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一 内容: 绘修供养曼陀罗仪轨次第品第七之二卯二 分彩仪轨辰一 预备彩色拔所钉橛〈鬘论〉与随行者皆说此处施食,然未明说为何布施。 难胜月说分彩之前应衣红衣施食,与此义同,故是分彩之前行也。 〈鬘论〉与随行者说于新器放白黄红绿黑诸色,如次想从榜朗让杭萼字所生。 白等颜料论说如次用月晶、黄宝、玛瑙、摩罗迦达、帝青所作,或以真珠、纯金、珊瑚、火晶等作,或用四宝和杂作之,此依富有者说。 又说或用土作或用米作或用花作如其所应砖末炭末或骨末等亦可,善为预备,此依赤贫者言,〈律生经〉与〈总续〉意趣如是。 (289)次〈鬘论〉中仅说从绷萼什吭吽生毗卢等,然诸色料应依诸尊次序分安五方,别书五字,洒净为先,或但从种子或由三段法生为五佛。 次想虚空五佛心中有绷等字所成智色,以如智线时所说之炽然视法钩召摄入,想与智色合成一味。 以绷字等咒已,次诵:「嗡班[口*(灾-火+夕)]即多罗三昧耶吽」一百八遍而加持之。 毳衣大师亦说召入智色。 次以炽然视法令生威光,安立什字,说云:「由何谛实,能使有情彩色增多,能令诸佛爱乐有情,愿即由此实语令诸彩色炽然。」以此谛语加持令色增长。 〈修天超胜法〉中说为炽然。 谓以炽然视法,观想彩色增多,说谛实语。 令有情彩色增多者,毗布底谓令尘增多。 若修天瑜伽有力者,彩土则能增长,次以香花等物供养。 此增长彩色等,是随〈集密〉二部曼陀罗仪轨说。 然彼二中说增长法未能如此明显。 此将曼陀罗中为绘圆线所钉之橛,以下所说四吽字咒拔出,意想摄入自手金刚杵中。 用五彩土填平橛孔,实钉橛者应如是行,若未实钉则不须尔。 填彩土时无定次第。 辰二 师资分彩法(290)〈鬘论〉谓于此处应振铃声以金刚歌除诸恶相。 诵云:「此法界清净,善度有情界,当绘佛所喜,金刚曼陀罗。」藏师认为此系答日迦跋、慧铠论师所说,五诵:「此是镜清净」等,以配五智之义,乃执振铃,每诵一次于橛穴中注一彩土。 彼义非正,此是为除依于彩色之恶相故,抛杵振铃语诵彼词意念真实义故。 〈金刚幕经〉第八于散宫殿彩时明了宣说:「此是分散彩色之三昧耶,此法界清净,善度有情界,当绘佛所喜,金刚曼陀罗。」答日迦跋亦云:「应面向东方,左拳握彩色,说谛实而绘,此是镜清净,能度有情界,吉祥大乐王,一切如来处,嗡班[口*(灾-火+夕)]即多罗三昧耶吽。 应诵持五遍,线量十二指,直高起平整,一麦不和杂,遍绘一切处。」所说谛实即「此是」等。 诵彼后所绘者,即「线量十二指」至「遍绘一切处」。 说为土填橛穴云何相顺。 彼外墙是白色,为绘彼故说「镜清净」。 每配一智之名,同时绘一层。 下说彩土,变现恶相,是无真实之意乐加行者,有则不尔。 故彼即是遣除彩色恶相方便。 阿阇黎耶所绘五墙之量,此说为十二指。 〈欢喜金刚羯磨次第曼陀罗仪轨〉中亦说为一张手。 无上部曼陀罗仪轨多说左手金刚拳绘。 如〈金刚空行经〉说(291)最初以金刚拳持线,后可随宜。 此亦应尔,以金刚拳不能绘最直边纹故。 如〈总续〉云:「金刚拳加行,或以钩召印,或钵印加行,或明手印绘。」无上部中唯初一种。 有谓金刚拳者,谓以左手持金刚杵而绘,故以经说右手持金刚杵之文破之。 分绘彩色之次第者,由外依次第而绘。 〈金刚空行经〉云:「白黄与红绿,一切内为黑,依次分色绘。」由外渐绘五墙彩色,次第虽定,然白色等渐次则无定准,临时如应配之。 〈大日经〉云:「色由内分散,不应由外分。」诸师谓是意说始由绘者住处,最为善哉。 〈疏〉中亦如是解。 分绘之法,谓善端直,远离粗细等过。 〈金刚空行经〉云:「一一彩色宽,门量廿分一,若色不平整,或弯曲低下,纹低无成就,弯曲生热恼,高量一小指,应端直而绘。 粗则生疾病,低下当损财,弯曲互相瞋,断者师弟死,若非右绕绘,彩土被橛罚。」言橛罚者,〈鬘论〉谓是悉地之因,彩色互杂种姓断绝。 藏地咒师有谓虽阿阇黎如经而绘,犹应用颅钵或宝器盖覆余方所绘之墙,至相连时开器而视,若有粗断过应作对治方便,善者应诵吉祥颂等。 此是迷文执义之谈,粗细弯曲说是所绘之过,此如〈四百五十论〉云:「分粗遭疾病。」(292)〈鬘论〉引为「分粗生诸病。」持祥亦云:「皆应远离粗等过失而绘,若粗绘者,当生疾病。 若谓初绘无过,后时乃成粗等之失,诸定量者,皆未曾说。 如说非右绕绘,是分彩之过失,此亦相同。 由绘时有如是过失,故说励力善绘。 若约绘时善绘后开视时生从众过而作彼说。 如何应理? 〈总续〉云:「从东北界起,应分诸彩末,右绕莫间断,平整无缺失。 若恶若失坏,若不平残缺,当生诸过患,智者分彩色,故应善殷重。」答日迦跋、黑行论师、萨惹哈等亦以绘太粗等生诸过失为因,说应励力善绘,具相而绘。 如线断等是弹线时之过,不关线纹之相,分彩亦应如是。 布[口*缚]具慧与毗布底于胜乐法,说不左绕有如上说彩色被橛罚过,此等诸过是说绘五墙时。 于余彩土,〈金刚空行经〉与诸曼陀罗仪轨皆未宣说。 慧祥虽说绘一张手许时,应盖以金盘等,以花围绕,次若相善,应赞希有。 若相不善,应将魔碍入彩土中,以橛钉之。 然诸堪为量者之论,皆无此说,故难凭信。 彼曼陀罗仪轨多有不可信者。 三昧耶金刚说略绘五纹,以瓦器等覆之,后由弟子随宜而绘。 毗耶跋达亦说覆以花器后可随宜而绘,然皆未说观相善恶。 如是作者,〈欢喜金刚羯摩次第仪轨〉说于边纹散诸散花,(293)供诸供养。 因于彩墙供养散花,恐损彩土,故说盖覆。 然大论师皆未说此,须否盖覆,应更观察。 息止恶相之方便者,〈鬘论〉说佛为息灭诸过失,故说:「分彩诸过失,于无空行者,若忍真实行,谁亦不能障。」龙智曼陀罗仪轨中亦说。 墙宽门量廿分之,中有麦许,是然灯贤、持祥、慧铠、布[口*缚]具慧等所共说,彼诸论师于此粗事绝无错误,是说自语相违极不应理,当更求其密意。 密意如〈鬘论〉云:「所修之曼陀罗,是五墙由五宝所成,有谓中有一麦量许。」此既说有人许。 则于所修,应亦有许中有一麦量者。 然诸曼陀罗仪轨是说所绘者如是,故于所绘亦须解其无违。 〈鬘论〉唯依根本线长一肘量者之曼陀罗,而说:「线粗一麦又二十分之一,为门二十分之一。」故说一一墙,此边至彼边中有一麦许者,唯是根本线长一肘之墙宽量,说有门量二十分之一者,是大少一切曼陀罗之墙宽量。 故当了知二者所明宽量无违。 诸彩条墙,应胜解为白色宝等所成细条体性。 如是善绘如前所说量许,次令弟子或令画师随宜而绘,如〈金刚空行〉云:「次随弟子绘。」(294)〈鬘论〉说当出入曼陀罗时,恐犯跨越线彩之过,应以金刚势入,意谓将智彩墙举升虚空,而诵:「嗡班[口*(灾-火+夕)]北伽札摩吽。」毳衣大师亦说举升智线,彼等义如前说。 如[口*(灾-火+夕)]耶茜那说前所举者,仍应降入。 辰三 明曼陀罗分绘彩处巳一 曼陀罗外分绘彩处曼陀罗及眷属,定须彩绘。 其中五墙,由外至内,为当如次绘何色耶? 略有二种,一、若中央及四方为常说五佛,犹如〈集密〉不动金刚界曼陀罗者,则从东方至中,次第右绕五佛身色而绘。 二、若四方及中央安立余尊者,当依能印证五佛身色之次第而绘。 五墙之色,一一皆通四方,不与余处色作东白南黄等同。 所修五墙次第如何而有? 有诸论师许为内外五层,有余论师许为一墙重迭五色。 〈鬘论〉叙此二家未明自宗,然其所许应同前说。 以于线时说彼门侧外线至彼外线共有十小分故,说墙宽量是一分故。 若如后说,则墙厚量仅有一小分中五分之一,墙有太薄之失。 宝砖处为红色,璎珞半璎珞处黑色。 (295)若许墙为重迭,则说彼为余色,然非此中所欲。 欲尘台处,或为水晶或金玛瑙或诸余宝,随美应作。 然诸师长皆作玛瑙之色。 水檐前垜俱为白色,处所当作蓝色,以是虚空体故。 是故中层名曰闇层,是中空体性故。 门侧上之横梁,用宝随美而作,种种宝云以为庄严。 在所绘者,门前墙处不须绘梁。 牌楼柱与弯曲内悬宝盖之下,应作如来身色。 后者是方色庄严之虚空。 马蹄、[口*缚]惹那、摩羯陀鱼处,说随美观而作。 其余诸层论未明说,意谓易知。 言易知者,水檐箭垜白色,底为蓝色。 宝层闇层于前已说,与彼相同。 金层依名,可知其为黄色。 四*轮者,自宗许为金色,他派有用余宝作者。 牝牡八鹿,是以金为自性,余宝庄严。 宫下羯摩杵脐黑色。 有论说为主尊身色。 各方中股为各方如来身色,若是三股,其余二股如其所应,为从彼侧如来身色。 例如〈集密〉不动,东方右股为不空成就色,左股为宝生佛色。 若是五股,如其所应为余方及中央佛色,例如前者,所绘稍隐之右股,作弥陀佛色,左股中央佛色。 显见之左右股,即作左右佛色。 亦有论说各方一切杵股皆作彼方佛色,前说与此,随一皆可。 论云:「主尊四面,谓各方之面色,是他宗义。」例如〈胜乐〉有说东股作青色等。 (296)此是余宗。 牌楼左右诸如意瓶由金所作。 诸如意树,如余妙树。 羯摩杵下莲蕊绿色,莲须黄色,诸叶杂色,有叶之处是法生内当作深粉红色。 表法生者,是莲鬘与金刚鬘之中线,应作白色。 此边如前弹线时说共有三派。 许轮鬘者,若是玻瓈者为白色。 若是金者则为黄色。 是依金刚杵色而说。 金刚自性及彼边界应为黑色。 有论亦说彼二为白色及黄色,随一即可。 金刚地基处为杂色。 于所修中,下自风轮,上至色究竟天,皆有金刚围故。 风轮等体是杂色故。 光鬘之色谓即五如来色向外放射。 巳二 曼陀罗内分绘彩处根本线内曼陀罗之地基,由二角线所分四方,各为该方之如来色。 所修曼陀罗顶四方亦尔。 此未分别顶之内外,但总说为彼色。 坛中诸柱亦作各方如来色。 各方如来标帜有轮鬘等庄严。 圆金刚鬘及诸金刚,未明说为何色。 圆鬘在所修中有二,所绘圆鬘应是圆梁,如诸师说作黑色和蓝色。 金刚如说外金刚有三色,随一即可。 坛内光鬘,如〈鬘论〉云:「诸智者说不绘彩边。」故于火焰之端不绘彩边。 色与外光鬘同。 论云:「主尊居处,(297)为主尊色。」若是通常五尊,即随彼色。 若非尔者,则随彼彼部主之色,曼殊金刚主尊虽是金黄,然是蓝色。 〈四百五十论〉云:「中央诸地分,帝青光炽然。」又红大威德十三尊,持祥论师亦说中央地基为蓝色故。 莲华杂色,蕊为绿色。 叶色,如云:「诳绿自在黑,火风界者黄,余方为红色。」论云:「主尊层处有主尊标帜鬘。」层者,谓九格宫殿中,主尊处周围之方层。 此于地上之所绘者。 虽未明说何色,当为中央地色。 圆线之外,梵线两侧离四分处,共有八瓶,量高四方甘露充满。 有许为黄金者,复有许为宝体,随各方如来身色者。 诸余边线,色与粗细随美应作。 辰四 于曼陀罗安立标帜送往智色如是诸尊乃至座具圆满,安立能依曼陀罗有三法,谓安立各尊种子字、标帜、铸塑等像,随力而作。 如龙智云:「随力于坛场,安立诸种子,或相或形像,铸成或制造。」〈曼陀罗仪轨则〉译为:「塑造或铸成。」此中若有无善根者(非密法大器)则绘标帜或印。 若无彼者,应绘形像,谓应安置绘像、铸像、雕刻、泥塑等像。 绘手印者,〈现说尊长〉中云:「无能则安放,(298)所绘印或相。」又云:「或彩色或笔,绘彼等庄严。」印谓手印,相谓标帜。 如〈现说〉第三云:「字坛为第一,第二相坛场,手印是第三,设像为第四,布花是第五,第六为坛轮。」〈穗论〉第十二云:「形像或绘画或雕刻或铸造或由锻师制造所成。 故第四种俱说是彩土上所置之铸像等,与布绘曼陀罗。 其余二种未见解说,然第五种易知。 其第六种,如〈摄行论〉等说,男女诸瑜伽师,作诸天相,如其所应住于曼陀罗处。 传谓勇金刚师所造论中说设香点。 〈总续〉说三法,谓设天像,及诸标帜、坐具。 若圆满绘诸尊支分,费时太长,支分若缺不得加持,是故特赞绘画标帜。 曼陀罗仪轨亦多绘此者。 如是绘已,应善观察为善未善,有未善者,应更改绘。 如〈总续〉云:「圆满绘坛已,应令心等住,其后报观察,若有未善处,彼应再改绘。」绘坛以后,不可无一得灌顶者空置而去。 如总续云:「作沐浴等时,安余见坛者,绘曼陀罗时,终不应空弃。」若审知所绘曼陀罗一切明显,应以吽字及诵甘露瓶之五种甘露香水,遍涂曼陀罗外。 并以彼水,洒净坛轮。 次诵:「嗡啊吽班[口*(灾-火+夕)]穆」送去智色。 盘内余色安置屏处。 此虽未说供养彩色,然应如前智线所说。 (299)如胜贤云:「散失诸色,宜用布等拭净。」此于香水涂曼陀罗以前作之。 卯三 绘坛辟魔绘曼陀罗等时,若地出水或风云等,由天所作或人所作障碍相起。 尔时若能别修除害方便即如彼修。 若不能者,应剎那顷坚固胜解,有金刚幕,箭网宝盖,中间空处依诸辐端,有最可畏十大明王,由此加持十辐黄轮向右旋转,轮毂中有曼陀罗室相如宫殿。 复修金刚体性之地基等遮御一切魔障。 于护余事亦可用此,但须略改念诵而已。 寅二 安诸瓶饰坛场卯一 安布诸瓶将前所备诸瓶,于曼陀罗右绕安布。 〈欢喜金刚羯摩次第仪轨中说〉:「尔时以香前导,奏诸伎乐,绕曼陀罗三匝而后安布。」慧铠论师亦云:「诸瓶以供物,伞盖及幢乐,钹歌而前引,安布于坛场。」二说相同。 所安之处,〈鬘论〉与毗底说于火焰之外。 宝铠师说:「若有尸林安尸林外。」答日迦跋则云:「金刚鬘外,能生障碍,不应陈设。」与前不同。 安布之规,〈鬘论〉但说曼殊金刚不动金刚安布瓶规。 余尊安布瓶规,准彼可知。 且如曼殊金刚,(300)于东门外略向右侧,安主尊瓶。 东门之左如次右绕,安布毗卢、佛眼、业瓶。 言左右者,望内而说。 主尊瓶右,安布色金刚母,法界金刚母,害狱主诸瓶。 南门左侧安布宝生及摩摩格。 右侧安布声金刚母,慧边际瓶。 西门左侧安布无量光、白衣母,右侧安布香金刚母莲边际瓶。 北门左侧安布不空成就、度母,右侧安布味金刚母、触金刚母,碍边际瓶。 若是不动金刚,则于前说四佛母无间与右侧第一唯除主尊,每方各安二瓶。 四角安四隅明王瓶,东西二明王瓶无间,安布上下二明王瓶。 准此安立余(曼陀罗)瓶之理,如宝铠胜乐十三尊所说。 谓东门右侧先安主尊瓶,次安乌面母瓶。 左侧安空行母与一切业二瓶。 北面南门左侧安布那摩等三,右侧安枭面母等三,四隅安布狱主坚母等瓶。 四角诸瓶诵:「嗡班[口*(灾-火+夕)]药叉吽」咒,安鹫翎等四箭,是〈鬘论〉与〈律生释论〉中说。 答日迦跋摄为十瓶,将主尊与业瓶,安于东门右左。 所余八瓶,安于四门四隅。 准此道理,余多易知。 卯二 严饰坛场(301)次于曼陀罗四方,诵〈般若〉等正法。 谓于东方诵〈般若经〉。 余南西北三方,毗布底说诵〈入楞伽〉、〈三摩地王〉及〈华严经〉。 金刚生师说诵〈华严〉、〈不可思议秘密经〉、〈金光明经〉。 安放龙脑及阿迦茹迦、都茹迦等八只香炉。 如〈总续〉云:「预备十香炉,用瓦等烧作,安布诸方隅,及后并于前。 若香炉不敷,可供泥钵中,若此亦非有,则门各安一。」又供千百种种妙衣,或每尊供一衣,或随力供,安于筛等器中。 如〈总续〉云:「富者一切天,各供养二衣。 余者三部主,各奉献二衣。 或由知法者,将一双小布,安筛置坛中,普供养一切。」更可供养伞盖幢幡、牌坊、妙布、有铃白拂,装满诸瓶贝叶芭蕉等物随宜安放,于彼诸物诵吽字及主尊真言,及诵:「嗡班[口*(灾-火+夕)]娑帕惹那康」以为供养。 慧护论师说于曼陀罗室之外,东方等处,如次树立白及淡黄、黑、灰、红、杂、深黄、绿色八幡,供献诸尊。 有谓毗卢宝生弥陀不空及彼四部诸幡,依次立于从火乃至自在四隅,主尊之幡竖于东方,彼部之幡,各竖自方。 前说符顺〈总续〉,唯除〈续〉说东南紫色。 又〈续〉说为八幢,故知幢幡皆可。 为令护方神生欢喜,故安立十五幡,帝释者黄,遍入者黑,月天者白,日天者红,梵王者黄,立于东方。 火天者红,狱主者黑,(302)离实者灰,各立自方。 西方水天者白。 地神者黄,毗摩质多者黑。 风处风神者绿,北方毗沙门者黄色,毗那夜迦者白。 自在者白立自在方。 若不敷者,随力奉献。 〈总续〉中说若幢不足,可供一白色幢,用孔雀翎庄严幢顶。 若有多者竖立于东方。 莎惹哈云:「次以香花等,随天数供养。」谓于一一尊处,皆应圆满供养一分。 寅三 修行供养灌顶卯一 修行供养辰一 修曼陀罗巳一 修彩土曼陀罗法次应沐浴涂上妙香,身着上衣顶髻庄严,以诵甘露瓶水,洒曼陀罗。 次诵三字及甘露瓶,以守护曼陀罗。 执持铃杵,近东门处西向而坐,安住主尊瑜伽修曼陀罗。 如此论师所说,宝铠与毗布底亦尔。 莎惹哈与答日迦跋说于圆满修法之后,修曼陀罗。 修曼陀罗时生三昧耶曼陀罗,与入智坛之规,如〈鬘论〉云:「所绘之曼陀罗,剎那空后,观成所修之曼陀罗,俱守护轮钉魔碍等,眷属仪轨,如云明妃颜殊妙,年可十五六,香花善庄严,欲乐于坛中。 德带摩摩格,慧者加持彼,放寂静庄严,佛住虚空界。 谓与外印入等至定,若无外印,(303)应与智印入定,以正行欢喜声,召请智轮,供养浴足阏伽为先,入自身内,欲火熔化,由金刚路至莲华中,放出智轮,入于三昧耶轮。」随行二师未引彼颂,余说亦尔。 洒坛轮已,剎那想为空性,以为净治,次观成所修曼陀罗自性。 谓修能依所依,皆为智慧所现曼陀罗之自性。 若唯修能依所依曼陀罗,犹未具,更当先修护论,以及钉魔碍等仪轨眷属,四大重迭乃至座位以及诸尊一切修法,皆如各各修法(仪轨)中说。 次入智尊,引证〈集密第四品颂〉以真实或所修明妃入等至声召请智尊,由自口门入自身中,溶化以后从莲华出,放诸尊轮入三昧耶曼陀罗中。 寂静者谓诸佛,佛住之虚空界谓彼宫殿。 放入彼中是庄严义,为证须从明妃等至界处,放于宫殿,故引彼文。 非引彼证三昧耶尊,是证智尊。 彼文见于〈集密续〉中彩绘曼陀罗后供养曼陀罗时所说。 其义谓修自部母邑同摩摩格,而于曼陀罗中修内供养。 此是〈显炬论〉说。 所绘曼陀罗中不能如是实行,修义应尔。 如是应修自身不异彩绘曼陀罗中主尊,而修供养。 龙智于修曼陀罗时,引述彼文,由与明妃等,至从菩提心所生三十二尊,作放出等,各往自土,(304)次仍召请来曼陀罗入彩绘曼陀罗尊。 此说「欲乐于坛中」之义,须如前修。 与明妃等至后,放出诸尊之时,须修自与彩绘曼陀罗之主尊不异。 所放诸尊,是智慧尊,非是三昧耶尊。 如引〈集密〉证智尊入三昧耶尊,自与明妃等至之时,须自与前不异。 如是修三昧耶尊时,亦由自与前尊不异而修行,似为应理。 又「放佛寂静处,庄严虚空界」者,(此与〈鬘论〉所引文同。 唯藏人译句稍异耳。 )龙智意如前说。 持祥论师于〈札拏曼陀罗仪轨〉,亦以自前不异而修,谓住曼陀罗中,自与明妃等至,由菩提心所化诸天,放满虚空。 次各安住自处,召请智尊入彼。 此则许前者,是三昧耶尊。 毳衣大师意趣,亦为自前不异而修,恐繁不录。 答日迦跋与莎惹哈,则说自与前异修曼陀罗,故不应执唯一。 然此二派皆说生为三昧耶尊,次入智尊。 黎拉班[口*(灾-火+夕)]则说绘曼陀罗以后,不更新生三昧耶尊,即降预备诸尊安住其处,再从胎中,放出诸尊入彼等中,次复召入智尊。 日生则说由入三三摩地瑜伽,及与明妃等至之声,召请诸佛入自心中,从莲放出作利他事,次复回至曼陀罗角上虚空中,于诸相钩入缚自在。 此未说及新生召入智尊,彼二皆是自前相异之家。 若是自前相异而修,(305)则于修成曼陀罗前,先应如法修天瑜伽。 若不异者,则不别修天瑜伽也。 曼陀罗中所安诸相,应修为诸尊否,曼陀罗仪轨中二说俱有。 如造标帜之相,若未净空即修为天,不应道理。 由先修空后,生为天名相生为天故。 此于所绘之曼陀罗亦同。 入智尊者如答日迦跋云:「洒净想为天,降虚空诸尊,请智曼陀罗,六合为一体。」此说召请举升虚空诸尊及余智尊。 六者,预备天中有三昧尊与智尊之二,修地轨时,举升虚空之曼陀罗亦二。 彼四与所请之智尊并彩绘之三昧耶尊为六。 萨惹哈云:「前说预备尊,由心变化已,加持曼陀罗,或由心种子,钩召诸智尊,加持坛诸尊。」预备天有二尊,故成四合。 〈鬘论〉于此虽未明说入预备天,然前举升虚空,未送往者亦应摄入。 预备天仅入地轨时举升虚空诸尊,未摄入余智尊,故是五合。 毳衣大师、持祥论师,但说二合。 日生则全无合。 黎拉班[口*(灾-火+夕)]说有三合。 故从一至六合,皆有说者。 次于加持眼等无间,由自心间种子放光钩召诸佛及诸天女而为灌顶,如应印定。 其不知部别者,可以金刚萨埵或不动佛而为印定。 (306)巳二 修其余曼陀罗法若修布绘曼陀罗时,亦先洒净,如各现观而修,与彩绘同。 如〈鬘论〉云:「次应现起彩绘曼陀罗或布绘曼陀罗或意曼陀罗,于彼以供养等为先,如修弟子善住,修佛像等善住。 此于修坛轮后作如是说,意谓修曼陀罗法相同故。 前说依画像之三曼陀罗仪轨,未说修曼陀罗,仅说供养等后而灌顶者,意谓易解,当知修法亦同。 〈现说曼陀罗〉第四亦说布绘曼陀罗,故依布绘左证甚多。 此中有说先将画像诸尊分出,待生起后再令摄入,极不应理,此与开光安住成相违故。 不出诸尊即生诸天,无少过故。 若不尔者,过失极多,彩色生为天已,后绘宫殿及生天时,亦应先出加持彩色诸尊而生。 开光佛像及已生为不动佛之弟子,水灌顶后,欲作冠灌顶时,亦应分出不动佛别修宝生等。 依此道理余亦应知。 修静虑曼陀罗,如现观修习即可。 修身曼陀罗者,义隐难知。 故于彼法有作是念,何为所修之身? 所修之曼陀罗复何所似? (307)彼所依身于此曼陀罗之修法又复如何? 兹当宣说,灌顶之前三曼陀罗中之身曼陀罗,铃论师云:「诸众生本性,所成坛无二。」此说所修之身即曼陀罗,譬如彩绘与布绘曼陀罗,即是彼时修曼陀罗所依事故。 彼三虽未修习成曼陀罗,然亦可得曼陀罗名。 身曼陀罗名为自性成就,余二名假造曼陀罗。 不依由仪轨修成得名,以依此义,三者皆是意所造故。 亦非依于本性,有无智慧所现能所依曼陀罗而言,以约彼义,三种有无无差别故。 若谓众生本有胜乐诸尊,则不应云:「不知彼自性,许为彼法器。」以若不知胜乐身曼陀罗成相违故。 有以有情身之真实,与曼陀罗诸尊真实全无差别,说为本性成就,则应彩土及画像之真实亦与诸尊真实相同,不应安立彼二为假造者。 故铃论师之意,是以生起智慧所现能所依曼陀罗所依之事,须吾从新励力修造而分。 以生余二所依诸事,须用彩等从新造作,身曼陀罗生为诸尊之脉界等,不须新造而本有故。 无二义谓即依彼事而生诸尊。 故修此曼陀罗之所依事,定须本性成就之身。 彼但云「诸众生」,其为弟子灌顶之曼陀罗,为阿阇黎之身,为弟子身,仰是余者之身,(308)或不分别彼等修一总身而为曼陀罗耶。 此中修习身曼陀罗,即修身曼陀罗现观,非有余事。 如修身曼陀罗现观即将自身修为诸尊,此中亦由修曼陀罗之阿阇黎,修自身为能依,所依之曼陀罗而行灌顶,彼中无用余身。 此如铃论师云:「先暂想三轮,即金刚上师,次弟子如自,后遍修一切。」此说阿阇黎于灌顶之前,先应自修为三轮曼陀罗,次乃灌顶。 此是修曼陀罗瑜伽与现观同为一事,故今藏地诸师现有二说,有谓先应如修外曼陀罗现观,于前生起宫殿等已,次于主尊及与师长无异之身,圆修身曼陀罗而后灌顶。 有谓先如身曼陀罗而修自起,从彼出第二黑茹迦入自身曼陀罗,后说为善。 前说未将本性成就,因位之身先修为曼陀罗,故入彼中而受灌顶,不成身曼陀罗之灌顶故。 自入何曼陀罗取受灌顶,亦令弟子入彼而为灌顶,是谓灌顶总相建立,若入彼说则应弟子亦非入阿阇黎身曼陀罗受灌顶故。 自从主尊分出而入坛者,即彼自前不异之二外曼陀罗亦有。 灌顶之境,谓主尊与师长不异。 总之,修曼陀罗即是修曼陀罗现观,岂是修一曼陀罗已,另于他曼陀罗自入及灌顶耶。 (309)今当宣说所修之曼陀罗。 如何修所依曼陀罗? 论说:「身一弓四方,即宫殿四方。」有谓彼身本为宫殿想令明显,有谓胜解代替四方宫殿,异说虽多然不应理。 若许自身本有四方宫殿之性,自不了知今令了知,如前已破。 若仅胜解为代替者,则诸脉界亦应不须修为诸尊唯以胜解代替诸尊即可。 故三种曼陀罗,仅是修为能所依曼陀罗之事有异,其所修成之曼陀罗则无不同。 如修能依曼陀罗时,须修六十二尊之身面臂等相,修所依曼陀罗,须修四方门等相,二者理相同故。 〈金刚鬘经〉亦云:「身成微妙宫,一切佛所依。」此是略标。 总摄广说身中何分修为宫殿,何分之义,则云:「修彼成宫殿。」谓由修身转变为宫殿。 龙智亦云:「从梵线发起,分成四方形,显现为宫殿,是行者身坛。」于修身曼陀罗所依曼陀罗时,说修自身成四方等之宫殿故。 若修身为所依曼陀罗时,须修为宫殿者,不于宫殿方隅安立诸尊,而于自身安立诸尊,不应道理。 此无过失,例如〈集密〉不动金刚修法中说,于宫殿中修金刚持,次于彼身修身曼陀罗安立三十二尊时,不安立于宫殿方隅,以修宫殿与于身中安立诸尊无相违故。 (310)修能依曼陀罗,谓修脉界成勇识、勇识母之相,此无不同。 修彼所依成曼陀罗之理,如外曼陀罗从映囕等字生为四大及须弥卢。 此中从二足开展之弓形,与三聚处三角形等,生为地等。 如外曼陀罗于所绘墙等生为宫殿。 此中于身五色风等诸分,生为宫殿。 如云:「身成微妙宫。」即由彼彼身分,转成曼陀罗之彼彼支分。 如是诸脉脉中诸界,亦转变成诸尊。 然此不须如余二曼陀罗空后乃生,即由此等转变生为二种曼陀罗(能依所依)也。 脉及诸界,例如外曼陀罗所有标帜。 若尔,铃论师云:「二假造体性,随所化增上,彼非智者修,见真解脱故。」彼说身曼陀罗胜余二曼陀罗,应乖正理,以就所修曼陀罗,体假非假造二相等故无彼过失,此中所修之曼陀罗,即诸佛身庄严现为能依所依,是瑜伽师正所得果。 此所修事,即是能得彼果方便。 如是依何道智而证彼果,即加持此自身诸脉与脉内诸界风,为勇识勇识母,由此堪能而生彼果,故此即是主要方便。 外曼陀罗亦加持[口*种]字以及音韵等字,然非如内能生诸道,故由彼二所修之曼陀罗,胜劣应理。 「二假造体性,随所化增上。」(311)义说依彼二种假造方便修曼陀罗入坛灌顶,为彼非假造曼陀罗引导所化方便,而非不假造曼陀罗之要方便。 故说上根所化不须二种假造曼陀罗灌顶者。 全非此义,以密咒所化上中下三根,最初成法器时,皆须先入假造之曼陀罗灌顶,是诸经论所共说故。 「彼非智者修」者,意谓智者不执前二方便为修曼陀罗之主要方便。 所以然者,如实知见身曼陀罗宗要真义,由专修彼宗要义故,能得解脱。 若专修余外坛日月标帜等事,则不能解脱故。 如〈金刚空行〉云:「为知真行故,应作假修习,及勤假念诵。」此说于非假造曼陀罗灌顶时,须先于假造曼陀罗灌顶,故当了知彼为因果。 此中虽有多义应说,恐烦不述。 辰二 供曼陀罗巳一 正作供养午一 内供诸尊未一 总说供养次第此处虽未明说,然须洒净供物,各依自法生起,而后供养。 次放出诸天女,以意为体性之供品而行供养。 又供双衣宝盖,三字加持之嚼噉舐喝等饮食,以及金、女、象、马、牛等。 外由十六或八或四瑜伽母作色金刚母等体,以各供品而修供养。 振铃念诵不动金刚等赞,(312)而取自与明妃二界置颅器中,修成甘露而为供养。 胜解诸尊由饱尝甘露故,皆成大乐自性。 此依实印而说,若是智印,则须如是胜解而行供养,修法为先亦可供酒。 次诵曼陀罗主尊咒一百八遍,眷属真言二十一遍及百字明。 如〈现说〉第三云:「百字于一切,修令咒坚固,具足自己名,杂一而念诵。」毳衣大师说一切诸尊皆诵百八遍,诵后复献供养称赞。 萨惹哈及慧铠师等多说此处亦献会供。 黑行论师等多说内护摩。 未二 别释供阏伽法阏伽器者,论云:「金银铜石木,珠母及瓦螺,叶钵为浴足,洒漱阏伽器,或于余器中。」正说九种,余者亦可。 〈总续〉虽说此等为阏伽器,然实亦是余水之器。 此如难胜月云:「此皆阏伽支,故说阏伽名。」内物及真言者,若息灾者则用大麦、牛乳、白花、茅草、胡麻、炒米及和以甘露之白色香水,此等称为阏伽七物。 诵:「嗡啊吽」部主真言,甘露瓶咒七遍或百八遍而为加持。 若作增益用者,则以胡麻、酥酪、黄花、茅草及和甘露之黄香水。 如〈总续〉云:「次注妙香水,智者以手洒,用烧香善熏,心意善持诵。」而作持诵。 陈设之法,谓自左起,(313)安置阏伽、浴足、洒净、漱口之器。 于彼等前安三盛器,难胜月云:「香花及灯明,熏香等置右,左安阏伽器,前复置盛器。」其诸盛器,置于三足架上。 供养印及真言,谓以右拳大指与食指作钳状,取浴足器中之水花于诸指上旋绕,食指渐开。 口诵:「嗡阿什扎[口*缚]惹茜迦让、跋当扎底刹吽娑诃」供盛器中。 次右手持茅草,用茅端取第二器中之水,于「跋当」处改诵为「卓伽曩」,于第二盛器中三返洒净。 用业瓶水洒净亦尔。 次以右手大食二指,取第二器中之花水,拳口向下,小指渐开。 诵加:「阿[口*(灾-火+夕)]摩曩」之咒,供第二盛器中。 次用掌擎第三阏伽之器及水,诵加「阿岗」之咒开金刚掌,供第三盛器中。 一一各供三遍,如是四水共为三器,以洒净与漱口同一器故。 供养次第,多说如上供四水之次第。 然亦有余论说别次序者,洒净随宜皆可。 有说先供阏伽,有说唯供阏伽无余三水。 各随时宜,所供献处,以浴足水沐浴足故想供于足。 如是洒净水想供于全身,漱口水供于手或口,阏伽供于面前或头,花供头上,香及灯明供于面前,食供面前或手或口,涂香供心,一切仪轨中皆应如是知。 (314)午二 外施诸食〈鬘论〉次说令修行伴守曼陀罗,自出室外,以施食法向东方等,供施自所依信诸天及帝释等。 此宗宣说世出世天俱在室外施食,彩绘曼陀罗与供食之曼陀罗诸尊各异。 想帝释等在诸天曼陀罗之诸方隅而施其食,是此论师所许。 萨惹哈与然灯贤等唯说护剎及护方神在外施食,未说在外供出世食。 毗布底说自供食后,令他在外施方神食。 藏地诸师先在室内俱供曼陀罗诸天,与自所依信之护法神等食,后往外施世间神食。 施世间食之境,如胜贤云:「次出东门外,帝释等方主,先以言奉请,当作如是说。 有与佛俱来,安住于此处,皆忆念我故,受我今所有。 香花等食物,慈念诸有情,弟子无魔碍。」此说施于请智尊时同来之护方神。 然此论师(无畏)则说供曼陀罗诸尊,同时请帝释等变成出世间天而行供食。 供食以后,曼陀罗诸尊入自身,十大明王,诸护方神,置曼陀罗室外十方,乃至曼陀罗事未竟而住。 又于曼陀罗室之外,各方陈设十大明王土堆,于前施食。 外作十五土堆,或在诸小坛上于八方施十五护方神食。 再于彼外作八土台或以牛粪涂坛、(315)瓦器盛牛乳等布施诸龙。 其外右旋散诸食物,以及酥油、蜂蜜、净水、牛乳、酒等五物。 送彩绘曼陀罗以后,供施食等,次摄十大明王入于自身,送护方神。 日日供彼等食,如前钉橛时说。 若于余事亦如是行,遮止灾难尤为殊胜。 食品等之生法,如下当说。 藏地诸师供施食讫,作乐前导送食驱魔,护送食等三处,阿阇黎耶压后,次回至室内,诵根本咒等。 施食讫应洗净,洗净法谓蹲坐禁语,手置膝内,右手上仰,中指及无名指略屈,持水向口,以少许水漱口多返,触两耳孔、二目、鼻、双手、脐、头二或三次,此是〈曼殊室利根本经〉说,以手持水而洗。 〈妙臂问经〉亦云:「水洗手足已,将两膝向外,手在内蹲坐,无声无沫洗,饮净水三口,净拭唇二次。」此说先洗手足,次于左手注清净水,以手指沾水,如前洗后,饮水三口,拭唇两次。 有说此除与鬼交谈之秽。 然〈鬘论〉说非尔,以诸方神生为出世间天而施食故。 又于四处施食,皆合供护方神与曼陀罗诸尊,然于余处未作洗净。 故洗净者为总除不净耳。 (316)巳二 息增减过旋开门若能办者,为息增减过,故当烧息灾护摩。 为曼陀罗得满足,故应作增益护摩。 次具前说之吽迦罗瑜伽,口诵四吽真言,手持花鬘,如前所说举曼陀罗,观想由下躐入及诵真言,以金刚势入曼陀罗。 抛杵振铃作如前说金刚步法,共彼守门四阿阇黎,旋绕三匝,观曼陀罗,次将花鬘供奉主尊。 东门等阿阇黎,如次念诵:「嗡吽泮嗡,吽阿泮,嗡吽阿阿阿泮,嗡吽哈那摩惹耶,都扎那伽达耶伽达耶,阿阿吽吽」而入曼陀罗中,以金刚步如前旋绕。 〈胜吉祥经〉说绕三匝。 振金刚铃,即能满足增减不圆满过。 次每旋绕一匝,开启一门。 先到西方口诵:「嗡班佐答,伽扎三昧耶,波罗北夏耶吽」而开东门。 如是至北方开南门,东开西门,南开北门。 龙智说尔时结吽迦罗印,左伸而住,解印开门。 有说随续别作,于母续中当右伸而开门。 然〈鬘论〉于地仪轨时,说吽迦罗瑜伽,彼说右伸,故是二续所共,不须作彼分别。 自西开东门者,是依身在门内而开,余亦准此应知。 次诵:「嗡三昧耶波罗北夏耶弥」供献花鬘。 又作舞而取鬘,系自头上,礼曼陀罗而请白言:「愿于一切有情,(317)施予一切成就之恩。」次修念诵。 颂曰:贤者入内灌顶处  诸佛身土曼陀罗  如理修行令欢喜  仪轨次第依论释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一终(318) 发布时间:2025-06-25 17:47: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