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二十五 王安石 蔡絛 葉夢得

2025-08-30 15:45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門户之見,至宋益盛,始之則有熙寧、元祐之别,繼之則有洛黨、蜀黨、朔黨之争。黨派之説,始之起於論政,繼之則及於論學論文,故言新政者必指摘歐蘇,游蘇門者多恥言介甫。及乎宋室南渡,舊論稍定,而詩文之中,新派又起。雖顯分左右,而質諸持論之立足點,則其根本絶異之處,無從發現,且往往同屬一派,而立論有互相矛盾者,有前後絶異者,誠令後之學者爲之却步矣。今自王安石以下,取其派别略近議論略似者,以類相屬,合爲一篇。其人數較多,篇幅較繁者,亦析爲二三,庶提絜綱領,較爲易知。

一、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神宗時爲相,興新法,後罷爲鎮南軍節度使,元豐中復拜爲左僕射,封荆國公。安石經義湛深,文章拗折深峭,有詩名,尤工絶句。

安石論文有《上人書》一首云:

嘗謂文者,禮教治政云爾,其書諸策而傳之人,大體歸焉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云者,徒謂辭之不可以已也,非聖人作文之本意也。韓子嘗語人以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語人以其辭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諸左右逢其原。孟子之云爾,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爲作文之本意。且所謂文者,務爲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爲本,以刻鏤繪畫爲之容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爲器也,不爲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此篇論文以適用爲主,而以禮教治政爲之範圍,此介甫之言文,與自古文人不同處。介甫有詩譏韓愈曰:紛紛易盡百年身,舉世無人識道真,力去陳言誇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則其不滿於退之者可見。至其論詩,亦著此識見。《字説》曰:詩者寺言也,寺爲九卿所居,非禮法之言不入,故曰思無邪。論詩而處處以禮法爲準,則其見解之褊,概可見矣。

安石有《唐百家詩選》二十卷,及《四家詩選》十卷。《百家詩選》不載李、杜、韓詩,或可以别見《四家詩選》解之,然王、楊、沈、宋、子昂、燕公、曲江、右丞、蘇州、東野、賓客等之詩,皆不入選,頗爲後世所疑,故嚴羽直指序中所謂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之言爲誣。王士禛亦云:介甫不近人情,於此可見。或者又云:安石選詩,本就宋次道家爲之,疑宋未必有此諸集。士禛辯謂如此等著聞之集皆無之,何以稱備?有之而不取,尚得爲有目人耶?其言亦辯。

《四家詩選》,首杜、次韓、次歐、而李白居下,序次頗不可解。汪汝懋《遯齋閑覽》云,或以質之荆公,公曰: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至於甫則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横,無施不可,故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帥者,有奮迅馳驟,若覂駕之馬者,有澹泊閒靜,若山谷隱士者,有風流醖藉,若貴介公子者。蓋其詩緒密而思深,觀者苟不能臻其閫奥,未易識其妙處。夫豈淺近者所能窺哉?據此則編次似出有意,以荆公《老杜詩後集序》考之,此言近是。

安石詩論,其關緊處不在選詩之編次,而在對於律詩之論調。律詩既重對仗,必忌偏枯,此爲自然之理。《欒城先生遺言》亦謂東坡律詩,最忌屬對偏枯,不容一句不善者。至於安石之論,則拘忌彌多,生趣蕭索。《詩品》有云: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亦可爲此誦之也。録《石林詩話》及《西清詩話》各一則於次:

荆公詩用法甚嚴,尤精於對偶,嘗云:用漢人語止可以漢人語對,若參以異代語,便不相類。如一水護田圍緑去,兩山排闥送青來之類,皆漢人語也。此惟公用之,不覺拘窘卑凡。如周顒宅在阿蘭若,婁約身隨窣堵波,皆以梵語對梵語,亦此意。嘗有人向公稱自喜田園安五柳,但嫌屍祝擾庚桑之句,以爲的對。公笑曰:伊但知柳對桑爲的,然庚亦自是數。,蓋以十干數之也。(《石林詩話》)

荆公詩以故事紀實事,如《韓魏公挽詞》云:木稼嘗聞達官怕,山頽想見哲人萎。用孔子與唐寧王事。時熙寧中華山圮,冰成木稼,已而魏公薨。如追傷陸子履詩云:主張壽禄無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用管輅及退之事。(《西清詩話》) [1]

二、蔡絛字約之,父京,徽宗時爲太師,京既老眊,事悉決於絛,其後京敗,絛亦流死。所著有《西清詩話》《鐵圍山叢談》等。《西清詩話》辨杜詩治瘧之誣,説詩之聲律雖成于唐,然亦多本六朝旨意,皆有見地。又云:大抵屑屑較量屬句平匀,不免氣骨寒局,殊不知詩家要當有情致,抑揚高下,使氣宏拔,快字淩紙。又用字皆破觚爲圜,挫剛成柔,如爲有功者,世人所謂縛虎手也。其言極有得,然其精處在其詩評,元劉壎《隱居通議》曾引之如次:

柳子厚詩雄深閑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謝,然似入武庫,但覺森麗。王摩詰詩渾厚一段,覆蓋古今,但如久隱山林之人,徒成曠淡。杜少陵詩自與造化同流,孰可擬議,若君子高處廊廟,動成法言,恨終欠風韻。黄太史詩妙脱蹊徑,言侔鬼神,惟胸中無一點塵,故能吐出世間語,所恨務高,一似參曹洞下禪,尚墮在玄妙窟裏。東坡公詩天才宏放,與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處,發明殆盡,萬斛泉源,不是過也,然頗恨方朔極諫,時雜滑稽,故罕逢醖藉。韋蘇州詩如渾金璞玉,不假雕琢成妍,唐人有不能到,至其過處,大似村寺高僧,時有野態。劉夢得詩典則既高,滋味亦厚,然正似巧匠矜能,不見少拙。白樂天詩自擅天然,貴在近俗,恨如蘇小雖美,終帶風塵。李太白詩逸態凌雲,照映千載,然間作齊梁間人體段,略不近渾厚。韓退之詩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譬之樊侯冠服,微露粗疏。柳柳州詩若捕龍蛇,搏虎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暇,非輕蕩也。薛許昌詩天分有限,不逮諸人遠矣,至合人意處,正若芻豢,時復咀嚼自佳。王介甫詩雖乏風骨,一味清新,方似學語小兒,酷令人愛。歐陽公詩温麗深穩,自是學者所宗,然似三館畫手,未免多與古人傳神。杜牧之詩風調高華,片言不俗,有類新及第少年,略無少退藏處,固難求一唱而三歎也。

三、葉夢得字少藴,號石林,吴縣人。徽宗時官翰林學士,南渡後累官崇信軍節度使,致仕卒。所著自《石林詩話》外,尚有多種。夢得論詩,與蔡絛不同。絛父子雖爲士論所不容,然其論詩語尚持平,至夢得立論,則黨見極深。《四庫總目提要》指其推重王安石者不一而足,對於歐陽修、蘇軾,則多方指摘,備致譏訕。因曰:夢得出蔡京之門,而其婿章沖,則章惇之孫,本爲紹述餘黨,故於公論大明之後,尚陰抑元祐諸人。然夢得詩文,實南北宋間之巨擘,其所評論往往深中窾會,終非他家聽聲之見,隨人以爲是非者比。略其門户之見,而取其精核之論,分别觀之,瑕瑜固兩不相掩矣。其言甚允。《石林詩話》言及論詩諸語者,頗得詩中旨趣:

古今論詩者多矣,吾獨愛湯惠休稱謝靈運爲初日芙渠,沈約稱王筠爲彈丸脱手,兩語最當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爲,而精彩華妙之意,自然見於造化之妙。靈運諸詩可以當此者亦無幾。彈丸脱手,雖是輸寫便利,動無留礙,然其精圓快速,發之在手,筠亦未能盡也。然作詩審到此地,豈復更有餘事。韓退之《贈張籍》云:君詩多態度,靄靄春空雲。司空圖記戴叔倫語云:詩人之詞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學者不能味其言耳。

夢得論老杜長篇,謂《述懷》《北征》諸篇,窮極筆力,如太史公紀傳,此固古今絶唱,然《八哀》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稱之,不敢議,此乃揣骨聽聲耳,如李邕、蘇源明詩中,極多累句,余嘗痛刊去,僅各取其半,方爲盡善。此處于老杜長篇大開大闔處,言之甚明,至《八哀》中不免蕪累,亦無可諱也。 [2]

《石林詩話》論杜詩用字,七言律句,與句中雙字之處,皆極深細,節録於次:

詩人以一字爲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遠近數千里,上下數百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吞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於言外。《滕王亭子》:粉牆猶竹色,虚閣自松聲。若不用猶與自兩字,則餘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獨雍容閑肆,出於自然,略不見其用力處。

七言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摇等句之後,嘗恨無復繼者。韓退之筆力最爲傑出,然每苦意與語俱盡。《和裴晉公破蔡州回詩》,所謂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非不壯也,然意亦盡於此矣。不若劉禹錫《賀晉公留守東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語遠而體大也。

詩下雙字極難,須使七言五言之間,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興致,全見於兩言,方爲工妙。如老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與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等,乃爲超絶。近世王荆公新霜浦漵綿綿白,薄晚林巒往往青,與蘇子瞻浥浥爐香初泛夜,離離花影欲摇春,皆可以追配前作也。

* * *

[1] 1932年講義下云:屬對務求精切,已嫌拘細,至於集句,其細尤甚。據《西清詩話》云,此體始於石曼卿,然至安石而益工,故當時多以爲起自荆公。黄魯直謂正堪一笑,其言雖刻,亦至論也。又《石林詩話》稱荆公作詩好用古人姓名,暗藏句中,如云:老景春可惜,無花可留得。莫嫌柳渾青,終恨李太白。真所謂以文爲戲者,雖葉少藴亦難於爲諱,安石言及時文,動稱禮法治政,集句嵌名,亦何益於禮法治政耶?

[2] 1933年講義下云:夢得又謂杜詩有三種語。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爲涵蓋乾坤句。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鷰青春深。爲隨波逐流句。百年地僻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爲截斷衆流句。語頗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

    采药民 元柳二公--------------------------------------------采药民唐高宗显庆中,有蜀郡青城民,不得姓名。尝采药于青城山下,遇一大薯药,劚之深数丈,其根渐大如瓮。此人劚之不已,渐深五六丈,而地陷不止,至..

    23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五    后妃部三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早慧十一 诫节十二明贤十三 谦让十四节俭十五 勤劳十六○早慧十一七岁干事「汉书○王石华校七改十沿陈俞本之误也今案御览一百三十七引汉书马皇后事同陈俞本作十者据今本范书改耳」九..

    6 北堂书钞 2025-10-03
  •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1]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2],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辨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3]。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

    15 王安石文集 2025-09-16
  • 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1]。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2],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3]。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

    11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祭欧阳文忠公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1],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

    25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答司马谏议书[1]

    某启[2]: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3],而议事每不合[4],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虽欲强聒[6],终必不蒙见察[7],故略上报[8],不复一一自辨[9];重念蒙君实视遇厚[10],于反复不宜卤..

    30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伯 夷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1],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

    30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1]。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

    28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卷第二十五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五 续藁二十二日损斋续藁卷苐二十二 门人编次神道碑广东道都转运盐使赠推诚守忠全节功臣资徳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髙昌郡公谥忠愍合刺普华公神道碑今天子至正九年春三月 日 ..

    30 金华黄先生文集 2025-09-13
  •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五卷目录 月异部汇考一书经〈洪范〉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礼记〈昏义〉易纬〈京房飞候〉春秋纬〈斗变〉吕子〈明理篇〉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 礼志〉宋史〈天文志〉娄元礼田家..

  • 坤舆典第二十五卷

    水部汇考《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季春之月,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注〉雨或过淫,趋下之水反腾上而为灾,故命以豫备之术。季夏之月,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注〉东井主水在..

  • 第一章 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简述【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很少有人像北宋杰出的改革家和最富争议的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那样重要。他主持的改革的非传统性质,其施行方式之彻底,以及其涵盖范围之广,几乎前无古人,直到最近一个世纪也没有什么..

    20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