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前集卷七 内容: 酒食【题解】本篇杂记各类酒食品目以及制作方法,是研究唐代饮食文化的重要文献。 前三条昆仑觞、碧筒杯、青田核是关于酒的记载,下面五条是关于各种奇珍异食的典故,其后是各种极为讲究的制作方法,最后是上层社会的各种名吃等等。 段成式不仅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还是一位具有极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士大夫,所以他眼中笔下的饮食生活也带有高度艺术化的特征。 7. 1魏贾,家累千金,博学,善著作。 有苍头善别水[1],常令乘小艇于黄河中,以瓠匏接河源水[2]。 一日不过七八升。 经宿,器中色赤如绛,以酿酒,名昆仑觞[3]。 酒之芳味,世中所绝。 曾以三十斛上魏庄帝[4]。 【注释】[1]苍头:汉代的仆役都以青巾作为头饰,故称苍头。 [2]瓠匏(h po):葫芦对剖做成的瓢。 [3]昆仑觞(shāng):《山海经》记载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故以名此酒。 觞,酒器。 这里代指酒。 [4]魏庄帝(507530):即为元子攸。 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彭城王元勰第三子。 武泰元年(528)于河阳即帝位。 永安三年(530)被杀。 【译文】北魏的贾,家境富有,博学多知,善于写作。 他有一名奴仆擅长辨别水质,就经常让他坐着小艇到黄河中流,用葫芦瓢取来自昆仑山的河源之水。 一天只能取七八升。 过一晚,容器中的水颜色深红,就用它来酿酒,酒名为昆仑觞。 酒的芳香气味,世间绝无。 贾曾拿三十斛昆仑觞献给魏庄帝。 7. 2历城北有使君林[1]。 魏正始中[2],郑公悫三伏之际[3],每率宾僚避暑于此。 取大莲叶,置砚格上[4],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5],传噏之[6],名为碧筒杯。 历下敩之[7],言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注释】[1]使君:汉代称太守、刺史为使君,以后用作州郡长官之尊称。 [2]正始: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04508)。 [3]郑公悫(qu):即为郑悫,北魏时人。 三伏: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每伏十天。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4]砚格:放砚台的木格。 [5]轮菌:即轮囷(qūn),屈曲盘绕的样子。 [6]噏(xī):同吸。 [7]历下:即历城(今济南),城在历山之下,故名。 敩(xio):仿效。 【译文】历城北边有个使君林。 北魏正始年间,郑悫常在三伏天带着宾客幕僚到这里避暑。 拿一张大荷叶,放在砚格上,盛酒三升,用簪子刺穿荷叶根部,让叶面和叶柄相通,然后把叶柄盘曲起来,如同大象鼻子一样,互相传递着吸酒,并起名为碧筒杯。 历下人纷纷仿效,说酒香和着莲香,清冽之味,胜过泉水。 7. 3青田核[1],莫知其树实之形。 核大如六升瓠,注水其中,俄倾水成酒[2]。 一名青田壶,亦曰青田酒。 蜀后主有桃核两扇[3],每扇著仁处,约盛水五升。 良久,水成酒,味醉人。 更互贮水,以供其宴。 即不知得自何处。 【注释】[1]青田核:晋崔豹《古今注》卷下:乌孙国有青田核,莫测其树实之形,至中国者,但得其核耳。 核大如六升瓠,空之以盛水,俄而成酒,味甚醇美。 刘璋得两核,集宾客设之,常供二十人之饮,一核尽,一核所盛复饮,饮尽,随更注水,随尽随盛。 不可久置,久置则苦不可饮。 名曰青田酒。 [2]俄倾:即俄顷,很快。 [3]蜀后主:即为刘禅(207271)。 小名阿斗,刘备子。 十七岁即位,蜀亡降魏,迁洛阳,封安乐公。 【译文】青田桃核,不知道树和果实的形状。 桃核的大小相当于六升的葫芦,在里面注满水,一会儿水就变成了酒。 又叫青田壶,那酒也就叫青田酒。 蜀汉后主有青田桃核两扇,每扇装桃仁的地方大约盛五升水。 过一会儿,水变成酒,酒味醉人。 两扇桃核交替着盛水变酒,供应宴饮。 但不知桃核从何处得来。 7. 4武溪夷田强[1],遣长子鲁居上城,次子玉居中城,小子仓居下城,三垒相次,以拒王莽[2]。 光武二十四年[3],遣武威将军刘尚征之。 尚未至,仓获白鳖为臛,举烽请两兄[4],兄至,无事。 及尚军来,仓举火,鲁等以为不实,仓遂战而死。 【注释】[1]武溪:河流名。 其流域在今湖南泸溪一带。 《后汉书南蛮传》: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 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长沙、武陵兵万余人,乘船溯沅水入武溪击之。 [2]王莽(前4523):字巨臣。 西汉元帝皇后之侄。 初始元年(9)篡汉自立,改国号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3]光武:即为刘秀(前657)。 汉高祖九世孙,长于民间。 王莽地皇三年(22),从其兄起兵舂陵,受命于更始皇帝刘玄。 更始三年(25),刘秀即帝位,定都洛阳,改元建武,是为东汉。 另按,据注[1]引文,此事应为建武二十三年。 [4]烽:烽火,用以传递警情的烟火。 【译文】武溪蛮夷田强,派长子田鲁居守上城,次子田玉居守中城,幼子田仓居守下城,三座城垒相互呼应,以对抗王莽。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朝廷派遣武威将军刘尚征讨。 刘尚大军还没到,田仓捉到白鳖,做成鳖汤,竟然点起烽火请两位兄长,田鲁、田玉到了,发现并无紧急军情。 后来刘尚大军到了,田仓又点燃烽火,田鲁等人以为又是闹着玩就没理会,田仓就战死了。 7. 5梁刘孝仪食鲭鲊[1],曰:五侯九伯[2],令尽征之。 魏使崔劼、李骞在坐,劼曰:中丞之任,未应已得分陕[3]? 骞曰:若然,中丞四履[4],当至穆陵[5]。 孝仪曰:邺中鹿尾[6],乃酒肴之最。 劼曰:生鱼熊掌,《孟子》所称[7];鸡跖、猩唇[8],《吕氏》所尚[9]。 鹿尾乃有奇味,竟不载书籍,每用为怪。 孝仪曰:实自如此,或是古今好尚不同。 梁贺季曰[10]:青州蟹黄[11],乃为郑氏所记[12]。 此物不书,未解所以。 骞曰:郑亦称益州鹿[13],但未是尾耳。 【注释】[1]刘孝仪:即为刘潜(494550),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历官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临海太守、都官尚书、豫章内史等。 鲭鲊(zhēng zhǎ):即五侯鲭,一种美味佳肴。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往来。 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 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鲭,鱼和肉合烧的菜肴。 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等。 [2]五侯九伯:《左传僖公四年》管仲语: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 九伯,九州之伯。 又,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同日封外戚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时称五侯。 注[1]引文所说的五侯不相能,即此之谓。 按,关于刘孝仪这句话,许逸民《酉阳杂俎校笺》解释说:此时刘孝仪面对魏使,正在食鲭鲊,故由五侯鲭引入《左传》五侯九伯,令尽征之之典,暗喻南北朝之际,梁朝居大,足以号令天下,藉以藐视魏使。 [3]分陕:周公、召公分陕而治。 《春秋公羊传隐公五年》: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后来重臣出镇一方,也称分陕。 陕,其地在今河南陕县。 许逸民注评《酉阳杂俎》:崔劼的话是反击刘孝仪之词,意思是说,如此说来,你这御史中丞恐怕是被贬作地方官了吧。 [4]四履:四至。 [5]穆陵: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穆陵)疑即今湖北省麻城县北一百里与河南省光山县、新县接界之穆陵关(一作木陵关)。 按,李骞说的这句话,也出自《左传僖公四年》,详注[2]引文。 [6]邺中:即邺城(今河北临漳),时为魏之都城。 [7]生鱼熊掌,《孟子》所称:语出《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8]鸡跖(zh):鸡爪。 [9]《吕氏》所尚:《吕氏春秋》卷四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 同书卷一四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 尚,推崇。 [10]贺季:南朝梁臣,贺玚(452510)次子。 历尚书祠部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步兵校尉,中书黄门郎。 [11]青州:古为九州之一。 后为历代州府名。 辖领不一,清代青州治今山东益都。 [12]郑氏:即为郑玄(127200)。 东汉经学家,遍注群经。 《周礼天官》庖人:共祭祀之好羞。 郑玄注: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虽非常物,进之孝也。 [13]益州:今成都。 鹿(wěi):《礼记内则》:或曰麋鹿鱼为菹。 郑玄注:今益州有鹿者。 陆德明《经典释文》:益州人取鹿杀而埋之地中,令臭乃出食之,名鹿是也。 【译文】梁朝刘孝仪一边食用五侯鲭,一边含沙射影地说:五侯九伯,令尽征之。 魏朝使者崔劼、李骞同在宴席,崔劼讽刺说:中丞的职位,不会是已经做了地方官了吧? 李骞接着说:要真是做了地方官,中丞您步履所至,应该已经到了南边很远的穆陵了。 刘孝仪说:魏朝邺城的鹿尾巴,真是最美的佳肴啊! 崔劼说:生鱼熊掌,是《孟子》提到的美味;鸡爪猩唇,《吕氏春秋》也十分推赏。 鹿尾真有奇特的美味,竟然不见经典记载,我一直觉得很奇怪。 刘孝仪只好说:的确是这样,或许是古今的喜好不同吧。 梁朝的贺季说:青州的蟹黄,就被郑玄记载下来了。 鹿尾竟然不见记载,不明白是什么缘故。 李骞说:郑玄也提到益州的鹿,只不是鹿尾罢了。 7. 6何胤侈于味[1],食必方丈[2],后稍欲去其甚者,犹食白鱼、脯、糖蟹[3],使门人议之。 学生锺岏议曰[4]:之就脯,骤于屈伸,而蟹之将糖,躁扰弥甚。 仁人用意,深怀如怛[5]。 至于车螯、母蛎[6],眉目内阙,惭浑沌之奇[7];唇吻外缄[8],非金人之慎[9];不荣不悴[10],曾草木之不若;无馨无臭,与瓦砾而何异? 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 【注释】[1]何胤(446531):字子季,庐江灊(今安徽霍山)人。 起家秘书郎,历官太子中庶子、国子祭酒、侍中。 建武四年(497)归隐会稽东山。 梁兴,屡召不赴,居虎丘讲佛经。 [2]食必方丈:极言肴馔之盛,杂然前陈有一丈见方之地。 [3](shn)脯:鳝鱼干。 ,同鳝。 脯,肉干。 糖蟹:以糖腌藏的蟹。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八记载有具体的制作方法。 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有详细考证。 [4]锺岏:字长岳,荥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 锺嵘(《诗品》作者)之弟。 [5]怛(d):这里是悲悯的意思。 [6]车螯:一种蛤类。 俗称昌蛾蜃,壳紫色,璀璨如玉,有斑点,自古即为海味珍品。 母蛎:即牡蛎。 [7]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浑然一体,身无七窍。 奇(jī):命运不好。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8]缄:闭上。 [9]金人之慎:汉刘向《说苑》卷十:孔子之周,观于太庙。 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戒之哉! 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10]悴:凋零,枯萎。 【译文】何胤嗜好美味,每次用餐必定山珍海味摆得满满的,后来逐渐想减少铺张,但仍然还食用白鱼、鳝干、糖蟹,并让门人进行评论。 学生锺岏评论说:鳝鱼制成肉干,定会痛苦屈伸,螃蟹置于糖中,焦躁挣扎更甚。 仁人之心,深怀悲悯。 至于车螯、牡蛎,没有眉眼,自惭和浑沌一样命薄;嘴唇紧闭,并非如金人三缄其口;不荣不枯,不如草木;无香无臭,跟瓦砾有什么区别? 所以应该置于厨房,填人口腹。 7. 7后梁韦琳[1],京兆人,南迁于襄阳[2]。 天保中[3],为舍人,涉猎有才藻,善剧谈。 尝为《表》,以讥刺时人。 其词曰:臣言:伏见除书,以臣为糁熬将军、油蒸校尉、臛州刺史[4],脯腊如故。 肃承将命,灰身屏息[5],凭笼临鼎,载兢载惕[6]。 臣美愧夏鳣[7],味惭冬鲤,常怀鲐腹之诮[8],每惧鳖岩之讥[9],是以嗽流湖底[10],枕石泥中。 不意高赏殊宏,曲蒙钧拔[11],遂得超升绮席,忝预玉盘。 爰厕玳筵[12],猥颁象箸[13],泽覃紫腴[14],恩加黄腹[15]。 方当鸣姜动椒,纡苏佩[16]。 轻瓢才动,则枢盘如烟[17];浓汁暂停,则兰肴成列[18]。 宛转绿齑之中[19],逍遥朱唇之内,衔恩噬泽[20],九殒弗辞[21]。 不任屏营之诚[22],谨列铜门[23],奉表以闻。 诏答曰:省表具知。 卿池沼搢绅[24],陂池俊乂[25],穿蒲入荇[26],肥滑有闻,允堪兹选,无劳谢也。 【注释】[1]后梁:承圣三年(554),梁元帝崩,梁亡。 岳阳王萧詧(519562)降魏,受封梁王。 次年,被立为梁帝,都江陵(今湖北荆州)。 广运二年(587)复亡于隋。 史称后梁。 [2]襄阳:郡府名。 其地在今湖北。 隋唐时,或称襄州,或称襄阳郡。 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军事重镇。 [3]天保:北齐文宣帝高洋年号(551558)。 [4]糁(sǎn):用米和羹。 校尉:武将职官名。 西汉时,校尉为掌管特种军队的将领;隋唐以后为武散官,清代则八品以下称作校尉。 [5]灰身:粉身碎骨。 [6]载兢载惕:战战兢兢。 载,又。 [7]鳣(zhān):鲟一类的鱼。 [8]鲐(ti):河豚的别名。 河豚腹肥美而有毒。 [9]鳖岩之讥:《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10]嗽(shu)流:吸水。 [11]钧:对尊贵者的敬辞。 [12]厕:跻身。 玳(di)筵:盛宴。 [13]猥:对自身的谦辞。 颁:动。 [14]泽:恩泽。 覃(tn):深。 紫腴:鳝肉,颜色类紫。 [15]黄腹:鳝腹颜色稍黄,故如此说。 [16]苏、(dǎng):均为调料。 [17]枢(ōu)盘:盛菜肴的木盘。 枢,木名。 即刺榆。 [18]兰肴:美肴。 [19]绿齑(jī):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调料。 [20]噬(sh):咬。 [21]殒:死。 [22]屏营:惶恐。 汉魏以下,上表时的惯用语。 [23](chēng):鼎。 [24]搢(jn)绅:把笏板插在腰间绅带上。 引申指士大夫。 [25]俊乂(y):俊杰。 [26]蒲: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在池沼中。 荇(xng):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生水底,叶浮水面。 【译文】后梁的韦琳,本是京兆人,南迁到了襄阳。 天保年间官至中书舍人,读书广博,颇有才华,喜欢高谈阔论。 他曾经写过一篇《鳝表》来讽刺当时人。 全文是:臣鳝鱼启奏皇上:臣接到委任诏书,任命臣作糁熬将军、油蒸校尉、臛州刺史,还是像以前一样变成肉干。 臣恭谨受诏,粉身碎骨,屏气凝神,靠近蒸笼铜鼎,心里战战兢兢。 臣之鲜美不如夏鳣,味道不如冬鲤,经常担心受到河豚腹毒之讽,井蛙嘲鳖之讥,因此饮水湖底,枕石泥中。 谁料恩赏极宏,幸蒙选拔,于是得以高升华席之上,忝列玉盘之中。 侧身盛筵,有劳象箸,深恩厚泽,加于背腹。 正合姜椒苏,各种调料,大显身手,一齐上阵。 勺子才刚翻动,菜盘络绎而来;浓汁淋浇完毕,美肴杂然前陈。 徜徉在绿色调料之中,逍遥于皓齿红唇之内,含在口中之恩,反复咀嚼之德,臣九死不辞。 今不胜惶恐,小心排列在铜鼎门前,谨呈表章,上达天听。 皇帝诏答:细阅奏表,所言尽知。 卿为池沼搢绅,池塘俊杰,穿行蒲荇水草之间,肥美鲜滑早有耳闻,确能担此任命,不必再行谢恩。 7. 8伊尹干汤[1],言天子可具三群之虫,谓水居者腥,肉玃者臊[2],草食者膻也。 【注释】[1]伊尹干汤:伊尹谒见商汤。 伊尹,商汤之臣,佐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 干,干谒。 汤,商王朝的建立者,又称天乙、成汤。 按,本条至7. 11条,许逸民校笺本合为一条,这里参考方南生校本及刘传鸿校证本,分为四条。 本条至7. 18各条,列举各类奇珍异食以及酿造烹饪之法,所列品目繁多,不但合乎本书猎奇志怪之旨,也可见圣人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良非虚语,是研究古代饮食烹饪的重要材料。 段成式腹笥繁富,广泛征引文献,此数条所列,散见于《吕氏春秋》卷一四、楚辞《招魂》、枚乘《七发》、扬雄《方言》卷十三、崔骃《七依》、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广雅释器》、张协《七命》、湛方生《七欢》、吴均《食移》、萧纲《七励》、《南史虞悰传》等,以见于七体为多。 其所征引并不依书排列,面目较为驳杂,字词古奥难懂,以下注释远非完备,仅供参考。 [2]玃(ju):通攫,攫取。 【译文】伊尹谒见成汤,说天子可以备具三类动物,说水族有腥味,肉食动物有臊味,草食动物有膻味。 7. 9五味[1] 三材[2] 九沸 九变[3] 三[4] 七菹[5] 具酸[6] 楚酪 芍药之酱 秋黄之苏 楚苗 山肤[7] 大苦 挫糟[8]【注释】[1]五味:咸、苦、酸、辛、甘。 按,本条不译。 [2]三材:即水、木、火。 [3]九沸 九变:《吕氏春秋》卷一四本味: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高诱注:纪犹节也。 品味待火然后成,故曰火为之节。 [4](n):带骨的肉酱。 [5]菹(zū):肉酱。 [6]具酸:应为吴酸。 《楚辞大招》: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醢豚苦狗,脍苴莼只。 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7]芍药之酱 秋黄之苏 楚苗 山肤:枚乘《七发》: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 于是伊尹煎熬,易牙调和。 熊蹯之臑,勺药之酱,秋黄之苏,白露之茹。 楚苗,李善注:楚苗山出禾,可以为食。 芍药,李善注:韦昭《上林赋》注曰:勺药,和齐咸酸美味也。 [8]大苦 挫糟:《楚辞招魂》: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王逸注:大苦,豉也。 又《文选》李善注挫糟冻饮:逸曰:挫,捉也。 冻,冰也。 酎,醇酒也。 言盛夏则为覆蹙干釀,去其糟,但取清醇,居之冰上,然后饮之。 酒寒清凉,又长味好饮。 7. 10甘而不噮[1],酸而不[2],咸而不减[3],辛而不䊮[4],淡而不薄,肥而不腴[5]。 【注释】[1]噮(yun):甘甜过度。 按,本条见于《吕氏春秋本味》,说的是甘、酸、咸等诸味要恰到好处,不失之过厚或过薄。 本条不译。 [2](h):味道过于浓烈。 [3]减:同堿,咸得苦。 [4]䊮:熮(liǔ)字之误,味烈。 [5]腴:腹下的肥肉。 此谓肥而过度。 7. 11猩唇[1] 獾炙[2] 觾翠[3] 腴[4] 糜腱[5] 述荡之掔[6] 旄象之约[7] 桂蠹石鳆[8] 河隈之苏[9] 巩洛之鳟[10] 洞庭之鲋[11] 灌水之鳐[12] 珠翠之珍[13] 莱黄之鲐[14] 臑鳖 炮羔 臇凫 臛[15]御宿青粲 瓜州红菱[16] 冀野之粱[17] 芳菰精稗[18] 会稽之菰[19] 不周之稻[20] 玄山之禾 杨山之穄[21] 南海之秬[22] 寿木之华[23] 玄木之叶[24] 梦泽之芹[25] 具区之菁[26] 阳朴之姜[27] 招摇之桂 越骆之菌[28] 长泽之卵[29] 三危之露[30] 昆仑之井[31]黄颔臛 醒酒鲭[32] [33] [34] 粔籹[35] 寒具[36] 小蛳[37] 熟蚬[38] 炙[39] 子[40] 蟹[41] 葫精 细乌贼 细飘[42] 梨[43] 鲎酱[44] 干栗 曲阿酒 麻酒 榐酒[45] 新子[46] 石耳 蒲叶菘[47] 西椑[48] 竹根粟 菰首 子[49] 熊蒸 麻胡麦 藏荔支 绿葹笋 紫[50] 千里莼[51] 鲙曰万丈、蚊足、红[52] 精细曰万凿、百炼、蝇首、如[53] 张掖九蒸豉[54] 一丈三节蔗 一岁二花梨[55] 行米 丈松[56] 缹[57] 蚶酱[58] 苏膏[59] 糖颓子[60] 新乌[61]缥酿法[62] 乐浪酒法 二月二日法酒[63] 酱酿法 绿酃法[64] 猪骸羹 白羹 麻羹 鸽臛 隔冒法肚铜法 大貊炙[65] 蜀梼炙[66] 路时腊 棋腊 玃天腊 细面法 飞面法 薄演法 笼上牢丸[67] 汤中牢丸[68] 樱桃[69] 蝎饼[70] 阿韩特饼[71] 凡当饼 兜猪肉 悬熟[72] 杏炙 蛙炙 脂血 大扁饧[73] 马鞍饧 黄丑 白丑 白龙舍 黄龙舍 荆饧 竿炙 羌煮[74] 疏饼 饼饼谓之托,或谓之馄[75]。 饴谓之、[76]。 饱谓之[77]。 餥、、、茹、叽[78],食也。 、膎、、脤、膰[79],肉也。 䐼、䐞[80],膜也[81]。 臇、、[82],臛也。 、糈、粰、[83],馓也[84]。 、、、、[85],饵也[86]。 、、酮、[87],醋也。 酪、酨、䣼[88],浆也。 䴛、、、[89],盐也。 䤉、、䤅、、[90],酱也。 【注释】[1]猩:猩猩。 《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觾之翠,述荡之掔,旄象之约。 按,本条以刘传鸿校证本为底本,兼参许本。 不译。 [2]炙:烤肉。 [3]觾:鸟名。 或说同燕。 翠:鸟尾上的肉。 [4](ch)腴:肥牛肉。 [5]糜腱:熟烂的牛腱。 [6]述荡:兽名。 掔(wn):同腕。 [7]旄:旄牛。 约:肉味美。 [8]桂蠹:桂树中的蠹虫,以蜜浸之而食。 鳆(f):鲍鱼。 [9]河隈(wēi):河湾。 [10]巩洛:巩义、洛阳一带。 鳟:鳟鱼。 [11]鲋(f):鲫鱼。 [12]鳐(yo):鱼名。 《吕氏春秋本味》:雚水之鱼,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 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 [13]珠翠:曹植《七启》:珠翠之珍。 李善注:珠翠,珠柱也。 《南方异物志》曰:采珠人以珠肉作酢也。 [14]莱黄:地名。 [15]臑鳖 炮羔 臇凫 臛:《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臑(r),通胹,煮,煮烂。 炮,烤炙。 [16]御宿青粲 瓜州红菱:王粲《七释》:乃有西旅游梁,御宿青粲,瓜州红,参糅相半。 御宿,其地在今陕西西安。 [17]粱:粟的优良品种。 张衡《七辩》:会稽之菰,冀野之粱,珍羞杂遝,灼烁芳香,此滋味之丽也。 [18]菰(gū):嫩茎称茭白,果实称菰米、雕胡米。 稗(bi):稗草,如稻,亦有米可食。 曹植《七启》:芳菰精稗,霜蓄露葵。 [19]会(kui)稽:古地名。 今浙江绍兴。 [20]不周:即不周山,传说中的山。 按,以下至昆仑之井,皆见于《吕氏春秋》卷十四本味:菜之美者:昆仑之,寿木之华。 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 余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 阳华之芸。 云梦之芹。 具区之菁。 浸渊之草,名曰土英。 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大夏之盐。 宰揭之露,其色如玉。 长泽之卵。 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南海之秬。 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 沮江之丘,名曰摇水。 曰山之水。 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 [21]穄(j):一年生草本植物,也称糜子。 [22]秬(j):黑黍。 [23]寿木:树名。 传说在昆仑山上。 华:同花。 [24]玄木:树名。 据说其叶可食,食而成仙。 [25]梦泽:云梦湖,在今江汉平原一带,古时此湖范围极广。 [26]具区:湖泽名。 在吴越之间。 [27]阳朴:地名。 在蜀地。 [28]越骆:国名。 [29]长泽:大泽名。 在西方。 [30]三危:山名。 据《水经注》卷四十,此山在敦煌南。 [31]昆仑之井:《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32]黄颔臛(hu) 醒酒鲭(zhēng):《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 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 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 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 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 黄颔,蛇名。 臛,肉羹[33](t h):即下文的饼。 [34](zhāng hung):馓子之类的面食品。 [35]粔籹(j nǚ):油炸食品,类似今天的麻花。 [36]寒具:馓子。 [37]蛳:螺蛳。 [38]蚬(xiǎn):软体动物,似蛤而小。 [39](c):同糍,糍粑。 [40]子:不详何物。 或以为为蚶字之误。 蚶(hān),一种软体动物,有厚介壳,肉可食,亦称瓦楞子。 [41](xi):不详。 [42]细飘:一作鱼鳔,即鱼泡。 [43](yǎn):酒。 [44]鲎(hu):动物名。 其形如龟,雌负雄而行。 [45]榐(zhn):木名。 汁可做酒。 [46]䲡(qiū):同鳅。 [47]菘(sōng):大白菜。 [48]椑(bēi):杮子。 [49](li)子(jū):鱼名。 [50]紫(g):植物名。 即紫葛。 [51]莼(chn):莼菜。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52]鲙曰万丈、蚊足、红(cu):这里是说鲙的别称。 万丈,语本吴均《食移》。 蚊足,用来描绘鲙之细。 ,彩色相杂。 梁萧纲《七励》:四膳八珍,五肉七菜,累似縠杂,切均鲜绘。 色若紫兰,纷如红。 [53]精细曰万凿、百炼、蝇首、如:汉崔骃《七依》:玄山之粱,不周之稻,万凿百陶,精细如蚁。 蝇首,极言精细。 ,同蚳(ch),蚁卵。 [54]张掖:地名。 今属甘肃。 [55]一丈三节蔗 一岁二花梨:南朝梁吴均《食移》:江皋绿箷之笋,洞庭紫鬣之鱼,昆山龙胎之脯,玄圃凤足之菹,千里莼羹,万丈名脍,气馨若兰,色美如艾。 扶南甘蔗,一丈三节,白日炙便销,清风吹即折。 安定之梨,皮薄味厚,一岁三花,一枚二升。 花,开花。 [56]丈松: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文献未见丈松表食物者,疑乃大菘之误,梁萧统有《谢勅赉大菘启》一文。 [57]缹(fǒu):煮。 [58]蚶:见注[40]。 [59]苏膏:紫苏膏。 [60](jn):蛤类。 [61]乌(zi):即乌贼。 [62]缥酿法:酿酒之法。 晋湛方生《七欢》:酿缥醪于九秋,蕴二日于三阳。 [63]二月二日法酒:《齐民要术》卷七:柯柂酒法:二月二日取水,三月三日煎之,先搅麹中水,一宿,乃炊秫米饭,日中曝之,酒成也。 法酒,应为酒法。 [64]绿酃(lng):美酒名。 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绿酃,方双辔而赋珍羞。 [65]貊(m):兽名。 [66]梼(to):兽名。 [67]笼上牢丸:蒸饼,一说为包子。 [68]汤中牢丸:汤饼。 [69](duī):饼类。 [70]蝎(xiē)饼:截饼。 《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 胡饼,作之大漫沍也。 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 [71]阿韩特饼: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阿韩特饼,他书未见载录,《北堂书钞》卷一百四十七引束皙《饼赋》云:安乾特,粔籹之伦。 引卢谌《祭法》云:四时祠皆用安乾特。 此安乾特或即阿韩特。 [72]悬熟:《北堂书钞》卷一四五引《食经》:作悬熟,以猪肉和米三升,豉五升,调味而蒸之。 [73]饧(xng):用麦芽之类熬制的糖稀。 [74]羌煮(zhǔ):《齐民要术》卷八记载此法。 [75]饼谓之托,或谓之馄(zhāng hn):本句见于扬雄《方言》卷一三。 托,早先制饼,工具未备,皆以手掌托而烹之,故名。 [76]饴:糖稀。 [77](yun):吃饱。 [78]餥(fēi)、(zu)、(nin)、茹、叽:这是关于吃的不同说法。 按,自此直至本条末尾,皆本自《广雅释器》。 [79](dn)、膎(xi)、(liǎng)、脤(shn)、膰(fn):这是关于肉的不同说法。 [80]䐼(x)、䐞(ru):都是肉膜。 [81]膜:肉膜。 [82]臇(juǎn):汁少的羹。 (fn):肉羹。 (sǔn):把切了的熟肉放在血中拌成肉羹。 [83]糈:音xǔ。 粰:音f。 :音lu。 [84]馓(sǎn):和面扭成环形长条的油炸食品,今之馓子形如栅状。 [85]:音y。 :音c。 :音yun。 [86]饵:糕饼。 [87]:音chěn。 :音yn。 酮:音tng。 :音xu。 [88]酨:音zi。 䣼(ling):冷粥。 [89]䴛(xio):煎盐。 (cu):南方名盐。 :音hui。 (bin):蜀人对盐的叫法。 [90]䤉:音m。 :音j。 䤅:音t。 (chui):南方人对酱的叫法。 :音m。 7. 12折粟米法[1]:取简胜粟一石[2],加粟奴五斗舂之[3]。 粟奴能令馨香。 乳煮羊胯利法[4]:槟榔詹阔一寸,长一寸半。 胡饭皮[5]。 鲤鲋鲊法:次第以竹枝赍头[6],置日中,书复为记[7]。 【注释】[1]折粟米法:即淘米法。 折,耗折,去粗留精。 [2]简胜粟:或即脱壳之粟米。 [3]粟奴:粟苗成穗时生有黑霉者。 舂(chōng):将谷类等物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 [4]羊胯利:即1. 18条之羊窟利,羊肉干。 [5]槟榔詹阔一寸三句:按,文意不明,疑有脱漏。 [6]赍(jī):带。 这里是串起的意思。 [7]复:通腹。 【译文】折粟米法:取去壳的粟米一石,加进粟奴五斗一起舂。 粟奴能让米有香味。 乳煮羊肉干法:槟榔一寸,长一寸半。 胡饭皮。 鲤鲫鲊法:腌好以后,依次用竹条串起鱼头,挂在太阳底下,并在鱼腹做上记号。 7. 13赍字五色饼法:刻木莲花,藉禽兽形,按成之。 合中累积五色[1],坚作道[2],名为斗钉[3]。 色作一合者,皆糖蜜副。 起叛法、汤胘法、沙棋法、甘口法[4]。 【注释】[1]合:盒子。 [2]坚:或作竖。 [3]斗钉:饾饤。 盘碟中堆垒的食品。 [4]胘(xin):牛胃。 【译文】带字五色饼法:刻成木莲花图形,或用鸟兽图形,按压而成。 盒子里累积五种颜色的糖片,竖放作为格子,名叫饾饤。 颜料累积在一个盒子里,都用蜜糖调拌。 起叛法、汤胘法、沙棋法、甘口法。 7. 14蔓菁菹法[1]:饱霜柄者,合眼掘取[2],作樗蒲形[3]。 【注释】[1]蔓菁:菜名。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li):艾蒿。 菹(zū):腌菜。 [2]合眼:疑为合根。 [3]樗(chū)蒲:这里指骰子。 【译文】蔓菁菹法:把经霜后的蔓菁,连柄带根挖起来,切成樗蒲形状。 7. 15蒸饼法:用大例面一升,练猪膏三合。 梨漤法[1]。 䐿肉法[2]。 肉法[3]。 瀹鲇法[4]。 治犊头,去月骨,舌本近喉,有骨如月。 木耳鲙。 汉瓜菹,切用骨刀。 豆牙菹。 肺饼法。 覆肝法,起起肝如起鱼菹。 菹类并乙去汁[5]。 【注释】[1]漤(lǎn):用盐浸。 [2]䐿(o):藏肉。 [3](zǐ):腌肉。 [4]瀹(yu):煮。 鲇(nin):鲇鱼。 [5]乙去:压榨出。 【译文】蒸饼法:用一升大例面,三盒炼猪油。 梨漤法。 䐿肉法。 肉法。 瀹鲇法。 烹制牛犊头,要去掉月骨,舌根接近喉部,有根形状像月的骨头。 木耳鲙。 汉瓜菹,用骨刀切。 豆牙菹。 肺饼法。 覆肝法,切削肝片就像切削鱼片一样。 制作腌制类食物,都要把汁水压榨干净。 7. 16又鲙法:鲤一尺,鲫八寸,去排泥之羽[1]。 鲫员天肉腮后鬐前[2]。 用腹腴拭刀,亦用鱼脑,皆能令鲙缕不著刀。 【注释】[1]羽:鱼鳞。 [2]鲫员天肉:不详。 鬐(q):鱼脊鳍。 【译文】鲙法:一尺长的鲤鱼,或八寸长的鲫鱼,刮去沾泥的鳞甲。 鲫员天肉,在鳃的后面鳍的前面。 用鱼腹肉擦拭刀具,也可用鱼脑,都能让鱼丝不粘在刀片上。 7. 17鱼肉冻法[1]:渌肉酸[2],用鲫鱼、白鲤、鲂、、鳜、[3],煮驴马肉用助底,郁驴肉。 驴作鲈贮反[4]。 炙肉,鱼第一[5],白其次[6]。 已前日味[7]。 【注释】[1](zhēng):煎煮鱼肉。 [2]渌肉酸: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八绿肉法:用猪、鸡、鸭肉,方寸准,熬之。 与盐、豉汁煮之。 葱、姜、橘、胡芹、小蒜,细切与之,下醋。 切肉名曰绿肉,猪、鸡名曰酸。 [3]鲂(fng):鱼名。 类似扁鱼。 (hu):河豚。 鳜(gu):鳜鱼,也作桂鱼。 :鱼名。 [4]反:反切。 汉语传统注音法。 用两个汉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音,前一字取声母,后一字取韵母及声调。 [5](biān):同鳊,鳊鱼。 [6]白:白鱼。 [7]已:去除。 【译文】鱼肉冻法:绿肉酸,使用鲫鱼、白鲤、鲂鱼、河豚、桂鱼、鱼,煮驴肉和马肉时用来垫底子,使肉的香气更浓郁。 驴字的读音是鲈贮反。 烤肉,第一选鳊鱼,第二选白鱼。 都要去除先前的异味。 7. 18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1],可以瀹茗。 庾家粽子,白莹如玉。 韩约能作樱桃[2],其色不变;又能造冷胡突、鲙醴鱼臆、连蒸獐獐皮、索饼[3]。 将军曲良翰能为驴鬃、驼峰炙[4]。 【注释】[1]漉(l):过滤。 [2](b lu):又作毕罗。 抓饭。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既非波波,亦非磨磨,或因毕国得名,乃是今日中亚、印度、新疆等处伊斯兰教民族中所盛行之抓饭耳。 盖纯然为译音也。 唐代长安亦有之,且有专售此物之毕罗店,一在东市,一在长兴里。 [3]冷胡突:许逸民《酉阳杂俎校笺》:疑即凉粉之类。 索饼:切面。 [4]鬃(zōng):这里指驴鬃部位的肉。 驼峰炙:杜甫《丽人行》: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译文】当今士绅之家的美食有:萧家馄饨,把煮馄饨的汤过滤一遍,可以用来泡茶。 庾家粽子,晶莹如玉。 韩约家能做樱桃馅的点心,做好以后不变色;又能制作凉粉、鲙醴鱼臆、连蒸獐獐皮、切面。 将军曲良翰家能做驴鬃肉、驼峰烤肉。 7. 19贞元中,有一将军家出饭食,每说物无不堪吃,唯在火候。 善均五味,尝取败障泥、胡禄[1],修理食之[2],其味极佳。 【注释】[1]障泥:马鞍的垫子,用来遮挡泥土。 胡禄:盛装箭矢的器具,和弓一起带在右腰。 [2]修理:清洗烹制。 【译文】贞元年间,有一位将军家里烹饪饭菜,常说天下的东西没有不能吃的,关键在火候。 善于调和五味,曾拿坏障泥、胡禄清洗干净,煮好食用,味道特别美。 7. 20道流陈景思说,敕使齐日昇养樱桃[1],至五月中,皮皱如鸿柿不落[2],其味数倍,人不测其法。 【注释】[1]敕使:皇帝的使者。 [2]鸿:大。 【译文】道士陈景思说,敕使齐日昇种樱桃,到五月间,樱桃熟得起皱了,有大杮子那么大,挂在枝头也没掉落,味道比普通樱桃鲜美好几倍,人们都猜不出他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医【题解】本篇五条,记载名医奇术及传闻,所记者有古时名医扁鹊、善用针的句骊客、知晓异药的术士那罗迩娑婆,以及擅长切脉的名医王彦伯和张方福。 7. 23条的畔茶佉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无机酸的记载。 7. 21卢城之东[1],有扁鹊冢。 元魏时[2],针药之士以卮腊祷之[3]。 所谓卢医也[4]。 【注释】[1]卢城:在今山东长清西南。 [2]元魏:北魏。 [3]卮(zhī):酒杯。 这里指酒。 腊:干肉。 [4]卢医:即扁鹊。 后来也用卢医泛指良医。 【译文】卢城的东面,有座扁鹊坟。 元魏时期,行医者常准备酒肉祭祀他。 扁鹊就是所说的卢医。 7. 22魏时,有句骊客善用针[1]。 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也。 其妙如此。 【注释】[1]句骊:即高句丽。 【译文】魏时有个高句丽人善于用针。 拿一寸长的头发,截成十多段,然后用针把这十多段串起来,说头发的中心是空的。 他的绝技就是如此奇妙。 7. 23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诣阙[1],兼得术士那罗迩娑婆,言寿二百岁。 太宗奇之,馆于金飚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2]。 言婆罗门国有药名畔茶佉水[3],出大山中石臼内。 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 若欲取水,以骆驼髑髅沉于石臼[4],取水转注瓠芦中[5]。 每有此水,则有石柱似人形守之。 若彼山人传道此水者则死。 又有药名咀赖罗,在高山石崖下山腹中,有石孔,孔前有树,状如桑树,孔中有大毒蛇守之。 取以大方箭射枝叶[6],叶下便有乌,乌衔之飞去,则众箭射乌而取其叶也。 后死于长安。 【注释】[1]中天竺:古印度分为五天竺国,此为其一。 见3. 55条注[1]。 诣阙:到京城。 《旧唐书太宗纪下》:(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使方士那罗迩娑婆于金飚门造延年之药。 [2]崔敦礼(596656):字安上,雍州咸阳人。 贞观二十年(646)为兵部尚书。 [3]婆罗门国:即古印度。 婆罗门,梵语音译,为古印度四大种姓之最高等级。 畔茶佉(qū)水:今天认为是一种无机酸。 [4]髑(d)髅:头骨,即骷髅。 [5]瓠芦:葫芦。 [6]大方:此谓箭头形状。 【译文】王玄策俘虏中天竺国王阿罗那顺回到长安,同时还俘虏了术士那罗迩娑婆,据说有两百岁了。 太宗很惊奇,就让那罗迩娑婆住在金飚门的客馆里,制造延年药,诏令兵部尚书崔敦礼主管这件事。 那罗迩娑婆说婆罗门国有种药名叫畔茶佉水,出自大山之中的一个石臼里。 这种药水有七种颜色,有时热有时冷,能够溶化草木和金属,人手伸进去就会腐烂。 如果想要取这种水,就用骆驼头骨沉在石臼里,舀起水再倒进葫芦里。 每当石臼里有了这种水,就有一尊像人形的石柱守护在那里。 如果那山里的人散布说有这种水,就会死。 又有一种药名为咀赖罗,出自高山石崖下面的山坳里,那里有石穴,石穴前有棵树,长得像桑树,石穴里有条大毒蛇守着这棵树。 想要取,就用大方箭射树的枝叶,树叶下面就有乌鸦,乌鸦会衔着掉下的树叶飞走,这时就数箭齐发射中那只乌鸦取获树叶。 那罗迩娑婆后来死在长安。 7. 24荆人道士王彦伯,天性善医,尤别脉,断人生死寿夭,百不差一。 裴胄尚书子[1],忽暴中病,众医拱手[2]。 或说彦伯,遽迎使视。 脉之良久,曰:都无疾。 乃煮散数味[3],入口而愈。 裴问其状,彦伯曰:中无腮鲤鱼毒也。 其子因鲙得病。 裴初不信,乃脍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其候悉同[4],始大惊异焉。 【注释】[1]裴胄(zhu,729803):字胤叔,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累官御史大夫、荆南节度使。 [2]拱手:束手无策。 [3]散:研成细末的药。 [4]候:症状。 【译文】荆州道士王彦伯,天生擅长医术,尤其善于诊脉,据此断定人的寿命生死,百言百中。 裴胄尚书的儿子忽然得了暴病,请来的医生都束手无策。 有人就推荐王彦伯,裴尚书让人赶紧去请来。 王彦伯把脉好一会儿,说:根本没病。 就熬了几味药末,病人喝下去立刻就好了。 裴尚书问具体的情形,彦伯说:只是中了无鳃鲤鱼的毒罢了。 裴的儿子的确是切了鱼肉以后得病的。 裴胄起初不信,就煮了无鳃鲤鱼让仆从食用,症状完全相同,裴胄这才大为吃惊。 7. 25柳芳为郎中[1],子登疾重[2]。 时名医张方福初除泗州[3],与芳故旧,芳贺之,且言:子病,唯恃故人一顾也。 张诘旦候芳,芳遽引视登。 遥见登顶,曰:有此顶骨,何忧也。 因按脉五息[4],复曰:不错,寿且逾八十。 乃留方数十字,谓登曰:不服此亦得。 登后为庶子[5],年至九十而卒。 【注释】[1]柳芳: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末及进士第,由永宁尉直史馆,撰《国史》及《唐历》。 安史乱后为史馆修撰,改右司郎中。 [2]登:即为柳登(? 822)。 柳芳长子。 元和初为大理少卿,再迁右庶子。 [3]泗州:在今江苏宿迁南部。 [4]按脉五息:中医切脉以呼吸为准则,故脉搏也称脉息。 五息,此言切脉的时间。 息,呼吸。 [5]庶子:职官名。 唐时有左、右庶子,掌东宫左、右春坊诸事。 【译文】柳芳任右司郎中时,长子柳登病重。 当时的名医张方福初任泗州刺史,和柳芳有旧交情,柳芳前往道贺,并对他说:我的儿子病了,只有指望老朋友去看一下了。 次日一早,张方福就到了柳芳家,柳芳连忙带他去看柳登。 张方福远远地看见柳登的头顶,就说:有这样的顶骨,还怕什么。 于是切脉片刻,又说:不错,寿命会超过八十岁。 然后留下一张几十字的药方,对柳登说:不吃这服药也没关系。 柳登后来做了右庶子,活到九十岁才去世。 发布时间:2025-06-15 16:23:4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