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内容: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 ”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 ”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彊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彊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 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1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1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 ”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1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 ”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 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 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 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 若此,将军之所长也。 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 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彊也。 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若此者,将军所短也。 臣愚,窃以为亦过矣。 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韩信曰:“然则何由? ”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 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 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韩信曰:“善。 ”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 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 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南出,之宛、叶间,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复急围之。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 至,宿传舍。 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 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 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 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 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 何以得毋行也! 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 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 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 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 韩信已定临菑,遂东追广至高密西。 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 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 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 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 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 ”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 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1遂战,与信夹潍水陈。 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 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遂追信渡水。 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 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 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愿为假王便。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1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 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1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 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 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 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 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 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1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幸为信谢项王1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 ”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韩信曰:“善。 先生相寡人何如? ”对曰:“愿少间。 ”信曰:“左右去矣。 ”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韩信曰:“何谓也? ”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遝,熛至风起。 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 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 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 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 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 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 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 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 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 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 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愿足下孰虑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1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 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 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 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此二人相与,天下至也。 然而卒相禽者,何也? 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 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野兽已尽而猎狗亨。 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句践也。 此二人者,足以观矣。 愿足下深虑之。 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 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 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 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 此言贵能行之。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时乎时,不再来。 愿足下详察之。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 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 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项王亡将锺离未家在伊庐,素与信善。 项王死后,亡归信。 汉王怨未,闻其在楚,诏楚捕未。 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 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 ”实欲袭信,信弗知。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人或说信曰:“斩未谒上,上必喜,无患。 ”信见未计事。 未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未在公所。 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乃骂信曰:“公非长者1卒自刭。 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 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亨1上曰:“人告公反。 ”遂械系信。 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1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 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1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1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 ”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高祖曰:“是齐辩士也。 ”乃诏齐捕蒯通。 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 ”对曰:“然,臣固教之。 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 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1上怒曰:“亨之。 ”通曰:“嗟乎,冤哉亨也1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 ”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又可尽亨之邪? ”高帝曰:“置之。 ”乃释通之罪。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发布时间:2025-05-25 15:16:4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