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隐秀轩集 / 钟惺

卷十四·五言絕句

2025-05-09 16:31 隐秀轩集

友夏齋中看折枝海棠

連睡辭新壘,含顰憶故枝。

一番濃悴意,絕似馬嵬時。

懶石〈(為胡彭舉賦)〉

其一

片石能飛來,舉體似不惰。

飛來不肯去,名懶亦自可。

舞蹈理袍笏,端坐不答拜。

爾顛予亦懶,同病了不怪。

題范素容所作孟和蘭竹畫扇

南國多蘭竹,風煙寫未真。

沅湘魂一段,消付管夫人。

至巫山

不歷巫山曲,焉知楚塞長?

巴東行二日,才到古高唐。

茶詩

其一

水為茶之神,飲水意良足。

但問品泉人,茶是水何物?

其二

飲罷意爽然,香色味焉往。

不知初啜時,從何寄遐賞?

其三

室香生爐中,爐寒香未已。

當其離合間,可以得茶理。

前懊曲

其一

錦衣亦有寒,肉食亦有饑。

安知怨曠日,不在合歡時?

畏君知儂心,復畏知君意。

兩不關情人,無復傷心事。

所願謂儂癡,所願謂儂薄。

剪刀斷君情,歡怨無由作。

後懊曲

其一

女子惟一身,丈夫百爾思。

星中露中事,來問儂底為?

郎自誌心人,不用頻鍥臂。

儂命郎所為,好醜作儂計。

竊玉移花事,臥薪嘗膽情。

保郎無得失,天知郎至誠。

自題桐陰圖贈莊若侯明府,其尊人鶴坡予同年

高低不作林,煙雨自深深。

托庇名高士,濃陰兩世心。

〈(沈刻《隱秀軒集詩荒集》止此)〉

仿王孟端筆意寄閩中許玉史

入夏寫秋色,溪山氣已悲。

計予書到日,是子卷開時。

〈(以上一首錄自《鍾伯敬先生遺稿》卷一)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各本卷数不一。明钟惺(1574—1625)撰。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钟氏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但对诗情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孤诣”的作品才富于诗意。故其诗多咏物记游之作,善用瘦硬雄健之笔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作者与世寡和,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肯趋附权贵的崇高情怀。

猜你喜欢

  • 卷三十七·書牘一

    報蔡敬夫大參某再拜謹報:簿書法令,本非粗事,且亦不能俗人,大人經世之實際,煉性之借資也。以我公當之,益自不俗。王右軍「所謂通識,隨處行藏」,桓宣武云「我不為此,那得坐談」,此之謂也。二人豈是俗人,世亦..

    5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三十六·啟

    奏記讚善孫座師箋某進愧中庸,退慚狂簡。雖材出荊山,無當棟隆之用;蒲生董澤,曾無弧矢之資。本以短才,兼之奇數,偃蹇諸生,回旋一紀。刖足寧止於三,敢自題為貞士?折肱徒至於九,終亦愧夫良醫。處下寧辭於積薪,..

    2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三十五·奏疏

    修省疏(代)具官臣某一本,為景運方新,天心示警,懇乞聖明亟為修省,以消隱患,以光初政事。臣聞天地人物之妖,靈蠢動植之眚,自古有之。其情形不同,同謂之災;災之不常有者,謂之異。惟習之為常,則恬然不能有所..

    4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三十四·表

    擬上召兵部尚書劉大夏、左都御史戴珊問「邇來軍民多不獲所、焉得天下太平?」因論及閣臣劉健薦人事謝表(弘治十五年)皇心軫軍國之需,敢曰已安已治?睿識出臣民之上,必思其復其終。立國何先?兵農為本;知人則哲,..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三十三·策

    其一(問:信者,國之大寶。乃顛倒駕馭,又有貴於不測者。不測,又何以信也?唐、虞、三代,道法相維,何嘗以不測行之?豈其作用反出後代人主下乎?皇上聰明強智,俯視臣民,前代無比。久道化成,其情偽短長,靜觀已..

    4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三十二·論三

    善為國者取於人事事有不恒用之,而時用之,而有國者卒不可去焉。善為其所不可去者,當使藏其用於為國之中而待取焉。夫所謂不可去者,其所關於國雖甚重,然可謂為國之一事;而為國者,其事不盡於此也。要以有國者未有..

    2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三十一·論又二

    劉向予讀《劉向傳》,悲其遇,始信人主之庸之足以亡天下也。暴主終身惺窒,終身不悟;庸主有時悟,悟矣而足以亡者,疑為之也。何以明之?訴譖周堪、劉向下獄者,弘恭、石顯也。則恭、顯之不利於堪、向,一愚者知之矣..

    4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三十·論又二

    漢高帝其一取天下者,在得其大勢,不在戰守之勝敗得失也。如奕者然,妙處不過數著,全局在我,而小小利鈍不計焉。項羽殺義帝,漢擊之;雖使楚破漢於睢水可也。項王怨黥布,漢得使隨何說降之;雖使楚擊破布可也。此楚..

    4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九·論二

    鄭莊公鄭伯克段於鄢,《公羊傳》曰:「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能殺者,難殺而卒殺之之辭也。然則鄭伯難殺段乎?曰:非也,段不足殺者也。曷言乎不足殺也?段非有大志,如晉曲沃武公,一馳馬試劍公子耳。其..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八·論一

    詩論《詩》,活物也。遊、夏以後,自漢至宋,無不說《詩》者。不必皆有當於《詩》,而皆可以說《詩》。其皆可以說《詩》者,即在不必皆有當於《詩》之中。非說《詩》者之能如是,而《詩》之為物,不能不如是也。何以..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七·傳

    李少翁傳李少翁者,名蒔,字德春,豫章人。居漢川,徙居應城。始自號少溪,年六十,老矣,人敬而翁之,呼之少翁。翁家世受醫,精脈法,冥思暗解,出授受之外。其人沈墨長者,入門無流視,無媟言。未嘗預問病者病,第..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六·記二

    尊聞堂記夫名堂者,欲傲人以所不聞,則必取於意義要眇、景事新妍、字語險晦者以為佳。吳德聚之名其堂以尊聞焉,何居?鍾子曰:吾蓋三復尊聞之義,而知吳子近思篤行人也。夫吳子非無聞之患也。業有堂矣,登其堂有友朋..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五·記又一

    岱記登岱者,必十八盤以上,而後為岱也。然世所為岱者聚焉。予以萬曆丙辰九月二十九日丁酉,自臨清釋舟,四日至岱。登之凡二日,為十月之壬寅、癸卯。其自盤以下落落散處者,今漫然以為岱之路,然而莫非岱也。予升降..

    2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四·記一

    中岩記去青神西南十五里,江色盡綠玉,中邊皆見。隔岸坐立數山,若架閣者,中岩也。岩下上連延,可十數里許,回流峻壁,冥壑復磴,竹樹蒙籠。大要向背往復,皆與此岩終始。渡江即水月樓,樓趾齧江,寺冠之。由樓視江..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三·序又四

    送王永啟督學山東序言有聽之甚美,循而行之,可以無過,綜其實無裨於事者,不可勝計。如近日取士所稱「正文體」之說,是其一也。夫取士之文,使士子代《語》《孟》《六經》而為言者也。蓋必平日博於讀書,深於觀理,..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二·序四

    尹母曾太君序尹母曾太君者,尹子長母也。子長孝廉,而太君為之母。為子長之母壽、贈以言者,勢不能不以其為子長母。而余謂能重太君,使其名益立者,子長也,太母實無以為也。子長之為孝廉,而太君之為子長母,天也。..

    2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一·序三

    李生時義序夫以李子而肯為時義,奇矣。以李子為時義,世必以為嶔崎歷落、潦倒昌披,似其為人。乃李子顧有時詳言安步,喜為儒生誦說。故李子之奇於為時義也,奇在乎不盡出於奇也。使李子必以盡出於奇為時義,則亦李子..

    2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二十·序又二

    先師雷何思太史集序先生有先生之人,不得以詩人、文人待之。選其詩文,不得不以詩人、文人待之也。先生沒,惺於先生詩文逸於集外者,心誠求之,不遺餘力。乃集中所存,反有毅然去之、不謀於人者,蓋猶以詩人、文人待..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十九·序二

    簡遠堂近詩序《簡遠堂近詩》者,譚友夏近詩也。「簡遠」二字,則予近日所規友夏語,而友夏取以自命其堂者也。友夏居心托意,本自孤迥。予為刻詩南都,而戒予勿乞名人一字為序,此其意何如哉?近乃頗從事泛愛容眾之旨..

    4 隐秀轩集 2025-05-09
  • 卷十八·序一

    語石齋私印譜序古人藏圖書,皆有私印記,曰「圖書印」,不知今何以徑稱「圖書」也。法書名畫、扇卷行冊,無此則無征,無征不信,不信不傳,厥用大矣。其法辟則作古文時義:以古玉、精銅、奇石為紙,以良鐵為利穎柔翰..

    3 隐秀轩集 2025-05-0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