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紀八十一

2025-11-17 15:04 资治通鉴
起閼逢困敦(甲子)五月,盡柔兆攝提格(丙寅),凡二年有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天祐元年(甲子、九0四年)

  五月,丙寅,加河陽節度使張漢瑜同平章事。

  帝宴朱全忠及百官於崇勳殿,旣罷,復召全忠宴於內殿;全忠疑,不入。帝曰:「全忠不欲來,可令敬翔來。」全忠擿翔使去,曰:「翔亦醉矣。」辛未,全忠東還;乙亥,至大梁。

  忠義節度使趙匡凝遣水軍上峽攻王建夔州,知渝州王宗阮等擊敗之。萬州刺史張武作鐵絙絕江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鏁峽」。

  六月,李茂貞、王建、李繼徽傳檄合兵以討朱全忠;全忠以鎮國節度使朱友裕為行營都統,將步騎擊之;命保大節度使劉鄩棄鄜州,引兵屯同州。癸丑,全忠引兵自大梁西討茂貞等;秋,七月,甲子,過東都入見;壬申,至河中。

  西川諸將勸王建乘李茂貞之衰,攻取鳳翔。建以問節度判官馮涓,涓曰:「兵者凶器,殘民耗財,不可窮也。今梁、晉虎爭,勢不兩立,若併而為一,舉兵向蜀,雖諸葛亮復生,不能敵矣。鳳翔,蜀之藩蔽,不若與之和親,結為婚姻,無事則務農訓兵,保固疆埸,有事則覘其機事,觀釁而動,可以萬全。」建曰:「善!茂貞雖庸才,然有強悍之名,遠近畏之,與全忠力爭則不足,自守則有餘,使為吾藩蔽,所利多矣。」乃與茂貞脩好。丙子,茂貞遣判官趙鍠如西川,為其姪天雄節度使繼勳求婚;建以女妻之。茂貞數求貨及甲兵於建,建皆與之。

  王建賦斂重,人莫敢言。馮涓因建生日獻頌,先美功德,後言生民之苦。建愧謝曰:「如君忠諫,功業何憂!」賜之金帛。自是賦斂稍損。

  初,朱全忠自鳳翔迎車駕還,見德王裕眉目疏秀,且年齒已壯,惡之,私謂崔胤曰:「德王嘗奸帝位,豈可復留!公何不言之!」胤言於帝。帝問全忠,全忠曰:「陛下父子之間,臣安敢竊議,此崔胤賣臣耳。」帝自離長安,日憂不測,與皇后終日沈飲,或相對涕泣。全忠使樞密使蔣玄暉伺察帝,動靜皆知之。帝從容謂玄暉曰:「德王朕之愛子,全忠何故堅欲殺之?」因泣下,齧中指血流。玄暉具以語全忠,全忠愈不自安。

  時李茂貞、楊崇本、李克用、劉仁恭、王建、楊行密、趙匡凝移檄往來,皆以興復為辭。全忠方引兵西討,以帝有英氣,恐變生於中,欲立幼君,易謀禪代。乃遣判官李振至洛陽,與玄暉及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等圖之。

  八月,壬寅,帝在椒殿,玄暉選龍武牙官史太等百人夜叩宮門,言軍前有急奏,欲面見帝。夫人裴貞一開門見兵,曰:「急奏何以兵為?」史太殺之。玄暉問:「至尊安在?」昭儀李漸榮臨軒呼曰:「寧殺我曹,勿傷大家!」帝方醉,遽起,單衣繞柱走,史太追而弒之。漸榮以身蔽帝,太亦殺之。又欲殺何后,后求哀於玄暉,乃釋之。

  癸卯,蔣玄暉矯詔稱李漸榮、裴貞一弒逆,宜立輝王祚為皇太子,更名柷,監軍國事。又矯皇后令,太子於柩前卽位。宮中恐懼,不敢出聲哭。丙午,昭宣帝卽位,時年十三。

  李克用復以張承業為監軍。

  淮南將李神福攻鄂州未下,會疾病,還廣陵,楊行密以舒州團練使泌陽劉存代為招討使;神福尋卒。宣州觀察使臺濛卒,楊行密以其子牙內諸軍使渥為宣州觀察使,右牙都指揮使徐溫謂渥曰:「王寢疾而嫡嗣出藩,此必姦臣之謀。他日相召,非溫使者及王令書,慎無亟來!」渥泣謝而行。

  九月,己巳,尊皇后為皇太后。

  朱全忠引兵北屯永壽,南至駱谷,鳳翔、邠寧兵竟不出。辛未,東還。

  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朱全忠聞朱友恭等弒昭宗,陽驚,號哭自投於地,曰:「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癸巳,至東都,伏梓宮慟哭流涕,又見帝自陳非己志,請討賊。先是,護駕軍士有掠米於市者,甲午,全忠奏朱友恭、氏叔琮不戢士卒,侵擾市肆,友恭貶崖州司戶,復姓名李彥威,叔琮貶白州司戶,尋皆賜自盡。彥威臨刑大呼曰:「賣我以塞天下之謗,如鬼神何!行事如此,望有後乎!」

  丙申,天平節度使張全義來朝。丁酉,復以全忠為宣武、護國、宣義、天平節度使;以全義為河南尹兼忠武節度使、判六軍諸衞事。乙巳,全忠辭赴鎮,庚戌,至大梁。

  鎮國節度使朱友裕薨於棃園。

  光州叛楊行密,降朱全忠,行密遣兵圍之,與鄂州皆告急於全忠。十一月,戊辰,全忠自將兵五萬自潁州濟淮,軍于霍丘,分兵救鄂州。淮南兵釋光州之圍還廣陵,按兵不出戰,全忠分命諸將大掠淮南以困之。

  錢鏐潛遣衢州羅城使葉讓殺刺史陳璋,事泄;十二月,璋斬讓而叛,降于楊行密。

  初,馬殷弟賨,性沈勇,事孫儒,為百勝指揮使;儒死,事楊行密,屢有功,遷黑雲指揮使。行密嘗從容問其兄弟,乃知為殷之弟,大驚曰:「吾常怪汝器度瓌偉,果非常人,當遣汝歸。」賨泣辭曰:「賨淮西殘兵,大王不殺而寵任之;湖南地近,嘗得兄聲問,賨事大王久,不願歸也。」行密固遣之。是歲,賨歸長沙,行密親餞之郊。

  賨至長沙,殷表賨為節度副使。他日,殷議入貢天子,賨曰:「楊王地廣兵強,與吾鄰接,不若與之結好,大可以為緩急之援,小可通商旅之利。」殷作色曰:「楊王不事天子,一旦朝廷致討,罪將及吾。汝置此論,勿為吾禍!」

  初,清海節度使徐彥若遺表薦副使劉隱權留後,朝廷以兵部尚書崔遠為清海節度使。遠至江陵,聞嶺南多盜,且畏隱不受代,不敢前,朝廷召遠還。隱遣使以重賂結朱全忠,乃奏以隱為清海節度使。

  昭宣光烈孝皇帝天祐二年(乙丑、九0五年)

  春,正月,朱全忠遣諸將進兵逼壽州。

  潤州團練安仁義勇決得士心,故淮南將王茂章攻之,踰年不克。楊行密使謂之曰:「汝之功吾不忘也,能束身自歸,當以汝為行軍副使,但不掌兵耳。」仁義不從。茂章為地道入城,遂克之。仁義舉族登樓,衆不敢逼。先是攻城諸將見仁義輒罵之,惟李德誠不然,至是仁義召德誠登樓,謂曰:「汝有禮,吾今以為汝功。」且以愛妾贈之。德誠掖之而下,幷其子斬於廣陵市。

  兩浙兵圍陳詢于睦州,楊行密遣西南招討使陶雅將兵救之;軍中夜驚,士卒多踰壘亡去,左右及裨將韓球奔告之,雅安臥不應,須臾自定,亡者皆還。錢鏐遣其從弟鎰及指揮使顧全武、王球禦之,為雅所敗,虜鎰及球以歸。

  庚午,朱全忠命李振知青州事,代王師範。

  全忠圍壽州,州人閉壁不出。全忠乃自霍丘引歸,二月辛卯,至大梁。

  李振至青州,王師範舉族西遷,至濮陽,素服乘驢而進;至大梁,全忠客之。表李振為青州留後。

  戊戌,以安南節度使、同平章事朱全昱為太師,致仕。全昱,全忠之兄也,戇樸無能,先領安南,全忠自請罷之。

  是日社,全忠使蔣玄暉邀昭宗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景王祕、祁王琪、雅王禛、瓊王祥,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縊殺之,投尸池中。

  朱全忠遣其將曹延祚將兵與杜洪共守鄂州,庚子,淮南將劉存攻拔之,執洪、延祚及汴兵千餘人送廣陵,悉誅之。行密以存為鄂岳觀察使。

  己酉,葬聖穆景文孝皇帝於和陵,廟號昭宗。

  三月,庚午,以王師範為河陽節度使。

  戊寅,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獨孤損同平章事,充靜海節度使;以禮部侍郎河間張文蔚同平章事。甲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裴樞為左僕射,崔遠為右僕射,並罷政事。

  初,柳璨及第,不四年為宰相,性傾巧輕佻。時天子左右皆朱全忠腹心,璨曲意事之。同列裴樞、崔遠、獨孤損皆朝廷宿望,意輕之,璨以為憾。和王傅張廷範,本優人,有寵於全忠,奏以為太常卿。樞曰:「廷範勳臣,幸有方鎮,何藉樂卿!恐非元帥之旨。」持之不下。全忠聞之,謂賓佐曰:「吾常以裴十四器識真純,不入浮薄之黨,觀此議論,本態露矣。」璨因此幷遠、損譖於全忠,故三人皆罷。

  以吏部侍郎楊涉同平章事。涉,收之孫也。為人和厚恭謹,聞當為相,與家人相泣,謂其子凝式曰:「此吾家之不幸也,必為汝累。」

  加清海節度使劉隱同平章事。

  壬辰,河東都押牙蓋寓卒,遺書勸李克用省營繕,薄賦斂,求賢俊。

  夏,四月,庚子,有彗星出西北。

  淮南將陶雅會衢、睦兵攻婺州,錢鏐使其弟鏢將兵救之。

  五月,禮院奏,皇帝登位應祀南郊;敕用十月甲午行之。

  乙丑,彗星長竟天。

  柳璨恃朱全忠之勢,恣為威福。會有星變,占者曰:「君臣俱災,宜誅殺以應之。」璨因疏其素所不快者於全忠曰:「此曹皆聚徒橫議,怨望腹非,宜以之塞災異。」李振亦言於朱全忠曰:「朝廷所以不理,良由衣冠浮薄之徒紊亂綱紀;且王欲圖大事,此曹皆朝廷之難制者也,不若盡去之。」全忠以為然。癸酉,貶獨孤損為棣州刺史,裴樞為登州刺史,崔遠為萊州刺史。乙亥,貶吏部尚書陸扆為濮州司戶,工部尚書王溥為淄州司戶。庚辰,貶太子太保致仕趙崇為曹州司戶,兵部侍郎王贊為濰州司戶。自餘或門胄高華,或科第自進,居三省臺閣,以名檢自處,聲迹稍著者,皆指以為浮薄,貶逐無虛日,搢紳為之一空。辛巳,再貶裴樞為瀧州司戶,獨孤損為瓊州司戶,崔遠為白州司戶。

  甲申,忠義節度使趙匡凝遣使脩好於王建。

  六月,戊子朔,敕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趙崇、王贊等並所在賜自盡。

  時全忠聚樞等及朝士貶官者三十餘人於白馬驛,一夕盡殺之,投尸于河。初,李振屢舉進士,竟不中第,故深疾搢紳之士,言於全忠曰:「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全忠笑而從之。

  振每自汴至洛,朝廷必有竄逐者,時人謂之鴟梟。見朝士皆頤指氣使,旁若無人。

  全忠嘗與僚佐及遊客坐於大柳之下,全忠獨言曰:「此柳宜為車轂。」衆莫應。有遊客數人起應曰:「宜為車轂。」全忠勃然厲聲曰:「書生輩好順口玩人,皆此類也!車轂須用夾榆,柳木豈可為之!」顧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數十人,捽言「宜為車轂」者悉撲殺之。

  己丑,司空致仕裴贄貶青州司戶,尋賜死。

  柳璨餘怒所注,猶不啻十數,張文蔚力解之,乃止。

  時士大夫避亂,多不入朝,壬辰,敕所在州縣督遣,無得稽留。前司勳員外郎李延古,德裕之孫也,去官居平泉莊,詔下未至,責授衞尉寺主簿。

  秋,七月,癸亥,太子賓客致仕柳遜貶曹州司馬。

  庚午夜,天雄牙將李公佺與牙軍謀亂,羅紹威覺之;公佺焚府舍,剽掠,奔滄州。

  八月,王建遣前山南西道節度使王宗賀等將兵擊昭信節度使馮行襲於金州。

  朱全忠以趙匡凝東與楊行密交通,西與王建結婚,乙未,遣武寧節度使楊師厚將兵擊之;己亥,全忠以大軍繼之。

  處州刺史盧約使其弟佶攻陷溫州,張惠奔福州。

  錢鏐遣方永珍救婺州。

  初,禮部員外郎知制誥司空圖棄官居虞鄉王官谷,昭宗屢徵之,不起。柳璨以詔書徵之,圖懼,詣洛陽入見,陽為衰野,墜笏失儀。璨乃復下詔,略曰:「旣養高以傲代,類移山以釣名。」又曰:「匪夷匪惠,難居公正之朝。可放還山。」圖,臨淮人也。

  楊師厚攻下唐、鄧、復、郢、隨、均、房七州,朱全忠軍于漢北。九月,辛酉,命師厚作浮梁於陰谷口,癸亥,引兵渡漢。甲子,趙匡凝將兵二萬陳于漢濱,師厚與戰,大破之,遂傅其城下。是夕,匡凝焚府城,帥其族及麾下士沿漢奔廣陵。乙丑,師厚入襄陽;丙寅,全忠繼至。

  匡凝至廣陵,楊行密戲之曰:「君在鎮,歲以金帛輸全忠,今敗,乃歸我乎?」匡凝曰:「諸侯事天子,歲輸貢賦乃其職也,豈輸賊乎!今日歸公,正以不從賊故耳。」行密厚遇之。

  丙寅,封皇弟禔為潁王,祐為蔡王。

  丁卯,荊南節度使趙匡明帥衆二萬,棄城奔成都。戊辰,朱全忠以楊師厚為山南東道留後,引兵擊江陵;至樂鄉,荊南牙將王建武遣使迎降。全忠以都將賀瓌為荊南留後。全忠尋表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王宗賀等攻馮行襲,所向皆捷。丙子,行襲棄金州,奔均州;其將全師朗以城降。王建更師朗姓名曰王宗朗,補金州觀察使,割渠、巴、開三州以隸之。

  乙酉,詔更用十一月癸酉親郊。

  淮南將陶雅、陳璋拔婺州,執刺史沈夏以歸。楊行密以雅為江南都招討使,歙、婺、衢、睦觀察使;以璋為衢、婺副招討使。璋攻暨陽,兩浙將方習敗之。習進攻婺州。

  濠州團練使劉金卒,楊行密以金子仁規知濠州。

  楊行密長子宣州觀察使渥,素無令譽,軍府輕之。行密寢疾,命節度判官周隱召渥。隱性憃直,對曰:「宣州司徒輕易信讒,喜擊毬飲酒,非保家之主;餘子皆幼,未能駕馭諸將。廬州刺史劉威,從王起細微,必不負王,不若使之權領軍府,俟諸子長以授之。」行密不應。左右牙指揮使徐溫、張顥言於行密曰:「王平生出萬死,冒矢石,為子孫立基業,安可使他人有之!」行密曰:「吾死瞑目矣!」隱,舒州人也。

  他日,將佐問疾,行密目留幕僚嚴可求;衆出,可求曰:「王若不諱,如軍府何?」行密曰:「吾命周隱召渥,今忍死待之。」可求與徐溫詣隱,隱未出見,牒猶在案上,可求卽與溫取牒,遣使者如宣州召之。可求,同州人也。行密以潤州團練使王茂章為宣州觀察使。

  冬,十月,丙戌朔,以朱全忠為諸道兵馬元帥,別開幕府。

  是日,全忠部署將士,將歸大梁,忽變計,欲乘勝擊淮南。敬翔諫曰:「今出師未踰月,平兩大鎮,闢地數千里,遠近聞之,莫不震懾。此威望可惜,不若且歸息兵,俟釁而動。」不聽。

  改昭信軍為戎昭軍。

  辛卯,朱全忠發襄州;壬辰,至棗陽,遇大雨。自申州抵光州,道險狹塗潦,人馬疲乏,士卒尚未冬服,多逃亡。全忠使人謂光州刺史柴再用曰:「下,我以汝為蔡州刺史;不下,且屠城!」再用嚴設守備,戎服登城,見全忠,拜伏甚恭,曰:「光州城小兵弱,不足以辱王之威怒。王苟先下壽州,敢不從命。」全忠留其城東旬日而去。

  起居郎蘇楷,禮部尚書循之子也,素無才行,乾寧中登進士第,昭宗覆試黜之,仍永不聽入科場。甲午,楷帥同列上言:「諡號美惡,臣子不得而私,先帝諡號多溢美,乞更詳議。」事下太常,丁酉,張廷範奏改諡恭靈莊愍孝皇帝,廟號襄宗,詔從之。

  楊渥至廣陵。辛丑,楊行密承制以渥為淮南留後。

  戊申,朱全忠發光州,迷失道百餘里,又遇雨,比及壽州,壽人堅壁清野以待之。全忠欲圍之,無林木可為柵,乃退屯正陽。

  癸丑,更名成德軍曰武順。

  十一月,丙辰,朱全忠渡淮而北,柴再用抄其後軍,斬首三千級,獲輜重萬計。全忠悔之,躁忿尤甚。丁卯,至大梁。

  先是,全忠急於傳禪,密使蔣玄暉等謀之。玄暉與柳璨等議:以魏、晉以來皆先封大國,加九錫,殊禮,然後受禪,當次第行之。乃先除全忠諸道元帥,以示有漸,仍以刑部尚書裴迪為送官告使,全忠大怒。宣徽副使王殷、趙殷衡疾玄暉權寵,欲得其處,因譖之於全忠曰:「玄暉、璨等欲延唐祚,故逗遛其事以須變。」玄暉聞之懼,自至壽春,具言其狀。全忠曰:「汝曹巧述閒事以沮我,借使我不受九錫,豈不能作天子邪!」玄暉曰:「唐祚已盡,天命歸王,愚智皆知之。玄暉與柳璨等非敢有背德,但以今茲晉、燕、岐、蜀皆吾勍敵,王遽受禪,彼心未服,不可不曲盡義理,然後取之,欲為王創萬代之業耳。」全忠叱之曰:「奴果反矣!」玄暉惶遽辭歸,與璨議行九錫。時天子將郊祀,百官旣習儀,裴迪自大梁還,言全忠怒曰:「柳璨、蔣玄暉等欲延唐祚,乃郊天也。」璨等懼,庚午,敕改用來年正月上辛。殷衡本姓孔名循,為全忠家乳母養子,故冒姓趙,後漸貴,復其姓名。

  壬申,趙匡明至成都,王建以客禮遇之。

  昭宗之喪,朝廷遣告哀使司馬卿宣諭王建,至是始入蜀境。西川掌***韋莊為建謀,使武定節度使王宗綰諭卿曰:「蜀之將士,世受唐恩,去歲聞乘輿東遷,凡上二十表,皆不報。尋有亡卒自汴來,聞先帝已罹朱全忠弒逆。蜀之將士方日夕枕戈,思為先帝報仇。不知今茲使來以何事宣諭?舍人宜自圖進退。」卿乃還。

  庚辰,吳武忠王楊行密薨。將佐共請宣諭使李儼承制授楊渥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郡王。

  柳璨、蔣玄暉等議加朱全忠九錫,朝士多竊懷憤邑,禮部尚書蘇循獨揚言曰:「梁王功業顯大,曆數有歸,朝廷速宜揖讓。」朝士無敢違者。辛巳,以全忠為相國,總百揆。以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天雄、武順、佑國、河陽、義武、昭義、保義、戎昭、武定、泰寧、平盧、忠武、匡國、鎮國、武寧、忠義、荊南等二十一道為魏國,進封魏王,仍加九錫。全忠怒其稽緩,讓不受。十二月,戊子,命樞密使蔣玄暉齎手詔詣全忠諭指。癸巳,玄暉自大梁還,言全忠怒不解。甲午,柳璨奏稱:「人望歸梁王,陛下釋重負,今其時也。」卽日遣璨詣大梁達傳禪之意,全忠拒之。

  初,璨陷害朝士過多,全忠亦惡之。璨與蔣玄暉、張廷範朝夕宴聚,深相結,為全忠謀禪代事。何太后泣遣宮人阿虔、阿秋達意玄暉,語以他日傳禪之後,求子母生全。王殷、趙殷衡譖玄暉,云「與柳璨、張廷範於積善堂夜宴,對太后焚香為誓,期興復唐祚。」全忠信之,乙未,收玄暉及豐德庫使應頊、御廚使朱建武繫河南獄;以王殷權知樞密,趙殷衡權判宣徽院事。全忠三表辭魏王、九錫之命;丁酉,詔許之,更以為天下兵馬元帥,然全忠已脩大梁府舍為宮闕矣。是日,斬蔣玄暉,杖殺應頊、朱建武。庚子,省樞密使及宣徽南院使,獨置宣徽使一員,以王殷為之,趙殷衡為副使。辛丑,敕罷宮人宣傳詔命及參隨視朝。追削蔣玄暉為凶逆百姓,令河南揭尸於都門外,聚衆焚之。

  玄暉旣死,王殷、趙殷衡又誣玄暉私侍何太后,令阿秋、阿虔通導往來。己酉,全忠密令殷、殷衡害太后於積善宮,敕追廢太后為庶人,阿秋、阿虔皆於殿前撲殺。庚戌,以皇太后喪,廢朝三日。

  辛亥,敕以宮禁內亂,罷來年正月上辛謁郊廟禮。

  癸丑,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柳璨貶登州刺史,太常卿張廷範貶萊州司戶。甲寅,斬璨於上東門外,車裂廷範於都市。璨臨刑呼曰:「負國賊柳璨,死其宜矣!」

  西川將王宗朗不能守金州,焚其城邑,奔成都。戎昭節度使馮行襲復取金州,奏請:「金州荒殘,乞徙理均州,」從之。更以行襲領武安軍。

  陳詢不能守睦州,奔于廣陵,淮南招討使陶雅入據其城。

  楊渥之去宣州也,欲取其幄幕及親兵以行,觀察使王茂章不與,渥怒。旣襲位,遣馬步都指揮使李簡等將兵襲之。

  湖南兵寇淮南,淮南牙內指揮使楊彪擊卻之。

  昭宣天祐三年(丙寅、九0六年)

  春,正月,壬戌,靈武節度使韓遜奏吐蕃七千餘騎營於宗高谷,將擊嗢末及取涼州。

  李簡兵奄至宣州,王茂章度不能守,帥衆奔兩浙。親兵上蔡刁彥能辭以母老,不從行,登城諭衆曰:「王府命我招諭汝曹,大兵行至矣。」衆由是定。陶雅畏茂章斷其歸路,引兵還歙州,錢鏐復取睦州。鏐以茂章為鎮東節度副使,更名景仁。

  乙丑,加靜海節度使曲承裕同平章事。

  初,田承嗣鎮魏博,選募六州驍勇之士五千人為牙軍,厚其給賜以自衞,為腹心;自是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小不如意,輒族舊帥而易之,自史憲誠以來皆立於其手。天雄節度使羅紹威心惡之,力不能制。朱全忠之圍鳳翔也,紹威遣軍將楊利言密以情告全忠,欲借其兵以誅之。全忠以事方急,未暇如其請,陰許之。及李公佺作亂,紹威益懼,復遣牙將臧延範趣全忠。全忠乃發河南諸鎮兵十萬,遣其將李思安將之,會魏、鎮兵屯深州樂城;聲言擊滄州,討其納李公佺也。會全忠女適紹威子廷規者卒,全忠遣客將馬嗣勳實甲兵於橐中,選長直兵千人為擔夫,帥之入魏,詐云會葬;全忠自以大軍繼其後,云赴行營;牙軍皆不之疑。庚午,紹威潛遣人入庫斷弓弦、甲襻,是夕,紹威帥其奴客數百,與嗣勳合擊牙軍,牙軍欲戰而弓甲皆不可用,遂闔營殪之,凡八千家,嬰孺無遺。詰旦,全忠引兵入城。

  辛未,以權知寧遠留後龐巨昭、嶺南西道留後葉廣略並為節度使。

  庚辰,錢鏐如睦州。

  西川將王宗阮攻歸州,獲其將韓從實。

  陳璋聞陶雅歸歙,自婺州退保衢州。兩浙將方永珍等取婺州,進攻衢州。

  楊渥遣先鋒指揮使陳知新攻湖南。三月,乙丑,知新拔岳州,逐刺史許德勳,渥以知新為岳州刺史。

  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全忠辭不受。

  夏,四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羅紹威旣誅牙軍,魏之諸軍皆懼,紹威雖數撫諭之,而猜怨益甚。朱全忠營於魏州城東數旬,將北巡行營,會天雄牙將史仁遇作亂,聚衆數萬據高唐,自稱留後,天雄巡內州縣多應之。全忠移軍入城,遣使召行營兵還攻高唐,至歷亭,魏兵在行營者作亂,與仁遇相應。元帥府左司馬李周彝、右司馬苻道昭擊之,所殺殆半,進攻高唐,克之,城中兵民無少長皆死。擒史仁遇,鋸殺之。

  先是,仁遇求救於河東及滄州,李克用遣其將李嗣昭將三千騎攻邢州以救之。時邢州兵纔二百,團練使牛存節守之,嗣昭攻七日不克。全忠遣右長直都將張筠將數千騎助存節守城,筠伏兵於馬嶺,擊嗣昭,敗之,嗣昭遁去。

  義昌節度使劉守文遣兵萬人攻貝州,又攻冀州,拔蓨縣,進攻阜城。時鎮州大將王釗攻魏州叛將李重霸於宗城。全忠遣歸救冀州,滄州兵去。丙午,重霸棄城走,汴將胡規追斬之。

  鎮南節度使鍾傳以養子延規為江州刺史。傳薨,軍中立其子匡時為留後。延規恨不得立,遣使降淮南。

  五月,丁巳,朱全忠如洺州,遂巡北邊,視戎備,還,入于魏。

  丙子,廢戎昭軍,幷均、房隸忠義軍;以武定節度使馮行襲為匡國節度使。

  楊渥以昇州刺史秦裴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將兵擊鍾匡時於江西。

  六月,甲申,復以忠義軍為山南東道。

  朱全忠以長安鄰於邠、岐,數有戰爭,奏徙佑國節度使韓建於淄青,以淄青節度使長社王重師為佑國節度使。

  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時魏之亂兵散據貝、博、澶、相、衞州,全忠分命諸將攻討,至是悉平之,引兵南還。

  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壬申,全忠至大梁。

  秦裴至洪州,軍于蓼洲。諸將請阻水立寨,裴不從;鍾匡時果遣其將劉楚據之。諸將以咎裴,裴曰:「匡時驍將獨楚一人耳,若帥衆守城,不可猝拔,吾故以要害誘致之耳。」未幾,裴破寨,執楚,遂圍洪州,饒州刺史唐寶請降。

  八月,乙酉,李茂貞遣其子侃為質於西川;王建以侃知彭州。

  朱全忠以幽、滄相首尾為魏患,欲先取滄州,甲辰,引兵發大梁。

  兩浙兵圍衢州,衢州刺史陳璋告急於淮南。楊渥遣左廂馬步都虞候周本將兵迎璋。本至衢州,浙人解圍,陳於城下。璋帥衆歸于本,兩浙兵取衢州。呂師造曰:「浙人近我而不動,輕我也,請擊之!」本曰:「吾受命迎陳使君,今至矣,何為復戰!彼必有以待我也。」遂引兵還。本為之殿,浙人躡之,本中道設伏,大破之。

  九月,辛亥朔,朱全忠自白馬渡河,丁卯,至滄州,軍於長蘆;滄人不出。羅紹威饋運,自魏至長蘆五百里,不絕於路。又建元帥府舍於魏,所過驛亭供酒饌、幄幕、什器,上下數十萬人,無一不備。

  秦裴拔洪州,虜鍾匡時等五千人以歸。楊渥自兼鎮南節度使,以裴為洪州制置使。

  靜難節度使楊崇本以鳳翔、保塞、彰義、保義之兵攻夏州,匡國節度使劉知俊邀擊坊州之兵,斬首三千餘級,擒坊州刺史劉彥暉。

  劉仁恭救滄州,戰屢敗。乃下令境內:「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悉自備兵糧詣行營,軍發之後,有一人在閭里,刑無赦!」或諫曰:「今老弱悉行,婦人不能轉餉,此令必行,濫刑者衆矣。」乃命勝執兵者盡行,文其面曰「定霸都」,士人則文其腕或臂曰「一心事主」,於是境內士民,穉孺之外無不文者。得兵十萬,軍于瓦橋。

  時汴軍築壘圍滄州,鳥鼠不能通。仁恭畏其強,不敢戰。城中食盡,丸土而食,或互相掠啖。朱全忠使人說劉守文曰:「援兵勢不相及,何不早降!」守文登城應之曰:「僕於幽州,父子也。梁王方以大義服天下,若子叛父而來,將安用之!」全忠愧其辭直,為之緩攻。

  冬,十月,丙戌,王建始立行臺於蜀,建東向舞蹈,號慟,稱「自大駕東遷,制命不通,請權立行臺,用李晟、鄭畋故事,承制封拜。」仍以牓帖告諭所部藩鎮州縣。

  劉仁恭求救於河東,前後百餘輩;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許,其子存勗諫曰:「今天下之勢,歸朱溫者什七八,雖強大如魏博、鎮、定莫不附之。自河以北,能為溫患者獨我與幽、滄耳,今幽、滄為溫所困,我不與之併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為天下者不顧小怨,且彼嘗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懷之,乃一舉而名實附也。此乃吾復振之時,不可失也。」克用以為然,與將佐謀召幽州兵與攻潞州,曰:「於彼可以解圍,於我可以拓境。」乃許仁恭和,召其兵。仁恭遣都揮使李溥將兵三萬詣晉陽,克用遣其將周德威、李嗣昭將兵與之共攻潞州。

  夏州告急於朱全忠;戊戌,全忠遣劉知俊及其將康懷英救之。楊崇本將六鎮之兵五萬,軍于美原。知俊等擊之,崇本大敗,歸于邠州。

  武貞節度使雷彥威屢寇荊南,留後賀瓌閉城自守;朱全忠以為怯,以潁州防禦使高季昌代之,又遣駕前指揮使倪可福將兵五千戍荊南以備吳、蜀。朗兵引去。

  十一月,劉知俊、康懷貞乘勝攻鄜、延等五州,下之;加知俊同平章事,以懷貞為保義節度使。西軍自是不振。

  湖州刺史高彥卒,子澧代之。

  十二月,乙酉,錢鏐表薦行軍司馬王景仁;詔以景仁領寧國節度使。

  朱全忠分步騎數萬,遣行軍司馬李周彝將之,自河陽救潞州。

  閏月,乙丑,廢鎮國軍興德府復為華州,隸匡國節度,割金、商州隸佑國軍。

  初,昭宗凶訃至潞州,昭義節度使丁會帥將士縞素流涕久之。及李嗣昭攻潞州,會舉軍降於河東。李克用以嗣昭為昭義留後。會見克用,泣曰:「會非力不能守也。梁王陵虐唐室,會雖受其舉拔之恩,誠不忍其所為,故來歸命耳。」克用厚待之,位於諸將之上。

  己巳,朱全忠命諸軍治攻具,將攻滄州。壬申,聞潞州不守;甲戌,引兵還。

  先是,調河南北芻糧,水陸輸軍前,諸營山積,全忠將還,命悉焚之,煙炎數里,在舟中者鑿而沈之。劉守文使遺全忠書曰:「王以百姓之故,赦僕之罪,解圍而去,王之惠也。城中數萬口,不食數月矣。與其焚之為煙,沈之為泥,願乞其餘以救之。」全忠為之留數囷以遺之,滄人賴以濟。

  河東兵進攻澤州,不克而退。

  吉州刺史彭玕遣使請降於湖南,玕本赤石洞蠻酋,鍾傳用為吉州刺史。

  

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共有294卷,系宋朝司马光编撰。书中内容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周显德六年 (959年)止,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宋治平元年(1064年),光进《通志》,记述了从战国到秦二世年间的历史。宋英宗大加赞赏,命其再纂《历代君臣事迹》,并于始平二年(1065年)设立崇文院,选范祖禹、刘恕、司马康等为助手,使用龙阁、天章、三馆等所藏的书籍,采杂史诸书达222家,终于在元丰七年(1084年)编纂完毕,历时20年。 计有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梁纪22卷,陈纪1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汉纪4卷,后周纪5卷。宋神宗赵顼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光进后来另编有《考异》30卷,以辨正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目录》300卷,作为本书的提纲;《通鉴举要历》80卷,作为全书的简编。宋代王应麟编有《通鉴地理通释》,对《资治通鉴》中的地名沿革进行了考证。朱熹编著的《资治通鉴纲目》创立了“纲目体”。元朝胡三省对《资治通鉴》中的难字注 其音义编成《资治通鉴音注》,《考异》和《目录》中的历法、天文及其注解分别附于《通鉴》正文。《通鉴》补遗纠误,详考典制,所引史料均标明出处,所以其价值甚高。明朝有严衍《资治通鉴补正》270卷。通行刻本以清嘉庆鄱阳胡克家校刻附有胡三省音注之版本为最佳。1956年,古籍出版社以胡氏本为底本,标点印行。今有中华书局第四次印刷本。

猜你喜欢

  • 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八十六

    马会伯从兄际伯 际伯弟见伯 觌伯 路振扬 韩良辅弟良卿 子勋 杨天纵 王郡 宋爱 马会伯,陕西宁夏人。康熙三十九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四十五年,授直隶昌平参将,累迁云南永北总兵。五十九年,师入西藏,命..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八十五

    噶尔弼法喇 查克丹钦拜 常赉 哈元生子尚德 董芳 查弼纳达福 定寿 素图 噶尔弼,纳喇氏,满洲镶红旗人。父额尔德赫,为敬谨亲王尼堪长史,屡从征伐。顺治十六年,署护军统领。偕安南将军达素等师下厦门,击郑成功。额..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八十四

    查郎阿 傅尔丹 马尔赛李杕 庆复李质粹 张广泗 查郎阿,字松庄,纳喇氏,满洲镶白旗人。曾祖章泰,以军功授拖沙喇哈番。祖查尔海,复以军功进一等阿达哈哈番。父色思特,死乌阑布通之战。查郎阿袭世职,兼佐领,迁参..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

    岳锺琪季父超龙 超龙子锺璜 锺琪子濬 策棱子成衮紥布 车布登紥布 岳锺琪,字东美,四川成都人。父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永泰营游击许忠臣受三桂劄。升龙使诣提督张勇告变,密结兵民,..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

    隆科多 年羹尧胡期恒 隆科多,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子,孝懿仁皇后弟也。康熙二十七年,授一等侍卫,擢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四十四年,以所属人违法,上责隆科多不实心任事,罢副都统、銮仪使..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八十一

    李卫 田文镜 宪德 诺岷 陈时夏 王士俊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世宗即位,授直隶驿传道,未赴,改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就迁布政使,命仍管盐务。三年,擢浙江..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八十

    李绂 蔡珽 谢济世陈学海 李绂,字巨来,江西临川人。少孤贫,好学,读书经目成诵。康熙四十八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五十九年,擢内阁学士,寻迁左副都御史,仍兼学士。六十年,充会试副..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七十九

    高其倬金鉷 杨宗仁子文乾 孔毓珣 裴幰度子宗锡 唐执玉 杨永斌 高其倬,字章之,汉军镶黄旗人。父荫爵,官口北道。其倬,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寻兼佐领。五迁内阁学士。五十八年,河南南阳镇兵挟..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七十八

    海望三和 莽鹄立 杭奕禄 傅鼐 陈仪 刘师恕焦祈年 李徽王国栋许容 蔡仕舢 海望,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初授护军校。雍正元年,擢内务府主事。累迁郎中,充崇文门监督。八年,擢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户部三库,赐二品..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九十 列传七十七

    杨名时 黄叔琳子登贤 方苞 王兰生留保 胡煦 魏廷珍任兰枝 蔡世远 沈近思 雷鋐 杨名时,字宾实,江南江阴人。康熙三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李光地为考官,深器之,从受经学。散馆,授检讨。四十一年,督顺天学政,用光..

    4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九 列传七十六

    朱轼 徐元梦 蒋廷锡子溥 迈柱白潢 赵国麟 田从典子懋高其位、逊柱 尹泰陈元龙 朱轼,字若瞻,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第一。三十三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俗敝赋繁,轼令免耗羡,..

    4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

    鄂尔泰弟鄂尔奇、子鄂弼、鄂宁 张廷玉子若霭、若澄、若渟、从子若溎 鄂尔泰,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汪钦。国初有屯泰者,以七村附太祖,授牛录额真。子图扪,事太宗,从战大凌河,击明将张理,阵没..

    4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七十四

    佟国维 马齐子富良、马齐弟马武、马武子保祝 阿灵阿子阿尔松阿 揆叙 鄂伦岱 佟国维,满洲镶黄旗人,佟国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也。顺治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吴三桂反,子应熊以额驸..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七十三

    王掞子奕清、奕鸿 劳之辨 朱天保 陶彝任坪、范长发、邹图云陈嘉猷、王允晋、李允符、范允、高玢、高怡、赵成穮、孙绍曾、邵璿 王掞,字藻儒,江南太仓人,明大学士锡爵孙。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为掌院..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七十二

    王紫绶 袁州佐 黎士弘 多弘安佟国聘 王繻田呈瑞 张孟球 王紫绶,字金章,河南祥符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乞养归,侨寓苏门山中,从孙奇逢讲学。居十有七年,母殁,服阕,康熙十二年,授江西赣南..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七十一

    觉罗满保陈策 施世骠 蓝廷珍从弟鼎元 林亮何勉 陈伦炯欧阳凯罗万仓 游崇功 觉罗满保,字凫山,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直经筵。 五十年,授福建巡抚。疏言..

    4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七十

    觉罗武默讷 舒兰拉锡 拉锡子旺札尔 孙博灵阿 图理琛 何国宗 觉罗武默讷,正黄旗人,景祖第三兄索长阿四世孙也。顺治四年,授世职拖沙喇哈番,累进三等阿达哈哈番,擢一等侍卫。康熙六年,授内大臣,管佐领。 十六年..

    4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六十九

    姜希辙 余缙 德格勒 陈紫芝笪重光 任弘嘉 高层云 沈恺曾龚翔麟 高遐昌 姜希辙,字二滨,浙江会稽人。明崇祯间举人。顺治初,除温州教授。五年,以瑞安知县缺员,令暂摄。郑成功兵来犯,攻城,希辙督民守,遇事立应。..

    4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六十八

    费扬古满丕 硕岱 素丹 马斯喀 佟国纲迈图 格斯泰 阿南达子阿喇纳 吉勒塔布 殷化行 潘育龙孙绍周 从孙之善 额伦特康泰 泰弟海 费扬古,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子。状貌魁异。年十四,袭爵。 康熙十三..

    3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八十 列传六十七

    郎坦 朋春 萨布素 玛拉 郎坦,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吴拜子。年十四,授三等侍卫。顺治六年,进二等。从端重亲王博洛讨叛将姜瓖,次浑源,围城。贼渡濠来犯,郎坦射其酋,贯心,殪,遂败贼。师还,进一等。..

    4 清史稿 2025-11-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