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御街行》赏析 内容: ●御街行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词作鉴赏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 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一交一 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 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 夜,是秋夜。 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 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 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 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一声 ,由秋声而感知寒意。 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 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 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 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 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 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 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 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 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自《诗经。 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 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 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谙尽孤眠滋味。 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 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 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 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一体 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 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6-10 12:22:5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