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夕爱情诗词:《二郎神》赏析 内容: 二郎神柳永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 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 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上片着重写天上,开篇以细致轻便的笔调描绘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围,诱人进入浪漫的遐想界。 首韵炎光射,说明炎夏暑热已退,一开头即点出秋令。 炎光谓骄陽,代指夏暑。 先说初秋,再从入暮写起,导入七夕:阵黄昏过雨,轻洒芳尘,预示晚上将是气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由气候带出场景。 庭户是七夕乞巧的活动场所。 古时人们于七夕佳期,往往庭前观望天上牛郎织女的相会。 接下来一句天如水、玉钩遥挂意思是说: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想象织女嗟叹久与丈夫分离,将赴佳期时心情急切,于是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 织女本为星名,故称星娥。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表现了人们盼望天上牛郎织女幸福地相会。 他们凝视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而银河耿耿发亮,牛郎织女终于欢聚,了却一年的相思之债。 上片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从景物描写到幻想神游的推移中,寄寓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美好遐想。 的场面,也无热闹浓烈的气氛,各家于庭户乞巧望月,显得闲静幽雅。 这种闲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寻常的深意。 词人强调须知此景,古今无价,提醒人们珍惜佳期,从中足见柳永对七夕的特殊重视,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观念。 以下数句着重写民间七夕的活动,首先是乞巧。 据古代岁时杂书和宋人笔记,所谓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 这是妇女们的事。 楼上女是说此女本居于楼上,穿针乞巧时才来到庭中的。 所以接着说:抬粉面,加以云鬟相亚,写姑娘们虔诚地手执金针,仰望夜空,乌云般美丽的发鬟都向后低垂。 亚通压,谓低垂之状。 此句写得形神兼备,廖廖数语,姑娘们追求巧艺的热切与虔诚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了。 接下来的一句: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回廊影下,写七夕的另一项重要活动,这既是词人浪漫的想象,也是历史的真实。 自唐明皇与杨妃初次相见,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他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就传为情史佳话。 唐宋时男一女选择七夕定情,交换信物,夜半私语,可能也是民俗之一。 作者将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绾合一起,毫无痕迹,充分表现了节序的特定内容。 词的上片主要写天上的情景,下片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结尾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既总结全词,又点明主题。 它表达了词人对普天下有情一人的美好祝愿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热诚而广阔的胸怀。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 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 这呼唤,久远地回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6-10 12:38:5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