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八声甘州》原文翻译赏析 内容: 《八声甘州》赏析【原文】八声甘州[宋]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 潇潇,雨声急骤;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陽照在楼上。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 关河,山河,关山河流。 残陽,夕陽。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 是处,到处。 红,指花。 翠,指叶。 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 苒苒,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停止,凋零。 临:面对。 渺邈:遥远。 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思,心思。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 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 淹留,久留他乡。 佳人:美人。 顒(yng)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 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 争知,怎知。 阑干,同栏杆。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翻译】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 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 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 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 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 【赏析】柳永(985-1053),字耆清,初名三变,后改为永,字景庄。 宋初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 柳永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他不顾士大夫们的轻视和排斥,使用生动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 他的词句出于自然,备受大众的喜爱,因而有凡有净水饮处即能歌永词的声誉。 又词集《乐章集》。 本词写的是怀乡思人的凄苦心情。 诗人在暮雨萧萧、霜风凄紧的秋日登高临远,面对着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万物萧疏,大江东流,难免勾起怀乡思人的悲秋情怀,然而又能对谁诉说呢? 上阙: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 秋雨,秋风,秋陽,秋华,秋水,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阙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秋,本是一个季节,一种时令,并非实物,是无法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来的,一个洗字,将秋化虚为实,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状如在眼前,仿佛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了。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句首一渐字,表明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日渐加深。 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乡和亲人。 在词的结构设置上,这三句词又承担了总领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顺理成章,一气铺陈而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下阙:重笔抒情,写怀乡思人之情愁。 作品由怀念的人的联想,写到未出场的被怀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获得层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想要登高临远眺望遥远的家乡,又不忍,原因是思乡过切,归乡不能,矛盾心理可见一斑。 归思难收,极言乡愁之凄切。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回顾反思。 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 佳人也好,自己也罢,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诗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 词作情景交一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这种情景交织展开铺叙的写法是长调慢词新发展的一种写法,柳永词在这方面有重要创造,这首词也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词在结构构思上颇具独到之处,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对渐望叹想等几个单音节词,语气短促,起句有力。 如对渐两个短促的单音节的起句和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秋之景象,就使读者可以想象作品在缠一绵哀婉之中特有的那种萧飒高远的秋声秋色*。 是处、惟有等词语又在转折处巧妙地起着衔接的作用,进而使词作极尽铺陈又语言顺畅。 作品还具有意境舒展高远,写景层次清晰,抒情淋一漓浓郁,语言通俗形象凝练,气韵浑厚清劲精妙等特点,堪称叙写离愁别绪这一传统主题诗词之上品。 二零零九年一月十七日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6-10 12:36:4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