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祭义 内容: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 霜露旣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春,雨露旣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 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致爱则存,致悫则着。 着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 忌日不用,非不祥也。 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 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 飨者,乡也。 乡之,然后能飨焉。 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 君牵牲,夫人奠盎。 君献尸,夫人荐豆。 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 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 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文王与? 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文王之诗也。 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 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 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趋趋以数。 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 ”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 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 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 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 夫言,岂一端而已? 夫各有所当也。 ”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宫室旣修,墙屋旣设,百物旣备,夫妇齐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 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 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 “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 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 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于面。 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也;荐而不欲,不爱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 如是而祭,失之矣。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贵有德,何为也? 为其近于道也。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 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敬长,为其近于兄也。 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 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 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 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 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 祭之日,君牵牲,穆荅君,卿大夫序从。 旣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祖,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膋,乃退。 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 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日出于东,月生于西。 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 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 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 致让,以去争也。 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 ”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 百众以畏,万明以服。 ”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谓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 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 二端旣立,报以二礼。 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 此教众反始也。 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 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 是故昔者天子为藉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 诸侯为藉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齐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齐戒沐浴而躬朝之。 牺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 君召牛,纳而视之,择其毛而卜之,吉,然后养之。 君皮弁素积,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 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 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 岁旣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 夫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 ”遂副袆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 古之献茧者,其率用此与! 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文章。 服旣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 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乐极和,礼极顺。 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与争也;望其容貌,而众不生慢易焉。 故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众莫不承顺。 故曰:“致礼乐之道,而天下塞焉,举而措之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 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 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 ”曾子曰:“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于亲,敢不敬乎? 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 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 ’如此,所谓孝也已。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 父母旣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 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 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 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 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 父母爱之,嘉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旣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谓礼终。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 ”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 善如尔之问也! 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 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 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 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 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 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 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 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 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 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 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 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矣。 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揔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 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大子齿。 天子巡守,诸侯待于竟。 天子先见百年者。 八、十九十者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 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 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 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 示不敢专,以尊天也。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教不伐以尊贤也。 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 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 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 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 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 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 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发布时间:2025-06-09 17:56:2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