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幽明錄卷四 内容: 河東賈弼之,小名翳兒,具諳究世譜。 義熙中,為琅邪府參軍。 夜夢有一人,面皻皰,甚多鬚,大鼻(目閑)目,請之曰;愛君之貌,欲易頭,可乎? 弼曰:人各有頭面,豈容此理? 明晝又夢,意甚惡之。 乃於夢中許易。 明朝起,自不覺,而人悉驚走藏。 云:那漢何處來? 琅邪王大驚,遣傳教呼視,弼到琅邪,遙見起還內。 弼取鏡自看,方知怪異。 因還家,家人悉驚入內,婦女走藏,云:那得異男子? 弼坐自陳說良久,並遣人至府檢問,方信。 後能半面啼,半面笑,兩足、手、口、各捉一筆,俱書,辭意皆美。 此為異也,餘並如先。 俄而安帝崩,恭帝立。 晉義熙中,羌主姚略壞洛陽陰溝取磚,得一雙雄鵝,並金色,交頸長鳴,聲聞九皋,養之此溝。 隆安初,陳郡殷氏為臨湘令。 縣中一鬼,長三丈餘,跂上屋,猶垂腳至地。 殷入便來,命之。 每搖屏風,動窗戶,病轉甚。 其弟觀亦見,恆拔刀在側,與言爭。 鬼語云:勿為罵我,當打汝口破! 鬼忽隱形,打口流血。 後遂喎偏,成殘廢人。 安帝隆安初,雍州刺史高平郤恢家內,忽有一物如蜥蜴。 每來輒先扣戶,則便有數枚,便滅燈火,兒女大小,莫不驚懼。 以白卻,不信,須臾即來。 至龍安二年,郤恢與殷仲堪謀議不同,下奔京師,道路遇害,並及諸子。 晉安帝隆安初,曲阿民謝盛乘船,入湖採菱。 見一蛟來向船,船迴避,蛟又從其後。 盛便以叉殺之,懼而還家,經年無患。 至元興中,普天亢旱,盛與同旅數人,步至湖中,見先叉在地,拾取之,云:是我叉。 人問其故,具以實對。 行數步,乃得心痛,還家一宿便死。 殷仲宗以隆安初入蜀,為毛璩參軍。 至涪陵郡,暮宿在亭屋中。 忽有一鬼,體上皆毛,於窗欞中執仲宗臂牽仲宗。 大呼,左右來救之,鬼乃去。 晉隆安年中,顏從嘗起新屋,夜夢人語云:君何壞我塚? 明日,床前掘除之,遂見一棺材。 從便為設祭,云:今當移好處,別作小塚。 明朝,一人詣門求通,姓朱名護。 列坐,乃言云:我居四十年,昨厚貺,相感何已! 今是吉日,便可出棺矣。 僕巾箱中有金鏡以相助。 遂以棺頭舉巾箱,出金鏡三雙贈從。 晉安帝元興中,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對,然目不干色,曾無穢行。 嘗行田,見一女甚麗,謂少年曰:聞君自以柳李之儔,亦復有桑中之歡邪? 女便歌,少年微有動色。 後復重見之,少年問姓,云:姓蘇,名瓊,家在途中。 遂要還,盡歡。 從弟便突入以杖打女,即化成雌白鵠。 晉元熙中,桂陽郡有一老翁,常以釣為業。 後清晨出釣,遇大魚食餌,掣綸甚急,船人奄然俱沒。 家人尋喪於釣所,見老翁及魚併死,為釣綸所纏。 魚腹下有丹字,文曰:我聞曾潭樂,故從簷潭來。 磔死弊老翁,持釣數見欺。 好食赤鯉鱠,今日得汝為。 孫恩作逆時,吳興紛亂,一男子避急,突入蔣侯廟。 始入門,木像彎弓射之,即死。 行人及守廟者無不皆見也。 諸葛長民富貴後,嘗一月或數十日輒於夜眠中驚起,跳踉如與人相打狀。 毛修之嘗與同宿,駭愕不達此意,視之良久。 長民告毛:此物奇健,非我無以制之。 毛曰:是何物? 長民曰:我正見一物甚黑,而手腳不分明。 少日中多夕來,輒共鬥,深自驚懼焉。 屋中柱及椽角間,悉見有蛇頭。 令人以刀懸斫,應刀隱滅,去輒復出。 悉以紙裹柱桷,紙內蔌蔌如有行聲。 司馬休之遣文武千餘人迎家,達南都,值風泊船。 上岸伐薪,見聚肉有數百斤,乃割取之。 還以鑊煮之,湯始欲熱,皆變成數千蝦蟆也。 姚泓叔父大將軍紹總司戎政,召胡僧問以休咎。 僧乃以面為大胡餅形,徑一丈,僧坐在上。 先食正西,次食正北,次食正南,所餘卷而吞之。 訖便起去,了無所言。 是歲五月,楊盛大破姚軍於清水。 九月,晉師北討,掃定潁洛,遂席捲豐鎬,生禽泓焉。 安定人姓韋,北伐姚泓之時,歸國至都,住親知家。 時□□擾亂,齊有客來問之,韋云:今雖免慮,而體氣惙然,未有氣力。 思作一羹,尤莫能得,至淒苦。 夜中眠熟,忽有扣床而來告者云:官與君錢。 便驚,出戶,見一千錢在外。 又見一烏紗冠幘子執板背戶而立,呼主人共視,比來已不復見,而取錢用之。 晉末黃祖,奉親至孝。 母病篤,庭中稽顙。 俄頃,天漢開明,有一老公,將小兒,持箱自通。 即以兩丸藥賜母服之,眾患頓消。 因停宿。 夜中廳事上有五色氣際天,琴歌清好。 祖往視之,坐斗帳裡,四角及頂上各有一大珠,形如鵝子,明彩炫耀。 翁曰:汝入三月,可泛河而來。 依期行,見門題曰善福門,內有水曰湎源池,有芙蕖如車輪。 晉臨川太守謝摛,夜中聞鼓吹聲。 兄藻曰:夜者陰間,不及存,將在身後。 及死,贈長水校尉,加鼓吹。 晉兗州刺史沛國宋處宗,嘗買一長鳴雞,愛養甚至,恆籠著窗間。 雞遂作人語,與處宗談論,極有言致,終日不輟。 處宗因此言功大進。 晉王文度鎮廣陵,忽見二騶,持鵠頭板來召之。 王大驚問騶:我作何官? 騶云:召作平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 王曰:我已作此官,何故復召邪? 鬼云:此人間耳,今所作是天上官也。 王大懼之。 尋見迎官玄衣人及鵠衣小吏甚多。 王尋病薨。 晉廬陵太守廬企,字子及。 上祖坐事繫獄,而非其罪。 見螻蛄行其左右,相謂曰:使爾有神,能活我死,不當善乎? 因投飯與螻蛄,食盡去。 有頃復來,形體稍大,意異之。 復與食,數日間其大如豚。 及當行刑,螻蛄掘壁根,為大孔,破,得從此孔出亡。 後遇赦得活。 晉秘書監太原溫敬林亡一年,婦柏氏,忽見林還,共寢處,不肯見子弟。 兄子來見林,林小開窗出面見之。 後酒醉形露,是鄰家老黃狗,乃打殺之。 王仲文為河南主簿,居緱氏縣。 夜歸,道經大澤中。 顧車後有一白狗,甚可愛,便欲呼取。 忽變為人形,長五六尺,狀似方相,或前或卻,如欲上車。 仲文大怖,走至捨,捉火來視,便失所在。 月餘日,仲文將奴共在路,忽復見,與奴並頓伏,俱死。 潁川陳慶孫家後有神樹,多就求福,遂起廟,名天神廟慶孫有烏牛,神於空中言:我是天神,樂卿此牛。 若不與我,來月二十日當殺爾兒。 慶孫曰:人生有命,命不由汝。 至日,兒果死。 復言:汝不與我,至五月殺汝婦。 又不與。 至時婦果死。 又來言:汝不與我,秋當殺汝。 又不與。 至秋遂不死。 鬼乃來謝曰:君為人心正,方受大福。 願莫道此事,天地聞之,我罪不細。 實見小鬼,得作司命度事幹,見君婦兒終期,為此欺君索食耳,願深恕亮。 君祿籍年八十三,家方如意,鬼神祐助,吾亦當奴僕相事。 遂聞稽顙聲。 畢修之外祖母郭氏,嘗夜獨寢,喚婢,應而不至,郭屢喚猶爾。 後聞塌床聲甚重,郭厲聲呵婢,又應諾諾不至。 俄見屏風上有一面,如方相。 兩目如升,光明一屋,手掌如簸箕,指長數寸,又挺動其耳目。 郭氏道精進,一心至念,此物乃去。 久之,婢輩悉來,云:向欲應,如有物鎮壓之者。 體輕便來。 桓邈為汝南郡人,齎四烏鴨作禮。 大兒夢四烏衣人請命,覺,忽見鴨將殺,遂救之,買肉以代,還夢,四人來謝而去。 桓恭為桓安民參軍,在丹徒所住廨。 床前一小陷穴,詳視是古墓,棺已朽壞。 桓食,常先以鮭飯投穴中,如此經年。 後眠始覺,見一人在床前,云:我終沒以來,七百餘年,後絕嗣滅,烝嘗莫繼。 君恆食見播及,感德無已。 依君籍,當應為寧州刺史。 後果如言。 庾宏為竟陵王府佐,家在江陵。 宏令奴無患者載米餉家,未達三里,遭劫被殺,屍流泊查口村。 時岸旁有文欣者,母病,醫云:須得髑髏屑,服之即差。 欣重賞募索。 有鄰婦楊氏,見無患屍,因斷頭與欣。 欣燒之,欲去皮肉,經三日夜不焦,眼角張轉。 欣雖異之,猶惜不棄。 因刮耳頰骨與母服之,即覺骨停喉中,經七日而卒。 尋而楊氏得疾,通身洪腫,形如牛馬,見無患頭來罵云:善惡之報,其能免乎? 楊氏以語兒,言終而卒。 陽羨縣小吏吳龕,有主人在溪南。 嘗以一日乘掘頭舟過水,溪內忽見一五色浮石。 取內床頭,至夜化成一女子,自稱是河伯女。 河南人趙良,與其鄉人諸生至長安。 及新安界,遭霖雨,糧乏,相謂曰:爾當正飢,那得美食邪? 在後堂應時羹飯備具,兩人驚愕,不敢食。 有人聲曰:但食無嫌也。 明日早,兩人復曰:那復得美食? 即復在前。 遂至長安,無他禍福。 成彪兄喪,哀悼結氣,晝夜哭泣。 兄提二升酒一盤梨就之,引酌相歡。 彪問略答,彪悲咽問:兄今在天上,福多苦多? 久弗應,肅然無言。 瀉餘酒著甌中,挈罌而去。 後釣於湖,經所共飲處,釋綸悲感。 有大魚跳入船中,俯視諸小魚。 彪仰天號慟,俯而見之,悉放諸小魚,大者便自出船去。 東平呂球,豐財美貌。 乘船至曲阿湖,值風不得行,泊菰際。 見一少女,乘船採菱,舉體皆衣荷葉。 因問:姑非鬼邪? 衣服何至如此? 女則有懼色,答云:子不聞'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乎? 然有懼容,回舟理棹,逡巡而去。 球遙射之,即獲一獺,向者之船,皆是蘋蘩薀藻之葉。 見老母立岸側,如有所候,望見船過,因問云:君向來不見湖中採菱女子邪? 球云:近在右。 尋射,復獲老獺。 居湖次者咸云:湖中常有採菱女,容色過人,有時至人家,結好者甚眾。 河東常醜奴寓居章安縣,以採蒲為業。 將一小兒,湖邊拔蒲,暮,恆宿空田舍中。 時日向暝,見一女子,容姿殊美,乘一小船,載蓴徑前,投醜奴舍寄住。 醜奴嘲之,滅火共臥,覺有腥氣,又指甚短,惕然疑是魅。 女已知人意,便求出戶,變而為獺。 人有山行墜澗者,無出路,飢餓欲死。 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頸向四方。 人因學之,遂不飢。 體殊輕便,能登巖岸。 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 顏色悅澤,頗更聰慧。 淚食穀,啖滋味,百日復其本質。 建德民虞敬上廁,輒有一人授手內草與之,不睹其形,如此非一過。 後至廁,久無送者,但聞戶外鬥聲。 窺之,正見死奴與死婢爭先進草。 奴適在前,婢便因後撾,由此輒兩相擊。 食頃,敬欲出,婢奴陣勢方未已,乃厲聲叱之,奄如火滅。 自是遂絕。 廣陵韓咎字興彥,陳敏反時,與敏弟恢戰於尋陽。 還營下馬,覺鞭重,見有綠錦囊,中有短卷書著鞭鞘,皆不知所從來。 開視之,故谷紙佛神咒經,乃世之常聞也。 武宣程羈,偏生,未被舉。 家常使種蔥,後連理樹生於園圃。 譙郡胡馥之娶婦李氏,十餘年無子,而婦卒。 哭慟,云:竟無遺體遂傷,此酷何深! 婦忽起坐曰:感君痛悼,我不即朽。 君可瞑後見就,依平生時陰陽,當為君生一男。 語畢,還臥。 馥之如言,不取燈燭,暗而就之交接。 後歎曰:亡人亦無生理。 可別作屋見置,瞻視滿十月,然後殯。 爾來覺婦身微暖,如未亡。 既及十月,果生一男,男名靈產。 王伯陽亡,其子營墓,得三漆棺,移置南岡。 夜夢魯肅瞋云:當殺汝父! 尋復夢見伯陽云:魯肅與弟爭墓。 後於坐褥上見數升血,疑魯肅殺之故也。 墓今在長廣橋東一里。 海陵民黃尋,先居家單貧。 嘗因大風雨,散錢飛至其家,來觸籬援,誤落在餘處,皆拾而得之。 尋後巨富,錢至數千萬,遂擅名於江表。 餘杭人沈縱,家素貧,與父同入山。 還,未至家,見一人左右導從四百許,前車輜重,馬鞭夾道,鹵簿如二千石。 遙見縱父子,便喚住,就縱手中然火。 縱因問:是何貴人? 答曰:是鬥山王,在餘杭南。 縱知是神,叩頭云:願見祐助! 後入山得一玉枕。 從此所向如意,田蠶並收,家遂富。 項縣民姚牛,年十餘歲。 父為鄉人所殺,牛常賣衣物市刀戟,圖欲報仇。 後在縣署前相遇,手刃之於眾中。 吏捕得,官長深矜孝節,為推遷其事,會赦得免。 又為州郡論救,遂得無他。 令後出獵,逐鹿入草中,有古深阱數處,馬將趣之。 忽見一公,舉杖擊馬,馬驚避,不得及鹿。 令怒,引弓將射之。 公曰:此中有阱,恐君墮耳! 令曰:汝為何人? 翁跪曰:民姚牛父也,感君活牛,故來謝恩。 因滅不見。 令身感冥事,在官數年,多惠於民。 吳縣費升為九里亭吏,向暮,見一女從郭中來,素衣,哭,入埭,向一新塚哭。 日暮,不得入門,便寄亭宿。 升作酒食,至夜,升彈琵琶令歌,女云:有喪儀,勿笑人也。 歌音甚媚,云:精氣感冥昧,所降若有緣。 嗟我遘良契,寄忻霄夢間。 中曲云:成公從儀起,蘭香降張碩。 荀雲冥分結,纏綿在今夕。 下曲云:佇我風雲會,正矣今夕遊。 神交雖未久,中心已綢繆。 寢處向明,升去,顧謂曰:且至御亭。 女便驚怖。 獵人至,郡狗入屋,於床咬死,成大狸。 代郡界,有一亭,常有怪,不可詣止。 有諸生壯勇,行歌止宿,亭吏止之。 諸生曰:我自能消此。 乃住宿食。 至夜,鬼吹五孔笛,有一手,都不能得攝笛。 諸生不耐,忽便笑謂:汝止有一手,那得遍笛? 我為汝吹來。 鬼云:卿為我少指邪? 乃引手,即有數十指出。 諸生知其可擊,拔劍斫之,得一老雄雞,從者並雞雛耳。 一士人姓王,坐齋中。 有一人通刺詣之,題刺雲舒甄仲。 既去,疑非人,尋刺,曰:是予捨西土瓦中人。 令掘之,果於瓦器中得一銅人,長尺餘。 襄陽城南有秦民,為性至孝,親沒,泣血三年。 人有為其詠《蓼莪》詩者,民聞其義,涕泗不自勝。 尋陽參軍夢一婦人,前跪自稱:先葬近水淹沒,誠能見救,雖不能富貴,可令君薄免禍。 參軍答曰:何以為志? 婦人曰:君見渚邊上有魚釵,即我也。 參軍明旦覓,果見一毀墳,其上有釵,移置高燥處。 卻十餘日,參軍行至東橋,牛奔直趨水,垂墮,忽轉,正得無恙也。 清河崔茂伯女,結婚裴氏,克期未至,女暴亡。 提一金罌,受二升許,徑到裴床前立,以罌贈裴。 宏農徐儉家,有一遠來客寄宿。 有馬一匹,中夜驚跳。 客不安,騎馬而去。 一物長丈餘,來逐馬後,客射之,聞如中木聲。 明日尋昨路,見箭著一碓柵。 劉松在家,忽見一鬼,拔劍斫之。 鬼走,松起逐。 見鬼在高山巖石上臥,乃往逼突。 群鬼爭走,遺置藥杵臼及所餘藥,因將還家。 松為人合藥時,臨熟取一撮經此臼者,無不效驗。 发布时间:2025-06-19 12:24:5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