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广记 / 李昉

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

2025-10-09 15:17 太平广记

苏味道 李师旦 霍献可 袁守一 崔泰之 陆余庆 孙彦高 出使御史 韩琬 赵仁奖 姜师度 成敬奇 石惠泰 冯光震 李谨度 三秽 阳滔 常定宗 张玄靖

----------------------------------------

苏味道

唐苏味道初拜相,有门人问曰:"天下方事之殷,相公何以燮和?"味道无言,但以手摸床棱而已。时谓模棱宰相也。(出《卢氏杂记》)

【译文】

唐代人苏味道刚刚被任命为宰相时,他的门客问道:"天下医生们开的药方子有那么多,药物的搭配又那么复杂,请问相公这其中调和配方的原理是什么?"苏味道一声不出,只是用手摸着床的框棱。因而那时都称他为模棱宰相。

----------------------------------------

李师旦

唐李师旦,新丰人也,任会稽尉。国忌日废务,饮酒唱歌杖人,为吏所讼。御史苏味道按之,俱不承引。味道历而谓曰:"公为官,奈何不守法,而违犯若是?"将罪之,师旦请更问,乃叹曰:"饮酒法所不禁,况饮药酒耶。挽歌乃是哀思。挞人吏事缘急速。侍御何谴为?"味道曰:"此反白为黑汉,不能绳之。"(出《御史台记》)

【译文】

唐朝的李师旦,是新丰人,任会稽县尉。在国忌日的时候,是要停止一切公务和活动的,可他竟饮酒唱歌还用木棍打人,因而被小官吏们告发。御史苏味道来审理此案时,他一概不承认。苏味道严励地对他说:"你身为官员,怎么能不守法规,而要这样去违犯呢?"快要定罪的时候,李师旦请求重新问一下,他颇有感叹地说道:"法律并没有规定禁止饮酒,何况我饮的药酒。我唱挽歌那恰是表达我的哀思。打人是因为作为官员办事要加快速度。请问侍御史我有什么罪过呢?"苏味道说道:"这真是个反白为黑的汉子,看来是不能定罪了。"

----------------------------------------

霍献可

唐霍献可,贵乡人也。父毓,岐州司法。献可有文学,好诙谐,累迁至侍御史左司员外。则天法峻,多不自保,竞希旨以为忠。献可头触玉阶,请杀狄仁杰、裴行本。裴即献可堂舅也。既损额,以绿帛裹于巾下,常令露出,冀则天以为忠。时人比之李子慎,子慎。则天朝诬告其舅,加游击将军。母见其著绯衫,以面覆床,(明朝本以面覆床作以被覆面。)涕泪不胜曰:"此是汝舅血染者耶!"(出《御史台记》)

【译文】

唐代人霍献可,是贵乡人。他的父亲名霍毓,任岐州司法(官职名)。霍献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喜好开玩笑,官至侍御史左司员外。武则天的法规是很严酷的,许多人都不能自保其身,都争相求旨让她认为对她忠心。霍献可就曾经头触玉阶上,请求处死狄仁杰、裴行本。裴行本是献可的堂舅。献可额顶叩破后,就用绿帛头巾缠盖在上面,可是还要将伤口常常露在外面,为的是希望武则天能看到并让她知道效忠。当时人们都把霍献可比作李子慎。李子慎是个什么人呢?武则天朝时,李曾诬告自己的舅舅,因此加授给游击将军官衔。李的母亲看见他穿上红色官服(唐官员按品阶着紫、绯、绿、青四色官服),把脸埋在床上,痛哭流涕喊道:"这红袍是用你舅舅的血染成的啊!"

----------------------------------------

袁守一

唐袁守一性行浅促,时人号为"料斗凫翁鸡",任万年尉。雍州长史窦怀贞每欲鞭之。乃于中书令宗楚客门,饷生菜,除监察。怀贞未之知也。贞高揖曰:"驾欲出,公作如此检校。"袁守一即弹之。月余,贞除左台御史大夫。守一请假,不敢出,乞解。贞呼而慰之,守一兢惕不已。楚客知之,为除右台御史,于朝堂抗衡于贞曰:"与公罗师。"罗师者,市郭儿语,无交涉也。无何,客以反诛,守一以其党,配流端州。(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代人袁守一见识浅薄,只顾眼前,当时人们称他为"料斗凫翁鸡",任万年县尉。雍州长史窦怀贞多次想要鞭挞他,于是投于中书令宗楚客门下,常送给他生菜,任命他作监察御史。怀贞不知道他与宗楚客的关系,便高高拱手为礼道:"宗楚客可能要背离朝廷,你应该作些查核。"袁守一立刻将此事检举。过了一个多月,窦怀贞被任命为右台御史大夫,袁守一便告假在家,不敢出来。并乞求希望和解。窦怀贞把他叫来安慰他,袁守一竟吓得战战兢兢惊恐不已。宗楚客知道这些事后,有一次为任命右台御史之事,在朝堂上与窦怀贞对抗起来,他说:"与公罗师!"罗师,是城里孩子们常说的话,意思是互不交涉。没过多久,宗楚客因谋反罪被诛杀,袁守一也因是其同党,被发配流放端州。

----------------------------------------

崔泰之

唐黄门侍郎崔泰之哭特进李峤诗曰:"台阁神仙地,衣冠君子乡。昨朝犹对坐,今日忽云亡。魂随司命鬼,魄逐见阎王。此时罢欢笑,无复向朝堂。"(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门下省有个黄门侍郎(官名)崔泰之在哭特进(官名)李峤的诗中写道:"台阁(指中央级的官署)神仙地,衣冠君子乡。昨朝犹对坐,今日忽云亡。魂随司命鬼,魄逐(追赶)见阎王。此时罢欢笑,无复向(不用再去)朝堂。"

----------------------------------------

陆余庆

唐尚书右丞陆余庆转洛州长史,其子嘲之曰:"陆余庆,笔头无力嘴头硬,一朝(明抄本朝作衙)受辞讼,十日判不竟。"送案褥下。余庆得而读之曰:"必是那狗!"逐鞭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尚书右丞陆余庆转任洛州长史,他的儿子嘲讽他写道:"陆余庆,笔头无力嘴头硬。一朝受辞讼(受理案子),十日判不竟(完毕)。"然后把这首讽刺歌谣放在案几旁的坐褥下面。陆余庆得到看完后道:"一定是那狗干的!"便追出去鞭挞他。

----------------------------------------

孙彦高

周定州刺史孙彦高,被突厥围城数十重,不敢诣厅,文符须征发者,于小窗接入,锁州宅门。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匙,贼来索,慎勿与。"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用。"或问其故,答曰:"钥匙今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此孙彦高之流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周(武则天)朝孙彦高任定州刺史时,被突厥人围城数十层,孙彦高吓得不敢到厅堂去办理公务,有来办理文符书函须征集人力物资事宜的,都是从小窗户把他接进来,州署的大门紧锁着。等到突厥人开始登上城墙时,他便藏进柜子里。命令家奴道:"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好钥匙,敌人来索取,千万不能给。"过去有个愚蠢的人,到京城参选,可是装东西的皮袋被贼盗去,那个人道:"贼虽然偷去我的袋子,可是终将不会得到我的东西去用。"有人问其缘故,他说:"钥匙现在还挂在我的衣带上,他拿什么去打开锁呀!。这人与孙彦高都是一路人物。

----------------------------------------

出使御史

唐御史出使,久绝滋味。至驿,或窃脯腊置于食,伪叱侍者撤之,侍者去而后徐食。此往往而有,殊失举措也。尝有御史,所留不多,不觉侍者见之。对曰:"干肉驿家颇有,请吏留。"御史深自愧焉。亦有膳者烂煮肉,以汁作羹,御史伪不知而食之。或羹中遇肉,乃责庖人。或值新庖人,未闲应答,但谢日罗漏,言以罗滤之漏也。神龙中,韩琬与路元壳、郑元父充判官,至莱州,亲睹此事,相顾而笑。仆射魏元忠时任中丞,谓琬之曰:"元忠任监察,至驿,干肉鸡子并食之,未亏于宪司之重,盖盗之深失国士体。"魏公之言当矣,但不食不窃,岂不美欤。(出《御史台记》)

【译文】

唐朝时御史被派出去办案,是不准吃肉荤的,常常是很长时间未尝有滋味的菜肴。因此每到驿站,就有人偷来各种肉干放到饭菜里,然后假装发怒把侍候的人打发出去,等侍候的人一走便慢慢地吃起来。此事常常发生,这种举动是很失当的。曾有个御史,碗里没敢多放,不小心被侍候的人看见了,说道:"肉干驿站里有很多,请你多放些。"御史深感惭愧。也有给他们作饭的人把肉煮得稀烂,然后把煮肉汤给他们做成羹喝。御史也假装不知道就喝了。有的羹中遇上了肉,便责备几句厨师,有的遇上新厨,没空应答,只是道歉说罗漏了,说是在用罗过滤的时候漏下来的。神龙年间,韩琬、路元壳、郑元父当判官时,他们到莱州,都亲眼见过此事,也都是相顾而笑。仆射魏元忠当时还任御史中丞,他对韩琬说:"我在任监察御史时,到了驿站,于内、鸡蛋都吃过,也未使宪司的重任受到损失,而这样的偷盗行为实在是失去了国士们的体面。"魏元忠的话是恰当的,但是如果不吃也不窃,凯不更完美!

----------------------------------------

韩琬

唐韩琬与张昌宗、王本立,同游太学。博士姓张,即昌宗之从叔,精五经,懵于时事。畜一鸡,呼为勃公子,爱之不已。每讲经,(经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辄集于学徒中(中原作巾,据明抄本改)。或攫破书,比逐之,必被嗔责曰:"此有五德,汝何轻之?"昌宗尝为此鸡被杖。本立与琬,颇不平之,曰:"腐儒不解事,为公杀此鸡。"张生素取学徒回残食料。本立以业长,乃见问合否。本立曰:"明文案即得。"张生喜,每日受之,皆立文案。他曰,张生请假,本立举牒,数鸡罪,杀而食之。及张生归学,不见鸡,惊曰:"吾勃公子何在?"左右报本立杀之,大怒云:"索案来,索案来。"见数鸡之罪,曰:"纵如此,亦不合死。"本立曰:"鸡不比人,不可加笞杖,正合杀。"张以手再三拍案曰:"勃公子,有案时,更知何道。"当时长安,以有案,动曰为实。故知耽玩经史者,宜详时事。不然,何古人号为愚儒、朴儒、腐儒、竖儒耶?亦可贻诫子弟。(出《御史台记》)

【译文】

唐朝时,韩琬、张昌宗、王本立一起在太学(国子监下属学校)学习,有个授课的博士姓张,是张昌宗的从叔。此人精通五经,但是对世事很糊涂。他养了一只鸡,起名叫勃公子,对它十分宠爱。每次来讲课,总是把鸡放在学生之中。有时候抓破了学生的书,等到赶它,就会被张博士责怪道:"此有五德。你为何轻视?"昌宗还曾因这只鸡被杖责过。王本立和韩琬对这事都觉得很不公平,说:"腐儒不明事理,我们一定为你杀了这只鸡!"张博士平时都是拿学生们剩余的饭菜作饲料。王本立因是业长,先去问过这样是不是合适。王本立说:"明天就可以立文案。"张博士很高兴,每天接受了谁的食料,都写在文案上。有一天,张博士告假不在,王本立举起文案,历数鸡的罪状,然后杀而吃掉,等到张生回来,发现鸡没了,惊呼:"我的勃公子在哪里?"左右告诉他让王本立给杀了,他大怒,道:"把文案拿来!把文案拿来!"他看见文案上历数的鸡的罪状,道:"纵然如此,也不应当杀死啊?"王本立道:"鸡不像人,不能杖罚,正应当杀。"张博士的手不住地拍着文案道:"勃公子呀,有了这文案时,更加知道杀你是什么道理!"当时在长安,很讲有案作根据,只要有案可查,就说是事实。由此可知,沉溺于经史的人,也应该悉知世事。不然,为什么古人把他们的号称作愚儒、朴儒、腐儒、竖儒呢?这也可以遗留下来告诫后人。

----------------------------------------

赵仁奖

唐赵仁奖,河南人也,得贩于殖业坊王戎墓北,善歌《黄獐》,与宦官有旧。因所托附,景龙中,乃负薪诣阙,遂得召见。云:"负薪助国家调鼎。"即日台拜焉。睿宗朝,左授上蔡丞。使于京,访寻台中旧列,妄事欢洽。御史倪若水谓杨茂直曰:"此庸汉,亡为傝茸。"乃奏之,中书令姚崇曰:"此是《黄獐》汉耶。"授当州悉当尉,驰驿发遣。仁奖在台,既无余能,唯以《黄獐》自炫。宋务先题之曰:"赵奖出王戎幕下,入朱博台中。舍彼负薪,登兹列柏。行人不避騝马,坐客唯听《黄獐》。"时崔宣一使于都,仁奖附书于家,题云:"西京赵御史书。附到洛州殖业坊王戎墓北第一铺。付妻一娘。"宣一以书示朝士。初其左授上蔡,潘好礼自上蔡令拜御史,仁奖赠诗曰:"令乖騝马去,丞脱绣衣来。"当时讶之,或以为假手。仁奖初拜监察,谢朝贵,但云:"有幸把公马足。"时朝士相随。遇一胡负两束柴,曰:"此胡合拜殿中。"或问其由,答曰:"赵仁奖负一束而拜监察,此负两束,固合授殿中。"(出《御史台记》)

【译文】

唐朝时有个人叫赵仁奖,河南人,在殖业坊王戎墓北做小买卖,很善于唱一首名叫《黄獐》的歌曲。他与一宦官有老交情,因他有所托附,在那人的帮助下,于景龙年间(中宗朝),他便背负柴草到了皇帝的殿堂,于是得到召见,皇上道:"负薪是愿为帮助治理国家效力,有宰臣之心。"当天便任职于御史台。到睿宗朝,被降职任命为上蔡县丞。出使到京城时,去拜访台中的老同事,胡乱行事,到处欢聚。御史倪若水对杨茂直说:"这纯属是个庸谷之人,胡作非为而又卑劣无能。"于是上书弹劾。中书令姚崇说:"这个人就是会唱《黄獐》的那个人。"再改任当州悉当县尉,把他立即派送出去。赵仁奖在御史台任职其间,没有别的能力,唯独以会唱《黄獐》而自我炫耀。宋务先曾写他道:"赵仁奖出自王戎的幕府下,进入朱门台院之中。是舍得自背柴草这样的劳役之举,才登上此御史台。行路时人们不避他的马,坐下时人们都来听他的《黄獐》歌。"当时崔宣一正巧到京城去,赵仁奖便让他给家捎了一封信,那信封上写道:"西京(长安)赵御史书。附(捎)到洛州殖业坊王戎墓北第一铺,付(送)妻一娘。"崔宣一曾把信给朝官们看过。当初赵仁奖降职授上蔡丞时,潘好礼正好由上蔡县令调任为御史,仁奖赠诗道:"令乘湜騝马去,丞脱绣衣来。"当时看到此诗很觉惊讶,有人认为是借他人之手而写。仁奖初任监察御史时,去道谢朝中权贵,只是说:"有幸握住了你的马足。"当时有朝士们相随同往,恰遇一个胡(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人背着两捆柴草走过来,一朝士说:"这个胡人应当授以殿中御中。"有人问他什么理由,他答道:"赵仁奖背了一捆柴草便授以监察御史,此人背了两捆,当然应授殿中(殿中御史比监察御史高一品级)。"

----------------------------------------

姜师度

唐姜师度好奇诡。为沧州刺史,兼按察,造枪车运粮,开河筑堰,州县鼎沸。于鲁城界内,种稻置屯,穗蟹食尽,又差夫打蟹。苦之,歌曰:"鲁地一种稻,一概被水沫。年年索蟹夫,百姓不可活。"又为陕州刺史,以永丰仓米运将,别征三钱,计以为费。一夕忽云得计,立注楼,从仓建槽,直至于河,长数千丈。而令放米,其不快处,具大把推之,米皆损耗,多为粉末。兼风激扬,凡一函失米百石,而动即千万数。遣典庾者偿之,家产皆竭。复遣输户自量,至有偿数十斛者。甚害人,方停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人姜师度,喜好办些离奇古怪的事。在他任沧州刺史兼按察史时,下令制造上面篱笆围子的车运输粮食,开凿河道,修筑堤坝。一时间州属各县混乱不堪。他又在鲁城县内开垦水田种稻,结果稻穗都被旁蟹吃尽,只好又差遣大批民工去打蟹,折腾苦了老百姓。当时流传一首歌谣:"鲁地一种稻,一概被水没,年年索蟹夫,百姓不可活。"又:他在任陕州刺史时,要运走永丰县粮仓的米,每户在另征钱三贯,合起来作为运费。有一天忽然说得到妙计,于是建起注楼,并从粮仓开始建糟,一直建到河边,有数千丈长,让从粮库往下放米,有流动不快的地方,便安排人力往前推。米损耗很多,很多变成粉末。加上大风吹扬,大概传送一糟子损失米上百石,动不动就上千万。他命令掌管的人赔偿,他们的家产很快就抵偿光了。后来他又令操作传送的人家自己计算该赔偿多少,至使有的人家赔偿数十斛的(十斗为一斛)。因此事太坑害人,才停了下来。

----------------------------------------

成敬奇

唐成敬奇有俊才,天策中,诣阙自陈,请日试文章三十道。则天乃命王勃(明抄本勃作勮)试之,授校书郎,累拜监察大理正,与紫微令姚崇连亲。崇尝有疾,敬奇造宅省焉,对崇涕泪。怀中置生雀数从,乃一一持出,请崇手执之而后释。祝云:"愿令公速愈也。"崇勉从之。既出,崇鄙其谀媚,谓子弟曰:"此泪从何而来?"自兹不复礼也。(出《御史台记》)

【译文】

唐朝人成敬奇有一定的才能,天策年间,他便自己到朝堂向皇帝陈述本人有才学,请求一天之内考他文章三十题。武则天命王勃考他,被任命为校书郎,后来连续升到监察大理正,与中书令(宰相)姚崇结了亲。有一次姚崇有了病,成敬奇到家中去探望,对着姚崇涕泪横流。他怀中放着几只活鸟,于是他一一掏出,请姚崇用手握住然后再放飞。并祝颂道:"愿令公速愈也!"姚崇勉强听从了。不久成敬奇走了,姚崇很鄙视他的阿谀谄媚,对子弟们说:"他的泪从何而来?"从此不再以礼仪相待他。

----------------------------------------

石惠泰

唐岐王府参军石惠泰,与监察御史李全交诗曰:"御史非长任,参军不久居。待君迁转后,此职还到余。"因竞放牒往来,全交为之判十余纸以报之,乃假手于拾遗张九龄。(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岐王府参军石惠泰在给监察御史李全交的诗中写道:"御史非长任,参军不久居。待君迁转(升迁别职)后,此职还到余(我)。"由于可借助经常有文书案卷往来之便,李全交给他写了十几篇批评文章回报他,并假借说出自于拾遗张九龄之手。

----------------------------------------

冯光震

唐率府兵曹参军冯光震入集贤院,校文选。尝注蹲鸱云:"蹲鸱者,今之芋子,即是著毛萝卜也。"萧令闻之,拊掌大笑。(出《谭宾录》)

【译文】

唐朝时,东宫率府兵曹参军冯光震进入集贤院,让他校注《文选》。有一次,他在注解"蹲鸱"一词时写道:"蹲鸱者,今称之为芋子,就是长毛的萝卜。"萧令听说这件事,拍掌大笑。

----------------------------------------

李谨度

唐御史中丞李谨度,宋璟引致之。遭母丧,不肯举发哀。讣到,皆匿之。官僚苦其无用,令本贯瀛州,申谨度母死,尚书省牒御史台,然后哭。其庸猥皆此类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有个御史叫李谨度,是由宋璟引荐的。他的母亲去世,他却不肯哀悼奔丧。讣告寄到,他给藏了起来。同僚们苦于没有办法,就让他的本籍瀛州官府申告李谨度母死。直到尚书省的文书发到御史台,他才哀哭。他们都是这样一些卑俗猥劣的人!

----------------------------------------

三秽

唐王怡为中丞,宪台之秽;姜晦为常选侍郎,吏部之秽;崔泰之为黄门侍郎,门下之秽;号为京师三秽。(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王怡任御史中丞,是御史台最丑恶的人。姜晦任主管铨选的侍郎,是吏部最丑恶的人。崔泰之任黄门侍郎,是门下省最丑恶的人。当时这三人被称之为"京师三秽"。

----------------------------------------

阳滔

唐阳滔为中书舍人。时促命制敕,令史持库钥他适,无旧本捡寻,乃斫窗取得之。时人号为斫窗舍人。(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阳滔曾担任过中书舍人(为皇帝起草制敕的官员)。有一次,急令他抄制诏书,可是拿着库房钥匙的令史去了别处,取不出旧的稿本参考,于是就斫(砍)断窗框进去取出来。当时人们称之为"斫窗舍人"。

----------------------------------------

常定宗

唐国子祭酒辛弘智诗云:"君为河边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台上镜,照得始分明。"同房学士常定宗,为改始字为转字,遂争此诗。皆云我作。乃下牒,见博士罗道宗,判云:"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称奇。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诗归弘智,转还定宗。以状牒知,任为公(公下原有之字,据明抄本删)验。"(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有个国子祭酒(官职名)辛弘智写诗道:"君为河边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台上镜,照得始分明。"同房的学士常定宗,只因为将其中的"始"字改为"转"字,就要争夺这首诗。两人都说是自己写的。于是写下了讼状,博士罗道宗裁断道:"过去五个字是衡定的标准,以说理深刻为奇。今天一个字就要夺诗,取字数多的为诗的主人,诗归属弘智,转字还给定宗。将此状文发放周知,任凭公众验证。"

----------------------------------------

张玄靖

唐张玄靖,陕人也,自左卫仓曹拜监察,性非敦厚。因附会慕容宝节而迁。时有两张监察,号玄靖为小张。初入台,呼同列长年为兄,及选殿中,则不复兄矣。宝节既诛,颇不自安,复呼旧列为兄,监察杜文范,因使还,会郑仁恭方出使,问台中事意,恭答曰:"宝节败后,小张复呼我曹为兄矣。"时人以为谈笑。(出《御史台记》)

【译文】

唐朝时,有个叫张玄靖的,陕州人,自左卫仓曹升任为监察御史,此人并不忠厚老实。由于追随巴结慕容宝节而得到升迁。当时台中有两个张监察,因而称玄靖为小张。他刚到御史台时,称呼同事们年长的为兄,等升为殿中御史,就不再称兄了。后来当慕容宝节获罪被杀,他很不自安,于是又称察院的老同事为兄。监察御史杜文范刚刚出差回来,赶上郑仁恭正要出差,他问仁恭最近台中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仁恭道:"宝节败落后,小张又呼我辈为兄了。"当时人们都以此为谈笑的材料。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比现代广泛,凡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传以及各种纪录异闻都称为“小说”。《太平广记》汇集了从汉代到宋初的各种形式的小说,也包括少量先秦古籍中的传说故事。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 初雕印,但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故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有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6)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

猜你喜欢

  • 卷二百五·列传第一百二

    阿礼海涯 脱因纳 和尚 剌剌拔都儿 教化者燕不花 万家驴 阇里帖木儿 兀鲁思阿礼海涯,回鹘氏。父脱烈,集贤大学士。脱烈生二子:长野纳,次阿礼海涯。阿礼海涯,早事武宗为宿卫,以清慎受知。皇庆元年九月,参议中书..

    4 新元史 2025-11-28
  • 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九

    陆润庠 世续 伊克坦 梁鼎芬徐坊 劳乃宣 沈曾植 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人。父懋修,精医,见艺术传。润庠,同治十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光绪初,屡典试事,湖南、陕西皆再至。入直南书房,洊擢侍读。出督山东..

    8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八

    盛宣怀 瑞澂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武进人。以诸生纳赀为主事,改官直隶州知州,累至道员。尝赞置轮船招商局,开采湖北煤铁矿,李鸿章颇信任之。英商擅筑铁轨,首沪迳宝山讫吴淞,上海道数阻,弗听。宣怀与英官梅辉立..

    9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五十七

    志锐刘从德 春勋 良弼 宗室载穆万选 德霈 同源 文瑞承燕 克蒙额 恒龄德霈等 朴寿 谢宝胜姚霭云 黄忠浩杨让梨等 志锐,字公颖,他塔拉氏,世居紥库木,隶满洲正红旗,陕甘总督裕泰孙。父长敬,四川绥定府知府。志锐幼..

    10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六

    恩铭孚琦 凤山 端方弟端锦 刘燧 赫成额 松寿 赵尔丰冯汝骙 陆锺琦子光熙等 恩铭,字新甫,于库里氏,满洲镶白旗人,锦州驻防。以举人纳赀为知县,累官至知府。光绪十一年,权知兖州,晋道员。二十一年,改官山西。二..

    7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五

    崇绮子葆初等 志钧 延茂弟延芝 色普徵额 王懿荣熙元 宗室宝丰 宗室寿富弟寿蕃等 宋承庠王铁珊 崇绮,字文山,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大学士赛尚阿子。以穆后父贵,升隶满洲镶黄旗。初为工部主事,坐其父出师无功,..

    10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四

    李秉衡王廷相 聂士成 罗荣光 寿山族孙瑞昌 凤翔崇玉等 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初入赀为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除知冀州。岁饥,发仓粟,不给。州俗重纺织,布贱,为醵金求远迁,易粮归,而裁其价以招民,民..

    10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三

    徐用仪 许景澄 袁昶 立山 联元 徐用仪,字筱云,浙江海盐人。由副贡生入赀为主事,官刑部。咸丰九年,举顺天乡试。同治初,充军机章京,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累迁鸿胪寺少卿,以忧归。光绪三年,起太仆寺少卿,迁..

    10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二

    徐桐豫师 子承煜 刚毅 赵舒翘 启秀 英年 裕禄廷雍 毓贤李廷箫 徐桐,字荫轩,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子。道光三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坐修改中卷干磨勘,罢职。咸丰十年,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同治初,命..

    8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一

    李端棻 徐致靖子仁铸 陈宝箴黄遵宪 曾鉌 杨深秀 杨锐刘光第 谭嗣同唐才常 林旭 康广仁 李端棻,字苾园,贵州贵筑人。同治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为大学士倭仁、尚书罗敦衍所器。十年,出督云南学政。值回寇乱..

    9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

    唐景崧 刘永福 唐景崧,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光绪八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招致刘永福,廷旨交岑毓英差序。景崧先至粤,谒曾国荃,韪其议,资之入越。明年,抵保胜,见永福,为..

    6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五

    袁甲三子保恒 毛昶熙 袁甲三,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三十年,迁御史、给事中,疏劾广西巡抚郑祖琛慈柔酿乱,又劾江西巡抚陈阡贿赂交通,皆罢之。户部复捐例,疏请..

    8 清史稿 2025-11-25
  • 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四十六

    宜里布哈克三阿尔护路什雅赉扩尔坤王承业王忠孝 宜里布,他塔喇氏,满洲正白旗人,阿济格尼堪子也。初授兵部副理事官。顺治八年,袭三等伯爵,兼管牛录。恩诏进一等伯。擢刑部侍郎,调吏部。郑成功据台湾为乱,议者..

    7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四十五

    希福珠满玛奇额赫讷洪世禄彰库鄂克逊莽奕禄沙纳哈 偏图瑚里布达理善额楚穆成额额斯泰布舒库塔勒岱 瓦岱桑格伊巴罕沃申武穆笃瑚图玛哈达杰殷弟杰都 瓦尔喀 希福,他塔喇氏,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安褚拉库路。祖罗屯,国..

    16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四十四

    赵国祚 许贞周球 徐治都胡世英 唐希顺李麟 赵应奎赵赖 李芳述 陈世凯 许占魁 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父一鹤,太祖时来归。天聪间,授三等甲喇章京。国祚其次子也。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从征黑龙江。取前屯卫、中..

    15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四十三

    蔡毓荣哈占杭爱鄂善华善 董卫国佟国正 周有德张德地伊辟王继文 蔡毓荣,字仁庵,汉军正白旗人。父士英,初籍锦州。从祖大寿来降,授世职牛录章京。从转战有功。顺治间,累迁至右副都御使。出为江西巡抚,疏陈兵后荒..

    10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四十二

    张勇赵良栋子弘灿弘燮王进宝子用予王万祥孙思克马进良 张勇,字非熊,陕西咸宁人。善骑射,仕明为副将。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师次九江,勇来降,檄令招抚,得总兵以下七百馀人。授游击,隶陕西总督孟乔芳标下。时..

    1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四十一

    赉塔穆占莽依图觉罗舒恕勒贝佛尼埒坤鄂泰吴丹 毕力克图噶尔汉阿密达鄂克济哈觉罗吉哈里 拉哈达察哈泰根特华善席卜臣希尔根 赉塔,那穆都鲁氏,满洲正白旗人,康古里第四子。年十四,授三等侍卫。坐事免。崇德时,从..

    18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四十

    莫洛陈福王之鼎费雅达李兴元陈启泰吴万福 陈丹赤马閟叶映榴 莫洛,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呼纳赫鲁。祖温察,太祖时来归。莫洛初授刑部理事官,累迁工部郎中。康熙六年,擢左副都御史。七年,出为山西陕西..

    16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

    甘文焜子国璧范承谟子时崇马雄镇傅弘烈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其先自丰城徙沈阳。父应魁,从入关,官至石匣副将。 文焜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

    18 清史稿 2025-11-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