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夢窗詞 内容: 四明吴文英君特著   萬載龍沐勛箋釋瑣窗寒無射商,俗名越調,犯中吕宫,又犯正宫玉蘭紺縷堆雲,清顋潤玉,氾人初見。 蠻腥未洗,海谷一懷悽惋。 渺征槎去乘閬風,占香上國幽心展。 □遺芳掩色,真姿凝澹。 返魂騷畹。 一盼,千金换。 又笑伴鴟夷,共歸吴苑。 離煙恨水,夢杳南天春晚。 比來時瘦肌更消,冷薰沁骨悲鄉遠。 最傷情送客咸陽,佩結西風怨。 【箋】紺縷:紺音贛。 《釋名》:紺,含也,青而含赤色也。 氾人:《湘中怨》:鄭生晨出渡洛橋,遇豔麗,載而與俱,號曰氾人。 居歲滿,無以久留;生持泣,留之,不能,竟去。 後十餘年,生之兄爲岳州刺史;上巳日,與家徒登岳陽樓,望岳渚,張樂;宴酣,生愁思吟詩曰:情無限兮蕩洋洋,懷佳期兮屬三湘。 聲未終,有畫艫浮漾而來。 中有綵樓高百尺,其上施帷帳,欄籠畫飾。 幃褰,有彈弦鼓吹者,皆神仙蛾眉,被服煙霞,裾袖皆廣尺。 中有一人起舞,含淒怨望,形類氾人;舞而歌曰:泝青春兮江之隅,拖湖波兮裊緑裾,荷拳拳兮未舒,非同歸兮焉如? 舞畢,斂袖翔然,凝望樓中。 縱觀方臨檻,須臾風濤崩怒,遂迷所往。 (傳鈔注坡詞卷十引)草窗詞《國香慢題趙子固凌波圖》云:經年汜人重見。 【鄭校】海谷:王刻作梅谷,誤。 王半山《送鄆州知府詩》:海谷移文省。 朱校:按谷疑客誤。 蓋詞意亦與王詩不合也。 征槎:《博物志》: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見海槎來,不違時! 賫一年糧,乘之到天河,見婦人織,丈夫飲牛;問之,不答,遣歸。 問嚴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 閬風:《離騷》: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 王注:閬風,山名,在崐崙之上。 補注:閬音郎,又音浪。 道書云:閬野者,閬風之府是也。 □遺:王刻遺上未空格,從朱本。 騷畹:《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説文》:田三十畝曰畹。 鴟夷:《史記》: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 《世説》:范蠡相越,平吴之後,因取西子;遂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杜牧之《杜秋娘》詩: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送客咸陽: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佩結西風:《離騷》:紉秋闌以爲佩。 渡江雲三犯中吕商西湖清明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 舊隄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雲。 千絲怨碧,漸路入仙鄔迷津。 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 數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 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 山黛瞑,澄波澹緑無痕。 【箋】楚腰:楚王好細腰,宫中有餓死者;後世因謂細腰爲楚宫腰。 杜牧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題門:《本事詩》:博陵崔護,姿質甚美,而孤潔寡合。 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庄;一畝之宫,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叩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 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 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牀命坐。 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 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 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 崔亦睠盻而歸,爾後绝不復至。 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逕往尋之。 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 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祇今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 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 曰:是也。 又哭曰:君殺吾女。 護驚起,莫知所答。 老父曰:吾女笄,知書,未適人。 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 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绝食,數日而死。 吾老矣! 一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託吾身。 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 又特大哭。 崔亦感慟,請入哭之。 尚儼然在牀。 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 某在斯! 須臾,開目,半日復活矣。 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墮履:當亦清明故實,待考。 寬帶:《梁書》:沈約以書陳情於徐勉云: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霜葉飛大石重九斷烟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 半壺春水薦黄花,香噀西風雨。 縱玉勒輕飛迅羽,凄涼誰弔荒臺古? 記醉蹋南屏,綵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聊對舊節傳杯,塵牋螙管;斷闋經歲慵賦。 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 早白髮緣愁萬縷,驚飆從捲烏紗去。 漫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箋】玉勒:以玉爲馬銜也。 庾信賦:控玉勒而摇星。 迅羽:張衡賦:迅羽輕足。 南屏:在浙江杭縣西三里,峯巒聳秀,環立若屏。 西湖十景,有南屏晚鐘;南宋詞人,多喜詠之。 蠻素:《本事詩》: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 嘗爲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年既高邁,而小蠻方豐艷;因爲楊柳之詞以託意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坊裏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 鄭校:蠻素,夢窗習用,謂香山小蠻樊素也。 蟾影:李商隱詩:二八月輪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白髮等句: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爲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峯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 醉把茱萸仔細看。 《晉書》:孟嘉爲桓温參軍。 九月九日,温遊龍山,僚佐畢集。 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 温命孫盛作文嘲嘉。 烏紗:東晉時,宫官著烏紗幍,即烏紗帽也。 其後貴賤於宴私皆著之。 至於唐時,遂爲官服。 柳宗元詩:朝帽挂烏紗。 瑞鶴仙林鍾羽,俗名高平春感 (朱本無題,從王本補)晴絲牽緒亂。 對滄江斜日,花飛人遠。 垂楊暗吴苑。 正旗亭烟冷,河橋風暖。 蘭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 又争知吟骨縈消,漸把舊衫重翦。 淒斷! 流紅千浪,缺月孤樓,總難留燕。 歌塵凝扇。 待憑信,拌分鈿。 試挑鐙欲寫,還依不忍,牋幅偷和淚捲。 寄殘雲賸雨蓬萊,也應夢見。 【箋】晴絲三句:寇準《江南春》詞: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 蘋滿汀洲人未歸! (《詞綜》卷四)旗亭:《西京賦》:旗亭五重。 注:市樓,立旗於上。 李賀詩: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蘭情蕙盼:周邦彦《拜星月秋思詞》云: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 陳元龍注引韓琮集:吴魚嶺:無消息,水眄蘭情别來久。 留燕:蘇軾《永遇樂夜宿燕子樓夢盼盼》作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空鎖樓中燕! 歌塵凝扇:張正見詩:歌扇掩團紗。 徐陵詩:舞席秋來卷,歌筵無數塵。 分鈿:陳鴻《長恨傳》:太真指碧衣侍女,取金釵鈿盒,各析其半,授使者曰:爲謝太上皇,謹獻是物,尋舊好也。 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黄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蓬萊:《長恨歌》:昭陽殿裏恩愛绝,蓬萊宫中日月長。 【評】彊村先生曰:待憑信以下四句,力破餘地。 滿江紅夷則宫,俗名仙吕宫澱山湖雲氣樓臺,分一派滄浪翠蓬。 開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盤松。 風送流花時過岸,浪摇晴練欲飛空。 算鮫宫祇隔一紅塵,無路通。 神女駕,凌曉風。 明月佩,響丁東。 對兩蛾猶鎖,怨緑烟中。 秋色未教飛盡雁,夕陽長是墜疏鐘。 又一聲欸乃遇前巖,移釣篷。 【箋】澱山湖:在江蘇崑山縣南,與青浦縣接界,因澱山爲名,又名薛澱潮,吴淞江水匯流處也。 滄浪:《書》: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 鄭校:律宜一平一上。 鮫宫:《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明月佩:杜詩: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姜夔《滿江紅》詞: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欸乃:行船櫓聲也。 唐元結有《款乃曲》。 欸與唉同,讀如埃上聲,柳宗元詩:烟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緑。 【補】澱山湖:彊村先生《夢窗词集小箋》:《元史河渠志》:太湖爲浙西巨浸,上受杭湖諸山水,瀦蓄之餘,分匯爲澱山湖,東流入海。 《名勝志》:薛澱湖亦名澱山湖,以其中有澱山也。 王鰲《姑蘇志》:澱山湖界長洲、崑山、吴江三縣之間,吐納東南諸水,比諸湖特大。 《玉峯續志》云:湖屬華亭,惟北岸屬崑山耳。 解連環夷則商留别姜石帚思和雲結,斷江樓望睫,雁飛無極。 正岸柳衰不堪攀, 忍持贈故人,送秋行色。 歲晚來時,暗香亂石橋南北。 又長亭暮雪。 點點淚痕,總成相憶。 杯前寸陰似擲。 幾酬花唱月,連夜浮白。 省聽風聽雨笙簫, 向别枕倦醒,絮颺空碧。 片葉愁紅,趁一舸西風潮汐。 歎滄波路長夢短,甚時到得? 【箋】姜石帚:鄭文焯曰:易中實(順鼎)嘗謂石帚當别是一人,非白石也。 然考夢窗《惜紅衣》詞,詠懷石帚,即用白石自製曲,且詞中悉依其律,謂非白石而誰與? 又云:白石歌曲中,無一與覺翁(夢窗别號)贈答之詞;豈三十五年游舊,文情猶未洽耶? (鄭校《夢窗詞》鈔本)寸陰似擲:周邦彦《六醜薔薇花謝後》作云:正單衣試酒,悵客裏光陰虚擲。 浮白:《漢書》注: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令曰:不酹者,浮以大白! 於是公乘不仁,舉白浮君。 白者,謂飲訖舉觴告白盡不也。 一曰:白,罰爵名。 【校律】鄭文焯曰:是解嘗較諸名家詞,微得其細趣。 美成調以首句結字,與次句绝叶;此以結與睫叶,前一首薄與竹亦叶,此律之暗合處,知者蓋寡。 不然,次句曷皆用入聲字耶? 水龍吟無射商,俗名越調惠山酌泉艷陽不到青山,古陰冷翠成秋苑。 吴娃點黛,江妃擁髻,空濛遮斷。 樹密藏谿,草深迷市,峭雲一片。 二十年舊夢,輕鷗素約,霜絲亂,朱颜變。 龍吻春霏玉濺。 煮銀缾羊腸車轉。 臨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塵都浣。 鴻漸重來,夜深華表,露零鶴怨。 把閒愁换與,樓前晚色,棹滄波遠。 【箋】惠山:鄭校:《隋志》作慧山。 《夢窗詞集小箋》:陸羽《遊慧山寺記》:慧山,古華山也。 山有九隴,俗謂九隴山,或云九龍山,或云鬬龍山。 梁大同中,有青蓮花育於此山,因以古華山精舍爲慧山寺。 寺在無錫縣西七里。 寺前有曲水亭,其水九曲。 寺中有方池一,名千葉蓮花池,一名纑塘,一名浣沼。 《慧山記》:慧山於錫諸山最大;其脈宛轉歷天目而來,至是峯九起,故又曰九龍。 泉出龍首,爲第一峯。 慧之爲山以泉名。 唐人陸羽,品爲天下第二,故名第二泉,又名陸子泉;源出石中。 古陰:《鐵網珊瑚》作澹烟。 吴娃:李白诗:吴娃与越豔,窈窕誇铅紅。 江妃:《列仙傳》:江妃二女,遊於江濱,逢鄭交甫,遂解佩與之。 交甫受佩而去。 數十步,懷中無佩,女亦不見。 鷗約:黄庭堅詩:此心吾與白鷗盟。 龍吻:鄭文焯曰:惠山寺池,皆玉石甃,暗通泉眼,有龍首歕薄而出。 誦夢窗詞龍吻春霏玉濺,可知龍首雕自古矣。 銀缾:汲水器。 白居易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绝。 羊腸車轉:《水經注》:羊腸阪在晉陽西北,漢積粟在斯,謂之羊腸倉。 石磴縈委,如羊腸然,故名。 古歌: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鴻漸:陸羽,唐竟陵人,字鴻漸。 上元初,隱苕溪,自稱桑苧翁。 拜太常寺太祝,不就;杜門著書。 《梁溪漫志》備載其目。 今所傳者,特《茶經》三卷而已。 華表:《搜神後記》:丁令威學道於靈虚山,後化鶴歸遼,集華青柱云: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 滄波:《鐵網珊瑚》波作浪。 解語花高平調立春風雨中餞處静檐花舊滴,帳燭新啼,香潤殘冬被。 淡煙疏綺。 凌波步,暗阻傍牆挑薺。 梅痕似洗,空點點年華别淚。 花鬢愁釵股籠寒,綵燕沾雲膩。 還鬥辛盤蔥翠。 念青絲牽恨,曾試纖指。 雁回潮尾。 征帆去,似與東風相避。 泥雲萬里,應翦斷紅情緑意。 年少時偏愛輕憐,和酒香宜睡。 【校】毛本題作立春風雨,並餞翁處静江上之役。 【箋】處静:《夢窗詞集小箋》:《绝妙好詞箋》:翁元龍,字時可,號處静,句章人。 《浩然齋雅談》:時可與吴君特爲親伯仲,作詞各有所長。 世多知君特,而知時可者甚少。 按沈義父《樂府指迷》:壬寅秋,識静翁,癸卯,識夢窗。 亦連舉之,静翁疑即處静。 檐花:杜甫詩: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 香潤句:周邦彦《花犯》:香篝薰素被。 凌波: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挑薺:蘇軾《春帖子詞》:七種自挑人日菜,千枝先翦上元燈。 (按自当作共。)綵燕:《荆楚歲時記》:立春日,悉翦綵爲燕以戴之,貼宜春二字。 傅咸燕賦,有其言矣。 《夢華録》: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監、長貳以上,皆賜春旛勝,以羅爲之;宰執、親王,近臣,皆賜金銀旛勝;入賀訖,戴歸私第。 又士大夫家,翦綵爲小旛,謂之春旛;或懸於家人之頭,或綴於花枝之下,或翦爲春蝶、春錢、春勝以爲戲。 東坡立春日亦簪旛勝過子由,諸子姪笑指曰:伯伯老人,亦簪旛勝耶? 辛盤:《風土記》:元旦,以蔥、蒜、韭、蓼、蒿、芥雜和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也。 青絲:《荆楚歲時記》:立春日,爲拖鉤之戲,以鞭作筏纜相罥,綿亘數里,鳴鼓牽之。 梁元帝詩:向解青絲纜,將移丹桂舟。 泥雲:《後漢書》:雖乘雲行泥,棲宿不同。 荀濟詩:雲泥已殊路。 宴清都夾鍾羽,俗名中吕連理海棠繡幄鴛鴦柱。 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 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 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瑶釵燕股。 障灩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 連鬟並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 憑誰爲歌長恨? 暗殿鎖秋鐙夜語。 敘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箋】連理海棠:白居易《長恨歌》:在地願爲連理枝。 《海棠譜》:海棠色紅,以木瓜頭接之則色白。 (引自《長樂志》)以海爲名者,悉從海外來,如海棠之類是也。 (引自李贊皇《草木記》)(按《草木记》当作《花木记》。)秦樹:李商隱詩:嵩雲秦樹久離居。 鈿合:陳鴻《長恨傳》: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睡足:東坡海棠詩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銀燭照紅粧。 事見《太真外傳》,曰:上皇登沈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酒未醒;命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 妃子醉韻殘粧,鬢亂釵横,不能再拜。 上皇笑曰:豈妃子醉? 是海棠睡未足耳! (以上見《冷齋夜話》)嫠蟾:李商隱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華清慣浴:《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長恨傳》:華清宫别疏湯泉,詔玉環賜浴;既出,體弱力微,若不勝羅綺。 同心共結:古詩:何處結同心? 西陵松柏下。 梁武帝詩:腰間雙綺帶,夢爲同心結。 《隋書》:煬帝遣使者齎金合子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合中有同心結數枚。 秋鐙夜語:《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長恨傳》:方士色有不足,復請當時一事,不爲他人聞者以爲驗。 太真若有所思,曰:昔天寶十載,侍輦避暑驪山;秋七夕,陳瓜果爲乞巧;夜將半,獨侍上,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爲夫婦;此獨君王知之耳。 【評】彊村先生曰:濡染大筆何淋漓。 陳述叔曰:此詞寄託高遠。 其用事運意,奇幻空靈;其用筆,離合反正,精力彌滿。 若徒賞其鎔鍊,則失之矣。 人間萬感幽單一句,將全篇精神振起。 華清慣浴,春盎風露,有好色不與民同樂意;天寶之不爲靖康者幸爾。 此段意理,全類稼軒;可以證周氏由北開南之説。 稼軒豪雄,夢窗穠摯,可以證周氏由南追北之説。 詠物最稱碧山;然如此等作,足使碧山有望回之歎。 齊天樂黄鍾宫,俗名正宫與馮深居登禹陵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 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 幽雲怪雨,翠蓱濕空梁,夜深飛去。 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臧處。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翦鐙語。 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 霜紅罷舞。 漫山色青青,霧朝烟暮。 岸鎖春船,畫旗喧賽鼓。 【箋】馮深居:《夢窗詞集小箋》:宋史列傳:馮去非字可遷,南康都昌人。 淳祐元年進士,幹辦淮東轉運司。 寶祐元年,召爲宗學諭。 《绝妙好詞箋》:馮去非,號深居。 按長沙釋道璨有哭馮深居當簿詩,是深居又官太常也。 禹陵:《清一統志》:禹陵在會稽山禹廟側。 宋乾德中,嘗復會稽縣五户,奉禹陵,禁樵採。 逝水移川:《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高陵變谷:《詩經》:高岸爲谷,深谷爲陵。 零圭斷璧:《説文》:圭,瑞玉也,上圓下方。 圭以封諸侯,故從重土。 《書禹貢》:禹錫玄圭。 《説文》:璧,瑞玉,圓器也。 又新烟初試花如夢,疑收楚峯殘雨。 茂苑人歸,秦樓燕宿,同惜天涯爲旅。 遊情最若! 早柔緑迷津,亂莎荒圃。 數樹梨花。 晚風吹墮半汀鷺。 流紅江上去遠,翠尊曾共醉,雲外别墅。 澹月鞦韆,幽香巷陌,愁結傷春深處。 聽歌看舞,駐不得當時,柳蠻櫻素。 睡起懨懨,洞簫誰院宇? 【箋】楚峯殘雨:宋玉《高唐賦》:朝爲行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茂苑:《吴都賦》:帶朝夕之濬池,佩長洲之茂苑。 李商隱詩:茂苑城如畫,閭門瓦欲流。 秦樓:李白《憶秦娥》詞:秦娥夢斷秦樓月。 迷津:孟浩然詩:桃源何處是? 遊子正迷津。 流紅:《青瑣高議》:唐僖宗時,于祐於御溝中拾一葉,上有詩;祐亦題詩於葉,置溝上流;宫人韓夫人拾之。 後值帝放宫女,韓氏嫁祐成禮,各於笥中取紅葉相示曰:可謝媒矣。 韓氏有方知紅葉是良媒句。 《雲溪友議》:宣宗朝,有題紅葉隨流者;盧偓舍人應舉,偶得之,藏於中笥。 及宣宗有旨許宫人從人,盧所獲人覩紅葉曰:當時偶題,不意君得之! 洞簫:《文選王子淵〈洞簫賦〉》注:《漢書音義》如淳曰:洞者,通也;簫之無底者,故曰洞簫。 《釋名》:簫,肅也;言其聲肅肅然清也。 大者二十三管,長三尺四寸;小者十六管,一名籟。 又會江湖諸友泛湖麴塵猶沁傷心水,歌蟬暗驚春换。 露藻清啼,煙蘿澹碧,先結湖山秋怨。 波簾翠捲;歎霞薄輕綃,汜人重見。 傍柳追涼,暫疏懷袖負紈扇。 南花清鬬素靨,畫船應不載,坡静詩卷。 汛酒芳筩,題名螙壁,重集湘鴻江燕。 平蕪未翦;怕一夕西風,鏡心紅變。 望極愁生,暮天蔆唱遠。 【箋】麴塵:酒麴所生細菌,淡黄色,輕揚爲塵;故謂淡黄色曰麴塵。 亦作鞠塵。 《周禮内司服》鞠衣注:黄桑服也,色如鞠塵,象桑葉始生。 追涼:杜甫《羌村》詩: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紈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爲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摇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绝。 坡靖:謂蘇軾、林逋也。 王鵬運曰:静應作靖,蓋指林和靖也;卷中《木蘭花慢》静梅香底句同。 按宋人説部,如《苕溪漁隱叢話》、《癸辛雜志》等書,于林和靖,皆書靖作静;此稿亦然,不知何據? 姑仍之。 (《夢窗丙稿》)蔆唱:李白《蘇臺懷古》: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裏人。 又烟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 古柳重攀,輕鷗聚别,陳迹危亭獨倚。 涼颼乍起。 渺烟磧飛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 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芳艷流水。 素骨凝冰,柔蔥蘸雪,猶憶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 夢不濕行雲,漫沾殘淚。 可惜秋宵,亂蛩疏雨裏。 【箋】桃葉:桃葉渡,在秦淮口。 古樂府注:王獻之愛妾名桃葉,常渡此;獻之作歌送之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揖。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西陵:古樂府:何處結同心? 西陵松柏下。 燭暗送客:《史記滑稽列傳》: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 柔蔥:白居易詩:十指剥春蔥。 分瓜:李羣玉《贈馮姬詩》:瓜字初分碧玉年。 花蕊夫人《宫詞》:簾畔越盆盛净水,内人手裏剖銀瓜。 掃花遊夾鍾商,俗名雙調送春古江村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 豔春過了! 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 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 醉深窈。 愛緑葉翠圓,勝看花好。 芳架雪未掃。 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 柳絲繫棹。 問閭門自古,送春多少? 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 酹殘照。 掩重城暮鐘不到。 【箋】古江村:馮桂芬《蘇州府志》:西園在閭門西,洛人趙思别業也。 張孝祥大書其扁曰古江村。 中有足娱堂。 (《夢窗詞集小箋》)墜鈿:周邦彦《六醜》:釵鈿墮處遺香澤。 深窈:周邦彦《倒犯》:徘徊處,漸移深窈。 閭門:《世説》:賀司空入洛,經吴閭門,在船中彈琴。 張季鷹先在金閶亭,聞弦甚清;下船就賀共語,大相知;問賀:卿欲何之? 賀曰:入洛赴命。 張曰:吾亦有事北京。 便與賀同發,初不告家。 破帽:東坡詞:破帽多情也戀頭。 應天長夷則商,俗名林鍾吴門元夕麗花鬥靨,清麝濺塵,春聲徧滿芳陌。 竟路障空雲幕,冰壺浸霞色。 芙容鏡,詞賦客。 競繡筆,醉嫌天窄。 素娥下,小駐輕鑣,眼亂紅碧。 前事頓非昔! 故苑年光,渾與世相隔。 向暮巷空人散,殘鐙耿塵壁。 凌波恨,簾户寂。 聽怨寫,墮梅哀笛。 竚立久,雨暗河橋,譙漏流滴。 【箋】冰壺:圓機活法:李延年如冰壺秋月,瑩徹無瑕。 杜甫詩:冰壺玉鑑懸清秋。 芙蓉鏡:《續酉陽雜俎》:李固下第遊蜀,過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 明年果然狀頭及第,詩賦題有人鏡芙蓉之語。 馬祖常詩:江心誰鑄芙蓉鏡? 照見嫦娥識翠裳。 素娥:靈憲: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 謝莊《月賦》:集素娥於后庭。 註:月色白,故云素。 輕鑣:猶言輕騎也。 爾雅:鑣謂之钀。 注:馬勒旁鐵。 墮梅哀笛:李白《黄鶴樓聞笛》詩: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黄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譙漏:謂譙樓中之更漏也。 譙樓者,門上有高樓,可以望遠;即俗所謂鼓樓也。 過秦樓黄鍾商芙蓉藻國淒迷,麴塵澄映,怨入粉烟藍霧。 香籠麝水,膩漲紅波,一鏡萬妝妒。 湘女歸魂佩環,玉冷無聲,凝情誰愬? 又江空月墮,凌波塵起,彩鴛愁舞。 還暗憶鈿合蘭橈,絲牽瓊腕,見的更憐心苦。 玲瓏翠屋,輕薄冰綃,穩稱錦雲留住。 生怕哀蟬暗驚,秋被紅衰,啼珠零落。 能(原注去聲)西風老盡,羞趁東風嫁與。 【箋】芙蓉:古今注:芙蓉一名荷華,花之最秀異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華。 麝水:《酉陽雜俎》:水麝臍中皆水,瀝一滴於斗水中,用灑衣物,其香不歇,倍於肉麝。 紅波二句:韓愈詩:曲江千頃秋波净,平鋪紅雲蓋明鏡。 湘女:謂湘靈也。 楚辭:使湘靈鼓瑟兮。 心苦:賀鑄《踏莎行》:楊柳回塘,鴛鴦别浦,緑萍漲斷蓮舟路。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脱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西風誤。 秋被:鄭文焯曰:秋被紅衰,被字原無訛舛。 玉溪詩:西亭翠被餘香薄,一夜將愁入敗荷。 夢窗舉典本此。 詠芙蓉將落,故有秋被紅衰之語。 戈氏臆改爲破,則無謂矣。 又吴詞甲稿《夢芙蓉並趙昌詠夫容圖》,有曾共秋被之句,與此同詠夫容,足證秋被之無誤。 還京樂黄鍾商,俗名大石友人泛湖,命樂工以筝,笙,琵琶,方響迭奏宴蘭淑,促奏絲縈管裂,飛繁響。 似漢宫人去,夜深獨語,胡沙淒哽。 對雁斜玫柱。 瓊瓊弄月臨秋影。 鳳吹遠,河漢去杳,天風飄冷。 泛清商竟。 轉銅壺敲漏,瑶牀二八青娥,環佩再整。 蔆歌四碧無聲,變須臾翠翳紅暝。 歎梨園,今調绝音希,愁深未醒。 桂檝輕如翼,歸霞時點清鏡。 【箋】筝笙琵琶方響:《風俗通義》:筝,五弦,筑身也。 今并涼二州筝形如瑟;或云蒙司所造。 説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 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釋名》: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因以爲名。 方響,樂器,網製,以長方片十六枚,共懸一架,而斜倚之,分爲兩排,用小銅鎚擊之,其聲清濁不等,隨質之厚薄而異。 《太真外傳》:上羯鼓,妃琵琶,馬仙期方響。 漢宫人去:石季倫《王明君詞》序:匈奴盛,請婚於漢,元帝以後宫良家子昭君配焉。 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 其送明君,亦必爾也。 其造新曲,多哀怨之舞。 雁柱:張子野《筝》詩: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 注:筝柱斜列,差如雁飛。 瓊瓊:賀鑄《東山寓聲樂府》辨絃聲:瓊瓊绝藝真無價,指尖纖,態閒暇。 鳳吹:《列仙傳》:王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之間,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 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山頭。 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見李善注何敬宗游仙詩)清商:魏文帝《燕歌行》:援琴鳴弦發清商。 《文選注》引宋玉《笛賦》:吟清商,追流徵。 銅壺:戴叔倫詩:銅壺滴愁更漏長。 梨園:《雍録》:開元二年,置教坊於蓬萊宫側,上自教法曲,謂之梨園弟子。 。西河中吕商,俗名小石陪鶴林登袁園春乍霽,清漣畫舫融洩。 螺雲萬疊暗凝愁,黛蛾照水。 漫將西子比西湖,谿邊人更多麗。 步危徑,攀豔蕊,掬霞到手紅碎。 青虵細折小迴廊,去天半咫。 畫闌日暮起東風,棋聲吹下人世。 海棠藉雨半繡地,正殘寒初御羅綺。 除酒消春何計? 向沙頭更績,殘陽一醉,雙玉杯和流花洗。 【箋】鶴林:《宋詩紀事》:吴泳字叔永,號鶴林,潼川人,嘉定元年進士。 理宗朝,仕至起居舍人,兼直學士院,權刑部尚書;終寶章閣學士,知泉州;有鶴林集。 按劉光祖號鶴林,紹熙間名臣,先於夢窗;丁南亦號鶴林,居烏墩,見烏青文獻。 (《夢窗詞集小箋》)袁園:按吴履齋有《水調歌頭小憩袁氏園》詞。 (《夢窗詞集小箋》)西湖西子:東坡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沙頭:杜詩:酒壺沙頭雙玉瓶,衆賓皆醉我獨醒。 西平樂慢中吕商,俗名小石過西湖先賢堂,傷今感昔,泫然出涕岸壓郵亭,路欹華表,提樹舊色依依。 紅索新晴,屋陰寒食,天涯倦客重歸。 歎廢緑平烟帶苑,幽渚塵香蕩晚;當時燕子,無言對立斜暉。 追念吟風賞月,十載事,夢惹緑楊絲。 畫船爲市,夭妝豔水;日落雲沈,人换春移。 誰更與,苔根洗石,菊井招魂? 漫省連車載酒,立馬臨花,猶認蔫紅傍路枝。 歌斷宴闌,榮華露草,冷落山丘,到此徘徊;細雨西城,羊曇醉後花飛。 【箋】西湖先賢堂:《武林舊事》:先賢堂名仰高祠;許由以下,共四十人,刻石作贊,具載事蹟。 中有振衣、古香、清風堂,山亭流芳,花竹縈紆,小山曲徑;今歸旌德觀。 (《夢窗詞集小箋》)羊曇:《晉書謝安傳》:安還都,聞當輿入西州門,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 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爲安所愛重。 安薨後,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 當因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 左右白曰:此西州門。 曇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慟哭而去。 花犯中吕商郭希道送水仙索賦小娉婷,清鉛素靨,蜂黄暗偷暈。 翠翹欹鬢。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 睡濃更苦淒風緊。 驚回心未穩。 送曉色一壺蔥蒨,纔知花夢準。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雲沙遺恨。 臨砌影,寒香亂,凍梅臧韻。 熏鑪畔,旋移傍枕。 還又見玉人垂紺鬒。 料唤賞清華池館,臺杯須滿引。 【箋】水仙:《草花譜》:水仙花有二種;單瓣者名水仙,千瓣者名玉玲瓏;又以單瓣者名金盞銀臺。 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 翠翹:《山堂肆考》:翡翠鳥尾上長毛曰翹;美人首飾如之,因名翠翹。 李商隱詩:旁有墮釵雙翠翹。 凌波:黄庭堅詩: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 種作寒花寄愁绝。 浣溪沙春情(從王本補)門隔馬深夢舊遊。 夕陽無語燕歸愁。 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 東風臨夜冷於秋。 又波面銅花冷不收。 玉人垂釣理纖鉤。 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别,水花紅減似春休。 西風梧井葉先愁。 玉樓春京市舞女茸茸狸帽遮梅額。 金蟬羅翦胡衫窄。 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態強隨閒鼓笛。 問稱家住城東陌。 欲買千金應不惜。 歸來困頓殢春眠,猶夢婆娑斜趁拍。 【箋】京市舞女:《武林舊事》:都城自舊歲冬孟駕回,則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數十隊,以供貴邸豪家幕次之翫;而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 自此以後,每夕皆然。 三橋等處,客邸最盛,舞者往來最多。 每夕樓燈初上,則簫鼓已紛然自獻於下,酒邊一笑,所費殊不多。 往往至四鼓乃還。 自此日盛一日。 姜白石有詩云:燈已闌珊月色寒,舞兒往往夜深還。 只應不盡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又云:南陌東城盡舞兒,畫金刺繡滿羅衣。 也知愛惜春遊夜,舞落銀蟾不肯歸。 吴夢窗玉樓春云:(中略)深得其意態也。 梅額:《初學記》:宋武帝女壽陽宫主,人日臥簷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出之花,號爲梅花妝。 金蟬:《後漢書輿服志》注:漢制:侍中,中常侍冠飾,金蟬珥貂。 金取堅剛,蟬居高飲潔,故以爲冠飾。 此詞所云,蓋謂羅之薄如金蟬翼者。 乘肩:姜白石《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詞云: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 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花滿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來悲。 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婆娑:《詩經》:子仲之子,娑婆其下。 注:婆娑,舞貌。 點絳脣試鐙夜初晴捲盡愁雲,素娥臨夜新梳洗。 暗塵不起,酥潤凌波地。 輦路重來,彷彿鐙事事。 情如水。 小樓熏被,春夢笙歌裏。 【箋】試鐙:《武林舊事》:禁中自去歲九月賞菊燈之後,迤邐試燈,謂之預賞;一入新正,日盛一日。 又云: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蟬貂袖項帕,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輦路:天子必經之路也。 宋史:御馬往來,輦路坦夷。 【評】譚復堂云:起稍平,换頭見拗怒,情如水三句,足當咳唾珠玉四字。 夜游宫竹窗聽雨,坐久,隱几就睡;既覺,見水仙娟娟於鐙影中。 窗外捎谿雨響,映窗裏嚼花鐙冷。 渾似瀟湘繫孤艇;見幽仙,步凌波,月邊影。 香苦欺寒勁,牽夢繞滄濤千頃。 夢覺新愁舊風景;紺雲攲,玉搔斜,酒初醒。 祝英臺近春日客龜谿遊廢園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 鬬草谿根,沙印小蓮步。 自憐兩鬢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雲山深處。 晝閒度。 因甚天也慳春,輕除便成雨? 緑暗長亭,歸夢趁飛絮。 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竚。 【箋】龜谿:《德清縣志》:龜谿、古名孔愉澤,即餘不谿之上流也。 昔孔愉微時,常經谿上,見漁者籠一白龜,買而放之中流;龜左顧數四而没。 (《夢窗詞集小箋》)鬬草:《歲華紀麗》:端午,結廬蓄藥,鬬百草,纏五絲。 荆楚歲時記:五月五日,有鬬百草之戲。 蓮步:《南史》:東昏侯鑿金爲蓮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又除夜立春翦紅情,裁緑意,花信上釵股。 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囀新年鶯語。 舊尊俎。 玉纖曾擘黄甘,柔香繫幽素。 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 可憐千點吴霜,寒消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箋】花信:《演繁露》: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 初而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 按吕氏春秋曰:春之得風,風不信,則其花不成。 乃知花信風者,風應花期,其來有信也。 《書肆説鈴》:花信風自小寒起至穀雨,合八氣,得四個月,每氣管十五日,每五日一候,計八氣分得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風信應之。 黄甘:王定保《摭言》:安定郡王,立春日作五辛盤;以黄柑釀酒,謂之洞庭春色。 蘇軾詩: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黄柑。 玉京谣陳仲文自號藏一,蓋取坡詩中萬人如海一身藏語,爲度夷則商犯無射宫腔,製此贈之。 蝶夢迷清曉,萬里無家,歲晚貂裘敝。 載取琴書,長安閒看桃李。 爛繡錦人海花場,任客燕飄零誰計? 春風裏,香泥九陌,文梁孤壘。 微吟怕有詩聲,翳鏡傭看,但小樓獨倚。 金屋千嬌,從他鴛煖秋被。 蕙帳移烟雨孤山,待對影落梅清泚。 終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箋】陳仲文:《四庫提要》:藏一話腴四卷,宋陳郁撰。 郁字仲文,號藏一,臨川人。 理宗朝,充緝熙殿應制,又充東宫講室,掌書始末,略見其子世崇隨隱漫録中。 (夢窗詞箋)蝶夢:《莊子齊物論》篇: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 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 胡蝶之夢爲周與?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李商隱詩:莊生曉夢迷胡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崔塗詩:胡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 貂裘敝:《戰國策趙策》:蘇秦説李兑,抵掌而談;李兑送蘇子黑貂之裘。 錢起詩:幾敝皇貂裘。 蕙帳: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 江神子李别駕招飲海棠花下翠紗籠袖映紅霏。 冷香飛,洗凝脂。 睡足嬌多,還是夜深宜。 翻怕迴廊花有影,移燭暗,放簾垂。 尊前不按駐雲詞。 料花枝,妒蛾眉。 丁屬東風,莫送片紅飛。 春重錦堂人共醉,和曉月,帶花歸。 又十日荷塘小隱賞桂呈朔翁西風來晚桂開遲。 月宫移,到東籬。 簌簌驚塵,吹下半冰規。 擬唤阿嬌來小隱,金屋底,亂香飛。 重陽還是隔年期。 蝶相知,客情知。 吴水吴烟,愁裏更多詩。 一夜看承應未别,秋好處,雁來時。 【箋】朔翁:《齊東野語》:劉震孫字長卿,號朔齋,嘗爲宛陵令,與吴毅夫唱酬。 按汲古閣本《夢窗丁稿》,有《滿江紅和劉朔齋》詞;朔翁疑即朔齋。 (《夢窗詞集小箋》)阿嬌:《漢武故事》:武帝爲太子時,長公主欲以女配帝;問曰:得阿嬌,好否? 帝曰: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 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愁草瘞花銘。 樓前禄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 依舊賞新晴。 黄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評】譚復堂曰:此是夢窗極經意詞,有五季遺響。 黄蜂二句,是癡語,是深語;結處見温厚。 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户。 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説春事遲暮。 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烟冉冉吴宫樹。 念羈情遊蕩,隨風化爲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繫馬,趁嬌塵輭霧。 遡紅漸、招入仙谿,錦兒偷寄幽素。 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隄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幽蘭漸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 别後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 長波妒盼,遥山羞黛,漁鐙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檝桃根渡。 青樓彷彿,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歎鬢侵半苧。 暗點檢、離痕歡唾。 尚染鮫綃,嚲鳳迷歸,破鸞慵舞。 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沈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筝柱。 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箋】錦兒:晉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 滔被徙流沙,蕙思之,織錦爲回文詩八百餘字以贈滔,宛轉回旋,亂甚淒惋。 (《韻府羣玉》)金縷:杜秋娘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若:《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六橋:《武林舊事》:蘇公堤、元祐中東坡守杭日所築;起南迄北,横截湖面;夾道雜植花柳,中爲六橋九亭。 坡詩云:六橋横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烟空。 第一橋名映波,第二橋名鎖瀾,第三橋名望山,第四橋名壓隄,第五橋名東浦,第六橋名跨虹。 鮫綃:《述異記》:南海出鮫綃,一名龍紗:以爲服,入水不濡。 《北夢瑣言》:張建章爲幽州司馬,曾以府命往渤海,遇水仙遺鮫綃,束之如箸,以紅線纏之;夏天溽暑展之,滿堂凜然。 嚲鳳:待考。 破鸞:《異苑》:罽賓王一鸞、三年不鳴。 夫人曰聞見影則鳴,懸鏡照之,鸞觀影悲鳴,中宵一奮而绝。 怨曲:宋玉《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天香熏衣香珠絡玲瓏,羅囊閒鬬,酥懷煖麝相倚。 百和花鬚,十分風韻,半襲鳳箱重綺。 茜垂四角,慵未揭、流蘇春睡。 熏度紅薇院落,烟消畫屏沈水。 温泉絳綃乍試。 露華侵、透肌蘭泚。 漫省淺谿月夜,暗浮花氣。 荀令如今老矣! 但未減、韓郎舊風味。 遠寄相思,餘薰夢裏。 【箋】熏衣香:《天禄識餘》:瑞香一名錦薰籠,一名錦被堆。 范成大詩:紫紫青青雪錦被,百疊薰籠晚不翻。 珠絡:即瓔珞,綴珠玉等爲之。 蘇軾詩:亭下佳人錦繡衣,滿身瓔珞綴明璣。 羅囊:花小名:瑞香曰麝囊。 《清異録》:廬山僧舍有麝囊花一藂,色正紫,類丁香,號紫風流。 江南後主詔取數十根,植於移風殿,賜號蓬萊紫。 釋惠洪詩:應持燕尾翦,破此麝臍囊。 百和花鬚:《漢武帝内傳》:七月七日,燔百花之香。 杜詩:花鬚柳眼各無賴,紫蝶黄蜂俱有情。 四角:古詩《孔雀東南飛》:紅羅複斗帳,四角垂香囊。 流蘇:決疑要録:流蘇者、緝鳥尾垂之,若旒然! 以其蕊下垂,故曰蘇。 王維詩:翠羽流蘇帳。 荀令:《世説》:劉季和嘗言荀令君至人家,坐處常三日香。 韓郎:《晉書賈充傳》:韓壽美姿貌,充辟月司空掾;充女見之而悦,遂潛修音好,呼壽夕入,家中莫知。 時西域貢奇香,一著人經月不歇;帝惟以賜充,女盜以與壽。 充寮屬聞其芬馥,稱之於充。 自是充意知女與壽通,祕之,遂以女妻壽。 又臘梅蟬葉黏霜,蠅苑綴凍,生香遠帶風峭。 嶺上寒多,谿頭月冷,北枝瘦南枝小。 玉奴有姊,先占立牆陰春早。 初試宫黄澹薄,偷分壽陽纖巧。 銀燭淚深未曉。 酒鍾慳、貯愁多少。 記得短亭歸馬,暮衙蜂鬧。 豆蔻釵梁恨嫋。 但悵望天涯歲華老。 遠信難封。 吴雲雁杳。 【箋】蠟梅:《梅譜》: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 蠟梅凡三種:花小香淡,俗謂之狗蠅;花常半含,名馨口;色深黄如紫檀,花密香穠,名檀香梅,此品最上。 嶺上:《埤雅》:舊説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始華。 玉奴有姊:蘇軾詩:真態生香誰畫得? 玉奴纖手嗅梅花。 《太真外傳》:楊妃小字玉環,有姊三,皆豐碩修整,工于謔浪。 蜂衙:《埤雅》:蜂有兩衙應潮。 陸游詩:小窗出處聽蜂衙。 絳都春仙吕爲李篔房量珠賀情黏舞線。 悵駐馬灞橋,天寒人遠。 旋翦露痕,移得春嬌,栽瓊苑。 流鶯常語烟中怨。 怨三月飛花零亂。 豔陽歸後,紅藏翠掩,小坊幽院。 誰見? 新腔按徹,背鐙暗、共倚篔屏蔥蒨。 繡被夢輕,金屋妝深,沈香换。 梅花重洗春風面。 正谿上參横月轉。 並禽飛上金沙,瑞香霧煖。 【箋】李篔房:《古今詞話》:李彭老字商隱,有篔房詞。 景定建唐志:彭老淳祐中沿江制置司屬官。 (《夢窗詞集小箋》)量珠:《緑珠傳》:緑珠生雙角山下,美而豔。 石崇爲交趾採訪使,以真珠三斛致之。 灞橋:在陝西長安縣。 《水經注》:霸水上有橋,謂之霸橋。 《清一統志》:《雍録》云:隋時更以石爲之。 唐人以送别者多於此,因亦謂之銷魂樹。 瓊苑:《石林燕語》:瓊林苑乾德中置。 太平興國中,復鑿金明池於苑北。 歲以二月開,命士庶縱觀,謂之開池;及上已車駕臨幸畢,即閉。 流鶯三句: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鸎亂飛。 並禽:張先《天仙子》詞: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又余往來清華池館六年,賦詠屢矣。 感昔傷今,益不堪懷,乃復作此解。 春來雁渚。 弄豔冶,又入垂揚如許。 舞困瘦腰,啼濕宫黄,池塘雨。 碧沿蒼蘚雲根路,尚追想、凌波微步。 小樓重上,憑誰爲唱? 舊時金縷。 凝竚。 烟蘿翠竹,欠羅袖、爲倚天寒日暮。 強醉梅邊,招得花奴,來尊俎。 東風須惹春雲住。 □莫把、飛瓊吹去。 便教移取熏籠,夜温繡户。 【箋】雁渚:宋之問《發藤州詩》:泛舟依雁渚,投館聽雞鳴。 瘦腰:《管子》: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白居易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宫黄:王安石詩:漢宫嬌額半塗黄。 周邦彦詞:侵晨淺約宫黄。 羅袖:杜甫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花奴:《楊妃外傳》:汝陽王進,小名花奴,尤善羯鼓。 帝嘗謂侍臣曰:召花奴將羯鼓來,爲我解穢。 飛瓊:《本事詩》:詩人許渾嘗夢登山,有宫室凌雲,人云:此崐崙也。 既入,見數人方飲酒,招之,至暮而罷。 詩云:曉入瑶臺露氣清,坐中唯有許飛瓊。 塵心未斷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他日復夢至其處。 飛瓊曰:子何故顯余姓名於人間? 座上即改爲天風吹下步虚聲,曰:善。 惜黄花慢夷則羽次吴江小泊,夜飲僧窗,惜别邦人。 趙簿攜小妓侑尊,連歌數闋,皆清真詞。 酒盡已四鼓。 賦此詞,餞尹梅津。 送客吴皋。 正試霜夜冷,楓落長橋。 望天不盡,背城漸杳,離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紅衣老,暮愁鎖、殘柳眉梢。 念瘦腰。 沈郎舊日,曾繫蘭橈。 仙人鳳咽瓊簫。 悵斷魂送遠,九辨難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燭,歌雲載恨,飛上銀霄。 素秋不解隨船去,敗紅趁、一葉寒濤。 夢翠翹。 怨鴻料過南譙。 【箋】尹梅津:《绝妙好詞箋》:尹焕字惟曉,山陰人,嘉定十年進士,自畿漕除右司郎官,有梅津集。 瘦腰沈郎:《梁書》:沈約以書陳於徐勉曰: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 瓊簫:王翰《飛燕篇》:朝弄瓊簫下緑雲,夜踏金梯上明月。 九辨: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爲氣也! 蕭瑟兮,草木摇落而變衰。 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翠翹:宋玉《招魂》:砥室翠翹,絓曲瓊些。 注:翠、鳥名;翹、羽也。 言内臥之室,以砥石爲壁,平而滑澤;以翠鳥之羽,雕飾玉鉤,以懸衣物也。 南譙:猶言南樓也。 《却掃編》:颜師古曰: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耳。 樓一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丑奴兒慢黄鍾商,又名叠荷錢雪(麓翁飛翼樓觀)東風未起,花上纖塵無影。 峭雲濕凝酥深隖,乍洗梅清。 釣捲愁絲,冷浮虹氣海空明。 若耶門閉,扁舟去懶,客思鷗輕。 幾度問春,唱紅冶翠,空媚陰晴。 看真色千巖一素,天澹無情。 醒眼重開,玉鉤簾外曉峰青。 相扶輕醉,越王臺上,更最高層。 【箋】麓翁:《癸辛雜識》:史宅之字子仁,號雲麓,彌遠之子也。 按《寧波府志》:史子仁心非叔父彌遠所爲,著昇聞録以寓規諫,避勢遠嫌,退處月湖;甯宗御書碧沚賜之,不云彌遠子。 (《夢窗詞集小箋》)若耶:浙江山陰縣南,有溪曰若耶溪。 《世説新語》:王子猷居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越王臺:《一統志》:勾踐登眺之所,在會稽稷山。 木蘭花慢遊虎丠(陪倉幕游。 時魏益齋已被親擢,陳芬窟,李方庵皆將滿秩。)紫騮嘶凍草,曉雲鎖,岫眉顰。 正蕙雪初消,松腰玉瘦,憔悴真真。 輕藤(原作藜,依鄭文焯手校本改。)漸穿險磴,步荒菭猶認瘞花痕。 千古興亡舊恨,半丠殘日孤雲。 開尊。 重弔吴魂。 嵐翠冷,洗微醺。 問幾曾夜宿,月明起看,劍水星紋。 登臨總成去客,更輭紅先有探芳人。 回首滄波故苑,落梅烟雨黄昏。 【箋】虎丠:《越绝書》:闔閭冢在閭門外,名虎丠。 築二日而白虎居上,故號虎丠。 真真:吴坊:虎丘山有貞娘墓,吴國之佳麗也。 行客才子,多題詩墓上。 貞一作真。 白居易《真孃墓》詩:真孃墓,虎丘道。 不識真孃鏡中面,惟見真孃墓頭草。 《聞奇録》:唐進士趙颜得一軟障,圖一婦人甚麗。 颜曰:如何令生? 某願納爲妻。 工曰:我神畫也。 此亦有名曰真真。 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即必應;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 颜如其言,遂下步,言語飲食如常,終歲生一兒。 友人曰:此妖也,必爲君患。 真真乃泣曰:妾南嶽地仙也。 君今疑妾,妾不可住。 言訖,攜其子却上軟障,嘔出先所飲百家彩灰酒。 覩其障,惟添一孩子,皆是畫焉。 案後一事與虎丘無涉,姑引以備考。 劍水:《吴郡志》:虎丘有試劍石,相傳吴王試劍於此。 聲聲慢陪幕中餞孫無懷於郭希道池亭,閏重九前一日。 (《绝妙好詞》題作閏重九飲郭園)檀欒金碧,婀娜蓬萊,遊雲不蘸芳洲。 露柳霜蓮,十分點綴成秋。 新彎畫眉未穩,似含羞低護牆頭。 愁送遠,駐西臺車馬,共惜臨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長是,驚落秦謳。 膩粉闌干,猶聞凭袖香留。 輸他翠漣拍甃,瞰新妝時浸明眸。 簾半捲,帶黄花人在小樓。 【箋】檀欒:《宣和畫譜》:文同,字與可,守洋州,於篔簹谷,搆亭其上,爲朝夕游處之地;故畫竹愈工。 至於月落亭孤,檀欒颿發之姿,疑風可動,不筍而成,蓋亦進於妙者也。 枚乘《兔園賦》:修竹擅樂,夾水碧鮮。 婀娜蓬萊:婀娜,美貌。 曹植賦: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山海經》:蓬萊山在海中。 注:上有仙人,官室皆以金玉爲之,鳥獸盡白,望之如雲,在勃海中也。 西臺:演繁露:高宗朝,改門下省爲東臺,中書省爲西臺,御史呼南臺。 又唐都長安,於洛陽爲西;而洛陽亦有留臺;故御史長安名西臺,而洛陽爲東臺。 素謳:《列子》:薛談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 薛談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評】張叔夏曰:檀欒八字,恐亦太澀。 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修竹凝妝,垂楊駐馬,憑闌淺畫成圖。 山色誰題? 樓前有雁斜書。 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餘。 自消凝,能幾花前,頓老相如。 傷春不在高樓上,在鐙前欹枕,雨外熏鑪。 怕艤游船,臨流可奈清臞。 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 莫重來,吹盡香緜,淚滿平蕪。 【箋】豐樂樓:汲古閣本注云:節齋新建此樓,夢窗淳祐十一年二月甲子作是詞(按謂《鶯啼序》),大書於壁,望幸焉。 《宋詩紀事》:趙與心字德淵,號節齋,太祖十世孫。 理宗朝,歷官吏部尚書,兼知臨安府,終淮浙發運使,知平江府致仕。 按自號緑:趙與心號節齋。 淳祐九年十一月,與心爲資政殿學士,提領國用浙西安撫使,見宋史理宗紀。 (《夢窗詞集小箋》)【評】麥孺博曰:穠麗極矣,仍自清空。 如此筆詞,安能以七寶樓臺誚之。 又落梅宫粉雕痕,仙雲墮影,無人野水荒灣。 古石埋香,金沙鎖骨連環。 南樓不恨吹横笛,恨曉風、千里關山。 半飄零,庭上黄昏,月冷闌干。 壽陽空理愁鸞。 問誰調玉髓,暗補香瘢。 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 離魂難倩招清些,夢縞衣,解佩溪邊。 最愁人,啼鳥晴明,葉底青圓。 【箋】鎖骨:《釋氏通鑑》:馬郎婦具禮成姻,適體中不佳,客未散而婦死;數日,有老僧仗錫來,撥開,見尸已化,惟金鎖子骨在焉。 愁鸞:《異苑》:罽賓王一鸞、三年不鳴。 夫人曰:聞見影則鳴,懸鏡照之,鸞觀影悲鳴,中宵一奮而绝。 玉髓:《拾遺記》:孫和悦鄧夫人,嘗置膝上。 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誤傷夫人頰;命太醫合藥;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減此痕。 即購致百金,能得白獺髓者厚賞之。 縞衣解佩:《詩經》: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神仙傳:江妃二女遊江濱,見鄭交甫,遂解佩與之,交甫受佩,數十步,懷中無佩,女亦不見。 又過種山(即越文種墓)帆落迴潮,人歸故國,山椒感慨重遊。 弓折霜寒,機心已墮沙鷗。 鐙前寶劍清風斷,正五潮,兩笠扁舟。 最無情,巖上閒花,腥染春愁。 當時白石蒼松路,解勒回玉輩,霧掩山羞。 木客歌闌,青春一夢荒丠。 年年古苑西風到,雁怨啼,緑水洪秋。 莫登臨、幾樹殘烟,西北高樓。 【箋】文種:《吴越春秋》:大夫種,姓文名種,字子禽。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子何不去? 種見書,稱病不朝。 人或讒種且作亂。 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吴七術,寡人其三而敗吴,其四在子,子爲我從先王試之。 種遂自殺。 五湖舟:《國語》:勾踐滅吴,及至五湖,范蠡辭於王曰:君王勉之! 臣不復入國矣。 遂乘輕舟,以入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玉輩:疑即指勾踐。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吴王愁發精兵擊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 木客:《越绝書》:木客大冢者,勾踐父兄常冢也。 初徙瑯琊,使樓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爲桴,故曰木客。 去縣十五里。 一曰勾踐伐善材獻于吴,故曰木客。 倦尋芳林鍾羽花翁遇舊歡吴門老妓李憐,邀分韻同賦此詞。 墜缾恨井,分鏡迷樓,空閉孤燕。 寄别崔徽,清瘦畫圖春面。 不約舟移楊柳繫,有緣人映桃花見。 敍分攜,悔香瘢漫爇,緑鬟輕翦。 聽細語、琵琶寫怨。 客鬢蒼華,衫袖濕編。 漸老芙蓉,猶自帶霜宜看。 一縷情深朱户掩,兩痕愁起青山遠。 被西風、又驚吹夢雲分散。 【箋】墜缾:白居易《新樂府》:井底引銀缾,銀缾欲上絲繩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拆。 缾沈簪折知奈何? 似妾今朝與君别! 分鏡:公孫乘《月賦》:隱員巖而似鉤,蔽修堞而分鏡。 《古今詩話》: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尚叔寶妹樂昌公主。 陳政哀,謂妻曰:國破,必入權豪家;倘情緣未斷,尚冀相見! 乃破一照,人分其半,約他日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 及陳亡,妻爲楊越公得之。 德言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 有蒼賣頭半照者,德言出半照之合。 仍題詩云: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 無復姮娥影,空留明月輝。 公主得詩,悲泣不食。 素因詰之,以實對,于是召德言至,還其妻,後歸江南辭老云。 崔徽: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宋援注:崔徽,河中倡。 裴敬中以興元幕使河中,與徽相從者累月。 敬中使還,徽不能從,情懷怨抑。 後數月,東川幕白知退將自河中歸,徽乃託人寫真,因捧書請知退曰:爲妾謂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爲卿死矣! 元稹爲作崔徽歌。 畫圖春風:杜甫詩: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桃花面:注見前《渡江雲三犯》。 芙蓉:庾信詩:訝許能含笑,芙蓉宜熟看。 三姝媚夷則商吹筮池上道。 爲王孫門來,旋生芳草。 水石清寒,過半春猶自,燕沈鶯悄。 樨柳闌干,晴蕩漾、禁烟殘照。 往事依然,争忍重聽,怨紅淒調。 曲榭方亭初掃。 印蘚迹雙鴛,記穿林窈。 頓隔年華,似夢回花上,露晞平曉。 恨逐孤鴻,客又去,清明還到。 便鞚牆頭歸騎,青梅已老。 【評】陳洵曰:池上道,湖上舊居,吹笙,仙侣,王孫重來,客遊初歸,則别非一日矣。 旋生芳草倒鉤。 燕沈鶯悄,杳無消息,禁煙殘照,時節關心,兩層聯下,爲往事二字逼取神理。 怨紅淒調,再跌進一步作歇,態濃意遠,顧盼含愁。 曲榭方亭即西園之林亭,雙鴛即惆悵不到之雙鴛,彼猶有望,此但記憶。 記字倒鈎,頓隔年華起步,似夢回花上,露晞平曉復留步,真有迴眸一笑之態。 客即孤鴻,尤須與送客放客之客字參看,言在此而意彼也。 又字還字最幻,蓋其人之去,已兩清明矣。 所謂頓隔年華,青梅已老,比怨紅淒調,其情益悲,却是眼前景物。 往事、年華,是一篇之眼。 (《海綃翁説詞》)又過都城舊居有感湖山經醉慣。 漬春衫,啼痕酒痕無限。 又客長安,歎斷襟零袂,涴塵誰浣。 紫曲門荒,沿敗井、風摇青蔓。 對語東鄰,猶是曾巢,謝堂雙燕。 春夢人間須斷! 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 繡屋秦筝,傍海棠偏愛、夜深開宴。 舞歇歌沈,花未減、紅颜先變。 竚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 【箋】紫曲:蕭子範表:五星懸曜,差池紫宫之曲;百官根本,聯曹建禮之内。 謝堂雙燕:劉禹錫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春夢:《侯鯖録》:東坡老人在昌化,嘗負大瓢行歌田野間。 饁婦年七十,云:内翰昔日富貴,一場香夢。 坡然之。 里人呼此媪爲春夢婆。 春筝:古詩:秦筝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花心動郭清華新軒入眼青紅,小玲瓏、飛檐度雲微濕。 繡檻展春,金屋寬花,誰管采蔆波狹。 翠深知是深多少? 都不放、夕陽紅入。 待裝綴、新漪漲翠,小圜荷葉。 此去春風滿篋。 應時鎖蛛絲,淺虚塵榻。 夜雨試鐙,晴(原作暗)雪吹梅,趁取玳簪重盍。 捲簾不解招新燕,春須笑、酒慳歌澀。 半窗掩,日長困生翠睫。 【箋】采蔆:《古今樂録》:梁天監十一年冬,武帝改西曲,製江南弄七曲,五日采蔆曲。 武帝《采蔆曲》:金翠摇首紅颜興,挂櫂容與歌采蔆。 盍簪:《易》: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注:盍,合也。 簪,疾也。 疏:若能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則衆陰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杜甫守歲詩: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遊)渺空姻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 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宫城。 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 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宫裏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 問蒼天無語,華髮奈山青。 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雲平。 【箋】靈巖:《吴郡志》:靈巖山即古石鼓山,在吴縣西三十里。 上有吴館娃宫、琴臺、響屧廊。 山前十里,有采香徑,斜横如臥箭云。 (《夢窗詞集小箋》)名娃金屋:《吴郡志》:靈巖山在平江府城西,吴王别苑在焉,有館娃宫。 《述異記》:吴王於宫中作海靈館、館娃閣,銅溝玉檻。 酸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宫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響廊:《吴郡志》:響屧廊、相傳吴王建廊而虚其下,今西施與宫人步屧繞之則響。 今靈岩寺圓照塔前小斜廊,即其址。 宫裏吴王:李白《烏棲曲》:姑蘇台上烏棲時,吴王宫裏醉西施。 【補箋】靈巖:《吴郡圖經續記》:研石山在吴縣西二十一里。 越绝書云:吴人於研石山置館娃宫。 山頂有三池,曰月池,曰研池,曰玩花池,蓋吴時所鑿也。 山上舊傳有琴臺;又有響屧廊,或曰鳴屐廊,廊以梗枬籍地,西子行則有聲,故名。 嘗登靈巖之巔,俯瞰具區,煙濤浩渺,一目千里,而碧巖翠塢,點綴於滄波之間,誠绝景也。 或云晉陸玩捨宅爲寺,即靈巖寺也。 (《绝妙好詞箋》)又步晴霞倒影,洗閒愁、深杯灩風漪。 望越來清淺,吴歈杳靄,江雁初飛。 輦路凌空九險,粉冷濯妝池。 歌舞烟霄頂,樂景沈暉。 别是青紅闌檻,對女牆山色、碧澹宫眉。 問當時遊鹿,應笑古臺非。 有誰招扁舟漁隱? 但寄情西子卻題詩。 閒風月,暗消磨盡,浪打鷗磯。 【箋】姑蘇臺:《吴郡志》:姑蘇臺在吴縣西南三十里,横山西北麓,姑蘇山上。 (《夢窗詞集小箋》)越來:《吴郡圖經續記》:越來溪自太湖過横山,至於郡城之西。 蓋越王由此水至於吴,故得此名。 九險:孔德紹《送蔡君卻入蜀》詩:靈關九折險,蜀道二星遥。 遊鹿:姜夔《除夜自石湖歸苕溪》詩:美人臺上昔歡娱,今日空臺望五湖。 殘雪未融青草死,苦無糜鹿過姑蘇。 濯妝池:《述異記》:吴故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處,呼爲脂粉塘。 吴王宫人濯妝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新雁過妝樓夾鍾羽夢醒芙蓉。 風檐近,渾疑佩玉丁東。 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蹤。 宋玉秋花相比瘦,賦情更苦似秋濃。 小黄昏、紺雲暮合,不見征鴻。 宜城當時放客,認燕泥舊迹,返照樓空。 夜闌心事,鐙外敗壁寒(校改作哀)蛩。 江寒夜楓怨落,怕流作題情腸斷紅。 行雲遠,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 【箋】宣城:本楚鄢地。 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引蠻水灌鄢,拔之。 置鄢縣。 漢改宜城。 夜合花黄鍾商自鶴江入京,泊葑門,有盛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 當時夜泊,温柔便入深鄉。 詞韻窄,酒杯長。 翦蠟花、壺箭催忙。 共追遊處,凌波翠陌,連棹横塘。 十年一夢淒涼! 似西湖燕去,吴館巢荒。 重來萬感,依前唤酒銀罌(朱云:庚陽古同用)。 谿雨急,岸花狂。 趁殘鴉、飛過蒼茫。 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 【箋】葑門:《吴郡志》:葑門,續圖經曰:當作封門,取封禺之山以爲名。 今但曰葑門,俗或訛呼宫門。 又《續圖經》謂封門取封禺山以爲名,亦未有據。 按《史記正義吴世家吴東門解》云:闔閭城無東門。 越伐吴,乃開渠,自羅城東,開門入吴,至今猶名示浦,門曰鱄鮒。 又《伍子胥傳吴東門解》亦云:東門鱄門,謂鲋門也。 今名葑門,葑鲋音相近云。 (《夢窗詞集小箋》)温柔鄉:《飛燕外傳》:後進合德;帝大悦,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爲温柔鄉;曰:吾老是鄉矣! 不能效武皇帝求白雲鄉也。 蠟花:李商隱詩:蠟花長替淚,筝柱鎮移心。 《周禮》挈壺氏懸壺以序聚 疏: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焉。 太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 邢獻《武寺銘》:曉夜自分,不勞雞鶴之助;六時靡惑,非待壺箭之功。 横塘:《吴郡志雜志》:賀方回有小築,在盤門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來,作《青玉案》詞。 发布时间:2025-07-03 17:02: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