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轉踏九種 内容: 無名氏 調笑集句蓋聞行樂須及良辰,鍾情正在吾輩。 飛觴舉白,目斷巫山之暮雲;綴玉聯珠,韻勝池塘之春草。 集古人之妙句,助今日之餘歡。 珠流璧合暗連文。 月入千江體不分。 此曲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巫山巫山高高十二峰。 雲想衣裳花想容。 欲往從之不憚遠,丹峰碧障深重重。 樓閣玲瓏五雲起。 美人娟娟隔秋水。 江天一望楚天長,滿懷明月人千里。 千里。 楚江水。 明月樓高愁獨倚。 井梧宫殿生秋意。 望斷巫山十二。 雪肌花貌參差是。 朱閣五雲仙子。 桃源漁舟容易入春山。 别有天地非人間。 玉顔亭亭花下立,鬢亂釵横特地寒。 留君不住君須去。 不知此地歸何處。 春來遍是桃花水,流水落花空相誤。 相誤。 桃源路。 萬里蒼蒼煙水暮。 留君不住君須去。 秋月春風閒度。 桃花零亂如紅雨。 人面不知何處。 洛浦艷陽灼灼河洛神。 態濃意遠淑且真。 入眼平生未曾有,緩步佯羞行玉塵。 淩波不過横塘路,風吹仙袂飄飄舉。 來如春夢不多時,夭非花艷輕非霧。 非霧。 花無語。 還似朝雲何處去。 淩波不過横塘路。 燕燕鶯鶯飛舞。 風吹仙袂飄飄舉。 擬倩遊絲惹住。 明妃明妃初出漢宫時。 青春綉服正相宜。 無端又被東風誤,故著尋常澹薄衣。 上馬即知無返日。 寒山一帶傷心碧。 人生憔悴生理難,好在氈城莫相憶。 相憶。 無消息。 目斷遥天雲自白。 寒山一帶傷心碧。 風土蕭疏胡國。 長安不見浮雲隔。 縱使君來争得。 班女九重春色醉仙桃。 春嬌滿眼睡紅綃。 同輦隨君侍君側,雲鬢花顔金步摇。 一霎秋風驚畫扇。 庭院蒼梧紅葉遍。 蕊珠宫裏舊承恩,回首何時復來見。 來見。 蕊宫殿。 記得隨班迎鳳輦。 餘花落盡蒼苔院。 斜掩金鋪一片。 千金買笑無方便。 和淚盈盈嬌眼。 文君錦城絲管日紛紛。 金釵半醉坐添春。 相如正應居客右,當軒下馬入錦裀。 斜倚緑窗鴛鑑女,琴彈秋思明心素。 心有靈犀一點通,感君綢繆逐君去。 君去。 逐鴛侣。 斜倚緑窗鴛鑑女。 琴彈秋思明心素。 一寸還成千縷。 錦城春色知何許。 那似遠山眉嫵。 吴娘素枝瓊樹一枝春。 丹青難寫是精神。 偷啼自揾殘妝粉,不忍重看舊寫真。 珮玉鳴鸞罷歌舞,錦瑟華年誰與度。 暮雨瀟瀟郎不歸,含情欲説獨無處。 無處。 難輕訴。 錦瑟華年誰與度。 黄昏更下瀟瀟雨。 況是青春將暮。 花雖無語鶯能語。 來道曾逢郎否。 琵琶十三學得琵琶成。 翡翠簾開雲母屏。 暮去朝來顔色故,夜半月高絃索鳴。 江水江花豈終極。 上下花間聲轉急。 此恨綿綿無絶期,江州司馬青衫濕。 衫濕。 情何極。 上下花間聲轉急。 滿船明月蘆花白。 秋水長天一色。 芳年未老時難得。 目斷遠空凝碧。 放隊玉爐夜起沉香菸。 唤起佳人舞綉筵。 去似朝雲無覓處,游童陌上拾花鈿。 此曲載於曾慥《樂府詩集》卷上。 曾序稱九重傳出,不知作者。 大都雜集前人詩詞爲之,前有勾隊詞,用駢語數句;次爲口號,用絶句一首;以下以一詩一詞詠一故事,共八事而畢;最後以一絶爲放隊詞,蓋歌舞相兼之曲也。 王灼《碧鷄漫志》云:世有般涉調拂霓裳曲,因石曼卿取作傳踏,述開元天寶舊事。 曼卿云:本是月宫之音,翻作人間之曲。 近夔帥曾端伯增損其辭爲勾遣隊口號,亦云開寶遺音。 據此,則又名傳踏。 且以此體詠楊太真唐明皇故事,則亦與後世戲曲具體而微矣。 此猶宋初年體制也。 汴宋之末,其體漸變,故吴自牧《夢粱録》云:在京時只有纏令。 纏達有引子尾聲爲纏令,引子後只有兩腔迎互循環。 此云纏達,亦即轉踏之音變,蓋勾隊變爲引子,放隊變爲尾聲,曲前之詩,後亦變爲用詞。 故曰兩腔迎互循環也。 觀此,知元人雜劇體亦以漸而成者,其間演變之迹,尚可探尋也。 此曲題材多取之古賦及詩,所詠皆美艷之事,共八事而畢。 但前後不相連貫,與唐代大曲同。 今略記所詠之事於後:第一,宋玉高唐賦,詠巫山神女。 宋賦假設楚襄王游於雲夢之臺,高唐之觀,與巫山神女遇,用以諷刺楚王淫惑也。 後世遂演爲巫山高曲。 第二,詠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二仙女事,出《幽明録》。 録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迷失道路,得桃實食之不飢,遇二仙女留之,食以胡蔴飯。 二人居一年思歸心切,仙女指示歸路乃出山。 唐曹唐有劉阮入天台逢仙女、别仙女及再尋仙女詩。 第三,曹植洛神賦。 曹賦假設渡洛水,見洛水之神宓妃,乃模寫其形狀而成此賦,用以暗諭文帝也。 或曰此賦原名感甄,因思慕甄后而作,後恐文帝見忌,乃改爲洛神賦。 第四,明妃曲。 《西京雜記》謂漢元帝時匈奴入朝求美人爲閼氏。 元帝按後宫宫人圖以王嬙予之。 後人悲其遠嫁,爲作明君曲。 明君本曰昭君,晉人避司馬昭諱而改也。 第五,婕妤怨曲。 樂府解題:婕妤怨者,爲漢成帝班婕妤作也。 婕妤,徐令彪之姑,況之女,美而能文,初爲帝所寵愛,後幸趙飛燕姊弟,冠於後宫。 婕妤自知見薄,乃退居東宫,作賦及紈扇詩以自傷悼。 詩曰: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爲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摇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 第六,司馬相如琴歌。 《琴集》曰:司馬相如客臨邛。 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竊於壁間見之。 相如以琴心挑之,爲琴歌二章。 其詞曰:鳳兮鳳兮歸故鄉。 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 何悟今夕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 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爲鴛鴦。 胡頡頏兮共翱翔。 其二曰:鳳兮鳳兮從我栖。 得托孳尾永爲妃。 交情通體心和諧。 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 無感我思使余悲。 文君遂夜奔相如。 第七,白居易寄殷協律詩曰:吴娘暮雨瀟瀟曲,自别江南更不聞。 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詞云:暮雨瀟瀟郎不歸。 第八,琵琶行。 白居易在潯陽送客,忽聞江上琵琶聲,訪之,乃京都倡婦嫁爲商人妻者。 商人遠行未歸,婦思之也。 白感其淪落,爲賦琵琶行。 鄭僅 調笑良辰易失,信四者之難并;佳客相逢,實一時之盛事。 用陳妙曲,上助清歡。 女伴相將,調笑入隊。 秦樓有女字羅敷。 二十未滿十五餘。 金環約腕携籠去,攀枝摘葉城南隅。 使君春思如飛絮,五馬徘徊芳草路。 東風吹鬢不可親,日晚蠶飢欲歸去。 歸去。 携籠女。 南陌柔桑三月暮。 使君春思如飛絮。 五馬徘徊頻駐。 蠶飢日晚空留顧。 笑指秦樓歸去。 石城女子名莫愁。 家住石城西渡頭。 拾翠每尋芳草路,采蓮時過緑蘋洲。 五陵豪客青樓上,醉倒金壺待清唱。 風高江闊白浪飛,急催艇子操雙槳。 雙槳。 小舟蕩。 唤取莫愁迎疊浪。 五陵豪客青樓上。 不道風高江廣。 千金難買傾城樣。 那聽繞梁清唱。 綉户朱簾翠幕張。 主人置酒宴華堂。 相如年少多才調,消得文君暗斷腸。 斷腸初認琴心挑,么絃暗寫相思調。 從來萬曲不關心,此度傷心何草草。 草草。 最年少。 綉户銀屏人窈窕。 瑶琴暗寫相思調。 一曲關心多少。 臨邛客舍成都道。 苦恨相逢不早。 湲湲流水武陵溪,洞裏春長日月遲。 紅英滿地無人掃,此度劉郎去後迷。 行行漸入清流淺,香風引到神仙館。 瓊漿一飲覺身輕,玉砌雲房瑞煙暖。 煙暖。 武陵晚。 洞裏春長花爛漫。 紅英滿地溪流淺。 漸聽雲中鷄犬。 劉郎迷路香風遠。 誤到蓬萊仙館。 少年錦帶佩吴鈎,鐵馬迎風塞草秋。 憑仗匣中三尺劍,掃平驕虜取封侯。 紅顔少婦桃花臉,笑倚銀屏施寶靨。 明眸妙齒起相迎,青樓獨占陽春艷。 春艷。 桃花臉。 笑倚銀屏施寶靨。 良人少有平戎膽。 歸路光生弓劍。 青樓春永香幃掩。 獨把韶華都占。 翠蓋銀鞍馮子都,尋芳調笑酒家徒。 吴姬十五夭桃色,巧笑春風當酒壚。 玉壺絲絡臨朱户,結就羅裙表情素。 紅裙不惜裂香羅,區區私愛徒相慕。 相慕。 酒家女。 巧笑明眸年十五。 當壚春永尋芳去。 門外落花飛絮。 銀鞍白馬金吾子。 多謝結裙情素。 樓上青簾映緑楊,江波千里對微茫。 潮平越賈催船發,酒熟吴姬唤客嘗。 吴姬綽約開金盞,的的嬌波流美盼。 秋風一曲采菱歌,行雲不度人腸斷。 腸斷。 浙江岸。 樓上青簾新酒軟。 吴姬綽約開金盞。 的的嬌波流盼。 采菱歌罷行雲散。 望斷儂家心眼。 花陰轉午漏頻移,寶鴨飄簾綉幕垂。 眉山斂黛雲堆髻,醉倚春風不自持。 偷眼劉郎年最少,雲情雨態知多少。 花前月下惱人腸,不獨錢塘有蘇小。 蘇小。 最嬌妙。 幾度樽前曾調笑。 雲情雨態知多少。 悔恨相逢不早。 劉郎襟韻正年少。 風月今宵偏好。 金翹斜亸淡梳妝,綽約天葩自在芳。 幾番欲奏陽關曲,淚濕春風眼尾長。 落花飛絮青門道,濃愁不散連芳草。 孤鸞乘鶴上蓬萊,應笑行雲空夢悄。 夢悄。 翠屏曉。 帳裏薰爐殘蠟照。 賞心樂事能多少。 忍聽陽關聲調。 明朝門外長安道。 悵望王孫芳草。 綽約妍姿號太真,肌膚冰雪怯輕塵。 霞衣乍舉紅摇影,按出霓裳曲最新。 舞釵斜亸烏雲髮,一點春心幽恨切。 蓬萊雖説浪風輕,翻恨明皇此時節。 時節。 白銀闕。 洞裏春情百和爇。 蘭心底事多悲切。 消盡一江冰雪。 明皇恩愛雲山絶。 誰道蓬萊安悦。 江山新晴暮靄飛,碧蘆紅蓼夕陽微。 富貴不牽漁父目,塵勞難染釣人衣。 白鳥孤飛煙柳杪,采蓮越女清歌妙。 腕呈金釧棹鳴榔,驚起鴛鴦歸調笑。 調笑。 楚江渺。 粉面修眉花鬥好。 擎荷折柳争相調。 驚起鴛鴦多少。 漁歌齊唱催殘照。 一葉歸舟輕小。 千里潮平小渡邊,簾歌白紵絮飛天。 蘇蘇不怕梅風遠,空遣春心著意憐。 燕釵玉股横青髮,怨託琵琶恨難説。 擬將幽恨訴新愁,新愁未盡絃聲切。 聲切。 恨難説。 千里潮平春浪闊。 梅風不解相思結。 忍送落花飛雪。 多才一去芳音絶。 更對珠簾新月。 放隊新詞宛轉遞相傳,振袖傾鬟風露前。 月落烏啼雲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鈿。 鄭僅 字彦能,彭城人。 第進士,歷官顯謨閣待制,出知寧州,徙秦州,遷都轉運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終顯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贈光禄大夫,謚修敏。 轉踏之體,觀此曲放隊詞曰:新詞宛轉遞相傳,蓋歌女以調笑一曲展轉歌之也。 每歌以一詩一詞詠一故事,詩末二字,即爲詞首二字,亦有宛轉遞傳之意,故又稱傳踏。 踏者,連手踏足之意。 唐曲有轉應詞、調笑詞、踏歌,與此體有關。 吴自牧《夢粱録》曰纏達,則又俗稱而失其本字之故也。 此曲題材多取之樂府詩。 今略記於後:第一,日出東南隅行,詠羅敷也。 此魏晉樂所奏陌上桑古辭,共三解。 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 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爲邑人千乘王仁妻。 王仁後爲趙王家令。 羅敷出采桑於陌上。 趙王登臺見而悦之,因置酒欲奪焉。 羅敷巧彈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 趙王乃止。 《樂府解題》謂:羅敷采桑,爲使君所邀。 羅敷拒之。 與崔説不同。 其詞曰: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爲籠繫,桂枝爲籠鈎。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脱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一解)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二解)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 青絲繫馬尾,黄金絡馬頭。 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爲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鬚。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三解)又李白子夜春歌曰:秦地羅敷女,采桑緑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流連。 第二,莫愁樂。 《唐書樂志》曰:莫愁樂者,出於石城樂。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謡。 其詞曰:莫愁在何處? 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又曰: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 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 第三,司馬相如琴歌,見前。 第四,天台仙女,見前。 第五,結客少年場行,泛詠遊俠少年。 鮑照結客少年場行曰: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吴鈎。 第六,羽林郎。 辛延年羽林郎詩曰:昔有豪家奴,姓馮名子都。 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 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第七,采菱行。 劉禹錫《采菱行》曰: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 盪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 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 携觴薦芰夜經過,醉踏大堤相應歌。 第八,蘇小小歌。 《樂府廣題》曰:蘇小小,錢塘名倡也,蓋南齊時人。 西陵在錢塘江之西。 歌曰: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第九,陽關曲,泛詠别情。 第十,長恨歌,詠楊貴妃。 白居易《長恨歌》曰: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虚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名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莫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别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裏恩愛絶,蓬萊宫中日月長。 第十一,采蓮曲,泛詠越女采蓮。 第十二,蘇蘇事未詳。 晁補之 調笑蓋聞民俗殊方,聲音異好。 洞庭九奏,謂踴躍於魚龍;子夜四時,亦欣愉於兒女。 欲識風謡之變,請觀調笑之傳。 上佐清歡,深慚薄伎。 西子西子江頭自浣紗,見人不語入荷花。 天然玉貌非朱粉,消得人看隘若耶。 遊冶誰家少年伴,三三五五垂楊岸。 紫騮飛入亂紅深,見此踟蹰但腸斷。 腸斷。 越江岸。 越女江頭紗自浣。 天然玉貌鉛紅淺。 自弄芙蓉日晚。 紫騮嘶去猶回盼。 笑入荷花不見。 宋玉楚人宋玉多微詞,出遊白馬黄金羈。 殷勤扣户主人女,上客日高無乃飢。 琴彈秋思明心素,女爲客歌客無語。 冠纓定掛翡翠釵,心亂誰知歲將暮。 將暮。 亂心素。 上客風流名重楚。 臨街下馬當窗户。 飯煮雕胡留住。 瑶琴促軫傳深語。 萬曲梁塵不顧。 大隄妾家朱户在横塘,青雲作髻月爲璫。 常伴大隄諸女士,誰令花艷獨驚郎。 踏隄共唱襄陽樂,軻峨大艑帆初落。 宜城酒熟持勸郎,郎今欲度風波惡。 波惡。 倚江閣。 大艑軻峨帆夜落。 横塘朱户多行樂。 大隄花容綽約。 宜城春酒郎同酌。 醉倒銀釭羅幕。 解珮當年二女出江濱,容止光輝非世人。 明璫戲解贈行客,意比驂鸞天漢津。 恍如夢覺空江暮,雲雨無踪珮何處。 君非玉斧望歸來,流水桃花定相誤。 相誤。 空凝佇。 鄭子江頭逢二女。 霞衣曳玉非塵土。 笑解明璫輕付。 月從雲墮勞相慕。 自有驂鸞仙侣。 回紋竇家少婦美朱顔,藳砧何在山復山。 多才況是天機巧,象床玉手亂紅間。 織成錦字縱横説,萬語千言皆怨别。 一絲一縷幾縈迴,似妾思君腸寸結。 寸結。 肝腸切。 織錦機邊音韻咽。 玉琴塵暗薰爐歇。 望盡床頭秋月。 刀裁錦斷詩可滅。 恨似連環難絶。 唐兒頭玉磽磽翠刷眉,杜郎生得好男兒。 惟有東家嬌女識,骨重神寒天妙姿。 銀鸞照衫馬絲尾,折花正值門前戲。 濃笑書空意爲誰,分明唐字深心記。 心記。 好心事。 玉刻容顔眉刷翠。 杜郎生得真男子。 況是東家妖麗。 眉尖春恨難憑寄。 笑作空中唐字。 春草劉郎初見小樊時,花面丫頭年未笄。 千金欲置名春草,圖得身行步步隨。 郎去蘇臺雲水國,青青滿地成輕擲。 聞君車馬向江南,爲傳春草遥相憶。 相憶。 頓輕擲。 春草佳名慚贈璧。 長洲茂苑吴王國。 自有芊綿碧色。 根生土長銅駝陌。 縱慾隨君争得。 晁補之字无咎,鉅野人。 元祐初應進士舉,試開封及禮部别院皆第一,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尋召還爲著作郎,坐黨籍徙。 放還後,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又稱濟北詩人。 大觀末,起知泗州。 有《鷄肋集》,詞一卷。 此曲省去勾隊放隊詞,曲中共用七故事,多採前人詩歌及艷異之事爲題材。 今略記於後:第一,西施。 李白子夜夏歌曰: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第二,宋玉諷賦。 其略曰:楚襄王時宋玉休歸。 唐勒讒之於王曰:玉爲人身體容冶,口多微詞,出愛主人之女,入事大王,願王疏之。 玉曰:臣身體容冶,受之二親。 口多微詞,聞之聖人。 臣嘗出行,僕飢馬疲,正值主人門開。 主人翁出,嫗又到市,獨有主人女在。 主人之女來排臣户曰:上客無乃飢乎? 爲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來勸臣食,以其翡翠之釵掛臣冠纓。 臣不忍仰視。 爲臣歌曰:歲將暮兮日已寒,中心亂兮勿多言。 第三,李賀大隄曲。 其詞曰:妾家住横塘,紅紗滿桂香。 青雲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璫。 蓮風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陽道,緑蒲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又宋隨王誕襄陽樂曰: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又古辭堤上行曰:長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 日晚上簾招賈客,軻峨大艑落帆來。 又李白横江詞曰:横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第四,江妃二女。 劉向《列仙傳》謂江妃二女游於江濱,遇鄭交甫解珮與之。 交甫懷珮去數十步,女遂不見。 第五,迴文詩。 唐武后璇璣圖序曰:前秦苻堅時扶風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 滔鎮襄陽,斷蘇氏音問。 蘇氏因織錦爲迴文,五彩相宣,縱廣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横反復,皆成章句。 第六,李賀唐兒歌。 歌曰:頭玉磽磽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 竹馬梢梢摇緑尾,銀鸞睒光踏半臂。 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第七,劉禹錫憶春草詩。 春草,白樂天舞妓名。 詩曰:憶春草,處處多情洛陽道。 金谷園中見日遲,銅駝陌上迎風早。 河南大尹頻出難,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門閉後滿街月,幾處遊人草頭歇。 館娃宫外姑蘇臺,鬱鬱芊芊撥不開。 無風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來。 秦觀 調笑令王昭君詩  曰漢宫選女適單于,明妃歛袂登氈車。 玉容寂寞花無主,顧影低徊泣路隅。 行行漸入陰山路,目送征鴻入雲去。 獨抱琵琶恨更深,漢宫不見空回顧。 曲  子回顧。 漢宫路。 桿撥檀槽鸞對舞。 玉容寂寞花無主。 顧影偷彈玉筯。 未央宫殿知何處。 目送征鴻南去。 樂昌公主詩  曰金陵往昔帝王州,樂昌主第最風流。 一朝隋兵到江上,共抱恓恓去國愁。 越公萬騎鳴笳鼓,劍擁玉人天上去。 空携破鏡望紅塵,千古江楓籠輦路曲  子輦路。 江楓古。 樓上吹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塵汙。 往日繁華何處。 舊歡新愛誰爲主。 啼笑兩難分付。 崔徽詩  曰蒲中有女號崔徽,輕似南山翡翠兒。 使君當日最寵愛,坐中對客常擁持。 一見裴郎心似醉,夜解羅衣與門吏。 西門寺裏樂未央,樂府至今歌翡翠。 曲  子翡翠。 好容止。 誰使庸奴輕點綴。 裴郎一見心如醉。 笑裏偷傳深意。 羅衣深夜與門吏。 暗結城西幽會。 無雙詩  曰尚書有女名無雙,蛾眉如畫學新妝。 姊家仙客最明秀,舅母惟只呼王郎。 尚書往日先曾許,數載睽違今復遇。 聞説襄江二十年,當時未必輕相慕。 毛本姊作伊,秀作俊。 《全宋詞》本襄江作襄王。 曲  子相慕。 無雙女。 當日尚書先曾許。 王郎明俊神仙侣。 腸斷别離情苦。 數年睽恨今復遇。 笑指襄江歸去。 灼灼詩  曰錦城春暖花欲飛,灼灼當庭舞柘枝。 相君上客河東秀,自言那得旁人知。 妾願身爲梁上燕,朝朝暮暮長相見。 雲收月墮海沉沉,淚滿紅綃寄腸斷。 曲  子腸斷。 綉簾卷。 妾願身爲梁上燕。 朝朝暮暮長相見。 莫遣恩遷情變。 紅綃粉淚知何限。 萬古空傳遺怨。 盼盼詩  曰百尺樓高燕子飛,樓上美人顰翠眉。 將軍一去音容遠,只有年年舊燕歸。 春風昨夜來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見。 只餘明月照孤眠,惟望舊恩空戀戀。 曲  子戀戀。 樓中燕。 燕子樓空春色晚。 將軍一去音容遠。 空鎖樓中深怨。 春風重到人不見。 十二闌干倚遍。 崔鶯鶯詩  曰崔家有女名鶯鶯,未識春風先有情。 河橋兵變依蕭寺,怨紅愁緑見張生。 張生一見春情重。 明月拂墻花樹動。 夜半紅娘擁抱來,脈脈驚魂若春夢。 毛本風作光,怨紅愁緑作紅愁緑慘。 曲  子春夢。 神仙洞。 冉冉拂墻花樹動。 西厢待月知誰共。 更覺玉人情重。 紅娘深夜行雲送。 困亸釵横金鳳。 采蓮詩  曰若耶谿邊天氣秋,采蓮女兒溪岸頭。 笑隔荷花共人語。 煙波渺渺蕩輕舟。 數聲水調紅嬌晚,棹轉舟回笑人遠。 腸斷誰家遊冶郎,盡日踟蹰臨柳岸。 曲  子柳岸。 水清淺。 笑折荷花呼女伴。 盈盈日照新妝面。 水調空傳幽怨。 扁舟日暮笑聲遠。 對此令人腸斷。 煙中怨詩  曰鑒湖樓閣與雲齊,樓上女兒名阿溪。 十五能爲綺麗句,平生未解出幽閨。 謝郎巧思詩裁翦,能使佳人動幽怨。 瓊枝璧月結芳期,斗帳雙雙成眷戀。 曲  子眷戀。 西湖岸。 湖岸樓臺侵雲漢。 阿溪本是飛瓊伴。 風月朱扉斜掩。 謝郎巧思詩裁翦。 能動芳懷幽怨。 毛本第二個岸字作面。 離魂記詩  曰深閨女兒嬌復痴,春愁春恨那復知。 舅兄惟有相拘意,暗想花心臨别時。 離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 重來兩身復一身,夢覺春風話心素。 曲  子心素。 與誰語。 始信别離情最苦。 蘭舟欲解春江暮。 精爽隨君歸去。 異時携手重來處。 夢覺春風庭户。 秦觀 字少游,初字太虚,高郵人。 登第後,蘇軾薦於朝,除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坐黨籍遠徙。 徽宗朝放還,至藤州卒。 有《淮海詞》三卷。 此十曲多取材唐人小説及詩,今略記於後:第一,王昭君,見前。 第二,樂昌公主。 古今詩話曰: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尚叔寶妹樂昌公主。 陳政衰,謂妻曰:國破,必入權豪家,倘情緣未斷,尚冀相見。 乃破一照,人分其半,約他日以正月望日賣於都市。 及陳亡,妻爲楊越公得之。 德言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於都市。 有蒼頭賣半照者,德言出半照合之,仍題詩云: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 無復姮娥影,空留明月輝。 公主得詩悲泣不食。 素因詰之,以實對。 於是召德言至,還其妻。 第三,崔徽歌。 元稹作歌,並序曰:崔徽,河中府倡人也。 裴敬中以興元幕使蒲州,與徽相從累月。 敬中使還,崔以不得從爲憾,因而成疾。 有丘夏善寫人形。 徽託寫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畫中人,且爲郎死。 發狂卒。 詩曰:崔徽本不是倡家,教歌按舞倡家長。 使君知有不自由,坐在頭時立在掌。 有客名丘夏,善寫儀容得恣把。 爲徽持此寄敬中,以死報郎爲終始第四,薛調《無雙傳》。 其略曰:無雙,劉震女。 劉有王氏寡姊携甥仙客來相依而居,兩小相得。 姊臨死,求無雙爲婦,震慰之。 姊死,仙客葬畢復來,意在成婚,而震絶不及此。 會京師亂作,震命仙客護重寶先行出城相候,且許以無雙妻之。 至夜未見來。 仙客晨起探消息,知爲寇掠而北,乃歸鄉里。 三年事平,復至京訪震,則以授僞官已棄市,女入掖庭矣。 乃訪得其舊僕及婢采蘋同居。 夤緣得以本官富平縣尹知長樂驛。 適有命内家三十人往灑掃園陵,無雙在焉。 仙客以計得一面,且得其手書曰:聞富平古押衙,義士,能任人之難,曷往求之。 仙客得書,乃請罷驛歸本官,訪得古,厚禮之。 古問何所求,具告之。 乃以計出無雙焉。 仙客挈之歸襄鄧居。 古自刎以示勿泄。 第五,灼灼。 韋莊傷灼灼詩自注:灼灼,蜀之麗人也,近聞貧且老,殂落於成都酒市中,因以四韻弔之。 詩曰:嘗聞灼灼麗於花,雲髻盤時未破瓜。 桃臉曼長横緑水,玉肌香膩透紅紗。 多情不住神仙界,薄命曾嫌富貴家。 流落錦江無處問,斷魂飛作碧天霞。 第六,關盼盼。 白居易燕子樓詩序: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 予爲校書郎時游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歡。 歡甚,予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 一歡而去。 爾後絶不相聞,迨茲一紀矣。 昨日司勛郎張仲素繢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 詰其由,爲盼盼作也。 繢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 云尚書既殁,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 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游,因同其題作三絶句。 詩曰: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爲一人長。 其二曰: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其三曰: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説白楊堪作柱,争教紅粉不成灰。 《全唐詩》有盼盼和白詩三首曰: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瑶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第七,崔鶯鶯。 元稹《會真記》稱張生游蒲州,寓普救寺,適崔氏寡婦携女鶯鶯,亦止此寺。 忽逢兵亂,張因與蒲將之黨有舊,護之得免於難。 崔之寡婦與張生爲異派之從母,以此得相往來。 張生愛鶯鶯之美,托其婢紅娘通情,鶯鶯作一詩,題曰明月三五夜,報張。 其詞曰:待月西厢下,迎風户半開。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自是私宿於西厢,幾一月。 張後入京應試别婚他姓,崔亦委身於人。 張有會真詩三十韻記其艷遇,元稹集有續會真詩三十韻,故後人謂張生即元稹。 第八,采蓮女,見前。 第九,煙中怨。 煙中怨爲唐代南卓所撰。 明抄《緑窗新話》曾引其文。 文云:越溪漁者女,絶色能詩,嘗有句云:珠簾半床月,青竹滿林風。 有謝生續云:何事今宵景,無人解與同。 女喜而偶之。 後七年春日,忽題云:春盡花隨盡,其如自是花。 並謂生曰:逝水難駐,千萬自保。 即以首枕生膝而逝。 後二年,江上煙波溶泄,見女立於江中,曰:吾本水仙,謫居人間,今復爲仙,後倘思郎,復謫下矣。 第十,離魂記。 離魂記爲唐代陳玄祐所撰。 記稱清河張鎰女倩娘幼與同居之鎰外甥王宙有私感,家人皆不知。 後倩娘别許人,女聞之憂鬱。 王亦恚恨,託詞求去。 日暮,泊舟宿,夜半,忽聞一人行甚速,須臾,至舟,問之,乃倩娘也。 遂匿之舟中,數月至蜀,居五年,生二子。 以倩娘常念父母,遂俱歸衡州。 既扺衡州,王宙先往謝罪。 鎰曰:倩娘病在閨中,何詭説邪? 宙曰:倩娘現在舟中。 驗之果然。 室中女聞之,起而相迎,忽合爲一。 毛滂 調笑掾白語竊以緑雲之音,不羞春燕;結風之袖,若翩秋鴻。 勿謂花月之無情,長寄綺羅之遺恨。 試爲調笑,戲追風流。 少延重客之餘歡,聊發清尊之雅興。 詩詞珠樹陰中翡翠兒,莫論生小被鷄欺。 鸛鵲樓高蕩春思,秋瓶盼碧雙琉璃。 御酥作肌花作骨,燕釵横玉雲堆髮。 使梁年少斷腸人,淩波韈冷重城月。 城月。 冷羅韈。 郎睡不知鸞帳揭。 香淒翠被燈明滅。 花困釵横時節。 河橋楊柳催行色。 秋黛有人描得。 崔徽隼旟佩馬昌門西,泰娘紺幰爲追隨。 河橋春風弄鬢影,桃花髻暖黄蜂飛。 綉茵錦薦承回雪,水犀梳斜抱明月。 銅駝夢斷江水長,雲中月墮韓香歇。 香歇。 袂紅黦。 記立河橋花自折。 隼旟紺幰城西闕。 教妾驚鴻回雪。 銅駝春夢空愁絶。 雲破碧江流月。 泰娘武寧節度客最賢,後車摛藻争春妍。 曲眉豐頰亦能賦,惠中秀外誰取憐。 花嬌葉困春相逼,燕子樓頭作寒食。 月明空照合歡床,霓裳罷舞猶無力。 無力。 倚瑶瑟。 罷舞霓裳今幾日。 樓空雨小春寒逼。 鈿暈羅衫煙色。 簾前歸燕看人立。 却趁落花飛入。 盼盼臨邛重客蜀相如,被服容冶人閒都。 上宫煙娥笑迎客,綉屏六曲紅氍毹。 霰珠穿簾洞房晚,歌倚瑶琴半羞懶。 天寒日暮可奈何,掛客冠纓玉釵冷。 釵冷。 鬢雲晚。 羅袖拂人花氣暖。 風流公子來應遠。 半倚瑶琴羞懶。 雲寒日暮天微霰。 無處不堪腸斷。 美人賦寒雲夜卷霜倒飛,一聲水調凝秋悲。 錦靴玉帶舞回雪,丞相筵前看柘枝。 河東詞客今何地,密寄軟綃三尺淚。 錦城春色隔瞿唐,故華灼灼今憔悴。 憔悴。 何郎地。 密寄軟綃三尺淚。 傳心語眼郎應記。 翠袖猶芬仙桂。 願郎學做蝴蝶子。 去去來來花裏。 灼灼春風户外花蕭蕭,緑窗綉屏阿母嬌。 白玉郎君恃恩力,尊前心醉雙翠翹。 西厢月冷蒙花霧,落霞零亂墻東樹。 此夜靈犀已暗通,玉環寄恨人何處。 何處。 長安路。 不記墻東花拂樹。 瑶琴理罷霓裳譜。 依舊月窗風户。 薄情年少如飛絮。 夢逐玉環西去。 鶯鶯白蘋谿邊張水嬉,紅蓮上客心在誰。 丹山鸞雛雜鷗鷺,暮雲晚浪相逶迤。 十年東風未應老。 鬥量明珠結里媪。 花房著子青春深,朱輪來時但芳草。 芳草。 恨春老。 自是尋春來不早。 落花風起紅多少。 記得一枝春小。 緑陰青子空相惱。 此恨平生懷抱。 苕子半天高閣倚晴江,使君宴客羅紈香。 一聲離鳳破凝碧,洞房十三春未央。 □□□□□□□,□□□□□□□(原文此处为方框)。 佩瑶棄置洛城東,風流雲散空相望。 相望。 楚江上。 縈水繚雲聞妙唱。 龍沙醉眼看花浪。 正要風將月傍。 雲車瑶佩成惆悵。 衰柳白須相向。 張好好破子酒美。 從酒貴。 濯錦江邊花滿地。 鷫鸘换得文君醉。 暖和一團春意。 怕將醒眼看浮世。 不换雲芽雪水。 破子花好。 怕花老。 暖日和風將養到。 東君須願長年少。 圖不看花草草。 西園一點紅猶小。 早被蜂兒知道。 遣隊歌長漸落杏梁塵,舞罷香風卷綉茵。 更擬緑雲弄清切,尊前恐有斷腸人。 毛滂 字澤民,衢州江山人。 爲杭州法曹,以樂府受知蘇軾得名,嘗知武康縣,又知秀州。 有《東堂詞》二卷。 此曲前有掾白語,白語即致語,所以勾隊也。 掾者,致此白語之人也。 後有破子,用調笑令二曲爲之。 白語之後,無勾隊詩。 破子之後,有遣隊詩,其中八曲皆取古人所詠美人故事爲之,與諸家體制無異。 今略記所詠故事於後:第一,崔徽,見前。 第二,泰娘,見劉禹錫泰娘歌序。 其略曰:泰娘本韋尚書家主謳者。 初尚書爲吴郡得之,命樂工誨之琵琶,盡得其術。 後携歸,京師多善工,又捐去故技以新聲度曲。 而泰娘名字往往見稱於貴游之間。 元和初,尚書薨於東京。 泰娘出居民間。 久之,爲蘄州刺史張愻所得。 其後愻坐事謫居武陵郡。 愻卒,泰娘無所歸,日抱樂器而哭。 客聞之,爲歌其事以續於樂府云。 其歌曰:泰娘家本閶門西,門前緑水環金堤。 有時妝成好天氣,走上皋橋折花戲。 風流太守韋尚書,路傍忽見停隼旟。 斗量明珠鳥傳意,紺幰迎入專城居。 長鬟如雲衣似霧,錦茵羅薦承輕步。 學舞驚鴻水榭春,歌傳上客蘭堂暮。 從郎西入帝城中,貴游簪組香簾櫳。 低鬟緩視抱明月,纖指破撥生胡風。 繁華一旦有消歇,題劍無光履聲絶。 洛陽舊宅生草萊,杜陵蕭蕭松柏哀。 妝奩蟲網厚如繭,博山爐側傾寒灰。 蘄州刺史張公子,白馬新到銅駝里。 自言買笑擲黄金,月墮雲中從此始。 安知鵩鳥座隅飛,寂寞旅魂招不歸。 秦嘉鏡有前時結,韓壽香銷故篋衣。 山城少人江水碧,斷雁哀猿風雨夕。 朱絃已絶爲知音,雲鬢未秋私自惜。 舉目風烟非舊時,夢尋歸路多參差。 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第三,盼盼,見前。 第四,文君,見前。 第五,灼灼,見前。 第六,鶯鶯,見前。 第七,苕子。 唐王定保《摭言》:杜牧佐宣城幕,游湖州。 刺史崔君張水嬉,使州人畢觀,令牧閒行閲奇麗,得垂髫者,十餘歲。 後十四年,牧刺湖州。 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悵然而爲詩。 其詩題曰嘆花。 其詞曰: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緑葉成陰子滿枝。 第八,張好好。 杜牧好好詩序曰: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 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 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 後二歲,爲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 (辛延年詩: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詩曰:君爲豫章姝,十三才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虚。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蹰。 吴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絃迸關紐,塞管裂圓盧。 衆音不能逐,裊裊穿雲衢。 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爲疏。 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虚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罇前極歡娱。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瑶珮,載以紫雲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爲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衿淚,短歌聊一書。 洪適 番禺調笑勾隊蓋聞五嶺分疆,説番禺之大府;一尊屬客,見南伯之高情。 摭遺事於前聞,度新詞而屢舞。 宫商遞奏,調笑入場。 羊仙黄木灣頭聲哄然,碧雲深處起非煙。 騎羊執穗衣分錦,快睹浮空五列仙。 騰空昔日持銅虎,嘉瑞能名灼前古。 羽人叱石會重來,治行於今最南土。 南土。 賢銅虎。 黄木灣頭騰好語。 騎羊執穗神仙五。 拭目摩肩争睹。 無雙治行今猶古。 嘉瑞流傳樂府。 藥洲傳聞南漢學飛仙,煉藥名洲雉堞邊。 爐寒竈毁無踪迹,古木閒花不計年。 惟餘九曜巉巖石,寸寸淪漪湛天碧。 畫橋彩舫列歌亭,長與邦人作寒食。 寒食。 人如織。 借草臨流羅飲席。 陽春有脚森雙戟。 和氣歡聲洋溢。 洲邊藥竈成陳迹。 九曜摩挲奇石。 海山樓高樓百尺邇嚴城,披拂雄風襟袂清。 雲氣籠山朝雨急。 海濤侵岸暮潮生。 樓前簫鼓聲相和,戢戢歸檣排幾柁。 須信官廉蚌蛤回,望中山積皆奇貨。 奇貨。 歸帆過。 擊鼓吹簫相應和。 樓前高浪風掀簸。 漁唱一聲山左。 胡床邀月輕雲破。 玉麈飛談驚坐。 素馨巷南國英華賦衆芳,素馨聲價獨無雙。 未知蟾桂能相比,不是人間草木香。 輕絲結蕊長盈穗,一片瑞雲縈寶髻。 水沉爲骨麝爲衣,剩馥三熏亦名世。 名世。 花無二。 高壓阇提傾末利。 素絲縷縷聯芳蕊。 一片雲生寶髻。 屑沉碎麝香肌細。 剩馥熏成心字。 朝漢臺尉佗怒臂帝番禺,遠屈王人陸大夫。 只用一言回倔强,遂令魋結换襟裾。 使歸已實千金橐,朝漢心傾比葵藿。 高臺突兀切星辰,後代登臨奏音樂。 音樂。 傳佳作。 蓋海旌幢開觀閣。 綺霞飛渡青油幕。 好是登臨行樂。 當時朝漢心傾藿。 望斷長安城郭。 浴日亭扶胥之口控南溟,誰鑿山尖築此亭。 俯窺貝闕蛟龍躍,遠見扶桑朝日昇。 蜃樓縹緲擎天際,鵬翼繽翻借風勢。 蓬萊可望不可親,安得輕舟淩弱水。 弱水。 天無際。 相去扶胥知幾里。 高亭東望陽烏起。 杲杲晨光初洗。 蓬萊欲往事無計。 一展彌天鵬翅。 蒲澗古澗清泉不歇聲,昌蒲多節四時青。 安期鶴駕丹霄去,萬古相傳此化城。 依然丹竈留巖穴,桃竹連山仙境别。 年年正月掃松關,飛蓋傾城賞嘉節。 嘉節。 初春月。 飛蓋傾城尊俎列。 安期駕鶴朝金闕。 丹竈分留巖穴。 山中花笑秦皇拙。 祠殿荒涼虚設。 貪泉桄榔色暗芭蕉繁,中有貪泉涌石門。 一杯便使人心改,屬意金珠萬事昏。 晉時賢牧夷齊比,酌水題詩心轉厲。 只今方伯擅真清,日日取泉供飲器。 飲器。 貪泉水。 山乳涓涓甘似醴。 懷金嗜寶隨人意。 枉受惡名難洗。 真清方伯端無比。 未使吴君專美。 沉香浦炎區萬國侈奇香,稛載歸來有巨航。 誰人不作芳馨觀,巾篋寧無一片藏。 飲泉太守回瓜戍。 搜索越裝舟未去。 薏苡何從起謗言,沉香不惜投深浦。 深浦。 停舟處。 只恐越裝相染污。 奇香一見如泥土。 投著水中歸去。 令公早晚回朝著。 無物遲留鳴櫓。 清遠峽腰支尺六代難雙。 霧鬢風鬟巧作妝。 人間不似山間樂,身在帝鄉思故鄉。 南來萬里舟初歇,三峽重過驚久别。 玉環留著綴相思,歸向青山嘯明月。 明月。 舟初歇。 三峽重過驚久别。 玉環留與人間説。 詩罷離腸千結。 相思朝暮流泉咽。 霧瑣青山愁絶。 破子南海。 繁華最。 城郭山川雄嶺外。 遺踪嘉話垂千載。 竹帛班班俱在。 元戎好古新聲改。 調笑花前分隊。 高會。 尊罍對。 笑眼茸茸回盼睞。 蹋筵低唱眉彎黛。 翔鳳驚鸞多態。 清風不用一錢買。 醉客何妨倒載。 遣隊十眉争艷眼波横,蜺袖迴風曲已成。 絳蠟飄花香卷穗,月林烏鵲兩三聲。 歌舞既終,相將好去。 此曲所詠皆番禺古迹,今略記於後:第一,羊仙。 《太平寰宇記》謂五羊城相傳有五仙人騎五色羊執六穗秬而至,故今呼爲五羊城。 即今廣州番禺縣也。 第二,藥洲。 《一統志》謂藥洲在府城内。 南漢時聚方士煉藥於此。 第三,海山樓。 《廣東省志》謂樓在鎮南門外,宋嘉祐中,經略魏炎建,下即市舶亭。 第四,素馨巷。 《捫蝨新話》謂廣中素馨以蕃巷種者尤佳。 第五,朝漢臺。 《廣州記》,尉陀立臺以朝漢室。 圓基千步,直峭百丈,螺道登進,頂上三畝,朔望昇拜,號爲朝漢臺。 第六,浴日亭。 《一統志》謂浴日亭在扶胥鎮南,海神廟之右,小丘屹立,亭冠其巔,前瞰大海。 夜半日漸自東海出,故名。 第七,蒲澗。 《太平寰宇記》引裴氏《廣州記》謂甘溪澗在番禺縣,水極甘冷,又名菖蒲澗。 澗中産菖蒲,一寸九節,安期生采服仙去。 第八,貪泉。 晉《中興書》謂吴隱之爲刺史,自酌貪泉,題詩曰:石門有貪泉,一飲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第九,沉香浦。 《一統志》謂浦在廣州府城西,即吴隱之投沉香處。 第十,清遠峽。 蘇軾峽山寺詩自注稱《傳奇》所記孫恪袁氏事即此寺,至今人見白猿。 按《裴铏傳奇》略云:孫恪游洛,納袁氏女。 後至清遠縣峽山寺,袁氏改服理鬢,持一碧玉環獻僧曰:此院中舊物。 僧初不曉,及齋罷,有野猿數十悲嘯捫蘿而躍。 袁氏命筆題一詩曰:剛被恩情役此心,無端變化幾湮沉。 不如逐伴歸山去,長嘯一聲烟霧深。 乃化猿而去。 僧方悟乃爲沙彌時所豢者。 玉環本胡人所施,當時亦隨猿而往。 洪適 漁家傲引伏以黄童白叟,皆是烟波之釣徒;青笠緑蓑,不識衣冠之盛事。 長浮家而醉月,更輟棹以吟風。 樂哉生涯,翻在樂府。 相煩女伴,漁父分行。 詞正月東風初解凍。 漁人撒網波紋動。 不識雕梁并綺棟。 扁舟重。 眠鷗浴雁相迎送。 溪北畫橋彎螮蝀。 溪南古岸添青葑。 長把魚錢尋酒甕。 春一夢。 起來拈笛成三弄。 二月垂楊花糝地。 荻芽迸緑春無際。 細雨斜風渾不避。 青笠底。 三三兩兩鳴桹起。 新婦磯邊雲接袂。 女兒浦口山堆髻。 一擁河豚千百尾。 摇食指。 城中虚却魚蝦市。 三月愁霖多急雨。 桃江緑浪迷洲渚。 西塞山邊飛白鷺。 煙横素。 一聲欸乃山深處。 紅雨繽紛因水去。 行行尋得神仙侣。 樓閣五雲心不住。 分鳳侣。 重來翻恨花相誤。 四月圓荷錢學鑄。 鱗鱗波暖鴛鴦語。 無數燕雛來又去。 魚未取。 釣絲直上蜻蜓聚。 風弄碧漪摇島嶼。 奇雲蘸影千峰舞。 騎馬官人江上駐。 天且暮。 借舟送過滄浪渡。 五月河中菱荇遍。 絲綸欲下相縈絆。 却棹船來芳草岸。 呼侣伴,蓑衣不把金章换。 碧落雲高星爛爛。 波心舉網星光亂。 躍出鯉魚長尺半。 回首看。 孤燈一點風吹散。 六月長江無暑氣。 怒濤漱壑侵沙觜。 飐飐輕舟隨浪起。 何不畏。 從來慣作風波計。 别溆藕花舒錦綺。 采蓮三五誰家子。 問我買魚相調戲。 飄芰制。 笑聲咭咭花香裏。 七月凛秋飛葉響。 長吟杳杳澄江上。 秃尾槎頭添一網。 絲自紡。 新炊菇飯更相餉。 渡口青煙藏疊嶂。 岸傍紅蓼翻輕浪。 鸂鶒沉浮雙漾漾。 聞鳴槳。 高飛拍拍穿林莽。 八月紫蓴浮緑水。 細鱗巨口鱸魚美。 畫舫問漁篙暫艤。 欣然喜。 金齏頃刻嘗珍味。 涌霧驅雲天似洗。 静看星斗迎蟾桂。 枕棹眠蓑清不睡。 無名利。 誰人分得逍遥意。 九月蘆香霜旦旦。 丹楓落盡吴江岸。 長瀨黄昏張蟹斷。 燈火亂。 圓沙驚起行行雁。 半夜繫船橋北岸。 三杯睡著無人唤。 睡覺只疑橋不見。 風已變。 纜繩吹斷船頭轉。 十月橘洲長鼓枻。 瀟湘一片塵纓洗。 斬得釣竿斑染淚。 中夜裏。 時聞鼓瑟湘妃至。 白髮垂綸孫又子。 得錢沽酒長長醉。 小艇短篷真活計。 家雲水。 更無王役並田税。 子月水寒風又烈。 巨魚漏網成虚設。 圉圉從他歸丙穴。 謀自拙。 空歸不管旁人説。 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獨釣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結。 長歡悦。 不知人世多離别。 臘月行舟冰鑿罅。 潛鱗透暖偏堪射。 歲歲年年篷作舍。 三冬夜。 牛衣自暖何須借。 滕六晚來方命駕。 千山絶影飛禽怕。 江上雪如花片下。 宜入畫。 一蓑披著歸來也。 破子漁父飲時花作蔭。 羹魚煮蟹無他品。 世代太平除酒禁。 漁父飲。 緑蓑借地勝如錦。 漁父醉時收釣餌。 魚梁曬翅閒烏鬼。 白浪撼船眠不起。 漁父醉。 灘聲無盡清雙耳。 漁父醒時清夜永。 澄瀾過盡征鴻影。 略略風來欹舴艋。 漁父醒。 月高露下衣裳冷。 漁父笑時鶯未老。 提魚入市歸來早。 一葉浮家生計了。 漁父笑。 笑中起舞漁家傲。 遣隊春留冬及一年中,杜若洲邊西又東。 舞散曲終人不見。 一天明月一溪風。 水緑山青,持竿好去。 此曲前後皆類調笑傳踏,而中間用漁家傲十二首反復歌漁父樂事,破子則用漁家傲半闋四首爲之,與鄭、晁諸家之作不同,而與曾慥《樂府雅詞》所載九張機相似。 觀前勾隊詞相煩女伴,漁父分行之語,則亦傳踏之一種也。 無名氏 九張機二種醉留客者,樂府之舊名;九張機者,才子之新調。 憑戛玉之清歌,寫擲梭之春怨。 章章寄恨,句句言情,恭對華筵,敢陳口號。 一擲梭心一縷絲,連連織就九張機。 從來巧思知多少,苦恨春風久不歸。 一張機。 織梭光景去如飛。 蘭房夜永愁無寐,嘔嘔軋軋,織成春恨,留著待郎歸。 兩張機。 月明人静漏聲稀。 千絲萬縷相縈繫,織成一段,回紋錦字,將去寄呈伊。 三張機。 中心有朵耍花兒。 嬌紅嫩緑春明媚,君須早折,一枝濃艷,莫待過芳菲。 四張機。 鴛鴦織就欲雙飛。 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五張機。 芳心密與巧心期。 合歡樹上枝連理,雙頭花下,兩同心處,一對化生兒。 六張機。 雕花鋪錦半離披。 蘭房别有留春計,爐添小篆,日長一綫,相對綉工遲。 七張機。 春蠶吐盡一生絲。 莫教容易裁羅綺,無端翦破,仙鸞彩鳳,分作兩般衣。 八張機。 纖纖玉手住無時。 蜀江濯盡春波媚,香遺囊麝,花房綉被,歸去意遲遲。 九張機。 一心長在百花枝。 百花共作紅堆被,都將春色,藏頭裹面,不怕睡多時。 輕絲。 象床玉手出新奇。 千花萬草光凝碧,裁縫衣著,春天歌舞,飛蝶語黄鸝。 春衣。 素絲染就已堪悲。 塵世昏污無顔色,應同秋扇,從茲永棄,無復奉君時。 歌聲飛落畫梁塵,舞罷香風卷綉茵。 更欲縷成機上恨,尊前忽有斷腸人。 斂袂而歸,相將好去。 此曲不知作者,曾慥《樂府雅詞》列入傳踏一類,蓋别體也。 通首詠織婦春怨之情,與調笑傳踏以一詩一詞分詠一故事者異。 此調名九張機,不見宋人他作,前九首起句三字,後二首起句二字,疑係换頭。 勾隊詞曰:醉留客者,樂府之舊名;九張機者,才子之新調。 是此調本名醉留客也。 然遍檢宋詞亦無醉留客之名,俟再考。 其第三句疑以仄葉平,然後作又不然,未知孰是。 一張機。 采桑陌上試春衣。 風晴日暖慵無力,桃花枝上,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 兩張機。 行人立馬意遲遲。 深心未忍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三張機。 吴蠶已老燕雛飛。 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宫女,要换舞時衣。 四張機。 咿啞聲裏暗顰眉。 回梭織朵垂蓮子,盤花易綰,愁心難整,脈脈亂如絲。 五張機。 横紋織就沈郎詩。 中心一句無人會,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張機。 行行都是耍花兒。 花間更有雙蝴蝶,停梭一晌,閒窗影裏,獨自看多時。 七張機。 鴛鴦織就又遲疑。 只恐被人輕裁剪,分飛兩處,一場離恨,何計再相隨。 八張機。 回紋知是阿誰詩。 織成一片淒涼意。 行行讀遍,厭厭無語,不忍更尋思。 九張機。 雙花雙葉又雙枝。 薄情自古多離别,從頭到底,將心縈繫,穿過一條絲。 发布时间:2025-07-06 12:58:4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641.html