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诗境浅说乙编 内容: 五言摘句天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韦承庆)诗写江天之景。 上句言在江干空阔处,临江丛树,远望仅一线绿痕,如浮天际,几等于无。 与天边树若荠句相似。 盖稍远则如荠,极远则如无树矣。 下句言水皆顺流入海,惟海潮涨时,上游之水,为潮所敌,故凝然似不流也。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 (宋之问)上句言野田得应时之好雨,多少适匀,恰合润意,且以含字状润泽之久留,与麦天晨气润皆善用润字。 下句言夏令则山气腾发,重叠出云,故夏云多奇峰。 用一杂字,见云山错峙,状夏云之多。 余尝于六月登太行南天门,望天表白云,与群岫参差竞出,叹此句之工也。 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张说)张燕公贬岳州,道遇高六,班荆话旧。 此二句言高之推食解衣,深情若是。 迨燕公还朝,高已谢世。 其末句云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令人增马策州门之感。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张九龄)诗咏庐山瀑布,以健笔写奇景,有声有色,如在云屏九叠之前,与太白之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同极工妙。 张在日中观瀑,故言日光与水气相射发,五色宣明,如长虹之悬空际。 李诗在月下观之,故言皓月与银练之光,浑成一白,荡入空明。 二诗皆用风字,张诗状瀑声之壮,虽当晴霁,若风雨破空而来;李诗状瀑势之劲,虽浩浩长风,仍凌虚直泻。 诵此二诗,知一条界破青山色七字,未足尽瀑布之奇也。 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 (章八元)江行习见之景,一经道出,加以烹炼,便成佳句,所谓云山经用始鲜明也。 大雪封山,至晴霁而山脊渐露。 若在雪初止时,则如东坡诗: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未露山脊,仅见山尖。 次句谓江水涨落不定,浅沙侵啮,时有浪痕,故以交字状之。 近人诗:可奈离愁似溪水,旧痕才退又新痕。 惟新痕与旧痕重叠,故浪痕交错也。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此右丞咏终南山而作,真能写出名山胜概。 余曾游秦晋楚蜀,每见名山乔岳,长被云封,偶于云隙见青峰,俄顷已漫漫一白。 尝在汾河望霍泰,在华阴望西岳,但见浓青霭霭,迥异凡山。 及逼近山樊,则万仞削立,青霭全消。 右丞诗合字无字,洵善状名山。 若吴越山川清远,不易睹云霭之奇也。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律诗中之联语,用流水句者甚多。 此诗非特句法活泼,且事本相因。 惟盛雨竟夕,故山泉百道争飞。 凡泉流多傍山麓,此言树杪,见雨之盛山之高也。 与刘昚虚之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句,皆一事融合而分二句,妙语天成,流水句法之正则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上句言草枯则狐兔难藏,故鹰眼俯瞰,霍如掣电。 用一疾字,有拿云下攫之势。 下句言雪消纵辔,所向无前。 与风入四蹄轻句,皆用轻字以状马之神骏。 他若花落马蹄香句,同咏马蹄,一写射猎之英风,一写春游之逸趣也。 此诗首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用反装法,便突兀有势。 结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句法亦如猎者之反射,尚有余劲也。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孟浩然)夏日每晴雨同时,诗人所常咏。 此诗上句与杜审言之日气含残雨造句皆工。 孟诗用连字足字,因盛雨已过,仅余雨足,故残雨斜阳,在长空连合。 杜诗用气字含字,言日气犹含雨气,尚未放晴。 皆善写晴雨同时之态。 下句承上雨过而言,与树摇余滴乱斜阳句同意,但此乃实写,孟诗虚写耳。 襄阳有道中诗云: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写晚晴风景如画。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常建)诗为泊舟盱眙而作。 深夜潮来,盈盈拍岸,惟舟中人先觉。 与卢纶之舟人夜语觉潮生句,皆敧枕水窗之情况。 次句言天寒则蒙霭全消,况城外野望空明,看月似去城更近,与孟浩然之江清月近人句相似。 曰天寒,曰江清,皆以地气肃降,故月色近人。 秋月明逾春月,即此故也。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岑参)此嘉州初授官之作。 沉沉僚底,慰情胜无,失意文人,齐声一叹。 嘉州有《送杨瑗尉南海》云: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毛义孝思,较为贫而仕,尤为慨切。 与王禹偁诗亲老不择禄同意,殆有合于小雅怨悱之旨乎?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岑参)登高之作,须写其大者远者。 此诗秦岭渭川,皆归一览。 余尝登凤岭吴涪王祠,秦地诸山,若拱揖于阑前。 登万寿阁,望西北渭河如带,明灭于林阴野色间,知此诗低字小字之能尽其胜概也。 唐诗远眺之作甚多,如杜审言之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与岑诗意境同而句法不同。 王维之窗中三楚尽,林外九江平,稍嫌夸泛,以三楚不能尽见也。 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 (岑参)嘉州诗笔壮健,此诗独闲雅多姿。 南方多竹处,日暮则栖雀争枝,千群喧噪。 诗用喧字,较竹喧归浣女之喧声,更为真切。 凡诗中用露字,如点点露数岫松际露微月寒塘露酒旗之类,皆有韵致。 岑之花缺句,尤为秀俊,以之入画,绝好之惠崇江南春也。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储光羲[12])诗写田舍风景,其前二句云: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迤逦至山村深处,乃闻水碓声。 用喧字满字,较岑参之山碓水能舂,烹炼为工。 余行栈道,见村民多跨溪架屋,借水力转轮,以舂米麦,白雪翻飞,晴雷互答,为溪山增趣。 下句言采桑,忆舟行江浙间,桑畦弥望,当朝阳初上,露气未干,儿女青红,登梯采叶,时闻剪刀声出烟霭间,储诗雅能状之。 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 (崔曙)此诗不事藻饰,寄慨遥深,诗品中之超于象外者。 上句有逝者如斯之感,下句与白云千载空悠悠同其遐想。 少陵之玉垒浮云变古今,不相袭而意境同之。 李玉溪诗岁月行如此,江湖坐渺然,与此诗皆能于寥寥十字中,写苍茫独立之思。 莫将和氏泪,滴着老莱衣。 (殷遥)诗以言性情,此等诗最能动人天性。 殷诗起句云:君此卜行日,高堂应梦归。 意谓君虽下第而归,堂上方倚闾啮指,决不以归人失意,减其慈爱。 勿效和氏之抱玉而泣,以伤亲心,失舞彩娱亲之意。 是真能赠人以言者。 余曾五次下第,游子远归,重堂抚慰有加,下喜极沾巾之泪。 垂老诵此诗,与《蓼莪》同感也。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张谓)此为送友之作。 山程水驿,行客之常,入能者之手,便托想空灵,语有隽味,可为学诗者前导。 上言江船所至,月影长随,水程所经也。 下句言杂花盈路,借马足而生香,山程所经也。 结句云: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则山花江月,皆在送行者想象之中。 其交谊深挚如是。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祖咏)此类写景句,佳处在炼字。 林中可藏雨,而初过之雨,余湿尚留,则藏之可久。 风力可退潮,而欲归之潮,涨势已衰,则退之尤易。 非仅藏退二字之确,且言之有故,作写景诗之炳烛也。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李白)此太白《塞下曲》中句也。 弓形如月,剑气如霜,恰好霜月与弓剑合写,以随字拂字连合之。 曰边月,曰胡霜,见弓剑为出塞所用,可谓面面俱到。 李塞下诸篇,其起结皆迥绝恒蹊[13],如前半首[14]云: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劲气直达,有黄河入海之势。 其结句[15]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见贵戚专功,行间夺气。 与《宫中行乐词》之结句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言宫闱纵乐,国步将危,皆慨乎其言也。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李白)诗有讲气格而不在琢句者。 此太白《口号赠征君鸿,此公时被征》之起句也,其次联云: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四句纯以气行,与青山横北郭诗,格调相同。 四句皆作对语,而不碍其浩瀚之气。 若五月天山雪及牛渚西江夜二诗,则皆作散行,气盛言宜,无施不可也。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李白)此诗起句云: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乃太白访戴道士不遇诗[16]也。 诗言山桃盛放,春雨初过,流水涓涓,四无人语。 犬乃闻足音而吠,见地之幽丽而静也。 三句谓鹿本畏人,而深林时见鹿踪,空山鹿友,等鱼鸟之忘机。 四句言寺中例打午钟,至溪午而钟声寂寂,道士必云深不知处矣。 摩诘《过香积寺》诗:深山何处钟。 见寺之远也。 此并午钟不闻,见寺之静也。 李诗逸气凌云,此作幽秀类王孟,才大者数枝才笔,能以一手持之。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蜀中之栈道峡江,雄奇甲海内,惟李杜椽笔足以举之。 李诗上句,言拔地高峰,忽当人而立,见山之奇也。 万山环合,处处生云,马前数尺,即不辨径途,见云之近也。 杜陵诗云: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言仰望若峰势已接天空,而更上犹有石色,见山之高也;俯视不见山足,但见云根深插水中,见山之削也。 以雄奇之笔,状雄奇之景,是足凌驾有唐矣。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杜甫)此少陵登兖州城楼而作。 上句以齐鲁之境,东尽于海,岱岳在兖州之南,百里而遥,则望东北浮云,当连海岱。 下句以兖州当齐鲁山脉垂尽处,其南则原田千里,坱圠无垠,故云平野入青徐也。 凡作登临怀古诗者,必山川之脉络形便,了如聚米,乃可著笔。 因杜诗偶忆后贤所作,姑举二联,以告初学。 李沧溟[17]咏太行山云:千盘拔河内,一折走辽东。 盖太行自河内起脉,自南而北而东,历尽燕晋之郊,乃折走出关,而趋辽左也。 顾亭林《济南》诗: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以济水自王屋发源,伏流经历下,故云水窦。 其次句以济南诸山皆南境岱宗余脉,故云山根南去。 比类纪之,告学者勿率尔操觚也。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杜甫)诗有纯用虚写,而精湛卓立,由其义深而词达,故力透纸背也。 此少陵咏胡马诗,上句言所向千群辟易,有日行万里之概,无空阔可以限之。 下句言与人一心,生死不负。 善咏名马,亦可为名将写照也。 此诗三四句云: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一言马态之雄,一言马行之迅。 惟三四句实写而整齐,故五六句虚写而流动,诗律之细也。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杜甫)此少陵《夜宴左氏庄》诗。 时当月落,所闻者暗水溅溅,穿流花径;所见者春星历历,映带草堂。 皆咏庄中夜游之景。 其五六句云: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言检书时久,故烛烧渐短;看剑兴豪,故杯引弥长。 皆咏庄中夜叙之事。 短长对岸,恰合事情。 杜诗雄伟,此作独静细,诗随境异,各有所宜也。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杜甫)少陵秦州诗,佳句甚多。 独举此二联者,因注杜诗诸家,谓鱼龙川、鸟鼠山、无风塞、不夜城皆在秦地,其说诚然,作诗者未必不用此名;但少陵驱使群籍,运典入化,乃少陵特长。 此二联虚实兼到,非专用地名。 特加浅说,以告读杜诗者。 鱼龙二句,谓水落而鱼龙当静夜之时,山空而鸟鼠值深秋之候。 夜与秋字皆实用也。 鱼龙句谓鱼龙遇水涨而嬉游,乃鱼龙之昼;因水落而潜伏,乃鱼龙之夜。 鸟鼠句谓秦州当兵后,山野都荒,等于秋山之空寂。 夜与秋字皆虚用也。 无风句,承上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而来,谓城在万山深处,长日生云,且地临塞北,即无风而云亦飞扬出塞,言塞之近也。 不夜句,谓城踞山头,不夜先能见月。 近水楼台,尚先得月,何况山巅。 言城之高也。 此四句虽皆实有其地,但少陵运以诗意,融化而出之,句复倜傥,非沾沾于地名。 读者以为何如?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杜甫)《秦州杂诗》中,此二句亦意景兼到。 以景言,则承第二句川原欲夜时而来,因欲夜故蝉静鸟归。 以意言,盖谓世方多难,朝士皆噤若寒蝉,己之以寒士抱志而隐,亦犹寒蝉之抱叶而静也。 下句谓干戈未息,孤客天涯,欲归家而不得,犹独鸟欲归山而迟回。 惟其寄慨之深,故接句言万方一概,吾道何之。 若泛言暮景,于吾道万方何涉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应时好雨,不在倾注而在透润。 《诗》所谓益之以霡霂也。 他若春雨如膏,小雨如酥,皆言好雨之润细。 此诗上句言雨之将至,则随风潜入。 既降,则润物无声。 可谓体物入微。 若玉溪咏细雨之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笔力稍弱。 柳宗元咏梅雨之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伤迁谪而念君恩,别有寓意也。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杜甫)此与摩诘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相似。 王诗得纯任自然之乐,杜诗悟物我两忘之境,皆一片化机。 上句谓逝水如斯,逐今古年光而去,尘世万缘,皆被此声消尽。 对此则区区争竞之心,从何着起? 下句谓片云荡漾天空,引我心至寥廓无垠之表,云与我皆如如不动,若有意,若无意,可默喻而难宣,姑以迟字状之。 摩诘诗: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李颀诗: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意皆相似。 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杜甫)此二语虽属琐事,而仁民爱物之心,蔼然言外。 其《吾宗》诗云: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似平淡,而一为修身之本,一为治国之本。 布衣契稷,不仅以诗史称也。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杜甫)孙莘老谓此二句点染禹事,说固有征。 但少陵因禹庙所见,适与古合,遂运化入诗,乃其能事。 若未栽橘柚,未绘龙蛇,决不因用禹事,而虚构此景,与秦州诗鱼龙鸟鼠句相类。 学诗运用古事,当以此为法。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杜甫)虚壁易生云气,不独蜀山。 如黄山多洞穴,故以云海著称;华山多深崖大壑,夏令云起山坳,顷刻弥漫百里。 山僧曾为余言之。 杜诗诚善绘云山也。 下句言江与沙本皆寂静,江为沙阻,两静相遇而动生,遂浩浩荡荡而下。 江走沙上,声所由生。 此二句用虚字走字,遂写景逼真矣。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杜甫)蜀山猱玃多寿,须髯飘拂,出没森林。 杜以古字状之。 余曾见金线猴,毛长尺许,闪闪作金色,知其老不知其年,可谓古矣。 蜀江深险,如夔峡等,垂绳数十丈尚不及底,蛟龙所宅。 行舟者虞心懔栗,江神祠宇,祈祷必虔。 杜以尊字状之,与三四句之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皆注全力于句中虚字,画龙点睛,遂全身鳞甲生动矣。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张巡)此《闻笛》诗也。 上句言兵气满天,风尘莫辨,义易明了。 下句言贼势猖狂,殆天地尚未厌乱,以身许国,安问天心。 义烈之气,诵之声满大宅。 沈归愚评此句,引宋贤语,谓伯夷叔齐,欲与天意违拗。 以夷齐拟睢阳,似有未允。 即以评诗论,亦求深转晦矣。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刘长卿)此文房《经漂母墓》诗也。 以淮阴之英烈,江南有韩信将台,山右有韩侯岭,传声千载,宜也。 漂母一村媪耳,受恩者惟淮阴,而抔土荒原,樵人犹识,同时楚汉英豪,湮灭者不知凡几。 名之传与不传,殆有定数,何事强求。 作者未必亦有此意,然观其楚水前朝句,垓下之歌,钟室之狱,皆归泡影,惟无情楚水,今古悠悠,若寄慨无穷者,则其对漂母孤茔,殆与余有同感耶? 一叶兼萤度,孤云带雁来。 (钱起)写新秋夜景,与白乐天之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相似,诵之如凉生衣袂间。 若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便觉风物骀荡。 于良史之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若有寒意侵人。 学诗者会其微意,则四时佳兴,可随处得好句也。 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皇甫冉)此诗起句云: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 翩然自空而下,秀采动人。 其三句咏渚烟,以水光澄静,兼暮霭迷濛,混成一碧,故目为空翠,而以合字融洽之。 四句咏滩光,以溪滩层节而下,碎石密布滩底,水石互激,无一处平波,故得月皆成细碎之光。 曰空翠,曰碎光,能写出虚处妙景也。 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 (耿)此慨世情凉薄而发,虽阅透人心,而语太说尽,不如戴叔伦客久见人心五字,语极蕴藉。 戴有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句,如空山老衲,深坐白云,阅尽众生扰扰也。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刘方平)月与秋皆诗中习用,此从空际着想,包举众有。 以之取譬,人事万般结果,皆由一心之种因,犹万影皆由一月也。 世之挥霍事功,驰逐声利者,各望其大欲而趋,犹千声各鸣其秋也。 有感偶书,览者勿嗤其附会。 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白居易)以虹喻桥,诗人常用,以橹声喻雁较少。 夜静秋高,云天流响,觉身在秋江也。 厉樊榭诗昏黄庭院橹声来即本此诗。 庭院岂容舟楫? 误听雁啼咿哑,若橹声近在庭中,可为用古而不袭古之法。 常有赠容娘诗[18],结句云: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六朝隽语也。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韩愈)此昌黎《秋字》诗也。 其起句云: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英词浩气,抗手杜陵。 其有用词藻者,如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亦复俊采动人。 诗至元和,体多轻浅。 昌黎矫以健笔,全集中无一弱语,以诗论,亦足起当代之衰也。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刘禹锡)诗以持志,不仅工月露之词。 其上句意谓草草劳人,年光易逝,惟闲居安命,岁月似为加长。 名场利薮,世之耐寂寞者,能有几人? 皆未喻闲之乐也。 下句谓学无止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然遵假年学易之训,天畀余年,正使补从前之荒陋。 文房[19]其耄而好学者耶?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张籍)寻常语脱口而出,句法生峭,与僧皎然移家虽带郭诗,同一寻人不遇。 一则通首不作对语,此则括以十字,各具标格。 此等句,宋人恒有之,如山肴野菽,淡而有味。 学之者须笔有清劲气,非仅白描也。 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 (周贺)客中送客,同出而不同归,诵之惘然。 较司空曙之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尤为入情。 韩魏公论画,贵在逼真,此诗写人人意中所有,可谓逼真矣。 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李商隐)此诗与岑参之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阑皆写山景工细之句。 岑诗言涧之漫浸樵路,以吞字状之;花之斜倚石阑,以醉字状之。 李诗言石梁之水,高若建瓴,挟月光而直泻;仰望樵路,细如一线,上欲侵云。 其着力全在字眼,不仅作山景诗宜取法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飞卿此诗,流传万口,本无庸摘录。 但为初学告,则此二句,乃晓行绝妙之词。 句中不着一虚字,而旅行之辛苦,客思之苍凉,自在言外。 读者须知其诗味也。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马戴)此其《落日怅望》之起句也。 其三四云:念我何曾滞,辞家久未还。 笔势超拔,在晚唐诗中,可称杰出。 诗有作意,而能以气运之,律诗之枕中秘也。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 (马戴)起笔得势,诗意与句法俱佳。 忆近人咏古松云:山僧指树为余说,树老根深有岁年。 亲见野鸦衔子入,养成槐树又参天。 与马诗用意略同,诗亦流转自然,因附录之,见意同诗异,各有其思路也。 㔉[20]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于武陵)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于诗寄慨深矣。 寒松与翠楼,格不相入。 卖松者但为己谋,不为松谅,作者故赠诗警之。 松本寒柯,勿羡翠楼之豪侈,而易地托根;翠楼中人,宜谅其山野之性,勿强入朱门,以辱岁寒之操。 意有枨触,偶书数语,亦以告作诗者,欲有寄托,宜师其婉而多讽也。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周朴)此太朴《董岭水》之次联也。 语因迥不犹人,而过于生拗,究非正轨。 周自爱此二句,其实此诗首联云: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格高而句新,较禹力句为佳。 有文士骑驴过其侧,知周爱此句,特朗吟曰:河声流向东。 周直追数里,告以河流向西,非向东也。 闻者笑之。 此与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吟至三年而始成。 唐人之嗜诗成癖如是。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李咸用)诵此诗想见挚友过从之乐。 李又有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句,则言其思友之深。 郑谷之《久不得张乔消息》云: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 烽火长途,怀人更切。 刘绮庄之故人从此去,远望不胜愁句,淡淡着笔,而离情无际。 循讽诸篇,知朋友之交,本为彝伦所重。 若征逐趋走者,虽百辈亦等于无。 高适赠友诗[21]所谓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只可谓之相识,不得谓之友也。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杜荀鹤)户藏烟浦,家具画船,江南之擅胜也。 诗言其烟户之盛,桥港之多。 余生长吴趋,诵之如身在鹂坊鹤市间。 忆近人句云:屐齿声喧沽酒市,波光红映过桥灯。 写江乡景物如绘。 作旅行诗者,能掩卷若身临其地,便是佳诗。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杜荀鹤)诗为作牧令者下顶门一针,较岑参之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尤为简该[22]。 官箴而兼友道,不仅赠行诗也。 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 (王贞白)此《题严陵钓台》之起句也,虽系平写,而下联云: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笔力遒健,且写出子陵身份,可谓此题杰作。 觉子陵有钓台,光武无寸土句,犹着议论也。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崔道融)咏梅诗夥矣,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绝唱。 此诗不着色相,而上句写梅之香韵,次句写梅之品格,足高压百花矣。 齐己之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虽意境稍狭,而微吟淡写,雅称癯仙,他卉不能移易,亦称高咏。 原句昨夜数枝开,郑谷改为一字,称为一字师。 学者解一字之胜于数字,可与言诗矣。 昔年家塾课童稚学诗,先作五字对以开其思路。 盖五律之起结,固与中联并重,而中联用对仗,须炼字运典,尤为学诗之初步。 余作甲编,仅就通行三百首中五律释之。 而唐人诗如陟昆冈,无非美玉,乃取五言名句摘录数十联,其起结句之可师法者亦附录之,以告生徒。 若欲深造博览,则各家专集具在,可择所喜者而从也。 阶青识。 发布时间:2025-07-04 13:22:1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