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忌用转下 内容: 《内经》并无转下之说,止言发散,又止言辛甘发散为阳。 辛温之药达表则自然汗散,攻里则自然开通。 (据先生之论谓辛甘发散为阳,故表邪解而里自和,非辛甘能攻里也,后人当活看。)非若寒苦之药,动人脏腑,泄人元气也。 夫巴豆、硝黄之类能直穿脏腑,非大积大聚,元气壮实者,不敢轻用。 今之庸医不问虚实,动辄便行转下,以泄六腑各气,转生他证。 重则脾胃渐衰,不进饮食,肌肉消瘦而死。 又俗云∶春行夏补,至秋时须服通行药数剂,以泄夏月积热,此语甚讹。 (俗医惯将此数语印人耳目,夫《内经》四时调养生长收藏之道,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何等圆活,而愚人执守一说,不肯精求《灵》、《素》,良可慨也!)夫热在内,自然从五脏六腑及大小便中泄出。 若以凉药泄热,吾恐热气未去一分,而元气已衰九分。 尝观服转药一剂,则有五七日饮食脾胃不能复旧。 况乎三焦暖热方能腐熟水谷,若一刻无火则肌肤冰冷,阳气脱尽而死矣。 故《内经》止有沉寒痼冷之论,未有积热纯阳之说。 纵然积热为病,一服转下便可解救。 若阴寒为病,则四肢逆冷,死在须臾。 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 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 (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自是热证,然有一种面青脉急,或面黑脉微,手足厥冷者,又属阴证。 此系无附之阳,必死之证,若治之早或有生者。)今人于并无以上热证,而亦概用寒凉转下,必欲尽去其热,吾不知将以何为生气。 夫人身无热则阳气尽矣。 此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业医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发布时间:2025-06-10 10:35:5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