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俞楼诗记·附刻 内容: 俞楼经始俞樾光绪三年秋九月,曲园叟觞门下诸子于西湖诂经精舍之第一楼。 王子梦薇作《俞楼秋集图》寄曲园叟于吴下,汪子子乔书俞楼二字,将悬之诂经精舍。 王子梦薇以告曲园叟,一止以书,再止以词。 于是徐子花农议建俞楼,以书来告。 四年夏四月,始筑俞楼。 其年晋豫大无,曲园叟移书徐子,请停楼工。 徐子不可。 是岁之秋,退省翁巡江东下,归休乎西湖。 乃拓俞楼而大之,且为筑池。 冬十二月,俞楼成。 五年春二月,退省翁叠石为小山于其庭,徐子又为具小舟于湖。 曲园叟命之曰小浮梅俞。 三月补筑山上小亭,曲园叟自书三十八字悬之俞楼之前楹。 徐子为《俞楼记》,书而悬之壁。 俞楼记徐琪山水非自名也,得人而名。 吾浙左江右湖,为东南胜。 渡江者必访严滩,泛湖者必登孤山。 夫严滩乃富春之片濑,孤山特明圣之一阜。 而人顾往复流连者,非徒以山水之胜。 盖以子陵、君复故也。 吾师曲园先生。 自中州还,杜门却扫,一意以著书自娱。 其高洁不在两贤下。 而羽翼经训,启迪来学,则又似过之。 然子陵有垂钓之台,君复擅巢居之阁。 而先生主讲湖上,课院而外,未谋游息之区,非所以慰山林也。 于是同门诸子,度地于六一泉侧,得地数弓。 面湖枕冈,极幽秀之趣。 其山,即孤山也。 与君复可把臂而语。 登山南望,富春帆影落樽俎间。 而子陵钓矶出没云雾,又如遥相揖让者。 以先生而居此,庶其宜乎! 爰乃披榛剪棘,依山筑垣。 间以修廊短篱,四时花木杂莳其中。 而以楼为之主,轩窗洞开,可受三面之景。 南为小轩,以象湖艇。 北有曲栏登山,山石嶙峋,千态万状,若与门下诸生环而听讲者。 然其上一如平砥,可资觞咏。 昔李敏达建西爽亭,谓孤山西麓有高阜如平台,当即在此。 故仍为小亭,亦以西爽名之。 循石径而下,有满月门可通六一泉。 泉侧旧有亭馆,岁久颓废。 余因葺斯楼,屡经其地,请于阳羡任筱沅方伯,并东坡庵诸胜,俱为新之。 先生著书之暇,与二三子禊饮其间,欧苏之风恍然如遇。 是子陵、君复而外,又一嘉邻矣。 还入此门而南,凿一曲池。 先生于吴下营曲园,名其池曰曲池,此象其意也。 池南有便坐即楼之北。 其西又为斗室,室南北向。 自北扉出,则可遵径以登山。 出其南,则可循廊以达于湖。 少折而东,则楼之前楹。 楹有联云:四围花木多于屋;万卷文章著等身。 纪其实也。 方是楼之未筑也,先生每春秋一来,即课院之第一楼置酒为乐,同人习以为常。 遂呼之为俞楼,并绘《俞楼秋集图》,将榜二字于上。 先生寓书止之,事载《春在堂词集》。 既而俞楼之名,溢于湖上,渔歌樵唱,至以薛庐、彭庵、蒋祠、俞楼为新景之四。 而增筑斯楼之议遂定。 先生虽贻书又阻,而同志已坚不可回。 余遂经度其间,规模粗定。 而游人之来观者,皆曰此俞楼也,故即以俞楼颜之。 而中丞梅筱岩师榜其门曰小曲园,从先生吴下寓园之名也。 是岁之冬,吾师雪琴宫保巡江东下,驻节于西湖退省庵。 日与余扁舟往采其间,病其卑隘,廓而大之。 又因池当山足,石骨坚凝,凿者告疲。 乃发帐下健儿荷锸从事,分沙劈石,三日而就。 山泉湖液交汇于此,清洁可爱。 余以山石俱在后圃,而前庭殊平衍,拟叠石为小山。 雪琴师笑而不答。 是夕,即亲至山上搜岩采石,命健卒担荷以至。 及次日,余往视,则师犹短衣草笠,指麾其间。 而庭际五峰巉然森立,师笑谓余曰:此峰天外飞来也。 余初议筑楼,颇惧观成之不易。 今自经始至落成,甫及十月。 又得雪琴师之助,以名臣为史儒经画,真西湖一名迹矣。 异日先生至此,与雪琴师望衡而居,小子与及门诸君追随其间,诵考藥之什,赋招隐之诗,岂非子陵、君复再见于今日乎! 千载而后有人过此,知为先生讲学之居,则此楼以先生重,而山水亦以此楼重。 得人而名之意,其在斯乎! 是役也,首创其议者,余与震泽王廷鼎、镇海孙瑛、慈溪冯一梅、仁和沈燦、许祐身、张大昌、钱塘汪行恭;共赞其成者,如皋薛受采、沈逢恩、宝应王豫卿、呈贡张善继、婺源程万里、天台陈殿英、山阴张凤冈、德清童宝善、海昌蒋学溥、富阳俞蔚文、仁和陈豪、冯崧生、钱塘王崇鼎、高鹏年、倪茹、孙礼煜;以书来会者,仁和潘鸿;始终其事者,仁和汪培元、沈金善;随雪琴师棨戟至此,亲课将作,以竟斯举者,上元张之铨、善化章文彬、蕲水孟名发、余宗禄。 备书之,志同契也。 光绪己卯三月,门下士徐琪记。 发布时间:2025-07-04 15:56:1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