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暑 避 内容: 有福之人,散处四方,夏日炎热,聚于青岛,是谓避暑。 无福之人,蛰居一隅,寒暑不侵,死不动窝;幸在青岛,暑气欠猛,随着享福,是谓暑避。 前者是师出有名,堂堂正正,好不威风;后者是歪打正着,马马虎虎,穷混而已。 可是,有福之人到底命大,无福之人泄气到底:有福者避暑,而暑避矣;无福者暑避,而罪来矣。 就拿在下而言,作事于青岛,暑气天然不来,是亦暑避者流也。 可是,海岸走走,遇上二三老友,多年不见,理当请吃小馆。 避暑者得吃得喝,暑避者几乎破产;面子事儿,朋友的交情,死而不怨,毛病在天。 吃小馆而外,更当伴游湛山崂山等处,汽车呜呜,洋钱铮铮,口袋无底,望洋兴叹。 逝者如斯夫,洋钱一去不复返。 炮台已看过十八次,明天又是早八点见,看看德国的炮台,没错儿! 为德国吹牛,仿佛是精神胜利。 海岸不敢再去,闭门家中坐,连苍蝇也进不来,岂但避暑,兼作蛰宿。 哼,快信来矣,祈到站继以电报,代定旅舍于是拿起腿来,而车站,而码头,而旅馆,而中国旅行社昼夜奔忙,慷慨激昂,暑避者大汗满头,或者是五行多水。 这还是好的,更有三更半夜,敲门如雷;起来一看,大小三军,来了一旅,俱是知己哥儿们,携老扶幼,怀抱的娃娃足够一桌,行李五十余件。 于是天翻地覆,楼梯底下支架木床,书架上横睡娃娃,凉台上搭帐棚,一直闹到天亮,大家都夸青岛真凉快。 再加上四届铁展,乃更伤心。 不去吧,似嫌怯懦;去吧,还能不带皮夹? 牙关咬定,仁者有勇,直奔铁展,售品所处有吸钞石,票子自己会飞。 饱载而归,到家细看,一样儿必需的没有,开始悲观。 由此看来,暑避之流顶好投海,好在还方便。 原载1935年7月28日《青岛民报避暑录话》 发布时间:2025-06-13 17:15:1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