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内容: 孔子这时的生活露出了凄凉的晚景。 现在只有子贡、子夏、曾子等这班年轻的弟子陪伴着他了。 一天,他对子贡说:没有人了解我呀! 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了解你呢? 孔子说:我也不抱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 我一生刻苦学习,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只有天知道罢了。 [231]又有一天,他又对子贡说:我不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我们拿什么作为准绳呢? 孔子说:天说什么了吗? 还不是一样有春夏秋冬,有万物生长么? 天说什么了吗? [232]子贡知道孔子的心情不同往日了。 现在到了孔子生命最后的一年了。 这时是公元前四七九年,鲁哀公十六年。 在这年的春天,孔子病了。 一天清早,子贡来看孔子。 孔子已经起身,正背着手,手里拿着拐杖,在门口站着,像是等待什么的样子。 孔子一见子贡来了,就说道:赐呵,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呵? 于是子贡听见孔子唱了这样的歌: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像草木那样枯了烂了! 这是孔子最后的歌声,哲人是孔子最后对自己的形容。 孔子唱着唱着就流下泪来。 子贡感到孔子已经病重了。 子贡赶快扶他进去。 这时又听见孔子说:夏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东阶上的,周代人的棺材是停在西阶上的,殷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个柱子中间的。 我昨夜得了一梦,是坐在两柱间,受人祭奠呢。 我祖上是殷人呵,我大概活不久了。 孔子从这天起病倒在床上,再也没起来。 经过七天,孔子在弟子们的悲痛中离开了他们。 [233]鲁哀公亲自为孔子作了祭文,那祭文上说:上天不仁呵,连个老成人也不给留下。 剩下我一人在位,孤孤零零,担着罪过。 咳! 尼父(指孔子)呵,我今后向谁请教呵! [234]孔子死的时候是七十三岁。 他的遗体葬在现在的山东曲阜城北泗川旁边,就是被称为孔林的地方。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像失掉了父亲一样地哀痛,有很多人在他坟上搭棚,住了三年。 过了三年,在分别的时候,大家又都哭了。 子贡还不忍离开,又住了三年。 此后,弟子们还是常常思念孔子。 他们觉得他们之中的有若很像孔子,便想拿有若当孔子来侍奉。 子夏、子游、子张都赞成这样做,但是曾子不同意。 曾子说:这不成。 我们谁能比老师呢? 老师就像江水洗过、太阳晒过那样的洁白光明,谁也比不上呵! [235]孔子死后,弟子们常常清晰地回忆起孔子日常为人的态度。 孔子是非常富有同情心的。 他本来每天唱歌,但是逢到这一天有吊丧的事,他就停止了歌唱。 他见到穿孝服的,见到盲人,就是年轻的,见了也一定起坐,路上碰到也是赶快迎上前去。 而且即使是很亲昵的朋友,如果有了丧事,也一定表示严肃的哀悼;即使是日常可以开玩笑的,假若是穿上丧服或者眼瞎了,那就一定对他们保持礼貌。 [236]有一次,一个眼盲的音乐师叫冕的来见孔子。 他走到台阶,孔子就告诉他:是台阶。 他走到屋子里席子上,就告诉他:是席子。 等他坐下了,又介绍给他屋里的人: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 等他走了,弟子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琐碎吗? 孔子说:接待眼盲的人,是应该这样子的。 [237]有一次,马棚失火。 孔子首先问:伤了人没有? 不问伤不伤马。 [238]孔子的弟子公冶长不幸被捕入狱,孔子发觉不是他的过错,不但丝毫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39]孔子对于人的同情和关怀就是如此。 孔子也很爱动物。 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去埋起来。 并告诉他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 我穷得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去把狗盖了吧,别叫它的脑袋露着呢。 [240]孔子对于老朋友,每每一直保持着友情。 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也不肯轻易绝交。 他有一位老朋友叫原壤,原壤是随随便便的人,孔子曾挖苦他说:年轻时就不规矩,长大了也没有出息,你这老不死的,真是一个贼呀! 说着便用拐杖照他的大腿敲了几下。 [241]可是原壤死了母亲,孔子还是帮助他收拾棺材。 原壤却疯疯癫癫似的跳在棺材上,打着棺材板儿,冲着孔子笑嘻嘻地唱起来。 孔子像没有听见一样,不理他。 跟随孔子的弟子却忍不住了,说:这样的朋友,还不该绝交吗? 孔子微笑着说:不是说,原是亲近的还应该亲近,本来是老朋友的也还是老朋友吗? [242]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但是他对于认为该做的事,又是坚决地去做的。 他曾说:看见应该做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243]又说:对于应该做的事,就不用客气,就是老师,也要和他比赛比赛。 [244]他还说:早上明白了真理,就是晚上死也值得! [245]他说过的那句到寒冬,人们才知松树和柏树是不易凋零的[246],可以看作是他晚年的自赞。 他又说:我到了七十岁上,才做到无拘无束,可是一举一动,也都离不了谱儿。 [247]可以看出他是无时不在努力,年年有进境的。 这些片断印象,常常泛上弟子们的记忆,也就被记录了下来。 和弟子们对于孔子的崇敬相反,鲁国的贵族还是像从前一样毁谤孔子。 子贡说:没有用呵。 孔子是毁不掉的。 这能对孔子有什么损害呢? 这只是表明他们自己太不量力罢了。 [248]从事教育四十年以上的孔子,就在弟子心目中留下了这样深刻而难忘的影子。 一九五四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二十一日写毕,八月三十日修改一过。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六日至九月二十八日,重改誊抄一过。 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改定。 同年五月二十二日,再改定。 发布时间:2025-05-21 14:30:2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