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九八六年美洲第五届祭孔大典献辞 内容: 一中国历史绵亘五千年。 远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以来,已历两千五百年,乃有孔子出生;又迄今两千五百年。 孔子适居其中心。 实为吾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相传一最高代表人物,承先启后,有其极为杰出莫可比量之重要性。 中国文化人物中之最居重要性,站在最高阶层者为圣人。 孔子以前之圣人,皆居天子地位,即政治上之最高阶层者,如尧、舜、禹、汤、文、武皆是。 惟文王子武王弟周公,亦居最高地位,而实未为天子;乃居臣位,非君位。 孔子生平奉周公为标准,即身不占政治上之最高地位,而实居人品中之最高阶层。 而后世则奉孔子为中国圣人中之最高位。 故其弟子言:夫子贤于尧 舜远矣。 孟子则在孔子以前未居天子高位者中,又举出三圣人:伊尹为圣之任,伯夷为圣之清,柳下惠为圣之和。 而孔子则为圣之时,乃兼任、清、和三德,而随时更迭表现其三德。 则其地位显又高出伊尹、伯夷、柳下惠之上。 后代中国人奉孔子为至圣先师。 自孔子后,惟尊孟子为亚圣,而其他人物则全不再获圣人之称。 此见后代中国人尊崇孔子,以为乃上下古今五千年来一至高无上、莫可伦比之大圣人。 孔子平生言论行事,具载于其及门弟子所编集之《论语》一书中。 自孔子弟子曾子传其学于孔子之孙子思,孟子乃受学于子思之门人,上距孔子已五传逾百年以上。 孟子已在战国时,诸子学群兴,墨翟、杨朱之传尤盛,两家之言盈天下,而孟子则曰:乃吾所愿,则学孔子也。 又曰:能言距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 但当孟子时,《论语》一书尚未正式编纂成书,故《孟子》七篇中,乃不见《论语》之书名。 《论语》之正式行世,当更出孟子之后。 战国百家中,惟道家晚起,犹在杨、墨之后。 庄子与孟子略同时,但《孟子》书中尚未见有庄子。 而《老子》书犹后出。 但庄 老道家陈义高深,略可与儒家孔 孟相伯仲。 自西汉罢黜百家,表彰《五经》,而儒家乃特出百家之上。 孔子作《春秋》,列《五经》中。 其《论语》一书,则为其时一部小学必读书。 西汉《五经》博士中,《礼经》博士传有《小戴礼记》一书,其中有《大学》《中庸》两篇。 考其成书年代,皆当在秦始皇帝时。 两篇中尤以《中庸》一篇,显见已多参杂有道家思想。 在魏 晋 南北朝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庸》一篇备受重视。 隋 唐时,佛教中国化,天台、华严、禅三宗,皆于《中庸》一篇有阐述。 《大学》一篇则自宋代理学家兴起,二程与朱子更常加称引。 《大学》《中庸》遂与《论语》《孟子》共有四书之称。 朱子有《论孟集注》《学庸章句》之作。 元代考试制度,遂以《四书》更驾于《五经》之上,定为考试之重要经典。 如是八百年迄今,《四书》乃为中国人人必读书。 阐论孔学,不得不兼及《四书》,不当专据《论语》一书而止。 其实论孔学,不当仅止于《四书》。 即战国 秦 汉以来两千五百年,凡治孔学者,其言论行事,皆当和会融通,一以贯之,始足以发明孔学之全体真相。 并不当偏在《四书》,更不当偏在《论语》。 惟提纲扼要则《论语》为主,《孟子》《学》《庸》为副,始足以把握孔学之精要。 二居今世姑以《大学》为言。 《大学》有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之后四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为治孔子之道者所必言。 但以今日论,群以欧洲西方学为本,而西方学中实缺天下一观念。 依中国语论,若言形上哲学,当言宇宙。 言自然哲学,当言世界。 论人生哲学,则当言天下。 而西方人观念,凡属人事,则仅以国家为限。 至康德始言国际,近代则有百五十国以上列入国际联盟,而尚有在此联盟之外者。 但在国际一观念之上,并无天下一观念。 中国则自古有封建诸侯,但诸侯之上有天子,如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皆是。 故中国自古为一封建制度,而封建之上,实尚有一天子,仍属大一统局面;与近人所想之封建列国并立大不同。 故孔子虽据当时鲁国史官所载作《春秋》,而曰:《春秋》,天子之事也。 列国之上,尚有中央周天子一高位。 孔子又曰: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 是在孔子理想中,虽不能向上追复西周之旧,而仍必为东周,仍当有一天子在上。 与今日之所谓国际联盟,有其大不同处。 近代人惟因缺一天下观,遂使列国相争,迄无宁日。 最近自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又继之以美、苏相争。 甚至核子战争如在眼前,不论胜败,数百万以上之人生,顷刻间即可葬送于核子弹轰炸之下。 稍有人道观念,又何忍出此。 孟子言:天下定于一。 谁能一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傥谓核子武器大量杀人可以一天下,则诚出中国人想像之外矣。 傥果谓大量杀人可以一天下,则人生之意义价值又何在? 若谓大量杀人不足以一天下,则又何必为此核子武器之争? 此皆无说可通者。 抑且西方人不仅在国之上无天下观,亦且于国之下无家庭观。 西方人之家,仅当中国家之前一半。 子女长大成婚,即各自别成一家,与父母家分离,不再和合。 中国则重孝道,为子女者决不离父母而独立。 中国家庭又分内外,夫妇成婚,女家则称外家,女婿对岳父母有半子之称。 如三代时,姬、姜两族,常如一家。 故中国由家成国,以至于天下,始终是一贯相承,无大分别。 而其主要中心,则在己之一身。 人之一己,必分男女两性。 此乃自然,中国人则谓之天命。 男女相结合为夫妇,则乃人伦之始;由夫妇而有父子、兄弟,乃至于国与天下君臣、朋友两伦,皆从天生己之分为男女来。 即是说人伦乃从天道来。 孔子特提出一仁字为人生大道,《论语》一书主要即在讨论此一仁字。 而仁字乃为西方人所无有,特难以西方一字相译。 孔子弟子有子说:孝弟为仁之本。 孝弟之道,实即仁道,即人与人相处之道之本源所在。 使人与人不能以仁道相处,则惟有仗法律作种种防止。 西方人重法律,即从其不知有仁道始。 三今言教育,西方自希腊时已有之。 亚里士多德言:我爱吾师,我尤爱真理。 仍为一种个人主义。 重自发现、自创造,不重师传。 但不知人生真理,尤贵在人之相爱。 其他真理,皆从此人之相爱之一心,即相爱之性情来。 岂有在人类性情相爱之上,别有真理? 试观其他有生物,相互间,岂不各有一番相爱之表显? 是此生物相爱之真理,并不专限于人类。 如此则今日所发明之核子武器之大群杀害,已远越乎人类相爱之真情以外,岂可亦认其为是一真理? 当知核子武器杀人乃物理,非人道,即非人生真理。 西方人亦言人类爱情。 罗马时代开始有宗教,犹太人耶稣,以上帝独生子教人爱上帝。 但凯撒事凯撒管,人类相互间事耶稣不管,于是耶稣乃上十字架。 故此下之教徒,乃以耶稣之十字架表示其宗教精神。 则今日之核子武器,岂得谓是十字架之更进步的创造? 岂真是凯撒之道之更为进步乎? 西方近代高等教育,亦始自教会。 除宣传教义外,尚有两专门。 一为律师,教人为罪人申冤,为罪人抱不平。 一为医学,教人为人治病。 皆有一分人类相爱之义。 但今日发明了核子武器,则律师与医生皆所不能救,不知又当学如何作对付? 其次宗教以外之教育,则始于德国之国民教育。 人生惟当为一国民,上帝以外,一切事惟当管理于凯撒,其他乃无教育中心可言。 则西方人之真理中,亦可谓并无人对人之真理可言。 如中国人之修身、齐家,皆非西方人之教育内容。 而平天下则更所不论。 中国无宗教,而极重教育。 教育中最高最大之教师则为孔子。 故孔子为中国之至圣先师。 孔子教人主在仁,仁即人生之大道,即人与人相亲相爱之道。 亦可谓乃人类相互间之一番同情心。 欲发抒此一番人类相互间之同情心,最先则本源于婴孩之对其父母兄姐,故曰孝弟为仁之本。 其次长大成人,乃移此一番情感来对国、对天下,故曰移孝作忠。 四中国人言忠,其道在尽己以对人。 而言忠道则又必言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恕道。 在美国,远在南北战争时,有一将军,退休后寓居纽约附近,独身不娶,性情怪癖。 家中仆人皆遭谩骂,中途离去。 有中国 山东籍一华工丁龙,亦投身到将军家为仆,亦以遭谩骂而离去。 后此将军家遭火灾,丁龙闻讯,自来相助。 告将军:我原籍中国 山东省,古圣人孔子乃我同乡,教人忠恕之道,己所勿欲毋施于人。 今将军遭苦难,一人独居难堪,余特来追随相助。 将军闻言大惊异,谓不知君乃能读古圣人书。 丁龙言:余不识字,不能读书,乃幼时闻父训知此。 将军谓汝父能读圣人书,亦大佳。 丁龙又谓:余父亦不识字,亦不能读书,乃闻之祖父、曾祖父以上;亦皆不能识字,不能读书,乃上代之家传知有此。 此将军闻言大加嘉许,乃相交如朋友。 积有年,丁龙患病将不起,告将军谓:得将军历年资养,衣食居住皆得安足。 今病不起,将军历年所给薪资,余皆积存。 此间无深交,老家无亲属,愿归还将军,聊报积年爱顾之情。 丁龙死,此将军乃将其遗存,并增巨款,赠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设一讲座,专以研究中国文化为务。 但此讲座历任人选皆美国人,不闻聘中国人任之。 中国人留学美国,或在哥伦比亚大学,或在其他大学者,学成归国,亦从不谈及丁龙事。 余于一九六〇年亲赴美国,乃始知有丁龙其人其事。 每以与台湾之吴凤并举。 吴凤虽读书识字,亦非一学者。 然此两人皆真有得于孔子之遗教,足为后人百世之师。 此乃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所得之佳果。 纪念孔子,求知孔子之道,能如吴凤、丁龙其人,斯亦可矣。 而岂必以专门读书,成一学者乃为贵! 吴凤者,乃晚清 同 光时,在台湾,为平地人与山地人通商一通事。 其时山地民族好杀人,每年必以一人头为祭。 吴凤任通事,得山地民族之好感,劝勿再杀人。 每年即以所积存之人头,择一为祭。 如是有年,人头已尽。 山地人又欲下山杀人,以告吴凤。 吴凤尽力劝阻,山地人不听。 吴凤乃告以某晨某处山路上有一骑马者过,可杀之以祭。 山地人从其言。 乃知所杀即吴凤。 大悔憾,此后乃止杀人之俗。 如吴凤之以身劝杀,此即孔子之所谓杀身成仁,亦可谓曲尽其忠于对人之所能至矣。 今台湾之山地民族与平地居民和好如一家,则皆吴凤往年之功。 至今有吴凤庙,受人崇拜。 中国人言非吾族类,其心必异,此乃言其相互积习之心。 又言中国而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则中国之,此则言其修养道义之心,即人类之文化心。 今逢美西旧金山举办祭孔大典,诸君远在美国,余则羁老在台,皆远离大陆本土。 然孔子亦欲居九夷。 故中国人言天下一家,亦皆从其文化言。 其文化之大本,则出自人之各己之一心。 其心变,斯文化亦随而变。 中国人之所谓道一风同,其所望则在此心之道之常存而不变。 风之随时而必变,仍以能不变其心之所存为贵。 愿吾当今国人其相互共勉之。 (一九八六年十月应美 旧金山华侨邀稿而作) 发布时间:2025-05-29 15:20:0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