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中国的改革 / 刘子健

第二章 阐释的问题【11】

2025-09-01 12:19 宋代中国的改革

对先行阐释的评价

对于改革及随后政治潮流转向的激烈争论,使得对此复杂历史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变得非常困难。很多基本史料受困于有偏见的叙述和蓄意删改。首先,(神宗)实录(真实的记录,有时被称作君主在位期间的编年史)的起草与改写在反变法和后变法阶段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南宋初期完成而今已不存的第三稿和定本(1),以赞同反变法派的观点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版本由痛恨后变法时期弊政的人所修订。(2)这也符合哲宗之妻昭慈太后的明确期望。昭慈太后支持废除变法的宣仁太皇太后,同时也为其继位为帝的丈夫所厌恶,并因后变法派的报复和宫廷阴谋而被逐出宫。(3)她免于金朝侵略者的囚禁他们曾尝试寻求保守主义集团的支持而未果(4),后来以极高的荣誉回到南宋朝廷之中,被视作北宋政权以及后变法时期之前美好时代继续存在的象征。正是昭慈太后要求宋高宗告诉实录的编纂者,【12】要将北宋灾难性的灭亡归咎于蔡京及其同党。(5)但是,在实录的最终稿中,这种对后变法时期有意的谴责,与学者们长期以来对王安石及其改革的偏见搅在一起。这对王安石来说是不公平的,它部分源于错误地将王安石与后变法时期联系在一起。

对历史来说幸运的是,淳熙元年(1174)李焘私人编纂完成了浩繁的原始资料汇编《续资治通鉴长编》,它包含了官方文献和只有极少量编辑修订的其他文献,按时间先后整理,以为一部北宋编年史做最终的准备。尽管表现出一定的反变法的偏见,这部汇编仍可以和官方档案选编《宋会要辑稿》一起放心使用。这两部著作是最好的基本史料。(6)

《宋史》编纂于元代,总体质量较差,对变法也尤其不公平。(7)其主要编纂者倚重于有影响力的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著作。朱熹对于王安石及其改革的观点尽管有时温和,但基本上来说是不利的。(8)当稿本出现不同观点时,《宋史》的主要编纂者(总裁官)一向都毫不犹豫地进行更改,以求与他们自己的观点相一致。(9)其他关于宋史的权威汇编基本都表现了宋王朝在历史上的进步,但它们未能纠正对于变法的偏见。

对于王安石死后迅速涌现,并充斥整个南宋时期的五花八门的私人笔记,必须极其谨慎地处理。它们中间有不少都充斥着谣言、诋毁,【13】甚至是捏造。(10)这一时期一些士大夫之间激烈的争名夺利,促进了揭发文学(expos literature)的增长。附带一提,这是一批引人兴味的文学作品,未来值得研究。比笔记更有用的,是很多主要的士大夫的作品汇编(文集)。它们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可靠,已经被近来的研究者用来补充《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会要辑稿》所提供的资料,而对这些文集的使用目前远远不够。

对于王安石的研究,随着清代学者蔡上翔详细的传记研究而姗姗来迟。蔡上翔不遗余力地要推翻自南宋以来持续反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历史偏见。正是这部重要的著作,使得现代学者如梁启超,将王安石视为一位伟大的英雄、强调他的远见及其新政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而将其重新引介入本世纪。1930年代,柯昌颐和威廉森在他们关于王安石的一中一英两本名著之中,用更多的材料进一步阐述了基本相同的观点。柯昌颐的著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尽管还不够广泛。一段时期以来,这两部研究几乎被视作权威著作。但是,1936年出版的《宋会要辑稿》,立即证实了《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可靠性,也披露了大量更进一步的信息,随即使得所有先前关于王安石的研究都过时了。

最近的学者尚未尝试对王安石及改革作综合研究。他们更倾向于将精力都用于对具体改革措施的细节研究,一项接着一项。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将王安石及其改革置于他的时代和宋代社会各方面发展趋势的广阔参照系之中,【14】才能对其有真正的理解。在这方面,许多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如下这些研究:全汉昇关于经济史,宫崎市定关于政府和政治行为,聂崇岐关于政府机构和政治史,曾我部静雄关于财政,以及周藤吉之关于土地制度和官僚的社会流动。

近来宋史领域学者的注意力,概而言之,第一集中在经济发展,第二集中在政治体制。相对而言,很少关注宋代的思想。对这最后一个领域的研究,大体上着重强调在北宋兴起至南宋成为主流的形而上学和自我修养哲学。相反,对政治理论则较为忽视,尤其是那些在北宋时期有影响的强调功利主义的思想。尽管不是宋代专家,萧公权因为在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对这一方面给予了应有分量的重视而值得赞誉。(11)

所有这些著作呈现出对王安石及其改革各色各样的阐释。在传统史学中,王安石被视作一位天才的学者,一位诚实但固执的政治家,被自己过分的自信和他寄予错误信任的小人同僚所误导。在此视角下,王安石不能被视作正统意义上第一流的儒家学者。但另一方面,蔡上翔的详细研究宣称,这即使不是扭曲,也是一种误解,王安石应该被看作一位真正的且非凡的儒家学者。

本世纪的出版物,不消说,不再将他们对王安石的理解根植于儒家思想。梁启超在他的传记作品中,【15】强调王安石的理想和改革举措旨在富国强兵。(12)其他作者,比如福开森(J. C. Ferguson),基于现代自由主义而对王安石表示赞赏。而其他人,尤其是威廉森,将王安石的改革比作国家社会主义。(13)在充满国家主义和***精神的当今时代,流行的对王安石的阐释倾向于过度赞美他。只有一个例外,表达了一种少数观点,即认为王安石是独裁的,但这部著作,没有审慎地使用历史材料,因此不需要严肃对待。(14)无论如何,上述各种各样的阐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现代眼光回顾性地、从作者各自所持的特定的政治观点出发来审视王安石。

最近几年,研究者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宋代的整体发展水平上,并且特别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他们将这种社会经济趋势作为解释政治趋势的基础,这也反映到对王安石的研究方法上。这些学者强调士大夫阶层在土地所有权和特权方面的既得利益。他们暗示,这种既得利益即是解释宋帝国官僚主义特点和专制性质的线索。虽然他们不否认王安石是一位改革家,是值得称颂的、理想主义的和卓越的,但他们以为,将他视作一位超越了所处社会经济背景的杰出的政治家,则可能是一种错误和一种过度的吹捧。

内藤湖南、王毓铨、周藤吉之以及其他几位顺着周藤吉之探究脉络的日本研究者,在最近对王安石及其时代的阐释上,强调了两种假说。第一种是,【16】在与既得利益者即大地主(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和大垄断商人澎湃激烈的抗争中,王安石代表了新兴中等地主(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的利益。第二种是,新政在事实上扩张了官僚阶层整体的力量,收紧了专制国家的控制力。(15)

这两种假说之间并不必然是冲突的。它表明了中等地主利益和专制国家利益之间可能存在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中等地主重视国家的保护;另一方面,中等土地所有权可能最为符合专制国家本身的利益。(16)然而,这种利益的相符(coincidence),绝不意味着利益相同(identity)。许多研究者近来的研究已经在事实上证明,官僚在为中等地主和专制国家的利益同时服务的过程中扮演了双重角色。当这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些官僚如何选择,至今尚无研究。王安石通过他的新政,努力为他理想化的国家最佳利益服务,有时,甚至以牺牲其社会出身所属的阶级(class)为代价。(17)然而,他的许多追随者,相对于国家利益,更认同他们的阶级利益如果不是个人利益的话。

到目前为止,最近的阐释已经大体阐明了这个时代的整体社会经济趋势,尽管还不够确凿无疑。在这些阐释中,阶级利益假说是否有充分的事实证据支撑仍然值得怀疑;或者,这种假说所提出的社会经济趋势,如果得到证实,【17】有可能为政治趋势提供充分的解释。虽然社会经济因素毫无疑问影响了政治趋势,但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对这一点也应予以考察。最近的阐释对有些问题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比如,思想或者政治哲学的多元脉络它将士大夫分为不同和相对立的学派。此外,政治趋势有其自身的动力。处于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甚至在一个特定的思想流派内,士大夫以不同的政治行为做出回应。这些行为提供了一个将他们区分为特定官僚类型的基础。(18)简而言之,最近的阐释尽管有启发性和帮助,但仍然为再评价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

当前的再评价及其参考框架

当前的探索包括在政治背景下对王安石及其时代的再评价。首先,将回顾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出版的许多日本学者、一些中国学者和少数美国学者对王安石及其新政和这一时代巨大发展的研究。有少数出色的著作和大量论文应该提请所有感兴趣的研究者注意。其次,要设法将各种各样的阐释整合起来只要它们是兼容的以获得对于王安石及其时代的综合理解。这一再评价将借鉴关于政治思想、政治行为、政府运作的多种阐释,包括我自己的研究。希望这一政治性参考框架的使用,有别于许多当代学者普遍采用的社会经济背景,【18】可以有助于为更深入的探索建立新的起点。

这样一种政治的进路,需要对政治环境,以及相关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快速调查。正如柯睿格恰当地描述的那样,北宋时期经历了诸多划时代的中国传统内部的变化(changes within the tradition)。(19)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学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恪守儒家同一性的同时出现了有创造力的多元发展。从长江流域至福建沿海的南方地区,在全国明显居于领先地位,不只是就人口、生产力、贸易和总体的繁荣而言,还包括教育和学术。城市生活方式从大都会圈和大城市向外扩散。货币经济缓慢而稳固地扩张着。政治趋势平行于这些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曾我部静雄已经指出,宋帝国以经济实力弥补了其军事上的虚弱。然而讽刺的是,在国防需求和庞大的官僚体系导致的沉重的财政负担下,它沉沦了。(20)

在这些划时代的变化当中,关键角色属于士大夫(学者型官僚,scholar-official)或者说官僚阶层。作为学者,他们通过新理论的建构、对儒家经典的新阐释和对儒家传统不同脉络的不同强调,促进了智识的多元化发展。(21)一些不同的思想流派为获得新的儒家正统地位而彼此争夺。

作为官员,他们拥有比在之前的王朝更强势的政治地位。他们中的大多数相当满足于他们的事业、声誉和特权;【19】其他的则放松了他们的儒家信条,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偏离了行为规范。在官员之下的是吏或胥吏,他们并不是官僚机构的一部分,却形成了自己的次官僚制(subbureaucracy),尤其是那些服务于当地政府部门的人。由于几乎无望晋身于官僚队伍,又主要被局限于现有职位,这些胥吏总是在寻找行政管理中的漏洞,由此得以从政府和普通民众手中攫取利益。如果没有理念型和弄权型两类官员活动的话,整个政府管理中的惯性将保持不受干扰。充满激情的官员富于理想,对整体改进感兴趣,寻求对官僚机构进行改革,有时也包括次官僚制,以作为实行他们的政策的必要步骤。弄权型官员富于野心,但对整体改进并不感兴趣,主要就他们的事业和个人兴趣来说,他们希望在官僚机构中获得权力和控制力。两个群体,好的和坏的都发起了权力斗争,挑起了紧张的对立。

朝廷中权力斗争的主要原因是北宋政府的中央集权化趋势。其他起作用的原因有:来自南方的新官僚的崛起(或向上的社会流动),他们代替了北方大地主出身的官僚们;官员数量不断增长,荫补(即高级官员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有出身者以及其他候选人,都在竞争更好的职位;以及最后,不同思想流派和对政策事务的不同意见,助长了批评与弹劾之风,使得政治氛围中充斥着无休止的指控和反击。【20】裙带关系、经常但并非总是基于政治见解不同而结成的私人党派、在政策事务上有严重分歧的派系之间的冲突,证明了这种权力斗争的紧张。另一个证据是大量的政治交流,数量之巨或许前所未有:论辩与弹劾奏疏的副本、有偏向性与指责性的公文、参与激烈争论的私人通信、肆意诽谤甚至捏造的非正式著作。它们大多或非正式地通过社会交往,或蓄意地作为政治武器,或商业性地在渴求新闻与流言的圈子中到处流布,尤其是在京城和其他大城市。(22)

士大夫阶层获得前所未有的声望,是宋帝国的辉煌成就之一。然而,这既没有消除专制,也没能阻止其缓慢地得到增强,尤其是到北宋末期。事实上,在高级官员不断增长的权力皇帝必须让渡一部分权力给他们和皇帝自身小心维护的终极权力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张的关系。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变得越激烈,他们依赖于皇帝支持,其行为被皇帝周围和内廷之人所掌控,由于有意或因环境所迫,从而助长专制主义增强的可能性就越大。专制主义的增强转而又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官僚主义趋向同一性。长期来看,专制主义与同一性使得官僚阶层更加顺从。

经济方面,官僚拥有法律赋予的纳税与服役的豁免特权。他们中的一些人超出了这些权限,【21】在地方官和胥吏的纵容下进一步逃避税收、贪污。任何旨在改善紧张的政府财政的国家政策,都不可避免地会以某种方式影响所有官僚的私人利益,如特权或权力的滥用,无论他们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

货币经济和贸易活动的增长在官僚中造成了更深的分裂。少数机敏的人更适应这些发展,寻求在政府财政中引入新的特征,比如用货币交税,政府在贸易方面进行运作,限制大商人的活动。大多数人限于官僚机制的惯性和正统的儒家思想,反对这些新特征,并主张政府不干预贸易活动的传统政策。一些官僚从消费者的观点出发反对垄断商人,其他一些则对商人比较友善他们或是出于从家庭背景而言与商人没有直接联系,或是通过私人的贸易活动拥有直接利益。

在这种复杂的***面以及相关的社会和经济局势下,王安石出现了。他的思想与行动,回应了他所处的政治环境。他的新政设想改善政治环境,但其施行却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它,同时关于新政的争论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因此,根据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政府运作来分析王安石及其新政,将十分有助于弄清王安石时代牵涉的复杂的***势,尽管整个图景的很多方面肯定还没有被充分挖掘。

* * *

(1) 尽管实录本身已不存,但其中很多材料已进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译者按:下简称《续长编》)、《宋会要辑稿》(北宋最好的原始资料)和杜大硅《琬琰集删存》(宋代早期传记汇编)。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自南宋初期以来的编年史)卷40,第745页;卷46,第831页。《郡斋读书志》(晁公武的书籍解题)卷2a,第1516页;卷2c,第19页。又见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25,第16页;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013页;柯昌颐《王安石评传》,第381385页;威廉森《王安石》第2卷,第6070页。

(3) 《曾公遗录》(曾布的记录)卷9,第69页;《宋史》卷329,第5263页;《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13,第110页。

(4) 参阅外山軍治《靖康の變におヶル新舊两法黨の勢力闗係》。

(5) 《朱子语类》(朱熹的分类评论)卷127,第1314页;《宋史》卷243,第5161页。又见《宋史》卷471,第5676页;卷242,第5160页;卷243,第5162页。

(6) 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序》第2页认为《续长编》是不公正的。但是蔡上翔是否细心研读了《续长编》值得怀疑(见杨希闵《王荆公年谱考略附存》卷2,第2页)。岡崎文夫《王安石內政総考》第175178页指出,蔡上翔经常引用对王安石有利的王安石诗注。这些注释为编纂《续长编》的李焘之子李壁所作。而且,《续长编》与《宋会要辑稿》紧密相符。显而易见,李焘在编纂《续长编》时将编辑修改限于最小限度之内(见柯睿格《宋初的文官制度》,第240页)。

(7) 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序》;梁启超《王荆公传》,第910页;柯昌颐《王安石评传》,第385392页;威廉森《王安石》第2卷,第2729页。

(8) 杨希闵《王荆公年谱考略附存》卷1,第1222页;柯昌颐《王安石评传》,第403410页;威廉森《王安石》第2卷,第69、118120页。值得注意的是,《宋史》大量采用了朱熹所记著名官员的言辞和行为,即《名臣言行录》。对于《名臣言行录》真实性的批判性评价,见宫崎市定《宋代の士風》,第139140页。

(9) 《元史》卷182,第65486549页。《宋史》的编纂总裁官是欧阳玄和张起岩(见欧阳玄《圭斋文集》卷13,第57页;卷16,第11页)。一位可能与两位总裁官意见相左的撰稿人是袁桷(见袁桷别集,即《清容居士集》卷18,第7页;卷41,第1213页;卷41,第1319页)。

(10) 一篇题为辨奸论的文章可能是伪造的。据说,该文为苏轼与苏辙的父亲苏洵所撰,公开指斥王安石。事实上,苏洵从未写过此文。见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10,第113页;梁启超《王荆公传》,第9598页;柯昌颐《王安石评传》,第389391页;威廉森《王安石》第2卷,第109110、148157页。可以补充说明的是,在王安石之前以及其生活的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自称为揭发文学的伪作(见历史制度的百科全书,即马端临《文献通考》,第17671768页;刘子健《范仲淹、梅尧臣与北宋政争中的士风》)。

(11)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编,第143167页;狄百瑞《新儒家再评价》。

(12)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55194、205226页。

(13) 福开森《王安石》;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页;柯昌颐《王安石评传》,第427428页;威廉森《王安石》第2卷,第182页。傅兰克(Otto Franke)和卫礼贤(Richard Wilhelm)在他们的中国通史中遵循了相似的阐释。

(14) 见聂崇岐对林语堂《苏东坡传》一书的书评,《燕京学报》第34卷,第298页(北京,1948年)。

(15) 王毓铨《北宋社会、经济与政治》,第535546页;内藤湖南《中國近世史》,第123130页;周藤吉之《宋代官僚系と大土地所有》,第577页;中村治兵衛《王安石の登場宋朝政権の性格》,第112页;池田誠《保甲法の成立とその展開王安石の政治改革の問題》,第78页。最后一篇论文包含对各种王安石阐释的简要分类。1941年用日文出版的佐伯富的《王安石》,和目前最新的有关王安石的著作,即1953年用中文出版的邓广铭的《王安石》,也都沿袭了最近研究的观点。

(16) 王毓铨《北宋社会、经济与政治》,第533546页。

(17) 见第三章中变法派与保守主义者的分歧一节。

(18) 刘子健《宋初改革家:范仲淹》,第126130页。

(19) 柯睿格《宋代社会:传统中的变革》。关于王安石时代之前的宋代社会,这里的记述比威廉森《王安石》第2卷第7191页的部分更好。

(20) 曾我部静雄《宋代財政史》,第2237、6869页。

(21)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编,第143197页;狄百瑞《新儒家再评价》,第110111页。

(22) 刘子健《梅尧臣》。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猜你喜欢

  • 第二章 上海到宜昌

    上海到宜昌汉口扬子江帆船沙市湖北平原四川江船涝区接近山川宜昌从上海到汉口是一段600英里的航程,由一种美国大型蒸汽机船来完成。自1860年扬子江向外国开放贸易以来,这些蒸汽船便每日来回于这两个港口之间。二月..

    0 穿越扬子江峡谷 2025-10-18
  • 西平乐

    西平乐(小石调)原文:尽日凭高目,脉脉春情绪。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烟光淡荡,妆点平芜远树。黯凝伫。台榭好、莺燕语。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奈阻隔、寻芳伴侣。秦楼凤..

    2 古诗大全 2025-10-18
  • 传华枝

    传华枝(大石调)原文:平生身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剧扮,能兵嗽,表里都峭。每遇著、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

    1 古诗大全 2025-10-18
  • 法曲献仙音

    法曲献仙音(小石调)原文:追想秦楼心事,当年便约,于飞比翼。每恨临歧处,正携手、翻成云雨离拆。念倚玉偎香,前事顿轻掷。惯怜惜。饶心性,镇厌厌多病,柳腰花态娇无力。早是乍清减,别后忍教愁寂。记取盟言,少..

    1 古诗大全 2025-10-18
  • 婆罗门令

    婆罗门令(双调)原文: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

    1 古诗大全 2025-10-18
  • 御街行

    御街行(圣寿·二之一·双调)原文:燔柴烟断星河曙。宝辇回天步。端门羽卫簇雕阑,六乐舜韶先举。鹤书飞下,鸡竿高耸,恩霈均寰寓。赤霜袍烂飘香雾。喜色成春煦。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椿龄无尽,萝图有庆..

    1 古诗大全 2025-10-18
  • 金蕉叶

    金蕉叶(大石调)原文: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金蕉叶(大石调)拼音解读:yàn..

    1 古诗大全 2025-10-18
  • 凤衔杯

    凤衔杯(二之一·大石调)原文: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凤衔杯(二之一..

    5 古诗大全 2025-10-17
  • 梦还京

    梦还京(大石调)原文:夜来匆匆饮散,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犹阻归计。甚况味。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帏静,永漏迢迢,..

    6 古诗大全 2025-10-17
  • 两同心

    两同心(二之一·大石调)原文:嫩脸修蛾,淡匀轻扫。最爱学、宫体梳妆,偏能做、文人谈笑。绮筵前。舞燕歌云,别有轻妙。饮散玉炉烟袅。洞房悄悄。锦帐里、低语偏浓,银烛下、细看俱好。那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

    4 古诗大全 2025-10-17
  • 满朝欢·花隔铜壶

    满朝欢·花隔铜壶原文: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

    5 古诗大全 2025-10-17
  • 柳初新

    柳初新(大石调)原文: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阳、相将游..

    4 古诗大全 2025-10-17
  • 曲玉管

    曲玉管(大石调)原文: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

    4 古诗大全 2025-10-17
  • 看花回

    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原文:玉城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看花回..

    8 古诗大全 2025-10-17
  • 迎新春

    迎新春(大石调)原文: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

    4 古诗大全 2025-10-17
  • 第二章 古代前期

    第一节 原始文化的展开世界的石器时代地球上最初出现的人类据说是在洪积世初期,距今已有数十万年。当初的人类在体质上同类人猿相当类似,但他们显然具有使用火和制作石器这样的文化,这一点就是使他们区别于其他动..

    19 日本史 2025-10-16
  • 第二章 学术环境

    威廉詹姆斯有个理论:如果有位科学家是个鳏夫又带着个马上要学走路的小孩,假如有人能说服他允许把孩子的脚弄出水泡,那么结果将证明当水泡痊愈时,孩子便自然学会了走路,就像练习过并摔过许多跤那样。因为他身上走..

  • 第二章 赴英航行

    据说英国国王时常在一艘军舰的舰舱里接见外国大使以示他的威严。我认为大西洋舰船的白色航道正是这个海洋民族通向他们王宫的生财之道。当邮轮快靠岸时,那种显而易见的英国人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英国人的伤感、英国..

    4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二章 柔术

    引言本篇柔术的一种哲学研究是从《东方之外》(Out of the East)选出来的,那本书是作者关于日本的第二本书,在熊本写成,那时他自一八九一年十一月至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在那里的第五高等学校当教员。我现在正在写..

    11 日本与日本人 2025-10-16
  • 倾杯乐

    倾杯乐(仙吕宫)原文: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茜。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

    6 古诗大全 2025-10-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