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神異經全文 内容: ○東荒經九則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 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 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恒與一玉女投壺。 每投千二百矯, ■〈土韋〉按:《仙傳》、《拾遺》矯字作梟。 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口醫〉噓。 華曰:嘆也。 矯出而脫誤不接者, 言失之。 天為之笑。 華云:言笑者,天□流火炤灼。 今天下不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 東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縞帶元冠,女皆彩衣,男女便轉可愛,恒恭坐而不相犯,相譽而不相毀。 見人有患,投死救之。 名曰善人。 俗云士人。 一名敬, 俗云敬謹。 一名美, 俗云美人。 不妄言,■〈口果〉■〈口果〉然而笑,倉卒見之如痴。 俗云善人如痴,此之謂也。 東方荒外有豫章焉。 此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尺,本上三百丈。 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 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並列,面向西南。 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 斫之復生,其州有福。 創者,州伯有病。 積岁不復者,其州滅 亡。 亡者,州伯死。 復者,木創復也。 東方有桑樹焉,高筏十丈,敷張自輔。 其葉長一丈,廣六七尺,其上自有蠶,作繭長三尺。 繰一繭,得絲一斤。 有椹焉。 長三尺五寸,圍如長。 東方有樹焉,高百丈,敷張自輔。 葉長一丈,廣六尺,其名曰梨。 如今之樝梨,但樹大耳。 其子徑三尺,剖之少瓤。 白如素。 和羹食之為地仙。 衣服不敗,闢谷可以入水火。 一名木梨。 東方有樹,高五十丈,葉長八尺,名曰桃。 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寿。 ■〈土韋〉按:別本作寿短,誤。 食核中仁,可以治嗽。 小桃溫潤,嘅嗽人食之即止。 ■〈土韋〉按:別本作嘅嗽人肉滑者,誤。 東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測,盖稟至陽之為質也。 海中激浪投其上,■〈日翕〉然而尽。 計其昼夜,■〈日翕〉攝无極,若熬鼎受其灑汁耳。 大荒之東極,至鬼府山、臂沃椒山, ■〈土韋〉按:《玄中記》云: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惡燋焉。 水灌而不已。 惡燋,山名,在東海南方三萬里。 海水灌之即消,即沃椒也。 腳巨洋海中,升載海日。 盖扶桑山有玉鷄,玉鷄鳴則金鷄鳴,金鷄鳴則石鷄鳴,石鷄鳴則天下之鷄悉鳴,潮水應之矣。 東海滄浪之洲,生強木焉,洲人多用作舟楫。 其上多以珠玉為戏物,終无所負。 其木方一寸,可載百許斤。 縱石鎮之不能沒。 東方荒中,有木名曰栗。 其殼徑三尺三寸,殼刺長丈餘,实徑三尺。 殼亦黃,其味甜,食之多令人短氣而渴。 ■〈土韋〉按:《太平御覽》引此云:東荒北有栗樹,高三十丈,栗徑三尺,其殼,其肉黃白,味甘,食之令人短氣而渴。 《廣記》所引,出《酉陽記》。 東方裔外有建山,其上多橘柚。 ○東南荒經五則東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長七丈, ■〈土韋〉按:《說郛》所引作七尺,誤。 腹圍如其長。 頭戴鷄父魌頭, 華曰:髮煩亂也。 ■〈土韋〉曰:鷄父未詳。 朱衣縞帶,以赤蛇繞額, 一作惡蛇繞項。 尾合於頭。 不飲不食,朝吞惡鬼三千,暮吞三百。 此人以鬼為飯, ■〈土韋〉按:《廣記》飯作食,別本作飲,誤。 以露為漿。 《廣記》作霧。 名曰尺郭,一名食邪。 道師云吞邪鬼,一名赤黃父。 今世有黃父鬼。 東南荒中有邪木,高三千丈,或十餘圍,或七八尺。 其枝喬直上,不可■〈冉阝〉也。 ■〈土韋〉云:■〈冉阝〉,犹何也。 葉如甘瓜,二百岁,葉落而生花,花形如甘瓜。 花復二百岁,落尽而生萼。 萼下生子。 三岁而成熟。 成熟之後,不長不減。 子形如寒瓜,長七八寸。 徑四五寸。 萼復覆生頂。 言發萼而得成实。 此不取,萬世如故。 若取子而留萼,萼復生子如初。 年月復成熟,後二年,則成萼,而復生子。 其子形如甘瓤,少■〈柬見〉 音練。 甘美,食之令人身澤。 不可过三升,令人冥醉,半日乃醒。 木高,人取不能得,唯木下有多羅之人緣能得之。 多羅,国名。 一名无葉,世人後生不見葉,故謂之无葉也。 一名倚驕。 按:《太平廣記》引此作綺縞,而張茂先注云:驕謂直上,不可那也。 知《廣記》誤。 東南隅太荒之中,有樸父焉。 夫婦並高千里,腹圍自輔。 天初立時,使其夫妻導開百川,懶不用意。 《說郛》作用力。 謫之,並立東南。 男露其勢,女露其牝。 勢、牝謂男女之陰陽,《御覽》作殺。 不飲不食,不畏寒暑,唯飲天露。 須黃河清,當復使其夫婦導護百川。 古者初立,此人開導河,河或深或淺,或隘或塞,故禹更治,使其水不雍。 天責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黃河清者,則河海絕流,水自清矣。 東南海中有烜洲,洲有溫湖,鮒魚生焉。 其長八尺,食之宜暑而辟風寒。 東南有石井,其方百丈。 上有二石闕,俠東南面,上有蹲熊。 有榜著闕曰地戶。 ○南荒經十則南方有犬,人面鳥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 有翼不足以飛,一名■〈月鳥〉兜。 《書》曰:放■〈月鳥〉兜於崇山。 按:《古文尚書》作■〈月鳥〉吺。 一名驩兜。 為人狠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耳。 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 走行如風,名曰旱鼠■。 所之国大旱。 俗曰旱魃。 一名格子。 善行,市朝眾中,遇之者,投著廁中乃死,旱災消。 《詩》曰:旱魃為虐。 或曰生捕得殺之,禍去福來。 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尽之木。 ■〈土韋〉按:別本作不昼之木。 昼夜火燃,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 ■〈土韋〉按:《玄中記》: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火,其木皮為火浣布。 南方大荒之中有樹焉,名曰柤稼■〈木匿〉。 柤者,柤梨也;稼者,株稼也;■〈木匿〉,親昵也。 三千岁作華,九千岁作实。 其華蕊紫色,其实赤色。 其高百丈,或千丈也。 敷張自輔,東西南北方枝,各近五十丈,葉長七尺,廣五尺,色如綠青,木皮如桂樹,理如甘草,味飴。 实長九尺,圍如其長而无瓤核。 以竹刀剖之,如凝蜜。 一作如酥。 得食復見,实即凝矣。 言復見後实熟者,寿一萬二千岁。 ■〈土韋〉按:言復見以下十三字,乃茂先注。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 三百岁作華,九百岁作实。 華色朱,其实正黃。 高五十丈,敷張如蓋,葉長一丈,廣二尺。 餘似菅苧,色青,厚五分,可以絮,如厚樸。 材理如支,九子,味如飴。 实有核,形如棗子。 或作棘子。 長五尺,圍如長。 金刀剖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 食之者地仙。 不畏水火,不畏白刃。 南方荒中有涕竹,長数百丈,圍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為船。 其筍甚美,食之可以止瘡癘。 張茂先注曰:子筍也。 南方有甘蔗之林,其高百丈,圍三尺八寸。 促節多汁,甜如蜜,咋嚙其汁,令人潤澤。 可以節蚘蟲。 《廣記》引作蛇蟲。 人腹中蚘蟲,其狀如蚓,此消穀蟲也。 多則傷人,少則穀不消。 是甘蔗,能滅多益少,凡蔗亦然。 不尽木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 但居火中,洞赤,時時出外,而毛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 取其毛績紡,織以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燒之則凈。 南方蚊翼下有小蜚蟲焉。 目明者見之,每生九卵,復未嘗有毈,復成九子,蜚而復去,蚊遂不知。 亦食人及百獸,食者知言蟲小,食人不去也。 此蟲既細且小,因曰細蠛。 陳章對斉桓公小蟲是也。 ■〈土韋〉按:陳章鷦螟巢於蚊睫事見《晏子春秋》。 此蟲常春生,以季夏藏於鹿耳中,名嬰蜺。 南方有獸,似鹿而豕首,有牙。 善依人求五穀,名无損之獸。 人割取其肉不病,肉復自復。 其肉惟可作鮓,使■〈米審〉肥美而鮓肉不坏。 吞之不入,■〈米審〉尽更添肉。 復作鮓如初,愈美,名曰不尽鮓是也。 《御覽》獸部引此■〈米審〉字作瀋,鮓字作鮮。 南荒之外有火山,長四十里,廣五十里。 其中皆生不烬之木,火鼠生其中。 南方有銀山,長五十里,高百餘丈,悉是白銀。 ○西南荒經三則西南大荒中有人,長一丈,腹圍九尺。 踐龜蛇,戴朱鳥,左手憑白虎,知河海水斗斛,識山石多少,知天下鳥獸言語。 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穀可食,識草木鹹苦,名曰聖,一名哲,一名賢, 俗曰先知。 一名无不達。 凡人見而拜之,令人神智。 此人為天下聖人也,一名先通。 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 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 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 名曰饕餮。 《春秋》言饕餮者,縉云氏之不才子也。 一名貪惏,一名強奪,一名凌弱。 此国之人皆如此也。 西南荒中出訛獸,其狀若菟,人面能言。 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 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言食其肉,則其人言不誠。 一名誕。 ○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无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 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 有腹无五脏,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过。 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 有凶德則往依憑之。 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春秋》云:渾沌,帝鴻氏不才子也。 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轉仰天而笑。 以《史記》正義校。 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春秋》云顓頊氏有不才子名梼杌是也。 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 為人饕餮,氵㸒逸无理,名曰苗民。 《春秋》所謂三苗,《書》云竄三苗於三危。 西荒之中有人焉,長短如人,著百結敗衣,手虎爪,名曰獏■〈犭為〉。 伺人獨行,輒食人腦,或舌出盤地丈餘,人先開其声,燒大石以投其舌,乃氣絕而死。 不然食人腦矣。 一本云伺人眠輒往就人,欲食人腦。 西方日宮之外 《廣記》引作自官。 有山焉,其長十餘里,廣二三里,高百餘丈,皆大黃之金,其色殊美,不雜土石,不生草木。 上有金人,高五丈餘,皆純金,名曰金犀。 入山下一丈有銀,又一丈有錫,又入一丈有鉛,又入一丈有丹陽銅,似金可鍛,以作錯塗之器。 《淮南子》朮曰餌丹陽之為金是也。 《淮南子》以下乃茂先注,後人誤合為經。 梁簡文帝詩云劍鏤丹陽銅,用此。 西荒中有獸如虎,毫長三尺,人面虎足,口牙一丈八尺。 人或食之,獸鬥終不退卻,唯死而已。 荒中人張捕之,復黠逆知,一名倒寿。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 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 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 名曰山臊。 其音自叫。 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臊皆驚憚。 犯之令人寒熱。 此雖人形而変化,然亦鬼魅之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鬣,白衣玄冠,從十二童子,馳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曰河伯使者。 或時上岸,馬迹所及,水至其處。 所之之国,雨水滂沱,暮則还河。 西海之外有鵠国焉,男女皆長七寸。 為人自然有礼,好經綸拜跪。 其人皆寿三百岁。 其行如飛,日行千里。 百物不敢犯之,唯畏海鵠,过輒吞之,亦寿三百岁。 此人在鵠腹中不死,而鵠一舉千里。 華曰:陳章與斉桓公論小兒也。 西方山中有蛇,頭尾差大,有色五彩。 人物觸之者,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 名曰率然。 茂先注云:会稽常山最多此蛇,《孫子兵法》三軍勢如率然者是也。 ○西北荒經六則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 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 名曰穷奇,亦食諸禽獸也。 ■〈土韋〉按:別本云穷奇似牛面狗尾,尾長曳地,其声似狗,狗頭人形,鉤爪鋸牙,逢忠信之人嚙而食之,逢奸邪者則禽禽獸而伺之。 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髮,蛇身人手足,而食五穀禽獸。 貪惡愚頑,名曰共工。 《書》流共工於幽州。 幽州,北裔也。 而此言西北,方相近也,皆西裔之族耳。 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 廣一丈,長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鏡。 上有玉尊玉笾,取一尊,一尊復生焉。 與天同休,无乾時。 石边有脯焉,味如麞鹿脯。 飲此酒,人不生死。 一名遺灑。 其脯名曰追復,食一片復一片。 或作一斤。 西北荒中有二金闕,高百丈,金闕銀盤,圓五十丈。 二闕相去百丈,上有明月珠,徑三丈,光照千里。 中有金階,西北入兩闕中,名曰天門。 ■〈土韋〉:陸公佐《新闕銘》云北荒明月,即此事。 西北荒中,有小人,長一分。 其君朱衣玄冠,乘輅車馬,引為威儀。 居人遇其乘車,抓而食之,其味辛,終年不為物所咋。 並識萬物名字,又殺腹中三蟲,三蟲死,便可食仙藥也。 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里,兩腳中間相去千里,腹圍一千六百里。 但日飲天酒五斗, 張華云:天酒,甘露也。 不食五穀魚肉,唯飲天酒。 忽有飢時,向天仍飲。 好遊山海間,不犯百姓,不干萬物,與天地同生,名曰无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 ○北荒經三則北荒中有棗林,其高五十丈,敷張枝條数里餘,疾風不能偃,雷電不能摧。 其子長六七寸,圍過其長。 熟赤如朱,乾之不縮,氣味潤澤,殊於常棗。 食之可以安軀,益於氣力,故方書称之。 赤松子云: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氣又安軀。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餘,恒冰,唯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 湖有橫公魚,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 昼在水中,夜化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 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 食之可止邪病。 其湖无凸凹,平滿无高下。 北方層冰萬里,厚百丈,有磎鼠在冰下 ■〈土韋〉按:《御覽》引作鼷鼠。 土中焉。 形如鼠,食草木肉。 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 其毛八尺,可以為羽褥,臥之卻寒。 其皮可以蒙鼓,聞千里。 其毛可以來鼠,此毛所在,鼠輒聚焉。 北海有大鳥,其高千尺,頭紋曰天,胸紋曰候。 左翼文曰鷖,右翼紋曰勒。 頭向東正海中央捕魚。 或時舉翼而飛,其羽相切如風雷也。 ○東北荒經一則東北荒中有木,高四十丈,葉長五尺,廣三尺,名曰栗。 其实徑三尺二寸,其殼赤,其肉黃白,味甜,食之令人短氣而渴。 ○中荒經十則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 上有大鳥,名曰希有。 南向。 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 背上小處无羽,一萬九千里。 西王母岁登翼上,会東王公也。 故其《柱銘》曰:昆侖銅柱,其高入天。 員周妃削,膚体美焉。 其《鳥銘》曰:有鳥稀有,碌赤煌煌。 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 王母欲東,登之自通。 陰陽相須,唯会益工。 九府玉童玉女,與天地同休息,男女无為匹配,而仙道自成。 張茂先曰:言不為夫妻也。 男女名曰玉人。 東方有官,青石為墻,高三仞,左右闕高百尺。 畫以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 西方有宮,白石為墻,五色玄黃,門有金榜而銀鏤,題曰天地少女之宮。 中央有宮,以金為墻,門有金榜以銀鏤,題曰:天皇之宮。 南方有宮,以赤石為墻,赤銅為門闕,有銀榜,曰:天皇中女之宮。 北方有宮,以黑石為墻,題曰:天地中男之宮。 東南有宮,黃石為墻,黃榜碧鏤,題曰:天地少男之宮。 西北有宮,黃銅為墻,題曰:地皇之宮。 東方裔外有東明山,以青石為墻。 西方裔外有大夏山,以金為墻。 南方裔外有岡明山,以赤石為墻。 西南裔外老寿山,以黃銅為墻。 東南裔外闠清山,以青石為墻。 西北裔外西明山,以白石為墻。 皆有宮。 盖神仙之宅也。 東北有鬼星石室,三百戶共一門,石榜,題曰:鬼門。 西南銅關夾榜,題曰:人往門。 東北銅關夾門榜,題曰:人來門。 南方有獸焉,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 皮毛黑如漆,食鉄飲水,其糞可為兵器,其利如剛,名曰嚙鐵。 《玄黃經》云:南方嚙鉄,糞利為剛。 食鉄飲水,腸中不傷。 ■〈土韋〉按:今蜀中深山,亦有嚙鉄獸。 鬼門昼日不開,至暮即有人語,有青火色。 西南大荒有馬,其大二丈,髯至膝,尾委地,蹄如丹踠可握。 日行千里,至日中而汗血。 乘者當以絮纏頭,以辟風病,彼国人不纏。 北方有獸焉,其狀如獅子。 食人。 吹人則病。 名曰■〈犭恙〉。 音恙。 恒近人村里,入人居室,百姓患苦。 天帝徙之北方荒中。 西方深山有獸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 体大如驢,善緣高木。 皆雌无雄,名綢。 順人三合而有子,要路強牽男人。 將上絕冢之上,取果並窃五穀食,更合三畢而定,十月乃生。 不孝鳥,狀如人身,犬毛有齒,猪牙,額上有紋,曰不孝;口下有紋,曰不慈;背上有紋,曰不道;左脇有文,曰愛夫;右脇有紋,曰憐婦。 故天立此異,畀以顯忠孝也。 发布时间:2025-06-19 12:51:5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