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九 内容: 明生起次第品第十二之三巳三 圆满之支分午一 召入智尊印证供赞若知修习主尊仪轨要义,修眷属法则易了知。 当俱修三昧耶萨埵,此中灭庸凡慢,自心现为面臂端严之天,及三昧耶萨埵。 〈教授穗〉云:「有亦说种子,有唯说种子。」此述二派,有说天身及种子字为三昧耶萨埵,有说唯种子为三昧耶萨埵者。 三昧耶者,梵语「三梅底」为正往,「弥拉底」为摄还。 如〈教授穗论〉云:「以此体性中具无二智性,智慧萨埵能正往还,名三昧耶。」此是三昧耶之训诂。 言萨埵者,如前论云:「能饶益有情故,是清净有情名所诠境故,名为萨埵。」云何种子得有萨埵之义? 即前论云:「种子如羯罗蓝亦名有情。」(521)此举虽无头臂行相,亦可名为有情之喻,虽曼陀罗诸尊容有多少,然最少者,亦须加持诸处或身语意等尊,堪为定量诸曼陀罗现观,亦皆顺所净事具足,能净诸尊之数。 故若不修堪为定量之曼陀罗修法,则难具足生起次第,修上悉地之扼要也。 召入智慧萨埵,如〈摄真实经〉说:「三昧耶尊之眼等,与智慧尊之眼等,下至极微皆应合杂无异。 故当坚固胜解平等一味。」〈教授穗〉说:「如是胜解与如来一切同体者,是为信解其平等性。 有时胜解与一切众生同体者,是为通达自性清净真如相同。 故于自心相续出生之智萨埵,应信解为一体,于他身之智尊,应起平等性之信解。」召智尊后灌顶,诸论多说是水灌顶。 多说从瓶取菩提心自性之水而行灌顶,亦有说从髗钵取水而灌顶者,谓以智水洗除一切诸垢习气。 故灌顶水集于顶上为印证者,是明种性之差别也。 又海生之〈修法〉与罗伊跋〈现观〉之觉窝释,亦说受四灌顶而后印证。 若知「教授穗论」所说印证之理,则能了解印证总相故当解说。 恭敬顶戴是为印证,为令满足,非令苦恼。 以部主印证者,子随父行,为令了知从彼生故。 六佛互印证时,(522)以不动佛印证毗卢等四佛者,是以自性印证有性,不动是心,为令了知彼四亦是心性,色受想行体唯心故。 无畏论师不许外境,受等三法亦许但是心之分位。 菩提心从空性生故,以不动佛印金刚持是为以果印因,以金刚持印不动佛,则是以因印果。 说金刚持,为五部之冠者,是表五智皆彼体摄。 如痴金刚与地藏等六部以外余尊,是五如来三摩地之一分,故以五佛印证。 若尔,地藏等五与色金刚等五,佛眼等四,皆应以毗卢佛印证,彼等皆是色一分故。 此亦无过,虽立五蕴为五如来,然于一一蕴皆有五佛故。 故于色蕴,以余蕴如来为部主,亦不相违。 印证十二处者,以毗卢佛印眼处天,最清净故。 不动印耳,与虚空相等故。 宝生印鼻,若中有位或诸余位,于缘香受生欢喜故。 贪性弥陀印舌,缘味之贪最有力故。 不空印身不空成就,体性为风,遍全身故。 不动佛印意根,意随诸根转故。 〈普贤修法〉说随诸根印证色等。 〈总论〉更作余说。 以毗卢佛印色天色金刚,色是痴所依故。 宝生印声,由称赞等声引生慢心故。 弥陀印香,由缘红花等,香生贪着故。 不空印味,满一切肢遍于诸肢转故。 不动印触,遍诸根故。 于法亦尔。 于四界中以毗卢佛印地界天,由坚硬性为大愚痴之所依故。 (523)不动印水,等同虚空,能断能穿亦彼摄故。 弥陀印火,以有光故。 不空印风,能遍动故。 痴金刚等印佛眼等,彼是痴金刚等之明妃故。 印诸明王之理,从东方起至东北角与上下二明王,每二明王,如其次第而以毗卢宝生弥陀不空不动印证,是于愚痴我慢贪着嫉妬瞋恚五惑,受用断尽为体性故。 〈集密曼殊金刚〉之八明王,则以不动印证,以是从心出生胜德为体,及是忿怒性故。 然害狱主明王与莲边际明王则同前说。 或有论说摄五部主入菩萨中,为显彼等体无异故。 余经代替两部集密(以不动为主之龙猛派,与以曼殊金刚为主之智足派)之五佛与四佛母者,在〈胜乐〉法,则为主尊与四空行母为五并能随母等四尊。 在〈喜金刚〉,则为主尊与白色母等四尊并补迦茜等四尊。 在〈大威德〉,则为害狱主等五尊及[口*(灾-火+夕)]兹迦等四佛母。 代地藏等(〈集密〉法中诸菩萨)者即痴金刚等,其印证及清净,如理应知。 次献内外供养称赞,应如各法所说而行。 尤于供赞之境,作者、供赞应以无性如幻之心而行。 (524)午二 尝甘露味修念诵法次尝甘露修天瑜伽,至疲倦时,当修念诵。 念珠之料,〈结合经〉《第三十品》云:「泥珠母珍珠及余白界等,于息灾羯摩,数珠殊胜相。 金银与诸铜,以及莲华珠,增益法殊胜,知者应数用。 红花等妙香,一切香和丸善,为制造已,许为爱敬用。 金刚子[木*患]子,如是男子骨,用修降伏法。」白界谓骨,等者谓白石及余白珠等。 〈四座经〉云:「红花或余香,各别或一切,作丸复染色,许为爱敬用。」〈金刚空行〉亦说用珊瑚及紫檀。 男子者指人。 通一切法皆吉吉祥者。 如前经云:「息增爱降伏,菩提子皆通。」念珠之数,即前经云:「修咒用五十,爱敬彼半数,息灾用一百,增益再加八。 降伏用六十,持配诸羯摩。」言修咒者,谓随顺诸羯摩,即修一切业咒。 念珠之索,〈金刚空行经〉说用金丝或童女所捻棉线、九股为索。 次自住于金刚持慢,观想右手五指剎那变成五股金刚,从痾生日轮以痾字加持。 又想左手五指剎那变成莲花叶形,从痾生月轮以痾字加持。 两手所持珠索中线想为金刚萨埵本性。 方维八线想为莲花手。 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妙吉祥除盖障及地藏本性,(525)珠粒想为毗卢佛等五佛体性。 想佛头珠剎那变成力无畏等法蕴之塔。 次从心间种子放光召金刚萨埵等各入自体,诵咒加持:「阿喀茹迦茹那茹,阿莎黑,阿门达,毗萨茹伽尼阿,阿桑枯阿利茹悉[口*(灾-火+夕)],伊当达毗萨茹,嗡跋得跋得,摩诃若那萨[口*缚]补答,摩诃跋北,吽吽吽贺贺贺啊康娑诃。」次用瓶水灌顶供养。 「嗡跋得」以下出〈结合〉第八。 〈鬘论〉、〈教授穗论〉皆说彼咒,即〈结合经〉与〈四座经〉之善住法。 若略修善住者,如〈鬘论〉说修语金刚,钩召智尊合一,变彼像成念珠之相,散洒瓶水,供养、诵语金刚心咒一百八遍。 数珠之法,〈金刚空行经〉云:「息灾放食指,增益置中指,爱敬用无名,小指作降伏。 大指作钩状,想召一切天,善住定诵咒,定成就无疑。」〈结合〉亦尔。 又〈结合〉云:「由真实成就,不明显则远。」释论谓若想两手为金刚莲花,修为空悲不离,右手数珠及能了知天身无性真实则能成就,余则不成。 想大指为钩状,由彼钩召诸天降念珠上。 〈结合〉与〈四座经〉亦如是说。 善住定者,谓心不乱,众多经论殷重说此,故心不乱极为重要。 念诵快慢等者,如祥米金刚云:「明显者,谓不离韵量,不急不缓,出息入息,声勿太猛,致妨诵咒,令咒不显。」(526)寂静论师、莲铠论师亦说当如是诵。 量者,谓字音韵长短之量。 出不出声诵者,如〈欢喜金刚修法断谬论〉与铃论师、毳衣大师〈胜乐修法〉,俱修金刚念诵忿怒念诵。 寂静论师、莲铠论师、〈札拏修法〉,唯修忿怒念诵无意念诵。 此是大威德之别法。 二种念诵如祥米金刚引文云:「金刚语念诵,金刚语离声。 如〈集密〉云:忿三昧耶智,自金刚坛宣,咒字句可闻,名金刚念诵。」〈明炬论〉云:「忿怒谓大威德等咒,三昧耶智谓知驱逐等法,坛谓自身,金刚谓舌,由彼所宣,意谓自他可闻念诵。」念诵之所缘者,铃论师与毳衣大师说想所诵之咒,从自心间种子分出,自金刚端入明妃身,由天女口入自口中,回转如前。 想一切口及一切瑜伽母皆悉念诵。 海生师说:从天女口入自口中,如前回转。 〈教授穗〉说四种念诵,安住一切平等性慢,先想咒鬘入自口中,从金刚出入莲花中,缘中脉向上行,从妃口出入自口中,回转修行诸字缓诵鬘咒,是为回曲念诵,若先自妃口入如前回转,字音粗壮,是为忿怒念诵。 若猛诵心咒等,是为明王念诵。 若诵心咒及心中心,想从心间种子出曼陀罗诸尊,利益众生,次随入息与咒同时入心中种子,(527)如引珠绳然。 诵各尊咒,收放各尊,是三昧耶念诵。 此说初二是诵鬘咒粗柔二相。 第三乃是鬘咒、心咒、心中心咒念诵,第四是心咒或心中心咒念诵。 又第四种,〈普贤修法〉亦说并说放出诸天遍虚空界。 燃灯智云:「放智身念诵,诵由命放出,咒由力收回。」谓出息时放出诸天,入息时则收回。 寂静论师立自宗云:「随顺咒量,诵一或二或复多咒,呼出长息为命,彼所摄者,谓即诵及放出之时,如是诵者,心不散乱。」并说每诵一咒,即放出时,后即收回,为他师宗。 若铃论师、毳衣大师所说,想彼诸尊诸口(面多者)皆在念诵,眷属诸尊亦皆念诵,则此念诵成尔许倍。 〈断谬论〉云:「当胜解一切口及一切天女口皆悉诵咒,此由一切天女诵故,本尊念诵便成八倍。」如是想本尊口与明妃口回转念诵,及观想从咒鬘放诸天念诵,总有三种观想。 又如寂静论师、与三昧耶金刚〈欢喜金刚修法〉所说,想于心间种子咒鬘绕围,咒向上立光是,晃耀犹如灯鬘。 若心缘彼念诵如意写字,若与一切口及一切天女口念诵(前者默诵后者出声)为二念诵,共成五种(连前三种观想为五)。 又[口*(灾-火+夕)]伦答日跋说前者各圆体念诵,后者名三昧耶念诵,(528)〈教授穗论〉与慧铠论师等多于此时说缘风修三字金刚念诵,恐繁不录。 如是于正修时,离念诵过专心持诵,入念诵数,中间所诵不入数中,然可念诵亦无有失,如不动金刚〈札拏修法〉云:「起座以后,应缘佛身持诵密咒,而不入数。」咒之色者,海生论师说由羯摩色分。 此谓息灾、增益、爱敬、降伏如次色为白、黄、赤、黑。 或如修承事时,诸尊身色不变,如是咒色亦随诸尊为种种色。 或如藏师所说为于诸尊自在当修红色。 如善根金刚云:「念诵之时,方便如旋火轮,如掷索枪,或如翎束,或如结绳,或如钩连,随时应知。」藏地师谓初是息灾,次是降伏,三是增益,后二爱敬。 彼是咒字。 咒光之相。 余师未见明说。 从口至口旋如火轮,海生说分四羯摩色。 般若因陀罗茹资于〈宝炽然论〉亦作此说,次智者诵咒,从父母口中,旋转如火轮,色由羯摩分。 如是从入智尊乃至念诵,是为所生诸天圆满之支。 忆清静者,多如难胜月说,至不能入定时忆念清静,故于修天瑜伽疲倦时行。 此又多如寂静、难胜月、种比跋所说。 于正修时忆念。 海生与[口*(灾-火+夕)]耶茜那说于施食后忆念清静。 此则于中间忆念也。 (529)多依慧铠师等所释、罗伊跋〈修法〉之意趣、及海生之〈修法〉所说,渐次收入光明,许为即〈五次第论〉所说之随坏。 若修此时,应忆正见而修,微细空点随各各法所说时修。 缘彼修习坚固住心。 灭除沉掉,守护正念正知,并得奢摩他之量等,显密所共,如共道次第中广说,当阅彼论而求定解。 修天及修空时,如来金刚云:「此中从上午至中夜,唯应修天而住,次应修空。」此约别修空性而说。 辰三 结行巳一 养身修食法修行疲倦休养身心之法,然灯贤以〈集密〉所说方便修养,如云:「顶月嗡润泽,降注胜心水,满足身语意,当如法降注。」此法当想顶上一张手处空中,有一月轮嗡字庄严。 彼注甘露,充满全身,乃至足下,一一微尘悉皆润泽。 祥米金刚说:「想由出息入息,导引钩召甘露,从顶下注。」寂静师云:「由嗡字光召自十方,次以命力,令入身内于筋脉转,周遍全身。」言命力者,谓以入息令降身中。 又说休息之后,仍修念诵,是故随疲倦时,皆可休息,非唯限于座末。 (530)次下座时,〈普贤修法本释〉中说:「复当供养赞曼陀罗,尝甘露味,送曼陀罗。」此是将曼陀罗诸天摄归主尊,说为送遣,非往他处。 若能于四座后皆施食者,即如是行〈现说经〉云:「以此法渐次,四座间行施。」若不能者,则当于座末后施食。 海生师说:「将曼陀罗摄归己身而后施食。」〈教授穗〉说:「先施食已,将曼陀罗摄归己身,故于末座或一座后,随宜而行。」施食仪轨虽有多种,然〈结合经〉及〈四座经金刚空行〉意趣相符。 兹如〈教授穗论〉解释〈结合经〉意而说。 施食法者经说为息障碍与修悉地,初后最要,故定应行。 施食之时,〈结合经〉第九云:「下半月十四,尤应于八日,及上月初十。」此是特胜之支,余说日日应施。 施者之天瑜伽,如〈集密〉不动佛说,若俱修现观,或以四支仪轨渐修,或剎那顷顿生金刚萨埵。 随修一种即可,余准应知。 施食仪轨有广中略三法,广者修甘露食之器。 〈结合经〉说「莲花器」谓颅器,〈教授穗〉说盘等亦可,〈红大威德经〉说于台或于铜盘。 〈鬘论〉说瓦杯盘亦可行施。 故可随宜。 食物,〈鬘论〉与〈教授穗论〉说用面、豆、肉、鱼、粥、饼、酒、水、葱、蒜、牛乳等。 若不具者,唯面与水亦可。 陈设供物法,〈结合经〉云(531):「阏伽等供物,鱼肉诸食品,酒为左所需,能醉品亦可。 右侧设水器,阏伽器陈前,此一切供物,以五甘露净。」第三句文释论作「酒能令欢喜。」若有肉与鱼肉所作食物,分陈左右。 以五甘露净者,〈教授穗〉说或放甘露丸或修为甘露而净。 食物修法,〈鬘论〉所说即〈结合经〉意趣,〈教授穗论〉亦说。 如〈鬘论〉说集密、胜乐、欢喜金刚三部修法亦同。 法谓想从漾字出生风轮,上有[口*览]字生为火轮,从痾字生白色颅器,安于三种子字所生三头之上。 于中吽等十种子字,出生甘露及五肉,以彼种子加持庄严。 种子谓吽嘣鄂什康,仲吽尚掌。 于何方隅而生(谓何字在何方生为何物)。 〈鬘论〉、〈教授穗论〉俱未明说。 〈结合〉与〈四座经〉亦尔。 〈红大威德经〉说:「名为廊姑答哈那之五肉。 如其次第即毗卢等体性,自东方至中央,从仲鄂藏康吽五字而生。 名毗惹虚摩穆之五甘露,如其次第即佛眼等性体,自火(东南)隅至中央,从朗芒邦当旺五字而生,即以彼等庄严。」〈鬘论〉、〈教授穗论〉说五甘露以及五灯,虽作如是次第(先说甘露后说五肉),然〈教授穗〉又云:「胜解如是行相五智体性,即五如来,谓五灯与五钩。」此说五灯、五钩为五如来。 (532)又云:「不动毗卢宝生弥陀不空,是为五钩。」次第又如此说(先说中央后说四方)。 故前五种子字生为五肉,从中央起右绕乃至四方,吽等五字如其次第生大肉等,彼字庄严。 从火(东南)乃至自在(东北)仲等四字如其次第生大香等,彼字庄严。 大肉共(通肉与甘露),故仅说四种,亦有说五甘露为五佛者,如〈大印点经〉云:「宝生说为血,液为无量光,不空为大肉,不动即香水,毗卢为大香,此是五甘露。」铃论师之〈胜乐修法〉亦如是说。 如云:「吽嗡康鄂掌,小大香大肉,菩提心妙华,又朗芒邦当,牛犬象马肉,皆有种子严。」毳衣大师亦如是说。 此说四方左绕,四隅右绕,种子颜色,中央与四方蓝白黄赤绿,是毳衣大师说。 又说风上有幡,火上有焰庄严。 颅器为整块者(颅有一块两块等别)内为红色。 此二师说,甘露为如来,诸肉为佛母,由种子即可知。 梵本之〈修食法〉多从五佛佛母种子出生十物。 〈扎拏释宝炬论〉、阿底峡所造、罗伊跋〈释论〉、并[口*(灾-火+夕)]耶茜那说十物各从自名第一字生。 [口*(灾-火+夕)]耶茜那更说从东南隅右绕乃至中央,从白蓝红绿黄色,从廊姑答哈那五字,生为牛犬象马大肉,彼字庄严。 从东方左绕乃至中央,从白绿红黄四色,(533)从毗穆摩惹阿五字,生大小香大肉血液,彼字庄严。 前二论师亦于彼物安立五佛种子。 从自名第一字出生之规,此为最善。 总之施食器用颅器,食物生为十种物品。 就种子论,有从五佛佛母种子字生,及从各物自名第一字生两派。 约生处辨,如〈扎拏疏宝炬论〉说:唯于中央四方五处安布十物五佛种子庄严,及于方隅皆安布之两派。 后派又有中央四方安布五肉,四隅出生甘露及与彼相反之两派。 又有肉为佛体,甘露为佛母体,及与上相反之两派。 然彼皆是不动佛居中央之规。 五甘露者,大香小香赤白二界前四相共,第五有多异解,拏热跋、药足等说为大肉,跋[口*缚]跋札、〈四座经释说〉为痰涕。 〈律生〉中说肉中脂肪、骨中髓肉,头中脑膜为下中上三品。 五肉亦名五钩五灯,以能钩召及光显悉地故。 次想食物有诃贺什,如其次第,净除寻常之色香力,变成胜妙色等。 〈教授穗〉与〈鬘论〉于修食法,未说生为三佛。 〈结合经〉与〈四座经〉说修诃字为弥陀,贺为毗卢,什为不动。 〈四座释〉说诵阿诃货什三遍,净除过失,色香味三生为三佛。 次当观想风动火燃,溶化诸字变成液汁色如日出。 由彼蒸气变成吽字,生喀敞迦金刚庄严;(534)由彼溶化三次落颅器中,变成甘露。 其上嗡字变成月轮,月上有嗡啊吽三字重竖,从彼放光钩召十方佛菩提心甘露,大海等中甘露,入三字及月轮,三字月轮溶入颅中。 次诵三字三遍,加持清净成水银性。 此是〈鬘论〉所说。 〈教授穗论〉说从阿利迦利变成三字。 毳衣大师与铃论师所说同前,是依〈律生〉意也。 尝甘露之仪轨,毳衣大师与铃论师亦如是说。 如是生己,想诸天舌根有吽字所生白色金刚,量如大麦,从彼放光如管,吸饮甘露,悉皆饱足。 次以大指与无明指弹洒供养。 〈四座经释〉谓齐舌端、眉尖、顶上三处弹洒。 巳二 修天供食法如〈结合〉等三经,说三角坛,外白内红,量广一肘。 〈释论〉说以红花紫檀涂内令红,其外应用白檀等涂,或用颜料染作彼色。 于彼中央弹四线成九格。 于中格中剎那生曼陀罗诸天。 〈鬘论〉于〈集密施食法〉亦说香坛。 故知〈集密〉亦如是修。 其余八格,〈教授穗〉说有护方神女神围绕,此中当说诸护方神,东方琮字,生帝释天黄色千目,乘护地白色象,手执金刚。 (535)南方冈字出生阎罗黑色,伸展右足立水牛上,怒发上竖,结恐怖印及执骨杖。 西方啖字出生水天白色,乘七头龙,手执蛇索。 北方碑字出毗沙门黄色,乘人,其身肥短,手执鼬囊及幢。 火方[口*览]字出生火天红色,眉须发髻烈焰炽燃,忿怒肥壮,骑山羊上,作归依印及执念珠水瓶棒杖。 离实方[口*容]字罗剎黑色,裸体乘尸人骨庄严,开口獠牙手执弯刀颅器。 风方漾字出生风天绿色,跨黄色鹿,手执风布。 自在方阿字出生自在天白色,乘牛王上,结发髻着骨饰,手执三尖杖及小鼓。 帝释右侧吽字生遍入天,黑色乘鹏,手执轮杖法螺及憍都跋。 毗沙门右侧穴字生碍神,白色象头,乘鼠,执萝卜杖食团珠鬘。 上方啊字出生日天红色乘车,威光赫赫莫敢仰视,手执莲花。 日之左侧昂字出生月天白色乘轮,执夜开花数珠。 嗡字出生大梵,黄色乘鹅作归依印,执莲花及珠杖。 下方啖字出生善织(阿修罗)黑色乘车,手执利剑,郎字出生地神黄色,坐莲花上,手执莲花。 除上已说庄严,所余一切皆着宝冠,面带笑容。 帝释、水天、风天、碍神及毗沙门(药叉)、月天、大梵、地神,坐月轮座,余坐日轮。 大梵天地神是身部(毗卢部),唯日天是宝部,毗沙门自在天、水天皆是语部(弥陀部)(536),风天是不空成就部,所余诸尊皆不动部。 帝释天等皆有相等明妃,地神具有相等方便。 各从三昧耶生。 彼等之外,想有诸龙王及一切有情。 次以各法迎请仪轨,请世出世诸天与三昧耶合一,献阏伽与浴足水等为先,供养食物,后为令曼陀罗诸尊欢喜及除增减等失,并成就一切事业故。 摇铃诵百字咒,次旋绕手印令诸天欢喜,收束手印作抱持相,次以左手当心作金刚拳,伸展右手按九格地,作执诸天足想,次对乐为成办所作之智尊及眷属,而诵:「嗡阿达磨底叉吽娑诃」想从格地升起。 次随入息入自身中成为一味,复当供养。 次以抱持印三弹指,复诵:「嗡萨[口*缚]都喀札,格哈那格哈那,伽剎吽泮」想诸护方神回自处。 此是广施食法。 若诸格中不修三昧耶尊,但请智尊,余事如前供养,是为中法。 若想诸护方神皆为本尊形状,随宜而住,各施所爱食物,是为略法。 尔时不须作三角坛,及修三昧耶尊,召智尊等。 此是生起次第施食仪轨,圆满次第,不动智慧方便,唯略思维,即请智慧方便为体性之本尊与帝释等,(537)供献智慧为体性之食物。 寂静论师说于供养或献食后,诵普贤愿文等。 有多论师说于座后诵百字咒,当如是行。 此是初座次第。 〈欢喜金刚现说尊长〉等经,〈合经〉等论,多说日修四座。 四座修法,吸伦答日跋云:「言四座加持次第者,谓于早晨、日中、下午、夜间。」药足亦作是说,故当如是而修四座。 早晨初座应如前修,余座广略有无别耶? 毳衣师说初座广修一切仪轨。 日中下午座间,自化光明变成吽字,由此变成能依所依曼陀罗已,灌顶以下全修。 最后一座,广修一切仪轨。 铃论师说亦尔。 〈珠鬘论〉说余座自修无我母已,从于心间种子放出十四天女眷属,各安其处。 清净,加持身语意业,灌顶以下,圆满修习。 黑行论师与三昧耶金刚亦说余座从自心间种子放出坛轮,安立其处,召入智尊,灌顶以下圆满修行。 诸师许先未收宫殿,故彼修法与守护轮集资粮等,皆可省略。 忆念第一加行,最胜曼陀罗轮唯从心间放出。 〈四百五十论释〉亦云:「言座间者,谓于日中、日边、夜半、剎那现起圆满曼陀罗轮,供养称赞等如前修,至睡眠时,应当眠卧。」此说〈集密〉亦如是修。 故与前同。 〈穗论〉第十二云:「若匆忙者,(538)随余座仪轨行,若有暇者,应修一切。」此说初座暇修一切,忙则略修余座仪轨。 药足师说:「忙者初座俱修,余座于自座上住本尊慢,以三字放出曼陀罗诸天,灌顶供赞尝甘露味,随住某一细点而修念诵。」略法如前。 此处似须召入智尊。 如〈三昧耶金刚〉所说。 如是初末两座广修中二座略,与初座广余三座略,非关忙闲,是常修法。 于事忙时,或初座广余三座略,或第一座因忙暇而广略,余三座略,是〈教授穗论〉之修法。 若有暇者,可如毳衣大师等说而修,长时修天,易于增进,净所净事生起次第之要,亦无所缺。 卯二 中间之瑜伽如是前座己毕,后座未修,中间亦应作诸善事,此即清净受用瑜伽,谓自忆持主尊天慢,根缘境时,当观诸境体为诸天,由彼供养。 若依总清净者,当观一切皆以无二智为体金刚持为相。 若修各别清净,当观色为毗卢,声为不动,香为宝生,味为弥陀,触为不空。 此是方便清净。 若依慧清净者,当观五境为色金刚等五天女,而修供养。 复以三轮不可得慧任持。 若能一切时中依止正念,即是速能圆满二种资粮方便。 如〈普贤修法〉云(539):「由离邪分别,圆满一切事,供养诸佛轮,此为最殊胜。」如是知已,随自受用何境,及施他等,皆应如是而行。 清净业瑜伽者,相续依止明想主尊之念,行住坐等诸身语业,皆成结印诵咒修集资粮。 如〈普贤修法〉云:「身等彼彼业,当知常住定,由具彼相心,身语意诸业,诸佛咸说彼,成印咒行相。」〈金刚心庄严经〉亦云:「若住平等性,随身所动作,语中所宣说,悉皆成咒印。」此谓先将无记身语,化成善性。 迨后力渐增时,虽于余人为不善者,亦能变为增长广大资粮方便。 清净犯三昧耶之瑜伽者,如〈普贤修法〉云:「犯三昧耶想心月,心咒变成杂金刚,三昧金刚瑜伽师,想诸众生本性净,当于杂色莲叶中,由前次第受灌顶。」祥米金刚释此义谓:「想自心间地轮,上有杂色莲华,彼上月轮中央,由吽字变成羯摩杵,上有慷字,变成宝剑,再变为不空成就,佛智慧方便为体。 次想一切诸法本性清净,智慧萨埵心间种子放光劝请,虚空诸佛放光,出佛眼等天女,手捧宝瓶甘露充满,为自灌顶,一切微尘悉皆润泽。」(540)此立自宗,修天为先,依止五甘露等,对治毁犯续中所说,护密咒行诸三昧耶。 破他派说溶化自身为不空佛三昧耶形而受灌顶。 又〈四百五十论〉云:「犯三昧耶还出者,微妙不空金刚轮,心间想业金刚慷,一切皆为自灌顶。」寂静论师释云:「自修不空成就,想曼陀罗主尊心间,有羯摩杵上有慷字,自受灌顶。」此二随修一种,能净轻毁师长等罪最为重要。 食瑜伽者,谓受饮食等时,忆自为天,加持食物生为甘露,作供天想而食。 浴瑜伽者,如前灌顶时行。 眠瑜伽者,如〈教授穗论〉说:「增上胜解空性为俱生喜自性,我是光明自性,故以智慧方便自性而眠。」如此说者最多,当如是行。 起瑜伽者,想由小鼓声或天女歌声,劝请而起。 卯三 安立彼瑜伽为广大之理通达自心真实,修习增长,若时一切无明都尽,内心真实所依色蕴等相,悉皆不现,(541)变成佛身,则知凡身是杂染因所起客法,佛身乃是尽虚空际永不离法。 如〈口授论释〉引〈集智金刚经〉云:「秘密主,绳蛇非有,然由眩翳如是妄现。 若诸士夫断除眩翳,则唯见绳不见余事。 秘密主,如是于常等,上误为色等,亦非是有,然由贪着色等,习气故现。 若诸士夫修真实道,遣遍计执,唯见常等,不见余事。」常者是毗卢佛异名。 〈解脱点经〉亦云:「离翳则于绳,不得余少事,离戏论于坛,全不得生死。 故由深明坛,我常般涅槃。」是故心性所依寻常诸蕴,唯是无明染污之力。 若一切时心入真实成无二智,则寻常身毕竟隐没非彼所依,相好庄严之身乃彼所依。 未为无明染污之法,即是毘卢等身。 故以抉择一切法空之慧,修习「娑跋[口*缚]」等咒义,后时当起毘卢等身。 如是随顺未染有法与法性理,咒师所修天轮,即安立为广大。 〈四百五十论〉云:「所施等无得,仍是凡常性,无我不坏凡,胜坛无彼事。」寂静论师释云:「彼所施等虽无所得,然布施等仍是寻常体性,以时处相所限局故。 虽证无我不坏有量。」又云:「若不限局时处相者,是广大性,故名广大。 若法体有时。 处定相,即狭小性,故名寻常。」(寻常亦即凡常、庸常等)(542)谓波罗蜜多乘能证无我有甚深义,然无违反寻常境相之天轮故,仍为狭小,咒有彼法故为广大。 由于时处有量无量,安立名为大小,义谓若达诸法实性一味,依彼未染有法修天瑜伽,则诸如来色身等德,不为时处分量所限,普缘一切而修,故名广大。 若无此天瑜伽,虽有甚深瑜伽,通达一切诸法无异真如,然就有法犹未能越限量,故为狭小。 如寂静论师云:「由修自体诸法,为最清净地与波罗蜜多自性之力,则以一切诸佛波罗蜜等,令自所修波罗蜜多等行,于心一切剎那皆悉圆满。 供养自他,亦即供养一切诸佛。 以微劣物,亦成胜妙供养,是故易得菩提,此即菩提道之自性。 言是故者,显唯由此法,能速证菩提,如云:「唯由此瑜伽,速当得佛果。」此说若如前配能净所净,及胜解为无边佛法体性而修,则能成熟一切圆满次第善根。 故下三部虽亦修空与天,然有极大差别。 此最胜之广大,圆满次第时之所有。 波罗蜜多乘中,虽修随顺法身之道,不修违反寻常境相随顺色身之道,故于圆满色身因之资粮时极久远。 密咒乘中俱有彼等,故易圆满资粮。 (543)若善了知依未染法,修习甚深光明无二之理,则知说心一一剎那皆能圆满。 无量资粮等理。 余乘要历无数劫  方具广大福资粮  此以少力便能满  色身众因善方便生起次第净所净  云何能于自身起  今依净教及正理  全无臆度显了说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九终(544) 发布时间:2025-06-25 18:24:5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