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津门、津管、遮食、总提、珑管、出水道记 内容: 咽下胃之一物,在禽名曰嗉,在兽名曰肚。 在人名曰胃。 古人画胃图,上口在胃上,名曰贯门;下口在胃下,名曰幽门,言胃上下两门,不知胃是三门。 画胃竖长,不知胃是横长,不但横长,在腹是平铺卧长,上口贲门向脊,下底向腹;下口幽门亦在胃上,偏右胁向脊;幽门之左寸许,另有一门,名曰津门。 津门上有一管,名曰津管,是由胃出精汁水液之道路。 津管一物,最难查看,因上有总提遮盖。 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之右、幽门之左,正盖津门。 总提下前连气府,接小肠,后接提大肠,在胃上后连肝,肝连脊。 此是膈膜以下,总提连贯胃、肝、大小肠之体质。 饮食入胃,食留于胃,精汁水液,先由津门流出,入津管,津管寸许,外分三权。 精汁清者,入髓府化髓;精汁浊者,由上权卧则入血府,随血化血;其水液,由下权从肝之中间,穿过入脾。 脾中间有一管,体相玲珑,名曰珑管,水液由珑管分流两边,入出水道。 出水道形如鱼网,俗名网油。 水液由出水道渗出,沁入膀胱,化而为尿。 出水道出水一段,体查最难。 自嘉庆二年看脏腑时,出水道有满水铃铛者,有无水铃铛者,于理不甚透彻,以后诊病,查看久病寿终之人,临时有多饮水者,有少饮水者,有不饮水者,故后其水仍然在腹。 以此与前所看者参考,与出水道出水一节,虽然近理,仍不敢为定准。 后以畜较之,遂喂遂杀之畜,网油满水铃铛;三四日不喂之畜,杀之无水铃铛,则知出水道出水无疑。 前言饮食入胃,食留干胃,精汁水液,自津门流出。 津门即孔如箸大,能向外流精汁水液,稀粥岂不能流出? 津门虽孔如箸大,其处胃体甚厚,四围靠挤缩小,所以水能出而食不能出。 况胃之内,津门之左一分远,有一疙瘩,形如枣大,名曰遮食,乃挡食放水之物,待糟汁水液流尽,食方腐熟,渐入小肠,化而为粪。 小肠何以化食为粪? 小肠外有气府,气府抱小肠,小肠外、气府内,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化食。 此处与前气府参看。 化粪入大肠,自肛门出。 此篇记精汁由胃出津门,生精生血;水液由珑管出水道,入膀胱为尿;食由胃入小肠。 元气蒸化为粪之原委也。 发布时间:2025-06-21 10:55:3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