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九日怀归》全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5-08-14 11:27:41 | 来源:班超文学网

●扫花游·九日怀归

【作者:周密】

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

孤蛩暗语。

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

恨无据。

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

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

情丝恨缕。

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暗凝伫。

近重、满城风雨。

【鉴赏】

周密身处南宋末年,凭他词人的敏感,他自然感受到北元兴起而南朝衰败的景象。又加上作者京城失意,思念故乡,这时偏逢九月初九重节,便有了这首《扫花游。九日怀归》。

头三句 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描写重时节的典型景物 蓠,一种香草,出自屈原《离》:扈 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李商隐《九日》诗用过这个典故:空教楚客咏 蓠,这里也用为九月九日景物,开 蓠因幽怨而呈现碧色,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水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 蓠了。下面接孤蛩暗语句,转而写听到的声音蟋蟀正在孤单地暗自呜叫。姜夔《齐天乐》咏蟋蟀:凄凄更闻私语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鸣。下面两句: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长安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长安乱叶句本贾岛送别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周美成《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形容落叶随风飞舞,飘落满地。万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扌寿衣声,家家用砧杵为将要远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齐天乐》也描写蟋蟀叫声相和砧杵。

这两句点明了作者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氛围。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转入写客况凄凉。尘染秋衣一句,脱于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思是说在京城呆得很久了,衣裳已经被尘土染黑,却没有人来关心我这个满怀疲惫的异乡旅客。北宋晁端礼《水龙吟》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也是这个意思上阕结尾三句: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 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辩 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 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下阕起首一句心事曾细数,统领以下各句,表明作者由写景寄情转入全写内心世界。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怕水叶沉红,是写红荷凋落。翁元龙《隔浦莲近》沉红入水,渐做小莲离藕,语意相近。梦云离去,语出楚王梦遇神女,及朝为行云的故事。这三句是说,作者心事重重,无法轻松,只担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谢、梦云离去一样,再也不能重视了。下句情丝恨缕稍停顿一下。一语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细说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是说像晋代苏蕙织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词章或书信。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接着上面两句的意思,转折了一下,说即使书信也装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成人 字、一字,没有多少字,怎能写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无限。人们又常用鸿雁指书信。秦观《减字木兰花》有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句,虽都用鸿雁作比,却用法相反,各从不同角度作出恰当的比喻。下阕结尾三句:暗凝伫。近重、满城风雨。作者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之后,又回到重节和那时景色上,首尾呼应。自己一个人伫立凝望重景象,却只见到满城风雨。这正同上阕锦空洲渚、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等句同样凄清。近重、满城风雨一句来自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但只颠倒词序,例由豪放变凄凉。

这首词凄而不惨,哀而不伤,很好地把握了重节的景象与作者自己的心情。词人铺陈上的抑扬顿挫也恰到好处,令读者心有戚戚焉。这首词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典颇多,句多出处,虽见研 前人之功,但亦略多了些。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