一直吸引着那些所谓高人隐士们的憧憬。

(二)歌颂自然

老子崇尚自然,这是从来没有异辞的。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自然抬到最高的地位,所谓道也只是自然之道,层层推究,最后总归到自然上。他不说世界是神造的,由神主宰一切,而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自然之道,自己如此。他不仅不象墨家那样尊天、明鬼,并且也不象儒家那样对于天鬼问题说得恍恍惚惚,而是干脆摆脱了关于天鬼的原始迷信。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为给死人陈列用的,如象现在葬埋时候所用的纸人、纸马一样。这种东西,用的时候象煞有介事地摆出来,用过了烧掉、抛掉,一点也不爱惜。从老子看来,万物都象刍狗一样,时而摆出来,时而又抛弃掉,自生自灭于天地间,什么天心仁爱,生育万物,象儒家那种说法,他是断然反对的。以自然论代替神造论,以机械论代替目的论,为后来各家无神论开其先路,这实在是老子的一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夸大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它现代化。他只是歌颂自然,教人复归自然,而并不是对自然作科学的分析研究。自然只是自己如此的意思。说一切现象都是自己如此,而不去别立一个造物主,这可以算是一种进步思想。但是譬如有人问你为什么刮风,你就说它自己刮起来了;问你为什么下雨,你就说它自己下起来了。这样的答案究竟解决了多少问题?五千言《道德经》简直是一部自然赞美诗。讲到社会,教人回复原始状态;讲到人生,教人回复婴儿状态。长言咏叹,歌颂自然的美妙,这里面是含有一些自然崇拜意味的。

(三)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既是崇尚自然,凡属于自然的都是好的,一经人为便不好了,这样他当然要主张无为。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所理想的君主,并不是给老百姓办许多好事,叫大家歌功颂德,而是有他等于没有他。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最好的君主是大家简直不知道有这个君主,至于大家亲之、誉之,歌功颂德,那倒已经是第二等的君主了。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大家都生活得好好的,那还有什么功德可颂呢?坏就坏在有为上。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显然表示出老子对于当时统治者那种胡作乱为的深切反感。可是老子的无为,并不简单是不满现状的一种消极抗议,也不简单是返淳还朴的一种天真幻想,他这里面的确还有他自己的一套奥妙,我们须得加以进一步的分析。

老子有这么几句话:欲将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神器二字很可玩味。他活生生地看到,天下是个神妙的东西,要去为它也为不得。一为它反而坏了,一执它反而丢了。你说神妙不神妙?老子相信一切事物都有个自然之道,都有它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只能随顺着它,决不可用人为力量加以干扰。这叫作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就是叫人虚心静气,坐观天下之变。尽管万事万物纷然并起,但最后都还得回到它的老根。回到老根就静下去,静下去就算回复其自然之命,回复其自然之命就算得其常道。认识这个常道叫作明。不认识这个常道而胡作乱为,就要受灾害了。大概老子看见过多少成败兴亡,从那里面体会出一些自然的道理,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有它自然的归趋。因而要沉机观变,以静制动。他知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不待事情发展到大了,难了,而当它还细小,还容易的时候,就解决它。看着他是无为,实际上正是他妙于为。不动声色,不费手脚,什么都做好了。所以说无为而无不为。这里面是有一些把戏。所以后来竟成为一种帝王统治术,并且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拿羽毛扇的人物,往往喜欢黄老(黄帝、老子),实在不是偶然的。

(四)一个反字的妙诀

在老子许多微妙的言论里面有个诀窍,那就是一个反字。他好说相反的,互相矛盾的话,几乎成了一个公式。如: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若曲,大成若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乃至不争而善胜,无为而无不为处处是反语。这就叫作正言若反,正面话好象成了反面话。你说他是故弄玄虚吗?不,这里面贯串着他的根本的方法论和宇宙观。

如上面所讲,老子是相信自然之道,相信宇宙间有个不可违犯的自然规律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这个自然规律。那末这个自然规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子告诉我们: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自然之道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变化的。根据事物向反面发展这个规律而加以利用,他常常把事情看得透过一层。大家以为不利的,他反因以为利;大家看着是福的,他却从那里面看出祸来。所以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此,他总是从反面下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他认为柔弱胜刚强,所以总是自处于柔,自处于弱,自处于下。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刚说个反者道之动,紧接着就说弱者道之用。可见他以弱为用,正是依照那个反字的规律来的。这里面的确有他一套处世哲学,带着些权谋术数的色彩,所以能为后来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所利用。但是无论如何,他的确认识些矛盾统一、矛盾发展的道理,这不能不说他包含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嵇文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出版。 春秋战国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形成了蔚然大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特别繁荣呢?难道那是偶然的?难道只是几个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的局面?这种神秘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自然是极荒谬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作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很具体地把中国思想史上的真实情况叙述出来。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时代思想学术的历史情况: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主要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内容是怎样的?什么是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它们各自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后来又是怎样跟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化和升沉的?本书共介绍了十二位大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惠施、公孙龙、宋牼、许行、驺衍和韩非。 读了这本小册子,你一定会觉得春秋战国的确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灿烂的时代,当时思想界五光十色,各放异彩。作者这本书是为青年朋友而写的。对青年朋友而言,读此书有三点作用:第一,可以使青年认识和热爱祖国丰富的遗产。第二,可以使青年受到一种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第三,可以揭破反动学者的神秘说教,给青年们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 本书写得相当浅明,通俗易懂,不旁证博引,作烦锁的考证,不支离蔓衍,在枝叶上纠缠。适合广大青年朋友阅读。

猜你喜欢

  •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李鸿章之崛起与淮军之成立 当时官军之弱及饷源之竭 江浙两省得失之关系 常胜军之起 李鸿章与李秀成之劲敌 淮军平吴之功 江苏军与金陵军江浙军之关系 金陵之克复秦末之乱,天下纷扰,豪杰云起。及项羽定霸后,韩信始..

    19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尾声二 第四章

    如果否定旧的观点,即否定一个民族的意志服从一个由神选出来的人,而那个人的意志又是服从神的,那么历史就得从下列两件事中选择其一:或者恢复神直接干预人类事务的旧信仰,或者明确地阐明产生历史事件的、所谓权力..

    18 战争与和平 2025-11-11
  • 尾声一 第四章

    各国之间的军事行动的波涛在岸边停息下来。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浪潮退落下去,平静的海面上形成一个个漩涡。外交 家们在漩涡里打转儿,并且以为是他们平息了军事活动。但是,平静的大海突然又动荡起来。外交 家认为这次..

    27 战争与和平 2025-11-11
  • 第十五部 第四章

    在维亚济马战役之后,库图佐夫已遏止不了自己的军队要打败、切断……敌人的愿望,逃命的法国人和在后面穷追的俄国人都继续向前方运动,在抵达克拉斯诺耶之前,再没有打过仗。法国人逃跑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在其后..

    16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四部 第四章

    这是一个温 暖多雨的秋日。头顶上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天边,都是一片混沌。一忽儿像是下大雾,突然间又下起倾盆大雨。杰尼索夫骑在一匹精瘦、两肋下陷的良种马上,雨水从他戴的羊皮帽和披的毡斗篷上流淌下来。他和他..

    23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三部 第四章

    贝尼格森所呈交 的有关必须发动进攻的意见书和那个哥萨克所做的关于法军左翼未设防的报告,只不过是必需下达进攻命令的最后迹象罢了,于是决定十月五日开始进攻。十月四日早晨,库图佐夫在作战命令上签了字。托尔对..

    14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二部 第四章

    在俄国一半国土被占领,莫斯科居民逃往边远省份,各地民团 相继起来保卫祖国的时候,我们这些并非生长于那一时代的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设想,全体俄国民众,从大人到小孩,都一心想牺牲自己、拯救祖国、或痛哭祖国的..

    18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一部 第四章

    两点正,在农民安德烈·萨沃斯季雅诺夫一间宽敞、也是最好的房间里召集了会议。这一庞大农户的男人、妇女和小孩,统统挤到隔着过厅的那间没有烟囱的农舍里。只有安德烈的一个孙女玛拉莎,才六岁的小姑娘,呆在这个大..

    28 战争与和平 2025-11-09
  • 第十部 第四章

    尼古拉·安德烈伊奇·博尔孔斯基公爵的庄园、童山,在斯摩棱斯克背后六十俄里,离莫斯科大道三俄里。就在公爵给阿尔帕特奇作指示的那天晚上,德萨尔求见玛丽亚公爵小姐,告诉她说,鉴于公爵健康欠佳,而且对自己的安..

    27 战争与和平 2025-11-09
  • 第九部 第四章

    六月十三日深夜二点钟,皇帝召来巴拉瑟夫,向他读了自己写给拿破仑的信后,命令将此信亲手送交 法国皇帝。在派遣巴拉瑟夫时,皇帝又一次给他重述那句话,只要还有一个武装的敌人还留在俄罗斯土地上,他就不讲和,命..

    20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八部 第四章

    公爵小姐玛丽亚坐在客厅里,静听老年人的流言闲语,她对听见的话一点也不懂;心中只想到客人们是否正在注意她父亲对她的敌视态度。她甚至没有注意共进午餐时德鲁别茨科伊对她特别关心,向她献殷勤,他第三次到他们家..

    17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七部 第四章

    老伯爵一向经营大规模的狩猎业,现今他把一切业务转交 给儿子管理,这一天,九月十五号,老伯爵快活起来,也想亲自去狩猎。过了一个钟头,所有参加狩猎的人都来到台阶的近旁。尼古拉露出严肃认真的样子,表示现在哪..

    14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六部 第四章

    一八○九年八月,安德烈公爵已抵达彼得堡。时值年轻的斯佩兰斯基①的声誉已臻达顶峰,他正如火如荼地实行社会变革。就在八月份,国王乘坐四轮马车时翻车,跌伤一条腿,他在彼得霍夫市停留三周,这期间国王每天只与斯..

    17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五部 第四章

    嗣后不久,已经不是以前的修辞班教师,而是保证人维拉尔斯基走到了这座昏暗的富丽堂皇的宫殿来寻找皮埃尔,皮埃尔一听见保证人的嗓音就认出他了。皮埃尔对再次提出有关他的志向是否坚定的问题,他作了如下的答复:“..

    34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四部 第四章

    皮埃尔坐在多洛霍夫和尼古拉·罗斯托夫对面,像平常一样,他贪婪地大吃大喝。但是那些熟悉他的人,今天看见他身上发生了某种巨大的变化。他在宴会上蹙起额角,眯缝起眼睛,自始至终地默不作声,他集中呆滞的目光环顾..

    17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三部 第四章

    当公爵玛丽亚小姐走进屋里来的时候,瓦西里公爵和他的儿子已经呆在客厅里了,他们父子正跟矮小的公爵夫人和布里安小姐交 谈。当她踮着后跟、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来的时候,男人们和布里安小姐都欠起身子,矮小的公爵..

    29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二部 第四章

    保罗格勒骠骑兵团 驻扎在离布劳瑙两英里的地方。士官生尼古拉·罗斯托夫服役的骑兵连在德国村庄扎尔策涅克设营。骑兵连长杰尼索夫大尉素以瓦西卡·杰尼索夫这个名字闻名于整个骑兵师,村庄中一栋极好的住宅分拨给他..

    21 战争与和平 2025-11-07
  • 第一部 第四章

    安娜·帕夫洛夫娜微微一笑,她答应接待皮埃尔,安娜知道瓦西里公爵是皮埃尔的父系的亲戚。原先和姑母坐在一起的已过中年的妇女赶快站起来,在接待室里赶上瓦西里公爵。原先她脸上假装出来的兴致已经消失了。她那仁慈..

    20 战争与和平 2025-11-06
  • 第四章 我蒙受了屈辱

    假如我的床移进的那间房间是一个有知觉并能作见证的东西,那我今天可以请它我不知道现在是谁睡在里面了为我证明,我带给它的是一颗何等沉重的心。我在狗吠声中来到那儿,我上楼时一直听见那狗在我身后狂叫。在我看来..

    19 大卫·科波菲尔 2025-11-04
  • 第二十章 结论:维柯对后世哲学和历史思想的影响

    请读者不要盼着结束我们的评注,我们还将补充一个关于维柯著作的评判意见,或者说是众所周知的对它的正确评价。如果这个意见不是作为述评自身的结果或者与述评不一致,如果描述和评论不能自圆其说,错误要么在我们自..

    27 维柯的哲学 2025-11-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