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临江仙·离果州作》原文及赏析 内容: ●临江仙·离果州作【作者:陆游】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一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赏析】乾道八年1772年,陆游四十八岁时,撤去夔州通判的职务,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捡法官。 那年正月,从夔州赴宣抚使司所在地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二月途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而写下了此首词。 陆游到果州,已是池馆莺花春渐老(《果州驿》)的时刻。 陆游在其间已写了两首诗,最后句写到:花残呼马去,聊将侠气压春风。 樊亭为园馆名,亦在果州。 故这首词的开头二句亦云: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虽正值二月,但已有晚春的景色。 鸠雨词有其渊源陆游《秋阴》诗:雨来鸠有语;又三国吴时陆玑《一毛一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载鸠鸟: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 语曰天将雨,鸠逐妇是也。 陆游祖父陆佃所作的《埤雅》亦引之。 鸠雨一词,即指此。 鸠鸟呼唤声中的雨水,把芳草、树林,催成一片新绿;燕子在雨后,把满地落英的残红花一瓣和泥都衔尽了。 绿肥红褪,正是作者离果州时所见的实景;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与王维《田园乐》诗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着色用对,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的三句,都从这二句生发。 春一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一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 这个比喻极为精当,深挚地体现出作者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 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 这里说春一光,说美人,言外之意,还可能包括果州时相与宴游的朋友,以美人喻君子在诗词中是很常见的。 这三句由写景转为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 有浓丽句,但很少一味浓丽到底;是抒情,但情中又往往带着议论:这正是陆游词的特点。 上片即可看出陆词的这种特点。 上片歇拍,犹是情中带议;下片换头,即已情为议掩。 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这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一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作者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 水流云散各西东。 申明春一光不易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颇有李煜《浪淘沙》词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的笔意;当然,写词时两人处境不同,一轻松,一哀痛,内在感情又迥然有别。 陆游写词时,正要走上他渴望已久的从戎前线的军幕生活,惜春惜别,虽未免带有些怨意;但对于仕宦前程,则是满意的,故怨中实带轻快之情。 结尾两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的昼景之美。 花院明月,半廊可爱;柳桥轻风,一帽无嫌。 作者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而轻快之情可见,这两句也是形象美而对仗工的对偶句,浓密不如上片的起联,而清丽又似含蓄有加。 用这两句收束全词,更觉美景扑人,余味未尽。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结,下片以抒情起而以写景结。 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 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 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可以看出陆词的特色和工巧。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6-17 11:46:4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