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唐五代宋词选一 内容: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一〕 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 暝色〔二〕 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 何處是歸程 ? 長亭更短亭 ! 〔一〕漠漠,布列貌。 〔二〕暝色,暮色也。 憶秦娥簫聲咽 ,秦娥〔一〕 夢斷秦樓月 。 秦樓月 ,年年柳色,霸陵〔二〕 傷别 。 樂遊原〔三〕 上清秋節 ,咸陽〔四〕 古道音塵絶 。 音塵絶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 〔一〕秦人謂好曰娥。 秦娥猶言秦氏好女子也。 樂府《羅敷豔歌》: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二〕霸陵,漢文帝陵,在陝西長安縣東。 〔三〕樂遊原在陝西長安縣南。 漢宣帝立廟宇曲江池之北,號樂遊,世因稱其地爲樂遊原。 原居京城之最高處,四望寬敞。 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賞祓禊。 〔四〕咸陽,秦漢都城所在。 《三秦記》:地在九嵏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陽,故曰咸陽。 李白(七〇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蜀人,一云山東人。 天寶初,游長安,賀知章稱爲謫仙人,薦於明皇,召見金鑾殿,命供奉翰林。 懇求還山,賜金放歸。 後坐永王璘事,流夜郎,會赦還,卒于當塗。 明皇時,詩人填詞之風未盛,黄昇《唐宋諸賢絶妙詞選》稱太白二詞,爲百代詞曲之祖,而世多疑非李作。 歐陽炯《花間集序》亦僅言太白有應制《清平調辭》,不言曾作長短句樂章。 近人又謂《菩薩蠻》曲,明皇時尚未入中國,白不應預爲填詞。 然崔令欽《教坊記》已有此曲,懷疑者亦無充分證據。 二詞氣象壯闊,音節高抗,故仍録冠本編云。 張志和漁父西塞山〔一〕 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二〕 魚肥 。 青箬〔三〕 笠,緑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 〔一〕西塞山在浙江吴興縣。 〔二〕鱖讀如厥,魚名。 〔三〕箬音若,楚人謂竹皮曰箬,亦作篛。 張志和本名龜齡,字子同,金華人。 肅宗命待詔翰林,坐貶不復仕,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自稱煙波釣徒。 其西塞山前一詞,最爲宋人所樂道云。 韋應物調笑令胡馬 ! 胡馬 ! 遠放燕支山〔一〕 下 。 跑沙跑雪獨嘶 ,東望西望路迷 。 迷路 ! 迷路 ! 邊草無窮日暮 。 〔一〕燕支山,在匈奴境内。 匈奴中謡云:奪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 又河漢 ! 河漢 ! 曉掛秋城漫漫 。 愁人起望相思 ,塞北江南别離 。 離别 ! 離别 ! 河漢雖同路絶 ! 〔一〕河漢,天上銀河也。 韋應物,京兆人。 官左司郎中。 貞元初,歷江州蘇州刺史。 性高潔,所在焚香掃地。 詩最有名。 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曲辭》録其《調笑》二首如上。 可知唐中葉,詩人倚曲填詞之風,已漸盛行矣。 王建調笑令胡蝶 ! 胡蝶 ! 飛上金枝玉葉 。 君前對舞春風 ,百葉桃花樹紅 。 紅樹 ! 紅樹 ! 燕語鶯啼日暮 。 又楊柳 ! 楊柳 ! 日暮白沙渡口 。 船頭江水茫茫 ,商人少婦斷腸 。 腸斷 ! 腸斷 ! 鷓鴣〔一〕 夜飛失伴 ! 〔一〕鷓音這,(ㄓ )鴣音孤,(ㄍㄨ)鳥名。 王建字仲初,潁川人,大曆十年(七一五)進士。 太和中,官陝州司馬。 建工新樂府,與張籍齊名,時稱張王樂府。 《樂府詩集近代曲辭》録其《宫中調笑》四首,兹選二首如上。 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 多謝洛城人 。 弱柳從風疑舉袂,〔一〕 叢蘭裛〔二〕 露似霑巾 。 獨坐亦含嚬 。 〔一〕袂音妹,(冖 )袖也。 〔二〕裛音挹,(一 )香襲衣也。 又春去也! 共惜豔陽年 。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一〕 醉尊前 。 惟待見青天 。 〔一〕竹葉,酒名。 劉禹錫(七七二八四二)字夢得,中山人。 貞元中進士,爲監察御史,坐王叔文黨,貶郎州司馬,召還,復出刺連州,又歷 和二州,入爲主客郎,遷太子賓客,會昌初卒。 禹錫與白居易並極注意民間歌曲既,依沅湘間民歌音節,爲《竹枝詞》,又相率爲長短句。 在其詩集中於《憶江南》詞題云: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爲句。 近人胡適遂據以爲詩人填詞之始。 雖其言未必可信,而劉白有意採用民歌音節,以開詩人填詞之風氣,則可無疑也。 《樂府詩集》録禹錫長短句詞,有《憶江南瀟湘神》各二首。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 〔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 。 能不憶江南 ? 〔一〕諳音安,(ㄢ)悉也。 又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 何日更重遊 ? 又江南憶,其次憶吴宫 。 〔一〕 吴酒一杯春竹葉,吴娃〔二〕 雙舞醉芙蓉 。 早晚得相逢 。 〔一〕吴宫謂蘇州有吴王宫。 〔二〕娃(ㄨㄚ),美女也。 吴娃謂吴中美女。 長相思汴水〔一〕 流 ,泗水〔二〕 流 ,流到瓜洲〔三〕 古渡頭 ,吴山點點愁 。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 〔一〕汴音辨,(ㄅ一 ㄢ)水名,由河南境,經徐州合泗入淮。 〔二〕泗音四,( )水名,自山東境經徐州至清河縣入淮。 〔三〕瓜洲在今江蘇江都縣南江濱。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徙下邽。 貞元十四年(七九八)進士,元和初,入翰林爲學士,貶江州司馬,徙忠州,復刺杭州蘇州,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卒。 居易亦善爲新樂府,嘗與劉禹錫,唱和,時號劉白。 《樂府詩集》録其《憶江南》詞三首。 李昱菩薩蠻登樓遥望秦宫殿 ,〔一〕 茫茫只見雙飛燕 ! 渭水〔二〕 一條流 ,千山與萬立 。 遠煙籠碧樹 ,陌上行人去 。 安得有英雄 ,迎歸大内〔三〕 中 ! 〔一〕秦宫殿,謂長安宫殿也。 《中朝故事》:乾寧三年,李茂貞之變,帝次華州,韓建迎歸郡中,帝鬱鬱不樂,每登城西齊雲樓遠望。 〔二〕渭水,在陝西境中。 〔三〕大内,天子所居也。 又飄飄且在三峯〔一〕 下 ,秋風往往堪霑灑 。 腸斷憶仙宫 ,朦朧煙霧中 。 思夢時時睡 ,不語長如醉 。 早晚是歸期 ,蒼穹〔二〕 知不知 ? 〔一〕三峯,謂太華三峯也。 〔二〕穹音窮,(ㄑㄩㄥ)天曰穹蒼。 唐昭宗名昱,懿宗第七子,攻書,好文。 嗣位後,爲宦官韓全誨等劫幸鳳翔,後遷洛陽,爲朱全忠所弑。 二詞哀怨沈鬱,風格甚高,與李後主降宋以後之作,皆血淚凝成之文字也。 温庭筠憶江南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 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 摇曳〔一〕 碧雲斜 。 〔一〕曳音意,( 一 )牽引也。 又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一〕 水悠悠 。 腸斷白蘋洲 。 〔一〕脈脈,含情慾吐之貌。 遐方怨憑繡檻,解羅幃 。 〔一〕 未得君書,斷腸瀟湘〔二〕 春鴈飛 。 不知征馬幾時歸 ? 海棠花謝也! 雨霏霏 。 〔三〕〔一〕幃音危,(ㄨ )與帷通。 〔二〕瀟湘二水,在今湖南省境。 〔三〕霏音非,(ㄈ )霏霏,雨雪貌。 玉蝴蝶秋風淒切傷離 ,行客未歸時 ,塞外草先衰 ,江南鴈到遲 。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 ,摇落使人悲 ,斷腸誰得知 ?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柳絲嫋娜〔一〕 春無力 。 門外草萋萋 ,〔二〕 送君聞馬嘶 。 畫羅金翡翠 ,香燭銷成淚 。 花落子規嗁 ,緑窗殘夢迷 。 〔一〕嫋音鳥,(ㄋ 一 ㄠ)娜音挪,(ㄋ ㄨ )嫋娜,柔美貌。 〔二〕萋音欺,(ㄑ一 )萋萋,草盛貌。 〔三〕子規,鳥名,即杜鵑也。 更漏子星斗〔一〕 稀,鐘鼓歇 ,簾外曉鸎殘月 。 蘭露重,柳風斜 ,滿庭堆落花 。 虚閣上 ,倚闌望 ,還似去年惆悵 。 春欲暮,思無窮 ,舊歡如夢中 ! 〔一〕斗,南北斗,皆星名。 又玉爐香,紅蠟淚 ,偏照畫堂秋思 ! 眉翠薄,鬢雲殘 ,夜長衾枕寒 ! 梧桐樹 ,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 ! 一葉葉,一聲聲 ,空階滴到明 ! 温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人。 大中初,應進士,苦心硯席,尤長於詩賦。 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絃吹之音,爲惻豔之詞。 徐商鎮襄陽,署爲巡官。 後貶方城尉,再遷隋縣,卒。 其詞有《金荃集》,蓋取其香而軟也。 詞至晚唐,作者漸多。 庭筠以大詩人兼通音律,始以全力爲此,實開詩客曲子詞之風氣。 西蜀《花間》一派,即奉庭筠爲祖師。 庭筠詞精妙絶人,然類不出乎綺怨。 詞以應歌爲主,初期作品,亦體製宜然也。 《金荃集》已不傳,其詞僅存於《花間集》。 皇甫松憶江南蘭燼〔一〕 落,屏上暗紅蕉 。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 ,人語驛〔二〕 邊橋 。 〔一〕燼音緊,(ㄐ 一 ㄣ)火餘曰燼。 蘭燼,謂燭燼也。 〔二〕驛音亦,( 一 )舊時以騎傳達文書,其中途更代處曰驛站。 又樓上寢,殘月下簾旌 。 夢見秣陵〔一〕 惆悵事,桃花柳絮滿江城 ,雙髻〔二〕 坐吹笙 。 〔一〕秣音脈,(冖 )秣陵,古縣名,即今江寧縣。 〔二〕雙髻,謂少女也。 皇甫松字子奇,湜子,牛僧孺甥。 《花間集》稱爲皇甫先輩。 其詞存《花間集》中,用筆清疎,時出悽惋,不似其他作者,專以豔麗見長也。 韋莊天仙子蟾彩〔一〕 霜華夜不分 ,天外鴻聲枕上聞 ,繡衾香冷嬾重熏 。 人寂寂,葉紛紛 ,纔睡依前夢見君 。 〔一〕蟾音山,( ㄢ)蟾蜍,蛙之一種。 舊説謂月中黑影爲蟾,故月稱銀蟾。 蟾彩,謂月色也。 女冠子四月十七 ,正是去年今日 ! 别君時 ,忍淚佯〔一〕 低面,含羞半歛眉 。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 。 除却天邊月,没人知 。 〔一〕佯音羊,(一 ㄤ)詐也。 又昨夜夜半 ,枕上分明夢見 ,語多時 ,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 。 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 ,傷心明月凭闌干 ,想君思我錦衾寒 。 咫尺畫堂深似海,〔一〕 憶來惟把舊書看 ,幾時攜手入長安 ? 〔一〕《雲溪友議》:崔郊秀才藴藉文藝。 姑婢端麗,饒音伎。 姑貧,鬻於連帥,效思慕無已。 其婢因寒食出,值郊,立於柳陰,杳若山河。 郊贈詩云:公子王孫逐後塵,緑珠垂涙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 ,遊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於天 ,畫船聽雨眠 。 壚邊〔一〕 人似月 ,皓腕凝雙雪 。 未老莫還鄉 ,還鄉須斷腸 。 〔一〕壚音盧,(ㄌㄨ )賣酒曰當壚。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深夜 ,初識謝娘〔一〕 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 ,攜手暗相期 。 惆悵曉鶯殘月 ,相别 ,從此隔音塵 。 如今俱是異鄉人 ,相見更無因 ! 〔一〕唐宋文人泛稱美人爲謝娘。 韋莊字端己,杜陵人。 僖宗廣明元年,(八〇〇)應舉入長安。 時值黄巢之亂,莊陷重圍,至中和三年,入洛陽,作《秦婦吟》。 其後周遊南方,寄家於越。 後還京,以乾寧元年成進士。 數奉使入蜀。 卒爲王建留掌書記。 迨建稱尊建國,一切典章法度,多出莊手。 累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卒於成都花林坊,諡文靖。 莊詞與温庭筠並稱温韋,雖同以小令擅長,而莊尤能運密入疏,寓濃於淡,不施脂粉,秀媚天然,視庭筠格調爲高矣。 詞集不傳,作品存《花間集》中。 牛嶠憶江南銜泥燕,飛到畫堂前 。 占得杏梁安穩處,體輕惟有主人憐 。 堪羨好因緣 。 望江怨東風急 ,惜别花時手頻執 。 羅幃愁獨入 。 馬嘶〔一〕 殘雨春蕪溼 。 倚門立 ,寄語薄情郎:粉香和淚泣 。 〔一〕嘶音斯,( )馬鳴也。 江城子鵁鶄〔一〕 飛起郡城東 ,碧江空 ,半灘風 ,越王〔二〕 宫殿蘋葉藕花中 ! 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 〔一〕鵁音交,(ㄐ一 ㄠ)鶄音京,(ㄐ一 ㄥ)鵁鶄,鳥名。 〔二〕越王勾踐都會稽,今浙江山陰縣。 定西番紫塞〔一〕 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 ,夢長安 。 鄉思望中天闊 ,漏〔二〕 殘星亦殘 。 畫角數聲嗚咽 ,雪漫漫 。 〔一〕《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故稱長城爲紫塞。 〔二〕漏音陋,(ㄌ ㄡ)古計時之器。 感恩多兩條紅粉淚 ,多少香閨意 。 彊攀桃李枝 ,歛愁眉 。 陌上鶯嗁蝶舞,柳花飛 。 柳花飛 ,願得郎心憶家還早歸 。 牛嶠字松卿,一字延峯,隴西人,唐宰相僧孺之後。 乾符五年進士。 王建鎮西川,辟爲判官。 及開國,拜給事中。 《花間集》載嶠詞三十一首。 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少 。 殘月臉邊眀,别淚臨清曉 。 語已多,情未了 。 回首猶重道 :記得緑羅裙,處處憐芳草 ! 〔一〕〔一〕此言芳草色如伊人所著之羅裙,故應加以憐愛也。 牛希濟,嶠兄子。 蜀王衍時,累官至翰林學士。 蜀亡,降唐,拜雍州節度副使。 《花間集》録其詞十一首。 二牛皆以豔詞著名,兹擇其較清雋者存之。 薛昭藴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 ,蜂鬚輕惹百花心 ,蕙風蘭思寄清琴 。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 ,楚烟湘月兩沈沈 。 小重山春到長門〔一〕 春草青 。 玉階華露滴,月朧明 。 東風吹斷紫簫聲 。 宫漏促,簾外曉嗁鸎 。 愁極夢難成 。 紅妝流宿淚,不勝情 。 手挼〔二〕 裙帶遶花行 。 思君切,羅幌〔三〕 暗塵生 。 〔一〕長門,漢宫名。 〔二〕挼音挪,(ㄋㄨ )兩手摩挱曰挼。 〔三〕幌音恍,(ㄏ ㄨㄤ)帷也。 薛昭藴字里無考,恃才傲物,喜唱《浣溪沙》詞,仕蜀至侍郎。 《花間集》録其詞十九首。 顧夐荷葉杯夜久歌聲怨咽 ,殘月 ,菊露微微 。 看看溼透縷金衣 。 〔一〕 歸摩〔二〕 歸 ? 歸摩歸 ? 〔一〕縷金衣,金線所繡之衣也。 〔二〕摩,猶今言麽。 又一去又乖期信 ,春盡 ,滿院長莓苔 。 手挼裙帶獨裴回 。 〔一〕 來摩來 ? 來摩來 ? 〔一〕裴回,同徘徊。 浣溪沙紅藕香寒翠渚平 ,月籠虚閣夜蛩〔一〕 清 ,塞鴻驚夢兩牽情 。 寶帳玉爐殘麝〔二〕 冷,羅衣金縷暗塵生 ,小窗孤燭淚縱横 。 〔一〕蛩音窮,(ㄑㄩㄥ )蟋蟀别名。 〔二〕麝音射,( )獸名,似鹿而小,腹部有皮脂結成之塊,謂之麝香。 顧夐字里無考,前蜀時以小臣給事内廷,久之,擢茂州刺史。 後事孟知祥,官至太尉。 夐作豔詞,多質樸語,妙在分際恰合。 《花間集》録其詞五十五首。 鹿虔扆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静,綺窗愁對秋空 。 翠華〔一〕 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宫 。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 〔一〕翠華,皇帝車駕也。 鹿虔扆字里待攷,孟蜀時登進士第,累官爲學士,與歐陽炯、韓琮、閻選、毛文錫等,俱以工小詞供奉後主,後出爲永泰軍節度使,加太保。 國亡,不仕,詞多感慨之音。 《花間集》録其詞六首。 李珣南鄉子烟漠漠,雨淒淒 ,岸花零落鷓鴣嗁 。 遠客扁舟臨野渡 ,思鄉處 ,潮退水平春色暮 。 又乘綵舫,〔一〕 過蓮塘 ,櫂歌〔二〕 驚起睡鴛鴦 。 帶香遊女偎伴笑 ,争窈窕 ,競折團荷遮晚照 。 〔一〕舫音仿,(ㄈ ㄤ)舟之通稱。 〔二〕櫂同棹,音照,(ㄓ 一 ㄠ)行舟之具。 櫂歌,摇船曲也。 又雲帶雨,浪迎風 ,釣翁回櫂碧灣中 。 春酒香熟鱸魚美 ,誰同醉 ? 纜〔一〕 却扁舟篷底睡 。 〔一〕纜音濫,維舟索也。 以索繫船於岸,亦曰纜。 又攜籠去,采菱歸 ,碧波風起雨霏霏 。 趁岸小船齊櫂急 ,羅衣濕 ,出向桄榔〔一〕 樹下立 。 〔一〕桄音光去聲,(ㄍ ㄨㄤ)榔音郎,(ㄌㄤ )桄榔,樹名,産在中國南部。 浣溪沙訪舊傷離欲斷魂 ,無因重見玉樓人 ,六街微雨鏤〔一〕 香塵 。 早爲不逢巫峽夢,〔二〕 那堪虚度錦江〔三〕 春 ,遇花傾酒莫辭頻 。 〔一〕鏤音漏,(ㄌ ㄡ)彫刻也。 〔二〕巫峽,三峽之一,在湖北巴東縣西,與四川巫山縣接界。 相傳楚襄王曾於此夢與神女遇。 〔三〕錦江即錦水,在成都。 又紅藕花香到檻頻 ,可堪閑憶似花人 ,舊歡如夢絶音塵 。 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文簟〔一〕 水潾潾 ,〔二〕 斷魂何處一蟬新 ? 〔一〕簟音店,(ㄉ 一 ㄢ)竹席也。 〔二〕潾與粼通,潾潾,微波泛起如魚鱗也。 巫山一段雲古廟〔一〕 依青嶂,〔二〕 行宫〔三〕 枕碧流 。 水聲山色鎖妝樓 ,往事思悠悠 。 雲雨〔四〕 朝還暮,烟花春復秋 。 嗁猨〔五〕 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 〔一〕巫山有神女廟。 〔二〕嶂音賬,(ㄓ ㄤ)山峯如屏障者曰嶂。 〔三〕行宫,楚王行宫也。 〔四〕宋玉《高唐賦》:旦爲行雲,暮爲行雨。 〔五〕猨同猿。 河傳去去 ! 何處 ? 迢迢巴楚 ! 〔一〕 山水相連 。 朝雲暮雨 ,依舊十二峯〔二〕 前 ,猨聲到客船 。 愁腸豈異丁香結 ? 因離别 ,故國音書絶 。 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 ,恨應同 。 〔一〕巴今四川,楚今湖北。 〔二〕巫山有十二峯。 又春暮 ,微雨 ,送君南浦 ,愁斂雙蛾 。 〔一〕 落花深處 ,嗁鳥似逐離歌 ,粉檀〔二〕 珠淚和 。 臨流更把同心結 ,情哽咽 ,後會何時節 ? 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 ,櫓聲幽 。 〔一〕雙蛾,謂雙眉也。 〔二〕粉檀,檀香所製粉也。 李珣字德潤,王衍昭儀李舜絃兄,其先波斯人,後居梓州。 珣有詩名,以秀才豫賓貢,國亡,不仕。 有《瓊瑶集》,多感慨之音。 詞筆清疎,下開北宋人體格。 《花間集》録其詞三十七首。 歐陽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 ,水無情 ,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 空有姑蘇臺〔一〕 上日,如西子〔二〕 鏡照江城 ! 〔一〕姑蘇臺在蘇州木瀆鎮靈巖山上,有西子梳妝臺遺址。 〔二〕西子即西施,吴王妃也。 歐陽炯(八九六九七一)益州華陽人。 少事王衍,爲中書舍人。 蜀平,隨衍至洛陽。 孟知祥鎮成都,炯復入蜀,官至户部尚書平章事。 後從孟昶歸宋,爲散騎常侍,卒。 炯性坦率,善長笛。 曾爲趙崇祚序《花間集》,每言愁苦之音易好,懽愉之語難工。 其詞大抵婉約輕和,不欲强作愁思者也。 《花間集》録其詞十七首。 孫光憲浣溪沙蓼〔一〕 岸風多橘柚香 ,江邊一望楚天長 ,片帆烟際閃孤光 。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 ,蘭紅波碧憶瀟湘 。 〔一〕蓼音了,(ㄌ 一 ㄠ)草名,生水邊。 八拍蠻孔雀尾拖金線長 ,怕人飛起入丁香 。 越女沙頭争拾翠,〔一〕 相呼歸去背斜陽。 〔一〕拾翠,拾翠羽也。 謁金門留不得 ! 留得也應無益 。 白紵〔一〕 春衫如雪色 ,揚州初去日 。 輕别離,甘抛擲 ,江上滿帆風疾 。 却羨綵鴛三十六 ,孤鸞還一隻 。 〔一〕紵音注,(ㄓ ㄨ)麻屬,所織之布亦曰紵。 孫光憲字孟文,貴平人。 仕荆南高從誨爲書記,嘗勸高繼沖獻三州地,宋太祖授爲黄州刺史。 光憲遘兵戈之際,以金帛購書萬卷,著《北夢瑣言》,多採詞家逸事,詞人中之好讀書者也。 《花間集》録其詞六十首。 張泌浣溪沙鈿轂〔一〕 香車過柳隄 ,樺〔二〕 烟分處馬頻嘶 ,爲他沈醉不成泥 。 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三〕 低 ,含情無語倚樓西 。 〔一〕轂音穀,(ㄍㄨ )車輪中心圓木也。 〔二〕樺音華,(ㄏㄨㄚ )木名。 〔三〕玉蟾,月也。 舊説月中有玉蟾蜍。 又馬上凝情憶舊遊 ,照花淹竹小溪流 ,鈿筝〔一〕 羅幕玉搔頭 。 〔二〕   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秋 ,晩風斜日不勝愁 ! 〔一〕鈿筝,筝之飾有金花者。 〔二〕玉搔頭,玉簪也。 張泌字子澄,淮南人。 初官句容尉,上書陳治道,南唐後主徵爲監察御史,進中書舍人。 後歸宋,官郎中,寓居毘陵。 近人胡適疑南唐張泌,與《花間集》中之張泌原非一人,然亦無顯證,《花間集》録泌詞二十七首。 李璟山花子菡萏〔一〕 香消翠葉殘 ,西風愁起緑波間 。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細雨夢回鷄塞〔二〕 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 〔一〕菡,音頷,(ㄏ ㄢ)萏,覃上聲,(ㄉㄢ)菡萏,荷花也。 〔二〕雞塞疑指金陵之雞鳴埭。 此詞當爲璟徙都以後作,故有夢回雞塞之語。 胡適詞選謂雞塞在蒙古鄂爾多斯旗,恐非。 又手捲真珠〔一〕 上玉鈎 ,依前春恨鎖重樓 。 風裏落花誰是主? 思悠悠 。 青鳥〔二〕 不傳雲外信,丁香〔三〕 空結雨中愁 。 回首緑波三峽〔四〕 暮,接天流 。 〔一〕真珠,謂真珠簾也。 〔二〕《漢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 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 有頃,王母至,三青鳥夾侍王母旁。 〔三〕丁香,常緑喬木,春開紫花,或白花。 〔四〕巫峽、西陵峽、瞿塘峽爲三峽,在川楚間長江濱。 南唐中主(九一六九六一)名璟,初名景通,烈祖長子,封齊王。 嗣位後,改稱江南國主,去年號,奉周正朔。 在位十九年,徙都南昌,常忽忽不樂。 其詞格悽惋,頗近後主亡國後作風云。 馮延巳三臺令春色 ! 春色 ! 依舊青門紫陌 。 日斜柳暗花嫣 ,〔一〕 醉臥誰家少年 ? 年少 ! 年少 ! 行樂直須及早 ! 〔一〕嫣音煙,(一 ㄢ)美貌。 又明月 ! 明月 ! 照得離人愁絶 。 更深影入空牀 ,不道帷屏夜長 。 長夜 ! 長夜 ! 夢到庭花陰下 。 歸國謡何處笛 ? 深夜夢回情脈脈 ,〔一〕 竹風簷〔二〕 雨寒窗隔 。 離人幾歲無消息 。 今頭白 ,不眠特地重相憶 ! 〔一〕脈脈,含情貌。 〔二〕簷音言,(一 ㄢ )屋簷也。 又江水碧 ,江上何人吹玉笛 ? 扁舟遠送瀟湘客 。 蘆花千里霜月白 。 傷行色 ,來朝便是關山隔 ? 抛毬樂梅落新春入後庭 ,眼前風物可無情 ? 曲池波晚冰還合,芳草迎船緑未成 。 且上高樓望,相共凭闌看月生 。 又盡日登高興未殘 ,紅樓人散獨盤桓 。 一鈎冷霧懸珠箔,〔一〕 滿面西風凭玉闌 。 歸去須沈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 〔一〕箔,(ㄅ )簾也。 又坐對高樓千萬山 ,雁飛秋色滿闌干 。 燒殘紅燭暮雲合,飄盡碧梧金井〔一〕 寒 。 咫尺人千里,猶憶笙歌昨夜歡 。 〔一〕金井,銅欄井也。 采桑子小庭雨過春將盡,片片花飛 。 獨折殘枝 ,無語凭闌秪〔一〕 自知 。 玉堂香暖珠簾卷,雙燕來歸 。 君約佳期 ,肯信韶華〔二〕 得幾時 ? 〔一〕秪同祇,音止,(ㄓ )但也。 〔二〕韶讀如紹之平聲,( ㄠ )韶華言人之青年時期也。 又馬嘶人語春風岸,芳草綿綿 。 楊柳橋邊 ,落日高樓酒斾〔二〕 懸 。 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遥天 。 獨立花前 ,更聽笙歌滿畫船 。 〔一〕斾音配,(攵 )旗之以雜色帛綴邊者。 又花前失却遊春侣,獨自尋芳。 滿眼悲涼 ,縱有笙歌亦斷腸 。 林間戲蝶簾間燕,各自雙雙 。 忍更思量 ? 緑樹青苔半夕陽 。 謁金門風乍〔一〕 起 ,吹皺一池春水 。 閑引鴛鴦芳徑裏 ,手挼〔二〕 紅杏蘂 。 鬬鴨闌干獨倚 ,碧玉搔頭〔三〕 斜墜 。 終日望君君不至 ,舉頭聞鵲喜 。 〔一〕乍音詐,(ㄓ ㄚ)忽也,猝然之意。 〔二〕挼,奴訛切(ㄋㄨ )按揉也。 〔三〕搔頭,簪屬。 清平樂雨晴烟晚 ,緑水新池滿 。 雙燕飛來垂柳院 ,小閣畫簾高捲 。 黄昏獨倚朱闌 ,西南新月眉彎 。 砌下落花風起 ,羅衣特地春寒 。 臨江仙冷紅飄起桃花片,青春意緒闌珊 。 高樓簾幕捲輕寒 。 酒餘人散,獨自倚闌干 。 夕陽千里連芳草,風光愁殺王孫 。 徘徊飛盡碧天雲 。 鳯城〔一〕 何處? 明月照黄昏 。 〔一〕鳳城,謂帝京之城。 長命女春日宴 ,緑酒一杯歌一遍 。 再拜陳三願 :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 ,三願如同梁上燕 ,歲歲長相見 。 馮延巳字正中,一名延嗣,廣陵人。 南唐中主時,累官翰林學士承旨,進中書侍郎,出知撫州。 秩滿還朝,拜左僕射,同平章事,改太子太傅,卒。 延巳工詩,雖貴且老不廢。 又以金陵盛時,内外無事,朋僚親舊,或當燕集,多運藻思爲樂府新詞,俾歌者倚絲竹而歌之,所以娱賓而遣興也。 延巳詞開宋初歐晏諸家風氣,清深婉麗,時有感愴悽鬱之音。 小令發展至此,巳漸登峯造極矣。 有《陽春集》四印齋本最佳。 李煜憶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 還似舊時遊上苑,〔一〕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 〔一〕上苑,帝王之苑囿也。 又閑夢遠,南國〔一〕 正芳春 。 船上管絃江面緑,滿城飛絮混輕塵 ,愁殺看花人 。 〔一〕南國,謂江南也。 又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 千里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 擣練子深院静,小庭空 ,斷續寒砧〔一〕 斷續風 。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 〔一〕砧音真,(ㄓㄣ)擣衣石也。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 無奈朝來寒雨晩來風 !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 〔一〕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一〕重此處作平,讀如崇(ㄔㄨㄥ )複也。 又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鈎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翦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浣溪沙轉燭〔一〕 飄蓬〔二〕 一夢歸 ,欲尋陳迹悵人非 ,天教心願與身違 !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 ,登臨不惜更霑衣 ! 〔一〕杜甫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二〕飄蓬,喻人生飄泊無定也。 清平樂别來春半 ,觸目愁腸斷 。 砌〔一〕 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 雁來音信無憑 ,路遥歸夢難成 。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 〔一〕砌音氣,(ㄑ 一 )階也。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一〕 春意闌珊 。 〔二〕 羅衾〔三〕 不耐五更寒 。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 獨自莫凭〔四〕 闌 ! 無限江山 ,别時容易見時難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一〕潺音蟬,(ㄔㄢ )潺潺,水流聲。 〔二〕闌珊,猶言衰落。 〔三〕衾音親,(ㄑ一 ㄣ)大被也。 〔四〕凭音平,(攵一 ㄥ )依也。 又往事只堪哀 ! 對景難排 。 秋風庭院蘚侵階 。 一桁〔一〕 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 金劍已沈埋 ,〔二〕 壯氣蒿萊 。 〔三〕 晩涼天浄月華開 。 想得玉樓瑶殿影,〔四〕 空照秦淮 ! 〔一〕桁,航去聲,(ㄏ ㄤ)衣架也。 〔二〕晉雷焕至豐城,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 〔三〕謂壯氣委於草莽也。 〔四〕謂故都宫殿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徃事知多少 !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闌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顔改 ! 問君能有幾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後主(九三七九七八)名煜,元宗(璟)第六子。 初名從嘉,以次封吴王。 元宗十九年,立爲太子。 元宗南巡,留金陵監國,旋嗣位於金陵。 在位十有五年,至開寶八年,國滅,入宋。 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八日,被害殂,年四十二。 後主性喜文學,通音樂,作爲小詞,富豔精工,突過《花間》諸作者。 迨國亡入汴,日惟度其眼淚洗面生活,詞格爲之一變。 含思悽惋,直以血淚凝成。 後來有詞聖之稱,洵無愧色。 詞本娱賓遣興之資,不能充分表現作者個性。 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宋代蘇辛諸家,實亦間接受其影響。 特以身世關係,風格各不相同耳。 後主詞有侯刻《名家詞集》本及王國維校記本。 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一〕 雁去無留意 。 四面邊聲連角起 。 千障裏 ,長烟落日孤城閉 。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二〕 歸無計 ! 羌管〔三〕 悠悠霜滿地 。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 〔一〕衡陽今湖南衡陽縣。 〔二〕燕然山在外蒙古賽音諾顔部,今名杭愛山。 後漢竇憲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三〕羌管,羌笛也。 蘇幕遮碧雲天,黄葉地 。 秋色連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陽天接水 。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 黯鄉魂,追旅思 。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 明月樓高休獨倚 !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静,寒聲碎 。 真珠簾捲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 愁腸已斷無由醉 ,酒未到,先成淚 。 殘鐙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 范仲淹(九八九一〇五二)字希文,其先邠人,後徙吴縣。 大中祥符八年進士,仕至樞密副使。 以資政殿學士爲陝西四路宣撫使,防禦西夏,西夏畏之,稱爲范家老子。 歷知邠州、鄧州、荆南、杭州、青州,卒諡文正。 仲淹嘗言: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功業彪炳,固不以文學稱,而其詞激壯沈雄,雖寫離情,亦復大筆振迅,不作一軟媚語,自是英雄本色,亦蘇辛派之先河也。 《彊邨叢書》輯刻其詞六首爲《范文正公》詩餘。 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 無物似情濃 。 離愁正引千絲亂 ,更東陌、飛絮濛濛 。 嘶騎漸遥,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 雙鴛池沼水溶溶 ,南北小橈通 。 梯横畫閣黄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 。 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 天仙子水調〔一〕 數聲持酒聽 ,午睡醒來愁未醒 。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 ,傷流景 ,往事後期空記省 ! 沙上並禽池上暝 ,雲破月來花弄影 。 重重翠幕密遮燈,風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紅應滿徑 。 〔一〕《水調》,隋煬帝開河時所製曲,其聲甚哀。 張先(九九〇一〇七八)字子野,吴興人,天聖八年進士,嘗知吴江縣。 晏殊尹京兆,辟爲通判。 累官都官郎中,歷知虢州渝州。 晚居西湖,嘗與蘇軾唱和。 軾稱其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餘波云。 先詞與柳永齊名,人以爲先不及永,而先作格高韻遠,無永之淫濫,惟慢詞創作不及永之多耳。 《彊邨叢書》有《張子野詞》二卷,又《補遺》二卷。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池臺 ,夕陽西下幾時迴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 又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閒離别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 滿目山河空望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 清平樂金風細細 ,葉葉梧桐墜 。 緑酒初嘗人易醉 ,一枕小窗濃睡 。 紫薇朱槿〔一〕 花殘 ,斜陽却照闌干 。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 〔一〕槿音緊,(ㄐ 一ㄣ)木槿,灌木花,朝開暮斂。 又紅牋小字 ,説盡平生意 。 鴻雁在雲魚在水 ,惆悵此情難寄 ! 斜陽獨倚西樓 ,遥山恰對簾鉤 。 人面不知何處? 緑波依舊東流 ! 踏莎行小徑紅稀,芳郊緑徧 ,高臺樹色陰陰見 。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一〕 亂撲行人面 。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鑪香静逐游絲轉 。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却照深深院 ! 〔一〕濛音蒙,(冖ㄥ )濛濛,微雨貌。 又細草愁烟,幽花怯露 ,凭闌總是銷魂處 。 日高深院静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 帶 〔一〕 羅衣,香殘蕙炷 ,〔二〕 天長不禁迢迢路 。 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繫得行人住 ? 〔一〕 同暖。 〔二〕炷(ㄓ ㄨ)燈心,又爇香一枝曰一炷。 又祖席〔一〕 離歌,長亭别宴 ,香塵已隔猶迴面 。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 ,斜陽只送平波遠 。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徧 。 〔一〕祖席,餞行筵席也,祭道神曰祖。 晏殊(九九一一〇五五)字同叔,撫州臨川人。 七歲,以神童薦。 真宗召對,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神氣不懾。 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仁宗時,累官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卒,諡元獻。 殊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韓琦、富弼等,皆出其門。 文章贍麗,尤善小詞,詞格與馮延巳相近,風流藴藉,一時莫及。 蓋北宋初期作家,皆承南唐風氣,殊亦不能出其範圍也。 有《珠玉詞》,《宋六十家詞本》。 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 。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都門帳飲〔一〕 無緒,方留戀處,蘭舟〔二〕 催發 。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三〕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 多情自古傷離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虚設 。 便總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 〔一〕帳飲,謂在路途設帳餞别也。 〔二〕蘭舟,木蘭所製之舟。 〔三〕凝噎,謂神傷哽噎也。 噎音咽,食塞咽喉也。 蝶戀花獨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 。 草色山光殘照裏 ,無人會得凭闌意 。 也擬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强樂還無味 。 衣帶漸寛終不悔 ,爲伊消得人憔悴 。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 漸霜風悽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一〕 物華休 。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二〕 歸思難收 。 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 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 争知我,倚闌干處,正恁〔三〕 凝愁 ? 〔一〕苒,音冉,(ㄖ ㄢ)苒苒與冉冉通,行貌。 〔二〕渺邈,緜遠貌。 〔三〕恁,日飲切,音袵,(ㄖ ㄣ)俗言如此曰恁。 訴衷情近雨晴氣爽,竚〔一〕 立江樓望處 ,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 。 遥想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烟起 。 殘陽裏 ,脈脈朱闌静倚 。 黯然情緒 ,未飲先如醉 。 愁無際 ! 暮雲過了,秋風老盡,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 〔二〕〔一〕竚音注,(ㄓ ㄨ)久立貌。 〔二〕睇音第,(ㄊ 一 )目小視也。 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 ,高柳亂蟬嘶 。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 狎〔一〕 興生疏,酒徒〔二〕 蕭索,不似少年時 ! 〔一〕狎音匣,(ㄒ一 ㄚ )戲弄也。 〔二〕酒徒,酒友也。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字景莊,福建崇安人。 喜作小詞,而薄於操行。 游東都南北二巷,爲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 仁宗頗好其詞,當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 曰:然。 上曰:且去填詞。 由是不得志,日惟縱游娼館酒樓間,自稱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爲辭,始行於世。 景祐元年及第,官至屯田員外郎,卒于襄陽。 死之日,家無餘財,羣妓合金葬之於南門外,每春月上冢,謂之弔柳七。 永爲慢詞創作大家,詞體之拓大,不能不歸功於永。 惟永爲迎合社會心理,多爲淫褻之辭,至爲世所詬病。 然其流傳之廣,直至西夏,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永晚年羈旅窮愁,風格一變,用詞體寫景紀事,技術極精,亦詞壇之怪傑也。 有《樂章集》,《彊邨叢書》本最佳。 歐陽修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緑水逶迤 ,〔一〕 芳草長堤 ,隱隱笙歌處處隨 。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 。 微動漣漪 ,〔二〕 驚起沙禽掠岸飛 。 〔一〕逶音威,迤音移,( 一 )逶迤,斜去貌。 〔二〕漣音連,(ㄌ一 ㄢ )風吹水成文也。 漪音移,( 一 )水波如錦文曰漪。 又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一〕 争妍 ,〔二〕 蝶亂蜂喧 ,晴日催花 欲然 。 蘭橈〔三〕 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 返照波閒 ,水闊風高颺管絃 。 〔一〕卉音會,(ㄏ ㄨ )百草總名。 〔二〕妍音言,(一 ㄢ )容色美好也。 〔三〕橈音饒,(ㄖㄠ )楫也。 蘭橈,木蘭樹所製之楫也。 又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絃 ,玉盞催傳 ,穩泛平波任醉眠 。 行雲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鮮 。 俯仰留連 ,疑是湖中别有天 。 又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一〕 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 。 垂下簾櫳 ,〔二〕 雙燕歸來細雨中 。 〔一〕狼籍亦作狼藉,言散亂不整理也。 〔二〕櫳音龍,(ㄌㄨㄥ )窗牖也。 又何人解賞西湖好? 佳景無時 ,飛蓋相追 ,貪向花間醉玉巵 。 〔一〕   誰知閒凭闌干處,芳草斜暉 ,水遠烟微 ,一點滄洲白鷺飛 。 〔一〕巵同卮,音知,(ㄓ)酒器。 又清明上巳〔一〕 西湖好,滿目繁華 ,争道誰家 ,緑柳朱輪走鈿車 。 〔二〕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諠譁 。 路轉堤斜 ,直到城頭總是花 。 〔一〕陰曆三月上旬之巳日爲上巳,相傳於是日,水次修禊,祓除不祥。 〔二〕鈿音田,又去聲,金華也。 鈿車,車之飾以金華者。 又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不用旌旗 ,前後紅幢〔一〕 緑蓋〔二〕 隨 。 畫船撑入花深處,香泛金巵 。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裏歸 。 〔一〕幢音牀,(ㄔㄨㄤ )旌旗之屬。 〔二〕蓋,傘也。 又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 ,鷗〔一〕 鷺閒眠 ,應慣尋常聽管絃 。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 。 誰羨驂鸞 ? 〔二〕 人在舟中便是仙 。 〔一〕鷗音歐,水鳥名。 〔二〕驂音餐,(ㄘㄢ)駕車之馬在兩旁者。 驂鸞,謂神仙乘鸞上昇也。 又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一〕 蘋汀 ,十頃波平 ,野岸無人舟自横 。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 ,蓮芰〔二〕 香清 ,水面風來酒面醒 。 〔一〕塢同隖,(ㄨ )村落中小障也。 〔二〕芰音記,(ㄐ 一 )菱也,四角曰芰。 又平生爲愛西湖好,來擁朱輪 ,〔一〕 富貴浮雲 ,俯仰流年二十春 ! 歸來恰似遼東鶴,〔二〕 城郭人民 ,觸目皆新 ,誰識當年舊主人 ? 〔一〕朱輪,貴者所乘之車,加以朱漆也。 〔二〕丁令威化鶴歸遼集華表柱云: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 踏莎行候館〔一〕 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二〕 風 揺征轡 。 〔三〕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一〕《周禮注》:候館,樓可觀望者也。 〔二〕薰,香氣也。 〔三〕轡音配,(攵 )馬韁也。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 楊柳堆烟,簾幙無重數 。 玉勒雕鞍遊冶處 ,樓高不見章臺〔一〕 路。 雨横風狂三月暮 。 門掩黄昏,無計留春住 !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二〕 去 ! 〔一〕章臺在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隅。 漢有章臺街,街蓋在臺下。 詞人多用以代表京都大街。 〔二〕秋千,與鞦韆同。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 小樓西角斷虹〔一〕 明 。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 〔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横 。 〔一〕虹音洪,太陽光線與水氣相映現於天空之彩暈也。 〔二〕簾旌,簾幙也。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且共從容 。 垂楊紫陌洛城〔一〕 東 。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 聚散苦匆匆 ,此恨無窮 。 今年花勝去年紅 。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 〔一〕洛城,洛陽城也。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 ,溶溶〔一〕 春水浸春雲 ,碧瑠璃滑浄無塵 。 當路遊絲縈醉客,隔花嗁鳥唤行人 ,日斜歸去奈何春 ! 〔一〕溶溶,水盛貌。 歐陽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號六一居士,廬陵人。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中天聖八年進士,與尹洙梅堯臣諸人游,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累擢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神宗朝,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 修詞學亦從馮延巳來,與晏殊並稱歐晏。 集中諸作,多與馮氏《陽春集》相混,亦有他人僞託者,要其風格婉麗,實北宋初期名手也。 所著《六一詞》,亦稱《醉翁琴趣外篇》,又曰《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有《宋六十家詞本》,及雙照樓影宋本。 发布时间:2025-07-03 13:37: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