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苏幕遮·草》全文及赏析_梅尧臣 内容: ●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一江一 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一陽一,翠色和烟老。 梅尧臣词作鉴赏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 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 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 “雨后一江一 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彻、一江一 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 “庾郎”本指庾信。 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 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 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 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 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 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之意。 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以自然界春一色 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 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 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一陽一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一色 准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 欧公击节赏之。 ”梅词与林词究竟孰优孰劣,读者诸君自有分解。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6-08 11:43:4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