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元史 / 柯劭忞

卷五十·志第十七

2025-11-27 12:15 新元史
○地理五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二十二、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四,县九十六。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

  杭州路。上。宋杭州,属浙西路。宋高宗南波都之,为临安府。至元十三年,平宋,置两浙大都督府,又置浙西宣慰司于临安。未几,罢大都督府,立行尚书省。十五年,改杭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徙江淮行省于杭州,改江浙行省。二十三年,复徙行省于杨州。二十六年,仍徙杭州。本路旧领钱塘、仁和、余抗、临安、新城、富阳、盐官、于潜、昌化九县。后升盐官县为州。户三十六万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至元二十七年钞籍。领司二:

  左、右录事司。宋迁都杭州,设九厢。元至元十四年,分为四隅录事司。泰定二年,并为左、右二司。元统二年,复立杭州四隅录事司。

  县八:

  钱塘,上。仁和,上。与铙塘分治城内。余杭,中。临安,中。有青山务。新城,中。富阳,中。于潜,中。昌化。中。有{穴手}口巡检司。

  州一:海宁州。中有硖石务。宋盐官县。元贞元年,升为州。天历二年改海宁州。

  湖州路。上。宋湖州,属浙西路。至元十三年,升湖州路总管府。旧领乌程、武康、归安、安吉、长兴、德清六县。后升长兴县为州。户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十五。钞籍阙,用至顺钱粮数。

  领司一:录事司。旧设东西南北四厢。至元十三年,立总督四厢。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五:

  乌程,上。归安,上。与乌程皆为倚郭。安吉,中。德清,中。武康。中。

  州一:

  长兴州。中。宋故县。元贞元年,升为州。嘉兴路。上。宋嘉兴府,属浙西路。至元十四年,升嘉兴路总管府。旧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后升华亭县为府,升海盐、崇德县为州。户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万五千七百四十二。领司一:

  录事司。旧置厢官。至元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一:

  嘉兴。上。倚郭。有风泾白牛务、魏塘务。

  州二:

  海盐州。中。有澉浦务。宋海盐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崇德州。中。宋崇德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平江路。上。宋平江府,属浙西路。至元十三年,升平江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徙浙西宣慰司于本路。旧领吴、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六县。后升昆山、常熟、吴江、嘉定俱为州。户四十六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万三千七百。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吴县。上。倚郭。长洲。上。倚郭。

  州四:

  昆山州。中。宋昆山县。元贞元年,升为州。皇庆二年,徙州治于太仓。

  常熟州。中。宋常熟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吴江州。中。宋吴江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嘉定州。中。宋嘉定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常州辂。上。宋常州,属浙西路。至元十四年,升常州路总管府。旧领晋凌、武进、无锡、宜兴四县。后升宜兴县为府,无锡县为州。户二十万九千七百三十,口一百二万一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晋陵,中。倚郭。武进。中。倚郭。

  州二:

  宜兴州。中。宋宜兴县。至元十五年,升宜兴府。二十年,仍为县。二十一年,复升为府,仍置宜兴县隶之。元贞元年。降为州,省宜兴县入木州。

  无锡州。中。宋无锡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镇江路。下。宋镇江府,属浙西路。至元十三年,升镇江路总管府。户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万三千六百四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

  丹徒,中。倚郭。丹阳,中。金坛。中。

  建德路。上。宋建德府,属浙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建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建德路总管府。户十万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万四千二百六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建德,中。倚郭。有神泉监,宋置以铸铜钱,后废。元复置,后又废。淳安,中。遂安,下。桐庐,中。分水,中。寿昌。中。有西坞寨。

  松江府。宋华亭县,为嘉兴府属县。至元十四年,升为华亭府,仍隶嘉兴路。十五年,改松江府,直隶行省。户十六万三千九百三十一。至顺钱粮数。领县二:

  华亭,上。倚郭。至元十五年置。上海。上。本华亭县地,名华亭海,宋时商贩云集,又曰上海市,至元二十八年,置上海县。

  江阴州。上。宋江阴军,属浙西路。至元十二年,依旧置军,行安抚司事。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常州路。后直隶行省。旧领江阴一县,省入本州。户五万三千八百二十,口三十万一百七十七。

  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旧治婺州。大德六年,移治庆元。

  庆元路。上。宋庆元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置宣慰司。明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至治三年,复庆元路,未知何时省罢。旧领鄞、慈溪、奉化、象山、定海、昌国六县。后奉化、昌国二县俱升为州。户二十四万一千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万一千一百五十三。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鄞县,上。倚郭。有小溪镇巡检司,本唐之光溪镇。象山,中。慈溪,中。定海。中。

  州二:

  奉化州。下。宋奉化县。元贞元年,升为奉化州。

  昌国州。下。宋改唐翁山县为昌国县。至元十四年,升为州,仍置昌国县隶之,后省县入本州。

  衢州路。上。宋衢州,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升衢州路总管府。户十万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万三千六百六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

  西安,中。倚郭。龙游,上。有陈村营。至元中立。江山,下。宋改礼贤县。元初,复旧名。有任山营,在仙霞关。常山,下。宋改唐常山县为信安。元仍复旧名。有草萍营,至元二十一年立。开化。中。

  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

  婺州路。上。宋婺州。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升婺州路总管府。旧领金华、东阳、义乌、兰溪、永康、武义、浦江七县。后升兰溪县为州。户二十二万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万七千五百四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金华,上。倚郭。东阳,上。义乌。上。永康,中。武义,中。浦江。中。

  州一:

  兰溪州。宋兰溪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绍兴路。上。宋绍兴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总臂府。至正十六年,称江南行御史台治绍兴。旧领会稽、山阴、嵊、诸暨、上虞、余姚、萧山、新昌八县。后升余姚、诸暨二县为州。户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山阴,上。倚郭。会稽,中。倚郭。上虞,上。萧山,中。嵊县,上。宋改剡县为嵊县,取四山为嵊之义。新昌。中。宋以枫桥镇置义安县,又改新昌。

  州二:

  余姚州。下。宋余姚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诸暨州。下。宋诸暨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温州路。上。宋温州,又升瑞安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置温州路总管府。旧领永嘉、瑞安、乐清、平阳四县。后升瑞安、平阳二县为州。户十八万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永嘉,上。倚郭。乐清。下。

  州二:

  瑞安州,下。宋瑞安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平阳州。下。宋平阳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台州路。上。宋台州,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台州路总管府。旧领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五县。后升黄岩县为州。户十九万六千四飞一十三,口一百万三千八百三十三。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临海,上。倚郭。仙居,上。宁海,上。天台。中。

  州一:

  黄岩州。下。宋黄岩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处州路。上。宋处州,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升处州路总管府。户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口四十九万三千二百九十二。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七:

  丽水,中。倚郭。龙泉,中。有亻开山寨。松阳,中。遂昌,中。青田,中。缙云,中。庆元。中。

  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大德八年,徙治宁国。

  宁国路。上。宋宁国府,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宁国路总管府。户二十三万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旧立四厢。至元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六:

  宣城,上。倚郭。南陵,中。泾县,中。宁国,中。旌德。中。太平。中。

  徽州路。上。宋徽州,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总管府。旧领歙、休宁、绩溪、伙、祁门、婺源六县。后升婺源县为州。户一十五万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万四千三百四。领司一:

  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置录事司。二十九年,罢。

  县五:

  歙县,上。倚郭。休宁,中。有五城务。祁门,中。黟县,下。绩溪。下。有西坑寨,置镇守营。

  州一:

  婺源州。下。宋婺源县。元贞元年,升为州。惠洽乡有巡检司。

  饶州路。上。宋饶州,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饶州路总管府。十九年,改隶隆兴行省。旧领鄱阳、余干、浮梁、乐平、德兴、安仁六县。后升乐平、浮梁、余千三县俱为州。户六十八万二百三十五,口四百三万六竿千五百七十。领司一:

  录事司。旧设三厢,至元四年改置。

  县三:

  鄱阳,上。倚郭。德兴,上。安仁。中。

  州三:

  余干州。中。宋余干县。元贞元年,长为州。

  浮梁州。中。宋浮梁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乐平州。中。宋乐平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集庆路。上。宋江宁府,又改建康府,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改建康路。十五年,立江淮行中书省,后徙于杭州,改江浙行省。二十三年,徙江南行御史于建康。天历二年,以文宗潜邸,改建康路为集庆路。旧领上元、江宁、溧阳、溧水、句容,后升溧水、溧阳二县俱为州。户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七万二千六百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

  上元,中。倚郭。江宁,中。倚郭。句容。中。

  州二:

  溧水州。中。宋溧水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溧阳州。中。宋溧阳县。至元十四年,改为溧州。十五年,升为溧州府。十六年,改溧阳路,领录事司并溧阳县。二十八年,罢路。止存溧阳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太平路。下。宋太平府,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为太平路总管府。户七万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七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旧设四厢。至元十四年,改置。

  县三:

  当涂,中。倚郭。芜湖,中。繁昌。下。

  池州路。下。宋池州,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池州路总管府。户六万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十六万六千五百六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贵池,下。倚郭。青阳,下。建德,下。铜陵,下。石埭。中。东流。下。

  信州路。上。宋信州,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为信州路总管府。旧领上饶、玉山、弋阳、贵溪、铅山、永丰六县。后升铅山县为州,直隶行省。户四十三万二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一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

  上饶,中。倚郭。玉山,中。弋阳,中。有宝丰场,宋之旧县,后裁。元置榷场。贵溪,中。永丰。中。

  广德路。下。宋广德军,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为广德路总管府。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七百八十。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二十八年罢。

  县二:广德,中。倚郭。建平。中。

  铅山州。宋铅山县,属信州。至元二十九年,升为州,直隶行省。割上饶县之乾元、永乐二乡,弋阳之新政、善政二乡来属。户二万六千三十五,口阙。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领路八、属州二。属县四十六。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

  福州路。上。宋福州,属福建路。至元十五年,为福州路总管府。十七年,置福建行省于本路。是年,徙于泉州。十八年,复徙于本路。十九年,又回泉州。二十二年,罢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后罢宣慰司,复立行省于本州。大德二年,又置宣慰司都元帅府,罢行省,隶江浙行省。至正十六年,复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本路旧领闽、侯官、福清、连江、古田、永泰、长溪、永正、闽清、宁德、怀安、长乐、福安十三县。后升长溪县为福宁州,析宁德、福安隶之,又升福清县为州。户七十九万九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八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行中书省于府城十二厢,分四隅,置录事司。十六年,并其二,置东西二司。二十年,复并为一。

  县九:

  闽县,中。倚郭。侯官,中。倚郭。怀安,中。古田,上。闽清,中。长乐,中。连江中。罗源,中。永福。中。

  州二

  福清州。下。宋福清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福宁州。上。宋长溪县。至元二十三年,升为州。领县二:

  宁德,中。福安。中。

  建宁路。下。宋建宁府,属福建路。至元十六年,改建宁路总管府。户一十二万七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十万六千九百二十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七

  建安,中。倚郭。瓯宁,中。倚郭。浦城。中。建阳,中。宋建阳县,又改嘉禾。元复旧名。崇安,中。松溪,下。政和。下。

  泉州路。上。宋泉州,属福建路。至元十四年,置行宣慰司,兼行征南元帅府事。十七年,改为行中书省,置泉州路总管府。是年。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大德元年,以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治泉州,后罢。户八万九千六十,口四十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五。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置南北二司。十六年,并为一。

  县七:

  晋江,中。倚郭。南安,中。惠安,下。同安,下。永春,下。安溪,下。德化。下。

  兴化路。下。宋太平军,寻改兴化军,属福建路。至元十四年,升兴化路总管府。户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三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

  莆田,中。倚郭。至元十一年,割左右两厢属录事司。仙游,下。兴化,下。宋析莆田县地置兴化,移军治于此县。后复徙治莆田。邵武路。下。宋邵武军,属福建路。至元十三年,升为邵武路总管府。户六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邵武,中。倚郭。光泽,中。泰宁,中。建宁。中。延平路。下。宋南剑州,属福建路。至元十五年,升为南剑路总管府。延祐元年,改南剑路为延平路。户八万九千八百二十五,口四十三万五千八百六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

  南平,中。倚郭。宋剑浦县。延祐元年,改为南平。尤溪,中。沙县。中。顺昌,中。将乐。中。

  汀州路。下。宋汀州,属福建路。至元十五年,升为汀州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长汀,中。倚郭。宁化,中。清流,下。宋旧县。绍定中废。至元中,复置。连城,下。宋莲城。至元中,改为连城。上杭,下。武平。下。

  漳州路。下。宋漳州,属福建路。至元十八年,升为漳州路总管府。旧领龙溪、漳浦、龙岩、长泰四县。至治间,以龙溪、漳浦、龙岩三县地僻远难治,析其地置南胜县,后改南靖。户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五,口十万一千三百六。屯田一百五十顷。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

  龙溪,下。倚郭。漳浦。下。龙岩,下。长泰。下。南靖。下。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领路十、州,属州十三,属县七十六。

  江西湖东追市政廉访司。

  龙兴路。上。宋隆兴府,属江南西路。至元十二年,置行都元帅府及安抚司。十四年,改元帅府为江西道宣慰司,本路为总管府,置行中书省。十五年六月,并隆兴省于福建,其宣慰司,除额设员数外,余并罢去。七月,复以塔出等行中书省于赣州。十六年,移赣州行省还隆兴。十七年,又并泉州行省于隆兴。十九年,并江西、福建行省为一,罢宣慰司,隶皇太子位。十一月,以袁州、饶州、兴***复隶隆兴省。二十一年,改隆兴路为龙兴路。二十七年,移行省于吉州。后复还本路。旧领南昌、新建、奉新、丰城、分宁、靖安、武宁、进贤八县。后升丰城县为富州,析武宁、分宁二县隶宁州,又以武宁还隶本路。户三十七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万五千七百四十四。至元二十七年钞数。领司一:录事司。宋分置九厢。至元十三年废城内六厢,置录事司。

  县六:

  南昌,上。倚郭。至元二十年,割录事司所领城外二厢、东西两关来属。新建,上。倚郭。进贤,中。奉新,中。靖州,中。武宁。中。至元二十三年,置宁州,领武宁、分宁二县。大德五年,改武宁县隶本路。

  州二:

  富州。上。宋丰城县,隶隆兴府。至元二十三年,升为州。

  宁州。中。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县置宁州,武宁为倚郭县。大德八年,析武宁,直隶本路。徒州治于分宁。领县一:

  分宁。宋属隆兴府。至元二十三年,改隶宁州。

  吉安路。上。宋吉州,属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总管府。皇庆元年,改为吉安路。旧领庐隆、吉水、安福、太和、龙泉、永新、永丰八县。后升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俱为州。至顺间,又析永新州地置永宁县。户四十四万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万四百一十五。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

  庐陵,上。倚郭。永丰,上。万安,中。龙泉,中。永宁,下。本永新县地。至顺间,分置永宁县。

  州四:

  吉水州。中。宋吉水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安福州。中。宋安福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太和州。下。宋太和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永新州。下。宋永新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瑞州路。上。宋瑞州,属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旧领高安、上高、新昌三县。后升新昌县为州。户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万二千三百二。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置。

  县二:

  高安,上。倚郭。上高。中。至正九年,罢本县长官司。

  州一:

  新昌州。下。宋太平兴国六年,析高安县地置新昌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袁州路。上。宋袁州,属江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隶湖南行省。十九年,改隶江西行省。旧领宜春、分宜、萍乡、万载四县。后升萍乡县为州。户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五。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三年,置兵马司。十四年,改录事司。

  县三:

  宜春,上。倚郭。分宜,上。万载。中。

  州一:萍乡州。中。宋萍乡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临江路。上。宋临江军,属江南西路。至元十三年,隶江西行都元帅府。十四年,升临江路总管府。旧领清江、新淦、新喻三县。后升新淦、新喻二县为州。户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领司一:

  录事司。宋隶都监司。至元十三年,置兵马司。十五年改。

  县一:

  清江。上。倚郭。

  州二:

  新淦州。中。宋新淦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新喻州。中。宋新喻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抚州路。上。宋抚州,属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抚州路总锊府。户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万二千二百七十五。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废宋三厢立。

  县五:

  临川,上。崇仁,上。金溪,上。宜黄,中。乐安。中。

  江州路。下。宋江州,厂江南西路。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治江州。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罢都督府,置江州路总管府,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本路直隶焉。十六年,改隶黄蕲等路宣抚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至正十六年,又改为宣慰司都元帅府。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十万三千八百五十二。领司一:

  录事司。宋都监司。至元十二年,立兵马司。十四年改。

  县五:

  德化,中。瑞昌,中。彭泽,中。湖口,中。德安。中。

  南康路。下。宋南康军,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升南康总管,隶江淮行省。二十二年,改隶江西行省。旧领星子、都昌、建昌三县。后升建昌县为州。户九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口四十七万八千三百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星子,下。本路治所。都昌。下。

  州一:

  建昌州。下。宋建昌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赣州路。上。宋赣州,属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赣州路总管府。旧领赣、安远、雩都、虔化、信丰、龙南、瑞金、兴国、会昌、石城十县。后升虔化县为宁都州,析龙南、安远二县隶之。升会昌县为州,析瑞金县隶之。户七万一千二百八十七,口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四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五年立。

  县五:

  赣县,上。州治所。兴国,中。信丰,下。雩都,下。石城。下。元贞元年,以石天隶宁都。其复隶赣州年分阙。

  州二:

  宁都州。下。宋虔化县。后改宁都县。元贞元年,升为州。领县二:

  龙南,下。以县在龙滩之南,故名。至元二十四年,并入信丰县。至大二年,复置。安远。下。至元二十四年,并入会昌县。至大二年,复置。

  会昌州。下。宋会昌县。元贞元年,升为州。旧志:大德元年升宁都、会昌为州,并隶赣州路。大德乃元贞之误。

  建昌路。下。宋建昌军,属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为建昌路总管府。旧领南城、南丰、新城、广昌四县。后升南丰县为州,直隶行省。户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万三千三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割南城置录事司。

  县三:

  南城,中,新城,中。广昌。中。

  南安路。下。宋南安军,属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南安总管府。十五年,析大庾县城之四坊,置录事司。十六年,废。户五万六百一十二,口三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六。

  领县三:

  大庚,中。倚郭。南康,中。上犹。下。宋上犹县,又改南安。至元十六年,改永清。后复为上犹。

  南丰州。下。宋南丰县,隶建昌军。至元十九年,升为州,直隶江西行省。户二万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元十五年置。

  海北广东肃政廉访司。至元三十年,治广州。

  广州路。上。宋广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内附。十五年,置广州路总管府。三十年,升为上路。旧领南海、番禺、增城、怀集、清远、东莞、新会、香山八县,后杯集析属贺州。户十七万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六年置,以州之东城、西城、子城并番禺、南海二海县在城民户隶之。

  县七:

  南海,中。倚郭。番禺,下倚郭。东莞,中。增城,中。香山,下。新会,下。清远。下。宋清县。元改清远。

  韶州路。下。宋韶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五年,置韶州路总管府。分曲江县城西厢地及城外三厢置录事司。二十九年,罢录事司。三十年,分赣州行院官一员。旧领曲江、乐昌、翁源、仁化、乳源五县。翁源析属英德州。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领县四:

  曲江。中。延祐五年,并翁源县入之。乐昌,下。仁化,下。乳源。下。

  惠州路。下,宋惠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六年,升惠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至元二十九年,罢录事司。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领县四:

  南雄路。下。宋南雄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五年,升南雄路总管府,置隶事司。二十九年,罢录事司。户一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领县二:

  保昌,下。倚郭。至元二十七年,降南雄州为保昌县。按保昌宋旧县,非因降改,殆省本州入保昌也。其复为南雄州,未知何时。始兴。下。

  湖州路。下。宋潮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六年,升湖州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复以江西等处行院副使兼广东道宣慰使司,镇潮州。旧领梅州。延祐四年,以梅州隶广东宣慰司。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十。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二十一年置。

  县三:

  海阳,下。倚郭。潮阳,下。揭阳。下。

  德庆路。下。宋德庆府,属广南东路。至元十四年,广西宣慰司以兵收附,改隶广西道。十七年,置德庆路总管府。二十九年,仍改隶广东道。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领县二:

  端溪,下。倚郭。龙水。下。

  肇庆路。下。宋肇庆府,属广南东路。至元十六年,广西宣司收附,改隶广西道。十七年,置为下路总管府。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户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于四百二十九。领县二:

  高要,中。倚郭。四会。中。

  英德州。下。宋英德府,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收附。十五年,置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七年,罢总管府,并所属真阳、浛光二县为英德州。《翰墨全书》:元管真阳、浛光二县,今为新民员州。大德四年,复升为路,置真阳、涵光、翁源三县。延祐元年,复降为州,并真阳、含光入之。领县一:翁源。大德五年置。延祐元年,并入曲江。其复立年分阙。

  梅州。下。宋故州,属广南东道。至元十六年,升梅州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州,属潮州路。延祐四年,改为散州,直隶宣慰司。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一:

  程乡。下。

  南恩州。下。宋故州。至元十三年,升南恩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二:

  阳江,下。阳春。下。

  封州。下。宋故州。至元十三年收附。明年复叛,广西宣慰司定其乱,遂隶广西道。十七年,置封州路总管府。二十九年,降为散州。仍属东道,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二。领县二:

  封州,下。开建。下。

  新州。下。宋故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六年,升新州路。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领县一:

  新兴。下。

  桂阳州。下。宋桂阳县,属连州。至元十九年,升为散州,析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忽都忽郡王分地。旧隶湖南道宣慰司,后复隶广东道。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县一:

  阳山下。

  连州。下。宋故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中书省。十七年,罢安抚司,升为连州路,隶湖南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元贞元年,降散州。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领县一:

  连山。下。

  循州。下。宋故州,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升为循州路。二十三年,降散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领县三:

  龙川,下。兴宁,下。长乐。下。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二十

    耶律楚材铸 希亮有尚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金尚书右丞,通术数,尤邃于太元。楚材生,履私谓所亲曰:“吾年六十而得此子,他日当为异国用。”因取《春秋左氏传》楚材晋用之语,以为名字。楚..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

    忽都虎 曲出 阔阔出 察罕 木华黎 塔出 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 韩嘉讷忽都虎失吉,垮垮儿氏。太祖征塔塔儿,虏其部众。得一带金鼻圈之小儿,归于诃额伦太后。太后曰:“是必贵种。”遂养以为子,赐名忽都虎。十余岁即善射..

    6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二十二

    答阿里台蒙力克 脱架伯人儿 阔阔出 豁儿赤兀孙 察合安不洼纳牙阿答阿里台斡赤斤,把儿坛之少子,太祖季父也。答阿里台始从泰亦赤兀中归太祖,答兰捏木克格思之役,与阿勒坛、忽察儿违命掠塔塔儿所弃辎重,太祖夺其所..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一

    术赤台 怯台 哈答畏答儿 博罗 欢伯都术赤台,兀鲁特氏。其先纳臣拔都,太祖八世祖蔑年土敦第七子也,生二子:长曰兀鲁特、次日忙兀特,子孙遂以名为氏。术赤台刀兀鲁特之六世孙。兀鲁特与忙兀特、札剌儿、宏吉剌、亦..

    5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二十

    者勒蔑也孙帖额 忽必来者别者勒蔑,兀良合氏。父札儿赤几歹,与烈祖有旧。太祖初生,札儿赤几歹以貂鼠里袱献。时者勒蔑亦在襁褓,言于烈祖,请俟长大为太祖服役。及太祖娶光献皇后,往见王罕于土兀剌河,归至不儿罕..

    5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

    速不台 兀良合台 阿术 卜怜吉歹 也速□儿速不台,兀良合氏。兀良合为塔立斤八族之一。蒙古俗,闻雷匿不敢出。兀良合人闻雷则大呼与雷声相应。故人尤骁悍。速不台远祖捏里必,猎于斡难河上,遇敦必乃汗,因相结为按答..

    6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十八

    博尔术(玉昔帖木儿、阿鲁图、纽的该) 博尔忽(布而古儿、月赤察儿、塔剌海、■〈亻瓜〉头塔察儿、密里察而、宋都台、伯里阁不花、赤老温、察剌、脱帖穆儿、月鲁不花、阿剌罕、健都班)博尔术,阿鲁剌特氏。与太祖..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十七

    △木华黎下(速浑罕、乃燕、硕德、别里哥帖木儿、相威、撒蛮、脱脱、朵儿只、朵儿直班乃蛮台、带孙、忽图鲁、塔塔儿台)速浑察,从太宗伐金,又从皇子阔出伐宋,攻枣阳,入郢州。太宗十一年,袭兄爵,驻于桓州西阿儿..

    3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九·列传第十六

    木华黎上(孛鲁塔思、霸都鲁安童、兀都带、拜住)木华黎,札益忒札剌儿氏。祖估列枯秃伯颜,父孔温窟洼。太祖征主儿乞,师还,帖列枯秃伯颜使孔温窟洼率木华黎与其弟不合,谒太祖于行在。自是,遂留事左右。孔温窟洼..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十五

    客烈亦王罕桑昆 札合敢不乃蛮太阳罕 不月鲁克古出鲁克 抄思别的因客烈亦部,未详所出,或谓始居唐麓岭北谦谦州之地,后徒于土拉河。相传其祖生子七人,面黝黑,蒙古语黑为喀喇,故名其部为喀喇,又讹为客烈。后族类..

    3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七·列传第十四

    札木合塔而忽台 脱黑脱阿札木合,札只剌氏。太祖九世祖孛端察儿生札只剌歹,其母乃札儿赤兀惕兀良合之妇,已有身,为孛端察儿所掠,及生子,名以札只剌歹,义谓他人子也,是为札只剌氏之祖。札只剌歹生土古儿歹,土..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阔里吉思、术忽难、术安)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纽林的斤、帖木儿补化、伯颜不花的斤)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长也。蒙古语:汗之子弟为剔吉,亦曰的斤,统数部之长为忽里。..

    6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十二

    ○特薛禅△孛秃 锁儿哈 忽怜特薛禅,本名特因,时人以其贤智,呼为薛禅,故又称特薛禅。孛思忽儿宏吉刺氏,与斡勒忽纳氏同宗异族。孛思者,板升之异译,国语屋也;忽儿者,古阑之异译,国语圈子也。特因之族。筑室以..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十一

    ○世祖诸子下△忙哥刺 阿难答 那木罕 忽哥赤 也先帖木儿把匝瓦剌尔密 爱牙赤奥鲁赤 铁木儿不花老的 阿忒思纳失里搠思班 党兀班 阔阔出 脱欢 老章 孛罗不花 大圣奴 宽彻不花 和尚 帖木儿不花蛮子 忽都鲁帖木儿成宗皇..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十

    ○世祖诸子上△皇太子真金甘麻剌 梁王松山 王禅 答剌麻八剌魏王阿木哥世祖十一子:长朵儿只,早卒;次真金,次忙哥剌,次那木罕,皆察必皇后所出;次忽哥赤,次爱牙赤,次奥鲁赤,次阔阔出,次脱欢,次忽都鲁帖木儿..

    6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九

    ○定宗诸子△忽察 脑忽 禾忽 秃鲁 宪宗诸子班秃 阿速台 玉龙答失 撒里蛮彻彻秃 昔里吉 兀鲁思不花 晃火帖木儿 定宗三子:长忽察,次脑忽,次禾忽。忽察,以定宗长子觊觎父位,而众望不属。及拔都等定议,立宪宗,忽..

    4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八

    ○太宗诸子△合失 海都 察八儿 阔端太子 只必帖木儿 别帖木儿 脱脱木儿 阔出太子 失烈门 哈剌察儿 灭里 阿鲁灰帖木儿 合丹太宗皇帝七子:孛剌合真皇后生合失;乃马真皇后生定宗;乞儿吉思皇后生阔端;次阔出、次哈剌..

    3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七

    ○太祖诸子五 拖雷下△阿里不哥药木忽儿 拨绰 牙忽都 末哥 阔烈坚 也不干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世祖同母弟也。宪宗伐宋,命世祖分兵趋鄂州,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孛鲁欢、阿蓝答儿辅之。宪宗崩,以序以贤,世祖当立..

    3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九·列传第六

    ○太祖诸子四 拖雷中△阿鲁浑盖喀图 合赞合儿班答 不赛因阿鲁浑,阿八哈长子也。母曰海迷失亦可敦,由宫人得幸。台古塔儿被弑,诸将乃迎阿鲁浑立之,以布哈为相,累黄金等其身,酬其翼戴之功。使长子合赞守呼拉商、..

    5 新元史 2025-11-27
  • 卷一百八·列传第五

    ○太祖诸子三 拖雷上△旭烈兀出伯 阿八哈台古塔儿拖雷,太祖第四子也。甫能言,太祖为泰亦赤兀入所虏,额诃伦太后及家人皆谓不能免;拖雷独曰:“我父乘栗色马归矣。”咸以为妄语。翼日,太祖果至。乘锁儿罕失剌所赠..

    6 新元史 2025-11-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