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内容: 在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出使各地,到了鲁国。 季札在鲁国有机会听到鲁国所特别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 [9]那些乐歌大部分保留在现存的《诗经》里,连次序也和现存《诗经》中的大致相符。 这说明鲁国有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 季札是一个博学而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对于听到的乐歌都有中肯的、深刻的批评。 他听到《周南》《召南》两部分乐歌时就说:真好呵,这反映出周代建国的基础已经有了,只是还有点草创的光景。 其中表现着勤劳,可是没有怨意。 以后又听到郑地(在现在的河南新郑县[10])的民歌,他对于郑地民歌的批评是:这种音乐为什么这么细弱? 很有享乐的气氛。 这个小国有些危险了。 又往下,便听到齐国(在现在的山东中部和东部)民歌,他很满意,说:很舒缓,很深远,真是大国的气派,这个国家的前途是不可限量呵。 再往下,是豳地民歌,秦国民歌,魏、唐二地民歌。 他说:豳地的民歌,愉快而不淫荡。 秦国民歌还保持周朝原先的歌调。 魏、唐两处的民歌,反映了俭朴而有远虑的习俗。 [11]郐地以下的民歌,他是不满意的,但因为身为外交使臣,就不好意思多加批评了。 他又听了宫廷音乐《小雅》和《大雅》,也顺便夸奖了几句。 他在鲁国,除周代音乐以外,还见识到了前代的音乐歌舞。 他最满意的是相传为大舜乐歌的《韶》,这种音乐的乐器主要是箫。 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 后来孔子也是很欣赏《韶》乐的。 季札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文艺批评家。 就《诗经》说,他乃是第一个予以系统的批评的人。 当季札到鲁国的时候,孔子还很小,说不上立刻受到什么影响,但是后来孔子长大了,他是很佩服这个先辈的。 孔子后来对诗歌的批评,也曾采取过季札批评豳地民歌愉快而不淫荡的见解而加以应用。 孔子在晚年曾经系统地整理过《诗经》的乐歌,无疑是在这种重视音乐的气氛中得到了鼓舞,同时又是在鲁国特别保有这些文化遗产的条件下展开了工作的。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文化遗产却是很丰富的。 并且不只在这时吴国季札所见到的是如此,就是过了三年,晋国使臣韩宣子到鲁国时,也因为见到鲁国所保存的哲学书《易象》和鲁国的史书《春秋》而恍然大悟似的说:周代的政治法律都保存在鲁国了,现在我才明白周公的本领以及周朝所以兴起的缘故了。 [12]孔子所生长的鲁国的文化空气就是如此。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2: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