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要知缓急 内容: 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 (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 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 庸医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当用何药,概以温平试之。 若缓病尚可,设遇大病则为误不小,故名养杀人。 若缓病投以急药,是欲速其效,殊不知攻急则变生,所谓逼杀人也。 (二者之误,今世医家比比,胆怯者蹈养杀之弊,心粗者逞逼杀之害。 医本生人,乃为杀薮,悲哉!)余观京师名医吕实者,亦熟此法,但不早用,惟先用温平药调治,及至危笃,方议灼艾丹附等事,多不效,乃曰∶此天命也。 殊不知救挽已迟,藏气败绝,虽灵丹妙药,无能为矣。 余亲见彼治一伤寒第五日,昏睡谵语,六脉洪大,以为胃中有热,以承气下之,四更即死矣。 六脉之大,非洪也,乃阳气将脱,故见此耳。 治以下药,更虚其阴,则阳无所附而死速矣。 若先于脐下灸三百壮,固住脾肾之气;内服保元丹、敛阳丹,饮姜附汤,过三日,自然汗出而愈。 余治一伤寒,亦昏睡妄语,六脉弦大。 余曰脉大而昏睡。 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之治。 (先生真仁人也,强治之心,余颇有之,第以人不我信,且又碍于言讷而不肯为,究非真行仁术之人,常以此自愧。)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患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患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 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 (今时姑息成风,灸法难行,余尝叹曰∶人参虽救命之品,姜附尤有回阳之功,无如世人不识,俗医痛扫,良可慨也。)余思前证,少阴病也。 发昏谵语,全似阳证,若时投以承气,岂得不死。 故耳聋不呻吟,身生赤黑靥,而十指冷至脚面,身重如山,口多痰唾,时发躁热者,皆少阴证也。 仲景以耳聋系之少阳,谵语归之阳明,用柴胡承气辈误人不少。 夫但知少阳脉循胁络耳,却不思耳窍属肾,以耳聋归少阳,此仲景所未到之处也。 (耳聋仲景作宗气虚论,未尝归少阳。 至于谵语,论中言神气虚者多,若阳明证中不过数条而已,先生故加贬驳,未免有意索瘢。) 发布时间:2025-06-10 10:43:4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