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广记 / 李昉

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

2025-10-08 16:39 太平广记

杜牧 天峤游人 谭铢 周匡物 王播 朱庆余 唐宣宗 温庭筠 李商隐 刘瑑 郑畋 司空图 高蟾

----------------------------------------

杜牧

唐白居易初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之。始植于庭,栏门甚密,他处未之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覆其上。牡丹自此东越分而种之也。会徐凝从富春来,未知白,先题诗曰:\"此花南地知难种,渐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唯有数苞红幞在,含芳只待舍人来。\"白寻到寺看花,乃命徐同醉而归。时张祜榜舟而至,甚若疏诞。然张徐二生未之习隐,各希首荐焉。白曰:\"二君论文,若廉白之斗鼠穴,胜负在于一战也。\"遂试《长剑依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试讫解送,以凝为元,祜次之。张曰:\"祜诗有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多士以陈后主\"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此徒有前名矣。又祜题金山寺诗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虽綦毋潜云。\"塔影挂青汉,钟声和白云。\"此句未为佳也。白又以祜宫词,四句之中皆数对,何足奇乎?然无徐生云,\"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祜叹曰:荣辱纠纷,亦何常也。遂行歌而迈,凝亦鼓枻而归。自是二生终身偃仰,不随乡试矣。先是李林宗、杜牧,与白辇不较文,(\"文\"原作\"之\",据《云溪友议》改)具言元白诗体舛杂,而为清苦者见嗤,因兹有恨。白为河南尹,李为河南令,道上相遇。尹乃乘马,令则肩舆,似乖趋事之礼。李尝谓白为嗫嚅公,闻者皆笑。乐天之名稍减矣。白曰:\"李直木(林宗字也。)吾之猘子也,其锋不可当。\"后杜牧守秋浦,与张祜为诗酒之友,酷吟祜宫词。亦知钱塘之岁,白有非祜之论,尝不平之。乃为诗二道以高之曰:\"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又云:\"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张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此为祜得意之语也。李杜已下,盛言其美者,欲以荀异于白而曲成于张也。故牧又著论,言近有元白者,喜为谣言亵语,鼓扇浮嚣。吾恨方在下位,未能以法治之。斯亦敷佐于祜耳。(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时,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派人去寻找牡丹花。独有开元寺的僧人惠澄在京师得到,开始在庭院栽植,周围的栏杆很密,别的地方都没有。当时已经是春深时节,惠澄用油布搭小棚覆的花上,牡丹花从此才开始在杭州种植。这时,正巧徐凝从富春来,没有先打招呼先题了一首诗: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唯有数包红幞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白居易这时也到开元寺云赏花,看到徐凝便让他一起喝酒后再回去。这时张祜也坐船来了,表现的很放荡。张祜与徐凝二人都想参加科举考试。都希望得到白居易的举荐。白居易说,你们二位这次的文章,就象廉颇和白起相斗一样,胜负在此一战。便为他们出了《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两个题目。考完后送到京中,徐凝第一,张祜第二。张祜说,我的诗中的\"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开\"。很多读书人认为陈后主的\"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也是空有前名。张祜题写的《金山寺》诗中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岩闻\"的句子,虽然綦毋潜有\"塔影挂青汉,钟志和白云\"的句子,这句子也不算好,白居易又说到张祜的宫体诗,四句都挺工整,这没有什么奇异的寺方,他没有徐凝\"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样走了。徐凝也敲打着船舷回云了。从此,这二位再也不云找人举荐,再也不参加乡试。李宗林、杜牧和白居易曾经在京城谈论过文章,李杜二人说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体庞杂,一般读书人很轻视,因此,彼此间产生了矛盾。白居易任河南尹,李宗林为河南令,他俩路上相遇,白骑马,李坐轿,好象不太合乎常礼。李宗林曾说白居易是个爱唠叨的老头,大家听后笑了,白居易的名声稍微受点损伤,白居易说:\"李直木(宗林的字)象条咬我的疯狗,相当厉害。\"后来,杜牧到秋浦时,和张祜成为诗酒之交,他非常喜欢张祜的言论,很为张祜不平,他为了提高张祜的声誉,曾写过两首诗。诗中有\"谁人得假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和\"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的句子。张祜的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三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张祜最满意的作品。李宗林和杜牧身旁的人,都很称赞。都不同意白居易对张祜的评价,而赞扬张祜。杜牧也写文章评论说,元稹和白居易的诗,多为谣词浪调,轻浮之作,我就是职位在他以下,不能和他较量。杜牧这也是为了提高张祜的声誉。

----------------------------------------

天峤游人

麻姑山,山谷之秀,草木多奇。有邓先(明抄本\"先\"作\"仙\")客至延康,四五代为国道师,而锡紫服。洎死,自京归葬是山,云是尸解也。然悉为丘陇,松柏相望,词人经过,必当兴咏,几千首矣。忽有一少年,偶题一绝,不言姓字,但云天峤游人耳。后来观其所刺。无复为文。且邓氏之名,因斯稍减矣。诗曰:\"鹤老芝田鸡在笼,上清那与俗尘同。既言白日升仙去,何事人间有殡宫。\"(出《云溪友议》)

【译文】

麻姑山,山谷秀丽,草木多奇。邓先客藉延康,他家四五代都是道士,穿紫衣,到他死时,由京城运回麻姑山安葬。他的灵魂虽然已得道成仙,但尸体也埋成了一个坟丘,两旁松柏相望。诗人经过这里,必有吟咏,所题之诗已经一千多首。忽然有一少年,在这题了一绝,他没有题写姓名,只说是\"天峤游人\"。后来人们看到他写的诗,也就再没有题诗的了,邓氏的名声,也逐渐渐弱,他的诗是:

鹤老芝田鸡在笼,上清那与俗尘同。

既言白日升仙去,何事人间有殡宫。

----------------------------------------

谭铢

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比于钱唐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鳞臻。有举子谭铢者,吴门之秀士也,因书一绝。后之来者,睹其题处,稍息笔矣。诗曰:\"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出《云溪友议》)

【译文】

真娘,是吴国中的美人,好比钱塘的苏小小。她死后葬在吴宫旁侧,过往行人墨客有感于真娘的华丽美艳,在她墓前树上提了很多诗。有个叫谭铢的举人,他是吴地的一位才子,他题写了一首绝句,以后再来的人,看到他那首诗,便不再写了。他的诗的是:

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

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

周匡物

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唐元和十二年,王播榜下进士及第。时以歌诗著名。初周以家贫,徒步应举,落魄风尘,怀刺不偶。路经钱塘江,乏僦船之资,久不得济,乃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出见之,乃罪津吏。至今天下津渡,尚传此诗讽诵。舟子不敢取举选人钱者,自此始也。(出《闽川名士传》)

【译文】

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氏。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时在王播榜下进士及第,当时他的诗歌很有名气。最初的时候,周家很贫苦,去应举时都是徒步往返,正是落魄风尘,怀才不遇的时候,坐船都没有钱,等了很久也过不去钱塘江,他回到公馆题了一首诗:

万里茫茫无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郡官看到诗后,怪罪摆渡的小吏。到现在各地的渡口都传诵这首诗,摆渡人不收应举人的船费是从这开始的。

----------------------------------------

王播

唐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斋食。后厌怠,乃斋罢而后击钟。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名,皆以碧纱罩其诗。播继以二绝句曰:\"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未(明抄本\"未\"作\"已\")了各西东,惭愧闻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出《摭言》)

【译文】

唐朝尚书左仆射平章事王播,少年时孤苦贫穷。曾经在扬州惠照寺木兰院客居,跟随僧人吃斋饭,后来逐渐厌烦他,怠慢他,吃完饭后敲钟。二十四年后,王播当了大官,成为镇守淮南的节度使,他重游旧地,看到他写的诗都用绿纱罩上了,王播写了两首绝句: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径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未了各西东,惭愧闻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

朱庆余

唐朱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什数通,吟改只留二十六章。籍置于怀抱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无不缮录讽咏,遂登科第。初庆余尚为谦退,作《闺意》一篇,以献张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明抄本\"镜\"作\"奉\")心,自知明艳更沈吟。齐绔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是朱之诗名,流入四海内矣。(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时,朱庆余遇见水部员外郎张藉后,二人成为知音。张藉把庆余的很多新旧作品要去,经过他吟诵修改后,只留二十六篇,张籍把些作品带在身边,经常向别人推荐和赞扬。当时人们认为张藉很喜欢重视好作品,也都抄录背诵。宋庆余在科考中登科及第,开始时宋庆余还很谦虚,他作一首《闺意》,献给张籍,诗是: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藉也酬答了他一首:

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绔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此,宋庆余诗名大振,到处流传。

----------------------------------------

唐宣宗

唐宣宗朝,前进士陈玩等三人应博士宏词,所司考定名第及诗赋论。上于延英殿诏中书舍人李藩等问曰:\"凡考试之中,重用字如何?\"藩对曰:\"赋忌偏枯庸杂,论失褒贬是非,诗则缘题落韵,(缘题,如白云起封中诗,元封中白云起是也。按《云溪友议》七无\"元\"字。)其间重用文字,乃是庶几,亦作有常例也。\"又曰:\"孰诗重用字?\"对曰:\"钱起湘灵鼓瑟诗云:善抚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逸韵谐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有二不字。\"上曰:\"钱起虽重用字,他诗似不及起。虽谢眺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远,水还江汉流\之篇。无以比也。\"其宏词诗重用字者登科。起诗便付史选。(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宣宗李忱时,前进士陈玩等三人应宏词科博干考试,主管部门为了考定名第涉及到诗赋论。皇上在延英殿诏来中书舍人李藩等,问他们,在考试中,重复用字的怎么办?李藩回答说:\"赋忌用词偏颇枯燥,肉容平庸杂乱。论怕褒贬不明,是非不清。诗则要求切题押韵。这里的重用字也许差不多,但也有破例的。\"皇上又问:\"谁的诗重用字了?\"回答说,钱起的《湘灵鼓瑟》诗中写道: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逸韵谐金石,清音发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他的这首诗中,用了两个\"不\"字。皇上说,钱起虽然重用了字。别人的诗都不如他。虽然谢眺有首诗: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远,水还江汉流。这篇也没法比。这次宏词科考试中,重用字者登科及第。钱起的诗被收入《史选》。

----------------------------------------

又 唐宣宗

宣宗因重阳,赐宴群臣,有御制诗。其略去:欵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宰臣以下应制皆和。上曰:宰相魏谟诗最出,其两联云:四方无事去,神豫抄秋来。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上嘉赏久之。魏蹈舞拜谢,群僚耸视,魏有德色,极欢而罢。(出《抒情诗》)

【译文】

唐宣宗在重阳节那天,赐宴招待群臣。宣宗作了一首诗:

疑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

倾心方倚注,协力共安边。

满朝大臣都作了和诗。皇上说,宰相魏谟的诗最好,其中有两联:四方无事去,神豫抄秋来。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皇上很赞赏,魏谟也手舞足蹈地拜谢,群臣们都高看一眼,魏谟也很感激,大家尽欢而散。

----------------------------------------

温庭筠

唐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搢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试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有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他皆此类也。宣帝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帝曰:\"非也。\"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帝曰:\"非也。\"谪为坊城尉。其制词曰:\"死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竟流落而死也。豳国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诣韦曲林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豳公闻之,遗绢千匹。吴兴沈徽云:\"温曾于江淮为亲槚楚,由是改名庭筠。又每岁举场,多为举人假手。\"侍郎沈询之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号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美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那些宰相们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皇上说,不是。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器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由此,更加不得意。

----------------------------------------

李商隐

唐李商隐字义山,为彭阳公令狐楚从事。彭阳之子绹,继有韦平之拜,假疏商隐,未尝展分。重阳日。商隐诣宅,于厅事上留题。其略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相国睹之,惭怅而已。乃扃闭此厅,终身不处也。(原缺出处,今见《北梦琐言》卷七)

【译文】

唐时,李商隐,字义山。他在彭阳公令狐楚手下当从事。彭阳公的儿子是令狐绹,自韦平拜在他的门下后,有些疏远李商隐。使他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重阳节那天,李商隐到他的家,在大厅上题了一首诗: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

丞相令狐绹读过之后,颇感惭愧、怅然,于是把那个大厅锁起来了,再也没用过。

----------------------------------------

刘瑑

唐刘瑑字子全。幼苦学,能属文,才藻优赡。大中初,为翰林学士。是时新复河湟,边上戎事稍繁。会院中诸学士或多请告,瑑独当制。一日近草诏百函,笔不停缀,词理精当。夜艾,帝复召至御前,令草喻天下制。瑑濡毫抒思,顷刻而告就。迟明召对,帝大嘉赏。因而面赐金紫之服。瑑以文学受知,不数年,卒至大用。其告喻制曰:\"自昔皇王之有国也,何尝不文以守成,武以集事,参诸二柄,归于大宁。朕猥荷丕图,思弘景业。忧勤戒惕,四载于兹。每念河湟土疆,绵亘遐阔。天宝末,犬戎乘我多难,无力御奸,遂纵腥膻,不远京邑。事更十叶,时近百年。卿士献能,靡不竭其长策。朝廷下议,皆亦听其直词。尽以不生边事为永图,且守旧地为明理。荏苒于是,收复无由。今者天地储祥,祖宗垂瑑,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效野。披荆榛而刀斗夜严,出豺狼而穹庐晓破。动皆如意,古无与京。念此诚勤,宜加宠赏。\"词不多载。(出郑处诲所撰《刘瑑碑》)

【译文】

唐朝的刘瑑,字子全,幼年时就苦学,文章写得好,才思敏捷,词藻丰富。唐宣宗大中初年时为翰林院学士。当时刚刚收复了河湟一带的疆土,边境上战事频繁。这时候,翰林院的学士们都请求去了边境,只有刘瑑一人起草文件,一天要起草一百多件诏书,笔总是不停,然而文章却是条理精当,词句妥贴。天亮时,皇帝把他召到面前,让他起草一份《喻天下制》。他润笔构思,一会儿写完了,天亮时告诉了皇上,皇帝大加赞赏,当面赐他金紫衣。刘瑑以他的文章而知名,没几年,升为重要的官职。他起草的那份《喻天下制》是这样写的:自从当年皇帝建国以来,都是以文守业,以武卫国,只有这两项齐备,国家才能安宁。继承大业以来,常常想到弘道至景龙年间的大乱,时常警惕。四年多来,每当想到宽广辽阔的河湟疆土,在天宝末年,边境少数民族乘国内多难,无力抵抗之机,纵马进犯,接近京郊,将近十年。从那时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了,在这期间,当官的贡献自己的才能,竭心尽力,朝廷中的大事,也能听取下面的直谏,都是为了保卫国家的疆土,使边境永保安宁。时间渐渐过去,失去的土地仍然没有收复。现在是天地呈祥,祖宗保佑,将士们栉风沐雨,露宿郊野,披斩暂棘,昼夜防守,赶走豺狼,收复失地。行动听从皇帝的旨意,是自古以来无法比的,每当想到将士们忠诚、勤勉的时候,应该给予奖赏。词赋不便再多写它了。

----------------------------------------

郑畋

马嵬佛堂,杨妃缢所。迩后才士经过,赋咏以道其幽怨者,不可胜纪。皆以翠翘香钿,委于尘泥,红凄碧怨,令人伤悲。虽调苦词清,无逃此意也。丞相郑畋为凤翔从事日,题诗曰:\"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朝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观者以为真辅国之句(出《缺史》)

【译文】

马嵬坡佛堂,是杨贵妃缢死的地方,以后许多文人墨客经过这里时,都题诗作赋,抒发自己的幽怨心情,有很多很多。其内容多是怜香惜玉,语调凄怨,令人悲伤。虽然有的在遣词造句上,下过一番苦功夫,但其内容也逃不出这个意思。丞相郑畋当年在凤翔当从事的时候,曾题过一首诗:

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

终是圣朝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认为,这才是真正关心国家大事的诗作。

----------------------------------------

司空图

唐晋国公裴度讨淮西,题名于华岳庙之阙门。后司空图题诗纪之曰:\"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战鼙。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出《摭言》)

【译文】

唐时,晋国公裴度征讨淮西时,把他的名字题写在华岳庙的阙门上。后来司空图为了纪念此事,题诗一首:

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战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

高蟾

唐高蟾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实风雅之罪人。薛能谓人曰:\"倘见此公,欲赠其掌。\"然而落第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盖守寒素之分,无躁竞之心,公卿间许之。先是胡曾有诗云:\"翰苑何曾(明抄本\"曾\"作\"时\")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蟾独策名也。前辈李贺歌篇,逸才奇险。虽然,尝疑其无理。杜牧有言:\"长吉若使稍加其理,即奴仆命骚人可也。\"是知通论不相远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时,高蟾的诗,思路虽然清新,但在形式上追求奇险,寓意疏淡,内涵寡薄,是诗坛上的罪人。诗人薛能曾对人说过,我若是见到高蟾,一定赏他几个耳光子。然而高蟾的《落第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诗中所表现出的安于本分,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不卑不亢的精神,得到了一些公卿的赞许。先是胡曾有诗:

翰苑何曾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罗隐也多有指责,一些子弟也很忌恨他。然而高蟾却独独考中。前辈李贺的诗,想象奇特,有人曾说他的诗没有一定的章法。杜牧说过,长吉(李贺的字)若是按一定形式去写诗,那么一般的奴仆也能成为诗人了。这样的认识和大家的评论是差不多的。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比现代广泛,凡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传以及各种纪录异闻都称为“小说”。《太平广记》汇集了从汉代到宋初的各种形式的小说,也包括少量先秦古籍中的传说故事。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 初雕印,但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故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有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6)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

猜你喜欢

  • 卷三百十二 列传九十九

    傅清 拉布敦 班第子巴禄 鄂容安 纳穆札尔 三泰 傅清,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李荣保次子,傅恒弟也。雍正间,授侍卫。乾隆初,累迁至直隶天津镇总兵。康熙中定西藏,留兵镇抚,以大臣驻藏办事,为员二,嗣省其一。是..

    8 清史稿 2025-11-23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4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9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4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

    宇文融 歌舒翰 崔隐甫 萧嵩 陈怀卿 邹凤炽 高力士 王维史思明 豆谷 润州楼 丘为 裴佶 李抱贞 杨志坚----------------------------------------宇文融玄宗命宇文融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诬谮。密奏以..

    49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

    房光庭 崔思兢 崔湜 吕太一 许诫言 杜丰 修武县民 李元皛王琚 李适之 白履忠 夜明帘 班景倩 薛令之----------------------------------------房光庭房光庭为尚书郎,故人薛昭流放,而投光庭,光庭匿之。既败,御史陆..

    4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

    夏侯亶 王肃 李延实 李义琛 刘龙 裴玄智 度支郎 虞世南尉迟敬德 虞世基 来恒 欧阳询 许敬宗 元万顷 郭务静 唐临苏瑰李峤子 娄师德 李晦 宋之问 陆元方 陈希闵 李详----------------------------------------夏侯亶梁..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

    灵应传----------------------------------------灵应传泾州之东二十里,有故薛举城,城之隅有善女湫,广袤数里,蒹葭丛翠,古木萧疏,其水湛然而碧,莫有测其浅深者,水族灵怪,往往见焉,乡人立祠于旁,曰“九娘子..

    5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

    谢小娥传 杨娼传 非烟传----------------------------------------谢小娥传 (李公佐撰)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

    4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

    东阳夜怪录----------------------------------------东阳夜怪录前进士王洙字学源,其先琅琊人,元和十三年春擢第。尝居邹鲁间名山习业。洙自云,前四年时,因随籍入贡,暮次荥阳逆旅。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虚者,以家事..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

    周秦行记 冥音录----------------------------------------周秦行记(牛僧孺撰)余真元中,举进士落第,归宛叶间。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将宿大安民舍。会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闻有异气..

    4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

    莺莺传----------------------------------------莺莺传 (元稹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

    4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

    霍小玉传----------------------------------------霍小玉传 (蒋防撰)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擢”原作“推”,据明抄本改)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

    5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

    长恨传 无双传----------------------------------------长恨传 (陈鸿撰)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

    48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

    东城老父传 柳氏传----------------------------------------东城老父传 (陈鸿撰)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岁,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可听。父忠..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

    李娃传----------------------------------------李娃传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

    5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

    狗国 南蛮 缚妇民 南海人 日南 拘弥国 南诏 獠妇南中僧 番禺 岭南女工 芋羹 蜜唧 南州----------------------------------------狗国陵州刺史周遇不茹荤血,尝语刘恂云,顷年自青杜(明抄本“杜”作“社”)之海,归..

    49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

    苗民 奇肱 西北荒小人 于阗 乌苌 汉槃陀国 苏都识匿国 马留武宁蛮 悬渡国 飞头獠 蹄羌 扶楼 交趾 南越 尺郭 顿逊 堕婆登国哀牢夷 诃陵国 真腊国 留仇国 木客 缴濮国 木饮州 阿萨部孝忆国 婆弥烂国 拨拔力国 昆吾 绣..

    64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