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八十三 内容: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初大意三段。 【疏】初来意者。 前品总明果法。 此品别显相德。 近答前品身问。 远答普光眼等六根。 非唯眼等徧於法界。 而各具多相用。 难思议故。 【疏】二释名者。 如来十身。 标人显德。 言相海者。 依人显相。 如来十身。 并如前释。 福报奇状.炳着名相。 相德深广.故称为海。 故文云。 有十莲华藏微尘数相.相体广矣。 一一用徧.相用广矣。 一一难思.互相融入.体用深矣。 若此之相.唯属圆教。 标以十身故。 观佛三昧海经。 辨相有三类。 一略中略说。 有三十二相。 二略说。 八万四千相。 三广说。 有无量相。 如杂华经中为普贤贤首等说。 杂华即此经异名。 三中初通权小。 示同於人.端正不乱故。 次唯大乘。 菩萨修八万四千波罗蜜故。 後唯一乘。 一乘修无尽行故。 又初化。 次报。 後属十身。 十身之相海。 依主释也。 又初凡圣同见。 次唯地上。 後唯圆机。 然通五位。 (【钞】次唯大乘者。 即明果相。 如因中断八万四千烦恼。 成八万四千波罗蜜。 获八万四千相好。 无量寿观经云。 阿弥陀佛。 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 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徧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即此中等相也。 )若语其体。 初以形色。 次即定慧。 後以无尽法界。 若语其因。 後通纯杂。 如初会说。 故一一相果。 皆周法界。 前二相因.如瑜伽智度等论.涅盘大集等经。 广如章说。 (通纯杂者。 即是圆融相因。 如前主水神处已明。 前二相因者。 指广有源。 瑜伽四十九云。 一切菩萨资粮。 皆感相好作业者。 宣说种种业。 各各感等。 如是三十二相无有差别。 当知皆由净戒为因。 若犯戒。 尚不得下贱人身。 况佛相好。 若言各各业感。 如契经说。 即是别因。 就中有一行感一相。 如云。 若诸有情.有所希冀。 随其所乐.正舍珍财。 感得颊如师子是。 或一行感多相。 如能施悦意发喜饮食严具等.感身皮金色.常光一寻.一毛孔一毛生.身皮细滑等。 或多行感一相。 如言於其父母.种种供养。 於诸有情.诸苦恼事.种种救护。 由往来等动转业故。 得足下千辐轮相。 又由四种修事业.感一切相。 谓决定修.感足下善安住。 由委悉修.感千辐轮等。 由恒常修.感纤长指等。 由无罪修.感余相皮金色等。 )【疏】三宗趣者。 显无尽相海为宗。 令修无尽之行.显成为趣。 (【钞】令修无尽之行显成为趣者。 显约本有。 成约修生。 )【论】将释此品。 约分三门。 一释品来意。 二释能说法主。 三随文释义。 一释品来意者。 明前品说自佛三业二智。 入不思议际徧周。 广大无限。 饶益众生。 此品约三业二智。 入不思议智中之报身。 故此品来也。 二释能说法主者。 明此相海。 由行报成。 普贤是行。 还令行者自说自行报德之果。 三随文释义者。 於此一品经。 长分九十九段。 ○後正释文。 文有三别。 第一诫听许说。 二正陈相状。 三结略显广。 今初。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告诸菩萨言。 佛子。 今当为汝.演说如来所有相海。 【疏】所以普贤说者。 相海普周故。 令行普行.获普相故。 普贤本是会主。 前说已穷。 此便说故。 或前品末.经来未尽。 更应别答国土等问故。 ○第二正陈相状。 略举九十七相。 文通有五。 一依处。 二列名。 三体严。 四业用。 五结数。 或略不具。 至文当知。 或加成益。 业用中摄。 然名依体用以立。 皆以体用释名。 或单从体用。 或双从二。 随文思之。 或名与体用义不相似者。 则是文略义含耳。 细论一相。 各依一处。 则为九十七段。 经自标次。 今以类例相从。 依十八处。 即为十八段。 始自於顶。 终至於足。 斯即顺观相海。 (【钞】一从顶至足轮。 名为顺观。 二从足轮至顶。 名逆观。 故云今是顺观。 )今初依顶中。 有三十二相。 佛子。 如来顶上有三十二宝庄严大人相。 其中有大人相。 名光照一切方。 普放无量大光明纲。 一切妙宝以为庄严。 宝发周徧。 柔软密致。 一一咸放摩尼宝光。 充满一切无边世界。 悉现佛身色相圆满。 是为一。 【疏】文三。 初约处总标。 次其中下。 别列名相。 後佛子下。 总结为严。 今初。 宝庄严者。 通显体严。 事宝。 则云皆摩尼等为庄严故。 亦显智宝。 圆净严故。 一一相中.皆有事理二严。 随宜解释。 大人相者。 大人之相故。 二别列中。 三十二相。 文各唯四。 以依处一种。 已总标故。 此处独有三十二者。 理实应多。 为显圆融。 一即一切故。 一顶中。 便具权教三十二数。 若尔。 余何不然。 显顶尊胜故。 善生经云。 一切世间福.不及如来一毛功德。 一切毛功德.不及一好功德。 一切好功德.不及一相。 一切相.不及白毫。 白毫复不及无见顶相。 故知胜也。 第一相中四者。 一列名。 名从用立。 二一切妙宝下。 体严。 三一一下。 业用。 四是为一者。 结数。 他皆仿此。 (【钞】一列名者。 谓此名光照一切方等。 下辨业用云。 一一咸放摩尼宝光等。 明知从用以立光名。 下诸文势.皆悉如是。 或从用立。 或从体德。 可以意求。 )次有大人相。 名佛眼光明云。 以摩尼王种种庄严。 出金色光。 如眉间毫相所放光明。 其光普照一切世界。 是为二。 【疏】二中体严。 即释光明义。 其光下业用。 释佛眼义。 佛眼无不照故。 余并准思。 毫相放光。 如现相品说。 云义亦如初会。 次有大人相。 名充满法界云。 上妙宝轮以为庄严。 放於如来福智灯明。 普照十方一切法界诸世界海。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是为三。 次有大人相。 名示现普照云。 真金摩尼种种庄严。 其诸妙宝咸放光明。 照不思议诸佛国土。 一切诸佛於中出现。 是为四。 次有大人相。 名放宝光明云。 摩尼宝王清净庄严。 毗瑠璃宝以为华蘂。 光照十方一切法界。 於中普现种种神变。 赞叹如来往昔所行智慧功德。 是为五。 次有大人相。 名示现如来徧法界大自在云。 菩萨神变宝焰摩尼以为其冠。 具如来力觉悟一切。 宝焰光轮以为其鬘。 其光普照十方世界。 於中示现一切如来坐於道场。 一切智云充满虚空无量法界。 是为六。 次有大人相。 名如来普灯云。 以能震动法界国土大自在宝海而为庄严。 放净光明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十方诸菩萨功德海.过现未来佛智慧幢海。 是为七。 次有大人相。 名普照诸佛广大云。 因陀罗宝如意王宝摩尼王宝以为庄严。 常放菩萨焰灯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於中显现一切诸佛众色相海.大音声海.清净力海。 是为八。 【疏】八中严内。 摩尼名意故。 不同如意。 次有大人相。 名圆满光明云。 上妙瑠璃摩尼王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一切众宝舒大焰纲。 充满十方一切世界。 一切众生悉见如来现坐其前。 赞叹诸佛及诸菩萨法身功德。 令入如来清净境界。 是为九。 次有大人相。 名普照一切菩萨行藏光明云。 众宝妙华以为庄严。 宝光普照无量世界。 宝焰普覆一切国土。 十方法界通达无碍。 震动佛音。 宣畅法海。 是为十。 次有大人相。 名普光照耀云。 毗瑠璃因陀罗金刚摩尼宝以为庄严。 瑠璃宝光.色相明彻。 普照一切诸世界海。 出妙音声.充满法界。 如是皆从诸佛智慧大功德海之所化现。 是为十一。 【疏】十一中。 如是皆从下。 辨业用因。 亦业用摄。 次有大人相。 名正觉云。 以杂宝华而为庄严。 其诸宝华.悉放光明。 皆有如来坐於道场。 充满一切无边世界。 令诸世界普得清净。 永断一切妄想分别。 是为十二。 次有大人相。 名光明照耀云。 以宝焰藏海心王摩尼而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光中显现无量菩萨.及诸菩萨所行之行。 一切如来智身法身诸色相海。 充满法界。 是为十三。 次有大人相。 名庄严普照云。 以金刚华毗瑠璃宝而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光中有大宝莲华座。 具足庄严。 弥覆法界。 自然演说四菩萨行。 其音普徧诸法界海。 是为十四。 【疏】十四用中。 云四菩萨行者。 瑜伽菩萨地云。 一切菩萨。 略有四行。 一波罗蜜行。 二菩提分法行。 三神通行。 四成熟有情行。 次有大人相。 名现佛三昧海行云。 於一念中示现如来无量庄严。 普徧庄严一切法界不思议世界海。 是为十五。 次有大人相。 名变化海普照云。 妙宝莲华如须弥山以为庄严。 众宝光明.从佛愿生。 现诸变化.无有穷尽。 是为十六。 次有大人相。 名一切如来解脱云。 清净妙宝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庄严一切佛师子座。 示现一切诸佛色像。 及无量佛法诸佛刹海。 是为十七。 次有大人相。 名自在方便普照云。 毗瑠璃华真金莲华摩尼王灯妙法焰云以为庄严。 放一切诸佛宝焰密云。 清净光明。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妙好庄严之具。 是为十八。 次有大人相。 名觉佛种性云。 无量宝光以为庄严。 具足千轮内外清净。 从於往昔善根所生。 其光徧照十方世界。 发明智日。 宣布法海。 是为十九。 【疏】十九云。 具足千轮者。 梵本云。 具千辐轮也。 次有大人相。 名现一切如来相自在云。 众宝璎珞瑠璃宝华以为庄严。 舒大宝焰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等一切佛刹微尘数去来现在无量诸佛。 如师子王勇猛无畏。 色相智慧皆悉具足。 是为二十。 次有大人相。 名徧照一切法界云。 如来宝相清净庄严。 放大光明普照法界。 显现一切无量无边诸佛菩萨智慧妙藏。 是为二十一。 【疏】二十一示身智二光。 俱显智慧。 次有大人相。 名毗卢遮那如来相云。 上妙宝华及毗瑠璃清净妙月以为庄严。 悉放无量百千万亿摩尼宝光。 充满一切虚空法界。 於中示现无量佛刹。 皆有如来结跏趺坐。 是为二十二。 次有大人相。 名普照一切佛光明云。 众宝妙灯以为庄严。 放净光明徧照十方一切世界。 悉现诸佛.转於法轮。 是为二十三。 次有大人相。 名普现一切庄严云。 种种宝焰以为庄严。 放净光明。 充满法界。 念念常现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与诸菩萨坐於道场。 是为二十四。 次有大人相。 名出一切法界音声云。 摩尼宝海上妙栴檀以为庄严。 舒大焰网充满法界。 其中普演微妙音声。 示诸众生一切业海。 是为二十五。 次有大人相。 名普照诸佛变化轮云。 如来净眼以为庄严。 光照十方一切世界。 於中普现去来今佛所有一切庄严之具。 复出妙音.演不思议广大法海。 是为二十六。 【疏】二十六中庄严云。 如来净眼为庄严者。 此通十眼。 光照下。 显业用。 亦通身智二光。 净眼及光。 释前普照。 现於严具。 是上轮义。 即法轮故。 次有大人相。 名光照佛海云。 其光普照一切世界。 尽於法界.无所障碍。 悉有如来.结跏趺坐。 是为二十七。 次有大人相。 名宝灯云。 放於如来广大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不可思议诸众生海。 是为二十八。 次有大人相。 名法界无差别云。 放於如来大智光明。 普照十方诸佛国土。 一切菩萨道场众会无量法海。 於中普现种种神通。 复出妙音。 随诸众生心之所乐。 演说普贤菩萨行愿令其回向。 是为二十九。 次有大人相。 名安住一切世界海普照云。 放宝光明。 充满一切虚空法界。 於中普现净妙道场。 及佛菩萨庄严身相。 令其见者得无所见。 是为三十。 次有大人相。 名一切宝清净光焰云。 放於无量诸佛菩萨摩尼妙宝清净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法界。 於中普现诸菩萨海。 莫不具足如来神力。 常游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刹网。 是为三十一。 【疏】从二十七至三十一。 并略无庄严。 亦由名中已含有故。 次有大人相。 名普照一切法界庄严云。 最处於中。 渐次隆起。 阎浮檀金因陀罗网以为庄严。 放净光云。 充满法界。 念念常现一切世界诸佛菩萨道场众会。 是为三十二。 【疏】三十二。 先名。 次最处下。 体严。 此居顶极。 特显别处。 故云处中。 则知所余。 皆绕此相。 略不明耳。 渐次隆起者。 正显其相。 智论第五云。 如来顶有骨髻如拳。 观佛三昧经云。 如合拳。 即隆起之相也。 (【钞】观佛三昧者。 即第四经。 引此成上如拳。 拳言尚隐。 合拳.即覆拳於顶上。 有隆起之相也。 然此相能灭一切罪。 长一切福。 故佛顶尊胜。 正明於此。 即乌瑟尼沙。 暂念暂观。 延善住之寿。 灭地狱之苦。 不受七反畜生。 永离人间残报。 )佛子。 如来顶上.有如是三十二种大人相以为严好。 【疏】三总结为严。 ○第二眉间有一相。 佛子。 如来眉间有大人相。 名徧法界光明云。 摩尼宝华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具众宝色。 犹如日月洞彻清净。 其光普照十方国土。 於中显现一切佛身。 复出妙音宣畅法海。 是为三十三。 【疏】自下并有依处。 故文皆有五。 初依处。 二显名。 三摩尼下。 体严。 谓此相若收。 则右旋如覆瑠璃椀。 若展。 则具十楞。 有大光明。 严唯一宝。 光具多色。 中表皆空。 即是洞彻。 四其光下。 业用。 复出已下。 即是法光。 故此光名。 从用而立。 五结数。 可知。 (【钞】则具十楞者。 亦观佛三昧经第二。 广说观白毫之相。 彼经先说白毫之因云。 从舍心不悭。 不见前相。 不忆财物。 无所封着而行布施。 (下取意引。)持戒忍辱。 六度十力。 四无所畏。 诸妙功德生。 次云。 我灭度後。 有诸弟子。 昼夜六时.能於一时中少分。 少分之中.能须臾间。 念佛白毫。 令心了了。 无谬乱想。 分明止住。 注意不息。 念白毫者。 若见相好。 若不得见。 如是等人。 除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生死之罪。 佛告父王。 如来有无量相好。 一一相中。 有八万四千诸小相好。 如是相好。 不及白毫少分功德。 释曰。 故应观察。 况依此经。 如是而观。 )○第三眼。 第四鼻。 各有一相。 如来眼有大人相。 名自在普见云。 以众妙宝而为庄严。 摩尼宝光清净映彻。 普见一切皆无障碍。 是为三十四。 如来鼻有大人相。 名一切神通智慧云。 清净妙宝以为庄严。 众宝色光弥覆其上。 於中出现无量化佛。 坐宝莲华。 往诸世界。 为一切菩萨一切众生.演不思议诸佛法海。 是为三十五。 ○第五舌有四相。 如来舌有大人相。 名示现音声影像云。 众色妙宝以为庄严。 宿世善根之所成就。 其舌广长。 徧覆一切诸世界海。 如来若或熙怡微笑。 必放一切摩尼宝光。 其光普照十方法界。 能令一切心得清凉。 去来现在所有诸佛。 皆於光中炳然显现。 悉演广大微妙之音。 徧一切刹.住无量劫。 是为三十六。 如来舌复有大人相。 名法界云。 其掌安平。 众宝为严。 放妙宝光色相圆满。 犹如眉间所放光明。 其光普照一切佛刹。 唯尘所成.无有自性。 光中复现无量诸佛。 咸发妙音.说一切法。 是为三十七。 【疏】初一即舌广长相。 於体严中。 宿善成者。 此举因严。 偏此说因者。 令赞演一乘故。 其舌广长.即语其体。 福德人至鼻。 权佛至发际。 余大乘中。 明现神足。 方至梵世。 或覆三千。 今直语体。 便覆一切。 後如来下。 辨其业用。 演法释音声。 现佛释影像。 (【钞】福德人者。 即智度论文。 或至梵世。 即法华经如来神力品。 尔时如来出广长舌。 上至梵世。 或覆三千。 即阿弥陀云。 出广长舌。 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 )二舌掌之相。 掌谓近根。 其光下。 显业用。 光照诸刹。 令应度者。 无俟观破搏聚。 自晓但合尘成。 何性之有。 (无俟观破者。 金刚经云。 须菩提。 於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须菩提。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 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释曰。 此段论名第十色及众生身搏取中观破相应行住处。 大意云。 众生世界.但揽尘成。 今从粗至细.乃至极微.皆无实体。 故云世界则非世界。 今云无俟观破者。 观破但是假想。 为未了者。 若了法本空.不待观破。 又彼云搏取。 今云搏聚。 是义引耳。 什公云。 欲破极微。 觉贤云。 以一故众。 以众故一。 微自无性。 则为空矣。 余如前说。 )如来舌端有大人相。 名照法界光明云。 如意宝王以为庄严。 自然恒出金色宝焰。 於中影现一切佛海。 复震妙音.充满一切无边世界。 一一音中.具一切音。 悉演妙法。 听者心悦。 经无量劫.玩味不忘。 是为三十八。 如来舌端复有大人相。 名照耀法界云。 摩尼宝王以为严饰。 演众色相微妙光明。 充满十方无量国土。 尽於法界靡不清净。 於中悉有无量诸佛及诸菩萨。 各吐妙音.种种开示。 一切菩萨现前听受。 是为三十九。 【疏】後二同在舌端。 或居左右。 或在上下。 观文业用但有展卷不同。 前则卷佛海於舌端。 後则展诸佛於法界。 ○第六上齶一相。 如来口上齶有大人相。 名示现不思议法界云。 因陀罗宝毗瑠璃宝以为庄严。 放香灯焰清净光云。 充满十方一切法界。 示现种种神通方便。 普於一切诸世界海。 开演甚深不思议法。 是为四十。 【疏】上齶既有。 下亦宜然。 或是梵本脱漏。 ○第七牙有四相。 如来口右辅下牙有大人相。 名佛牙云。 众宝摩尼卍字相轮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普照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佛身。 周流十方.开悟羣生。 是为四十一。 【疏】谓左右上下四大牙故。 故佛涅盘。 四牙不碎。 辅。 颊也。 亦云颊车骨也。 如来口右辅上牙有大人相。 名宝焰弥卢藏云。 摩尼宝藏以为庄严。 放金刚香焰清净光明。 一一光明充满法界。 示现一切诸佛神力。 复现一切十方世界净妙道场。 是为四十二。 【疏】二右辅上牙名弥卢者。 显妙高故。 如来口左辅下牙有大人相。 名宝灯普照云。 一切妙宝舒华发香以为庄严。 放灯焰云清净光明。 充满一切诸世界海。 於中显现一切诸佛。 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诸菩萨众所共围绕。 是为四十三。 如来口左辅上牙有大人相。 名照现如来云。 清净光明阎浮檀金宝网宝华以为庄严。 放大焰轮。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 以神通力。 於虚空中.流布法乳.法灯.法宝。 教化一切诸菩萨众。 是为四十四。 【疏】四中有法乳等三。 同一演法。 约资法身名乳。 照了万境称灯。 令其圆净为宝。 即演三德涅盘之法。 亦成三德涅盘之益也。 (【钞】四中有法乳者。 论第三十八云。 五想听法。 一如宝。 二如眼。 三如明。 四大果功德。 五无罪想。 今云法灯。 含明眼二义。 大果即资法身。 无罪总明离过。 )○第八齿有一相。 如来齿有大人相。 名普现光明云。 一一齿间相海庄严。 若微笑时。 悉放光明。 具众宝色。 摩尼宝焰.右旋宛转。 流布法界.靡不充满。 演佛言音.说普贤行。 是为四十五。 ○第九唇有一相。 如来唇有大人相。 名影现一切宝光云。 放阎浮檀真金色.莲华色.一切宝色.广大光明。 照於法界.悉令清净。 是为四十六。 【疏】上二各应分出上下。 放阎浮下。 体严。 以唇色赤好.如日初出红莲叶故。 後照於下。 业用。 ○第十颈有一相。 如来颈有大人相。 名普照一切世界云。 摩尼宝王以为庄严。 绀蒲成就。 柔软细滑。 放毗卢遮那清净光明。 充满十方一切世界。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 是为四十七。 ○第十一肩有五相。 如来右肩有大人相。 名佛广大一切宝云。 放一切宝色真金色莲华色光明。 成宝焰网。 普照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菩萨。 是为四十八。 如来右肩复有大人相。 名最胜宝普照云。 其色清净如阎浮金。 放摩尼光。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菩萨。 是为四十九。 如来左肩有大人相。 名最胜光照法界云。 犹如顶上。 及以眉间种种庄严。 放阎浮檀金及莲华色众宝光明。 成大焰网。 充满法界。 於中示现一切神力。 是为五十。 如来左肩复有大人相。 名光明徧照云。 其相右旋。 阎浮檀金色摩尼宝王以为庄严。 放众宝华香焰光明。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 及以一切严净国土。 是为五十一。 如来左肩复有大人相。 名普照耀云。 其相右旋。 微密庄严。 放佛灯焰云。 清净光明。 充徧法界。 於中显现一切菩萨种种庄严悉皆妙好。 是为五十二。 【疏】右二左三或亦脱也。 ○第十二胸有十一相。 如来胸臆有大人相。 形如卍字。 名吉祥海云。 摩尼宝华以为庄严。 放一切宝色种种光焰轮。 充满法界.普令清净。 复出妙音.宣畅法海。 是为五十三。 吉祥相右边有大人相。 名示现光照云。 因陀罗网以为庄严。 放大光轮。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无量诸佛。 是为五十四。 吉祥相右边复有大人相。 名普现如来云。 以诸菩萨摩尼宝冠而为庄严。 放大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悉令清净。 於中示现去来今佛坐於道场。 普现神力.广宣法海。 是为五十五。 吉祥相右边复有大人相。 名开敷华云。 摩尼宝华以为庄严。 放宝香焰灯清净光明。 状如莲华。 充满世界。 是为五十六。 吉祥相右边复有大人相。 名可悦乐金色云。 以一切宝心王藏摩尼王而为庄严。 放净光明。 照於法界。 於中普现犹如佛眼广大光明摩尼宝藏。 是为五十七。 吉祥相右边复有大人相。 名佛海云。 毗瑠璃宝香灯华鬘以为庄严。 放满虚空摩尼宝王香灯大焰清净光明。 充徧十方一切国土。 於中普现道场众会。 是为五十八。 吉祥相左边有大人相。 名示现光明云。 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以为庄严。 放摩尼王种种间错宝焰光明。 普净一切诸法界海。 於中示现无量诸佛.及佛妙音.演说诸法。 是为五十九。 吉祥相左边复有大人相。 名示现徧法界光明云。 摩尼宝海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徧一切刹。 於中普现诸菩萨众。 是为六十。 吉祥相左边复有大人相。 名普胜云。 日光明摩尼王宝轮鬘而为庄严。 放大光焰。 充满法界诸世界海。 於中示现一切世界一切如来一切众生。 是为六十一。 吉祥相左边复有大人相。 名转法轮妙音云。 一切法灯清净香蘂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所有相海及以心海。 是为六十二。 吉祥相左边复有大人相。 名庄严云。 以去来今一切佛海而为庄严。 放净光明。 严净一切诸佛国土。 於中普现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及佛菩萨所行之行。 是为六十三。 【疏】初一当中。 左右各五。 今初卍字。 正翻为吉祥海云。 以依形立名。 故先标形相。 应回安名下。 以属体摄。 无违前後。 左右可知。 ○第十三手有十三相。 如来右手有大人相。 名海照云。 众宝庄严。 恒放月焰清净光明。 充满虚空一切世界。 发大音声.叹美一切诸菩萨行。 是为六十四。 如来右手复有大人相。 名影现照耀云。 以毗瑠璃帝青摩尼宝华而为庄严。 放大光明。 普照十方菩萨所住莲华藏摩尼藏等一切世界。 於中悉现无量诸佛。 以净法身.坐菩提树。 震动一切十方国土。 是为六十五。 如来右手复有大人相。 名灯焰鬘普严净云。 毗卢遮那宝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成变化网。 於中普现诸菩萨众。 咸戴宝冠.演诸行海。 是为六十六。 如来右手复有大人相。 名普现一切摩尼云。 莲华焰灯而为庄严。 放海藏光。 充徧法界。 於中普现无量诸佛坐莲华座。 是为六十七。 如来右手复有大人相。 名光明云。 摩尼焰海以为庄严。 放众宝焰香焰华焰清净光明。 充满一切诸世界网。 於中普现诸佛道场。 是为六十八。 【疏】分三。 初九直语手相。 右五左四者。 或左脱一。 或表右常用故。 而前肩则右二左三。 相通正等。 右中六十六云。 成变化网者。 光化为网也。 如来左手有大人相。 名毗瑠璃清净灯云。 宝地妙色以为庄严。 放於如来金色光明。 念念常现一切上妙庄严之具。 是为六十九。 如来左手复有大人相。 名一切刹智慧灯音声云。 以因陀罗网金刚华而为庄严。 放阎浮檀金清净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是为七十。 如来左手复有大人相。 名安住宝莲华光明云。 众宝妙华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如须弥灯。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是为七十一。 如来左手复有大人相。 名徧照法界云。 以妙宝鬘宝轮宝瓶因陀罗网及众妙相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国土。 於中示现一切法界。 一切世界海。 一切如来坐莲华座。 是为七十二。 【疏】左中七十二云。 因陀罗网为严者。 即是网鞔之相。 互涉入故。 如来右手指有大人相。 名现诸劫刹海旋云。 水月焰藏摩尼王一切宝华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法界。 其中恒出微妙音声。 满十方刹。 是为七十三。 如来左手指有大人相。 名安住一切宝云。 以帝青金刚宝而为庄严。 放摩尼王众宝光明。 充满法界。 其中普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是为七十四。 【疏】次二左右指二相。 如来右手掌有大人相。 名照耀云。 以摩尼王千辐宝轮而为庄严。 放宝光明。 其光右旋。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 一一佛身.光焰炽然。 说法度人.净诸世界。 是为七十五。 如来左手掌有大人相。 名焰轮普增长化现法界道场云。 以日光摩尼王千辐轮而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一切诸世界海。 於中示现一切菩萨。 演说普贤所有行海。 普入一切诸佛国土。 各各开悟无量众生。 是为七十六。 【疏】後二左右掌皆有千轮者。 轮毂辐辋。 三事具足。 自然成就。 不待人功。 ○第十四阴藏一相。 如来阴藏有大人相。 名普流出佛音声云。 一切妙宝以为庄严。 放摩尼灯华焰光明。 其光炽盛。 具众宝色。 普照一切虚空法界。 其中普现一切诸佛。 游行往来.处处周徧。 是为七十七。 【疏】阴藏一相。 犹如马王。 ○第十五坐处二相。 如来右臀有大人相。 名宝灯鬘普照云。 诸摩尼宝以为庄严。 放不思议宝焰光明。 弥布十方一切法界。 与虚空法界同为一相。 而能出生一切诸相。 一一相中.悉现诸佛自在神变。 是为七十八。 如来左臀有大人相。 名示现一切法界海光明弥覆虚空云。 犹如莲华。 清净妙宝以为严饰。 放光明网。 徧照十方一切法界。 於中普现种种相云。 是为七十九。 ○第十六髀有二相。 如来右髀有大人相。 名普现云。 以众色摩尼而为庄严。 其髀与腨。 上下相称。 放摩尼焰妙法光明。 於一念中能普示现一切宝王游步相海。 是为八十。 如来左髀有大人相。 名现一切佛无量相海云。 一切宝海随顺安住以为庄严。 广大游行。 放净光明。 普照众生。 悉使希求无上佛法。 是为八十一。 【疏】左云随顺安住者。 髀多行动。 故须多宝。 随顺而严。 ○第十七腨有三相。 如来右边伊尼延鹿王腨有大人相。 名一切虚空法界云。 光明妙宝以为庄严。 其相圆直。 善能游步。 放阎浮金色清净光明。 徧照一切诸佛世界。 发大音声。 普皆震动。 复现一切诸佛国土。 住於虚空宝焰庄严。 无量菩萨从中化现。 是为八十二。 如来左边伊尼延鹿王腨有大人相。 名庄严海云。 色如真金。 能徧游行一切佛刹。 放一切宝清净光明。 充满法界。 施作佛事。 是为八十三。 如来宝腨上毛有大人相。 名普现法界影像云。 其毛右旋。 一一毛端放宝光明。 充满十方一切法界。 示现一切诸佛神力。 其诸毛孔悉放光明。 一切佛刹於申显现。 是为八十四。 【疏】第三腨毛。 通於二腨。 若准晋经。 直云毛端。 则通身一切毛也。 义应如昔。 则处成十九。 ○第十八足有十三相。 如来足下有大人相。 名一切菩萨海安住云。 色如金刚。 阎浮檀金清净莲华。 放宝光明。 普照十方诸世界海。 宝香焰云处处周徧。 举足将步。 香气周流。 具众宝色。 充满法界。 是为八十五。 【疏】通分为七.初足下一相。 略无左右。 而晋经足趺之後。 别有足下千辐轮相。 此必合有。 故後品明足下轮相。 名普照王。 今经千轮之言。 乃在指间。 或以常明易知。 指间有异。 故举之耳。 名安住者。 以足下安平。 一切着地。 不容针故。 如来右足上有大人相。 名普照一切光明云。 一切众宝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法界。 示现一切诸佛菩萨。 是为八十六。 如来左足上有大人相。 名普现一切诸佛云。 宝藏摩尼以为庄严。 放宝光明。 於念念中现一切佛神通变化及其法海。 所坐道场。 尽未来际劫.无有间断。 是为八十七。 【疏】二足上。 如来右足指间有大人相。 名光照一切法界海云。 须弥灯摩尼王千辐焰轮种种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十方一切法界诸世界海。 於中普现一切诸佛所有种种宝庄严相。 是为八十八。 如来左足指间有大人相。 名现一切佛海云。 摩尼宝华香焰灯鬘一切宝轮以为庄严。 恒放宝海清净光明。 充满虚空。 普及十方一切世界。 於中示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圆满音声卍字等相。 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是为八十九。 【疏】三足指间。 如来右足跟有大人相。 名自在照耀云。 帝青宝末以为庄严。 常放如来妙宝光明。 其光妙好。 充满法界.皆同一相无有差别。 於中示现一切诸佛坐於道场。 演说妙法。 是为九十。 如来左足跟有大人相。 名示现妙音演说诸法海云。 以变化海摩尼宝。 香焰海须弥华摩尼宝。 及毗瑠璃而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法界。 於中普现诸佛神力。 是为九十一。 【疏】四足跟。 如来右足趺有大人相。 名示现一切庄严光明云。 众宝所成。 极妙庄严。 放阎浮檀金色清净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法界。 其光明相.犹如大云。 普覆一切诸佛道场。 是为九十二。 如来左足趺有大人相。 名现众色相云。 以一切月焰藏毗卢遮那宝因陀罗尼罗宝而为庄严。 念念游行诸法界海。 放摩尼灯香焰光明。 其光徧满一切法界。 是为九十三。 【疏】五足趺。 如来右足四周有大人相。 名普藏云。 因陀罗尼罗金刚宝以为庄严。 放宝光明.充满虚空。 於中示现一切诸佛坐於道场摩尼宝王师子之座。 是为九十四。 如来左足四周有大人相。 名光明徧照法界云。 摩尼宝华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法界。 平等一相。 於中示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自在神力。 以大妙音演说法界无尽法门。 是为九十五。 【疏】六足四周。 因陀罗尼罗者。 此云帝青。 如来右足指端有大人相。 名示现庄严云。 甚可爱乐阎浮檀清净真金以为庄严。 放大光明。 充满十方一切法界。 於中示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无尽法海种种功德神通变化。 是为九十六。 如来左足指端有大人相。 名现一切佛神变云。 不思议佛光明月焰普香摩尼宝焰轮以为庄严。 放众宝色清净光明。 充满一切诸世界海。 於中示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演说一切诸佛法海。 是为九十七。 【疏】七足指端。 上六各左右为二。 文显可知。 上来略列九十七相。 次第数名。 译者安置。 既不说尽。 岂不盈百。 足下阙一。 唇齶不开。 设合此二。 六根皆辨。 耳何独殊。 若加两耳。 及足下一。 则圆百数。 以显无尽。 岂不妙哉。 况此中所列。 於三十二。 尚有未尽。 岂普贤力不及百耶。 晋经有遗。 但九十四。 亦无次第之数。 故知九十七数。 不在生情。 配属诸法。 ○第三结略显广。 佛子。 毗卢遮那如来.有如是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 一一身分。 众宝妙相以为庄严。 【疏】别说难周。 故须结略。 非略能尽。 故须显广。 一华藏尘。 相已无边。 况十华藏。 则无尽无尽。 非普眼者。 安能覩欤。 既三十二相。 权实不同。 互有互无。 故不会释。 (如来十身相海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八十三 发布时间:2025-06-28 17:09:1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