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嘉祐集 / 苏洵

嘉祐集卷十五 杂文二十一首

2025-10-12 17:54 嘉祐集

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是惟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ム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パ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容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

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途。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尔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彭州圆觉禅院记

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哉?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虽不如萧、韩之先觉,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

极乐院造六菩萨记

始予少年时,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死生之悲。自长女之夭,不四五年而丁母夫人之忧,盖年二十有四矣。其后五年而丧兄希白,又一年而长子死,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至于丁亥之岁,先君去世,又六年而失其幼女,服未既,而有长姊之丧。悲忧惨怆之气,郁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嗟夫,三十年之间,而骨肉之亲零落无几。逝将南去,由荆、楚走大梁,然后访吴、越,适燕、赵,徜徉于四方以忘其老。将去,慨然顾坟墓,追念死者,恐其魂神精爽滞于幽阴冥漠之间,而不获旷然游乎逍遥之乡,于是造六菩萨并龛座二所。盖释氏所谓观音、势至、天藏、地藏、解冤结、引路王者,置于极乐院阿弥如来之堂。庶几死者有知,或生于天,或生于人,四方上下,所适如意,亦若余之游于四方而无系云尔。

木假山记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老翁井铭

丁酉岁,余卜葬亡妻,得武阳安镇之山。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而为两股,回转环抱,有泉坌然出于两山之间,而北附右股之下,畜为大井,可以日饮百余家。卜者曰吉,是在葬书为神之居。盖水之行常与山俱,山止而泉冽,则山之精气势力自远而至者,皆畜于此而不去,是以可葬无害。他日乃问泉旁之民,皆曰是为老翁井。问其所以为名之由,曰:往岁十年,山空月明,天地开霁,则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于泉上,就之则隐而入于泉,莫可见。盖其相传以为如此者久矣。因为作亭于其上,又?石以御水潦之暴,而往往优游其间,酌泉而饮之,以庶几得见所谓老翁者,以知其信否。然余又闵其老于荒榛岩石之间,千岁而莫知也,今乃始遇我而后得传于无穷。遂为铭曰:

山起东北,翼为南西。涓涓斯泉,坌溢以弥。敛以为井,可饮万夫。汲者告吾,有叟于斯。里无斯人,将此谓谁。山空寂寥,或啸而嬉。更千万年,自洁自好。谁其知之,乃讫遇我。惟我与尔,将遂不泯。无溢无竭,以永千祀。

王荆州画像赞

太山崇崇,东海滔滔,蟠为山东。公惟齐人,齐方千里,而吾独见公。公在荆州,或象其仪,白发红颜。谓公方壮,公生辛丑,天子之老。谁谓公老,其威桓桓,镇天子之南邦。

吴道子画五星赞

世称善画,曹兴张繇。墙破纸烂,兵火所烧。至于有唐,道子姓吴。独称一时,蔑张与曹。历岁数百,其有几何?或?于碑,以获不磨。吾世贫窭,非有富豪。堂堂五行,道子所摹。岁星居前,不武不挑。求之古人,其有帝尧。盛服佩剑,其容昭昭。荧惑惟南,左弓右刀。赫烈奋怒,木石焚焦。震怛下土,莫敢有骄。崔崔土星,瘦而长腰。四方远游,去如飞飚。倏忽万里,远莫可招。太白惟将,宜其壮夫。今惟妇人,长裾飘飘。抱抚四弦,如声嘈嘈。辰星北方,不丽不妖。执笔与纸,凝然不嚣。妆非今人,唇傅黑膏。唯是五星。笔势莫高。昔始得之,烂其生绡。及今百年,墨昏而消。愈后愈远,知其若何?吾苟不言,是亦不遭。

仲兄字文甫说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氵亭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大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余委?也,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徊,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滂薄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投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题张仙画像

洵尝于天圣庚午重九日至玉局观无碍子卦肆中见一画像,笔法清奇,乃云:“张仙也。有感必应。”因解玉环易之。洵尚无子嗣,每旦必露香以告,逮数年,既得轼,又得辙,性皆嗜书。乃知真人急于接物,而无碍子之言不妄矣。故识其本末,使异时祈嗣者于此加敬云。

送吴侯职方赴阙序

因天地万物有可以如此之势,而寓之于事,则其始不强而易成,其成也穷万物而不可变。圣人见天地之间以物加物,而不能皆长,不能皆短,于是有度;见一人之手不能盛江湖之沙砾,而太山之谷纳一石而不加浅,于是有量;见物横于空中,首重而末举,于是有权衡。长短之相形,大小之相盛,轻重之相抑昂,皆物之所自有,而度量权衡者因焉。故度量权衡家有之而不可阙。至于后世有作者出,以为因物之自然以成物,不足以见吾智,于是作器使之不击而自呜,不触而自转,虚而欹,水实其中,而覆半,而端如常器。呜呼!殆矣,吾见其朝作而暮废也。夫不忍而谓之仁,忍而谓之义。见蹈水者不忍而拯其手,而仁存焉;见井中之人,度不能出,忍而不从,而义存焉。无伤其身而活一人,人心有之。不肯杀其身以济必不能生之人,人心有之。有人焉,以为人心之所自有,而不足以惊人也,乃曰:“杀吾身虽不能生人,吾为之。”此人心之所自有邪?强之也。强不能以及远。使人之心不忍杀人,而亦不能无故杀其身,是亦足以为仁矣乎?呜呼!有余矣。谁能不忍视人之死,而亦不肯妄杀其身者,然则异世惊众之行,亦无有以加之也。吴侯职方有名于当时,其胸中泊然无崖岸限隔,又无翘然跃然务出奇怪之操以震撼世俗之志。是诚使刻厉险薄之人见之,将不识其所以与常人异者。然使之退而思其平生大方,则淳淳浑浑不可遽测。此所谓能充其心之所自有,而天下之君子也。吴侯有名于世三十年,而犹于此为远官。今其东归,其不碌碌为此官矣哉!

送石昌言使北引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边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彼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远方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请以为赠。

丹棱杨君墓志铭

杨君讳某,字某,世家眉之丹棱。曾大父讳某,大父某,父某,皆不仕。君娶某氏女,生子四人:长曰美琪,次曰美琳,次曰美?,其幼美球。美球尝从事安靖军。余游巴东,因以识余。嘉?二年某月某日,君卒,享年若干。四年十一月某日,葬于某乡某里。将葬,从事来请余铭,以求不泯于后,余不忍逆。盖美琳先君之丧一月而卒,美琪、美?皆志于学,而美球既仕于朝。铭曰:

岁在己亥月在子,培高穴深托后土。夫子骨肉归安此,生有四息三哭位。后昆如云不胜记,其后岂不富且贵。嘱余作铭赖其季,更千万年岂不伟。

祭史彦辅文

呜呼彦辅,胡为而然,胡负于天?谁不寿考,而于彦辅,独啬其年?谁不当贵,使终贱寒。谁无子孙,诜诜戢戢,满眼?氏?彖?于天何伤,独爱一孺,使殒其传??詹々其帷,其下惟谁,有童未冠。彦辅从子,带?而哭,稽颡来前。天高茫茫,恸哭不闻,谁知此冤?辍哭长思,念初结交,康定宝元。子以气豪,纵横放肆,隼击鹏骞。奇文怪论,卓若无敌,悚怛旁观。忆子大醉,中夜过我,狂歌叫欢。予不喜酒,正襟危坐,终夕无言。他人窃惊,宜若不合,胡为甚欢?嗟人何知,吾与彦辅,契心忘颜。飞腾云霄,无有远迩,我后子先。挤排涧谷,无有险易,我溺子援。破窗孤灯,冷灰冻席,与子无眠。旅游王城,饮食寤寐,相恃以安。庆历丁亥,诏策告罢,予将西辕。慨然有怀,吾亲老矣,甘旨未完。往从南公,奔走乞假,遂至于虔。子时亦来,止于临江,系马解鞍。爱弟子凝,仓卒就狱,举家惊喧。及秋八月,予将北归,亦既具船。有书晨至,开视惊叫,遂丁大艰。故乡万里,泣血行役,敢期生还?中途逢子,握手相慰,曰无自残。旅宿魂惊,中夜起行,长江大山。前呼后应,告我无恐,相从入关。归来几何,子以病废,手足若挛。我嘉子心,壮若铁石,益固而坚。?目大呼,屋瓦为落,闻者竦肩。子凝之丧,大临呕血,伤心破肝。我游京师,强起来饯,相顾留连。我还自东,二子丧母,归怀辛酸。子病告革,奔走往问,医云已难。问以后事,口不能语,悲来塞咽。遗文坠稿,为子收拾,以葺以编。我知不朽,千载之后,子名长存。呜呼彦辅,天实丧之,予哭寝门。白发班班,疾病来加,卧不能奔。哭书此文,命轼往奠,以慰斯魂。尚飨。

祭任氏姊文

昔我曾祖,子孙满门。姊之先人,实惟其孙。不幸而亡,又不有嗣。后世飨祀,其托在姊。祭于女家,闻者欷?。姊不永存,后益以疏。姊之未亡,洵作《族谱》。昆弟诸子,可以指数。念姊之先,其后为谁?周旋反覆,不见而悲。悲其早丧,宜姊寿考。春秋荐献,终姊之老。今姊永归,遂及良人。皆葬于原,送哭酸辛。姊之子孙,恭愿良谨。当有达者,以塞此恨。跪读此文,告以无憾。鬼神有知,尚克来鉴。尚飨。

祭亡妻程氏文

呜呼!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我徂京师,不远当还。嗟子之去,曾不须臾。子去不返,我怀永哀。反复求思,意子复回。人亦有言,死生短长。苟皆不欲,尔避谁当?我独悲子,生逢百殃。有子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咻?抚摩,既冠既昏。教以学问,畏其无闻。昼夜孜孜,孰知子勤?提携东去,出门迟迟。今往不捷,后何以归?二子告我:母氏劳苦。今不汲汲,奈后将悔。大寒酷热,崎岖在外。亦既荐名,试于南宫。文字炜炜,叹惊群公。二子喜跃,我知母心。非官实好,要以文称。我今西归,有以藉口。故乡千里,期母寿考。归来空堂,哭不见人。伤心故物,感涕殷勤。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孤居终日,有过谁箴?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感叹折节,以至今日。呜呼死矣,不可再得!安镇之乡,里名可龙,隶武阳县,在州北东。有蟠其丘,惟子之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骨肉归土,魂无不之。我归旧庐,无不改移。魂兮未泯,不日来归。

祭侄位文

嘉?五年六月十四日,叔洵以家馔酒果祭于亡侄之灵。昔汝之生,后余五年。余虽汝叔父,而幼与汝同戏如兄弟然。其后,余日以长,汝亦以壮大。余适四方,而汝留故园。余既归止,汝乃随汝仲叔旅居东都,十有三岁而不还。今余来东,汝遂溘然至死而不救。此岂非天耶?嗟夫!数十年之间,与汝出处参差不齐,曾不如其幼之时。方将与汝皆旅于此,汝又一旦而殁。人事之变,何其反复而与人相违?嗟余伯兄,其后之存者,今日以往独汝季弟与汝之二孺,此所以使余增悲也。汝殁之五日,汝家将殡汝于京城之西郊,魂如有知,于此永别。尚飨。

祭史亲家祖母文

嗟人之生,其久几何?百年之间,逝者如麻。反顾而思,可泣以悲。夫人之孙,归于子辙。自初许嫁,以及今日。?天不吊,祸难荐结。始自丁亥,天崩地坼,先君殁世。次及近岁,子妇之母,亦以奄弃。顾惟荼毒,谓亦止此。谁知于今,乃或有甚。室家不祥,死而莫救。及于夫人,亦罹此咎。子丧其妣,妇丧祖母。谁谓人生,而至于是。叹嗟伤心,悲不能止。

议修礼书状

右洵先奉敕编礼书,后闻臣寮上言,以为祖宗所行不能无过差。不经之事,欲尽芟去,无使存录。洵窃见议者之说,与敕意大异。何者?前所授敕,其意曰纂集故事而使后世无忘之耳,非曰制为典礼而使后世遵而行之也。然则洵等所编者,是史书之类也。遇事而记之,不择善恶,详其曲折,而使后世得知而善恶自著者,是史之体也。若夫存其善者,而去其不善,则是制作之事,而非职之所及也。而议者以责洵等,不已过乎?且又有所不可者,今朝廷之礼虽为详备,然大抵往往亦有不安之处,非特一二事而已。而欲有所去焉,不识其所去者果何事也?既欲去之,则其势不得不尽去,尽去则礼缺而不备。苟独去其一,而不去其二,则适足以为抵牾龃龉而不可齐一。且议者之意,不过欲以掩恶讳过,以全臣子之义,如是而已矣。昔孔子作《春秋》,惟其恻怛而不忍言者而后有隐讳。盖桓公薨,子般卒,没而不书,其实以为是不可书也。至于成宋乱,及齐狩,跻僖公,作丘甲,用田赋,丹桓宫楹,刻桓宫桷,若此之类,皆书而不讳。其意以为虽不善而尚可书也。今先世之所行,虽小有不善者,犹与《春秋》之所书者甚远,而悉使洵等隐讳而不书,如此,将使后世不知其浅深,徒见当时之臣子至于隐讳而不言,以为有所大不可言者,则无乃欲益而反损欤?《公羊》之说灭纪灭项,皆所以为贤者讳,然其所谓讳者,非不书也,书而迂曲其文耳。然则其实犹不没也。其实犹不没者,非以彰其过也,以见其过之止于此也。今无故乃取先世之事而没之,后世将不知而大疑之,此大不便者也。班固作《汉志》,凡汉之事,悉载而无所择。今欲如之,则先世之小有过差者,不足以害其大明。而可以使后世无疑之之意,且使洵等为得其所职,而不至于侵官者。谨具状申提举参政侍郎,欲乞备录闻奏。

贺欧阳枢密启

伏审光奉帝诏,入持国枢,士民欢哗,朝野响动。恭惟国家所以设枢密之任,乃是天下未能忘威武之防。虽号百岁之承平,未尝一日而无事。兵不可去,职为最难,任文教则损国威,专武事则害民政。伏自近岁,屡更大臣,皆由省府而来,以答勋劳之旧。一历二府,遂超百官。既无?足之求,仅若息肩之所。自闻此命,欣贺实深。盖因物议之所归,以慰民心之大望。伏惟某官一时之杰,举代所推。经世之文,服膺已久;致君之略,至老不衰。顾惟平昔起于小官,曷尝须臾忘于当世。以为天下之未大治,盖自贤者之在下风。自今而言,夫复何难。愿因千载之遇,一新四海之瞻。洵受恩至深,为喜宜倍。尝谓未死之际,无由知王道之大行,不意临老之年,犹及见君子之得位。阻以在外,阙于至门,仰祈高明,俯赐亮察。

谢相府启

朝廷之士,进而不知休;山林之士,退而不知反。二者交讥于世,学者莫获其中。洵幼而读书,固有意于从宦,壮而不仕,岂为异以矫人?上之,则有制策诱之于前,下之,则有进士驱之于后。常以措意,晚而自惭。盖人未之知,而自炫以求用;世未之信,而有望于效官;仰而就之,良亦难矣。以为欲求于无辱,莫若退听之自然。有田一廛,足以为养,行年五十,将复何为?不意贫贱之姓名,偶自彻闻于朝野,向承再命以就试,固以大异其本心。且召试而审观其才,则上之人犹未信其可用。未信而有求于上,则洵之意以为近于强人。遂以再辞,亦既获命。以匹夫之贱,而必行其私意,岂王命之宠,而敢望其曲加。昨承诏恩,被以休宠,退而自顾,愧其无劳。此盖昭文相公,左右元君,舒惨百辟,德泽所畅,刑威所加,不?而熙,不寒而栗,顾惟无似,或谓可收。不忍弃之于庶人,亦使与列于一命,上以慰夫天下贤俊之望,下以解其终身饥寒之忧。仰惟此恩,孰可为报。昔者孟子不愿召见,而孔子不辞小官,夫欲正其所由得之之名,是以谨其所以取之之故。盖孟子不为矫,孔子不为卑。苟穷其心,则各有说。虽自知其不肖,常愿附其下风。区区之心,惟所裁择!

文集。亦名《嘉祐新集》、《老泉先生集》。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累官秘书省校书郎。是集凡十六卷,附录二卷,有《心术》,《远虑》二篇, 《权书》、《衡论》各十篇。其《审势》、《强弱》、《攻守》、《用间》、《驭将》、《法制》、《心书》、《权书序》等八篇为兵法专论。如《心术》篇强调“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攻守》篇提出攻守有三道:一为正,二为奇,三为伏,认为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等等。其《六国论》,以六国之亡喻宋赂之不当。有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婺州州学刻本,题曰《嘉祐新集》;清康熙间苏州邵仁泓刊本,题曰《老泉先生集》;《四部备要》本,为十五卷。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 宁宗至顺元年春正月丁巳,知枢密院事伯帖木儿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辛酉,有事于太庙。甲午,燕铁木儿、伯颜并乞罢退,不允,仍命阿荣、赵世安慰谕之。丁卯,诸王秃坚及万户伯忽、阿木、怯朝等起兵于云南,..

    7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明宗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帝生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位于帝。武宗崩,仁宗即位。延祐二年冬十一月,封帝为周王。三年春..

    6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二 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 ○青海额鲁特 青海额鲁特部,在西宁边外,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袤延二千馀里,即古西海郡地。分左右二境,左境:东自栋科尔庙,西至洮赉河界,八百馀里;南自博啰充克克河..

    8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 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 ○四子部落 茂明安 喀尔喀右翼 乌喇特 鄂尔多斯 阿拉善 额济讷 四子部落,在张家口外,至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及北苏尼特,西归化城土默特,南察哈尔镶红旗牧厂。 元..

    8 清史稿 2025-11-26
  • 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二

    华尔勒伯勒东 法尔第福 戈登 日意格德克碑 赫德帛黎 华尔,美国纽约人。尝为其国将弁,以罪废来上海,国人欲执之。会粤匪陷苏州,上海筹防,谋练精兵。苏松太道吴煦识其才,言于美领事,获免,以是德之,原效力,俾..

    8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

    金国琛 黄淳熙 吴坤修 康国器 李鹤章弟昭庆 吴毓兰 金国琛,字逸亭,江苏江阴人。咸丰中,以诸生谒罗泽南于江西,使参军事。每出战,部伍严整,仓猝犯之,屹然不乱。转战弋阳、广信、武昌、黄州,累功擢知县。七年,..

    6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九

    王茂荫 宋晋 袁希祖 文瑞毓禄 徐继畲 王发桂 廉兆纶 雷以諴 陶樑 吴存义 殷兆镛 王茂荫,字椿年,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咸丰元年,迁御史。疏请振奖人才,乡会试务覈实,殿试、朝考重..

    8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七

    韩超 田兴恕 曾璧光 席宝田 韩超,字南溪,直隶昌黎人。道光十四年,副贡。二十二年,天津治海防,超诣军门献策,事平,奖叙州判。寻以府经历拣发贵州,历署三角屯州同、独山知州。独山多盗,号难治。超募勇训练,用..

    7 清史稿 2025-11-25
  • 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二

    富僧阿 伊勒图 胡贵 俞金鼇尹德禧 刚塔 富僧阿,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初,授拜唐阿,累迁头等侍卫。出为副都统,历成都、三姓、宁古塔诸地。擢将军,自荆州移黑龙江。黑龙江北邻俄罗斯,康熙二十九年与定界..

    9 清史稿 2025-11-24
  • 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

    五岱 五福 海禄 成德 马彪 常青 官达色乌什哈达 瑚尼勒图敖成 图钦保 木塔尔 岱森保 翁果尔海 珠尔杭阿 哲森保 五岱,瓜尔佳氏,黑龙江人。乾隆十八年,命隶满洲正黄旗。初以前锋从征准噶尔,授三等侍卫,赐墨尔根巴..

    10 清史稿 2025-11-24
  • 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九

    窦光鼐 李漱芳范宜宾 曹锡宝谢振定 钱沣 尹壮图 窦光鼐,字元调,山东诸城人。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大考四等,罚俸。高宗夙知光鼐,居数月,擢左中允。累迁内阁学士。二十年,授左副都御史。督浙江..

    16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七

    三宝 永贵 蔡新程景伊 梁国治 英廉 彭元瑞 纪昀陆锡熊陆费墀 三宝,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四年翻译进士,授内阁中书。袭世管佐领。迁内阁侍读。出为湖北驿盐道。入补户部郎中。师征准噶尔,命赴北路董达..

    9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二十二

    图赖准塔伊尔德努山阿济格尼堪佟图赖 图赖,费英东第七子也。初隶镶黄旗,后与兄纳盖、弟苏完颜改属正黄旗。天聪元年,太宗伐明,略宁远,二年,伐察哈尔,图赖皆从。三年,复伐明,薄明都,明大同总兵满桂入援,屯..

    15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二十

    图尔格兄彻尔格伊尔登弟超哈尔超哈尔子额赫里 巴奇兰岱松阿岱松阿子阿纳海巴汉 齐尔格申巴都里巴都里从弟子海都托克雅 叶臣子车尔布苏鲁迈苏鲁迈子苏尔济鄂洛顺翁鄂洛 珠玛喇瓦尔喀珠玛喇瓦尔喀珠玛喇弟伊玛喇 图尔..

    18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九

    阿哈出子释加奴、猛哥不花、释加奴子李满住、李满住孙完者秃、猛哥不花子、撒满哈失里、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弟凡察、子董山、董山子脱罗、脱罗子脱原保、凡察子不花秃 王杲王兀堂 阿哈出,辽东边外女真头人。太祖..

    13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

    ◎诸王六 △圣祖诸子 贝子品级允禔 理密亲王允礽 诚隐郡王允祉 恒温亲王允祺 淳度亲王允祐 允禩 允禟 辅国公允礻我 履懿亲王允祹 怡贤亲王允祥 恂勤郡王允昷 愉恪郡王允潖 果毅亲王允礼 果恭郡王弘适 简靖贝勒允祎..

    15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四十七 志一百二十二

    艺文三 子部十四类:一曰儒家,二曰兵家,三曰法家,四曰农家,五曰医家,六曰天文算法,七曰术数,八曰艺术,九曰谱录,十曰杂家,十一曰类书,十二曰小说,十三曰释家,十四曰道家。 儒家类 《劝善要言》一卷。世..

    15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

    ◎艺文一 清起东陲,太宗设文馆,命达海等翻译经史。复改国史、秘书、弘文三院,编纂国史,收藏书籍,文教始兴。世祖入定中原,命冯铨等议修明史,复诏求遗书。圣祖继统,诏举博学鸿儒,修经史,纂图书,稽古右文,..

    18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

    ◎食货三 △漕运 清初,漕政仍明制,用屯丁长运。长运者,令瓜、淮兑运军船往各州县水次领兑民,加过江脚耗,视远近为差;而淮、徐、临、德四仓仍系民运交仓者,并兑运军船,所谓改兑者也。逮至中叶,会通河塞,而胶..

    13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货一 明末,苛政纷起,筹捐增饷,民穷财困。有清入主中国,概予蠲除,与民更始。逮康、乾之世,国富民殷。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又普免天下租税,至再至三。呜呼,古未有也。道、咸以降,海禁大开,国家多故。..

    21 清史稿 2025-11-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