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诗境浅说丁编 内容: 七言摘句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沈佺期)此乃《兴庆池侍宴应制》之句。 上句状城阙之高,下句言登临所见。 山川形势,如列镜中。 同时侍宴者,有苏颋诗云: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 用意与沈诗同,皆气象宏阔。 宫室画图句,尤能总写俯窥之胜也。 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李颀)此题璿公山池诗。 上句言色相之静如片石,无变相也;下句言色相之动若孤云,无滞相也,即诸相具足之旨。 下句以清池喻禅心之澄澈,以皓月喻禅心之空明。 清池与皓月相映,则上下皆一片灵光。 即就寺中之水石,以佛理证之,非泛作禅语也。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杜甫)此《城西陂泛舟(即渼陂)》也。 上句言画舸移春,纤波不动,正清歌按拍之时,游鱼吹浪,映扇影而微摇。 下句言花因燕蹴而飞,适堕舞筵之前。 花影衣香,荡成春色。 以少陵之雄才,此二句写舟中歌舞,独工雅无伦。 且清歌傍水,妙舞当花,乃宴集恒有之事,以鱼吹燕蹴写之,遂见生动。 此琢句之法也。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杜甫)上句言炉烟初上,乃帝驾将至之时。 下句扇影徐还,乃退朝之时。 《秋兴》诗中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乃临朝之时。 炉香扇影,想见当日朝仪。 唐人早朝诗多言风景,此乃九重临御,仰瞻云日,故以庄丽之笔写之。 少陵已身在江湖,眷怀君国,有魏阙之思也。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此少陵乱后思乡之作。 清宵本宜偃息,因思家步月,而久立移时。 白日非宜倚枕,因忆弟看云,乃无聊就寝。 乡心缭乱,不觉昏昼之失序矣。 且仅言步月看云,而思家忆弟之深情,自在言外也。 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随返照来。 (杜甫)此少陵赠江头野老诗也。 渔人以江流涌荡,网罟难施,得江畔潭水静处,乃众网争下。 其首句云: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可见渔人所集,在野老门前,江岸回曲处也。 下句言估船向晚,觅江湾寄泊。 夕照亭亭而下,估帆亦缓缓而来,皆野老柴门所见,用集字随字,切合其景也。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杜甫)此纪天宝年事。 上句言明皇自花萼楼至夹城,为龙武军所驻之地,故言御气常通。 所谓白日雷霆夹城仗也。 下句以渔阳兵起,遂罢芙蓉园之游幸,故言侵入边愁。 此二句乃追忆当日盛衰之事也。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杜甫)此为少陵得意之笔,故取句中返照二字为诗题。 其首句言楚王宫北,白帝城西,知此诗作于夔府峡畔。 峡中两岸峭壁,多作赤色,倒影入江,夕阳照之,势如翻动。 峡中无平地,三五村落,高踞山腰,云起则山村顿失。 此二句之景,惟峡江见之。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此小寒食舟中所作。 上句谓蜀江迅急,舟行值春水涨时,有千里江陵之势,若乘云而在天上。 下句言年老目昏,看花不辨,固自伤其老态,亦感变乱之靡常,如雾里看花,莫明其真象。 因后半首有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句,言己之不如鸥蝶,得来往自如,故知雾中看花,亦有言外意也。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 (李白)此为登金陵凤凰台而作。 慨吴宫之秀压江山,而消沉花草;晋代之史传人物,而寂寞衣冠。 在十四字中,举千年之江左兴亡,付凭阑一叹,与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句调极相似,但怀古之地不同耳。 余曾在秦中,见关公庙铁竿上联语云:吴宫花草埋幽径,魏国山河半夕阳。 集句殊工,且以之题关庙,见吴魏已亡,而庙食依然千古,胜于过钓台诗[40]之光武无寸土句,转觉说尽也。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 (卢纶)此夜宿丰德寺而作。 上句言山头孤寺,万籁沉沉,晓风残月之时,惟闻僧语。 下句言俯视下方,偶于林隙见早行之客。 此言山巅寺院之高也。 苏颋诗: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乃言长安城阙之高。 元稹诗: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乃言越中州宅之高。 同一登临之作,所在之地不同,各写其见闻也。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钱起)诗写山中幽绝之致,句殊隽永。 以之喻禅理,则幽溪苍苔,喻人心之本静,因鹿行而静中有动,鹿过而苔仍静,还其本心也。 下句言鸟栖深树,悠然若无知,虽树里白云来去,而鸟仍不知。 喻世事万变,而此心不动,言心之定也。 有定而后能静,禅理而亦儒理。 若郎士元之月在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缘空,语意显露,不若钱诗之写景既工,且有余味可寻也。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钱起)诗为赠阙下裴舍人而作。 上句谓长乐宫中之钟声,传递至花外而尽。 言宫禁深严,钟声非外人所得闻,惟舍人在阙下闻之。 下句言柳以在龙池之畔,故得雨露为多。 喻裴为近臣,故承恩独厚。 因后半首有阳和不散穷途恨及献赋十年犹未遇句,故知长乐龙池句,羡舍人之身依禁近,而伤己之以白发相对华簪,非泛言宫中花柳之景也。 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照中。 (韩翃)草色蝉声,乃寻常之语,以秋山落照写之,便为佳句,且有旅行光景。 与早朝诗之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诵之便觉有晓行光景,耐人吟讽。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张志和)烟波钓徒作此诗赠渔父,潇洒出尘,颇似宋贤集中佳句。 渔父居此胜地,东坡所谓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也。 诗中秋字入字翠字等,其平仄不用谐声,弥觉清峭。 律诗用拗韵,与诗之神致有关。 此类是也。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 (陶岘)岘为渊明后人,自制一舟,号水仙。 此诗咏夕阳枫叶,秋水芦花,本江湖之妙景;更以寒鸦翻动,白鹭孤明,以写其生趣,绝好之秋江图画。 夕阳因鸦翻而飐动,秋水映鹭羽而愈明。 用动字明字殊佳。 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 (武元衡)此赠张谏议诗也。 鹓鸿不殊凡鸟,因风云得路,而翔翥争先。 松柏不殊凡卉,因冰雪凌寒,而凋零独后。 盼张谏议之功名奋起,与节操贞坚,规颂兼至也。 推阐其议,则得路争先者,乃日中则昃,操刀必割,务争天下之先,黄帝之学也。 凌寒后凋者,知白守黑,流阳处阴,默居天下之后,老子之学也。 武诗无此意,偶有触悟,附记之以质后之览者。 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 (韩愈)裴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宾客。 昌黎和之,虽仅言其官爵尊崇,而隐然负天下之重。 李郢上晋公诗云: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 词采工丽,格调恢雄。 耿诗云: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 言其久历戎行,句殊新颖。 晋公勋望冠时,赠诗颇不易作。 此三诗皆台阁体中能手也。 银烛未消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韩愈)昌黎于酒中上李相公诗也。 银蜡摇辉,传杯达晓,红裙劝醉,合座生春。 以公之风裁岳岳,而此诗独妩媚,与广平梅花,欧阳江柳,忠简梨涡,皆名卿之韵事。 唐代之习尚如是,少陵亦曾预金钱御宴,沉醉于佳人锦瑟旁也。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柳宗元)柳州谪官以后之诗,多纪岭南殊俗。 此联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句,纪其风物之异也。 寄友诗[41]云: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纪山川之异也。 峒岷诗[42]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纪俗尚之异也。 就见闻所及,语意既新,复工对仗,非亲历者不能道之。 梁氏夫妻为寄客,陆家兄弟是州民。 (刘禹锡)梦得赴苏州,适白乐天领郡,乃赠此诗。 以梁陆皆吴人,借以自况。 既切其地,兼切己事,与张籍寄乐天诗登第早年同座主,题诗今日是州人用意相似。 刘诗尤擅胜场,因引用昔人事入诗,以适合为贵也。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白居易)此白傅寄题仙游寺之诗。 暖酒题诗,韵事也。 暖酒而在林翠之中,题诗而在岩石之上,逸趣也。 更以红叶绿苔装点之,雅事与丽句兼矣。 虽落叶作薪,未足以暖酒,苔石乍扫,未宜于题诗,但词人托兴,不可质实求之。 宋代王晋卿,曾以此句作画,绢素未损,古雅绝伦,为老友式之所藏,余曾见之。 可见此诗流传之价值矣。 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 (元稹)此以州宅重夸于乐天也。 上句谓山当雨后,则湿云半收,苍翠欲滴,胜于晴霁时之山容显露,所谓雨后山光满郭青也。 下句谓群山入夜,则楼阁隐入微茫,迨灯火齐张,在林霭中见明星点点。 乐天诗云:楼殿参差倚夕阳。 乃言向晚之景。 此言夜景,各极其妙。 凡远观灯火,最得幽静之致。 两三星火是瓜州,与此诗之满山灯火,虽多少不同,皆绝妙夜景,为画境所不到。 此二句之写景,胜于前诗夸州宅之四面常时对屏嶂,一家终日在楼台句也。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此牧之九日齐山登高而作。 上句谓光阴者百岁之过客,三万六千日中,能得几回欢笑。 下句插菊满头,不必实有其事,因难得今日尽欢,极写其清狂之态耳。 若厉樊榭游仙诗之新赐天花插满头与星辰系满头句,则奇幻之想也。 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李商隐)凡用古事入诗,两事务须匀称,勿以近代事搀之。 此诗夏后、周王,双龙、八骏,皆上古事,且句极工丽。 运用古事者,最宜取法。 诗为咏九成宫而作,宫在山水胜地,玉溪不言其风物,而意在怀古,殆有故君之思也。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李商隐)玉溪近体诗,顿挫沉着,少陵后为一大宗。 诗谓归隐江湖,乃其夙志。 而白发淹留者,将欲整顿乾坤,遂其济时之愿,即扁舟入海,随渔父之烟雾而去耳。 以沉雄之笔,写宏远之怀,陈子昂所谓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也。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李商隐)此玉溪感逝诗也。 仅言帘影簟纹,而伤感之情,溢于言外。 王武子见孙楚悼亡之作,所谓情生于文,文生于情也。 诗人之悼亡者,以元微之七律三首,梅宛陵五律三首,最为真挚。 论诗之风韵,玉溪之句,尤耐微吟。 潘安仁诗望庐思其人,即玉溪上句之意。 潘诗入室想所历,即玉溪下句之意。 诗格异而意同也。 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温庭筠[43])此经李征君故宅而作。 当日莺花庭院,列长筵招客,醉月飞觞,何等兴采。 乃旧地重过,但有一院飞花,五更残月。 故其第七句有风景宛然人自改之叹。 陈迦陵诗:五更残月啼莺换,一片荒城赵水流。 亦咏莺啼残月,乃客途怀古之思也。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温庭筠)此类之句,贵心细而意新,必确合情事,乃为佳句。 且一句中自相呼应,惟雨猛故花尽,恋衾故梦多。 如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石挨苦竹旁抽笋,雨打戎葵卧放花,诗中此类极多,固在描绘细确,尤在用虚字之精炼也。 楸梧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许浑)此金陵怀古诗也。 江东王气,至陈后主而终。 兵合景阳,英雄事去,故诗以玉树歌残,为发端之词。 此二句谓楸梧飒飒,尽消沉将相王侯;禾黍油油,更谁问齐梁晋宋。 涵举一切,不专指一代一事。 此后过金陵者,追忆孙吴六代,屡见篇章。 至明社既屋,若顾亭林之谒太祖陵,吴梅村之过上方桥,感念故君,悲歌慷慨。 嗣后过江名士,题咏甚多。 如钟楼自吼南朝寺,佛塔还燃半夜灯萧寺鼓鼙惊翡翠,蒋山风雪葬芙蓉春风泪洒桃花扇,夜月歌残燕子笺芳草久荒邀笛步,夕阳还上胜棋楼等句,皆指一事而言。 许诗则浑写大意也。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诗为登咸阳城东楼而作。 上句因云起而日沉,为诗心所易到。 下句善状骤雨欲来,风先雨至之景,可谓绝妙好词。 此景非必咸阳始有,许在东楼,偶遇之而入咏耳。 江云带日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 (许浑)前录柳子厚诗,乃纪粤西之山川风俗。 此在广州城西朝台所作,乃纪粤东之时令。 上句谓当秋宜凉,而乍晴便热。 下句谓入夏应热,而一雨便凉。 见寒燠之无常。 此二句极肖粤东天气。 许有题朝台韦氏郊园诗[44]云: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 亦善写海南情状。 郊园诗第三句野门临水稻花香,为时人传诵。 但此景在江乡皆有之,不独粤东耳。 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项斯)此送宫人入道诗也。 上句谓初易道装,未辨诸天佛像,致顶礼多讹。 下句谓已辞殿阙,往日之苕华芳字,不称空门,应别署绿萼飞琼之号。 此题在唐人诗中,项作称为佳构。 近人汪琬诗云:颜因炼液疑重艳,身为持斋转觉轻。 可云妙语双关。 又有句云:此生无复昭阳梦,犹为君王夜祝釐。 蔼然忠爱之音,胜于项诗矣。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薛逢)此长安夜雨诗也。 咏雨者,首推少陵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联。 此诗谓栖树之鸦,因沾翅而欲飞不起;隔窗之鼓,因湿弛而低咽无声。 杜诗专就雨言,薛诗就雨之著物而言,皆极诗心之妙也。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诗写长安秋望所见闻。 上句言晓星明灭之时,见雁行自塞北而来,写秋空之清旷也。 下句赋闻笛。 设言吹笛者,为风鬟雾鬓之人,或言闻笛者,为愁病怀乡之客,皆著迹象。 赵以七字浑然写之,而含思无限,杜紫薇所以称赏不置,称为赵倚楼也。 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 (司空图)此类诗句,难于言情写景之诗。 因须取譬工切,且有意味也。 近人有欲霁山如新染画,重游路比旧温书,与此诗相似。 若林逋之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及巫峡晓峰髽短髻,楚江秋水练长裙,则借风景取譬,较易着想也。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李群玉)诗咏黄陵庙而作。 庙本上古幽渺之事,李以楚江之过客,发思古之幽情,纯以空灵之笔写之,与王渔洋过露筋祠诗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相似。 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若近人之空山黄叶无人径,破庙山神对古松,则仅写古庙荒凉之状,无悠然怀古之思也。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李山甫)此二句以轻活之笔,写眼前之景,全以不着力处见工。 宋人集中,每有此派。 在骈文中,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其意境相似。 此诗因寒食而作。 上句以清明为多雨之际,故时有数点沾衣。 下句言其时春花已放,而未繁盛,故时见数枝逗色。 皆切寒食时令而发。 其次联云:九原珠翠似烟霞。 语不可解。 或因寒食上冢,谓九原之下,视人间珠翠,等烟霞之过眼。 然语意亦不明了。 凡作律诗者,须通体匀称,若此诗之瑜瑕互见,非上选也。 仰瞻青壁开天罅,斗转寒湾避石棱。 (方干)诗在缙云县溪流中所作,极似三峡风景:两岸岩壁,削立而紧束,中开一隙天光,惟亭午始见日影。 水中巨石,以多年激荡,或伏水中,或刺水面,皆锐如剑戟,行舟须迂回避之。 遇弯折处,尤有虞心。 此诗能曲绘险滩之状也。 官满便寻垂钓侣,家贫已用卖琴钱。 (来鹏[45])此送友罢任还乡诗也。 上句谓甫挂朝冠,便寻渔艇,其襟期之淡逸可知。 下句谓家徒壁立,已藉卖琴,其居官之廉洁可知。 晚唐作者,非无清新和雅之音,而少浑厚沉雄之气。 殆时会递嬗所关也。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方干)此诗体物浏亮,造句亦工。 上句谓鹤之飞翔,异于凡鸟。 其在天空,必作势盘旋,翔而后集。 下句谓凡虫鸟之飞鸣,各为一事,惟蝉则枝柯已易,犹带余音。 以之取譬,则以鹤喻仕途择主,须审慎而委身,勿栖枳棘;以蝉喻飘零怨妇,感将衰之颜色,重抱琵琶。 作者有此弦外之音乎? 饮涧鹿喧双派水,上楼僧踏一梯云。 (郑谷)山中僧寺在云气中,固恒有之事。 梯在室内,不易为云所到。 但云深满寺,则梯在云中,亦事所或有。 作诗不能拘执言之。 此七字可称佳句,惜上句不称。 或郑所见者,为交流之水,适有群鹿饮其侧也。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罗隐)此昭谏咏杏花诗也。 杏花之低拂酒卮,或高倚墙头,语本无奇。 作者因酒而引用文君,因墙而引用宋玉,美人词客,与花枝相辉映,遂好句欲仙矣。 昭谏有咏牡丹诗云: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言公子美人,不及宋玉文君,有妍情逸兴。 唐人牡丹诗殊少佳什,罗诗虽咏花者皆可用,而此二句有富贵气,尚与牡丹相称也。 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 (罗隐)此夜泊淮口所作。 上句谓江乡卑湿之地,每多雾露。 凉秋倚棹,觉窗前雾气,漾灯晕而迷濛。 用一侵字,见雾露之深也。 下句谓游鱼避舟楫往来,当昼潜伏,至夜静乃游泳岸边。 用一逼字,见鱼龙之近也。 余昔在湘江,屡逢晓雾,蓬蓬若蒸釜,夙有蒸湘之名。 又尝泊舟越中绕门山深潭之侧,每至夜半,鱼腥上腾。 知昭谏写水窗之景,新而确也。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韩偓)此诗与白乐天之曾犯龙鳞容不死,欲骑鹤背觅长生句,用意及对句之工,均极相似。 皆以汲黯之敢言,学留侯之遁世。 合则留,不合则去,得用行舍藏之义也。 明季有赠遗老诗云:立朝抗疏批鳞手,易世衣冠削发僧。 则以遗直而兼故国之悲矣。 发布时间:2025-07-04 13:29:4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