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五十二 内容: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二十六施连肤顶髻。 即肉髻也。 佛子。 菩萨摩诃萨布施乞者连肤顶髻。 如宝髻王菩萨。 胜妙身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 菩萨是时见乞者来。 心生欢喜。 而语之言。 汝今若须连肤顶髻。 可就我取。 我此顶髻。 阎浮提中最为第一。 作是语时.心无动乱。 不念余业.舍离世间。 志求寂静究竟清净。 精勤质直.向一切智。 便执利刀割其顶上连肤顶髻。 右膝着地.合十指掌.一心施与。 正念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行。 发大欢喜增上志乐。 於诸法中.意善开解。 不取於苦。 了知苦受.无相无生。 诸受互起.无有常住。 是故我应同去来今一切菩萨修行大舍。 发深信乐。 求一切智无有退转。 不由他教善知识力。 菩萨摩诃萨作是施时。 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无见顶.成就菩萨如塔之髻。 愿一切众生得绀青发.金刚发.细软发.能灭众生一切烦恼。 愿一切众生得润泽发.密致发.不侵鬓额发。 愿一切众生得柔软发.尽於鬓额而生发。 愿一切众生得如卍字发.螺文右旋发。 愿一切众生得佛相发.永离一切烦恼结习。 愿一切众生得光明发.其光普照十方世界。 愿一切众生得无乱发.如如来发净妙无杂。 愿一切众生得成应供顶塔之发.令其见者如见佛发。 愿一切众生皆得如来无染着发.永离一切暗翳尘垢。 是为菩萨摩诃萨施连肤髻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其心寂静。 皆得圆满诸陀罗尼。 究竟如来一切种智十种力故。 【疏】施行中三。 初总标施行。 二如宝髻下。 指物同修。 三菩萨是时下。 正明施行。 於中六。 一覩乞生欣。 住种性故。 二而语下。 语意清净。 离二障故。 三便执下。 身业正舍。 事业胜故。 四正念下。 欣慕上流。 意乐胜故。 五於诸法下。 巧安谛理。 无相摄故。 六是故下。 决志思齐。 依止胜故。 此及回向.有七最胜。 成波罗蜜。 前後诸施。 文多畧无。 二菩萨下。 回向行中十愿。 一无见顶者。 纵穷上界。 亦有余故。 言如塔者。 菩萨敬故。 二坚无中断故。 五中静法云。 准梵本。 令得二相发。 谓室利靺蹉塞缚悉底迦相发。 义如前说。 六云得佛相发。 准梵本。 却是右旋。 余可知。 回向所为中。 总绾诸发。 成髻圆满。 故云尔也。 ○二十七施眼。 佛子。 菩萨摩诃萨以眼布施诸来乞者。 如欢喜行菩萨。 月光王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所行惠施。 菩萨摩诃萨布施眼时。 起清净施眼心。 起清净智眼心。 起依止法光明心。 起现观无上佛道心。 发回向广大智慧心。 发与三世菩萨平等舍施心。 发於无碍眼.起不坏净信心。 於其乞者起欢喜摄受心。 为究竟一切神通故。 为生佛眼故。 为增广大菩提心故。 为修习大慈悲故。 为制伏六根故。 於如是法而生其心。 佛子。 菩萨摩诃萨布施眼时。 於其乞者心生爱乐。 为设施会.增长法力。 舍离世间爱见放逸。 除断欲缚。 修习菩提。 随彼所求心安不动。 不违其意.皆令满足。 而常随顺无二舍行。 【疏】智论十四说。 施有三种。 饮食为下。 珍宝为中。 头目五藏为上。 广如彼说。 文中施行内有四。 一标章引例。 (【钞】经云。 及余无量菩萨者。 贤愚经第六。 快目王施眼。 说过去阿僧只劫.有王名为快目。 其目彻过墙壁。 见四十里。 王八万四千国。 性善好施。 有边国王名波罗陀拔弥。 不宾王化。 治政失度。 快目王举兵往伏。 彼王有臣云。 快目王好施。 令一盲婆罗门从其乞眼。 快目便许之.七日後施。 臣佐悲谏。 太子请以眼代。 快目王广为说法。 令剜一眼。 置於掌中。 广发大愿。 後置婆罗门眼中。 彼即得视。 复剜一眼置彼匡中。 亦即得视。 大地震动。 诸天下赞。 帝释问王。 施眼何求。 答。 唯求佛道。 问有悔心不。 答言无悔。 若不悔者。 令我如故。 寻便平复。 婆罗门回。 奏报彼王。 彼王闻已。 心裂而死。 )二菩萨摩诃萨下。 发起胜心。 三为究竟下。 明行心所为。 可知。 四佛子下。 彰施仪式。 以此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最胜眼.示导一切。 愿一切众生得无碍眼.开广智藏。 愿一切众生得净肉眼.光明鉴彻.无能蔽者。 愿一切众生得净天眼.悉见众生生死业果。 愿一切众生得净法眼.能随顺入如来境界。 愿一切众生得智慧眼.舍离一切分别取着。 愿一切众生具足佛眼.悉能觉悟一切诸法。 愿一切众生成就普眼.尽诸境界.无所障碍。 愿一切众生成就清净离痴翳眼.了众生界空无所有。 愿一切众生具足清净无障碍眼.皆得究竟如来十力。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眼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得一切智清净眼故。 【疏】二回向行.愿成十眼。 与离世间。 大同小异。 ○二十八施耳鼻中。 二事合明施行。 别显回向。 佛子。 菩萨摩诃萨能以耳鼻施诸乞者。 如胜行王菩萨。 无怨胜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 布施之时亲附乞者。 专心修习诸菩萨行。 具佛种性生如来家。 念诸菩萨所修施行。 常勤发起诸佛菩提。 清净诸根功德智慧。 观察三有无一坚固。 愿常得见诸佛菩萨。 随顺忆念一切佛法。 知身虚妄空无所有无所贪惜。 菩萨如是施耳鼻时。 心常寂静调伏诸根。 勉济众生险恶诸难。 生长一切智慧功德。 入大施海.了达法义。 具修诸道.依智慧行。 得法自在。 以不坚身易坚固身。 【疏】文但有三。 今初施行有二。 一标章行例。 二布施之时下。 安住胜心。 一具佛种性。 即安住最胜。 二念诸下。 事业最胜。 三常勤下。 依止最胜。 四随顺下。 清净最胜。 五勉济下。 意乐最胜。 六生长下。 巧便最胜。 (【钞】具佛种性者。 谓具七最胜。 成波罗蜜。 如第一会。 )○二回向行中。 先耳十愿。 佛子。 菩萨摩诃萨布施耳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无碍耳.普闻一切说法之音。 愿一切众生得无障耳.悉能解了一切音声。 愿一切众生得如来耳.一切聪达无所壅滞。 愿一切众生得清净耳.不因耳处生分别心。 愿一切众生得无聋聩耳.令蒙昧识毕竟不生。 愿一切众生得徧法界耳.悉知一切诸佛法音。 愿一切众生得无碍耳.开悟一切无障碍法。 愿一切众生得无坏耳.善知诸论无能坏者。 愿一切众生得普闻耳.广大清净为诸耳王。 愿一切众生具足天耳.及以佛耳。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耳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 皆悉获得清净耳故。 【疏】初及第七。 俱名无碍者。 准梵本。 初名无着。 聩者。 从生即聋故。 为耳王者。 闻与不闻.皆自在故。 ○後施鼻回向。 佛子。 菩萨摩诃萨布施鼻时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隆直鼻.得随好鼻.得善相鼻.得可爱乐鼻.得净妙鼻.得随顺鼻.得高显鼻.得伏怨鼻.得善见鼻.得如来鼻。 愿一切众生得离恚怒面.得一切法面.得无障碍面.得善见面.得随顺面.得清净面.得离过失面.得如来圆满面.得徧一切处面.得无量美好面。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鼻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究竟得入诸佛法故。 为令众生究竟摄受诸佛法故。 为令众生究竟了知诸佛法故。 为令众生究竟住持诸佛法故。 为令众生究竟常见诸如来故。 为令众生皆悉证得佛法门故。 为令众生究竟成就无能坏心故。 为令众生皆能照了诸佛正法故。 为令众生普悉严净诸佛国土故。 为令众生皆得如来大威力身故。 是为菩萨摩诃萨施耳鼻时善根回向。 【疏】文四。 初牒起。 二正显中有二愿。 前一愿得十鼻。 言随好者。 两孔不现故。 善相者。 相海品云。 如来鼻有大人相。 名一切神通智慧云故。 随顺鼻者。 随宜所现故。 後一愿得十面。 鼻居面中。 好丑由起。 故相从立愿。 一切法者。 正向诸法故。 三是为下。 结。 四为令下。 回向所为有十。 以鼻香气所入故。 摄受香故。 了知故。 住於觉故。 如眼见色故。 合中知故。 不坏鼻根故。 不邪分别故。 香气严洁故。 五分法身香故。 ○二十九施牙齿。 佛子。 菩萨摩诃萨安住坚固自在地中。 能以牙齿施诸众生。 犹如往昔华齿王菩萨。 六牙象王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 菩萨摩诃萨施牙齿时.其心清净。 希有难得.如优昙华。 所谓无尽心施.大信心施.步步成就无量舍心施.调伏诸根心施.一切悉舍心施.一切智愿心施.安乐众生心施.大施.极施.胜施.最胜施.辍身要用无所嫌恨心施。 【疏】初施行中。 安住坚固自在位者。 登地已上故。 智论十四云。 象王施牙.是法身菩萨。 事广如彼。 及十轮第四。 (【钞】论云。 如释迦文佛。 曾为六牙白象。 猎者伺便.以毒箭射之。 诸象竞至.欲来踏杀猎者。 白象以身扞之。 拥护其人.愍之如子。 晓喻殷勤。 遮止羣象。 徐问猎人.何故射我。 答曰。 我须汝牙。 即以六牙内石孔中.血肉俱出。 以鼻举牙。 授与猎者。 虽曰象身。 用心如是。 当知此象。 非畜生行报。 阿罗汉法中。 都无此心。 当知此为法身菩萨。 及十轮者。 经云。 若有苾蒭。 於诸根本性重罪中。 随犯一罪。 虽名破戒恶行苾蒭。 犹胜一切在家白衣。 犯性罪者。 尚应如是。 况犯其余诸小遮罪。 是故不许国王大臣诸在家者。 轻慢讁罚。 所以者何。 善男子。 乃至过去有迦奢国王。 名曰梵授。 敕五旃陀罗。 有大象王。 名青莲华。 六牙具足。 住雪山边。 汝可往彼。 拔取牙来。 若不得者。 汝等五人.定无活义。 时旃陀罗为护身命。 执持弓箭。 被赤袈裟.现於沙门威仪形相。 往雪山边.至象王所。 彼母象遥见人来。 执持弓箭。 惊怖驰走。 诣象王所。 白言。 大天。 今见有人.张弓挟箭.徐行觇视。 来趣我等。 将非我等命欲尽耶。 象王闻已。 举目观见.剃除须发.着袈裟人。 即为母象而说偈言。 被殑伽沙等。 诸佛法幢相。 观此离恶心。 必不害众生。 时彼母象以颂答曰。 虽知被法服。 而执於弓箭。 是恶旃陀罗。 乐恶无悲愍。 时大象王。 复说颂言。 见袈裟一相。 知是慈悲本。 此必归佛者。 愍念诸众生。 汝勿怀疑虑。 宜应速摄心。 被此法衣人。 欲度生死海。 时旃陀罗。 即以毒箭弯弓审射。 中象王心。 母象见之。 悲号叫.哭声哀哽咽。 以颂白曰。 被此法衣人。 宜应定归佛。 威仪虽寂静。 而怀毒恶心。 应速踏彼身。 令其命根断。 灭此怨令尽。 以射天身故。 时大象王。 以颂答曰。 宁速舍身命。 不应生恶心。 彼虽怀诈心。 犹似佛弟子。 智者非为命。 而坏清净心。 为度诸有情。 当习菩萨行。 时大象王。 心生悲愍。 徐问人言。 汝何所须。 彼人答言。 欲须汝牙。 象王欢喜。 即自拔牙。 施旃陀罗。 而说颂曰。 我以白牙今施汝。 无忿无恨无贪惜。 愿以施福当成佛。 灭除众生烦恼病。 善男子。 当观如是过去象王。 虽受如是傍生趣身。 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而能弃舍身命无吝。 恭敬尊重着袈裟人。 虽彼为怨。 而不加报。 然未来世。 有刹帝利。 旃陀罗王。 宰官居士。 长者沙门。 婆罗门等。 归於我法而出家者。 若是法器。 若非法器。 诸弟子所。 恼乱诃骂。 或以鞭杖。 楚挞其身。 或闭牢狱。 乃至断命。 此於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犯诸大罪。 决定当趣无间地狱。 断灭善根。 焚烧相续。 一切智者之所远离。 )菩萨尔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銛白牙齿.成最胜塔受天人供。 愿一切众生得齐平牙齿.如佛相好.无有疏缺。 愿一切众生得调伏心.善趣菩萨波罗蜜行。 愿一切众生口善清净.牙齿鲜白.分明显现。 愿一切众生得可忆念庄严牙齿.其口清净.无可恶相。 愿一切众生牙齿成就具满四十.常出种种希有妙香。 愿一切众生意善调伏.牙齿鲜洁.如白莲华.文理回旋.卍字成就。 愿一切众生口唇鲜净.牙齿洁白.放无量光.周徧照耀。 愿一切众生牙齿坚利.食无完粒.无所味着.为上福田。 愿一切众生於牙齿间常放光明.授诸菩萨第一记别。 是为菩萨摩诃萨施牙齿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具一切智.於诸法中智慧清净故。 【疏】二回向行十愿。 唯第三单约心说。 谓智能调惑.趣於彼岸。 如牙调食.以资法身。 余皆约牙齿说。 万字成就者。 若梵本。 但云右旋.及有乐耳。 放无量光者。 即如相海品说。 ○三十施舌。 佛子。 菩萨摩诃萨若有人来从乞舌时。 於乞者所。 以慈悲心.软语爱语。 犹如往昔端正面王菩萨。 不退转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 佛子。 菩萨摩诃萨於诸趣中而受生时。 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而来乞舌。 菩萨尔时安置其人在师子座。 以无恚心.无害心.无恨心.大威德心.从佛种性所生心.住於菩萨所住心.常不浊乱心.住大势力心.於身无着心.於语无着心。 两膝着地。 开口出舌.以示乞者。 慈心软语.而告之言。 我今此身.普皆属汝。 可取我舌.随意所用。 令汝所愿.皆得满足。 菩萨尔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周普舌.悉能宣示诸语言法。 愿一切众生得覆面舌.所言无二.皆悉真实。 愿一切众生得普覆一切佛国土舌.示现诸佛自在神通。 愿一切众生得软薄舌.恒受美妙清净上味。 愿一切众生得辩才舌.能断一切世间疑网。 愿一切众生得光明舌.能放无数万亿光。 (【校】光.纂要误作九。 )明。 愿一切众生得决定舌.辩说诸法.无有穷尽。 愿一切众生得普调伏舌.善能开示一切秘要。 所有言说皆令信受。 愿一切众生得普通达舌.善入一切语言大海。 愿一切众生得善说一切诸法门舌.於言语智.悉到彼岸。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舌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皆得圆满无碍智故。 【疏】施舌愿中。 初即相海品广长舌相。 余可知。 ○三十一施头。 佛子。 菩萨摩诃萨以头布施诸来乞者。 如最胜智菩萨。 及大丈夫迦尸国王等诸大菩萨所行布施。 为欲成就入一切法最胜智首。 为欲成就证大菩提救众生首。 为欲具足见一切法最第一首。 为得正见清净智首。 为欲成就无障碍首。 为欲证得第一地首。 为求世间最胜智首。 欲成三界无能见顶净智慧首。 为得示现普到十方智慧王首。 为欲满足一切诸法无能破坏自在之首。 佛子。 菩萨摩诃萨。 安住是法精勤修习。 则为已入诸佛种性。 学佛行施。 於诸佛所生清净信。 增长善根。 令诸乞者皆得喜足。 其心清净.庆悦无量。 心净信解.照明佛法。 发菩提意.安住舍心。 诸根悦豫.功德增长。 生善乐欲。 常好修行广大施行。 菩萨尔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如来头。 得无见顶。 於一切处.无能映蔽。 於诸佛刹.最为上首。 其发右旋。 光净润泽。 卍字严饰。 世所希有。 具足佛首。 成就智首。 一切世间最第一首。 为具足首。 为清净首。 为坐道场圆满智首。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头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得最胜法.成於无上大智慧故。 【疏】初施行中三。 初标章引证。 引迦尸国王者。 又本行经。 说月光王。 报恩第五.名大光王。 施头与婆罗门。 具说如彼。 (【钞】迦尸国王.未见名。 同月光王缘。 十藏品已引。 菩萨本缘经亦有。 大同小异。 )次为欲下。 显施所为。 为有十种。 皆约佛智。 随义不同。 一入理。 二导悲。 三见事。 四离障。 五融事理。 六为所依。 七超劣。 八见无初相。 九现用自在。 十即事而真。 故不可坏後佛子下。 正显施行。 亦具最胜。 可以意得。 二菩萨下。 回向行等。 可知。 ○三十二施手足。 二事合愿。 佛子。 菩萨摩诃萨以其手足施诸众生。 如常精进菩萨。 无忧王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 於诸趣中种种生处布施手足。 以信为手.起饶益行。 往反周旋.勤修正法。 愿得宝手.以手为施。 所行不空.具菩萨道。 常舒其手.拟将广惠。 安步游行.勇猛无怯。 以净信力.具精进行。 除灭恶道.成就菩提。 佛子。 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 以无量无边广大之心。 开净法门.入诸佛海。 成就施手.周给十方。 愿力任持一切智道。 住於究竟离垢之心。 法身智身.无断无坏。 一切魔业.不能倾动。 依善知识。 坚固其心。 同诸菩萨.修行施度。 【疏】文但有三。 初施行亦三。 初标章引证。 次以信下。 标因祈果。 信为手因.果能雨宝。 行为足因.果普游步等。 後佛子下。 净心正施。 於中初施手心。 愿力已下。 明施足心。 如足住地.能持身故。 愿住智地.能成智身。 离心垢故.能显法身。 法身湛然.故不可坏。 智证永续.故无有断。 佛子。 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求一切智施手足时。 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具神通力.皆得宝手。 得宝手已。 各相尊敬.生福田想。 以种种宝.更相供养。 又以众宝.供养诸佛。 兴妙宝云.徧诸佛土。 令诸众生.互起慈心.不相恼害。 游诸佛刹.安住无畏。 自然具足究竟神通。 又令皆得宝手.华手.香手.衣手.盖手.华鬘手.末香手.庄严具手.无边手.无量手.普手。 得是手已。 以神通力.常勤往诣一切佛土。 能以一手徧摩一切诸佛世界。 以自在手.持诸众生。 得妙相手.放无量光。 能以一手普覆众生。 成於如来手指网缦赤铜爪相。 菩萨尔时以大愿於普覆众生。 愿一切众生志常(【校】常.纂要误作当。 )乐求无上菩提。 出生一切功德大海。 见来乞者.欢喜无厌。 入佛法海。 同佛善根。 是为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时善根回向。 【疏】二明回向行。 文二。 初广辨一用。 手能雨宝。 足能游刹。 次又令下。 略举诸手之用。 ○三十三坏身出血施。 佛子。 菩萨摩诃萨坏身出血.布施众生。 如法业菩萨。 善意王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 於诸趣中施身血时。 起成就一切智心。 起欣仰大菩提心。 起乐修菩萨行心。 起不取苦受心。 起乐见乞者心。 起不嫌来乞心。 起趣向一切菩萨道心。 起守护一切菩萨舍心。 起增广菩萨善施心。 起不退转心。 不休息心。 无恋己心。 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皆得成就法身智身。 愿一切众生得无劳倦身.犹如金刚。 愿一切众生得不可坏身.无能伤害。 愿一切众生得如变化身.普现世间.无有尽极。 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身.净妙坚固。 愿一切众生得法界生身.同於如来无所依止。 愿一切众生得如妙宝光明之身.一切世人无能映蔽。 愿一切众生得智藏身.於不死界而得自在。 愿一切众生得宝海身.见皆获益.无空过者。 愿一切众生得虚空身.世间恼患.无能染着。 是为菩萨摩诃萨施身血时。 以大乘心.清净心.广大心.欣悦心.庆幸心.欢喜心.增上心.安乐心.无浊心.善根回向。 【疏】文亦唯三。 施行引例。 及下施髓。 并如智论十四中说。 (【钞】及下施髓并在智论者。 论云。 月光太子。 出行游观。 癞人见之。 要车白言。 我身重病。 辛苦懊恼。 太子嬉游。 独自欢耶。 大慈愍念。 愿见救疗。 太子闻之。 以问诸医。 医言。 当须从生长大无瞋之人血髓。 涂而饮之。 如是可愈。 太子念言。 设有此人。 贪生惜寿。 云何可得。 自除我身。 无可得处。 即命旃陀罗。 令除身肉。 破骨出髓。 以涂病人.以血饮之。 )○三十四施身髓肉中。 二事合愿。 佛子。 菩萨摩诃萨见有乞求其身髓肉。 欢喜软语。 谓乞者言。 我身髓肉.随意取用。 如饶益菩萨。 一切施王菩萨。 及余无量诸菩萨等。 於诸趣中种种生处。 以其髓肉施乞者时。 欢喜广大.施心增长。 同诸菩萨修习善根。 离世尘垢.得深志乐。 以身普施.心无有尽。 具足无量广大善根。 摄受一切妙功德宝。 如菩萨法.受行无厌。 心常爱乐布施功德。 一切周给.心无有悔。 审观诸法.从缘无体。 不贪施业及业果报。 随所会遇.平等施与。 佛子。 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 一切诸佛皆悉现前.想之如父得护念故。 一切众生皆悉现前.普令安住清净法故。 一切世界皆悉现前.严净一切佛国土故。 一切众生皆悉现前.以大悲心普救护故。 一切佛道皆悉现前.乐观如来十种力故。 去来现在一切菩萨皆悉现前.同共圆满诸善根故。 一切无畏皆悉现前.能作最上师子吼故。 一切三世皆悉现前.得平等智普观察故。 一切世间皆悉现前.发广大愿尽未来劫修菩提故。 一切菩萨无疲厌行皆悉现前.发无数量广大心故。 【疏】初施行中三。 初标章引证。 次於诸趣下。 正显行相。 後佛子下。 彰施现益。 佛子。 菩萨摩诃萨施髓肉时。 以此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金刚身.不可沮坏。 愿一切众生得坚密身.恒无缺减。 愿一切众生得意生身.犹如佛身庄严清净。 【疏】二回向十愿。 三云意生身者。 七卷楞伽第二云。 譬如意去。 速疾无碍。 名意生身。 此乃意是举喻。 然此身类。 有其三种。 一三昧乐。 二觉法自性。 三种类俱生无作行。 初者。 楞伽第四云。 谓入於三昧。 离种种心。 寂然不动。 心海不起转识波浪。 了境心现。 皆无所有。 云何觉法自性。 谓了法如幻。 皆无有相。 心转所依。 依如幻定。 及余三昧。 能现无量自在神通。 如华开敷。 速疾如意。 如幻如梦。 如影如像。 非四大造。 与造相似。 一切色相具足庄严。 普入佛刹。 了诸法性故。 云何种类俱生无作行。 谓了达诸佛自证法相。 释曰。 初身从所依定为名。 次身从所依智立称。 三自证法相。 义兼定慧。 及法性相。 故名种类。 由此故能随众生类种种.一时现生。 任运而成。 云无作行。 若依地位。 初即五地前。 次即八地前。 後即八地後。 若成唯识第八。 名为意成。 随意愿成故。 意明但转变成。 非新生故。 故论又云。 亦名变化身。 无漏定力。 转令异本。 如变化故。 愿一切众生得百福相身.三十二相而自庄严。 【疏】四云百福相身。 此举三十二相之通因。 若别因者。 如涅盘师子吼品。 (【钞】百福相等者。 百福.十行品中已辨。 三十二相.至法界品瞿波处广说.)愿一切众生得八十种好妙庄严身.具足十力.不可断坏。 【疏】五八十种好者。 谓皆殊妙。 立随好名。 具如瑜伽四十九。 大般若三百八十一说。 余文可知。 (【钞】八十种好。 今当略示。 大般若三百八十一。 今当具引。 经云。 善现。 云何如来应正等觉八十随好。 善现。 一.世尊指爪狭长。 薄润光洁。 鲜净如花。 作赤铜色。 二.世尊手足指圆纤长。 佣直柔软。 节骨不现。 三.世尊手足。 各等无差。 於诸指间。 悉皆充密。 四.世尊手足。 圆满如意。 软净光泽。 色如莲华。 五.世尊筋脉。 盘结坚固。 深隐不现。 六.世尊两踝。 俱隐不现。 七.世尊行步。 直进庠审。 如龙象王。 八.世尊行步。 威容齐肃。 如师子王。 九.世尊行步。 安平庠序。 不过不减。 犹如牛王。 十.世尊行步。 进止仪雅。 犹如鹅王。 十一。 世尊回顾。 必皆右旋。 如龙象王。 举身随转。 十二.世尊支节。 渐次佣圆。 妙善安布。 十三.世尊骨节。 交结无隙。 犹如龙盘。 十四.世尊膝轮。 妙善安布。 坚固圆满。 十五.世尊隐处。 其文妙好。 威势具足。 圆满清净。 十六.世尊身支润滑柔软。 光悦鲜净。 尘垢不着。 十七.世尊身容。 敦肃无畏。 常不怯弱。 十八.世尊身支。 坚固稠密。 善相属着。 十九.世尊身支。 安定敦重。 常不掉动。 圆满无坏。 二十.世尊身相。 犹如仙王。 周帀端严。 光净离翳。 二十一.世尊身有周帀圆光。 於行等持。 常自照耀。 二十二.世尊腹形。 方正无欠。 柔软不现。 众相庄严。 二十三.世尊脐深。 右旋圆妙。 清净光泽。 二十四.世尊脐厚。 不窊不凸。 周帀妙好。 二十五.世尊身皮。 远离疥癣。 亦无黭点疣赘等过。 二十六.世尊手掌。 充满柔软。 足下安平。 二十七.世尊手文。 深长明直。 润泽不断。 二十八.世尊唇色。 光润丹辉。 如频婆果。 上下相称。 二十九.世尊面门。 不长不短。 不大不小。 如量端严。 三十.世尊舌相。 软薄广长。 如赤铜色。 三十一.世尊发声。 威震深远。 如象王吼。 明朗清彻。 三十二.世尊音韵。 美妙具足。 如深谷响。 三十三.世尊鼻高。 修而且直。 两孔不现。 三十四.世尊诸齿。 方整鲜白。 三十五.世尊诸牙。 圆光白洁。 渐次锋利。 三十六.世尊眼净。 青白分明。 三十七.世尊眼相修广。 譬如青莲华叶。 甚可爱乐。 三十八.世尊眼睫。 上下齐整。 稠密不白。 三十九.世尊双眉。 长而不白。 致而细软。 四十.世尊双眉。 绮靡顺次。 绀瑠璃色。 四十一.世尊双眉。 高显光润。 形如初月。 四十二.世尊耳厚。 广大修长。 轮埵成就。 四十三.世尊两耳。 绮丽齐平。 离众过失。 四十四.世尊容仪。 能令见者。 无舍无染。 皆生爱敬。 四十五.世尊额广。 圆满平正。 形相殊妙。 四十六.世尊身分。 上半圆满。 如师子王。 威严无对。 四十七.世尊首发。 修长绀青。 稠密不白。 四十八.世尊首发。 香洁细软。 润泽旋转。 四十九.世尊首发。 齐整无乱。 亦不交杂。 五十.世尊首发。 坚固不断。 永无折落。 五十一.世尊首发。 光滑殊妙。 尘垢不着。 五十二.世尊身分。 坚固充实。 逾那罗延。 五十三.世尊身体。 长大端直。 五十四.世尊诸窍。 清净圆好。 五十五.世尊身支。 势力殊胜。 无与等者。 五十六.世尊身相。 众所乐观。 常无厌足。 五十七.世尊面轮。 修广得所。 皎洁光净。 如秋满月。 五十八.世尊颜貌。 舒泰光显。 含笑先言。 唯向不背。 五十九.世尊面貌。 光泽熙怡。 远离颦蹙青赤等过。 六十.世尊身支。 清净无垢。 常无臭秽。 六十一.世尊所有诸毛孔中。 常出如意微妙之香。 六十二.世尊面门。 常出最上殊胜之香。 六十三.世尊首相。 周圆妙好。 如末达那。 亦如天盖。 六十四.世尊身毛。 绀青光泽。 如孔雀项。 红辉绮饰。 色类赤铜。 六十五.世尊法音。 随众大小。 不增不减。 应现无差。 六十六.世尊顶相。 无能见者。 六十七.世尊手足指约分明。 庄严妙好。 如赤铜色。 六十八.世尊行时。 其足去地。 如四指量。 而现印文。 六十九.世尊自持。 不待他卫。 身无倾动。 亦不逶迤。 七十.世尊威德。 远震一切。 恶心见喜。 恐怖见安。 七十一.世尊音声。 不高不下。 随众生意。 和悦与言。 七十二.世尊能随诸有情类。 言音意乐。 而为说法。 七十三.世尊一音演说正法。 随有情类。 各令得解。 七十四.世尊说法。 咸依次第。 必有因缘。 言无不善。 七十五.世尊等观诸有情类。 赞善毁恶。 而不爱憎。 七十六.世尊所为。 先观後作。 轨范具足。 令识善净。 七十七.世尊相好。 一切有情。 无能观尽。 七十八.世尊顶骨。 坚实圆满。 七十九.世尊颜容。 常少不老。 好巡旧处。 八十.世尊手足。 及胸臆前。 俱有吉祥喜旋德相。 文同绮画。 色类丹珠。 善现。 是名八十随好.)愿一切众生得如来身.究竟清净不可限量。 愿一切众生得坚固身.一切魔怨所不能坏。 愿一切众生得一相身.与三世佛同一身相。 愿一切众生得无碍身.以净法身徧虚空界。 愿一切众生得菩提藏身.普能容纳一切世间。 是为菩萨摩诃萨求一切智施髓肉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皆得如来究竟清净无量身故。 【疏】十云菩提藏身者。 如出现品。 如来成正觉时。 於其身中。 普见一切众生成觉等故。 (【钞】普见一切等者。 等有二义。 一等下文云。 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盘。 皆同一性。 所谓无性。 无何等性。 所谓是无相性。 无尽性。 无生性。 无灭性等。 二等取次下经云。 佛子。 菩萨应知如来身.一毛孔中.有一切众生.数等诸佛身。 亦即身藏之义。 上则普含众生。 此则但含诸佛。 上全身含。 今一毛含。 徧法界毛。 当知亦尔。 故身为藏。 )○三十五施心。 佛子。 菩萨摩诃萨。 以心布施诸来乞者。 如无悔厌菩萨。 无碍王菩萨。 及余无量诸大菩萨。 以其自心施乞者时。 学自在施心。 修一切施心。 习行檀波罗蜜心。 成就檀波罗蜜心。 学一切菩萨布施心。 一切悉舍无尽心。 一切悉施惯习心。 荷负一切菩萨施行心。 正念一切诸佛现前心。 供养一切诸来乞者无断绝心。 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 其心清净。 为度一切诸众生故。 为得十力菩提处故。 为依大愿而修行故。 为欲安住菩萨道故。 为欲成就一切智故。 为不舍离本誓愿故。 以诸善根如是回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得金刚藏心.一切金刚围山等所不能坏。 愿一切众生得卍相庄严金刚界心.得无能动摇心。 得不可恐怖心。 得利益世间常无尽心。 得大勇猛幢智慧藏心。 得如那罗延坚固幢心。 得如众生海不可尽心。 得那罗延藏无能坏心。 得灭诸魔业魔军众心。 得无所畏心。 得大威德心。 得常精进心。 得大勇猛心。 得不惊惧心。 得被金刚甲胄心。 得诸菩萨最上心。 得成就佛法菩提光明心。 得菩提树下坐。 安住一切诸佛正法离诸迷惑成一切智心。 得成就十力心。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心时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不染世间.具足如来十力心故。 【疏】初施行。 二回向行中。 先辨意。 後显愿。 有二十心。 初云金刚藏者。 藏即名坚。 其犹树藏。 金刚亦坚。 即佛地智。 世法莫坏。 如不思议品。 十种勇健法中第一法说。 (【钞】藏即名坚者。 此即十地初释金刚藏论文。 如不思议品者。 经云。 谓一切诸佛身不可坏。 命不可断。 乃至云。 八部天龙。 尽其势力。 雨大金刚山。 如须弥山及铁围山。 徧於三千大千世界。 一时俱下。 不能令佛心有惊怖。 乃至一毛。 亦不摇动。 )二中。 外标卍相。 表万德吉祥。 内智契如。 名金刚界。 界者。 性也。 由契性故。 坚如金刚。 不可损坏。 由成智故。 利如金刚。 坏难坏惑。 故十地受职分内.名金刚庄严臆德相。 不思议法品及离世间。 皆有此心。 名大同也。 第九回向及离世间。 又名金刚界根。 金刚焰根。 亦即此名。 以清净心王。 於无分别智。 有所依增上义故。 立以根称。 其大勇猛幢。 取降伏义。 言坚固幢.取不为他坏义。 被金刚甲。 是大誓义。 余并可知。 ○三十六施肠肾肝肺四事。 合一回向。 前有大小二肠。 今合为一肠。 佛子。 菩萨摩诃萨若有乞求肠肾肝肺。 悉皆施与。 如善施菩萨。 降魔自在王菩萨。 及余无量诸大菩萨。 行此施时。 见乞者来其心欢喜。 以爱眼观。 为求菩提。 随其所须。 悉皆施与。 心不中悔。 观察此身无有坚固。 我应施彼.取坚固身。 复念此身.寻即败坏.见者生厌。 狐狼饿狗之所噉食。 此身无常.会当弃舍。 为他所食。 无所觉知。 佛子。 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 知身无常秽污之极。 於法解悟.生大欢喜。 敬心谛视彼来乞者。 如善知识而来护想。 随所乞求.无不惠施。 以不坚身.易坚固身。 【疏】可知。 佛子。 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 所有善根悉以回向。 愿一切众生得智藏身.内外清净。 愿一切众生得福藏身.能普任持一切智愿。 愿一切众生得上妙身.内蕴妙香.外发光明。 愿一切众生得腹不现身.上下端直.支节相称。 愿一切众生得智慧身.以佛法味.充悦滋长。 愿一切众生得无尽身.修习安住甚深法性。 愿一切众生得陀罗尼清净藏身。 以妙辩才.显示诸法。 愿一切众生得清净身.若身若心.内外俱净。 愿一切众生得如来智深观行身.智慧充满.雨大法雨。 愿一切众生得内寂身.外为众生作智幢王.放大光明.普照一切。 是为菩萨摩诃萨施肠肾肝肺善根回向。 为令众生内外清净.皆得安住无碍智故。 【疏】言智藏身者。 身为智依故。 余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五十二 发布时间:2025-06-28 14:11:1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