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内容: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 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 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 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 韩厥止贾,贾不听。 厥告赵朔令亡。 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 ”韩厥许之。 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 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 景公十一年,厥与郤克将兵八百乘伐齐,败齐顷公于鞍,获逢丑父。 于是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 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后无祀,以感景公。 景公问曰:“尚有世乎? ”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 晋悼公之七年,韩献子老。 献子卒,子宣子代。 宣子徙居州。 晋平公十四年,吴季札使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韩、魏、赵矣。 ”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县。 晋定公十五年,宣子与赵简子侵伐范、中行氏。 宣子卒,子贞子代立。 贞子徙居平阳。 贞子卒,子简子代。 简子卒,子庄子代。 庄子卒,子康子代。 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于诸侯。 康子卒,子武子代。 武子二年,伐郑,杀其君幽公。 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 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 二年,郑败我负黍。 六年,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 九年,郑围我阳翟。 景侯卒,子列侯取立。 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 九年,秦伐我宜阳,取六邑。 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 是岁魏文侯卒。 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 伐宋,到彭城,执宋君。 七年,伐齐,至桑丘。 郑反晋。 九年,伐齐,至灵丘。 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 二年,灭郑,因徙都郑。 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 而子懿侯立。 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 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 九年,魏败我浍。 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 二年,宋取我黄池。 魏取朱。 六年,伐东周,取陵观、邢丘。 八年,申不害相韩,脩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十年,韩姬弑其君悼公。 十一年,昭侯如秦。 二十二年,申不害死。 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 二十五年,旱,作高门。 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 何也? 不时。 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时。 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 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二十六年,高门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门。 子宣惠王立。 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 八年,魏败我将韩举。 十一年,君号为王。 与赵会区鼠。 十四年,秦伐败我鄢。 十六年,秦败我脩鱼,虏得韩将? 叟、申差于浊泽。 韩氏急,公仲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 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韩王曰:“善。 ”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 陈轸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 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 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 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 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 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楚王曰:“善。 ”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 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 谓韩王曰:“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 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穀将以楚殉韩。 ”韩王闻之大说,乃止公仲之行。 公仲曰:“不可。 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 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彊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 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 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 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 夫轻欺彊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必悔之。 ”韩王不听,遂绝于秦。 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韩。 十九年,大破我岸门。 太子仓质于秦以和。 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 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 襄王四年,与秦武王会临晋。 其秋,秦使甘茂攻我宜阳。 五年,秦拔我宜阳,斩首六万。 秦武王卒。 六年,秦复与我武遂。 九年,秦复取我武遂。 十年,太子婴朝秦而归。 十一年,秦伐我,取穰。 与秦伐楚,败楚将唐未。 十二年,太子婴死。 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 时虮虱质于楚。 苏代谓韩咎曰:“虮虱亡在楚,楚王欲内之甚。 今楚兵十馀万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筑万室之都雍氏之旁,韩必起兵以救之,公必将矣。 公因以韩楚之兵奉虮虱而内之,其听公必矣,必以楚韩封公也。 ”韩咎从其计。 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 秦未为发,使公孙昧入韩。 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 ”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 ”公仲曰:“子以为果乎? ”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 楚威王攻梁也,张仪谓秦王曰:‘与楚攻魏,魏折而入于楚,韩固其与国也,是秦孤也。 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 ’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 公待秦而到,必轻与楚战。 楚阴得秦之不用也,必易与公相支也。 公战而胜楚,遂与公乘楚,施三川而归。 公战不胜楚,楚塞三川守之,公不能救也。 窃为公患之。 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于,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 ”公仲恐,曰:“然则柰何? ”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 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齐楚必委国于公。 公之所恶者张仪也,其实犹不无秦也。 ”于是楚解雍氏围。 苏代又谓秦太后弟芈戎曰:“公叔伯婴恐秦楚之内虮虱也,公何不为韩求质子于楚? 楚王听入质子于韩,则公叔伯婴知秦楚之不以虮虱为事,必以韩合于秦楚。 秦楚挟韩以窘魏,魏氏不敢合于齐,是齐孤也。 公又为秦求质子于楚,楚不听,怨结于韩。 韩挟齐魏以围楚,楚必重公。 公挟秦楚之重以积德于韩,公叔伯婴必以国待公。 ”于是虮虱竟不得归韩。 韩立咎为太子。 齐、魏王来。 十四年,与齐、魏王共击秦,至函谷而军焉。 十六年,秦与我河外及武遂。 襄王卒,太子咎立,是为釐王。 釐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 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 五年,秦拔我宛。 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 十年,秦败我师于夏山。 十二年,与秦昭王会西周而佐秦攻齐。 齐败,湣王出亡。 十四年,与秦会两周间。 二十一年,使暴[QI54]救魏,为秦所败,[QI54]走开封。 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 韩告急于秦,秦不救。 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 ”陈筮见穰侯。 穰侯曰:“事急乎? 故使公来。 ”陈筮曰:“未急也。 ”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 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 ”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 ”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 ”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是岁,釐王卒,子桓惠王立。 桓惠王元年,伐燕。 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 十年,秦击我于太行,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馀万于长平。 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 二十二年,秦昭王卒。 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 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 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 王安五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使秦,秦留非,因杀之。 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 韩遂亡。 太史公曰: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 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者也。 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馀世,宜乎哉! 发布时间:2025-05-24 17:58:0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