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韩非子

问田第四十二

2025-09-12 11:53 古代文学

徐渠问田鸠曰:臣闻智士不袭下而遇君,圣人不见功而接上。令陽城义渠,明将也,而措于伯;公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于州部,何哉?田鸠曰:此无他故异物,主有度、上有术之故也。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二君者驱于声词,眩乎辩说,不试于伯,不关乎州部,故有失政亡国之患。由是观之,夫无伯之试,州部之关,岂明主之备哉!

堂谿公谓韩子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何以效之?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韩子曰: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窍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而不见民萌之资夫科身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译文:

徐渠问田鸠说:我听说智士不用历任低级职务就能被君主赏识,圣人不用显示出成绩就能被君主接纳。现在的陽城义渠是个英明的将领,可他曾被安排做个小官;公孙亶回是个杰出的相国,也安排做过地方官,为什么呢?田鸣说: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君主掌握了法和术。况且,难道您没听说楚国用宋舰为将而败坏了政事,魏国用冯离为相而断送了国家?两国的君主为花言巧语所驱使,被诡辩利说所迷惑,没通过低级职务的考验,不具备基层工作的经历,结果有败坏政事和断送国家的祸患。由此看来,那种不经低级职务和基层工作考验的办法,哪里该是明君采取的措施啊!

堂谿公对韩非说:我听说遵循古礼、讲究谦让,是保全自己的方法;修养品行、隐藏才智,是达到顺心如意的途径。现在您立法术,设规章,我私下认为会给您生命带来危险。用什么加以验证呢?听说您曾讲道:楚国不用吴起的主张,而国力削弱,社会混乱;秦国实行商鞅的主张而国家富足,力量强大。吴起、商鞅的主张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可是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是因为没碰上好世道和遇到好君主而产生的祸患。遭遇如何是不能肯定的,祸患是不能排除的。放弃保全自己和顺心如意的道路而不顾一切地去干冒险的事,替您设想,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韩非说:我明白您的话了。整治天下的权,统一民众的法度,是很不容易施行的。但之所以要废除先王的礼治,而实行我的法治主张,是由于我抱定了这样的主张,即立法术、设规章,是有利于广大民众的做法。我之所以不怕昏君乱主带来的祸患,而坚持考虑用法度来统一民众的利益,是因为这是仁明智的行为。害怕昏君乱主带来的祸患,逃避死亡的危险、只知道明哲保身而看不见民众的利益,那是贪生而卑鄙的行为。我不愿选择贪生而卑鄙的做法,不敢毁坏仁明智的行为。您有护我的心意,但实际上却又大大伤害了我。

猜你喜欢

  • 人主第五十二

    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一操一国一柄一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

    3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忠孝第五十一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群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显学第五十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乐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

    3 古代文学 2025-09-12
  • 五蠹第四十九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一兽众,人民不胜禽一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八经第四十八

    【一】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一柄一以处势,故令行禁止。一柄一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是以明主..

    3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八说第四十七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一宠一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一奸一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六反第四十六

    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攻杀,暴憿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

    1 古代文学 2025-09-12
  • 诡使第四十五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不急矣。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

    3 古代文学 2025-09-12
  • 说疑第四十四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一奸一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尊主安国者,..

    3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定法第四十三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问辩第四十一

    或问曰:辩安生乎?对曰:生于上之不明也。问者曰:上之不明因生辩也,何哉?对曰: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

    3 古代文学 2025-09-12
  • 难势第四十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难四第三十九

    【一】卫孙文子聘于鲁,公登亦登。叔孙穆子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今子不后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1 古代文学 2025-09-12
  • 难三第三十八

    【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难二第三十七

    【一】景公过晏子,曰:子一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难一第三十六

    【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

    2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经一】赏罚共则禁令不行。何以明之?明之以造父、于期。子罕为出彘,田恒为圃池,故宋君、简公弑。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车,田连、成房之共琴也。【经二】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

    1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君所以治臣者有三:【经一】势不足以化则除之。师旷之对,晏子之说,皆合势之易也,而道行之难,是与兽逐走也,未知除患。患之可除,在子夏之说《春秋》也:善持势者,蚤绝其一奸一萌。故季孙让仲尼以遇势,而况错之..

    1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经一】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翟璜一操一右契而乘轩。襄王不知,故昭卯五乘而履一尸一桥。上不过任,臣不诬能,即臣将为夫少室周。【经二】恃势而不恃信,故东郭牙议管仲。恃术而不..

    1 古代文学 2025-09-12
  •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经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经二..

    6 古代文学 2025-09-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