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隐秀轩集 / 钟惺

卷四十七·題跋二

2025-05-10 12:50 隐秀轩集

閱聖教序廟堂碑聖母坐位四帖

古法帖無妍拙放斂,其下筆無不厚者。厚故不易入,所以能傳。試取古帖中數字極樸而無態者一臨之,才覺有一二分似處,即佳矣。而彼其樸而無態者自如,人反不以為佳,此所謂厚者也。籲!豈惟書,古人作文作事莫不皆然。甲寅三月十九日,守風湖口,閱此四帖,偶及之。

跋坐位帖

唐人學書,最重右軍。雖以旭顛素狂,其合處往往有《十七帖》情法,是以無佻卞之習。今觀魯公此帖,無一筆不從《蘭亭》《聖教》中出,雖極勁逸,而筆墨內外,隱隱隆隆,常有裝裹。

宋人書似多祖子敬,米覺尤甚。然吾師雷何思太史,平生多仿米書,而予所藏手劄八道,筆筆出於《坐位》。然則今之從佻卞處求米者,又似未睹米書者也。夫米書,乃云「飛翥沈著」矣。

題吳康虞逸初堂法帖後

吳康虞刻《逸初堂法帖》,自二王以下,皆從墨跡鉤出。雖刃初發鉶,而玉未離璞,深淳可愛。康虞精心裁鑒,又妙莊嚴,鉤刻必購好手。然吾聞董太史嘗語人云:「吾《寶鼎》不如《戲鴻》。蓋《戲鴻》刻手頗樸,兢兢尺寸不遑,筆意俱在。而《寶鼎》出吳中巧匠,以意為鋒,務求刻露,其於淳古之意,或反失之。」予深味此語。夫得不在工,而失不在拙;合之於守,而離之於變。遠近雅俗之間,有難言者。康虞其目意審之!

跋所書米元章閱書帖示友夏

余嘗謂不善書人,不宜輒書他人詩文示人。非直避小史之譏,書他人詩文,觀者便略其詩文而專求其書,隱然以書家自處,故不敢耳。余書他人作,實從此紙始。適友夏見過,睹老米此帖,喜其文詞工放,故錄此奉寄。

友夏方寓書,詫余真書之進,見此勿曰:「此吾驕灌夫罪。」余矜局時時有之,或有以自信,初非人言所能驕也。

書所與茂之前後遊處詩卷

予己酉與茂之晤金陵也,予往。庚戌與茂之晤燕邸,今年壬子與茂之晤於楚也,茂之往。遊覽棲托,皆以日月,計合離三番,寒暑四易。茂之客予山園,出此卷索書前後詩。予後日之視今日詩也,進退去留不可知;但由今日視前日詩,其慚悔者多矣。強書之,作聚散中一部年譜可也。

題馬士珍詩後

予既為詩贈馬郎矣,頃之,其從兄金吾君來,言馬郎能畫,匍匐時畫地作山水。右丞云,「前身本畫師」,此說非也。良是山水宿因未盡,心惟目想,故習復生。

嘗聞畫者有煙雲養其胸中,此自性情文章之助。昔人怪孫興公神情不關山水,而能作文:明山水之與文章相發也。世未有俗性情能作大文章者。馬郎性情在山水間,發為文章事業,自當入妙。

寄語畫師,勿以為戲而戒之,藏修餘日,使之伏習成家,亦可消閑止逸。異時予衰不出遊,馬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後,應作《真形圖》寄我山中,鼓琴動操,四壁皆響,是馬郎相對時也。辛亥十月八日,止公居士題。

題胡彭舉畫贈張金銘

此金陵胡彭舉寫寄予者也。予所得彭舉畫頗多,而彭舉每為予作畫,輒多人外之致,此尤幽淡蕭遠。癸丑,金銘與予再晤都中,向予索此幅,予捐以與之。

金銘慕彭舉不得見,與予見而輒易別。見彭舉畫及予姓字,與予為彭舉題此畫者,如予兩人日接乎其前也。先師雷何思太史有言:「人生第一樂是朋友,第二樂是山水。」朋友則其人也,山水則其畫也。金銘之欲有此幅也,畫耶?人耶?

金銘索予畫在燕,為癸丑春。予之題成而寄金銘也,予在燕邸,金銘在濟陰官邸,為是歲夏六月十二日也。並記其年月地焉。

題靈谷遊卷

吳康虞出《靈谷卷》見示,是胡彭舉最得意之筆。蓋壬子夏五月,與林茂之、胡昌昱、譚友夏同遊,各有詩,歸而圖之者也。

予於谷谷,五載之內凡作兩遊:一以己酉秋末,值我將歸;一以甲寅春初,為今始至。暄淒既異,詳略不同。各有一詩紀之,聊書於後,以當題跋。兩遊與予皆同者,獨茂之、五弟快;皆不與者,為彭舉、昌昱、友夏;有與有不與者,則康虞及商孟和。

展畫誦詩,雖皆謂之同遊可也。

題胡彭舉為蔡敬夫方伯畫卷

敬夫勤愨人,其立身居官,是陶士行一流,而於一切韻事,如書畫之類,獨涉其趣。金陵胡彭舉與今南水部胡公為至交,胡公則敬夫同里至戚,轉乞胡公,彭舉之畫自可徒手坐致。乃敬夫必從數千里外裁書贈詩,儀物秩然,而後敢乞彭舉畫,此敬夫愨處也。彭舉感其意,為作《疏林幽岫》長卷。

夫彭舉作畫,原以怡情;其與人,亦以酬知。「潤筆」二字,豈宜以此待之?然彭舉清貧高士,吾輩作官,寧可專借交遊顏面,欲以空言徒手坐致其所以怡情酬知之具?彼縱不言,獨不愧於心乎?此非惟涉趣之不真,亦作人取予之苟也。吳人王亦房,百谷幼子也,嘗為予言,張伯起晚年索其尊公為題像讚,具錢二佰文取酒,曰:「老友不當以筆墨事空累之。」前輩人意思如此。

題仙遊潭

此子瞻少年書,骨氣全出顏清臣,筆反老而變,非若世所傳子瞻書,使人望而知其為子瞻也。使人望而知其為子瞻者,蓋子瞻之一節,而非其全且至者也。

記中題唐刻天王鬼神飛仙像,而悲其不為世人之所觀采。今此書已不甚傳,楚人令盩厔者拓以遺余。然則世間妙跡雖得文人題筆,猶有終沒,且並其所題而終不得傳者。其得傳者,幸也!

題焦太史書卷

惺生平不喜無故而求見海內名人,蓋以角巾競仿,龍門虛慕,自是漢末一段浮習。師友不得力處,全在於此。至秣陵焦弱侯太史,猶欲一見其人。

己酉,惺以計偕過秣陵,適先生謝客,未遑求見而去。甲寅正月,以使事舟泊龍江,例不入城。予楚人,兼之作官,不時至南都,而先生亦且老矣,不知此生終得見否也?此卷蓋予官京師,從友人吳康虞乞書者。丁巳,予請假還,止寓南都,始得見先生。蓋先生七十有八矣。其顏面間常有嶽瀆之氣,真異人也。沐浴經年,為益不少,先生亦深加知愛。然予未忍乞其片紙。

《禮》云:「老者不以筋骨為禮。」夫筆墨關乎精神,又何止筋骨而已哉?今之求見人而乞其詩文及書者,非必能知而賞之也,不過曰吾已見其人,吾已藏其人詩文及書而已。是以齒德人形神,供我名根也,不亦人己兩失乎?夫行卷,自未相識前而因人乞之者難,在既相識後而身自乞之者易。吾於先生之書,亦保其難者而已矣。

跋林和靖秦淮海毛澤氏李端叔范文穆姜白石王濟之釋參寥諸帖

古人作事不能詣其至,且求不與人同。夫與人不同,非其至者也,所謂有別趣而不必其法之合也。寧生而奇,勿熟而庸。夫若是,則亦可以傳矣。今觀此數帖,其人皆不甚有書名,而皆似其人。烏乎似?曰:不同。萬曆丙辰八月二十六日,舟發潞河,感茂之此卷,跋之。

題所書再至金陵詩與茂之於烏絲箋冊後

李長蘅遺予烏絲箋一百張,皆手自界畫者。非惟工致,亦朋友心力所存,交情之所存也。用之一年幾盡,僅餘此數幅,不忍妄用之。書所作《再至金陵》五言律若干首,與茂之藏焉,庶不虛此紙耳。其攝山諸作及舟中《鵲巢賦》等篇,皆與茂之同作者,別書有宋紙卷,此未之與也。萬曆甲寅春二月,惺識於繡溪舟中。

書茂之所藏譚二元春五弟快手劄各一道紀事

古今成大事,其寄跡微陋;事成之後,有不可告人且不欲人之告於我者。非獨王侯將相,書畫詩文莫不皆然。特其業成之後,人皆見其盛事絕然,而此一段遂不能傳於後耳。

予有五弟快,慧而樸重。幼以無母失舉,即家人亦不以文事望之。記甲辰十月,譚友夏過予,日為客作書,予弟從旁凝視頗篤。友夏察其意之近於書也,書《古詩十九首》,使之影摹,輒肖。當其時,友夏書法不如今日遠甚,而已儼然弟師居之不疑矣。後友夏精力詩文,不甚厝意於書,而吾弟以數載專愚,服習奪巧,即不知於古人何如,知友夏之自謂「青不如藍」久矣。今有譚及吾弟學友夏書者,吾弟不慚,而友夏反不免於慚。如淮陰封王後,客有對漂母談其飯王孫事者,信不諱,而漂母反為之諱耳。

今觀此二劄,雖皆兩人得意之筆,然青與藍亦自易辨。吾弟畫手入妙,曾師茂之,而茂之今似避席。然吾與友夏詩文,世非無師之者,而吾兩人自若,師吾兩人者亦自若。友夏之精力詩文,而於書法似不免中怠,有意耳。故曰:其術不可不慎也。時萬曆丙辰秋七月二十日,鍾惺識於燕邸。

題茂之所藏宋拓黃庭後

古法書無論墨跡,即真正舊拓,皆有一段渾淪元氣難入手處。予幼苦於書,幾不成字。稍借《黃庭》楷本近人者學焉。伏習未久,欣欣若有所入,自以為庶幾得之。今四十矣,見茂之此本,使人學書之意頹然欲廢。此遠近難易之分也。時萬曆四十二年正月晦日,惺識於濡須舟中。

題五弟快為予書遊牛首古詩三首與茂之後

魏文帝見曹洪箋,知其為陳孔璋筆,與書嘲之。洪答書置辯,仍出陳手,未數行便云:「欲令陳琳作報,琳頃多事,故自竭老夫之思。」予每讀至此。輒大笑腹痛,不能終篇。予性不耐臨池,每有篇章,恒遣第五弟代書,而不掩為己有,頗覺真率。

己酉三月二十八日,過茂之,出《天闕》三詩相示。茂之極喜,乞書狹幅,張之齋壁。次日歸,命少弟書之。書罷,手題此,聊以自首云爾。

書所作中元三疏卷後

予自作三疏而不能讀,況書以示人乎?茂之愛其聲情沉切,可通九幽。忍痛書之,仍屬勿置案頭,令予再見也。

跋先師雷何思太史書卷

雷先生書從膽識出,其落筆停筆,具見豪傑之氣,非書家比也。惺與先生分義如此,而生前自手劄數通外,不得其半紙,意以為後此得先生書非難。辛亥,惺使蜀,將訪先生里第,且齎佳紙數通以往,而先三日先生捐館矣。異人筆墨,得之有命,雖弟子不能強之師,況其他乎!

此紙蓋庚戍六月,先生將出都,予為林茂之乞書者也。書成,予同年中有極好先生書者,從茂之手攫得之。茂之窮,予為賺而還焉。向使予以自為計者為茂之計,則茂之亦安得有此書也?丁巳,寓白門,偶過茂之。值其他出,從架上抽得此,感而識其本末。

跋袁中郎書

詩文取法古人,凡古人詩文流傳於鈔寫刻印者,皆古人精神所寄也。至於書欲法古,則非墨跡舊拓古人精神不在焉。今墨跡舊拓存者有幾?因思高趣人往往以意作書,不復法古,以無古可法耳。無古可法,故不若直寫高趣人之意,猶愈於法古之偽者。余請以袁中郎之書實之。

夫世間技藝不一,從器具出者有巧拙,從筆墨出者有雅俗。巧拙可強,雅俗不可強也。中郎沒才十餘年,其書又不工,今展卷深思,若千百年古物乍見於世,是何故?請與書家參之。

書宋板世說新語

余老於讀書,而家不畜古善本,非惟力不能購。少陵云,「讀書破萬卷」,一古善本價,可飽貧士數家,吾其敢破之哉?不敢破,因是以不敢讀。吾懼其以不敢破之故廢吾讀也,故寧勿畜之。雖然,世之不讀書者,其中決不愛且敬。

今見新安程伸之所購宋板《世說新語》,曾未讀而愛敬之心從紙墨生。以此書筆舌輕滑,對之如《典》《謨》然。夫如是,則亦不患無讀之之道矣,安在古善本之能廢吾讀也?吾力不能購,姑以此自解耳。然宋板書紙墨亦不必盡妙,未有淵靜貞妍如此者。又聞王弇州宋板《漢書》,今亦在新安某家。嗚呼,人何可以無力!

題祖像碑記後

盜業與殺、淫等,不與而取,假而不歸,充類皆盜,此祖像缺失之因也。其始借臨,或供或施,豈皆有盜心哉?愛而欲有之,以至於此。守舌弱,求不敢拒,還不敢詰。彼此因循,無盜心而有盜業,實可憐湣。聞大司寇陸公光祖官南都時,每一借臨,解帶為質。一曹郎為蜀人,攜數軸歸多年矣,公馳使至其家取還。今商郍和修其一也。豈獨護法保持?蓋不忍使人以供且施之故流入盜業而拔之。此其念何如哉?惺既刻其始末於石,命守者拓之。有借臨者隨與一紙,雖求不拒、還不詰可也。

題邢子願黃平倩手書

微獨書,凡夫操之一人而能為可久者,其精神學問必有一段不敢苟、不肯輕為同者也。嘗見前輩不必盡學書,至有文章名天下而作字不能成形者,有一人為之,則遂入古人之室。何者?皆不為,而為之自一人,則受命獨,用誌一。其所以可久之道常鬱鬱然、森森然立於筆墨之中,而遊乎其外,不息則久,誠之所為也。觀秦京所藏邢子願、黃平倩二公劄,悟此理焉。

今遍地皆書家,而古人書法已亡。無他,同而不求其至,叩之以「精神學問」四字,而茫然不能應,吾有以知其為苟道也。古書家斯、邕、鍾、王,其人皆北產,不在江南。今言書必稱江南,以江南人遍地皆書也。試叩之以「精神學問」,應者幾人哉?乃齊得一人焉,即為子願;蜀得一人焉,即為平倩。齊與蜀,固不必夫人而為書也。受命獨,則人不能同;用誌一,則我不敢苟。雖欲不久而不可得也,誠之所為也。

題貝葉畫

貝葉作畫,意之所至,偶與物觸,筆墨從之。前無所本,後亦不必以為法。惟是留之至今,守而無失,故可念也。物無堅脆,以所托為壽夭。此為上海朱氏家藏,留玩累日,題而歸之。

跋黃大癡畫

今年春,胡元振攜一小幅畫見示,以為元人筆。視其題款,曰:「天鵬為悅道寫。」天鵬不知何許人,印曰「施翥私印」,天鵬,蓋翥字也。余購得之。謂天鵬為元人與否不可知,其為黃大癡以後之人之筆無疑矣。何以知之?其筆體思韻,妙得大癡之微。又以知今之學大癡畫者,皆未見大癡畫者也。

無何,乃於人家見大癡一小幅,與天鵬畫紙既不殊,其尺度亦復無爽。位置點染內,師友淵源居然可想。余又購得之。其題款亦曰「大癡為悅道寫」。天鵬時代乃因大癡得之。彼悅道者,其人蓋鑒藏家。然此二畫不知何時別悅道他往,往更幾地幾人,而同時入余手。其分合因緣有不可思議者。欣慨之餘,為記其事。

(沈刻《隱秀軒集》文餘集題跋二止此)

家畫跋

庚申秋冬,予在白門病困,口不能言與食,足不能行,身不能眠,而獨能持筆作畫。作畫則反不知病,其誰使之?五弟快曰:「兄蓋以畫為藥耳。」因念漢元帝命王褒等以文字為東宮娛病,不為無故。病起,反不能作,所謂病愈藥止也。

予所畫凡十小幅。時舉家憂惶,五弟素好作畫,內人吳氏喜畫蘭,皆久不言筆墨矣。予病起時,一作蘭十種,一作山水十種,益之。吾聞再生者舉酒相賀,斯又以畫為酒也。

欲裝一冊,誌痛定之思,忽忽失去。天啟辛酉冬,予遷閩督學,暫歸理裝,得之敗簏中。絹墨不屬,如數百年物。裱而存之,以授侄昭夏。壬戌二月初到家,再出展視,題此。

自跋茶訊詩卷

吳門買茶之使,在予已成歲事。人笑其迂,不知其意不在茶也。予與元歎,吳楚風煙,渺然天末,以顧渚一片香為鴻魚之路,往反間書可必得,如潮信之不爽。中間或元歎寄詩而予未及答,或予寄而元歎未答。今茲乙丑歲之使,以四月八日自家而發,有詩奉寄。

因彙前後兩年之作,書之一卷,題曰《茶訊詩》。未和者補之。歲久積之成帙,亦交情中一段佳話也。

(以上二篇錄自《鍾伯敬先生遺稿》卷三)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各本卷数不一。明钟惺(1574—1625)撰。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钟氏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但对诗情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孤诣”的作品才富于诗意。故其诗多咏物记游之作,善用瘦硬雄健之笔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作者与世寡和,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肯趋附权贵的崇高情怀。

猜你喜欢

  • 卷四十七 清商曲辞四

    ○吴声歌曲四 隋·炀帝 (《唐书·乐志》曰:“《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堂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於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暮江平不动,春化..

    13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

    说狐 瑞应 周文王 汉广川王 陈羡 管辂 习凿齿 陈斐 孙岩 夏侯藻胡道洽 北齐后主 宋大贤 长孙无忌 狐神 张简 僧服礼 上官翼 大安和尚----------------------------------------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

    16 太平广记 2025-10-11
  • 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

    吴任生 鄥涛 曾季衡 赵合 韦安之 李佐文 胡急----------------------------------------吴任生吴郡任生者,善视者,庐於洞庭山。貌常若童儿,吴楚之俗,莫能究其甲子。宝历中,有前昆山尉杨氏子,侨居吴郡。常一日,..

    14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

    穆子客 僧重公 孙绍 魏市人 魏彦渊 陆乂 王元景 李庶 邢子才卢询祖 北海王晞 李騊駼 卢思道 石动筒 徐之才 萧彪----------------------------------------穆子客魏使穆子客聘梁,主客范胥谓之曰:"卿名子客,思归之..

    19 太平广记 2025-10-09
  • 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

    田预 王晙 高智周 王儦 裴伷先 张文瓘 袁嘉祚 齐瀚 张守珪 裴有敞王超 张齐丘 冯七言事 桓臣范 张嘉贞 僧金师--------------------------------------------田预唐奉御田预,自云:“少时见奚三儿患气疾,寝食不安。..

    9 太平广记 2025-10-08
  • 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

    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韦善俊--------------------------------------------唐宪宗皇帝唐宪宗好神仙不死之术。元和五年,内给事张惟则自新罗国回,云:于海中泊山岛间,忽闻鸡犬鸣吠,似有烟火。遂乘月闲步..

    17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十七  酒食部六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糗四十蜜四十一脂四十二 油四十三酪四十四 酥四十五鍚四十六 ■〈飠宛〉四十七沙餳四十八粰■〈梳,米代木〉四十九五十糖糙五十一粔籹五十二寒具五十三安乾特五十四 米五十五麫五十..

    20 北堂书钞 2025-10-05
  • 卷九百四十七 ◎虫豸部四

    ○蚯蚓 《河图说徵》曰:黄帝起,大蚓见。 《大戴礼》曰:蚓无爪牙之利、筋脉之强,上食埃土,下蚁蘭泉,用心一也。(《文子》、《孙卿子》、《淮南子》同。) 《礼记·月令》曰:孟夏,蝼蝈鸣。后五日,蚯蚓出。冬至..

    19 太平御览 2025-10-02
  • 卷八百四十七 ◎饮食部五

    ○食上 《周礼·天官·膳夫》曰: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羞有滋味。)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

    2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七百四十七 ◎工艺部四

    ○书上 《释名》曰:书,庶也,纪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编永不灭也。 《说文》曰: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著於竹帛之谓书。 《广雅》曰:书,如也;纪也。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1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六百四十七 ◎刑法部十三

    ○煞 《释名》曰:煞,窜也。埋之使不复见也。 《周礼·秋官上》曰:掌戮掌斩煞贼,谍而搏之。(斩以铁钺,若今要斩也。煞以刃刀,若今弃市也。谍为奸寇,反闻者斩之,小者煞之。)凡史其亲者焚之,煞王之亲者辜之。(..

    17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五百四十七 ◎礼仪部二十六

    ○丧服 《周礼·春官·司服》曰:凡凶事,服弁服。(服弁,丧冠也。其服斩縗、齐縗也。)凡吊事,弁绖服。(弁绖者,如爵弁而素加环绖也。《论语》曰:羔裘玄冠不以吊绖。大如緦之绖,其服锡、縗、緦、縗、疑縗。诸侯及..

    13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四百四十七 ◎人事部八十八

    ○品藻下 《孔丛子》曰:子高谓魏王曰:"臣入魏,见君二,计臣张叔谋有馀,范威知不逮,然其功一也。"王曰:"叔也有馀,威也不逮,何得同乎?"答曰:"驽骥同辕,伯乐为之咨嗟;玉石相糅,和氏为之叹息。故贤愚共贯,..

    1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六 ◎人事部四十七

    ○叙交友 《释名》曰:友,有也。相保有也。 《说文》曰:友,爱也。同志为友。 《周易》曰: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黩。 又曰:朋从尔思。 又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又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又曰:二人同心,其利..

    15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四十七 ◎兵部七十八

    ○弓 《释名》曰: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邪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孚主切。一作拊。)弣,抚也。所抚持也。箫跗之间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说文》曰:弓,近穷远,象..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一十六 ◎兵部四十七

    ○掩袭下 《晋书》曰:石勒伪推奉晋幽州刺史王浚,浚不疑勒。於是轻骑袭幽州,以火宵行。至易水,浚督护孙纬驰遣白浚,引军拒勒。浚将佐咸请出军击勒,浚怒曰:"石公来,正欲奉戴我也,敢言击者斩!"乃命设飨以待之..

    29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1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1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四十七 ◎皇亲部十三

    ○太子二 《左传》曰: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芮司徒,宋大夫。)赤而毛,弃诸堤下。恭姬之妾取以入,(恭姬,宋伯姬也。)名之曰弃。长而美。平公入夕,(视夕也。平公,恭姬子也。)恭姬与之食。公见弃也而视之,尤。(右..

    2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

    ○会稽东越诸山 稷山 《越绝书》曰:稷山者,勾践斋戒台也。 麻山 《越绝书》曰:麻山者,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 鸡豕山 》越绝书》曰:鸡豕山者,越将伐吴,养鸡豕於此山,以食死士。 独女山 《吴越春秋》曰:..

    38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