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二章 哥伦布之少年 内容: 一、小学校之生活哥伦布者,意大利国人也,其家世执工业。 父曰德美尼克,有子四人,哥伦布其长也。 西历千四百三十五年,哥伦布生,幼时好海居。 有与谈海上生活者,每倾听不倦。 入小学校,习国文、数学、图画及普通各科。 是时哥伦布甚贫困,父为梳毛业。 日命哥伦布梳毛,哥伦布请于其父,画入学校读书,夜归梳毛。 梳毛本贱业,然西人视职业重,每以安闲无事为羞。 苟能执一业,而其业又无害于社会,则虽甚小者,咸不轻之。 盖以有业者必能自立,不为社会之累。 故人但称哥伦布善读书,并不以操业贱而笑之也。 哥伦布既勤学业,然因家贫不能多买书。 乃又请于其父,以每夜梳毛所得之金,一半助家用,一半为买书之费及学费。 父许之。 于是哥伦布每夜归,梳毛加勤。 父怜其苦,命之就寝。 然其父未寝,哥伦布不寝也。 二、英雄之风仪与性行哥伦布体极雄伟,面长,带赤色,隆准(高鼻也)高颊,两目有光,举动不苟。 年二十余,头发已灰白,盖劳苦之所致也。 饮食不求多量,甘味美服。 一无所好,口善辩论。 然所遇苟非其时,所接苟非其人,则默默不出口。 故不知哥伦布者,咸以哥伦布为讷也(讷,不能言也)。 哥伦布既毕业于小学校,不数年由中学升入大学,专治几何、地理、天文、航海(海上行船也)诸学。 年三十七,游于葡萄牙。 是时哥伦布家益贫。 其父每寄书言,自哥伦布出外,家中乏人梳毛,将不得食矣。 令哥伦布急归,助之梳毛。 哥伦布得父书,惊忧不止。 自思不归,则父将不得食;归,则学问又废。 是时哥伦布因治地理之学,善于制图,乃日制地图卖之,得金不敢用,均寄归以养老父,并为教育其弟之费。 葡萄牙人但知哥伦布得金多,而自奉特俭,咸疑其吝,而不知哥伦布之孝友也。 【批评】西人重职业,故其人咸能自立,而国亦富强。 吾国人每以安闲无事为幸福,视工商为贱业,此所以至于贫弱也。 哥伦布如此穷苦,何以不求亲戚帮助? 何以不向朋友借贷? 吾知哥伦布必曰:梳毛自食无可耻,倚赖他人为生活可耻也。 昼读书,夜梳毛,一半助家用,一半为学费,英雄出身,如此可怜! 或曰:不如此可怜便不能成英雄矣。 吾愿有如此可怜之人勉之。 或又曰:无如此可怜,更容易做英雄矣! 吾愿无如此可怜之人勉之。 肯读书人,又须梳毛;不必梳毛,人又不肯读书。 或曰:惟其必先尝梳毛之苦,而后才肯读书,而后才精地理学,而后才能制图卖图以代梳毛。 因制图卖图,而后地理学才益精,而后才能发现新大陆也。 吾青年男女学生勉之。 做英雄是极不平常,孝友是极平常。 然以哥伦布之极不平常,而卒不能逃却极平常的道理。 可见,英雄也要根本于孝友。 一、哥伦布的小学生活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家中世世代代从事手工业制造。 父亲德美尼克一共有四个子女,哥伦布是长子。 公元1435年,哥伦布出生。 他小时候就向往海上生活,如果有人和他谈论海上生活,他每次都细心倾听,从不感到疲倦。 上小学后,他学习国文、数学、图画和其他普通学科。 当时哥伦布家里很贫困,他的父亲从事手工纺织业。 一天,父亲让哥伦布学习纺织术,哥伦布就向父亲请教,准备白天进入学校读书,晚上回家纺织。 纺织业在当时本来是低贱的职业,但是西方人很重视工作,都以无所事事为羞耻。 如果能够从事一项职业,并且对社会没有危害,那么即使是很小的一项事业,人们都不会轻视它。 所以有职业的人一定能自立于世,不会成为社会的拖累。 因此人们都只称赞哥伦布善于读书,并没有因为他从事的职业低微而嘲笑他。 哥伦布勤于学习,但是因为家庭困窘不能多买书。 于是又向父亲提出请求说,把每天晚上纺织得来的酬金,一半用来补贴家用,一半用来作为买书的钱以及学费。 父亲答应了他。 从此以后,哥伦布每天晚上回家,织布更加勤奋了。 父亲心疼他辛苦,让他先睡。 但只要父亲没有入睡,哥伦布也不会先行睡去。 二、英雄的风范与性行哥伦布体格雄伟,长脸,面带红光,高鼻梁,高颧骨,眼睛炯炯有神,办事一丝不苟。 二十多岁,头发就已经灰白了,大概是劳累导致的。 他吃的不求量多,只要自己觉得味道好即可。 没有什么特殊喜好,只是善于辩论。 然而如果不是在合适的时间,接触的人不是合适的,就会默默不言。 因此,不了解哥伦布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木讷的人。 哥伦布小学毕业以后,没几年就又由中学升入了大学,专攻几何、地理、天文、航海等各学科。 三十七岁的时候,到葡萄牙游学。 这时候哥伦布家中经济更加困难了。 父亲每次寄信给他都说,自从哥伦布离开家以后,家里就没人织布,已经快要没有吃的了。 父亲命令哥伦布快点回家,帮助他织布。 哥伦布收到父亲的信以后,感到非常忧愁。 自己思量:如果不回去,那么父亲将没有吃的;如果回去,那么又将会荒废学业。 这以后,哥伦布凭借对地理的学习,善于绘制地图,就每天画地图卖钱,得到的酬劳都不敢自己用,全寄回家赡养年老的父亲,并且作为弟弟的学费。 葡萄牙人只知道哥伦布得到了很多钱,但自己生活却特别节俭,都觉得他是一个吝啬的人,却不知道哥伦布原来是个友孝之人! 【评论】西方人重视职业,因此他们都能自立,而国家也富强。 我国人民都认为无所事事才是幸福,把工商业看做低贱的职业,这就是导致我国贫穷弱小的原因。 哥伦布如此穷困愁苦,为什么不求他的亲戚帮助他呢? 为什么不向朋友借贷呢? 我想哥伦布肯定会说:靠织布来养活自己不可耻,依赖他人生活才是真正的可耻! 白天读书,晚上织布,一半补贴家用,一半用来做学费,英雄的出身竟是如此可怜! 有人说:如果没那么可怜那么就不能成为所谓的英雄了。 我希望像他一样可怜的人能以他的事迹勉励自己。 有人又说:如果没有这等可怜的遭遇,更容易成为英雄了! 我希望没有这样可怜的人以此勉励自己。 喜欢读书的人,又必须要织布;不用织布的人,又不喜欢读书。 有人说:正是他先尝试了织布之苦,然后才喜欢读书,然后才精通地理学,然后才能画地图卖钱来代替织布。 因为画图卖图,他的地理学才日益精进,然后才能发现新大陆。 我国青年学生应该以此作为勉励。 做英雄是件极其不平常的事情,做到孝顺、友悌倒是常事。 然而以哥伦布极不平常的经历,最后却不能逃脱极平常的人生道理。 由此可见,英雄也要从做孝顺、友爱开始。 发布时间:2025-05-27 17:50:2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