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内容: 孔子这时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 像孔子那样享着高年的人,自然会见到一些比他年轻一些的人的死亡。 这在老年人说来,是会分外地觉得感伤的。 在他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 孔鲤死时已五十岁。 孔鲤有一个儿子叫孔伋,号子思,子思后来也是著名的学者。 老年丧子,终是伤心的事。 但更不幸的是,过了两年,在孔子七十一岁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接二连三而来。 先是这一年的春天,有人在鲁国西郊打猎,打了一只像麒麟一般的动物。 麒麟在传说中是一种仁慈的兽,它一出现,向来认为天下要太平的,但现在被打死了,孔子觉得这就不是好兆头。 孔子于是哭了。 [213]不久,孔子又眼见他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死去。 孔子是非常器重颜渊的。 颜渊生活很穷困,但是并不因为穷困而放松了自己的学习。 孔子曾说:颜回(颜渊名回)太好了! 吃的是粗饭,喝的是清水,住在又窄又小的巷子里,要在别人就愁死了,但是颜回还是照常快乐。 颜回太好了! [214]孔子又曾说:告诉一个人如何学习,听了从来也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了。 [215]颜渊不只学得孔子乐观、积极、勤奋不息的精神,而且也学得了孔子的谦虚。 他原是很聪明的人,孔子曾问子贡说:假如你和颜回比,你觉得谁聪明? 子贡说:我怎么敢比他? 颜回听到一桩,就能悟到十桩,我顶多听到一桩,悟到两桩。 孔子说:对了,你赶不上他。 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216]子贡就算聪明了,还赶不上,连孔子也承认赶不上。 但是颜渊平常虚心到像傻子一样。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一天,他也不反驳,就像笨得要命。 可是我事后自己想想,他也给了我些启发,他不笨呵。 [217]孔子是有政治热情的人,却并不怎么迷恋功名富贵。 颜渊也是这样的。 在一般人看来,颜渊是有宰相之才的,可是他并不急于做官。 所以孔子曾对颜渊说:有机会就实现理想,没机会也能安心,只有我和你可以做到。 [218]总之,颜渊就是一个小孔子。 这样的一个弟子死了,孔子当然要痛哭。 当他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说:老天要了我的命了,老天要了我的命了! [219]孔子哭得是如此哀恸,连自己是在哀恸中也不觉得了。 别人说:你太哀恸了! 他说:哀恸吗? 我竟忘了自己了。 这个人死了再不哀恸,还哀恸谁呢? [220]颜渊的父亲颜路,自然也是悲伤的。 他想给颜渊葬得好一点,想买一副套棺,可是买不起。 就去请求孔子,把孔子的车子卖了,去换一副套棺。 这是使孔子为难的事情。 孔子只好率直地告诉他:不管成材料儿不成材料儿吧,咱们是各人说各人的孩子呵。 鲤儿死的时候,也是只有一层棺。 没法子! 我不能出门不坐车。 因为我有时还和朝中做官的来往,我不能跟着他们步行呵。 [221]说得两个老人都伤心起来了。 孔子的弟子们也想厚葬颜渊。 可是孔子觉得哀悼也不应表现在这上头,太过分了是不适宜的,就说:不行! 但是弟子们终于厚葬了颜渊。 孔子说:颜回待我像父亲,可是我没能待他像儿子。 这是弟子们干的呵,我也做不了主了。 [222]这一年公元前四八一年的夏天,齐国发生了政变。 逃亡到齐国的陈国贵族陈氏(在齐改姓田氏),在齐国掌握政权已有八代,这时便把齐国国君齐简公杀了。 到战国时期(公元前四〇三前二二一年),田氏就篡夺了齐国政权。 齐国这次政变是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先声。 在某种意义上说,齐国政变可算是战国时代的序幕。 不过在孔子当时,他还看不出其中的历史意义,只能感到这是大变动,很不以为然。 七十一岁高龄的孔子着了急,他最后一次表现对政治形势的关切。 他郑重地去告诉鲁哀公说:陈氏把齐君杀了,请出兵讨伐! 可是鲁哀公是怕事的,而且鲁国的政权实际上又掌握在三家贵族手里,鲁哀公便推给三家贵族,说:问他们好了。 孔子说:因为我从前参与过政治,所以不敢不来告诉;您却要我去问他们,我就只好问他们了。 孔子就又去告诉了三家贵族,但这三家贵族在鲁国的情形原和齐国的陈氏差不多,当然不会过问这种事。 孔子碰了钉子。 [223]在齐国这一次政变中,孔子的弟子宰我牺牲在齐国。 [224]第二年孔子又遇上了一件不幸的事,这就是他最亲密的弟子子路也死了。 而且子路死得很惨。 原来子路是有勇而无谋的。 孔子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诫过他。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你率领三军的话,要带谁去呢? 因为子路以勇敢出名,他以为孔子一定说要带他。 可是孔子说:我绝不带赤手空拳就和老虎打一通的人,我也绝不带莽莽撞撞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就要过河的人。 我要的是遇到战事能谨慎戒惧、善于策划而能成功的人。 [225]孔子还认为子路性子太直了,太好强了,平常就觉得他不会善终似的。 [226]子路对孔子的事业最热心,虽然因为心直口快,常常受孔子的申斥,但对孔子的感情始终很好。 有一次,子路的好意又给孔子顶了回去。 事情是这样:有一回,孔子病得很重,子路为了让孔子高兴,就叫其他弟子当作孔子家臣,摆一摆场面,仿佛孔子还在做官似的,其实这时孔子已经退休了。 这被孔子发觉了,很生气,说:很久以来仲由就这样会做假了! 没有家臣,装作有家臣,骗谁? 骗老天吗? 而且我也不一定死在家臣手里就好呵。 我与其死在家臣手里,何如死在弟子手里呢? 我纵然得不到政府的厚葬,难道还怕死在路上没人掩埋吗? [227]虽然子路常常挨孔子的骂,然而因为子路是个直爽的人,孔子对他也就最容易说出真心话,同时子路也有不少长处,像:正直,勇敢,听了就做,说得出就做得出,没有任何犹豫,而且如果别人指出他的毛病就高兴[228],等等,因此孔子对他仍是十分爱惜的。 子路是死在卫国的。 原来卫出公立了十二年以后,他父亲蒯聩又来夺取王位。 这时子路在卫国的一个贵族孔悝那里做官。 孔悝是蒯聩的外甥。 孔悝并不赞成蒯聩。 可是孔悝的母亲,即蒯聩的姐姐,却欢迎蒯聩,原因是她在孔悝的父亲死后,爱上一个仆人叫浑良夫的,蒯聩支持她这一段爱情,并允许她改嫁。 结果,孔悝的母亲和浑良夫当了蒯聩的内应。 蒯聩潜回卫国,住在孔悝的菜园里。 孔悝的母亲就帮同蒯聩来强迫孔悝也参加政变。 他们是那样匆忙,要歃血为盟了,连牛也来不及找,就抬了一口猪来。 孔悝的母亲拿着戈,蒯聩带着五个武士,就把孔悝从厕所里寻了出来,胁迫他登上了立盟约的土台子。 孔悝的家臣栾宁这时正在烤肉吃酒,也没等肉烤熟,就赶快派人去告诉子路。 栾宁又急忙找了一辆车,一路上吃着烤肉,护送着卫出公逃往鲁国去了。 子路听到信息,就赶了来,要进城。 恰巧孔子另一个也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羔从城里出来。 子羔说:城门已经关了。 子路说:我是赶来的呢。 子羔劝他离开。 他说:吃人家的饭,在人家出了事情的时候不该怕出头。 子路瞅了一个使者出城的空,进了城。 他主要是想救出孔悝。 他对蒯聩说:何必一定扣住孔悝呢? 就是杀了他,也还会有别人来继续反对你的。 但蒯聩没有听。 子路料到蒯聩胆小,便准备在土台子下放起火来,以为蒯聩怕火,会释放孔悝。 蒯聩果然怕火,但没有放出孔悝,倒派了两员勇将下来和子路战斗起来。 子路受了重伤,帽缨也断了。 子路说:好汉临死的时候,帽子还是要戴正的。 他在把帽缨结好的时候,断了气;身体被剁成了肉酱。 蒯聩终于取得了卫国的王位,这就是卫庄公。 孔子一听说卫国发生政变,就感到不安,说:高柴(子羔名高柴)还可以安全回来,仲由一定牺牲了。 [229]不久果然凶信到了,孔子就在院子里哭起来。 这时有来吊唁的,孔子立刻还了礼。 孔子哭完了,才又问起子路怎么死的,送信的人说:成了酱了! 孔子便赶快叫人把屋子里吃的酱盖起来,为的是怕看了心里难受。 [230]颜渊和子路的死,对于孔子都是沉重的打击。 一个是最好的弟子,一个是最亲的弟子,共过若干患难,相处过三四十年,现在都离开他了。 发布时间:2025-05-21 14:23:1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