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咏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余熏,空篝素被。
宋词三百首咏物怀念
全文赏析
词人王沂孙生于南宋理宗在位之时,他的平生跨宋元两朝。南宋灭亡后,元朝总管江南浮屠的僧人杨琏真伽,盗发在会稽的南宋帝后陵墓。在启棺时,宋理宗的容貌如生时,有人说是因为含有夜明珠。掘墓者为了沥取水银,竟将其尸倒悬于树间,惨状不忍目睹,后又把他的骨头遗弃在草丛之中。有一个叫唐钰的义士,闻听这个消息悲愤异常,邀集乡人,收拾帝后遗骸埋葬。唐钰、王沂孙等人结社填词,以“龙涎香”、“白莲”、“蝉”、“莼”、“蟹”等为题,抒发亡国之痛。
龙涎香是海洋中抹香鲸之肠内分泌物,并非龙吐涎之所化。抹香鲸是一种海上鲸鱼,长达五六丈,鼻孔位于头上,常露出水面喷水,想象为龙,据传有云气罩护。“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叙写词人对于龙涎所产之地以及鲛人至海上采取龙涎之情景的想象。“孤峤”实在指的就是传说中龙所蟠伏的海洋中大块的礁石,让人不由想到奇幻的想象。至于“蟠烟”二字所写的蟠绕的云烟,指的就是传说中之所谓“上有云气罩护”,而碧山在“烟”字上用一“蟠”字,想到龙蛇之类的“蟠”伏。短短的四个字,碧山已写出了他对于龙涎之产地,和海峤的奇妙景象。次句“层涛蜕月”写鲛人至海上采取龙涎时之夜景。“蜕”月,使人引起对龙蛇的联想。意谓月光在层涛中的闪动,如同自层层波浪的蜕退中吐涌而出,又正似龙蛇之类鳞甲的蜕退。“蜕”字,即紧扣题目,又写出月光闪动的情景。是用得极奇妙而又极为恰当真切的一个字。而且此一“蜕”字,正好与上一句的“蟠”字遥遥相对,文法上极工整,同样强烈地暗示着对于神话中所传说的“龙”的想象。“骊宫夜采铅水”,“骊”字盖指骊龙而言,“骊宫”谓骊龙所居之地,遥应首句“蟠烟”的“孤峤”。“夜”指取龙涎时为夜晚,和前面所表示的“月”相应。而且用“铅水”以代龙涎,为读者提供了极为多义的暗示。龙涎乃是铅水,是一种白色的,有香气的铅水。
至于就章法结构而言,则从首句“孤峤”之写地,次句“蜕月”之写夜,至此句“采铅水”之写事,过渡自然,而不平淡。“讯远槎风”便写其和“骊宫”相去已远。“汛”字为潮汛之意:“槎”字指鲛人乘槎至海上采取龙涎,随风趁潮而远去,于是此被采之龙涎遂永离故居不复得返矣。此典出自张华《博物志》“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见浮槎去来不失期”。下面“梦深薇露”,写此龙涎被采去以后之遭遇。“薇露”意指蔷薇水是一种制造龙涎香时所需要的重要香料。然则此远离故土之龙涎当其在“薇露”之香气中共同研碾之时,怀念过去,梦想未来。故曰“梦深薇露”也。“化作断魂心字。”碧山既将龙涎视为如此有情之物,于是此有情之龙涎遂于经过一番研碾之后化而为”断魂“之”心字“。”心字“原来正是一种篆香的形状,明杨慎《词品》即曾载云: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心字”原为龙涎香被制成之后所可能实有之形状,只是碧山在“心字”前又加了“断魂”二字,更着重描写龙涎化为“心字”以后凄断的心魂。自”汛远槎风“之遥远的追忆,经过“梦深薇露”之磨碾的相思,到“化作”“心字”的凄断的心魂,想象之丰富,感受之深锐,则非常人所能揣度也。
“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写龙涎被焙制成的各种形状,和被焚时的情景。“红甆”指存放龙涎香之红色的甆盒,“候火”指焙制时所需等候的慢火。至于“冰环玉指”则当指龙涎香制成的形状。王沂孙把“冰环”与“玉指”连言,如同写女子之纤手玉环,遂使读者顿生无数想象。前面还有着“乍识”二字,用得奇巧。一“乍”字但通出初睹佳人的惊喜之状,写出龙涎香之珍贵与味之精美。“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真切地写出了龙涎香被焚时“翠烟浮空,结而不散”的实景,而且更在帘前一缕翠影的萦回中,暗示了多少磨难而不毁两情缱绻的相思,更在海天云气的依稀想象中,暗示了多少对当年海上的“孤峤蟠烟”的怀念。
上半阕在一缕香烟的萦回缥缈中,把对龙涎香制作的过程做了总结。下半阕从“几回殢娇半醉”到“小窗深闭”,通过上阕龙涎香本身的叙写,而开始回忆起当年在焚香之背景中的一些可怀念的情事来。
“几回”是怀想当年之事也。“殢娇半醉”的“殢”原为慵倦之意,此处意为半醉时的娇慵之态,自当为男子眼中所见女子之情态。此着重写焚香一事。“剪春灯、夜寒花碎”,接写女子之动作,写一女子之剪灯花而已,春是“春”灯,花为碎花,便显出了无限娇柔旖旎之情调,“夜寒”则以窗外之寒冷反衬窗内之温馨。“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窗外的严寒飞雪“深闭”的“小窗”中“殢娇半醉”之人的“剪春灯”此处写情写事,出语甚妙。“故溪”,原为当日故园家居时所经常享有之情事,又遥遥与前面的“几回”相呼应。龙涎香之所以可贵,原在其有着一种“翠烟浮空,结而不散”的特质,特别是在“密室无风处”。此处写人事是虚笔,实乃写龙涎香也。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把前面所着意描写的焚香、剪灯等温馨旖旎的情事,蓦然一笔扫空,有无限悲欢今昔之感在于言外。“荀令”据习凿齿《襄阳记》所载云:“荀令君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气不歇。”指的是三国时代尚书令荀彧。“荀令”素爱熏香。“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意为:如今之荀令已经老去,无复当年爱熏香之风情况味矣。“顿”字,刻意描写光阴之消逝、年华之老去恍如石火、电光之疾速。“樽前”则正与前面之“殢娇半醉”相呼应,可见其温馨如彼之往事,固久已长逝无回,甚至在记忆中也难于追忆了。因而“总忘却”忘却不易,因此“谩惜余熏,空篝素被”,无限往事虽空而旧情难已。“篝”字指的是熏香所用的熏笼,香于笼中而熏的衣物。此时既已不复有熏香之事,是“篝”内已“空”矣。独留一丝怅然而已。
然而此“余熏”虽然尚在,而往事则毕竟难回,故曰“谩惜余熏”也。碧山此词,于结尾之处,写一种难以挽回的悲哀,让人低回宛转、怅惘无穷,所写的主题虽然只是无生命、无感情的龙涎香,多借用典故,但在丰富的想象和精心地组织和安排下,让“物”有人情。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
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眉妩·新月》、《齐天乐·蝉》、《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等
1人物生平
王沂孙,汉族,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王沂孙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佑、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贴》,王沂孙题诗,在赵孟奚谷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
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佑、宝佑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
2人物成就
王沂孙现存的词虽只有64首,但成就很大,后人评价很高,尤其是清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更是对其推崇备至。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云:“碧山词观其全体,固自高绝,即于一字一句间求之,亦无不工雅。”又云:“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在王沂孙64首词作中,咏物词就有30多首,这些词作以凄冷凝重的情感、思笔双绝的技巧以及幽约悱恻的风格,代表了碧山词的最高成就,《白雨斋词话》对碧山词的议论也多是就其咏物词而发。)周济《介存斋论词杂着》云:“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着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又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深化无痕,碧山胜场也。”他在《宋四家词选》中不但将王沂孙与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并列为宋代词人之冠,而且又倡为“问涂碧山”之说。实事求是地讲,王沂孙词的艺术技巧确实比较高明,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但词境狭窄,词旨隐晦,这也是一大缺陷。至于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则是与他同期同派词人的通病。
王沂孙身处南宋后期,而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词人放弃了对社会题材的关怀,表现出对心灵世界的省视与表述的更加专注。羁旅行役之累,世态炎凉之感,情感遭遇之苦,都使词人敏感的心灵震荡吟唱。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咏物词,其体物工细,将缅邈的深情融入其中,几乎所有后期词人都成为咏物词的高手,这是其它阶段里的词人所不能并驾比肩的现象。而王沂孙的咏物词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他虽做了元朝的官,心理却很复杂,在他的词中,有许多是写故国之思的。只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宋王朝的怀念或民族意识,而是同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合在一起,同时又渗透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在写作手法上,他比周密、张炎写得更隐晦、含蓄,常常借甲咏乙,借此喻彼,看上去大多只是咏物、写景以及写男女恋情,而在隐隐约约之间,用些特殊的笔法,暗示词中埋藏得很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如《眉妩·新月》中“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天香·龙涎香》中“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等,都是如此。其中《齐天乐·蝉》借蝉咏怀,叹息岁时变迁的无情,自述“清高”、“凄楚”,最为人称道。正由于王沂孙是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地曲折,语言也特别地精细。
碧山所存词作中,咏物词超过了二分之一,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他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吴梅曾说:“大抵碧山之词,皆发于忠爱之忱,无刻意争奇之意,而人自莫及。论词品之高,南宋诸公,当以花外为巨甓焉。其咏物诸篇,固是君国之忧,时时寄托,却无一犯复,字字贴切故也。”
3诗词特点
王沂孙最工于咏物。他现存64首词,咏物词即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善于隶事用典,他不是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这就是清人周济所说的:“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二是擅长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因而他的词往往被认为有深远的寄托。如著名的《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华影。
词中无法补圆的新月,寄托着词人在宋室倾覆后复国无望的深哀巨痛。而另一首《齐天乐·蝉》所咏的“枯开阅世”而“独抱清高”的蝉,则是遗民身世和心态的写照。
三是凄楚哀婉的格调,清淡幽雅的意境。碧山咏物词几乎每首都有“冷”、“恨”、“断魂”、“憔悴”、“凄凉”、“凄楚”等语,总也离不开悲情索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词中曹子建,杜子美也。词人有此,庶几无憾。”
4个人作品
王沂孙经常与周密、唐珏等人相倡和,现存词64首。
天香·龙涎香 | 花犯·苔梅 |
露华·碧桃 | 露华·晚寒仁立 |
南浦·春水 | 南浦·前题 |
声声慢·催雪 | 高阳台·纸被 |
疏影·咏梅影 | 无闷·雪意 |
眉妩·新月 | 水龙吟·牡丹 |
水龙吟·海棠 | 水龙吟·落叶 |
水龙吟·白莲 | 水龙吟·前题 |
绮罗香·秋思 | 绮罗香·红叶 |
绮罗香·前题 | 齐天乐·莹 |
齐天乐·蝉 | 齐天乐·前题 |
齐天乐·赠秋崖道入西归 | 齐天乐·四明别友 |
一萼红·石屋探梅 | 一萼红·初春怀旧 |
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 | 一萼红·红梅 |
一萼红·前题 | 庆清朝·榴花 |
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 | 三姝媚·樱桃 |
庆宫春·水仙花 | 高阳台·残冬梅酸 |
高阳台·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
扫花游·秋声 | 扫花游·绿阴 |
扫花游·前题·卷帘翠湿 | 扫花游·前题·满庭嫩碧 |
锁窗寒·春思 | 锁窗寒·春寒 |
锁窗寒·出谷鸟迟 | 应天长·疏帘蝶粉 |
八六子·扫芳林 | 摸鱼儿·洗芳林 |
摸鱼儿·莼 | 声声慢·啼塑门静 |
声声慢·高寒户牖 | 声声慢·迎门高客 |
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 以上见《四印斋所刻词》本《花外集》 |
醉蓬莱·归故山 |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
醉落魄·小窗银烛 | 西江月·为赵元父赋《雪梅图》 |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 淡黄柳·花边短笛 |
望梅·昼闲人寂 | 金盏子·雨叶吟蝉 |
更漏子·日衔山 | 锦堂春·七夕 |
锦堂春·中秋 | 青房并蒂莲·醉凝眸 |
如梦令·妾似春蚕抽缕 |
5人物评价
● 张炎《山中白云词·卷一·琐窗寒词序》
碧山能文,工词,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
● 邓廷祯《双砚斋随笔》
王圣与工于体物,而不滞色香。
●王鹏运《花外集·跋》
碧山词颉颃双白,揖让二窗,实为南宋之杰。
●谭献《谭评词辩》
圣与精能以婉约出之。律以诗派,大历诸家,去开,宝未远,玉田正是劲敌,但士气则碧山胜矣。
●张惠言《词选》
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此喜君有恢复之志,而惜无贤臣也。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碧山词观其全体,固自高绝,即于一字一句间求之,亦无不工雅。
○ 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
●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着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
●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 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剑拔弩张习气。词以思笔为入门阶陛。碧山思笔,可谓双绝,幽折处大胜白石。惟圭角太分明,反复读之,有水清无鱼之恨。
○ 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深化无痕,碧山胜场也。
●戈载《宋七家词选》
予尝谓白石之词,空前绝后,匪特无可比肩,抑且无从入手,而能学之者则惟中仙。其词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其气清,故无沾滞之音;其笔超,故有宕往之趣;是真白石之入室弟子也。
● 况周颐《香海棠馆词话》
初学作词,最宜读碧山乐府,如书中欧阳信本,准绳规矩极佳。二晏如右军父子,贺方回如李北海,白石如虞伯施而隽上过之,公谨如褚登善,梦窗如鲁公,稼轩如诚悬,玉田如赵文敏。
●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
集咏物词之大成,而能提高斯体之地位者,厥惟王沂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