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六章 意奥战争及国交失败 内容: 千八百五十九(咸丰九年),意奥战争,加里波的乃复从田间出而为将。 意奥战争之议,倡自加富尔。 加富尔时为意大利宰相。 加富尔既决开战,遣使召加里波的。 加里波的乃着一广长之赤外套,戴破帽,径诣首相邸。 阍者叩其姓名,加里波的不答,但言我欲见首相也。 阍者怪之,不为通,私入内问主人意。 加富尔曰:可令彼入,是殆贫儿,于余有所求者。 既见,乃知为加里波的也。 是为加里波的与加富尔相见之始。 千八百五十九年五月二日,沙尔尼亚王卑克托尔,下诏国内,布告开战事。 亲率军十二万,别遣加里波的率所部兵,许以便宜行事。 加里波的乃于五月九日,将兵三千七百人发超林府(意大利都),击退奥军,入卑尔斯府,传檄,谕州民。 州民应者八千人,征集军需,不数日间,已得二百万佛郎。 沙王所部军,与法之同盟军,以五月二十日,对奥军开始战事,所向皆捷。 六月四日之战,大获胜利。 八日,法帝与沙王同入米兰府,士民蜂起逐奥兵,欢迎二主。 市中灯饰辉耀,欢声如雷。 昔日呻吟憔悴之国民,而遽有今日,是皆加里波的之赐矣。 六月十五日,加里波的率同盟军与奥兵战于卡斯特。 初以众寡相悬,战不利。 乃出奇计背击之,奥军尽破。 王锡加里波的勋章,慰劳备至。 同盟军更发米兰,奥帝亦亲履行阵。 七月二十五日,大战于索尔夫,两国之兵,凡三十有余万。 炮震响天,呼声动地,死者山积。 自午前四时,至午后四时,奥军不能胜,乃坏桥而退,同盟军遂领其地。 奥军虽败,犹坚守四棱塞不退。 时军中谣言法帝密遣一使至奥帝营,有所议。 未几其说益播,乃知法帝不告沙王,擅自与奥帝为休战之约。 意军人人愤激,咸谓法帝诡诈,欲击同盟军。 加富尔驰至沙王营,语二时许,迫王拒休战之约。 王不听,但以温语慰谕之,加富尔乃怫然辞去。 加里波的用兵如神,威振全意。 既闻休战之约,乃诣王所,乞解印绶归。 王强留之。 时加富尔辞职,继任者为拉他基。 拉氏为政主因循,非济变之才,其去加富尔远矣。 和约既定,乃命义勇队归休,加里波的不听,令于军中曰:政事之方针,固非吾人所宜豫。 今虽奉命解甲,以吾观之,尚非修文偃武之期。 及今闲暇,益当训练军实,奉英明神圣之陛下,卧薪尝胆,风示于欧洲之列强,而使之不吾狎。 盖吾人耳惊天动地之警报者,为时决非远也。 沙王从加里波的之请,命为中央意大利军总督。 就职后,望其威名来从军者,相续于道。 然其时军务大臣胡安之忮其能,阴掣,加里波的之计划。 加里波的忿甚,自思佥人在内,终不能伸其志气。 乃决计辞职归里。 王强留之,不听。 远近闻者,莫不嗟叹;所部将士,以加里波的既去,人人谋解伍。 加里波的乃遗书慰之曰:中央意大利同志诸君,其勿以余之去职,而掷其所主持神圣主义之热心以去。 余与意大利自由代表者之诸君离,余心实有不堪其戚戚者。 虽然,余自计不久当再与诸君相见,协力从事于疆场。 吾人当励行其梦寐不忘之事业,皇天鉴吾等之忠诚,终有佑我成功之日。 彼顽劣之外交家,于事物之真相,眊然莫察,或且以诸君为蠢尔不靖之徒,未可知也。 然诸君其姑忍之,今之休战条约,其不可以永续也,尽人知之。 吾人固非抱侵略之野心者,顾吾祖宗缔造之江山,尺寸亦不可授诸他人。 此吾人所当日执武器以为卫者也。 吾人果能常持此决心,则吾之生也,为自由而生;吾之死也,为自由而死。 惟有之死不二,而决不屈于威力之下。 自今以往,吾人虽中道殂丧,弗竟厥功,而此光复旧物之志,必传之后世子孙,永永无穷。 盖吾人苟能以此雪耻之志,及铁与血遗之吾子孙,则彼压制家者,亦决不得高枕而眠也。 意大利民众诸君,诸君幸勿放掷武器,勿背诸君之首领,勿失严肃之纪律,勿使同志诸君有一人不尽瘁于国事。 吾人以勇往迈进之精神,遇有违正道公义之贼者,誓必灭之,使无噍类。 其各奋其志气,以俟时会之至。 天下幸甚,国家幸甚。 千八百六十年(咸丰十年)一月,沙国首相拉他基免官归,加富尔复为相。 时中央意大利诸州人民,皆应加里波的之檄,欲与沙国合并。 然法帝拿破仑三世,欲合中央意大利以王其甥。 沙国恐奥法交欢,乃议割沙部威及尼斯地与法,以戢其谋。 民人骤闻此说,疑信参半。 是年加里波的适自尼斯府选为议员,以此事质加富尔,加富尔力辨其诬。 然未几其事大露,加富尔禁议员论此事,加里波的自是遂与加富尔不协。 加里波的与加富尔、玛志尼三人,时人称曰意大利建国三杰。 然皆不相能,因其所处地位,各不同也。 【批评】加里波的与军务大臣胡安之不协,愤然挂冠,至其部下辞职,复作书慰留之,且动以大义。 彼其心岂有一豪意气,悻悻然如小丈夫之所为哉? 观其书中之言曰:吾之生也,为自由而生;吾之死也,为自由而死。 士大夫生当乱世,可以死而不死,亏灭忠义,丧失人格,即丧失其自由也。 吴梅村临终所为词,有曰竟一钱不值何消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信然。 凡人但知守经,而不知达权,则不免于偾事。 加里波的与军务大臣不协,而遂辞职。 然当战事初息时,拉他基命其解散军队,彼独不肯应命。 夫彼之以服从为天则,与其信自由同。 而所以出此者,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敌氛未靖,四边多警之际,而欲撤兵备,其危险真有不堪言者。 于此而言服从,斯为不知达权之旨者。 1859年(咸丰九年),意大利和奥地利开战。 加里波的再次从田间复出为将。 意大利和奥地利开战,是加富尔倡议的。 加富尔当时为意大利宰相。 加富尔既然决定与奥地利开战了,便派使者召回加里波的。 加里波的穿着一身又宽又长的红色外套,戴着破草帽,径直去了宰相府邸。 门卫问他姓名,加里波的没有回答,只是说我想见首相。 门卫觉得很奇怪,没有让他进去,而是私下进去问首相的意思。 加富尔说:可以让他进来。 大概是个贫穷人,有什么事情想求我帮忙吧。 见面后,才知道是加里波的。 这是加里波的和加富尔的第一次见面。 1859年5月2日,沙尔尼亚王卑克托尔向全国下诏,公布要与奥地利开战的事。 他亲自率领12万大军,另外遣派加里波的率领他的军队,让他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加里波的于是在5月9日,率领3700名兵士进军超林府(意大利首都),击退了奥地利军队,进入卑尔斯府。 他发布公告,征集州民入伍,响应号召的有八千人;征集军资,不到几天的时间,便征集到了二百万的佛郎。 沙尔尼亚王所率领的军队,和法国军队结成同盟,在5月20日,向奥地利军队开战,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 6月4日的战斗,大获全胜。 8日,法国帝王和沙尔尼亚王一同进入米兰府,士兵和国民像蜜蜂一样群起驱逐奥军,欢迎两位主人。 城市中灯火闪耀,欢呼声震耳欲聋。 昔日因痛苦不堪而憔悴的国民,能有今天的光景,全都是加里波的的功劳啊。 6月15日,加里波的率领同盟军和奥地利军队在卡斯特相战。 刚开始时因敌众我寡,战事不利。 于是他用计谋,从背后攻击敌军,奥地利军队大败。 国王赠给加里波的勋章,慰问犒劳,无微不至。 同盟军再从米兰出发,奥地利国王亲自上阵督战。 7月25日,双方在索尔夫展开大战,两国的军队,加起来有三十多万。 炮声震天,呼声动地,死去的士兵尸体堆积成山。 战争从中午前四小时一直持续到午后到四小时,奥军未能取胜,于是破坏了桥梁后退兵离去,同盟军随即占领了索尔夫。 奥军虽然失败了,但是仍然坚守着四棱塞不退。 当时军中有谣言说,法国国王秘密遣派了一名使者到奥国皇帝的军营,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 没多久,这个传言越传越广,才知道这是法国国王没有告诉沙尔尼亚王,擅自与奥国签订了休战条约。 意大利军队听说后人人激愤,都说法国国王阴险狡诈,想攻击同盟军。 加富尔急忙赶到沙尔尼亚王的营地,谈了约两个时辰,想迫使国王拒绝休战协议。 沙尔尼亚王没有听从,只是以温言软语安慰他,加富尔于是愤然离去。 加里波的用兵如神,威震意大利全国。 他听闻了休战协议,于是前往沙尔尼亚王居处,祈求解甲归田。 沙尔尼亚王强行留下了他。 当时加富尔已辞职,继位的是拉他基。 拉他基从政,主张按部就班,并非是可以适应时局变化的人才,相比加富尔,他差得太远了。 和约既然已经定了,于是沙尔尼亚王命令义勇军回家休整,加里波的没有听从,他传令军队说:政事的战略方针,并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干预的。 今日虽然奉命卸甲回家,但是以我的观察,现在还没有到提倡文教、停息武事的时候。 趁现在比较空闲,更应当好好训练军队,拥戴我们英明神圣的国王大人,卧薪尝胆,告诫欧洲各列强,从而使他们不敢觊觎我国。 我想离我们听到惊天动地的战争警报声,绝对不会太远。 沙尔尼亚王听从了加里波的的建议,任命加里波的为意大利中央军总督。 任职后,仰望加里波的威名过来从军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当时的军务大臣胡安之,嫉妒加里波的的才能,暗地里破坏加里波的的计划。 加里波的十分生气,认为一个国家小人在内,终究是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于是决定辞职回家。 国王强行留他,加里波的没有同意。 远近各地的人听说后,没有不叹息的;他带领的部队将士,因为加里波的离去,人人都想离开军队。 加里波的于是写了书信安慰他们说:意大利中央军的同志们,你们不要因为我辞了职,便放弃了你们所坚持的神圣主义的满腔热忱。 我和意大利自由党代表的诸君分别,我的心里实际是特别忧伤的。 虽然如此,我想不久以后,我们便会再次相见,一起驰骋战场。 我们应当激励自己,努力去实现我们梦寐不忘的事业,上天知道我们的忠心,终究会有保佑我们成功的一天的。 现在那些愚顽的外交家,丝毫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或许会认为大家都是些愚蠢而不安分的人,也不一定。 然后请大家暂且忍忍吧,今日的休战约定,是不可能长久的,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我们困顿不应当抱有侵略他人的野心,只是我们祖先缔造的江山,一尺一寸也不能让给别人,这是我们应当天天拿着武器去保护的东西。 我们如果可以一直有这个决心,则我这一生,就为了自由而生;我要是死了,也同样是为了自由而死。 只要我们不怕死,就决不会屈服于威力之下。 从今以后,我们就算中途离世,不能够完成这份事业,但是这光复故国的遗志,必定会传给后世子孙,世世代代,永远不会停止。 如果我们能够用这种一雪前耻的志向,以及这种铁血般的意志传给我们的后辈子孙,那么那些压制别人的人,也决不会有高枕无忧的日子。 意大利的各位民众,希望你们不要放下武器,不要背弃你们的首领,不要丧失了严肃的纪律,不要让你们这里面的任何一个人不为国家尽忠。 我们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遇到有违背正义道德的贼人,发誓一定要消灭他们,让他没有一个能活下来。 大家要各自为自己的志向而奋斗,以等待机会的到来。 这将是天下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运。 1860年(咸丰10年)1月,沙尔尼亚首相拉他基免官回家,加富尔重新担任首相。 当时中央意大利各州的人民,全部都响应加里波的的号召,想和沙尔尼亚合并。 然而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想合并中央意大利国,让他的外甥为王。 沙尔尼亚王害怕奥地利和法国交好,于是商议割让沙尔尼亚部威及尼斯两个地方给法国,想以此来让法国放弃自己的计谋。 意大利民众突然听闻这个传言,将信将疑。 这一年加里波的正好当选为尼斯府的议员,他听说后就这件事情质问加富尔,加富尔极力辩解。 然而没多久,事情就暴露了,加富尔禁止议员议论这件事,加里波的从这以后便与加富尔关系不和谐了。 加里波的和加富尔、玛志尼三个人,当时人称意大利建国三杰。 但是却互不和睦,因为各自所处地位不同。 【评论】加里波的和军务大臣胡安之不融洽,愤然辞去了官职,导致他的部下均要辞职,只得再写信劝慰他们留下,并且动之以大义。 他心中可有一丝意气用事的想法? 可有丝毫怨恨失意像个小男人一样的行为? 看他在书信中说的话:我这一生,是为了自由而生;我要是死了,也是为了自由而死。 大丈夫生在乱世,可以死而不死,丢弃忠义,丧失人格,也就是丧失他本身的自由。 吴梅村临终时写的词里,说人生最终将一钱不值,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人到快死的时候,说的话都是真心话,的确是这样的。 平常人一般都知道坚守自己的原则,而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而变,才不免败事。 加里波的和军务大臣不融洽,于是愤然辞职。 然而当战事刚刚平息的时候,首相拉他基命令他解散军队,他也不肯听命令。 他作为军人,应该以服从为天职,这与他信仰自由是同样的道理。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将士在外,君命有些可以不必接受。 当敌人还没有被全部赶走,国家周边到处都是敌警的时候,而想要撤走军队,其中的危险真是有些无法言说。 这时候如果来谈服从,那就是不懂得什么是随机应变的含义了。 发布时间:2025-05-27 14:46:5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