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冯延巳词辑评 内容: 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 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 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 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阑人不见。 鲛绡掩泪思量遍。 【集评】王鹏运云: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阕,郁伊惝怳,义兼比兴。 (《半塘丁稿? 骛翁集》)陈廷焯云:词有貌不深而意深者,韦端己《菩萨蛮》、冯正中《蝶恋花》是也。 (《白雨斋词话》卷六)吴梅云:正中词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 其《碟恋花》诸作,情词悱恻,可群可怨。 张皋文云:忠爱缠绵,宛然《骚》、《辨》之义。 余最爱诵之。 如: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思深意苦,又复忠厚恻怛。 词至此则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矣。 (《词学通论》第六章《概论》一)陈秋帆云:愁苦哀伤之致动于中,蒿庵所谓危苦烦乱,郁不自达,发于诗馀者。 (《阳春集笺》)二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集评】谭献云:此阕叙事。 (《复堂词话》)。 陈廷焯云:冯正中《蝶恋花》云: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可谓沉着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沉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 (《白雨斋词话》卷六)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伏流,莫穷其原。 (《艺蘅馆词选》乙卷)唐圭璋云:行云流水,不染纤尘。 (《唐宋词简释》)三秋入蛮蕉风半裂。 狼藉池溏,雨打疏荷折。 绕砌蛩声芳草歇。 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 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历历前欢无处说。 关山何日休离别。 【集评】陈秋帆云:玩味其意,多凭吊凄怆之慨。 (《阳春集笺》)四窗外寒鸡天欲曙。 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 檐际高桐凝宿雾。 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 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 已知前事无寻处。 五叵耐为人情太薄。 几度思量,真拟浑抛却。 新结同心香未落。 怎生负得当初约。 休向尊前情索莫。 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莫作等闲相斗作。 与君保取长欢乐。 【集评】丁寿田、丁亦飞云:词前半阕责人薄情,后半首乃转作强颜欢笑。 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一种沉郁潦倒之神态可想见也。 韦庄《菩萨蛮》尊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情绪与此相似。 最后与君保取长欢乐一语,悲在言外,尤为沉着。 (《唐五代四大名家》)六萧索清秋珠泪坠。 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残酒欲醒中夜起。 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 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 可惜旧欢携手地。 思量一夕成憔悴。 七烦恼韶光能几许? 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 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 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 开眼新愁无问处。 珠帘锦帐相思否? 八霜落小园瑶草短。 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 懊恨年年秋不管。 朦胧如梦空肠断。 独立荒池斜日岸。 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 忽意当年歌舞伴。 晚来双脸啼痕满。 【集评】陈秋帆云:诸阕含思凄惋,似别有怀抱者。 (《阳春集笺》)九芳草满园花满目。 帘外微微,细雨笼庭竹。 杨柳千条珠□ 。 碧池波皱鸳鸯浴。 窈窕人家颜似玉。 弦管泠泠,齐奏云和曲。 公子欢筵犹未足。 斜阳不用相催促。 【集评】天羽居士云:兴会才情凑洽。 (《续草堂诗馀》卷下)沈雄云:碧池波绉鸳鸯浴,冯延巳《碟恋花》语也,唐元宗极爱此一句,谓可当细雨梦回两句。 (《古今词话词品》)十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 双眉剑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 阳关一曲肠千断。 【集评】陈秋帆云:婉转绸缪,与温庭筠《菩萨蛮》、《更漏子》同一情致。 (《阳春集笺》)刘永济云:冯延巳曾两度作宰相,此词表面以欢会与惜别为言,其中实有得失之心,但一托之闺情,便觉缠绵宛转。 昔人论文,每以言为心声,似当表里如一。 然苟作者艺术甚高,则必能为巧言以饰其伪,故读者必当联系作者之行为与时代背景,全面观察,而后可得其真象。 盖巧伪之言,可以欺当世,不可以欺后世也。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丁寿田、丁亦飞云:醉里不辞金盏满及其前偷整二句,试想象其神态如何,不可等闲读过也。 (《唐五代四大名家词》)十一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集评】谭献云:行云、百草、千花、香车、双燕,必有所托。 (《复堂词话》)况周颐云:元好问〈〈清平乐〉〉飞来飞去双燕飞,消息知郎近远用冯延巳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句意。 彼则未定其逢否,此则直以为知,唯消息远近未定,妙在能变化。 (〈〈蕙风词话〉〉卷三)王国维云;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人间词话〉卷上)陈秋帆云:行云、百草、千花、双燕,必有所托。 按此词牢骚郁低之气,溢于言外,当作于周师南侵,江北失地,民怨丛生,避贤罢相之日。 不然,何忧思之深也。 后主之一寸相思千万缕。 人间没个安排处与之同慨。 身世之悲先后一辙。 永叔之双燕归来细雨中、梦断知何处、江天雪意云撩乱,元献之凭阑揔是销魂处、垂杨祗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等句,均由此脱化。 北宋词人得《阳春》神髓,如此之类,不胜覼举。 (《阳春集笺》)刘永济云:此词因心中所思之人久出不归,遂疑其别有所欢,故曰:乡车系在谁家树? 后半阕前三句,言消息不知;后二句,言愁思甚苦也。 其中即有猜忌,又有留恋与希冀之意。 其情感极其曲折,此张惠言所谓忠爱缠绵,能使其君信而弗疑也。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唐圭璋云:此首伤离念远,笔墨入化。 句首以问起,问人去何处? 忘了两句,言春将暮而人犹不归,怨之至,亦伤之至。 百草两句,复作问语,问人牵系谁家,总以人不归来,故一问再问。 换头,因见双燕,又和泪问燕可逢人,相思之深,怅望之切,并可知已。 末两句,揭出愁思无已之情,即梦里亦无寻处,缠绵悱恻,一往情深。 (《唐宋词简释》)十二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琱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入秋千去。 【集评】沈际飞云:末句参之点点飞红雨句,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 (《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曾按]《草堂诗余》前集卷上録僧皎如晦《卜算子》[送春]云: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又云:诗中一句连三字者,刘驾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复有一句叠三字者,吴融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 欧公深深深三字方驾刘吴。 (同上)毛稚黄云: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 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 或欲举其似,偶掂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欲浅而意欲入,又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 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坠恶境矣。 此等一经掂出后便当扫去。 (《古今词论》引《鸾情词话》)徐釚云:欧阳修《蝶恋花》春暮词也,李易安酷爱其语,遂用作庭院深深调数阕。 杨升庵云:一句中连用三字者,如夜夜夜深闻子规,又日日日斜空醉归,又更更更漏月明中,又树树树梢啼晓莺,皆善用叠字也。 (《词苑丛谈》卷一)张宗橚云:《南部新书》记严恽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此阕结二语似本此。 (《词林记事》卷四)张惠言云:庭院深深,闺中既已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 殆为韩范作乎? (《词选》卷一)谭献云:宋刻玉翫,双层浮起,笔墨至此,能事几尽。 (《复堂词话》)孙麟趾云:何谓浑? 如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阕,皆以浑厚见长者也。 词至浑,功候十分矣。 (《词迳》)陈庭焯云:冯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也。 《蝶恋花》四章,古今绝构。 (《白雨斋词话》卷一)王国维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卷上)黄了翁云:首阕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深以此,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 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 不见乱红之尽飞乎? 语意如此。 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 第词旨浓丽,即不明所指,自是一首好词。 (〈〈蓼园词选〉〉)丁寿田、丁亦飞云:冯公词忠爱缠绵,最喜作痴顽语。 如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开眼新愁无问处。 珠帘锦帐相思否;懊恨年年秋不管及本词之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均此之类。 俞平伯曰:痴顽者,温柔敦厚之别名也。 (《唐五代四大名家词》)十三粉映墙头寒欲尽。 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一点春心无限恨。 罗衣印满啼妆粉。 柳岸花飞寒食近。 陌上行人,杳不传芳信。 楼上重檐山隐隐。 东风尽日吹蝉鬓。 【集评】陈秋帆云:此阕多从温词中青琐对芳菲。 玉关音信稀、金雁一双飞。 泪眼沾绣衣、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等句夺胎。 (《阳春集笺》)十四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集评】张惠言云:三词([曾按]指《词选》所录几日行云、莫道闲情及本首)忠爱缠绵,宛然《骚》、《辩》之义。 谭献云: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此周氏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 (《复堂词话》)又评满眼句云:感。 (同上)又评一霎句云:境。 (同上)又评浓睡句云:人。 (同上)又评惊残句云:情。 (同上)陈庭焯云:正中《蝶恋花》四阕,情词悱恻,可群可怨。 《词选》云:忠爱缠绵,宛然《骚》、《辩》之义。 延巳为人,专蔽嫉妒,又敢为大言,此词盖以排间异己者,其君之所以信而不疑也。 数语确当。 (《白雨斋词话》卷一)又云:正中《蝶恋花》首章云:浓睡觉来慵不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忧谗畏讥,思深意苦。 次章云: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始终不渝其志,亦可谓自信而不疑,果毅而有守矣。 三章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忠厚恻怛,蔼然动人。 四章云: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意殊怨,然怨之深,亦厚之至。 盖三章犹望其离而复合,四章则绝望矣。 作词解如此用笔,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 (同上)又云;冯正中《蝶恋花。 四章〈忠爱缠绵,已臻绝顶。 然其人亦殊无足取,尚何疑于史梅溪耶? 诗词不尽定人品,信矣。 (同上书卷五)唐圭璋云:镇日凄清,原无欢意,方期睡浓梦好,一晌贪欢,偏是莺语又惊残梦,其惆怅为何如耶? 谭复堂评此词如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可谓善会消息矣。 (〈唐宋词简释〉)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 独折残枝。 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 后约难期。 肯信韶华得几时! 二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 杨柳桥边。 落日高楼酒斾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独立花前。 更听笙歌满画船。 三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 梦过金扉。 花谢窗前夜合枝。 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 偷取笙吹。 惊觉寒蛩到晓啼。 四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 香印成灰。 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 晓梦初回。 一夜东风绽早梅。 五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六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丁丁。 雨罢寒生。 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 不语含情。 水调何人吹笛声。 七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 月上云收。 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 凭仗东流。 将取离心过橘洲。 八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 水殿灯昏。 罗幕轻寒夜正春。 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 旧约犹存。 忍把金环别与人。 【集评】刘永济云:此托宫怨之词也。 前半阕言昔日之恩情,后半阕言今日之幽怨,末句猜疑嫉妒之语也。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九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 尊酒留欢。 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 也欲高拌。 争奈相逢情万般。 十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 林鹊争栖。 落尽灯花鸡未啼。 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 玉箸双垂。 只是金笼鹦鹉知。 【集评】孙人和云:此殆《诗? 郑风? 风雨》之思乎? 愁无寐者,忧思难眠也;风雨凄凄者,浊乱之世也;林鹊争栖者,小人当道也;落尽灯花者,国垂亡也;鸡未啼者,未见君子也;年光往事如流水者,前功尽弃也;情迷者,忠君之成也;玉箸双垂者,志未遂而悲伤也;只是金鹦鹉知者,国人末我知也。 可谓自信而不疑矣。 (《阳春集校证》)陈秋帆云:温庭筠喜欢用金、玉等字,如手里金鹦鹉、双双金鹧鸪、画屏金鹧鸪、绿檀金凤凰、玉钗头上风、玉钩褰翠幕、玉香炉、玉连环之类,西昆习尚。 《阳春》亦善用之。 此阕玉箸双垂、金笼鹦鹉,即金、玉并用。 此例集中屡见。 十一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斋。 叶落闲阶。 月透帘栊远梦回。 昭阳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 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十二洞房深夜笙歌散,帘幕重重。 斜月朦胧。 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风。 独倚梧桐。 闲想闲思到晓钟。 十三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满目悲凉。 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集评】陈秋帆云:按诸阕情采足媲《花间》,然玩其词旨,流丽中有沉着气象,实轶过之。 王静安所谓冯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在《花间》范围之外,不其然与! 又按所作多得力于温,能随意隐括以入词,取时节欲黄昏。 无憀独倚门句,演为无语凭栏只自知;取停梭垂泪忆征人句,演为独背寒屏理旧眉;取翠钿金压脸。 寂寞乡闺掩句,演为回倚孤屏。 不语含情;取泪流玉箸千条句,演为玉箸双垂;取离别橹声空萧索句,演为如今孤馆空萧索,浑无痕迹,是善于模仿者。 (《阳春集笺》)唐圭璋云:触景感怀,文字疏隽。 (《唐宋词简释》)十四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 燕子归来。 几度香风绿户开。 人间乐事知多少,且酹金杯。 管咽弦哀。 慢引萧娘舞袖回。 酒泉子庭下花飞。 月照妆楼春事晚。 珠帘风,兰烛烬,怨空闺。 苕苕何处寄相思。 玉箸零零肠断。 屏帏深,更漏永,梦魂迷。 二云散更深。 堂上孤灯阶下月。 早梅香,残雪白,夜沉沉。 阑边偷唱系瑶簪。 前事总堪惆怅。 寒风生,罗衣薄,万般心。 三庭树霜凋。 一夜愁人窗下睡,绣帏风,兰烛焰,梦遥遥。 金笼鹦鹉怨长宵。 笼畔玉筝弦断,陇头云,桃源路,两魂消。 四芳草长川。 柳映危桥桥下路。 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风微烟澹雨萧然。 隔岸马嘶何处。 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五春色融融。 飞燕乍来莺未语。 小桃寒,垂杨晚,玉楼空。 天长烟远恨重重。 消息燕鸿归去。 枕前灯,窗外月,闭朱栊。 六深院空帏。 廊下风帘惊宿燕,香印灰,兰烛小,觉来时。 月明人自捣寒衣。 刚爱无端惆怅,阶前行,阑畔立,欲鸡啼。 临江仙(同前)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 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二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 画楼帘幕卷轻寒。 酒余人散后,独自凭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 裴回飞尽碧天云。 凤笙何处? 明月照黄昏。 三南园池馆花如雪,小塘春水涟漪。 夕阳楼上绣帘垂。 酒醒无寐□,独自倚阑时。 绿杨风静凝闲恨,千言万语黄鹂。 旧欢前事杳难追。 高唐暮雨,空只觉相思。 清平乐深冬寒月。 庭户凝霜雪。 风雁过时魂断绝。 塞管数声呜咽。 披衣独立披香。 流苏乱结愁肠。 往事总堪惆怅,前欢休要思量。 二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 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三西园春早。 夹径抽新草。 冰散漪澜生碧沼。 寒在梅花先老。 与君同饮金杯。 饮余相取徘徊。 次第小桃将发,轩车莫厌频来。 【集评】丁寿田、丁亦飞云:昔贵显之家每于初春宴情友,俗称春酒。 此词语淡而情意恳切,大有古诗风味。 (《唐五代四大名家词》)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 帘栊偏皎洁。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 凭阑干欲折。 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集评】陈秋帆云:《阳春集》与《浣花词》和者多,此阕结句此宵情,谁工说,即与《浣花集》[应天长]暗相思,无处说同意。 而与牛给事词亦有暗合者。 如肠断丁香结、两条玉箸为君垂,与牛词[感恩多]自从南浦别。 愁见顶箱结、两条红粉泪。 多少乡闺泪情致绝相似。 万红皮云:冯此词与他作起结俱异。 (《阳春集笺》)二月落霜繁深院。 洞房人正睡。 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 独立成憔悴。 闲愁浑未已。 人心情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 三晴雪小园春未到。 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 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 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集评】王国维云: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莹度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人间词话》卷上)四林雀归栖撩乱语。 阶前还日暮。 屏掩画堂深,帘卷萧萧雨。 玉人何处去。 鹊喜浑无据。 双眉悉几许。 漏声看却夜将阑,点寒灯,启绣户。 应天长石城山下桃花绽。 宿雨初收云未散。 南去棹,北归雁。 水阔天遥肠欲断。 倚楼情绪懒。 惆怅春心无限。 忍泪蒹葭风晚。 欲归愁满面。 二朱颜日日惊憔悴。 多少离愁谁得会? 人事改,空追悔。 枕上夜长只如岁。 红绡三尺泪。 双结解时心醉。 魂梦万重云水。 觉来还不睡。 三石城花落江楼雨。 云隔长洲兰芷暮。 芳草岸,和烟雾。 谁在绿杨深处住? 旧游时事故。 岁晚离人何处? 杳杳兰舟西去,魂归巫峡路。 四当时心事偷相许。 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肩珠户。 绣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和泪语。 惊觉玉笼鹦鹉。 一夜万般情绪。 朦胧天欲曙。 五兰房一宿还归去。 底死谩生留不住。 枕前语。 记得否? 说尽从来两心素。 同心牢记取。 切莫等闲相许。 后会不知何处。 双栖人莫妒。 谒金门圣明世。 独折一枝丹桂。 学着荷衣还可喜。 春狂不啻□。 年少都来有? 自古闲愁无际。 满盏劝君休惜醉。 愿君千万岁。 二杨柳陌。 宝马嘶空无迹。 新着荷衣人未识。 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 醉眼花飞狼籍。 起舞不辞无气力。 爱君吹玉笛。 【集评】夏承焘云: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但是言外之意,可能别有寄托,不单是写相思之情。 起舞不辞无气力两句,极写她对他的爱慕,造句十分雅健。 这两句可能是寄托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是士大夫阶层的感情。 词到南唐一般文人手中,就多多少少表现一些士大夫的思想感情,这就超出于《花间词》的艳科绮语。 冯延巳这首词正是一个例子。 (《唐宋词欣赏》)三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掿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集评】李易安云:五代干戈,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上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绉一江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李清照集? 词论》)马令云 :元宗乐府辞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 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延巳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员宗悦。 (《南唐书》卷二十一)陈霆云:[秋晚曲]寄《谒金门》,刘伯温作也。 首云:风袅袅,吹绿一庭秋草。 为语亦佳。 然即风乍起,吹绉一江春水格耳。 以二言细较,刘公当退避一舍。 (《渚山堂词话》卷一)王世贞云:《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风乍起,吹绉一江春水关卿何事与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此语不可闻邻国,然是词林本色佳话。 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意似祖述之,而句小不逮,然亦佳。 (《翕州弇州山人词评》)李廷机云:千回览镜千回泪,一度凭栏一度愁。 亦此意。 (〈草堂诗馀评林〉卷二)沈际飞云:起语与前词同一况味。 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 无非望泽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草堂诗馀正集》卷一)茅暎云:此词亦平耳,不知何以得名。 (《词的》)贺裳云:无凭谙鹊语,犹觉暂心宽。 韩偓语也。 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 (《皱水轩词筌》)刘永济云:相传中主李璟见冯此词问曰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对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中主乃悦。 此事昔人以为南唐君臣以词相戏,不知乃中主疑冯词首句议讥其政务措施,纷纭不安,故责问与之何干。 冯词首句,无端以风吹池绉引起,本有讥意,因中主已觉,故引中主所作闺情词中佳句,而自称不如,以为掩饰。 意遗我亦作闺情词,但不及陛下所作之佳耳。 二人之言,针锋相对,非戏谑也。 试以史称冯作相时,不满于人主躬亲庶务,宰相备位之语证之,二人言外所指之意,自然分明。 此虽词家故事,而吾人读词之法亦可于此得之。 盖讽刺之作,往往意在言外,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也。 但必须先明了作者之地位、行为及其时代背景之后,方能证明其言外之意,否则必同于猜谜矣。 此其一。 又词中言外之意,止于一二句,不可以全首句句比附来说,否则必然牵强附会失作者原意。 此其唐五二。 (《代两宋词简析》)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 深夜垂珠箔。 洞房人睡月婵娟。 梧桐双影上朱轩。 立阶前。 高楼何处连宵宴。 塞管吹幽怨。 一声已断别离心。 旧欢抛弃杳难寻。 恨沉沉。 【集评】陈秋帆云:旧欢抛弃杳难寻与《临江仙》前事杳难追同一感喟。 (《阳春集笺》)二碧波帘幕垂朱户。 帘下莺莺语。 薄罗依旧泣青春。 野花芳草逐年新。 事难论。 凤笙何处高楼月。 幽怨凭谁说! 须臾残照上梧桐。 一时弹泪与东风。 恨重重。 【集评】陈秋帆云:此阕似别有悲凉滋味。 《阳春》类此者多,蒿庵所谓《黍离》、《麦秀》,周遗所伤;美人香草,楚累所托者,非与? (《阳春集笺》)三玉钩弯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 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 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集评】刘永济云:此亦妒词也,而托之闺情。 上半阕言所居之凄寂,下半阕以帘燕、镜鸾,形其孤单。 末二句则猜疑之词也。 (《代两宋词简析》)四春山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 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绿霞飞? 银屏梦与飞惊远,只有珠帘卷。 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舞春风严妆才罢怨春风. 粉墙画壁宋家东。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时帘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 少年薄幸知何处? 每夜归来春梦中。 归国谣何处笛? 终夜梦魂情脉脉。 竹风檐雨寒窗滴。 离人数岁无消息。 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二春艳艳。 江上晚山三四点。 柳丝如翦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 愁眉敛。 泪珠滴破燕脂脸。 【集评】陈秋帆云:愁眉敛。 泪珠滴破胭脂脸,与韦庄恨沉沉。 泪界莲思两线红同一风韵,较后主多少泪。 断脸复横颐为隽。 (《阳春集笺》)三寒山碧。 江上何人吹玉笛? 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 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集评】马令云:冯延巳着《乐章集》百余阕,其《鹤冲天》词云:晓日坠(下略)。 又《归国遥》词云: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 扁舟远送潇湘客。 总芦花千里霜月白。 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见称于世。 (《南唐书》卷二十一)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 睡起杨化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集评】王国维云: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人间词话》卷上)陈秋帆云:按细雨湿流光,昔人多激赏之,周方泉、王荆公均极赞其妙。 余谓冯此语,实本温庭筠《荷叶杯》细雨湿愁红、皇甫松《怨回纥》江路湿红蕉而来。 又陈鹄《耆旧续闻》称赵彦端《谒金门》波底夕阳红湿,盖用细雨湿流光与一帘疏雨湿春愁之湿云云。 一帘疏雨孙光宪《浣溪沙》词。 词人善用湿字,《阳春》则承前起后耳。 (《阳春集笺》)刘永济云:此亦托闺情以自抒己怨望之情。 观烟锁句,所谓无限事,所谓茫茫,言外必有具体事在,特未明言耳。 鸾镜指朝朝,鸳衾指夜夜,此言朝朝夜夜思之断肠也。 后半阕即就闺思描写怨望之情事,扬花满绣床,是一片迷离景象,与悠扬之魂梦正相合,亦即前半茫茫二字之意,总之皆写心情之纷纭复杂也。 末句则无可奈何之词,写得幽怨动人,与和凝、欧阳炯辈之纯作艳情词不同,不可并论。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二细雨泣秋风。 金凤花残满地红。 闲蹙黛眉慵不语,情绪。 寂寞相思知几许。 玉枕拥孤衾。 挹恨还同岁月深。 帘卷曲房谁共醉? 憔悴,! 惆怅秦楼弹粉泪。 长命女(亦作《薄命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集评】吴曾云:南唐宰相冯延巳,有乐府一章,名《长命缕》云(词略)其后有以其词意改为《雨中花》云:我有五种深深愿。 第一愿、且图久远。 二愿恰如,雕梁双燕。 岁岁得长相见。 三愿薄情相顾恋。 第四愿、永不分散。 五愿奴哥,收因结果,做个大宅院。 味冯公之词,典雅丰容,虽置古乐府,可以无愧。 一遭俗子窜易,不惟句意重复,而鄙恶甚矣。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喜迁莺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 残灯吹烬闭朱栊。 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 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二露蒙蒙,风淅淅,杨柳带疏烟。 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绵。 燕初飞,莺已老。 拂面春风长好。 相逢携酒且高歌,人生得几何。 芳草渡梧桐落,蓼花秋。 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 燕鸿远。 羌笛怨。 渺渺澄江一片。 山如黛,月如钩。 笙歌散,魂梦断,倚高楼。 【集评】沈际飞云:悲促之音象《花间》《三字令》。 (《草堂诗余别集》卷一)更漏子金剪刀,青丝发。 香墨蛮笺亲札。 和粉泪,一时封。 此情千万重。 垂蓬鬓。 尘青镜,已分今生薄命! 将远恨,上高楼。 寒江天外流。 二秋水平,黄叶晚。 落日渡头云散。 抬朱箔,挂金钩。 暮潮人倚楼。 欢娱地。 思前事。 歌罢不胜沉醉。 消息远,梦魂狂。 酒醒空断肠。 三风带寒,秋正好。 蕙兰无端先老。 云杳杳,树依依。 离人殊未归。 搴罗幕。 凭朱阁。 不独堪悲寥落。 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 四雁孤飞,人独坐。 看却一秋空过。 瑶草短,菊花残。 萧条渐向寒。 帘幕里。 青苔地。 谁信闲愁如醉。 星移后,月圆时。 风摇夜合枝。 五夜初长,人近别。 梦断一窗残月。 鹦鹉睡,蟪蛄鸣。 西风寒未成。 红蜡烛。 半棋局。 床上画屏山绿。 搴绣幌,倚瑶琴。 前欢泪满襟。 【集评】陈秋帆云:诸阕多凄楚之音,亦似别有寄托者。 (《阳春集笺》)抛球乐酒罢歌余兴未阑. 。小桥秋水共盘桓。 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 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二逐胜归来雨未晴。 楼前风重草烟轻。 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 款举金觥劝,谁是当年最有情? 三梅落新春入后庭。 眼前风物可无情? 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 四年少王孙有俊才。 登高欢醉夜忘回。 歌阑赏尽珊瑚树,情厚重斟琥珀杯。 但愿千千岁,金菊年年秋解开。 五霜积秋山万树红。 倚帘楼上挂朱栊。 白云天远重重恨,黄草烟深淅淅风。 仿佛《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 【集评】陈秋帆云:吹在谁家玉笛中,似本皇甫孙《杨柳枝》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脱化而成。 (《阳春集笺》)六莫怨登高白玉杯。 茱萸微绽菊花开。 池塘水冷鸳鸯起,帘幕烟寒翡翠来。 重待烧红烛,留取笙歌莫放回。 七尽日登高兴未残。 红楼人散独盘桓。 一钩冷雾悬珠箔,满面西风凭玉阑。 归去须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八坐对高楼千万山。 雁飞秋色满阑干。 烧残红烛暮云合,飘尽碧梧金井寒。 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集评】陈廷焯云:烧残红烛暮云合,飘尽碧梧金井寒。 冯正中《抛绣球》词也,拗一字,更觉宫商一片,知音者原不拘于调。 (《白雨斋词话》卷七)鹤冲天晓月坠,宿云披。 银烛锦屏帏。 建章钟动玉绳低。 宫漏出花迟。 春态浅。 来双燕。 红日初长一线。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 【集评】沈际飞云:句新。 (《草堂诗余别集》卷一)陈秋帆云:周介存以毛嫱、西施评温韦词,飞卿严妆,端己淡妆。 余谓《阳春》淡妆也,然类此诸阕,又是严妆。 延巳洵淡妆浓抹,无施不宜矣。 (《阳春集笺》)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 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 画梁双燕归。 【集评】沈际飞云:景物闲远。 (《草堂诗余别集》卷一)黄了翁云:按是人是物,无非化日舒长之景,望而知治世之音,词家胜象。 (《蓼园词选》)二角声吹断陇梅枝。 孤窗月影低。 塞鸿无限欲惊飞,城乌休夜啼。 寻断梦,掩香闺,行人去路迷。 门前杨柳绿阴齐。 何时闻马嘶? 三东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是闲。 林花狼籍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 春睡觉,晚妆残。 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 黄昏独倚阑。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人去。 疏星时作银河渡。 花影卧秋千。 更长人不瞑。 玉筝弹未彻。 凤髻鸾钗脱。 忆梦翠蛾低。 微风凉绣衣。 二画堂昨夜西风过。 绣帘时拂朱门锁。 惊梦不成云。 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 烛暗纱窗晓。 残月尚弯环。 玉筝和泪弹。 【集评】陈廷焯云:正中《菩萨蛮》、《罗敷艳歌》诸篇,温厚不逮飞卿。 然如凭仗东流。 将取离心过橘州,又残月尚弯环。 玉筝和泪弹,又玉露不成圆。 宝筝悲断弦,又 红烛泪阑干。 翠屏烟浪寒,又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亦极凄婉之致。 (《白雨斋词话》卷一)三梅花吹入谁家笛? 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眠。 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 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 轻风花满帘。 【集评】天羽居士云;搭来无不妙。 吾云:情景前后映带,回环往复,情致宛转,不胜寂寥。 四回廊远砌生秋草。 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 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 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 宝筝悲断弦。 吾云:怨旷怅惘之极,终夜难眠。 五娇鬟堆枕钗横凤。 溶溶春水杨花梦。 红烛泪阑干。 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 玉佩天涯远。 和泪试严妆。 落梅飞晓霜。 吾云:女为悦己者容,然杨花梦亦难成,况天涯远! 其间不知有多少期待。 又和泪试严妆,真个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实属无奈。 王国维云: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与? (《人间词话》卷上)六西风袅袅凌歌扇。 秋期正与行人远。 花叶脱霜红。 流莺残月中。 兰闺人在否? 千里重楼暮。 翠被已消香。 梦随寒漏长。 吾云:岁晚忆人,情义绵长,用心良苦。 七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吾云: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忆及往日的得意盛情皆已如岁月光景般,荒凉不堪,极凄婉之致。 八欹鬟堕髻摇双桨。 采莲晚出清江上。 顾影约流萍,楚歌娇未成。 相逢颦翠黛,笑把珠珰解。 家住柳阴中。 画桥东复东。 吾云:此词描画男女于清江上邂逅初会,私定百年之事。 宛如江南民歌,清新流畅。 王国维云:正中词《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为煊赫。 吾云:王氏所谓煊赫者,盖指其词明丽动人与?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二醉忆春山独倚楼。 远山回合暮云收。 波间隐隐认归舟。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 晚风斜日不胜愁。 三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晕。 登临不惜更沾衣。 相见欢晓窗梦到昭华。 阿琼家。 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 情极处。 却无语。 玉钗斜。 翠阁银屏回首,已天涯。 三台令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 日斜柳暗花蔫。 醉卧谁家少年? 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二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 更深影入空床。 不道帏屏夜长。 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三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 当时携手高楼。 依旧楼前水流。 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集评】陈秋帆云:情至文生,缠绵流露,延巳词实多类是。 (〈阳春集笺〉)唐圭璋云:此首怀人词。 末句即流水而抒其情,语极沉着。 其后小晏云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李清照云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稼轩云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皆与此意相合。 (〈唐宋词简释〉)点绛唇荫绿围红,梦琼家在桃源住。 画桥当路。 临水双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 颦不语。 意凭风絮。 吹向郎边去。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云重烟轻寒食近。 罗幕遮香。 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 飞絮入帘春睡重。 梦里佳期。 只许庭花与月知。 吾云:此词当为暮春时欢娱情景之美好回忆。 :王国维云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边后人所不能道。 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人间词话》卷上)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怀香方寸。 轻颦轻笑,汗珠微透,柳沾花润。 云鬟斜坠,春应未已,不胜娇困。 半欹犀枕,乱缠珠被,转羞人问。 吾云:其间娇羞之态可掬,风情荡漾。 勾人魂魄。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 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忆秦娥风淅淅,夜雨连云黑。 滴滴,窗外芭蕉灯下客。 除非魂梦到乡国,免被关山隔。 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 吾云:写得情义缠绵,以往情深。 忆江南去岁迎春楼上月。 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 粉消香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 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飏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 二今日相逢花未发。 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 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 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思越人洒醒情怀恶。 金缕褪、玉肌如削。 寒食过却。 海棠零落。 乍倚遍、阑干烟澹薄。 翠幕帘栊笼画阁。 春睡着。 觉来失、秋千期约。 长相思红满枝。 绿满枝。 宿雨厌厌睡起迟。 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 数归期。 梦见虽多相见稀。 相逢知几时? 【集评】李廷机云:梦多见稀,正是闺中之语;相逢知几时,又发相思之意。 (《草堂诗余评林卷二》)又云:值此春光满目,而怀人会晤难期,不能不戚戚也。 沈际飞云:哀而不伤。 (〈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莫思归花满名园酒满觞。 且开笑口对秾芳。 秋千风暖鸾钗亸,绮陌春深翠袖香。 莫惜黄金贵,日日须教贳酒尝。 金错刀日融融,草芊芊。 黄莺求友啼林前。 柳条袅袅拕金线,花蕊茸茸簇锦毡。 鸠逐妇,燕穿帘。 狂蜂浪蝶相翩翩。 春光堪赏还堪玩,恼煞东风误少年。 二双玉斗,百琼壶。 佳人欢饮笑喧呼。 麒麟欲画时难偶,鸥鹭何猜兴不孤。 歌宛转,醉模糊。 高烧银烛卧流苏。 只销几觉懵胜睡,身外功名任有无。 【集评】刘永济云:正中本功名之士,而故为此放任旷荡之言;本多猜忌,而曰鸥鹭何猜;本于国政无所措施,而曰麒麟欲画时无偶;本贪禄位,而曰身外功名任有无。 如只读其词,必为所欺。 故孟子论诵诗读书者当知人论世也。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 渐觉年华堪纵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长相续。 自是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 【集评】王国维云: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 自是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末为伤春眉黛蹙。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人间词话》卷上)寿山曲铜壶滴漏初尽,高阁鸡鸣半空。 催启五门金锁,独垂三殿帘栊。 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 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 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 【集评】陈秋帆云:《蓉城集》云:宫瓦数行晓日,龙旗百尺春风。 殊有元和气象。 《阳春词》尚饶蕴耤,堪与李氏齐驱。 按:此语亦见《十国春秋》。 (《阳春集笺》)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早是夜长人不寝,数声和月到帘栊。 【集评】天羽居士云:词名《捣练》,即咏捣练本意,以秋闺概之,唐词本体。 (《续草堂诗余》卷上)又云:一事五句,繋人肠肚无限。 (同上)又云;张说只知抱杵捣秋砧,不知高堂已无月,和月尤妙。 (同上)贺裳云:李重光深院静小令,升庵曰:词名《捣练》,即咏捣练也。 复有云鬓乱一篇,其调亦同,众刻无异。 尝见一旧本,则系《鹧鸪天》。 而词之前,各有半阕。 其云鬓乱一阕云。 (略)其深院静一阕云:塘水初澄似玉容。 所思还在别离中。 谁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寒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增前四语,觉神采加倍。 (《皱水轩词筌》)唐圭璋云;庭愈空,砧愈响,长夜迢迢,人自难眠,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 无奈二字,曲笔迳转,贯下十二字四层含意。 夜既长,人又不寐,而砧声、月影,复并赴目前,此境凄迷,此情难堪矣。 杨升庵谓此乃《鹧鸪天》半阕。 然平仄不合,杨说殊不可信。 (《唐宋词简释》)总评沈雄云:陈世修云冯正中乐府思深语丽,韵逸调新,有杂入六一集中者。 余谓其多至百首,黄山谷、陈后山犹以庸滥目之,然诸家之词骈金俪玉,而《阳春》词特为言情之作。 (《柳塘词话》卷四)刘熙载云:冯正中词,晏同叔得起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卷四)陈廷焯云:冯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也。 (《白雨斋词话》卷一)又云:晏欧词,雅近正中,然貌合神离,所失甚远。 盖正中意余于词,体用兼备,不当作艳词读。 若晏欧,不过极力为艳词耳。 尚安足重! (同上)况周颐云:《阳春》一集,为临川珠玉所宗,俞环丽,俞淳朴。 南度名家,沾丏膏馥,辄臻上乘。 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词之境诣至此,不易学,并不易知,未容漫加选择,与后主词实异曲同工也。 (《历代词人考略》卷四)又云:当是时中原多故,词学寖昌。 其先后唐庄宗,其后南唐中宗,以知音提倡于上,和成绩《红叶稿》,冯正中《阳春集》,扬葩振藻于下。 (《蕙风词话》卷三)冯煦云:吾家正中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欧晏,实正变之枢纽,短长之流别。 (《唐五代词选序》)又云: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 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虞褚薛之书,皆出逸少。 (《蒿庵论词》)陈锐云:词有天籁,小令是已。 世人盛称纳兰成德词,余读之,但觉千篇一律,无所取材,鹿虔扆、冯正中之流,不如是也。 (《阳春集笺》引《袌碧斋词话》)王国维云: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皆在《花间》范围外,宜《花间》不登其只字也。 (《人间词话》卷上)又云: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此后南宋诸公不与焉。 (同上书卷下)吴梅云:正中词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 其《碟恋花》诸作,情词悱恻,可群可怨。 张皋文云:忠爱缠绵,宛然《骚》、《辨》之义。 余最爱诵之。 如: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思深意苦,又复忠厚恻怛。 词至此则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矣。 (《词学通论》第六章《概论》一)汪东云:唐五代词胜处,温醇蕴藉,后世所不能至。 若夫穷其末流,或稍涉轻艳。 宋人恢张其体,始极顿挫浏亮之观,而承先开后,以为旋运者,则南唐后主与正中是也。 〈阳春〉于含蓄之中寓沉着之思。 近人冯煦谓其俯仰身世,所怀万端,缪悠其辞,若显若晦,揆诸六义,比兴为多,类劳人思妇、羁臣逐子郁伊怆怳之所为。 世亶以靡曼目之,诬已。 此虽褒称先世,亦庶几天下之公言乎。 (〈唐宋词选〉评语) 发布时间:2025-07-05 12:29:1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