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谈人 内容: 凝眸人间,我们看到人的活动比较深广时,总不知不觉会发生悲悯心。 百物万汇,如此不同,朱紫驳杂,光色交错。 论复杂,真是不可思议。 然而人各有所蔽,又各易为物诱,因之各有是非爱憎。 虽贤愚巧钝,智力悟性相去甚远,思想感情,归纳出来,还不外某几种方式。 人与人似乎不可分。 同情关心与敌视对立,实二而一,同为生命对于外物的两种反应。 恰好如春天和冬天,寒暖交替,两不可缺。 苦乐乘除,方能够把人格扩大,情感淘深。 生命中若仅有嘻嘻哈哈,这人一定变傻,若仅有蹙眉忧愁,这人一定会迂而疯。 俨若上帝派定,人都极自然地对于某事发生同情,某人感到敌对。 人最怕淡漠,怕不理会,怕当他或她在你面前有所表现时,不问好意或恶意,你总视若无睹,听若无闻,行动若无所谓。 不反对,不赞同。 尤其是某一种人,正存心盼望你注意,而你伪不注意,或所作所为他人已俨然看得十分重要,你却表示毫不关心。 你这种对人、对事极端淡漠的态度,实在很容易伤他们的心。 在某种情形下,譬如说同在写文章的情形下吧,对人淡漠,将引起多少不必有的怨恨和误会,就个人十年来的经验,说起来真是不胜举例,感慨系之,只看看和淡漠相反的关心,对人、对事同情或敌对,产生什么现象,就可明白过半了。 如鲁迅,可说是个对人充满同情也充满敌对心的人,不特得过他的好处益处或可以利用利用他的作家、书店经理,对于他的死亡,感到极大的损失。 便是玩政治的,帮闲跑龙头套的、漠不相干的,甚至于被骂过的,如《二丑艺术》所提到的几种人,不是也俨然对于他的死亡,说是感到极大的损失吗? 他逝世二周年时,四川某处地方,曾举行一个纪念会。 开会行礼如仪后,有个商会执行委员、洋货店老板,上台去做了一点钟的演讲。 语气激昂中肯,博得台下许多次鼓掌。 凡熟悉纪念会的,自然都明白话应当怎么说,方能有效果。 属于丧吊,总不外这人是我先觉,是为我们民族而死,我们一定要照他所做的做去,完成未竟之功。 措辞尽管十分笼统,还是无妨。 因为这商会委员话说得极有道理,下台后于是就有几个年轻朋友去向他请教,问他:如何学习鲁迅。 鲁迅写了些什么书,哪一本书写得最好,最值得取法? 那大老板这一来可给愣住了。 完全出他意料以外。 他结结巴巴地说:这个这个慢慢地讨论吧。 这位鲁先生我实在不认识,他会写小说? 我以为他是个革命家。 真料想不到的是,鲁迅生前常常骂过这种人,这种人却来演讲,当他姓鲁,一口气说了一点钟! 博得旁人许多次数鼓掌! 他自己也异常开心! 这个笑话说起来并不可笑,实在使人痛苦。 因为这种事不仅四川发生过,上海或香港另外一个地方,也可能发生。 不仅鲁迅纪念会有这种情形,别的什么会也必然常常有相似情形。 记得数月前朋友女士追悼会,有个人讲到艺术家,就把梅兰芳、李惠堂、张恨水和在场各位拉在一处。 事实上,在场各位都是另外一种人。 大家都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们这个社会,本来即充满痛苦的现象,许多人间喜剧,若从深处看,也都令人油然生悲悯心。 好像心中会发生一个疑问:难道这就是人生吗? 同时,心上还将回答:是的,这就叫作人生,真正原样的人生。 但并不是全部,是一部分。 因为人最怕淡漠,对淡漠不能忍受,所以易轻信与疑心。 有些人你平时对他不大熟,或有意无意逃避过他,使他感到你不会同他相熟时,你若写点什么文章发表,说的虽是人类极普遍的弱点或优点,一种共通的现象,他总容易附会到自己头上去。 话说得好,他终生受用,说得不好,他以为你骂了他,钉在心子上,永拔不去。 你倘若说真话:这并非骂你,正因为我不论何时都并无机会想起你! 这只有使他更不高兴,就为的是你对他淡漠。 你不过淡漠而已,他以为是敌对。 数月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章(《真俗人和假道学》),将社会上到处可以碰头的假时髦女子,称为新式傻大姐。 这种人,特点极显明,一眼看来,好像很解放,很有知识,很活动,甚至于很时髦。 可是,你若明白她多一点时,就知道傻为些什么,像个什么了。 你领教多时,不会觉得如何可笑,正如你不会如别的人觉得她有何可爱。 你只感到人生现象的悲悯,或者对高等教育怀疑。 也许还有点儿同情。 因为或者不是她对不起高等教育,倒是高等教育委屈了她。 文章立论的根据,自然是从千百同一型范女人印象抽出的一个结论。 尼采或斯特林堡,莫泊桑或契诃夫,笔下无不有这种女子的素描,供我们欣赏。 不过说法各有不同罢了。 但都具有同一情形,即悲悯。 总好像要说:上帝,你这是什么意思? 轻信与疑心,既占有许多女人情绪大部分,尤其是轻信,她因之在年轻时照例能听到许多莫名其妙的谄谀,忘了自己,但自己虽忘了,却希望别人谈着她。 我们不能否认,身前,左右,假时髦实在很多。 我们对于肯朴素读书、做人的女子,十分尊敬。 对于假时髦,慢慢地都会敬而远之。 可是古语说:察渊渔者不详。 你懂她,可别说她。 为的是假时髦不会因之变好,凡好表面时髦的她,将生疑心。 说不定且会因之变坏。 坏的坏下来若已几十年,要它好,就自然也得这个数目。 但一般人的感情或理性,却常常不许他们对『时间』这种东西有何认识。 发布时间:2025-05-29 12:54:2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