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之二 饮食 内容: 夫人赖水谷之气以养神,水谷尽而神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依故死。 凡食所以养阳气也,凡饮所以养阴气也,而生血生气,皆本于此。 故六畜、果菜、酒浆之类,善养生者取其益人者食之。 饮之尤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 先饥而食,食不过饱。 饱则伤气,饥则伤胃。 仍戒粗与速,恐损气伤心,非福也。 减五味浓厚食,以免伤其精;省煎烤焦燥物,以免伤其血。 清晨食白粥,能畅胃气生津液。 空心茶,卯时酒,申后饭宜少。 饮茶者宜热宜少,不饮尤佳,久饮去人脂,下焦虚冷,饥则尤不宜,令不眠,惟饱食后一二盏不妨,最忌点盐空心饮。 食后以浓茶漱口,齿不败。 饮不欲杂,杂之则或有所犯,当时或不觉,积久令人作疾。 浆水味甘酸,微温无毒,大益人,为人常用,故不齿其功,然日不可缺也。 酒饮之体软、神昏,是其有毒也,不可过多,过多而恒饮,则损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伤寿。 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 酒后食芥辣物多,则缓人筋骨。 凡中药毒,及一切毒,从酒得者难活。 醋,多食损人骨、损人胃、损人颜色。 每食须濡缓,宜食不粗吞。 食物以象牙、金、银、铜为匙,或鱼魫为器,皆可试毒。 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食后以小纸捻,打喷嚏数次,使气通则目自明、痰自化。 每食毕,即呵出口中食毒气,则永无患失。 百味未成熟,勿食。 五味太多,勿食。 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春宜减省酸味,增添甘味;夏宜减省苦味,增添辛味;秋宜减省辛味,增添酸味;冬宜减省咸味,增添苦味。 青色属肝合筋,其荣爪,故肝宜酸,多食则令人阴闭。 赤色属心合脉,其荣色,故心宜苦,多食令人变呕。 黄色属脾合肉,其荣唇,故脾宜甘,多食令人缓满。 白色属肺合皮,其荣毛,故肺宜辛,多食令人洞心。 黑色属肾合骨,其荣发,故肾宜咸,多食令人渴。 酸多伤脾,肉皱而唇揭;咸多伤心,血凝泣而色变;甘多伤肾,骨痛而齿落;苦多伤肺,皮槁而毛落;辛多伤肝,筋急而爪枯。 孙真人曰;食五味不可偏胜,否则五脏不平,百病蜂起。 夫人之所慎,切忌饮食便卧,及终日久坐。 食欲频而少,不欲频而多。 只宜饱中饥,不宜饥中饱。 且鱼鲙生肉,尤宜忌之。 梗米过熟则佳。 苍耳同食则心痛。 马肉同食发痼疾。 糯米妊娠与杂肉食之,子生寸白虫,久食身软发风动气。 秫米似黍而小,亦可造酒动风,不可常食。 黍米发宿疾,小儿食,不能行。 五种粟米合葵食之成痼疾。 饴糖进食,健胃动脾风。 食粟米后食杏仁吐泻。 稷米,穄也,发三十六种疾,不可同川附子服。 陈廪粟米、秫米皆冷,频食之自利。 麦占四时,秋种夏收,北方多霜雪,面无毒,南方少雪,面有毒。 大麦久食多力健行,头发不白,宜人。 麦蘖久食消肾,少用健胃宽中。 荞麦多食动风头眩,和猪肉食脱眉发。 白扁豆久食头不白。 绿豆治病,则皮不可去,去皮壅气,作枕明目。 赤小豆行小便,久食虚人,能逐津液。 青小豆、赤白豆合鱼鲊,食之成消渴。 服大豆末者,忌猪肉、炒豆,与一岁以上、十岁以下小儿食之,即啖猪肉,久当壅气死。 酱当以豆为之,今以面麦为之,杀药力。 芝麻乘熟食,压出生油,止可点灯,再煎炼成,方为熟油可食。 黑芝麻炒食不生风疾,风人食之,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謇。 胡麻服之不老,耐风补衰老,九蒸九曝为末,以枣丸服之,治白发还黑。 葵同鲤鱼食之害人。 食生葵发一切宿疚,百药忌食之。 生葱与蜜同食,下痢腹痛。 食烧葱啖蜜,壅气死。 杂鸡雉、白犬肉食之,九窍出血,大抵功在发汗,多食则昏人神。 韭,病人可食,多食昏神暗目,酒后尤忌,不可与蜜同食,未出土为韭黄,滞气动风,共牛肉食成瘕。 薤,肥健人,生食引涕唾,与牛肉同食成瘕。 大蒜久食,伤肝损目弱阳,多食蒜行房伤肝气,面无光。 胡荽久食令人多忘,根发痼病。 芥多食动风发气,与兔肉同食成恶病。 荠菜与面同食发病。 苋多食动气烦闷,共鳖及蕨食生瘕。 鹿角菜久食发病,损经络,少颜色。 菠菜多食,冷大小肠,久食脚软腰痛。 莼菜性滑发痔。 芹生高田者宜食,赤色者害人,和醋食之损齿。 苦荬夏月食之益心,蚕妇忌食。 莴苣久食昏人目。 莙荙多食动气。 蕨久食,脚弱无力,弱阳眼昏,多睡鼻塞发落,生食成蛇瘕。 茄至冷,多食发疮动气,秋后食之损目。 冬瓜多食阴湿生疮,发黄疸,九月勿食,老人中其毒,至秋为疟痢。 一切瓜苦者有毒,两鼻两蒂者害人。 瓠子冷气人食之病甚。 葫芦多食令人吐。 紫菜多食腹痛发气,饮少热醋解。 茭白不可合生菜食,不可杂蜜食,发痼疾,伤阳气。 苦笋主不睡,去面目并舌热黄,消渴明目,解热毒健人,多食动气。 菌,地生为菌,木生为檽,为木耳,为蕈,新蕈有毛者,下无纹者,夜有光者,煮不熟者,欲烂无虫者,煮讫照人无影者,春夏有虫蛇经过者,皆杀人。 误食枫树菌者,往往笑不止而死,须掘地为坎,投水搅取清者饮之。 木箘、楮、榆、柳、桑,五木之耳可食,如前所云者皆杀人,又赤色仰而不覆者、及生田野中者皆毒。 甘露子不可多食,生寸白虫,与诸鱼同食翻胃。 茱萸六七月食之伤神气。 茼蒿多食气满。 莳萝根曾有食者杀人。 蔓青,莱中之最益人者,常食通中益气,令人肥健。 多种鸡头芋奶可以代食,山药凫茨可以充饥。 芋冬月食不发病。 薯蓣颇胜芋,小者名山药,佳。 萝卜力弱,人不宜多食,生者渗人血。 姜九月九日勿食,伤人损寿。 谚云:上床萝卜下床姜。 盖夜食萝卜则消酒食,清晨食姜能开胃。 食莲子宜蒸熟去心,生则胀腹,不去心则令人呕。 藕久服轻身耐老,止热破血。 食生藕,除烦渴,解酒毒,若蒸熟之,甚补五脏,实下焦,与蜜同食,令腹脏肥,不生诸虫。 菱多食冷脏伤脾。 茨菰动宿冷气腹胀,小儿食之脐下痛。 芡生食,动风冷气,损脾难消,熟能益精。 生枣多食动脏腑损脾,与蜜同食损五脏。 梅子坏齿及筋。 樱桃多食发暗风,伤筋骨,小儿多食作热。 橘、柚酸者聚痰,甜者润肺,不可多食。 橙子皮,多食伤肝,与槟榔同食,头眩恶心。 杨梅多食发热损齿。 杏多食伤筋骨。 杏仁久服目盲、眉发须落,动宿疾。 双仁者杀人,研细可治犬伤。 桃损胃,多食有热。 桃、杏花本五出,而六出者又双仁,能杀人者,失常也。 李发疟,食多令虚热,和白蜜食伤人五内,不可临水上啖之,及与雀肉同食。 李不沉水者有毒。 梨治心热,生不益人,多食寒中,产妇金疮人勿食,令痿困,其性益齿而损脾胃,正二月勿食佳。 有人家生一梨大如斗,送之朝贵,食者皆死,考之,树下有一大蛇,毒在于此,可见凡物异常者,皆不可食也。 石榴多食损肺及齿。 栗生食治腰脚,熟即发气,宜曝干、蒸炒食,多则气窿,患风气人不宜食。 生栗可于灰火中煨,令汗出杀其木气,小儿食生者多难化,熟者多滞气。 柿干者性冷,生者弥冷,食多腹痛。 白果,生引疳解酒,熟食益人,不可多食。 胡桃多食利小便,动风动痰脱人眉,同酒肉多咯血,齿豁并酸、伤齿者,食之即已。 枇杷多食发痰热。 榧子多食,能消谷,助筋骨,行荣卫,明目轻身,治咳嗽,过多滑肠。 榛益气力宽肠胃。 一切果核双仁者害人。 甜瓜多食动痼疾,发虚热。 西瓜甚解暑毒。 甜瓜沉水者杀人,双蒂者亦然。 生果停久有损处者不可食。 甘蔗多食衄血。 砂糖多食心痛,鲫同食成疳,葵同食生流癖,笋同食成食瘕,小儿亦不宜食。 猪肉之用最多,然不宜久食,食之暴肥致风。 白猪白蹄青爪者不可食。 猪肾理肾气,多食肾虚,久食少子。 猪心猪肝不可多食。 猪肉共羊肝食之心闷。 猪脑损阳,临房不举,嘴动风尤毒。 羊肉和鲊食,伤人心。 脑食之损精少子,六月勿食之。 羊心有孔者食之杀人。 羊肝有窍,羊有独角黑头者,皆不可食。 猪羊血不可多食。 黄牛大补脾,黑牛白头并独肝者不可食。 凡盛热时卒死者,尤杀人。 牛五脏各补人五脏,牛乳不可与醋同食。 马生角及白马黑头,白马青蹄者,皆不可食。 马自死者害人,不与陈仓米同食,卒得恶症,十死其九。 马汗气及毛,偶入食中害人。 凡有马汗阴疮者,近之必杀人。 骡肉动风,脂肥尤甚,食之者慎不可饮酒,致疾杀人。 白犬虎文,黑犬白耳,畜之家富贵。 犬纯白者主凶。 犬斑青者,识盗贼则吠之。 春末夏初,犬多发狂,当戒人持杖预防之。 鹿肉〖鹿/单〗肉,五月勿食之,豹文者杀人。 鹿茸内有小虫,不可以鼻嗅虫,入鼻则药力不及。 鹿肉痿人阴,饵药人食之无效,以其食解毒之草故也。 獐肉,八月至于十一月食之,胜羊肉,余月动气。 麂肉动痼疾,以其食蛇也。 糜脂,近男子阴令痿,骨可煮汁酿酒饮之,令人美颜色。 猫肉补阴血,能治痨瘵、瘫疾、瘰疬,杨梅毒疮,久不收口者,皆宜食。 兔八月、十一月可食,多食损阳,兔死而眼合者,食之害人。 兔只眼者不可食。 獭肉伤阳。 熊脂近阴不起。 大抵禽肝青者,兽赤足者,有歧尾者,肉堕地不粘尘者,煮熟不敛水者,煮而不熟者,生而敛者,禽兽自死无伤处者,犬悬蹄、肉中有星如米者,羊脯三日以后有虫如马尾者,米瓮中肉脯久藏者,皆杀人。 鸡,黄者宜老人,乌者产妇宜之,具五色食之必旺。 六指玄鸡白头,或四距及野禽生子,有八字文者,及死不伸足,口目不闭者,俱不可食。 乌鸡合鲤鱼食生痈疽。 鸡子不宜多食。 老鸡,头有毒杀人;线鸡,善啼肉毒;山鸡,养之禳火灾。 雉,损多益少,久食瘦人。 黑鸭,滑中发痢,脚气人不可多食,白者六月忌食。 白鸭,补虚,目白者杀人。 鸭卵多食发疾,不可合蒜及李子、鳖肉食。 老鸭善,嫩鸭毒。 野鸭,九月以后即中食,不动气;身上热疮久不好者,但多食即瘥。 白鹅多食发痼疾,苍鹅发疮脓,卵不可食多。 鹌鹑,四月以后八月以前不堪食,《本草》云“虾蟆化也”。 鹑,患痢人可食之良,与猪肝同食面生黑子,与箘同食发痔疾。 雀不可合杂生肝食,合酱食妊妇所忌。 雀粪和干姜末,蜜丸,服之肥白。 鹁鸽益人,有病者食之减药力。 鲤鱼发风热,五月五日勿食。 鳜鱼有十二骨,每月一骨毒杀人,取橄榄核末,流水调服则愈。 白鱼发脓,有疮疖人勿食。 鲫鱼春不食其头,中有虫也,子与麦门冬食杀人。 青鱼及鲊,服术者忌之。 鲥鱼发疳痼疾。 鲂鱼患疳痢者禁之。 鲟鱼发诸药毒,鲊不益人,小儿食之成瘕,合笋食之瘫痪。 鲈鱼多食令人发痃癖。 河豚鱼有毒,浸血不尽,有些赤斑眼者,及修治不如法,杀人,肝有大毒,中其毒者,橄榄汁或芦根汁解之。 䱝多食成霍乱。 乌鱼黑体水厌,不宜食。 鳗鲡鱼治劳,夏月以干鳗鱼室中烧之,蚊虫即化为水,置其骨于衣箱及毡物中,断白色蛀虫。 一切鱼忌荆芥,食犯必至杀人。 凡鱼目能开闭者,及两目不同,无腮无胆连鳞者,无鳞者及白目白背、黑点赤鳞有角者,头有白色如连珠至脊上者,皆不可食。 鳖不宜食,目大者,赤足者,腹下生王字形者,三足者,独目者,目白者,腹有蛇蟠纹者,并害人,夏月每有蛇化,切不可食,腹下有蛇纹者,蛇也。 蟹极动风,有风疾人,不可食蟹,背上有星点者,脚生不齐全者,独螯者,独目者,两目相向者,足斑目赤者,腹有毛者,腹中有骨者,并杀人。 虾发风动气,无须者,及腹中黑、煮而色白,不可食。 螺大寒疗热醒酒。 蚌冷无毒。 蚶利五脏健脾。 淡菜即壳菜也,多食烦闷。 蚬多食发嗽消肾。 蛏,天行病后不可食,在饭后食之佳。 凡肉汁藏器中,气不泄者有毒,以铜器盖之,汁滴入者亦有毒。 铜器内盛水,过夜不可饮。 陶瓶内插花宿水,及养腊梅花水,饮之能杀人。 饮食于露天,飞丝堕其中,食之咽喉生泡。 穿屋漏水,杂诸脯中食之生癥瘕。 暑月瓷器,如日晒大热者,不可便盛饮食。 盛蜜瓶作鲊,鲊瓶盛蜜,惧不可食。 肉经宿并熟鸡过夜,不再煮不可食,祭神肉自动,及祭酒自耗者,皆不可食。 诸禽兽脑滑精,不可食。 (以上饮食所宜所忌。)食豆腐中毒以萝卜汤下药可愈。 中蕈毒连服地浆水解之。 诸菜毒,甘草、贝母、胡粉等分为末,调服,及小儿溺。 野芋毒,饮土浆水解之。 瓜毒,瓜皮汤或盐汤解之。 柑毒,柑皮汤或盐汤解之。 诸果毒,烧猪骨为末,水调服。 误食闭口花椒,饮醋解之。 误食桐油,热酒解之,干柿及甘草亦可。 食鸡子毒,醇醋解之。 凡中鱼毒,煎橘皮汤,或黑豆汁,或大黄、芦根、朴硝汁,皆可解之。 中蟹毒,煎紫苏汤一二盏,或冬瓜汁、生藕汁解之。 中诸肉毒,壁土调水一钱服之,又方,烧白扁豆末可解。 食猪肉过伤者,烧其骨,水调服,或芫荽汁、生韭汁解之。 饮酒毒,大黑豆一升煮汁二升,服立吐,即愈,又方,生螺蛳、荜澄茄并解之。 凡诸般毒,以香油灌之,令吐即解。 凡饮食后心烦闷,不知中何毒者,急煎苦参汁,饮之令吐,又方,煮犀角汤饮之,或以好酒,或以苦酒煮饮之。 (以上疗饮食之毒。)肝病宜食小豆、犬肉、李、韭。 心病宜食麦、羊肉、杏、薤。 脾病宜食粳米、牛肉、枣、葵。 肺病宜食黄黍米、鸡肉、桃、葱。 肾病宜食大豆、豕肉、粟、藿。 有风病者勿食胡桃,有暗风者勿食樱桃,食之立发。 时行病后,勿食鱼鲙,及蛏与鳝,又不宜食鲤鱼,再发必死。 时气病后百日之内,忌食猪、羊肉,并肠血、肥鱼、油腻、干鱼,犯者必大下痢,不可复救。 又禁食面及胡蒜、韭、薤、生菜、虾等,食此多致伤发则难治,又令他年频发。 患疟者勿食羊肉,恐发热致死。 病眼者,禁冷水、冷物挹眼,不忌则作病。 牙齿有病者,勿食枣。 患心痛、心恙者,食獐心及肝,则迷乱无心绪。 患脚气者,食甜瓜其疾永不除,兼不可食鲫鱼及瓠子。 黄疸病,忌面、肉、醋、鱼、蒜、韭热物,犯者即死。 患咯血、吐血者,忌面、酒、煎烤腌藏、海味、硬冷难化之物。 其鼻衄、齿衄诸血病皆仿此。 有痼疾者,勿食麂与雉肉。 患疖者,不可食姜,忌鸡肉。 癞者,不可食鲤鱼。 瘦弱者不可食生枣。 病瘥者不可食薄荷,食之令人虚汗不止。 伤寒得汗后,不可饮酒。 久病者食李子加重。 产后忌生冷物,惟以藕不为生冷,为其能破血也。 (以上疾病所忌。)附诸忌:服茯苓忌醋。 服黄连、桔梗忌猪肉。 服细辛、远志忌生菜。 水银、朱砂忌牲肉。 服常山忌生葱、生菜并醋。 服天门冬忌鲤鱼。 服甘草忌菘菜、海藻。 服半夏、菖蒲忌饴糖、羊肉。 服术忌桃、李、雀肉、胡荽、蒜鲊。 服杏仁忌粟米。 服干姜忌兔肉、麦门冬皮、鲫鱼。 服牡丹皮忌胡荽。 服商陆忌犬肉。 服地黄、何首乌忌萝卜。 服巴豆忌芦笋、野猪肉。 服乌头忌豉汁。 服鳖甲忌苋菜。 服藜芦忌狸肉。 服丹药、空青、朱砂不可食蛤蜊,并猪羊血及绿豆粉。 凡服药皆忌食胡荽、蒜、生菜、肥猪、犬肉、油腻、鱼鲙、腥臊、生冷、酸臭、陈滑之物。 (以上服药所忌。)四季用黑豆五升,净洗后蒸三遍,熬干去皮。 又用大火麻子三升,汤浸一宿,漉出熬干,胶水拌熬,去皮淘净,蒸三遍,碓捣,次下豆黄共为细末,用糯米粥合和成团如拳大,入甑蒸,从夜子住火,至寅取出,于瓷器内盛盖,不令风干,每服一二块,但饱为度,不得食一切物。 第一顿七日不食,第二顿七七日不食,第三顿三百日不食,容貌佳胜,更不憔悴。 渴即研大麻子浆饮,更滋润脏腑。 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杵碎煎汤饮,开导胃脘,以待冲和无损。 又方:缩砂、贯众、白芷、茯苓、藿香、甘草为细末,煮豆熟,以药抹拌,却就锅以黄蜡一两薄切,掺在豆上令匀,取豆焦干为度,以数粒通松钗中节食之,令人不饥。 又方:蜜二斤,白面六斤,小黄米五升炒,香油二斤,白茯苓四两,芝麻一升去皮,甘草四两为细末,拌匀和捏成块,甑内蒸熟,阴干为末,每服一匙,新水调下,其面于青布袋盛之,可留十年。 又方:生服松柏叶。 茯苓、骨碎补、杏仁、甘草捣罗为末,取生叶蘸水滚药末同服,香美。 又方: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温酒下,无酒,汤亦可,日进三服。 若遇山居之日,辟谷不饥。 (以上救荒所备。)新镌厚生训纂卷之二终 发布时间:2025-06-22 10:38: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