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卖油翁》原文·译文·赏析 内容: 卖油翁 欧陽修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作者 欧陽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陽)。 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 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陽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 朱熹说:欧陽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欧陽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陽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陽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陽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陽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陽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陽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一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陽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卒谥文忠。 出处及写作背景 《卖油翁》选自《欧陽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陽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陽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曾经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一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他也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陈尧咨问道:你也会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也很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注释 善:擅长 以此:因此 自矜:自夸 尝:曾经 释:放下 立:站立 睨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 其:指代陈尧咨 发:射一出 矢:箭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但:只是 微:略微 颔:点头 尔:你 知:懂得 射:射技 精:精湛,高超,高明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只 忿然:生气的样子 安:怎么 以:凭借 知:知道 酌油:倒油 乃:于是,就 取:拿出 置:放 覆:盖 徐:慢慢地 杓:勺子 沥之:向下灌注 因:于是 遣:打发 遣之:让他走赏析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一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 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 并以此自豪。 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陈尧咨善于射箭,号称当世无双,他也很以之自豪,能够八九不离十,实在也算可以的了。 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卖油翁,闲着没事,眯起眼睛,似看非看,毫不钦佩,更无赞叹之意,但微颔之,表示还马马虎虎。 这使陈尧咨感到纳闷,想来在自己的赫赫声威下,其人表露不敬必然有所蹊跷,便好奇地问: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哪知这个老头轻描淡写地回答:无他,但手熟尔。 这不免使以坏脾气著称的陈尧咨大为难堪,不禁大怒斥责道:尔安敢轻吾射! 按照他有名的急性*子,肯定想以藐视官长之罪打这老头一顿板子。 当然世人也觉得老头子未免狂妄无礼,因为陈尧咨的箭艺确实很好了这一扬一抑其实是作者的精心之笔,目的是引出下文来。 从钱眼里注油入葫芦,不漏一滴,不沾钱孔,比射箭十中八九并不见得容易,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读到此,我们对上文的但手熟耳有了重新的认识,看来一个普通人在劳动中总结领悟出的哲理确实是至理名言,令人心服口服。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熟能生巧这个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 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中心 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练出来的。 只要肯下功夫,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6-14 12:36: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