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梅尧臣诗选 四 内容: 梨花忆欲问梨花发,江南信始通,开因寒食雨,落尽故园风。 白玉佳人死,青铜宝镜空[1],今朝两眼泪,怨苦属衰公[2]。 庆历六年诗。 追忆亡妻之作。 * * *[1] 青铜宝镜空:古代以青铜为镜,佳人既死则宝镜无人,故云。 [2] 衰公:自称。 新婚[1]前日为新婚,喜今复悲昔,阃中事有托[2],月下影免只。 惯呼犹口误,似往颇心积,幸皆柔淑姿,禀赋诚所获。 庆历六年诗。 尧臣再娶以后,不忘亡妻,有此诗。 惯呼二句,抒写极深刻。 * * *[1] 新婚:尧臣再娶刁氏,升州人。 祖衎,兵部郎中,西昆派诗人。 父渭,太常博士。 [2] 阃(kǔn捆)中:门限以内。 字亦作梱。 《礼记曲礼》: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依韵和晏相公[1]微生守贱贫,文字出肝胆,一为清颍行,物象颇所览。 泊舟寒潭阴,野兴入秋菼[2],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 苦辞未圆熟,剌口剧菱芡[3],方将挹溟海,器小已潋滟[4]。 广流不拒细,愧抱独慊慊[5],疲马去轩时,恋嘶刍秣减。 兹继《周南》篇[6],短桡宁及舰,试知不自量[7],感涕屡挥掺[8]。 庆历六年诗。 尧臣续娶后出京,取道颍州回许州。 这时晏殊正以工部尚书知颍州,他是有名的词人,也是诗人,主张陶潜和韦应物的作品,反对孟郊。 尧臣这首诗言平淡,是在晏殊的影响下写出的。 * * *[1] 晏相公:晏殊,字同叔,临川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四年,以工部尚书知颍州。 [2] 菼(tǎn坦):似苇而小,实心。 [3] 剌(l辣):戾痛。 芡(qin欠):一年生水草,子曰芡实。 [4] 潋滟(lin yn练艳):水满貌。 [5] 慊(qin欠)慊:《礼记坊记》:贵不慊于上。 注:慊,恨不满之貌。 [6] 周南:《诗国风》有《周南》十一篇。 [7] 试知:诸本皆作试知,疑当作诚知。 [8] 掺(chān搀):揽持。 《诗郑风遵大路》:掺执子之袂兮。 笺:欲揽持其袂而留之。 舟中夜与家人饮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月渐上我席,暝色亦稍退[1],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 庆历六年诗。 《西清诗话》:晏元献(殊)守汝阴,圣俞往见之。 将行,公置酒颍水河上,因言古人章句中,全用平声,制字稳贴,如枯桑知天风是也。 恨未见侧字诗耳。 圣俞既引舟,遂作五侧体寄公,即为是诗。 * * *[1] 暝色:宋荦本缺色字。 合流值雨与曹光道饮[1]秋风嚎衰林,秋雨阻归客,赖有故时交,举杯聊岸帻[2]。 谈兵与论文,曾不涉陈迹,必竟无所施,醉去思泉石。 庆历六年诗。 下半首有怀才不遇之感。 * * *[1] 合流:镇名,今河南临颍县地。 [2] 岸帻(z则):包发之巾曰帻,本覆额上;露其额则曰岸帻。 寄送谢师厚馀姚宰我从淮上归,君向海澨去[1],安知无几舍[2],邂逅不相遇[3]。 颇知飞空云,到月不得附,月行既不留,云亦值风故。 诚知会合难,岂是忘所赴。 我虽蹑新[4],心不舍旧屦[5],谁谓若世人,食瓜思弃瓠[6]。 君南我赴北[7],日见阳雁度,兹欲远寄音,雁行高且骛[8]。 但诵金石言,于时傥无忤。 庆历六年诗。 夏敬观云:景初,谢氏之侄也,或有责言,故作是诗。 * * *[1] 我从淮上归二句:尧臣自颍州归许州,谢景初赴馀姚任。 澨(sh世):水滨。 [2] 舍:三十里为一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避君三舍。 贾注:三舍,九十里也。 [3] 邂逅(xi hu械厚):不期而遇。 [4] 蹑(ni臬):蹈。 (ju诀):草履。 [5] 屦(j句):麻履。 [6] 瓠(h户):蔬类。 [7] 赴北:正统本、宋荦本作起北。 [8] 骛(w务):疾速。 高且骛:正统本、宋荦本作高且远。 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韩氏兄弟八人而七人在坐[1]云低未成雪,寒气已侵席,冻醪倾白浊,干果列紫赤。 风微时破面[2],亭敞宜张帟[3],来望野兴通,古城何额额[4]。 邀射弓钧开,破的翦羽白[5],助中声喧呼[6],不觉屡倾帻。 醉惊一发功,谁许百金易,非等将帅能,聊将宾友适。 中酒作暴谑,心亲语多剧[7],吾徒固不羇,安可限常格。 去忌无俗流,起酌惊臧获[8],八龙观诸韩[9],头角相戢迫。 参差玉峰前[10],爱慕不知夕,谁嗟短景移,能使吝情释。 为贺主人翁,贤甥无久隔,此会举世稀,频频奚所惜。 庆历六年诗。 时尧臣已回许州。 * * *[1] 王道损:名冲,王旦子。 韩氏兄弟八人:韩亿子纲、综、绛、绎、维、缜、纬、缅,皆有才名,时称韩氏八龙。 [2] 时破面:夏敬观云:破疑被讹。 [3] 帟(y亦):小幕曰帟。 [4] 额额:借作屹屹,高峻貌。 [5] 翦羽白:夏敬观云:翦疑当作箭。 [6] 助中:宋荦本作坐中。 [7] 剧:繁多。 [8] 臧获:奴仆。 [9] 八龙:《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并有名称,时人谓八龙。 [10] 玉峰:犹言玉山。 《晋书裴楷传》:如玉山照映人。 哭尹师鲁谪死古来有[1],无如君甚冤,文章不世用,器业欲谁论。 野鸟灾王傅[2],招辞些屈原[3],平生洛阳友,零落几人存。 庆历七年(1047)尧臣四十六岁,作此诗。 是秋,解许州签判任,九月十六日回汴京。 尹洙卒于庆历七年四月十日,见韩琦《安阳集》卷四十七《故崇信军节度副使检校尚书员外郎尹公墓表》。 * * *[1] 谪死:《宋史尹洙传》: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 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 坐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感疾,沿牒至南阳访医,卒年四十七。 [2] 野鸟灾王傅:用贾谊事。 《汉书贾谊传》:谊为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谊舍,止于坐隅。 服似鸮,不祥鸟也。 谊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3] 招辞些屈原:用屈原事。 《楚辞》有《招魂》篇,朱熹云:此宋玉代为屈原之词。 篇中多用些字,些读su,助词。 扪虱得蚤兹日颇所惬,扪虱反得蚤,去恶虽未殊,快意乃为好。 物败谁可必,钝老而狡夭,穴蚁不啮人,其命常自保。 庆历七年诗。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录一首)[1]晚日城头落,轻鞍果下凉,野蜂衔水沫,舟子剥菱黄。 木老识秋气,径幽闻草香,幅巾聊去检[2],不作楚人狂。 庆历七年诗。 * * *[1] 孙曼叔:孙永字曼叔,赵人,官至吏部尚书、资政殿学士,时在许州幕中。 西湖:许州西湖,田汝成误为杭州西湖。 [2] 幅巾:以幅巾韬发,不作楚狂散发之态。 去检: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引作自检,疑当作自检。 七月二十一夜闻韩玉汝宿城北马铺暗树秋风摆叶鸣,桃枝竹簟冷逾清[1],孤灯淡淡短亭客,半夜萧萧闻雨声。 庆历七年诗。 * * *[1] 桃枝:竹名。 簟(din店):竹席。 宋中道快我生女尔尝喜诅予,生女竟勿怪,今遂如尔口,是宜为尔快。 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1],慰情何必男,兹语当自戒。 庆历七年诗。 是年十月七日,尧臣得一女,名称称,次年三月二十一日死,有《小女称称砖铭》,见《宛陵文集》卷三十二。 作是诗时,尧臣已回汴京。 * * *[1] 眦睚(z y字厓,可读去声):目眶曰眦,目际曰睚。 怒色见于眉目之间曰眦睚,亦作睚眦。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1]朝闻单骑归,径走至其第,扣门童仆顽,拒我色甚戾[2]。 不顾遂登堂,有马堂下系[3],辨诈大呼卿,稍应西屋际。 逡巡冠带出,青绶何曳曳[4],有似缩壳龟,藏头非得计。 况与二三子,交分久已缔,恕尔避客尤,新还复新婿。 庆历七年诗。 裴煜新婚,这是一首调谑之诗。 * * *[1] 裴如晦:裴煜,字如晦,临川人,庆历六年进士。 [2] 戾:乖戾。 [3] 有马堂下系:古代官吏多乘马,北宋时犹如此。 马在堂下,知如晦尚未出。 [4] 青绶:青绦。 曳曳:下垂貌。 鸭雏春鸭日浮波[1],羽冷难伏卵[2],尝因鸡抱时,托以鸡窠暖。 三旬壳既坼,乳毛寒胫短,鸡宁辨其雏,翅拥情款款[3]。 一日向水涯,所禀殊未断[4],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5]。 人之苟异怀,负义不足算。 有志在养毓[6],勿论报德限。 庆历七年诗。 * * *[1] 春鸭:万历本作春鸭,宋荦本作鸭雏。 [2] 伏卵:万历本作伏卯,宋荦本作伏卵。 [3] 款款:诚恳貌。 [4] 所禀殊未断:指本性没有改变。 [5] 悹(ɡun惯)悹:无依。 [6] 养毓:同养育。 夜听邻家唱夜中未成寐,邻歌闻所稀,想像朱唇动,仿佛梁尘飞。 误节应偷笑[1],窃听起披衣,披衣曲已终,窗月存馀辉。 庆历七年诗。 * * *[1] 误节:节拍有错误。 风笛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夜吹送悠扬,高楼月方迥。 庆历七年诗。 甘陵乱[1]甘陵兵乱百物灰,火光属天声如雷,雷声三日屋瓦摧,杀人不问婴与孩。 守官迸走藏浮埃[2],后日稍稍官军来,围城几匝如重[3],万甲雪色停皑皑[4]。 孰敢专辄但取裁[5],黄土始坚难速颓。 庆历七年诗。 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贝州(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宣义卒王则发动兵变,知州张得一被执,兵马都监田斌,提点刑狱田京、任黄裳皆出奔。 北京留守、判大名府贾昌朝遣大名府钤辖郝质率兵趋贝州。 十二月一日宋王朝一边分令澶州、孟州、定州、真州豫设守备,一边出劄子下中书、枢密院亟择将领前往镇压。 尧臣此诗当作于十二月初。 他对于王则的起兵,因为阶级的局限,固然没有表示同情,但是对于官吏的迸走四散,和中央的束手无策,都加以深刻的暴露。 王则起兵事,详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一。 * * *[1] 甘陵:汉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南。 [2] 迸(bnɡ蹦)走:散走。 [3] 几匝:几周。 (mi枚):大环也。 《诗齐风卢令》:卢重。 传:,一环贯二也。 陈奂传疏:正义云:一环贯二,谓一大环贯二小环也。 [4] 皑(i癌)皑:霜雪白貌。 [5] 专辄:专主。 取裁:听候裁示。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1]结山当衢面九门[2],华灯满国月半昏,春泥踏尽游人繁,鸣跸下天歌吹喧[3]。 深坊静曲走车辕,争前斗胜亡卑尊,靓妆丽服何柔温[4],交观互视各吐吞。 摩肩一过难久存[5],眼尾获笑迷精魂,貂裘比比王侯孙,夜阑鞍马相驰奔。 春风来解吹残雪[6],灯烛迎阳万户燃,竟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 赭袍已向端门御[7],仙曲初闻法部传[8],车马不闲通曙色,康庄时见拾珠钿[9]。 庆历八年(1048)尧臣四十七岁,作此诗。 尧臣时在汴京,为国子博士,赐绯鱼。 不久率刁氏归宣城。 十月应知陈州晏殊之辟,赴陈州签书陈州判官厅公事。 这两首诗叙述汴京元宵的盛况。 宋人话本《鸳鸯灯》的故事(见《古今小说》卷二十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头回)所记正与此相合。 * * *[1] 元夕:指旧历正月十五日之夕,又称元宵。 [2] 结山当衢:《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门。 九门:汴京开封府共有十二门,此处活用。 古代天子九门。 《礼记月令》:田猎置罘罗网毕翳喂兽之药,毋出九门。 注:天子九门: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 [3] 跸(b毕):止行人以清道之声。 [4] 靓(jnɡ净)妆:以脂粉妆饰。 [5] 摩肩:万历本作磨肩,宋荦本作摩肩。 [6] 来解:疑当作未解。 [7] 赭袍:指皇帝。 端门:指宣德门。 《东京梦华录》:宣德楼上皆悬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绷,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 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 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 [8] 仙曲初闻法部传:《东京梦华录》: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 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9] 康庄:大道。 珠钿(din电):妇人首饰嵌珠花者谓之珠钿。 戊子正月二十六日夜梦自我再婚来,二年不入梦,昨宵见颜色,中夕生悲痛。 暗灯露微明,寂寂照梁栋,无端打窗雪,更被狂风送。 庆历八年诗。 梦见亡妻之作。 读裴如晦万里集书其后君自万里回,遂成《万里集》,其诗二百篇,文字必已立,定应侔前人,未尝有蹈袭。 古溪蛮铁刀,出冢土花涩,谁将饰以玉,镡上光熠熠[1]。 宋子序其端[2],精悍孰钳絷[3],搜新造空蒙,俗眼不得入,示予要赋之,短戈惭后执。 庆历八年诗。 在这首诗里,尧臣提出文必己出的要求。 * * *[1] 镡(xn新阳平):剑首。 熠(y邑)熠:光明貌。 [2] 宋子:疑当为宋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人,尧臣、裴煜二人之友。 [3] 钳絷:正统本、宋荦本皆作钳絷,万历本作钳挚。 絷(zh执):绊系。 宣麻[1]彬美下一国[2],曾无相印酬,莫惊除拜峻[3],自是战功优。 壮士颇知勇,诸儒方贵谋,淮西封亦薄,裴度死生羞[4]。 庆历八年诗。 王则发动兵变后,宋王朝以参知政事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进攻王则。 庆历八年闰正月初一日,破王则,以彦博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尧臣在这首诗里提出他对于彦博拜相的不满。 * * *[1] 宣麻:唐宋拜免将相,皆用白麻纸。 宣麻指拜相。 [2] 彬美:指曹彬、潘美,宋初大将。 开宝八年,二人破江南国,以曹彬为枢密使,潘美为宣徽北院使。 [3] 峻:高。 [4] 裴度:唐代名臣,破淮西吴元济,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胧月夜晴初见月[1],云薄未分明,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 下阶嫌履湿,闭户认苔生,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2]。 庆历八年诗。 * * *[1] 夜晴:《瀛奎律髓》作夜静。 [2] 渐倾:月渐斜。 兵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金甲不曾擐[1],犀弓应自调[2]。 嗟为燎原火[3],终作覆巢枭[4],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庆历八年诗。 这是王则失败以后的作品。 前半首指出承平既久,军中没有纪律,五、六两句叙述王则的失败。 最后两句指出兵乱的发动,完全由于军政的不立。 * * *[1] 擐(hun患):贯。 [2] 犀弓:以犀甲为柄之弓。 [3] 燎原:《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4] 覆巢:《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两儿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未晴未晴初止雨,蒸润尚侵衣,缺月如羞出,荒云不肯归。 杏花朱欲绽,梅萼雪将稀,远雁来何急,冲风湿翅飞。 庆历八年诗。 夜阴月色明还暗,云寒散复浓,古堂移魍魉,积雾合蛟龙。 湿菌飞萤出,苍苔上朽重,独吟嗟向老,气涩觉偏慵。 庆历八年诗。 夜晴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 群飞自纷泊[1],众鸟不屏营[2],躁静于焉见,谁能度物情。 庆历八年诗。 《胧月》、《未晴》、《夜阴》、《夜晴》四诗为一组。 方回云:胧月盖朦胧淡月云来往之意,在文彦博贝州军中拜相诗之后。 圣俞谓曹彬、潘美下一国,亦不拜相。 素不以文潞公为然乎? 抑谓朝廷未然乎? 诗意恐有所为而发。 后有《未晴》、《夜阴》、《夜晴》三诗,曰缺月如羞出,曰月色明还暗,曰新晴月正明,皆未可臆度为指何事也。 * * *[1] 纷泊:飞扬。 《文选蜀都赋》:羽族纷泊。 [2] 屏营:《楚辞九思逢尤》:步屏营兮行丘阿。 王逸注:忧愤不知所为,徒经营奔走也。 贫生甘类原宪[1],死不学陶朱[2],但乐诗书在,未忧钟鼎无[3]。 耻随波上下[4],难免鬼歔歈[5],陋巷曲肱者[6],终朝还似愚[7]。 庆历八年诗。 * * *[1] 原宪:孔子弟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闾,过谢原宪。 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 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若宪,贫也,非病也。 [2] 陶朱: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范蠡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 [3] 钟鼎:指豪富之家。 《文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 [4] 波上下:《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5] 歔歈(xū y虚余):悲歌。 [6] 陋巷曲肱:《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又《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 似愚:《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后雨作遂归谁约玩春物,狂风云骤开,摆丛多落蕊,蔽路足昏埃。 逆上燕迎雨[1],将生鹅怕雷,嵇康今转懒,骑马半途回。 庆历八年诗。 方回云:三、四言大风,五、六言雨言雷,皆工而新。 * * *[1] 逆上:诸本皆作逆水,方回《瀛奎律髓》作逆上。 大风夜风昼不止,天理何可常,正当春木荣,摆磨枝叶伤。 东皇务长养[1],乃值此物狂,曷不诉于帝[2],斥之出远方。 风伯有罪五[3],孰肯进皂囊[4]。 往时岁苦旱,救热雨欲滂[5],吹之不使下,云雷遂深藏。 复摇江海波,白日沉舟航。 又卷关塞沙,千里填河隍[6]。 拔木与退鹢[7],书传言已详[8]。 今者天柔和,煦煦皆敷芳[9],独尔何不仁,嗥怒事雄强[10]。 既其背天时,诛殛固所当,鸢鸣兼虎啸,助恶党亦昌。 庆历八年诗。 * * *[1] 东皇:神名。 《楚辞九歌》第一篇《东皇太一》。 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2] 帝:上帝。 [3] 风伯:风神。 [4] 皂囊:密奏。 《汉官仪》:凡章奏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皂囊也。 [5] 滂:注也。 《三苍》:滂,注也,水多流貌。 [6] 隍:城堑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7] 拔木:《书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 退鹢(y益):《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 《左传》: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 [8] 书传:指《尚书》、《左传》。 [9] 敷芳:开花。 [10] 嗥:宋荦本作号。 金明池游[1]三月天池上,都人袨服多[2],水明摇碧玉,岸响集灵鼍[3]。 画舸龙延尾,长桥霓饮波[4]。 苑花光粲粲,女齿笑瑳瑳[5]。 行袂相朋接,游肩与贱摩,津楼金间采[6],幄殿锦文窠[7]。 挈榼车傍缀[8],归郎马上歌,川鱼应望幸[9],几日翠华过〔原注〕霓入声[10]。 庆历八年诗。 * * *[1] 金明池:在汴京城西,周围约九里三十步,宋代君民游乐之所。 [2] 袨服:盛服。 [3] 鼍(tu驼):指鼍鼓:以鼍皮为之。 《诗大雅灵台》:鼍鼓逢逢。 [4] 霓:虹之外环曰霓。 [5] 瑳(cuō磋)瑳:巧笑貌。 《诗卫风竹竿》:巧笑之瑳。 传:巧笑貌。 [6] 津楼:即宝津楼。 《东京梦华录》:有砖石甃砌高台,上有楼观,广百文许,曰宝津楼,前至池门,阔百馀丈。 [7] 幄殿:《东京梦华录》: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馀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于此,往日施以彩幄,政和间用土木工造成矣。 锦文窠:彩幄图案。 [8] 挈榼(qi kē怯柯):提壶。 [9] 幸:皇帝驾临曰幸。 [10] 翠华:皇帝之旗以翠羽为饰曰翠华。 《汉书司马相如传》:建翠华之旗。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生汝父母喜,死汝父母伤,我行岂有亏[1],汝命何不长。 鸦雏春满窠,蜂子夏满房,毒螫与恶噪[2],所生遂飞扬[3]。 理固不可诘,泣泪向苍苍。 蓓蕾树上花,莹洁昔婴女,春风不长久,吹落便归土。 娇爱命亦然,苍天不知苦,慈母眼中血,未干同两乳。 高广五寸棺,埋此千岁恨,至爱割难断,刚性锉以钝。 泪伤染衣班,花惜落蒂嫩,天地既许生,生之何遽困。 庆历八年诗。 陈衍云:一首落想迥不犹人。 二首末十字,苦情写得出。 * * *[1] 行:读去声,作名词用。 [2] 螫(sh仕):蜂刺。 [3] 遂:动词,达到。 送王判官同提点坑冶[1]地虽不爱宝,利在与民共,务国不务民,傥有安得用。 孟氏美王囿[2],其说久已诵,聊此陈薄言,忉怛不能重[3]。 庆历八年诗。 在这首诗里,尧臣充分地站在人民的立场。 * * *[1] 同提点坑冶:宋代官名,协同主持矿务。 [2] 孟氏美王囿:见《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对齐宣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3] 忉怛:悲伤。 淮雨雨脚射淮鸣万镞[1],跳点起沤鱼乱目,湿帆远远来未收,云漏斜阳生半幅。 庆历八年诗。 * * *[1] 镞:箭头。 杂诗绝句十七首(录七首)自此宝应道中起庆历七年夏[1]青草生水中,日日随水长,水落何所依,撩乱为宿莽[2]。 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其间有啼鸟,似与船相迎。 买鱼问水客,始得鲫与鲂[3],操刀欲割鳞,跳怒鬐鬣张。 前时双鸳鸯,失雌鸣不已,今更作双来,还悲旧流水。 度水红蜻蜓,傍人飞款款,但知随船轻,不知船去远。 塘上挽船人,塘泥深及胫,落日望前村,心将道途竞。 燕立茅屋脊,燕衔芹岸泥,巢成同养子,薄暮亦同栖。 庆历八年诗。 尧臣船过宝应,取道返宣城,事在庆历八年,原注误作七年。 诸诗多直写所见,情景逼真。 前时一首叙谢氏死时自己的悲感,和续弦以后,对于旧偶的怀念,感情诚挚,措词坦率,为诗人中所仅见。 * * *[1] 七年夏:七字误,当作八。 [2] 宿莽:见《楚辞离骚》:夕揽洲之宿莽。 [3] 鲂:一称鳊鱼。 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 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1],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 庆历八年诗。 * * *[1] 旅寄:寄居。 尹洙,河南(今洛阳市)人,死于南阳,未能还葬,故称旅寄。 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甲申七月七[1],未明至三沟,先妻南阳君[2],奄化向行舟[3]。 魂去寂无迹,追之固无由,此苦极天地,心瞀肠如抽[4]。 泣尽泪不续,岸草风飕飕,柎殭尚疑生[5],大呼声裂喉。 柁师为我叹,挽卒为我愁。 戊子夏再过,感昔涕交流,恐伤新人心,强制揩双眸。 未及归旅榇[6],悲恨何时休。 庆历八年诗。 追念亡妻之作。 * * *[1] 甲申:庆历四年。 是年谢氏死于三沟舟中。 [2] 南阳君:谢氏封南阳县君。 [3] 奄化:奄然化去,犹言死亡。 [4] 瞀(mo茂):乱。 [5] 柎殭:疑当作拊殭。 [6] 旅榇(chn趁):寄棺。 早发吴鸡鸣隔山,江月半在水,啮啮出岸潮[1],霅霅入蒲苇[2]。 解泛明镜[3],接天知几里,我家今不遥,正住句溪尾[4]。 庆历八年诗。 * * *[1] 啮啮:潮水啮岸貌。 [2] 霅(sh煞)霅:迅疾貌。 [3] 解:万历本作解作,宋荦本作解。 (zu昨),竹绳。 [4] 句溪:出安徽绩溪县,至宣城县城外,与宛溪合流。 望夫石[1]征骨化为尘[2],柔肌化为石[3],高山共苍苍,临水望脉脉[4]。 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5]。 庆历八年诗。 * * *[1] 望夫石:在安徽当涂县西北四十里。 [2] 征骨:指远行之丈夫。 [3] 柔肌:指家居之妇女。 [4] 脉脉:同眽眽,远视貌。 《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 (yu月):车上关键。 不见车,犹言不见远行之丈夫乘车归来。 过褐山矶值风山口风偏急,矶头水似煎,喧声殊倦听,逆上正难牵。 暗石谁愁碍,长途未拟前,江心看白浪,卷起大于船。 庆历八年诗。 宣州环波亭[1]冒暑驻轮毂,徘徊北壕上,栋宇起中央,芙蓉生四向。 今吾太守乐[2],慰此郡人望,雨从昭亭来[3],水入句溪涨。 蜻蜓立栏角,朱鲤吹荷浪,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4]。 心闲不竞物[5],兴适每倾酿,薄暮咏醉归,陪车知几两[6]。 庆历八年诗。 是年尧臣到宣城后,不久即北上。 此诗当为别时之作。 * * *[1] 环波亭:《宣城县志》:府堂后,在子城北濠上,宋郡守邵饬命名。 尝植莲濠中,花时芳郁,水风上下。 梅尧臣有诗。 [2] 太守:疑即邵饬。 [3] 昭亭:山名,一名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北。 山高数百丈,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中。 [4] 吭(hnɡ杭):咽喉。 [5] 心闲:《宣城县志》作心静。 [6] 两:同辆。 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朝与牛出牧,昼与牛在野,日暮穿林归,长笛初在胯[1]。 面尾骑且吹,音响未成雅,随风散远近,举调任高下。 我方江上来,平溜若镜泻,悠悠经醉耳,亦足发潇洒[2]。 苟能和人心,岂必奏韶夏[3],郑声实美好,蠹情如剔剐[4],况其荒败迹,亦又甚裂瓦。 南箕成簸扬,寺孟咏侈哆[5],我今留此诗,谁谓马喻马[6]。 庆历八年诗。 在这首诗里,尧臣提出他的诗论。 他认为韶、夏不必贵,郑声不必贱,直接向儒家放郑声的主张挑战。 他也指出到了后代,不仅韶、夏,连带刻骨镂肌的郑声,同样地成为陈迹。 最后他揭露了当代的诗歌,正如寺人孟子所说的,有些竟成为诽谤性的作品,因此他只能把不是诗歌的牧笛提出,作为诗歌的准则。 * * *[1] 胯(ku跨):腰骨。 [2] 潇洒:宋荦本作萧洒。 [3] 韶夏:韶,舜乐;夏,禹乐。 [4] 蠹(d妒)情:侵蚀情感。 剐(ɡuǎ寡):剔肉至骨。 [5] 南箕成簸扬二句:《诗小雅巷伯》:哆(chǐ齿)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又: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簸(bō波)扬:《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6] 马喻马:《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与夏侯绎张唐民游蜀冈大明寺[1]秋叶已多蠹,古原看更荒[2],废城无马入,破冢有狐藏。 寒日稍清迥,群山分莽苍[3],田夫指白水[4],此下是雷塘[5]。 庆历八年诗。 * * *[1] 夏侯绎:未详。 张唐民: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六《赠尚书度支员外部张君墓志铭》。 张思子三人:唐卿、唐辅、唐民。 嘉祐四年,唐民为秘书丞。 蜀冈:在江苏扬州市西北四里。 [2] 古原:诸本作古原,《瀛奎律髓》作古碑。 [3] 莽苍:诸本作漭苍,《瀛奎律髓》作莽苍。 [4] 田夫:诸本作田衣,《瀛奎律髓》作田夫。 [5] 雷塘:在扬州市北,汉曰雷陂,宋以后渐废。 寄麦门冬于符公院[1]佳人种碧草,所爱凌风霜,佳人昔已殁,草色尚苍苍。 陆行载以车,水行载以航,于今五六年,与我道路长。 思人不忍弃,期植寒冢傍,我嗟复北去,安得毕此丧。 留植精舍中[2],远挈防根伤,他时京岘下[3],不比野蒿黄。 庆历八年诗。 谢氏死后,未及归葬,尧臣有于镇江觅地营葬之意,故末句及之。 * * *[1] 麦门冬:尧臣前妻谢氏所植,诗见前。 符公院:未详,疑当在扬州市。 [2] 精舍:学舍及僧道所居,皆可称精舍。 [3] 京岘:京指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岘(xin现),山名,在镇江市东南五里。 和永叔中秋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1]主人待月敞南楼,淮雨西来斗变秋,自有婵娟侍宾榻[2],不须迢递望刀头[3]。 池鱼暗听歌声跃,莲的明传酒令优[4],更爱西垣旧词客[5],共将诗兴压曹刘[6]。 庆历八年诗。 是年欧阳修自起居舍人徙知扬州。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七有《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七律一首。 * * *[1] 王舍人:王琪,字君玉,成都华阳人。 [2] 婵娟:指歌伎。 [3] 迢递:远。 刀头:刀头有环,以比月。 [4] 莲的:莲子。 [5] 西垣旧词客:西垣指中书省,王琪旧为中书舍人,故云。 [6] 曹刘:曹植、刘桢。 宿邵埭闻雨因买藕芡人回呈永叔[1]秋雨雁来急,夜舟人未眠,乱风灯不定,暝色树相连。 寒屋猛添响,湿窗愁打穿[2],明朝持藕使,书此寄公前。 庆历八年诗。 * * *[1] 邵埭:又称邵伯堰,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四十五里。 [2] 湿窗:旧时皆用纸窗,故愁打穿。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不见沙上双飞鸟,莫取波中比目鱼,重过三沟特惆怅,西风满眼是秋蕖[1]。 庆历八年诗。 怀念亡妻之作。 * * *[1] 蕖:芙蕖,即荷花。 岸贫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烧蚌槎沫[1],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2]。 庆历八年诗。 在这首诗里,尧臣写出赤贫的人民,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粮食,甚至也没有燃料,对于他们透露出深厚的同情。 * * *[1] :宋荦本作晒。 槎沫:见前《黄河》诗,此指水花中的零枝断梗。 [2] 犊鼻裈(kūn昆):《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身自著犊鼻裈。 王先谦补注:即吾楚俗所称围裙是也。 村豪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烂倾新酿酒,饱载下江船。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鲜[1],里胥休借问[2],不信有官权。 庆历八年诗。 这首诗写当地的土豪,和《岸贫》相映,正是最强烈的阶级对比。 * * *[1] 毳:宋荦本作翠。 毳(cu脆),细毛布。 [2] 里胥:里正,一称地保。 晚云黕黕日脚云[1],断续如破滩,忽舒金翠尾,始识秦女鸾[2]。 又改为连牛,缀燧怀齐单[3]。 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4]。 风吹了无物,犹立船头看。 庆历八年诗。 * * *[1] 黕(dǎn胆)黕:黑貌。 [2] 秦女:《列仙传》:萧史教弄玉吹箫,作凤凰声,凤凰来止其屋。 秦穆公为作凤台,一旦皆随凤飞去。 弄玉,秦穆公女名。 江淹《杂诗拟班婕妤咏扇》:画作秦王女,吹箫向烟雾。 [3] 缀燧怀齐单:《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馀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举火,光明炫耀。 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4] 未剜(wān弯):未经挖取。 寄酬发运许主客[1]淮上秋来物意闲,又乘轻舸信帆还,一浮一没水中鸟,更远更昏天外山。 斜幅缠踍兵吏至[2],浓金洒纸颔珠颁[3],欲酬已觉不能敌,尽日临风思自悭[4]。 庆历八年诗。 * * *[1] 发运许主客:许元,字子春,宣州宣城人,时以尚书主客员外郎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 [2] 斜幅缠踍:斜幅,裹腿布。 踍,夏敬观云:诸本皆作踍,按字书无踍字,当为(xiāo哮)讹。 同骹。 《说文》:骹,胫也。 [3] 浓金洒纸:洒金笺。 颔珠:《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 此处指许元来诗。 [4] 悭(qiān千):吝。 发布时间:2025-07-02 14:58:0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