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二十五 王安石 蔡絛 葉夢得

2025-08-30 15:45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門户之見,至宋益盛,始之則有熙寧、元祐之别,繼之則有洛黨、蜀黨、朔黨之争。黨派之説,始之起於論政,繼之則及於論學論文,故言新政者必指摘歐蘇,游蘇門者多恥言介甫。及乎宋室南渡,舊論稍定,而詩文之中,新派又起。雖顯分左右,而質諸持論之立足點,則其根本絶異之處,無從發現,且往往同屬一派,而立論有互相矛盾者,有前後絶異者,誠令後之學者爲之却步矣。今自王安石以下,取其派别略近議論略似者,以類相屬,合爲一篇。其人數較多,篇幅較繁者,亦析爲二三,庶提絜綱領,較爲易知。

一、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神宗時爲相,興新法,後罷爲鎮南軍節度使,元豐中復拜爲左僕射,封荆國公。安石經義湛深,文章拗折深峭,有詩名,尤工絶句。

安石論文有《上人書》一首云:

嘗謂文者,禮教治政云爾,其書諸策而傳之人,大體歸焉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云者,徒謂辭之不可以已也,非聖人作文之本意也。韓子嘗語人以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語人以其辭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諸左右逢其原。孟子之云爾,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爲作文之本意。且所謂文者,務爲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爲本,以刻鏤繪畫爲之容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爲器也,不爲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此篇論文以適用爲主,而以禮教治政爲之範圍,此介甫之言文,與自古文人不同處。介甫有詩譏韓愈曰:紛紛易盡百年身,舉世無人識道真,力去陳言誇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則其不滿於退之者可見。至其論詩,亦著此識見。《字説》曰:詩者寺言也,寺爲九卿所居,非禮法之言不入,故曰思無邪。論詩而處處以禮法爲準,則其見解之褊,概可見矣。

安石有《唐百家詩選》二十卷,及《四家詩選》十卷。《百家詩選》不載李、杜、韓詩,或可以别見《四家詩選》解之,然王、楊、沈、宋、子昂、燕公、曲江、右丞、蘇州、東野、賓客等之詩,皆不入選,頗爲後世所疑,故嚴羽直指序中所謂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之言爲誣。王士禛亦云:介甫不近人情,於此可見。或者又云:安石選詩,本就宋次道家爲之,疑宋未必有此諸集。士禛辯謂如此等著聞之集皆無之,何以稱備?有之而不取,尚得爲有目人耶?其言亦辯。

《四家詩選》,首杜、次韓、次歐、而李白居下,序次頗不可解。汪汝懋《遯齋閑覽》云,或以質之荆公,公曰: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至於甫則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横,無施不可,故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帥者,有奮迅馳驟,若覂駕之馬者,有澹泊閒靜,若山谷隱士者,有風流醖藉,若貴介公子者。蓋其詩緒密而思深,觀者苟不能臻其閫奥,未易識其妙處。夫豈淺近者所能窺哉?據此則編次似出有意,以荆公《老杜詩後集序》考之,此言近是。

安石詩論,其關緊處不在選詩之編次,而在對於律詩之論調。律詩既重對仗,必忌偏枯,此爲自然之理。《欒城先生遺言》亦謂東坡律詩,最忌屬對偏枯,不容一句不善者。至於安石之論,則拘忌彌多,生趣蕭索。《詩品》有云: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亦可爲此誦之也。録《石林詩話》及《西清詩話》各一則於次:

荆公詩用法甚嚴,尤精於對偶,嘗云:用漢人語止可以漢人語對,若參以異代語,便不相類。如一水護田圍緑去,兩山排闥送青來之類,皆漢人語也。此惟公用之,不覺拘窘卑凡。如周顒宅在阿蘭若,婁約身隨窣堵波,皆以梵語對梵語,亦此意。嘗有人向公稱自喜田園安五柳,但嫌屍祝擾庚桑之句,以爲的對。公笑曰:伊但知柳對桑爲的,然庚亦自是數。,蓋以十干數之也。(《石林詩話》)

荆公詩以故事紀實事,如《韓魏公挽詞》云:木稼嘗聞達官怕,山頽想見哲人萎。用孔子與唐寧王事。時熙寧中華山圮,冰成木稼,已而魏公薨。如追傷陸子履詩云:主張壽禄無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用管輅及退之事。(《西清詩話》) [1]

二、蔡絛字約之,父京,徽宗時爲太師,京既老眊,事悉決於絛,其後京敗,絛亦流死。所著有《西清詩話》《鐵圍山叢談》等。《西清詩話》辨杜詩治瘧之誣,説詩之聲律雖成于唐,然亦多本六朝旨意,皆有見地。又云:大抵屑屑較量屬句平匀,不免氣骨寒局,殊不知詩家要當有情致,抑揚高下,使氣宏拔,快字淩紙。又用字皆破觚爲圜,挫剛成柔,如爲有功者,世人所謂縛虎手也。其言極有得,然其精處在其詩評,元劉壎《隱居通議》曾引之如次:

柳子厚詩雄深閑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謝,然似入武庫,但覺森麗。王摩詰詩渾厚一段,覆蓋古今,但如久隱山林之人,徒成曠淡。杜少陵詩自與造化同流,孰可擬議,若君子高處廊廟,動成法言,恨終欠風韻。黄太史詩妙脱蹊徑,言侔鬼神,惟胸中無一點塵,故能吐出世間語,所恨務高,一似參曹洞下禪,尚墮在玄妙窟裏。東坡公詩天才宏放,與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處,發明殆盡,萬斛泉源,不是過也,然頗恨方朔極諫,時雜滑稽,故罕逢醖藉。韋蘇州詩如渾金璞玉,不假雕琢成妍,唐人有不能到,至其過處,大似村寺高僧,時有野態。劉夢得詩典則既高,滋味亦厚,然正似巧匠矜能,不見少拙。白樂天詩自擅天然,貴在近俗,恨如蘇小雖美,終帶風塵。李太白詩逸態凌雲,照映千載,然間作齊梁間人體段,略不近渾厚。韓退之詩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譬之樊侯冠服,微露粗疏。柳柳州詩若捕龍蛇,搏虎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暇,非輕蕩也。薛許昌詩天分有限,不逮諸人遠矣,至合人意處,正若芻豢,時復咀嚼自佳。王介甫詩雖乏風骨,一味清新,方似學語小兒,酷令人愛。歐陽公詩温麗深穩,自是學者所宗,然似三館畫手,未免多與古人傳神。杜牧之詩風調高華,片言不俗,有類新及第少年,略無少退藏處,固難求一唱而三歎也。

三、葉夢得字少藴,號石林,吴縣人。徽宗時官翰林學士,南渡後累官崇信軍節度使,致仕卒。所著自《石林詩話》外,尚有多種。夢得論詩,與蔡絛不同。絛父子雖爲士論所不容,然其論詩語尚持平,至夢得立論,則黨見極深。《四庫總目提要》指其推重王安石者不一而足,對於歐陽修、蘇軾,則多方指摘,備致譏訕。因曰:夢得出蔡京之門,而其婿章沖,則章惇之孫,本爲紹述餘黨,故於公論大明之後,尚陰抑元祐諸人。然夢得詩文,實南北宋間之巨擘,其所評論往往深中窾會,終非他家聽聲之見,隨人以爲是非者比。略其門户之見,而取其精核之論,分别觀之,瑕瑜固兩不相掩矣。其言甚允。《石林詩話》言及論詩諸語者,頗得詩中旨趣:

古今論詩者多矣,吾獨愛湯惠休稱謝靈運爲初日芙渠,沈約稱王筠爲彈丸脱手,兩語最當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爲,而精彩華妙之意,自然見於造化之妙。靈運諸詩可以當此者亦無幾。彈丸脱手,雖是輸寫便利,動無留礙,然其精圓快速,發之在手,筠亦未能盡也。然作詩審到此地,豈復更有餘事。韓退之《贈張籍》云:君詩多態度,靄靄春空雲。司空圖記戴叔倫語云:詩人之詞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學者不能味其言耳。

夢得論老杜長篇,謂《述懷》《北征》諸篇,窮極筆力,如太史公紀傳,此固古今絶唱,然《八哀》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稱之,不敢議,此乃揣骨聽聲耳,如李邕、蘇源明詩中,極多累句,余嘗痛刊去,僅各取其半,方爲盡善。此處于老杜長篇大開大闔處,言之甚明,至《八哀》中不免蕪累,亦無可諱也。 [2]

《石林詩話》論杜詩用字,七言律句,與句中雙字之處,皆極深細,節録於次:

詩人以一字爲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遠近數千里,上下數百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吞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於言外。《滕王亭子》:粉牆猶竹色,虚閣自松聲。若不用猶與自兩字,則餘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獨雍容閑肆,出於自然,略不見其用力處。

七言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摇等句之後,嘗恨無復繼者。韓退之筆力最爲傑出,然每苦意與語俱盡。《和裴晉公破蔡州回詩》,所謂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非不壯也,然意亦盡於此矣。不若劉禹錫《賀晉公留守東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語遠而體大也。

詩下雙字極難,須使七言五言之間,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興致,全見於兩言,方爲工妙。如老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與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等,乃爲超絶。近世王荆公新霜浦漵綿綿白,薄晚林巒往往青,與蘇子瞻浥浥爐香初泛夜,離離花影欲摇春,皆可以追配前作也。

* * *

[1] 1932年講義下云:屬對務求精切,已嫌拘細,至於集句,其細尤甚。據《西清詩話》云,此體始於石曼卿,然至安石而益工,故當時多以爲起自荆公。黄魯直謂正堪一笑,其言雖刻,亦至論也。又《石林詩話》稱荆公作詩好用古人姓名,暗藏句中,如云:老景春可惜,無花可留得。莫嫌柳渾青,終恨李太白。真所謂以文爲戲者,雖葉少藴亦難於爲諱,安石言及時文,動稱禮法治政,集句嵌名,亦何益於禮法治政耶?

[2] 1933年講義下云:夢得又謂杜詩有三種語。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爲涵蓋乾坤句。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鷰青春深。爲隨波逐流句。百年地僻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爲截斷衆流句。語頗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 第七十五 曾國藩

    有清叔季之間,以事業文章著者,無踰曾國藩右。國藩字滌笙,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再起治兵事,負天下重望,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任,諡文正,有《曾文正全集》。曾氏治古文於桐城派中衰之後,一以雄..

  • 第七十四 張惠言 周濟

    張惠言,字皋文,武進人,少爲詞賦,惲子居嘗以爲自相如、枚乘没後,二千年無此作。既而與子居同爲古文,遂爲陽湖派鉅子。其學深于《易》《禮》,嘉慶中以進士官編修卒,有《周易虞氏易》《儀禮圖》及《茗柯詩文集》..

  • 第七十三 惲敬 包世臣

    繼桐城派古文而興者有陽湖派,而爲之宗主者,惲敬、張惠言二家。惲、張之學古文,皆由桐城派入。惠言《送錢魯斯序》云:魯斯大喜,顧而謂余,吾嘗受古文法于桐城劉海峰先生,顧未暇以爲,子儻爲之乎?余愧謝未能。已..

  • 第七十二 阮元 [1]

    乾隆、嘉慶之間,主張駢體,與古文家争文章之正統者,則有阮元。元字伯元,號芸臺,儀徵人,乾隆進士,道光時官至大學士,有《揅經室集》。芸臺早歲受知于孫梅,梅字松圃,號春浦,烏程人,乾隆進士,官太平府同知,..

  • 第七十一 章學誠

    章學誠字實齋,會稽人,乾隆進士,官國子監典籍,邃于史學,以纂修方志爲時所重,有《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實齋文鈔》。 [1]劉子玄論史家,謂才、學、識三者缺一不可,實齋指爲此猶文士之識,非史識也,未足以盡..

  • 第七十 趙翼

    與隨園同時以詩名者,曰趙翼、蔣士銓。翼字雲松,號甌北,陽湖人,乾隆進士,累官至貴西道,有《廿二史劄記》《陔余叢考》《甌北詩集》《甌北詩話》。方甌北刻集時,或評其詩曰:雖不能及杜子美,已過楊誠齋矣。甌北..

  • 第六十九 袁枚

    清代詩人聲氣最廣者,康熙之時必推王士禛,乾隆之時必推袁枚,其議論主張足以爲一代之中心者,勢亦相埒。枚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人,少負才名,乾隆初試鴻博報罷,旋成進士,出知江寧等縣。年四十即告歸,築室小倉山..

  • 第六十八 沈德潛 [1]

    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乾隆間舉鴻博未遇,後成進士,累官至禮部侍郎,有《歸愚詩文鈔》《古詩源》《唐詩别裁》《明詩别裁》及《清詩别裁》,其論詩之説,見《説詩晬語》。歸愚少時受業横山之門,然其持論略異,則環..

  • 第六十七 紀昀

    紀昀字曉嵐,晚號石雲,獻縣人,乾隆進士,累遷侍讀學士,坐事戍烏魯木齊,尋釋還,後官至協辦大學士,任《四庫全書》總纂,校訂整理,一生精力,悉注於此,年八十二卒,有《紀文達公遺集》。曉嵐論析詩文源流正僞,..

  • 第六十六 姚鼐 劉開

    姚鼐字姬傳,桐城人,乾隆進士,散館主事,遷郎中,告歸主講鍾山書院,年八十五卒,有《惜抱軒全集》《九經説》《三傳補注》等書,學者稱爲惜抱先生。嘗撰集《古文辭類纂》及《今詩選》以教後進,而《古文辭類纂》尤..

  • 第六十五 方苞 劉大櫆

    清初古文家侯方域、魏禧,皆天才縱恣,不屑屑拾古人唾余。汪琬文稍質厚,然其《答陳藹公論文書》,亦謂古人爲文,其中各有所主。 [1] 蓋清初之人,席前明余習,其議論固如此。及桐城派代興而論大變。桐城派以方苞爲..

  • 第六十四 李漁

    聖歎評《西厢》,全是文人見地,于戲曲之甘苦,未能深知。至李漁則以戲曲家而論戲曲,其中甘苦,言之娓娓,此則吾國文學批評中僅有之人才也。漁字笠翁,錢塘人,康熙時流寓江寧,著《一家言》,有《風筝誤》等傳奇十..

  • 第六十三 金人瑞

    明季以來,批評戲曲及小説之風漸盛,逮明社既屋,其風不衰,而金人瑞、李漁二人之論,遂爲一代之高峰。自兹以降,間有述作,莫能與之伍矣。述金人瑞之論于次,李漁别見。人瑞一名喟,字聖歎,長洲人。本姓張,名采,..

  • 第六十二 清初論詞諸家

    清初詞家以雲間爲最盛,及王士禛官揚州司理,主持東南風雅,其時則有董以寧、鄒祗謨、彭孫遹等和之,皆得盛名。既而漁洋入朝,位高望重,絶口不言倚聲, [1] 而羨門亦悔其少作,不欲人知矣。同時朱彝尊、陳維崧並世..

  • 第六十一 葉燮

    葉燮字星期,號已畦,嘉善人,康熙進士,官寶應知縣,被劾歸,居吴縣之横山,學者稱爲横山先生,有《原詩》,《已畦詩文集》。《原詩》有《内篇》《外篇》,其説以不蹈襲前人,能自立言爲主,深源於正變盛衰之所以然..

  • 第六十 吴喬 趙執信 [1]

    李、何言格調,漁洋言神韻,格調之説變而爲枵響,神韻之説流而爲蹈空,兩説均不能無弊。 [2] 與漁洋並世而立論違反者,則有吴喬、趙執信。喬字修齡,崑山人,有《圍爐詩話》、《西崑發微》、《答萬季野詩問》。執信..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